从马蹄金中快速提取总 DNA

从马蹄金中快速提取总 DNA

一、马蹄金总DNA的快速提取(论文文献综述)

王华栋[1](2021)在《生态沟渠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其生物群落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农田径流面源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的水体水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上海市青浦区因地制宜构建了多种生态沟渠,但对该地区生态沟渠在去除农田主要径流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论文以上海市青浦区生态沟渠为研究对象,探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生态沟渠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生态沟渠进行植物、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探究微生物群落特征对农田水质净化的影响;改建生态沟渠,进行自然降雨和人工配水模拟降雨监测实验,探究其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论文将为农田生态沟渠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沟渠径流总氮(TN)、铵态氮(NH4+-N)浓度在大、中、小雨事件中逐渐降低,大、中雨时沟渠径流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浓度较高,小雨时沟渠径流TP、COD、SS浓度降低。三场降雨事件中沟渠径流TN、NH4+-N、TP、COD、SS浓度沿水流方向呈降低趋势。运行较好的泾阳村1号、泾阳村2号、蓝莓园生态沟渠对 TN、NH4+-N、TP、COD、SS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介于 23.33%-35.74%、24.45%-40.91%、20.65%-38.17%、28.33%-32.43%、21.19%-52.91%,去除效果均优于对照沟渠。(2)生态沟渠的4种植物多样性指数、盖度、生物量均高于对照沟渠。沟渠水体和底泥中分别含有23种、38种与去除农田径流污染物有关的功能菌属。生态沟渠水体和底泥中功能菌属总相对丰度分别介于15.32%-25.62%、8.83%-17.45%,均高于对照沟渠(13.01%、8.65%)。冗余分析得出,沟渠系统微生物群落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有影响,变形菌门和γ-变形菌纲对TN、TP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可以增强沟渠系统对TN、TP的去除效果;影响水体中相关功能菌属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SS、NH4+-N、COD。(3)再力花和黄菖蒲对农田径流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投加污染源第22天时,功能菌门、变形菌纲和功能菌属在黄菖蒲系统内总相对丰度变化最为明显,增值分别为9.5%、14.87%、2.04%。因此,改建生态沟渠主要植物配置选定为黄菖蒲。自然降雨条件下改建生态沟渠对TN、NH4+-N、TP、COD、SS的去除率分别为32.35%、38.3%、29.59%、31.03%、25.78%,去除效果均优于改造前的水泥明沟。人工配水模拟降雨产流排水期间,改建生态沟渠对TN、NH4+-N、TP、COD、SS的去除率分别为46.86%、37.32%、39.86%、26.96%、39.51%,表明改建生态沟渠能有效去除农田径流污染物。

郑子洪,周曼佳,何祥玉,罗佳雯,程汝滨[2](2021)在《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现状与金钱草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分子标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优点,已广泛用于药用植物的相关研究;金钱草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和解毒消肿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但其地方习用品及市场混用品多样,同名异物、异物同名现象严重,影响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为同类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概述了DNA条形码、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及金钱草的地方习用品与市场混用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邵晓霜[3](2020)在《马蹄金素氟代二肽模拟物的设计和合成及抗HBV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组前期从民族药马蹄金中分离得到具有抗HBV活性的马蹄金素(MTS),以MTS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并以其中一个优选的衍生物Y101完成了系统的临床前研究和1期临床试验。由于MTS类化合物含有酰胺结构,其中一个酰胺键在体内容易发生水解代谢,且Y101的代谢产物活性远远低于原型药物Y101。为了克服MTS类化合物水解不稳定性,设计将MTS衍生物中易水解的酰胺键用三氟甲基甲氨单元替换,合成MTS氟代二肽模拟物,并测试其抗HBV活性,以期找到既能保持抗乙肝病毒活性,又能改善该类化合物的体内代谢不稳定,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目标化合物。以L-苯丙氨醇和L-酪氨醇甲酯盐酸盐为原料,经过加成,还原,氧化,偶联,开环等反应合成了 3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MTS氟代二肽模拟物,并通过1H-NMR、13C-NMR、19F-NMR、1H-1HCOSY 和 HSQC 进行结构确定,均未见文献报道。以HepG2 2.2.15细胞为乙肝病毒载体,测定了其中29个MTS氟代二肽模拟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HBV DNA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 XSY-014、XSY-016、XSY-017、XSY-021、XSY-026 在浓度 20 μmol·L-1时,抑制率分别为 92.95%、92.16%、91.38%、92.99%、94.94%。且化合物 XSY-014、XSY-017、XSY-020、XSY-021、XSY-023、XSY-024、XSY-025、XSY-026、XSY-028、XSY-030呈一定的量效关系。通过本研究可为以生物电子等排体三氟甲基甲氨单元替换MTS结构中的酰胺键,设计合成系列MTS氟代二肽模拟物,为具有酰胺结构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陈云[4](2020)在《金钱草及其常见混伪品的鉴别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对金钱草混伪品众多,临床使用混乱的现状,采用药材的性状、粉末显微、薄层色谱、HPLC指纹图谱、UV测定总黄酮含量、分子鉴定等分析方法,对金钱草及其常见混伪品药材浙金钱草、积雪草、连钱草、马蹄金、广金钱草进行鉴别研究,明确其主要的鉴别特征,建立专属性强、适用广和准确度高的金钱草正伪品鉴别的方法。方法1.通过眼看、手摸等方法分别对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进行性状鉴定,比较其在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方面的异同。2.采用粉末显微观察比较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在内含物类型、结构、颜色等方面的异同。3.以槲皮素、山柰素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进行鉴别,根据斑点比较其在槲皮素、山柰素位置的差异。4.采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法对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进行研究,对其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和聚类分析,以此来区分正伪品。同样对不同产地的金钱草样品进行相似度比较和聚类分析,明确其道地性。5.以芦丁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进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以此来考察其在总黄酮含量上的差异,并对金钱草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评价。6.提取金钱草及混伪品的基因组,通过PCR对其进行ITS2和rbcL序列扩增和测序,计算其碱基组成、长度情况,并对信息位点、变异位点等进行分析,基于K2P模型计算金钱草及混伪品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构建NJ树对其进行聚类分析,以此来区分正伪品。结果1.在性状上,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茎、叶等方面,金钱草的叶对生,呈心形或宽卵形,全缘,主脉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褐色条纹。2.在粉末显微上,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腺鳞、非腺毛等方面,金钱草内含红棕色腺鳞,薄壁细胞内含有红棕色物质,偶见非腺毛,混伪品的非腺毛、石细胞、方晶、色素块较多。3.在薄层色谱上,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金钱草出现了两个与对照品相同位置、相同颜色的黄绿色荧光斑点,混伪品药材除了浙金钱草并未同时出现两个位置、颜色均相同的斑点,。4.优化了金钱草HPLC的色谱参数,建立了 77批不同来源产地金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确定了 8个共有峰,指认出4号峰为芦丁,7号峰为槲皮素。金钱草与其混伪品药材的相似度不高,59批金钱草混伪品相似度均低于0.60,其中浙金钱草的相似度最高,其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在60.52%-129.02%之间。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7批金钱草及其混伪品样品可分为五大类,J1-J7聚为第一类,该类为金钱草与浙金钱草样品,L1-L7聚为第二类,该类为连钱草样品,M1-M7聚为第三类,该类为马蹄金样品,X1-X7聚为第四类,该类为积雪草样品,G1-G7聚为第五类,该类为广金钱草样品。18批不同产地金钱草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837-0.955之间,其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在2.78%-20.24%之间,四川产区的样品相似度较高,均在0.9以上,贵州产地样品的相似度为0.837。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批不同产地金钱草样品可分为两类,J1-J5聚为第一类,该类为四川地区金钱草样品,J6为第二类,该类为贵州产地金钱草样品。5.在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上,优化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金钱草的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混伪品药材,平均含量分别为:金钱草>广金钱草>浙金钱草>积雪草>马蹄金>连钱草,同一产地不同批次的样品在总黄酮含量上差异不大,但不同产地的金钱草总黄酮含量有显着的差异,在1.084%-2.621%不等,四川产地的金钱草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金钱草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其清除能力与浓度呈量效关系。6.金钱草ITS2和rbcL序列的长度为444 bp、553 bp,GC平均含量为56.34%、42.70%,种内变异率分别为2.48%、0.90%,分别有10种和4种单倍型序列,且金钱草与其混伪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间隔,基于ITS2的浙金钱草种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其他产区;NJ树可将金钱草及其混伪品明显区分开,浙江产区的6个金钱草样品形成一个单独分支。结论以上六种方法均能鉴别金钱草及其常见混伪品药材。其中,植物性状、粉末显微、薄层色谱操作最为方便,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但存在分离效果差、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UV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但也存在分离效果不明显的缺点;HPLC指纹图谱法能够反映出具体的化学成分信息和特征峰谱信息,但存在着提取、分析复杂,实验耗时、试剂消耗较多,对应软件设备要求高等缺点;分子鉴定技术是目前最为准确的物种鉴别方法,能够实现金钱草灵敏方便、快速准确的批量鉴定,但存在对应软件设备要求高、费用较多等缺点。综上所述,可以针对不同的实验条件及各自的需求,选取较合适的分析方法,达到有效鉴别的目的。

姜欣怡[5](2019)在《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抗乙肝候选新药替芬泰(Y101)是一个从先导化合物马蹄金素([N-(N-苯甲酰基-L-苯丙氨酰基)-O-乙酰基-L-苯丙氨醇,MTS)优化而得的苯丙氨酸二肽衍生物,其I期临床试验和临床前研究结果均显示Y101的水解稳定性不太好,其主要代谢产物是酰胺键水解产物M8,而M8的体外活性测试显示其基本无抗HBV活性。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N-甲基化修饰的MTS衍生物,以期获得具有更好水解稳定性和抗HBV活性的目标化合物。基于前期研究,本文主要通过两种合成方法对MTS的酰胺键进行N-甲基化修饰,设计合成了新型马蹄金素衍生物:(1)以L-苯丙氨酸为原料,经Fmoc保护得N-Fmoc-L-苯丙氨酸(J-05),再将其与中间体N-甲基-L-苯丙氨醇(J-04)进行缩合反应得中间体J-06,在经脱Fmoc反应得游离氨基化合物J-07,在将J-07与各种苯甲酸衍生物反应合成了 6个新型的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XY-01~XY-06);(2)以L-酪氨酸为原料,经Fmoc保护得N-Fmoc-L-酪氨酸(J-08),J-08进行乙酰化保护得中间体J-09,再将其与中间体N-甲基-L-苯丙氨醇(J-04)进行偶联反应得中间体J-10,J-10再经脱Fmoc反应分别得游离氨基化合物J-11,再将J-11与各种苯甲酸衍生物反应合成了 14个新型的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XY-07~XY-20)。中间体N-甲基-L-苯丙氨醇(J-04)的合成有两种方法:(1)以L-苯丙氨醇为原料,依次经双苄基化、脱苄基、甲基化、催化氢化4步反应得N-甲基-L-苯丙氨醇(J-04);(2)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为原料,依次经缩合、还原、甲基化和催化氢化4步反应得N-甲基-L-苯丙氨醇(J-04)。根据两种合成方法(1)和(2)共合成20个未见报道的N-甲基化修饰的MTS衍生物。其结构经MS(ESI)、1H NMR、13CNMR、1H-1HCOSY、HMQC等进行结构确定。本实验对所合成的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采用噻唑蓝法(MTT法)对HepG22.2.15细胞模型进行了初步的抗乙肝病毒(HBV)活性评价,活性结果显示少部分化合物对乙肝病毒有较弱的抑制作用。除以上工作外,本论文还对替芬泰以及其三种立体异构体进行了合成制备。

蒋琴[6](2019)在《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治疗,试验组予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为48周。检验及记录两组患者在0周、12周、24周、48周的血清HBV DNA、乙肝两对半定量、T细胞亚群、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1.综合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试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ALT复常率比较:治疗1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皆为0;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24周、48周后,两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皆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BsAg转阴率在治疗24周、48周后较前升高,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12周、24周后ALT复常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试验组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3.血清HBV DNA比较:组间相同观察时间点比较,试验组血清HBV DNA下降快于对照组(P<0.05)。4.HBeAg滴度比较:治疗后(12周、24周、48周)试验组与对照组HBeAg滴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12周后,组间比较HBeAg滴度,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48周后,试验组HBeAg滴度低于对照组(P<0.05)。5.主要肝功能(ALT、AST)比较:治疗后(12周、24周、48周)试验组与对照组ALT、AST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试验组ALT、AST低于对照组(P<0.05)。6.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12周、24周、48周)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皆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7.T细胞亚群比较:比较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48周)T细胞亚群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48周)CD3+、CD4+、CD4+/CD8+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8.安全性比较:试验组4例患者出现腹泻,未加药物可2日内自行缓解,余患者无特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加快HBV DNA阴转及HBeAg血清学转换,具有调节免疫、护肝等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升高CD3+、CD4+、CD4+/CD8+,改善机体免疫力有关。

邱华,舒发明,唐秋媛,黄鹏[7](2019)在《壮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属HBV感染的中高度流行区,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约2 000万[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仍然是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社会发展及稳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由于广西地处

杜娇[8](2018)在《菲-铜复合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群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多环芳烃和重金属是土壤污染中的两类主要污染物,它们容易沉积在土壤中,危害土壤环境,严重影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且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毒性远远大于单一污染源所产生的毒性之和。但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的是单一污染源或者有机物-有机物复合污染以及重金属-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较少,因此研究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多环芳烃模式物菲和典型的重金属铜为代表性污染物,以营养物质和有机废弃物等为添加剂,对菲-铜复合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并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再在复合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筛选和分离出耐铜降菲菌株。其结果如下:(1)通过对微生物修复过程中污染土壤样品中的烃降解菌含量、土壤酶活性、不同形态铜含量、菲的残存含量等相关指标的测定,发现有机废弃物的量越多,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烃降解菌含量越高(最高为9.58×108cfu/g),土壤脲酶越高(最高为1.7ugNH3-N·kg-1·h-1),脱氢酶活性越高(最高为85.3ugTPF·g-1·h-1),可溶性态铜向其他形式铜的转化率越高(最高为60.8%),菲的降解率越高(最高为92.85%)。(2)对微生物修复实验过程中的土壤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以分析在该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发现在整个修复过程中门类占比最多是Proteobacteria(最高为 53.48%),纲类占比最多的是Alphaproteobacteria(最高为 38.8%),目类占比最多的是Sphingobacteriales(最高为39.49%),科类占比最多的是Chitinophagaceae(最高为 33.29%),属类占比最多的是Arachidicoccus(最高为 30.61%)。(3)用传统的平板培养法对菲-铜复合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耐铜降菲的菌株进行筛选和分离,通过多次的选择性培养基富集、LB培养基分离和纯化,最终分离出5株耐铜降菲菌株,将其分别命名为P-4、P-6、P-7、P-11、P-15,对其进行16S rDNA测序,其中 P-4、P-7 和 P-15 均被鉴定为Pseudomonas sp.,P-6 被鉴定为Bacillus sp.,P-11 被鉴定为 Acinetobacter sp.。(4)对筛选分离出的5株菌株降解菲的潜在能力以及铜浓度对它们的菲降解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发现P-6和P-11对菲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和更高的耐铜性。

刘青川,王晨吟,何书桃,张伟,卢苇,刘军,黄正明[9](2012)在《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Y101对DHBV-DNA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Y101对感染鸭乙肝病毒的北京雏鸭体内外DHBV-DNA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感染DHBV的北京雏鸭随机分为对照组,Y101剂量组和拉米夫定组,各组雏鸭于给药前(d0)、给药5天(d5)、10天(d10)及停药后3天(P3)经腿胫静脉取血,分离血清,斑点杂交法测定鸭血清中DHBV-DNA的含量;利用灌流法分取感染鸭乙肝病毒的北京雏鸭的原代肝细胞,采用QuickExtract DNA Extraction Soln 1.0提取鸭原代肝细胞Y101剂量组、拉米夫定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内和细胞上清中的DHBV-DNA,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DHBV-DNA含量,观察Y101对其抑制作用。结果 Y101对体内外DHBV-DNA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体内0.05 g·kg-1、0.025 g·kg-1剂量组抑制作用显着,体外80 mg·L-1、60 mg·L-1剂量组抑制作用最强,DNA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Y101可以有效的抑制DHBV-DNA的表达,抗病毒作用明显。

付薇,周玉锋,干友民,王小利,张建波[10](2012)在《20份马蹄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和SRAP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1份美国进口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品种为对照,用RAPD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20份野生马蹄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20条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30条,多态性比率为68.78%;22对SRAP引物扩增出17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2.31%,表明20份野生马蹄金之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将供试材料聚为两大类群,SRAP标记也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两种标记下,供试材料呈现出较好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地理来源相近的材料能大致聚为一类,部分同聚为一类的材料在形态上也具有相似性。两种标记方法相关系数r0.01=0.910,二者存在极显着正相关,表明应用这两种技术对马蹄金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二、马蹄金总DNA的快速提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蹄金总DNA的快速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1)生态沟渠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其生物群落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1.2 农田径流污染及其防治技术
    1.3 生态沟渠简介
        1.3.1 生态沟渠径流污染物拦截效果
        1.3.2 生态沟渠湿地优化配置
        1.3.3 生态沟渠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
        1.3.4 生态沟渠的生态效应
        1.3.5 生态沟渠管理措施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沟渠位点
        2.2.2 样品采集
        2.2.3 理化因子测定
        2.2.4 实验仪器
        2.2.5 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
        2.2.6 DNA提取与纯化
        2.2.7 植物筛选实验设计
        2.2.8 人工配水模拟降雨实验设计
    2.3 数据分析
第3章 生态沟渠应用及效果评价
    3.1 上海市青浦区生态沟渠调查
        3.1.1 生态沟渠型式
        3.1.2 运行及管理情况
        3.1.3 运行较好的生态沟渠
        3.1.4 农田生态沟渠存在问题及建议
    3.2 沟渠排水中农田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
        3.2.1 沟渠径流TN、NH_4~+-N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3.2.2 沟渠径流TP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3.2.3 沟渠径流COD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3.2.4 沟渠径流SS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3.3 运行较好的生态沟渠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3.3.1 生态沟渠对N、P的去除效果
        3.3.2 生态沟渠对COD的去除效果
        3.3.3 生态沟渠对SS的去除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态沟渠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4.1 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4.1.1 沟渠植物种类与优势物种分析
        4.1.2 植物多样性指数
        4.1.3 沟渠植被盖度与生物量分析
    4.2 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4.2.1 PCR扩增结果
        4.2.2 PCR产物定量和均一化
        4.2.3 微生物序列和多样性分析
        4.2.4 微生物门分类水平组成差异分析
        4.2.5 微生物纲分类水平组成差异分析
        4.2.6 功能微生物差异分析
        4.2.7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关系
        4.2.8 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关系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改建生态沟渠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5.1 植物筛选试验
        5.1.1 不同植物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5.1.2 不同植物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5.1.3 确定改建生态沟渠植物主要配置
    5.2 水泥明沟生态化改造
        5.2.1 示范点概况
        5.2.2 水泥明沟生态化改造技术方案
    5.3 自然降雨条件下改建生态沟渠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5.4 人工配水模拟降雨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2)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现状与金钱草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现状
    1.1 DNA条形码
    1.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1.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1.4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1.5 简单重复序列(SSR)
    1.6 叶绿体全序列分析
2 金钱草的研究
    2.1 地方习用品与市场混用品
    2.2 化学成分
    2.3 药理作用
    2.4 临床应用
    2.5 产品开发
3 展望

(3)马蹄金素氟代二肽模拟物的设计和合成及抗HBV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乙肝简介
    1.2 马蹄金素
    1.3 酰胺结构
    1.4 三氟甲基
第二章 马蹄金素氟代二肽模拟物的设计和合成
    2.1 仪器、主要原料与试剂
    2.2 马蹄金素氟代二肽模拟物的逆合成分析
    2.3 马蹄金素氟代二肽模拟物的合成路线
    2.4 马蹄金素氟代二肽模拟物中间体的合成
    2.5 马蹄金素氟代二肽模拟物的合成
第三章 马蹄金素氟代二肽模拟物的抗乙肝病毒活性测试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结果
    4.2 讨论
第五章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缩写列表
附录Ⅱ 综述民族药马蹄金与马蹄金素衍生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Ⅲ 部分目标化合物核磁谱图
附录Ⅳ 发表的文章
附录Ⅴ 致谢
附录Ⅵ 个人简历

(4)金钱草及其常见混伪品的鉴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生药学鉴别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 药材
        2. 试剂
        3. 仪器
        (二) 实验方法
        1. 性状鉴别
        2. 粉末鉴别
        3. 薄层色谱鉴别
    二、结果
        (一) 性状鉴别
        (二) 显微鉴别
        (三) 薄层色谱鉴别
    三、小结
第二部分 HPLC指纹图谱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 药材
        2. 实验试剂
        3. 实验器材
        (二) 实验方法
        1. 色谱条件的考察
        2. 参照色谱峰的选择
        3. 方法学考察
    二、结果
        (一)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二) 相似度评价
        (三) 聚类分析
    三、小结
第三部分 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 药材
        2. 试剂
        3. 仪器
        (二) 实验方法
        1. 提取工艺的考察研究
        2.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3.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二、结果
        (一) 总黄酮含量差异比较
        (二)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分子鉴定技术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 药材
        2. 试剂
        3. 仪器
        (二) 实验方法
        1. DNA提取
        2. PCR扩增以及测序
        3. 数据处理
    二、结果
        (一) 条形码序列分析
        (二) 遗传距离分析
        (三) NJ系统发育树分析
    三、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DNA条形码技术在药用植物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乙肝现状
    1.2 马蹄金素及其衍生物
    1.3 酰胺类药物及其N-甲基酰胺类药物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设计与合成
    2.1 仪器、主要原料与试剂
    2.2 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的结构设计
    2.3 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的逆合成分析
    2.4 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中间体的合成
    2.5 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的合成
第三章 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抗HBV活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第四章 替芬泰立体异构体的合成
    4.1 替芬泰L-L立体异构体(T04)的合成
    4.2 替芬泰L-D立体异构体(T10)的合成
    4.3 替芬泰D-L立体异构体(T13)的合成
    4.4 替芬泰D-D立体异构体(T14)的合成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结果
    5.2 讨论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缩写列表
附录Ⅱ 综述 N-甲基肽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Ⅲ 部分化合物核磁谱图
附录Ⅳ 发表的文章
附录Ⅴ 致谢
附录Ⅵ 个人简历

(6)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理论研究
    1.1 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1.1.1 流行病学的研究
        1.1.2 病原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1.1.3 HBeAg作用机制的研究
        1.1.4 西医药物治疗的研究
    1.2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1.2.1 病名的研究
        1.2.2 病因病机的研究
        1.2.3 常用方药的研究
2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标准
        2.1.3 治疗方案
        2.1.4 观察指标
        2.1.5 疗效评定
        2.1.6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2.1 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2.2.2 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ALT复常率比较
        2.2.3 两组患者HBV DNA下降值比较
        2.2.4 两组患者HBeAg滴度水平比较
        2.2.5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2.2.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7 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比较
        2.2.8 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及不良事件
        2.2.9 脱落病例分析
3 讨论
    3.1 HBeAg阳性CHB现代医学治疗难点分析
    3.2 中西结合治疗HBeAg阳性CHB的优势探讨
    3.3 从“毒虚致病”理论探讨CHB的中医治疗
    3.4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组方理论探讨
    3.5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组方药物现代药理作用探讨
    3.6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疗效探讨
    3.7 现代医学关于白花香莲解毒颗粒作用机制的探讨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附表1
综述 浅谈中医论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着)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壮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药或提取物
    1.1 毛鸡骨草
    1.2 三叶香茶菜
    1.3 叶下珠
    1.4 马蹄金
    1.5 汗衣台
2 复方制剂
    2.1 复方三叶香茶菜片
    2.2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
    2.3 肝必康胶囊
    2.4 依肝达
    2.5 复方六月雪
3 结语

(8)菲-铜复合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群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土壤多环芳烃和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
        1.2.1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现状与危害
        1.2.1.1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现状
        1.2.1.2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危害
        1.2.2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
        1.2.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1.2.2.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2.3 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共存危害
    1.3 多环芳烃和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1.4 目前复合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局限
    1.5 微生物修复的发展前景
        1.5.1 促进微生物修复中土着菌的生长
        1.5.2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
        1.5.3 多功能菌株的分离筛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菲-铜复合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供试土壤的制备
        2.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3 培养基及部分溶液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设计
        2.3.2 样品测试方法
        2.3.2.1 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烃降解菌数量的测定
        2.3.2.2 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定
        2.3.2.3 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2.3.2.4 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不同形态的铜含量的测定
        2.3.2.5 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菲含量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烃降解菌含量的变化
        2.4.2 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
        2.4.3 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变化
        2.4.4 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不同形态的铜含量的变化
        2.4.5 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菲含量的变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菲-铜复合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群落分析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土壤样品
        3.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3 部分溶液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原理
        3.3.2 HiSeq测序
        3.3.2.1 DNA的提取
        3.3.2.2 DNA的纯化
        3.3.2.3 DNA的检测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凝胶电泳检测微生物DNA
        3.4.2 微生物群落高通量测序分析
        3.4.2.1 测序数据
        3.4.2.2 OTU分析
        3.4.2.3 微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丰度变化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耐铜降菲菌株的筛选、生理特征分析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供试样品的来源
        4.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3 培养基及部分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耐铜降菲菌的筛选
        4.3.2 耐铜降菲菌的鉴定
        4.3.2.1 耐铜降菲菌的单菌落形态观察
        4.3.2.2 耐铜降菲菌株的16S rDNA测定
        4.3.2.3 耐铜降菲菌株的降解菲的性能研究
        4.3.2.4 菌株的基本生理特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耐铜降菲菌的筛选
        4.4.2 耐铜降菲菌株的单菌落形态观察
        4.4.3 耐铜降菲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
        4.4.3.1 菌株P-4的16S rDNA序列分析
        4.4.3.2 菌株P-6的16S rDNA序列分析
        4.4.3.3 菌株P-7的16S rDNA序列分析
        4.4.3.4 菌株P-11的16S rDNA序列分析
        4.4.3.5 菌株P-15的16S rDNA序列分析
        4.4.4 耐铜降菲菌株降解菲的性能研究
        4.4.4.1 菌株降解菲的潜能研究
        4.4.4.2 菌株在不同铜浓度下降解菲的特性
        4.4.5 耐铜降菲菌株的基本生理特征
        4.4.5.1 pH
        4.4.5.2 温度
        4.4.5.3 耐盐性(NaCl)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20份马蹄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和SRA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马蹄金DNA提取
        1.2.2 RAPD反应程序
        1.2.3 SRAP反应程序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蹄金的RAPD和SRAP标记多态性分析
    2.2 马蹄金亲缘关系分析
    2.3 马蹄金RAPD聚类分析
    2.4 马蹄金SRAP聚类分析
    2.5 RAPD和SRAP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马蹄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3.2 聚类结果与形态学相关性
    3.3 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相关性
    3.4 西南区野生马蹄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四、马蹄金总DNA的快速提取(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沟渠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其生物群落特征研究[D]. 王华栋.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2]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现状与金钱草的研究进展[J]. 郑子洪,周曼佳,何祥玉,罗佳雯,程汝滨. 农技服务, 2021(03)
  • [3]马蹄金素氟代二肽模拟物的设计和合成及抗HBV活性研究[D]. 邵晓霜. 贵州中医药大学, 2020
  • [4]金钱草及其常见混伪品的鉴别技术研究[D]. 陈云.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研究[D]. 姜欣怡. 贵州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D]. 蒋琴.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壮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 邱华,舒发明,唐秋媛,黄鹏.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1)
  • [8]菲-铜复合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群落分析[D]. 杜娇.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8)
  • [9]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Y101对DHBV-DNA的影响[A]. 刘青川,王晨吟,何书桃,张伟,卢苇,刘军,黄正明. 《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5)——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三届五次理事大会暨医药教育创新研究和慢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12
  • [10]20份马蹄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和SRAP分析[J]. 付薇,周玉锋,干友民,王小利,张建波. 草业科学, 2012(06)

标签:;  ;  ;  ;  ;  

从马蹄金中快速提取总 DNA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