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长骨干骨折(附15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忠[1](2019)在《两种内固定方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儿童尺桡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尺骨钢板、桡骨髓内钉内固定与尺桡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干骨折,结合术后中药熏洗锻炼,找出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山东省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尺桡骨干骨折患儿40名,采用尺骨钢板桡骨髓内钉治疗的为观察组共20例,采用尺桡骨双钢板治疗的为对照组共20例,两组术后均使用活血止痛熏洗剂熏洗锻炼,对比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刀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以上骨折愈合情况、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和桡骨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均较好,但观察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和切口长度上更有优势。
苏虔[2](2018)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15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15例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2014年9月2017年6月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共15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572岁,平均为41.20±16.37岁。肱骨骨折6例,尺桡骨双骨折4例,桡骨远端骨折5例。骨折类型:其中粉碎骨折8例(占病例总例数53%),横断骨折2例,斜形骨折2例,螺旋形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9例(占病例总例数60%),根据Gustilo分型,其中GustiloⅠ型3例,GustiloⅡ型5例,GustiloⅢa型1例,闭合性骨折6例。根据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具有可比性,随机选取同期上肢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接骨2号方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080岁,平均为49.40±19.21岁。肱骨骨折8例,尺桡骨干双骨折3例,桡骨远端骨折4例。骨折类型:其中粉碎性6例(占病例总例数40%),横断骨折1例,斜形骨折3例,螺旋形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5例(占病例总例数33%),根据Gustilo分型,GustiloⅠ型4例,GustiloⅡ型1例,闭合性骨折10例。通过查阅住院、门诊病历及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及上肢功能活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10个月,最长18个月,平均13.5个月。1、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04﹤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3.5周,最长16周,平均12.13±3.45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4周,最长18周,平均13.22±3.44周。2、治疗组均未出现并发症,5例患者出现针口渗液,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经加强伤口换药处理后好转。对照组出现2例并发症(发生率13.3%),1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出现感染,经换药及应用抗生素处理,骨折3个月达到临床愈合,予以取出钢板。1例肱骨干骨折术后出现神经损伤,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3个月后恢复。3、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DASH)时间效益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术后当天、术后2周、术后4周、末次随访治疗组上肢功能评分(DASH)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均获得良好恢复,术后当天、术后2周、术后4周、末次随访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好。结论:1、两种固定方式在治疗上肢骨折中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2、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上肢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更适用于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来文兵[3](2014)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草药综合治疗兔骨不连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草药对兔骨不连的综合治疗的作用。方法:选用标准实验新西兰大白兔66只,无菌条件下制作兔桡骨骨不连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体外冲击波联合接骨仙桃草治疗组;B组为单纯接骨仙桃草治疗组;C组为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组;D组为完全对照组,于治疗前后观察及比较各组的治疗情况、X线片及组织学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X线表现:A组2周后骨折端有模糊的骨痂影出现,4周后可见骨折间隙缩小、密度增高呈云雾状。6~8周骨痂逐渐增多,密度较高,但骨纹理较乱。12周骨痂较致密,外形趋于正常骨纹理有规律的纵向排列,髓腔已通;C组4周时可见骨痂影,骨不连区间隙缩小,6周骨痂明显增多,骨痂影凌乱,8周骨痂密度高,骨痂影呈梭形,可见骨小梁,12周骨痂密度进一步增高,骨小梁增多,排列较规律。而B、D两组骨折间隙仍在,骨折端仍为硬化骨,各时间段无明显变化。②组织光学检查:冲击波及给药后48h时A、C组动物标本均可见间隙两端血肿形成,有大量的白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骨细胞变性、坏死。1周时可见增殖的细胞及新生小血管形成肉芽组织,出现纤维骨痂,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及炎细胞浸入。2周时可见间隙两端有间充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增殖,软骨细胞活跃,新生骨小梁形成。4周时骨间质钙化,以软骨骨痂和骨性骨痂为主,大量骨岛生成。6周时成骨细胞继续活跃成骨,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纤维组织逐渐转化成软骨组织,并出现钙化和骨化。12周时可见正常骨结构,大量骨小梁排列规则、致密。而B、C两组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未见增生活血的成骨细胞,以纤维组织为主,可见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③冲击波及治疗前后各时间段骨不连区骨痂生成量:冲击波及治疗前后各时间段骨不连区骨痂生成量:A组及C组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各时间段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 A组与C组第2、4、6、8周比较有差异(P<0.05);B组与对照组各时间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经冲击波及喂药后和C组经冲击波治疗后,骨不连区骨折逐渐达到骨性愈合;经X线测量各时间段骨痂生成量,两组第4、6周有统计学差异。而B组单纯喂仙桃草组骨不连区骨折两端仍为硬化骨,骨折间隙仍在。说明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效果确切,仙桃草可以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后的早期就能起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为非手术治疗骨不连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协同方法。
臧砚超[4](2014)在《股骨干骨折快速复位器的设计和临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股骨干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12.7%。股骨干骨折部位肌肉发达,骨折断端在肌肉的牵拉下常发生短缩、成角畸形。股骨干骨折有多种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如卧床牵引、石膏固定;手术治疗有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以及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等。应用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是目前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的常用术式。但随着该术式的普遍应用,骨科牵引床用于牵引复位所引起的并发症逐渐增多,如会阴组织挤压伤,阴部神经损伤,足牵拉伤等。因此研究设计一种新的股骨干骨折术中复位器是为临床所必需。本研究探讨应用骨折快速复位器治疗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18岁~79岁,平均35.2岁;骨折按照AO分型:32-A型18例,32-B型28例,32-C型14例;随机分成A、B两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A组30例患者为骨折快速复位器组。B组30例患者则为骨科牵引床组。A组患者术中取仰卧位,臀下垫软垫,健侧下肢固定于截石位,常规消毒后,于患侧髂前上棘处切口,长约0.5cm。电钻钻透单层髂前上棘皮质,与水平方向成30°拧入一枚特制直径5mm的Schanz螺钉,将此螺钉与牵引螺杆近端的万向轴连接固定。牵引螺杆远端连接复位支架,复位支架骑跨于患肢小腿。行患侧股骨髁上牵引,牵引弓末端与旋转螺杆连接固定。确认快速复位器各部件连接牢固,C型臂透视观察股骨干骨折断端重叠程度,应用快速复位器牵引复位。牵引螺杆上有垂直方向钻孔,通过该孔向股骨置入克氏针可纠正骨折前后移位,侧翼装置可纠正骨折侧方移位,而骨折的旋转畸形则可通过内、外旋转牵引弓予以纠正。C型臂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选用合适型号的髓内钉固定骨折。B组患者应用骨科牵引床复位,患者术中仰卧于牵引床上,健侧下肢固定于大腿支架,患肢足固定于牵引踏板,会阴处放置档杆对抗牵引。C型臂透视机透视骨折断端重叠程度,牵引复位满意后,选取合适型号髓内钉固定。记录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复位时间、有无切开复位;术后有无髂前上棘骨劈裂以及会阴挤压伤等并发症。结果:A组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0~95min(65min);骨折复位时间为8~20min(12.5min);术中2例(6.7%)患者采取有限切开辅助复位;患者无髂前上棘骨劈裂并发症。B组股骨干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为60~100min(75min);骨折复位时间为10~25min(15.5min);术中5例(16.7%)患者采取有限切开辅助复位;术后3例(10%)患者有会阴区胀痛、麻木等并发症。结论:骨折快速复位器用于股骨干骨折牵引复位具有明显优势,不但能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而且能避免骨科牵引床相关并发症。它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避免会阴组织神经损伤、足牵拉伤等并发症;2、牵引装置与患者连为一体,方便术中患肢体位改变;3、手术时间和术中复位时间短,能减少患者手术风险;4、适用于同侧股骨干合并胫腓骨骨折患者;5、成本低、体积小,易于推广使用。但快速复位器有导致髂前上棘骨劈裂的风险,对骨折线靠近股骨远端的股骨干骨折患者不适用。
冯立东[5](2013)在《外固定架结合撬拨复位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外固定架结合撬拨复位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评价其在治疗过程中的总体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及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采集病例,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2013年1月采用单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依入院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名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14例,年龄24~62岁;左侧36例,右侧32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41例,高处坠落伤12例,其他伤15例。二组均接受住院一般治疗。治疗组:撬拨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对照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使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68例均获得随访,获得随访时间6月-34个月,平均23.6个月。治疗组中34例均未见骨折不愈合及严重畸形愈合,按照Paley骨折愈合标准评分:优21例(骨折愈合,无复发感染,局部畸形<7。,肢体不等长<2.5cm),良9例(骨折愈合,再加上述后3项的任意2项),中2例(骨折愈合,再加上述后3项者的任1项),差1例(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以上后3项均不满意),优良率88.3%。其中发生延迟愈合3例,有1例针道感染(无深部感染),未发生骨不愈合。膝、踝功能未受影响。未见肌肉萎缩。对照组优16例,良8例,中6例,差4例,优良率70.6%。对照组延迟愈合6例病人(约占17%),切口感染2例,骨折不愈合2例。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并发症少、功能锻炼早、经济适用、不破坏骨折周围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观察比较,外固定架结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理论,且骨折临床愈合快,尤其适用于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需长期换药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患者。
刘晓晨[6](2013)在《锁定解剖型钢板治疗中老年NeerⅢ 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中老年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以便提高肱骨近端骨折的治愈率方法:本研究病例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治疗且均获完整随访的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63.242岁,左侧15例,右侧18例。根据Neer分型标准,Ⅲ型20例、Ⅳ型13例。术前进行临床诊断及影像学评估,确定手术的时机;术中注意软组织及血管神经的保护;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功能锻炼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一年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观察疗效。结果:33例患者,优2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1%。结论: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是治疗中老年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积极做好准备完善检察、术中注意仔细操作、术后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练对肩关节的功能恢复尤为重要。此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的研究。
徐新星[7](2012)在《锁定加压接骨板与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比较锁定加压接骨板和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40例,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固定和带锁髓内针固定各20例。所有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应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对比两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率,观察疗效。结果:锁定加压接骨板与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均疗效显着,LC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带锁髓内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率LCP组高于带锁髓内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hner-Wruh功能评价LCP组优良率85.0%,带锁髓内针组75.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较带锁髓内针具有局部血运破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但在骨折愈合率,后期功能恢复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
薛远亮[8](2011)在《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文献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整理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的古今文献,总结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的渊源发展和应用方法,对比分析古今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方药的运用规律,初步探讨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古代、现代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软膏、膏药、外洗、药熨和摩捈10个方剂数据库。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以上各类药物的使用频数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相应的高频药物,并对高频药物的四性、五味、归经、功用等进行频数分析,从药性理论角度分析用药的特点。将中药复方中的药物根据是否使用该药进行分类,该方若含有此药计为“1”,若无此药计为“0”,输入SPSS 17.0软件包,对全部高频药物采用组间连接的方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专业知识确定类的数目,选择较理想的分类。结果:各种骨折外治方法高频药物中药味以辛味、苦味、甘味为主;药性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归经以归肝经、脾经、心经、肾经的药物为主;多用具有活血化瘀、温里、解表、补虚、理气等功用的药物。聚类分析得到的药物组合每组大多有以上各类药物组成。结论:中医骨折药物外治多用解表、理气和芳香类和辛香走窜的药物以透表达络、引药入里到达病处。药物到达体内一部分直接聚集到骨折部位以消肿止痛;另一部分刺激骨折部位周围的穴位,通过经络系统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还有一部分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和内服药物相似作用。通过对高频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还可将骨折外治药物分为含有挥发油类、含生物碱类、含微量元素类、镇痛止痛类、镇静类、促进血肿吸收骨痂形成类、减轻炎性反应类、提高免疫类、局部麻醉类、利水消肿类、及促进凝血、止血类等新类别。
高宇[9](2011)在《浮膝损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所查阅的76份文献报道共2741例浮膝病例以及临床收集的13份病例进行系统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浮膝损伤的发病特点、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差异、诊断要点、合并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情况,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特点和优劣,期望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法,评估浮膝损伤的预后。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76份文献报道共2741例浮膝病例及临床收集的2000-2010年间13份病例,对病例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致伤因素、受伤部位、骨折分型、合并伤、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疗效判定这些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且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明确浮膝损伤的发病年龄、性别、致伤因素、骨折部位、合并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之间有无关联。结果:收集的临床病例在发病年龄、性别比例、致伤原因、发病部位、骨折开放性比例与文献报道有一定相关性。由于样本量小,尚不能与文献研究的结果进行全面充分的比较,无法通过统计学的方式明确哪种治疗方法最适合于浮膝损伤的骨折,也无法明确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合并伤及采用不同内外固定方法等方面与股骨骨折及胫骨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及其他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联。结论:浮膝损伤以手术治疗为佳,其中股骨骨折以采用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为多,胫骨骨折呈开放性较多见,软组织损伤情况较股骨也复杂多变,故应合理选用钢板、髓内钉或外固定支架,尤以外固定支架在开放性损伤中凸显重要作用。
易灿[10](2011)在《计算机辅助临床大段骨缺损的精确修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研究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精确修复临床大段骨缺损的方法,并对其修复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和疗效评价,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的方法在临床大段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2.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在异体骨上用电钻钻孔对异体骨抗压强度的影响,探讨在不会明显影响异体骨的抗压强度的情况下,钻孔的最佳孔径和孔间距的临界值,为临床在异体骨上尽可能多的钻孔植入自体骨促进新骨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回顾性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对临床大段骨缺损进行精确修复的患者26例,按反求工程的基本原理,采用医学CT/MRI扫描获取患者病变部位二维数据,术前计算机辅助模拟临床大段骨缺损的精确修复过程:包括病变部位的三维重建、个性化分析骨缺损、CAD设计辅助手术模板、CAD设计个性化假体、计算机模拟骨缺损修复重建。术中按照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案精确实施手术,采用外形匹配的“异体骨+合适内固定器或异体骨+个性化人工关节置换”来修复大段骨缺损,并对患者进行术后临床观察、影像学评价及功能评价。2.采用Mimics软件测量正常成人股骨中段骨管参数,运用solidworks软件模拟股骨中段设计并建立骨管、骨板的三维模型,按照设计呈等级的孔径、孔间距参数在骨管、骨板三维模型上模拟钻孔,然后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钻孔对骨管、骨板模型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钻孔的孔径、孔间距的安全临界值做出评价。结果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患者骨缺损长度为30-207mm,平均93.7mm,术中植骨长度30-207mm,平均95.5m-m;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3-57个月,平均28.1月,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月、14月出现伤口感染;2例患者于术后1.5年复发。临床骨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5个月,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12月、24月、26月取出内固定。采用Enneking功能评估标准对随访时间超过24个月的共16例患者进行术后功能评分。术后6月平均评分21.6分,其中优4例,良11例,尚可1例;术后12月平均评分24分,其中优7例,良9例;术后24月平均评分24.7分,其中优9例,良6例,尚可1例。2.使用一般评价原则,在不明显影响骨管、骨板模型抗压强度的情况下,对骨管钻孔的“孔径-孔间距(mm)”的临界值为“1.5-3”,“2.0-4”,“2.5-5”,“3.0-6”,“3.5-7”,“4.0-7”,对骨板钻孔的“孔径-孔间距(mm)”的临界值为“1.5-2”,“2.0-3”,“2.5-4”,“3.0-5”,“3.5-5”,“4.0-6”;使用安全系数法评价原则,在不明显影响骨管、骨板模型抗压强度的情况下,对骨管钻孔的“孔径-孔间距(mm)”的临界值为“1.5-4”,“2.0-5”,“2.5-7”,“3.0-8”“3.5-9”,“4.0-10”,对骨板钻孔的“孔径-孔间距(mm)”的临界值为“1.5-4”“2.0-5”,“2.5-5”,“3.0-6”,“3.5-7”,“4.0-9”:结论1.计算机辅助技术能从三维立体角度对大段骨缺损进行精确分析研究,CAD设计的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个性化假体及模拟手术过程,保证了手术按照计算机设计方案顺利进行,通过术后随访和功能评价,显示了此技术对大段骨缺损修复的良好疗效,是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并具有一定的优势。2.经临床观察,采用大块骨中央均匀钻孔、点状植入自体骨的方法可以改善成骨效果,加快异体骨的活化。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推荐对异体骨钻孔的“孔径-孔间距”组合为"2.5mm-7mm", "3.0mm-8mm", "3.5mm-9mm",作为临床参考使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长骨干骨折(附15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长骨干骨折(附1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内固定方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儿童尺桡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术前准备 |
3.2 手术方法 |
3.3 术后处理 |
3.4 中药熏洗及功能锻炼 |
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
4.1 观察指标 |
4.2 评价标准 |
5 结果 |
5.1 两组手术时长、尺骨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对比 |
5.2 两组桡骨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
5.3 术后3个月前臂旋转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 |
5.4 术后6个月前臂旋转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 |
5.5 并发症情况对比 |
讨论 |
1 儿童尺桡骨干骨折流行病学概述 |
2 尺骨钢板联合桡骨髓内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分析 |
2.1 前臂的解剖特点与观察组术式选择的联系 |
2.2 观察组术式的优势分析 |
2.3 观察组术式的缺点及规避方法 |
3 尺骨钢板联合桡骨髓内钉内固定与其他内固定方式的比较 |
3.1 尺桡骨双髓内钉固定 |
3.2 尺桡骨双钢板固定 |
3.3 尺骨髓内钉、桡骨钢板固定 |
4 活血止痛熏洗剂在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
5 关于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尺桡骨干骨折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2)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15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诊断标准 |
1.2 分型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一般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 治疗组 |
2.2 对照组 |
2.3 术后随访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
3.2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 |
3.3 并发症发生情况 |
3.4 两组患者术后DASH评分比较 |
3.5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4.1 上肢骨折的认识 |
4.2 上肢骨折的治疗 |
4.2.1 石膏或夹板外固定 |
4.2.2 钢板螺钉内固定 |
4.2.3 髓内钉内固定 |
4.3 单臂外固定支架的生物力学特征 |
4.4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优越性 |
4.5 单臂外固定支架适应症分析 |
4.6 单臂外固定支架的局限性 |
4.7 手术经验的探讨 |
4.8 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
4.9 单臂外固定支架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
5 中药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
6 接骨2号方的组成及具体药物分析 |
7 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 |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历 |
(3)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草药综合治疗兔骨不连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股骨干骨折快速复位器的设计和临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诊断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外固定架结合撬拨复位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综述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
一、祖国医学对胫腓骨骨折的认识和理解 |
二、现代医学对胫排骨骨折的认识 |
三、临床常用的固定方式 |
(一) 外固定 |
(二) 内固定 |
(三) 外固定器 |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一、病例选择 |
二、诊断标准 |
结果 |
讨论 |
一、外固定架结合撬拨复位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理论根据 |
二、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优势 |
三、撬拨复位的操作技巧,对骨折复位的作用 |
四、固定物刚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
五、应用外固定架的不足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附录 |
(6)锁定解剖型钢板治疗中老年NeerⅢ 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临床资料 |
(一) 病例选择标准 |
(二) 一般资料 |
二、 手术方法 |
(一) 术前准备 |
(二) 手术时机 |
(三) 手术方法 |
三 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 |
(一) 一般护理 |
(二) 药物治疗 |
(三) 康复锻炼 |
(四) 祖国医学的应用 |
四 术后观察及随访 |
五 疗效评价 |
(一) 术后骨折复位情况 |
(二) 骨折临床愈合及骨性愈合时间 |
(三) 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估标准 |
六 结果 |
讨论 |
一.肱骨近端骨折的疾病特点 |
二.中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原因 |
三.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前准备 |
四、手术时机的选择 |
五、选用解剖锁定板的优点 |
六.术中植骨问题 |
七.术后功能锻炼及并发症的预防 |
八.中医药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
致谢 |
详细摘要 |
(7)锁定加压接骨板与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 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一般资料 |
(三) 诊断标准 |
(四) 纳入标准 |
(五) 排除标准 |
(六) 剔除标准 |
二、 研究方法 |
(一) 术前准备 |
(二) 手术方法 |
(三) 术后处理 |
(四) 术后随访 |
三、 疗效评价标准 |
(一) 骨折愈合时间 |
(二) Johner-Wruh 评分标准 |
四、 统计方法 |
五、 结果与分析 |
(一) 结果 |
(二) 分析 |
讨论 |
一、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疾病特点 |
二、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 |
(一) 受伤暴力 |
(二) 骨折部位 |
(三) 开放性骨折 |
(四) 负重过早 |
(五) 保守治疗外固定不当 |
(六) 手术治疗不当 |
(七) 感染 |
(八) 依从性 |
三、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病理分型: |
(一) 肥大型 |
(二) 萎缩型 |
四、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式 |
五、 锁定加压接骨板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六、 带锁髓内针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七、 植骨对于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影响 |
八、 手术前后康复治疗 |
九、 中医药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十、锁定加压接骨板和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8)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文献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整理与研究 |
一、闭合性骨折名称简述 |
二、骨折的病因 |
(一) 外因 |
(二) 内因 |
三、骨折病机 |
(一) 脏腑、经络病机 |
(二) 皮肉、筋骨病机 |
(三) 气血、精津病机 |
四、骨折外治辨证 |
(一) 骨折外治 |
(二) 骨折肿胀外治法 |
(三) 中医五体辨证理论 |
五、骨折中药外治的作用 |
(一) 整体作用 |
(二) 局部作用 |
(三) 综合作用 |
六、骨折中药外治方法 |
(一) 敷贴药 |
(二) 搽擦药 |
(三) 熏洗湿敷药 |
(四) 热熨药 |
七、骨折外治方药源流 |
(一) 殷商战国到秦汉时期 |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三) 隋唐时期 |
(四) 宋金元时期 |
(五) 明清时期 |
八、骨折中药外治的现代研究 |
(一) 骨折中药外治的优势 |
(二) 临床疗效研究 |
(三) 骨折中药外治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机制研究 |
(四) 经皮吸收与中药经皮给药 |
九、骨折中药外治方法作用机理研究 |
(一) 膏药作用机理研究 |
(二) 熏洗作用机理研究 |
(三) 药熨作用机理研究 |
十、活血化瘀机制研究 |
(一) 活血化瘀影响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 |
(二) 活血化瘀影响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的生成 |
(三) 活血化瘀可加速骨折早期钙盐沉积 |
(四) 活血化瘀增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数量 |
(五) 印证活血化瘀有关理论 |
第二部分 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
一、设计思路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三) 资料与方法 |
二、统计结果 |
(一) 中药学研究(频数分析) |
(二) 组方配伍研究(聚类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的用药规律 |
(一) 性味归经功用规律 |
(二) 药物应用规律 |
二、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作用机理初步探讨 |
(一)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
(二) 药物作用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论文摘要 |
(9)浮膝损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研究 |
1 股骨基础理论研究 |
1.1 股骨的解剖生物学特点 |
1.2 股骨的损伤机制 |
1.3 股骨骨折的分类 |
2 胫骨基础理论研究 |
2.1 胫骨的解剖生物学特点 |
2.2 胫骨损伤机制 |
2.3 胫骨骨折分类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分型 |
3 合并伤 |
4 诊断 |
5 手术时机 |
6 治疗方法 |
7 结果 |
8 疗效判定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诊断 |
3 治疗 |
4 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发病年龄、性别与致伤因素差异分析 |
2 骨折部位差异分析 |
3 致伤机制及特点 |
4 诊断 |
4.1 浮膝损伤的诊断标准 |
4.2 浮膝损伤的漏诊原因分析 |
4.3 合并伤的分析 |
5 骨折分型分析 |
6 治疗 |
6.1 浮膝损伤的治疗原则 |
6.2 手术时机的选择 |
6.3 两处骨折固定时机的选择 |
6.4 治疗方法的选择 |
7 合并伤处理及术后并发症 |
7.1 血管、神经、韧带损伤的处理 |
7.2 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浮膝损伤的手术治疗进展 |
附件二 Karlstrom和Olerud评定标准 |
附件三 76份浮膝损伤的文献报道列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计算机辅助临床大段骨缺损的精确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大段骨缺损的研究和治疗现状 |
1.1 中医对骨缺损的论治 |
1.2 西医对骨缺损的论治 |
2 计算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应用 |
第一部分 计算机辅助临床大段骨缺损的精确修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病例选择标准 |
2.3 术前准备 |
2.4 手术方法 |
2.5 术后处理 |
2.6 观察项目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植骨情况 |
3.3 术后并发症 |
3.4 影像学疗效判定 |
3.5 功能评价 |
4 典型病例 |
4.1 病例1 |
4.2 病例2 |
4.3 病例3 |
5 讨论 |
5.1 计算机辅助个性化分析大段骨缺损 |
5.2 计算机辅助手术模板的设计与制作 |
5.3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肢体畸形并短缩中的应用 |
5.4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肿瘤性骨缺损中的应用 |
5.5 大段骨移植的成骨效果 |
第二部分 钻孔对异体骨抗压强度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和设备 |
2.2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 |
2.3 钻孔对异体骨抗压强度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实验数据 |
3.2 一般评价 |
3.3 使用安全系数评价 |
4 讨论 |
4.1 有限元分析法 |
4.2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材料参数的设定 |
4.3 关于使用安全系数评价 |
4.4 有限元分析结果的选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长骨干骨折(附15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内固定方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儿童尺桡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D]. 张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2]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15例临床疗效观察[D]. 苏虔.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草药综合治疗兔骨不连的实验研究[D]. 来文兵.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4]股骨干骨折快速复位器的设计和临床初步应用[D]. 臧砚超.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5]外固定架结合撬拨复位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D]. 冯立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6]锁定解剖型钢板治疗中老年NeerⅢ 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D]. 刘晓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7]锁定加压接骨板与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研究[D]. 徐新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8]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文献证治规律研究[D]. 薛远亮.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9]浮膝损伤的临床研究[D]. 高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10]计算机辅助临床大段骨缺损的精确修复[D]. 易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