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论“金源文化”的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马楠[1](2021)在《论金代流人对黑龙江艺术文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龙江地区金代流人的艺术文化是极具历史意义和区域特色的边疆文化。金代以前黑龙江的主体艺术文化由肃慎、秽貊和东胡三大族系文化构成,金代流人带动中原文化艺术集中流入黑龙江,取得的主要艺术成就体现在表演艺术、造型艺术、文学艺术等方面,并且金代流人在宫廷礼乐、儒学兴教、匠作工艺三个层面推动了黑龙江艺术发展。通过研究发现,金代流人不仅加快了金代艺术文化汉化发展的速度,提升了金代艺术文化的整体层次,更推动了黑龙江地区宋金以来艺术文化发展的总体进程。
邓博妍[2](2021)在《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金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女真族统治的政权,建筑上承袭宋代对于建筑规制的精细把控[1]。金代建筑的细部装饰方面随着女真族被汉文化影响程度的逐步深入,其风格上由粗犷的风格向宋代的精雕细琢过渡,同时由于受到同期的辽夏风格的影响,兼具多民族的细部装饰特色。我国金代相关正史较为匮乏,有关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的考证面临断代问题,借助20世纪以来考古发现和相关文献记载[2],以及近年来我国对于金代河北崇礼太子城[3]等相关金代遗迹的进一步考古发掘,对于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的相关材料得到丰富,研究取得历史性的进展。文章将以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相关文献为基础,依托设计学科对于建筑的基本分类方法,对于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对金代建筑细部装饰形成概述。
李洋[3](2021)在《基于产品层次理论的阿城金源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蔚慧怡[4](2021)在《金代磁州窑瓷枕“春水秋山”题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代是磁州窑装饰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谓其粲粲一代,其中尤以瓷枕装饰备受瞩目,这一时期出现了鹰逐兔纹、鹰逐鹅雁纹、雁衔芦纹、奔鹿纹等纹样,其图源与北方少数民族所衷爱的“春水秋山”题材密切相关。“春水秋山”题材作为表现北方少数民族狩猎习俗的传统装饰纹样盛行一时,逐渐融入磁州窑瓷枕装饰之中,与瓷枕的绘画、装饰工艺巧妙结合,展现生动惬意的自然景象,为金代磁州窑瓷枕装饰增添灵动趣味。同时,这一题材应用于瓷枕之后也与瓷枕功能属性紧密结合,延伸出了愈加丰富的文化寓意,使其成为一种经典装饰纹样垂馨千祀。本文通过搜集大量文献与图片资料,对“春水秋山”题材的图源进行梳理,对这一题材的寓意内涵进行补充,还原其发展过程。同时,从金代磁州窑瓷枕的纹饰、装饰工艺、民俗功用三方面分析该题材在瓷枕中的发展与演变,探究其延伸出的寓意及文化内涵,深化对“春水秋山”题材民俗寓意的理解。
张心蕊[5](2021)在《哈尔滨纪念性广场中文化元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整体国民经济实力有所提高,带动城市建设中涌现了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做为其中重要的节点,是提高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伴随着哈尔滨大量的广场建设,也带来了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在哈尔滨城市广场文化内容方面,内容深度相对较浅。本文正是以哈尔滨纪念性广场中的文化元素为主要研究对象,紧密结合广场的实际案例,主要分析哈尔滨纪念性广场初期发展、转型期以及现当代三大发展时间段,并归纳每个广场的文化元素在各个时期的运用与表达方式,继而对其中的方式方法进行提取分类,然后对哈尔滨纪念性广场整体文化元素表达与运用的方式进行共性分析,总结内在规律。无论何种纪念性广场也无法脱离文化元素的表达和运用。本文研究梳理出哈尔滨纪念性广场文化元素的表达与运用的规律和体系,有助于哈尔滨构建具城市特色,彰显地域文化的广场环境,及对哈尔滨城市广场建设者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张鹏[6](2021)在《松峰山景区森林度假酒店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案以松峰山景区森林度假酒店设计项目为切入点,对松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进行深入分析。首先,通过对设计思路的整理与提炼,力争在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及设计形式上能探索出一条现代主题酒店设计的新思路。融入灯光设计,以光线进行分割和渲染,增强空间内的视觉冲击开拓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其次,设计案例中以人文元素中的金源社会因素着手探索,将金代人民朴实生活中的山石草木就地取材,结合道教文化“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严于律己”之灵魂,融合民俗文化的设计内涵,在生态范畴内最大化保留生态肌理及生态可持续性。再者,以返璞归真为设计理念,将自然元素进行升级,打造现代高品质度假生活。主题度假酒店是当地精神的承载者,蕴含丰富的当地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文脉。因此,在度假旅游开发建设的同时,注重当地要素的保护与传承势在必行。
陈晓兰[7](2021)在《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哈尔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文中指出当今消费者在消费时不仅注重商品的性价比,而且开始注重形象消费,旅游目的地形象成为增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旅游网站上撰写游记及评论,并同广大网友分享旅游体验,从而对潜在旅游者的旅游决策造成影响。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本文以哈尔滨作为研究地,对搜集到的网络游记和评论进行整理后,借助ROST Word Parser 和 ROST Content Mining6.0 软件(简称 ROST CM6.0)进行分析,立足于旅游者角度,从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人—人感知系统、人—地感知系统、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论如下:(1)通过提取出的前100名高频词汇发现:“建筑”提及频次为2829,频次远高于其他特征词;“松花江”、“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圣索菲亚大教堂”等景点提及排名靠前,通过语义网络图分析发现旅游者对哈尔滨的直观感知为“哈尔滨”、“建筑”、“教堂”、“中央大街”、“圣索菲亚大教堂”、“松花江”、“表演”、“滑雪”,次中心为“历史”、“文化”、“俄式”、“风格”、“俄罗斯”;经过分析可将旅游者对哈尔滨旅游形象感知归纳为旅游景点、旅游景观、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活动、情感态度六个方面。(2)人-人感知系统分析发现:旅游者对旅游中接触的旅游服务人员和当地居民的感知较为深刻,主要现在服务态度上,正面评价有“热情”、“亲切”等,负面评价有“不负责任”、“宰客”等。人-地感知系统分析发现:旅游者对哈尔滨的“文化、历史和艺术”印象较为直观。旅游者对哈尔滨的“建筑特色”、“美食”、“旅游景点”印象深刻,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圣索菲亚大教堂等特色旅游资源和俄式、巴洛克等独特建筑风格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3)情感态度评价分析发现:正面评价为主,积极感知词频共计15461次,占比90.56%;中立感知最少,共计词频为195次,占比1.14%;消极感知词频共计1417次,占比8.30%。通过对消极评价的编码分析,发现消极感知可归纳为6个核心类属以及其下属的15个二级子类。(4)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指出哈尔滨存在旅游产品单一,产品层次较低、旅游项目不丰富、景区秩序混乱,卫生环境差,游客安全感不足、市场定位不准确、旅游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六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积极开拓个性化旅游服务和产品,丰富旅游产品和项目、合理开发人文旅游,提升其资源魅力、重塑国内外市场定位、加强景区管理,营造良好景区氛围、增强服务人员意识、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优化政府规划和管理职能。
尹英杰,葛红东[8](2021)在《粘豆包品牌建设发展对策研究——以笨磨坊亚沟粘豆包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亚沟粘豆包制作技艺被列入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尔滨天一生态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粘豆包的龙江老字号企业。笨磨坊亚沟粘豆包是"天一生态"的主打品牌,如何树立品牌形象至关重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品牌管理的相关理论,从加强品牌元素设计、建立小豆包俱乐部、创建亚沟粘豆包文旅IP、举办亚沟豆包文化节、拓展传播渠道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助力笨磨坊亚沟粘豆包的品牌建设和发展。
李彦雪[9](2021)在《黑龙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空间,是美丽乡村的真实写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认知的不足,缺少定量化研究的技术手段。目前传统的乡村建设过程中数据资源获取困难,主观性强,缺少合理的规划指导,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缺乏客观认知,新形势下急需拓展研究的量化手段及方法,以对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展开科学理性思维的探讨。本文针对黑龙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认知不足和量化研究技术方法匮乏的问题,以黑龙江省域为研究范围,以代表性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以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为主脉络展开研究。技术层面运用了无人机多视图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引入空间句法理论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和形状指数法,并辅以Rhino、AutoCAD、DepthMap、IIIustrator和Photoshop等软件进行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量化与分析。内容上对黑龙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影响要素和典型村落分布形态详细分析,从乡村聚落本底的边界空间、街巷空间和院落空间形态等综合认知黑龙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特征,并结合典型县域实证研究,优化指导景观设计方案。本研究发现黑龙江乡村聚落景观形态价值认知不足,国家层面的地域典型代表性村落占比特别低,各类典型聚落景观形态有待挖掘。通过技术分析发现,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布受自然和人文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自然环境海拔高程影响占比最大,而坡向影响不大。黑龙江大部分村落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以中南部区域的齐齐哈尔、牡丹江和哈尔滨三个城市分布最集中,分布特点也与历史流寓的流人文化有一定关系。基于量化并分析结果,乡村聚落景观的边界空间形态、街巷空间形态和院落空间形态要素,从不同角度综合全面的表达了黑龙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形态。乡村聚落最为常见的边界形态为指状形态特征,团状形态特征次之。边界形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大,地形和水体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集成度、平均深度和可理解度综合分析,与村落空间相融合,通过轴线的冷暖层次,确定出村落的核心区域,并形成可达性及可理解度权重层级关系,作为引导实践的依据,使空间从感性认知得以理性升华。院落空间分布形态上多以平行式排列为主,院落空间格局以前院院落和前后院落最具代表性,“小家大院”的特征最具地域代表性。最后以林口县22个绿化示范村进行实证研究,以设计的新思维来指导方案设计。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的探索,搭建了认知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思维的框架,开拓了研究思路,使黑龙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的认知更具客观性,为北方寒地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理性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而指导实践,同时丰富了黑龙江乡村景观研究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王天姿,潘华,王姗姗[10](2021)在《金源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创新路径》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以第三产业、旅游业为重要支柱,地方特色文化是主要内涵。黑龙江流域金源文化彰显地方特色,是旅游发展的要件,应根据当代旅游者的需求,在地方饮食、民俗展示参与,特色社会生活等方面融入旅游产业,与时俱进。
二、再论“金源文化”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论“金源文化”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论金代流人对黑龙江艺术文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代以前黑龙江的主体艺术文化 |
(一)肃慎族系及其创造的“渤海文化”和“金源文化”两大高峰 |
(二)秽貊族系、东胡族系创造的“夫余文化”等边疆民族文化 |
二、金代流人带动中原艺术文化流入黑龙江 |
三、金代黑龙江流人取得的主要艺术成就 |
(一)表演艺术方面 |
(二)造型艺术方面 |
(三)文学艺术方面 |
四、金代流人推动黑龙江艺术发展的媒介 |
(一)宫廷礼乐层面 |
(二)儒学兴教层面 |
(三)匠作工艺层面 |
五、金代以后黑龙江流人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
结 语 |
(2)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研究背景及现状 |
二、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
(一)金代陵墓建筑细部装饰相关文献 |
(二)金代宫殿建筑细部装饰相关文献 |
(三)金代坛庙建筑细部装饰的相关文献 |
(四)金代宗教建筑细部装饰的相关文献 |
(五)金代民居建筑细部装饰的相关文献 |
三、以往的不足与未来的展望 |
(4)金代磁州窑瓷枕“春水秋山”题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二)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研究历史与现状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五)研究框架 |
二、磁州窑及金代磁州窑瓷枕概述 |
(一)磁州窑的发展历史 |
(二)金代磁州窑瓷枕装饰艺术 |
(三)金代磁州窑瓷枕的功能用途 |
三、“春水秋山”题材图源与寓意 |
(一)狩猎装饰的出现 |
(二)狩猎装饰内容的丰富 |
1.“春水秋山”活动的兴起 |
2.“春水”题材 |
3.“秋山”题材 |
(三)“春水秋山”题材寓意 |
1.整军经武 |
2.万物有灵 |
3.神力庇佑 |
四、“春水秋山”题材与金代磁州窑瓷枕 |
(一)“春水秋山”与磁州窑瓷枕纹饰 |
1.海东之鸟,雷霆之姿——鹰猎纹 |
2.春风沂水,鸿飞冥冥——水禽纹 |
3.万物之灵,山渊之精——鹿纹、虎纹 |
(二)“春水秋山”与磁州窑瓷枕装饰工艺 |
1.潇洒自如,笔精墨妙——白底黑绘工艺 |
2.素练出风,剔刻出神——剔划技艺 |
3.随类赋彩,素雅大方——釉色工艺 |
(三)“春水秋山”与磁州窑瓷枕的民俗功用 |
1.清凉解暑,致美致用 |
2.吉祥之物,世俗美好 |
3.情感寄托,游猎表征 |
五 结论 |
(一)固本与求变 |
(二)交融与互化 |
(三)传承与创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哈尔滨纪念性广场中文化元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况 |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目的及方法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二章 哈尔滨纪念性广场的初期发展 |
一、传统俄式文化元素的运用 |
(一)经典的木构建造模式 |
(二)顶部的多样造型 |
(三)多面的视觉布局 |
二、拜占庭式文化元素应用 |
(一)具有宗教性的平面布局 |
(二)勾勒轮廓的穹顶 |
(三)多样形制的窗户 |
三、伊斯兰文化元素的运用 |
(一)极具典型性的布置 |
(二)伊斯兰文化符号的装饰元素的运用 |
(三)融合的建造手法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哈尔滨纪念性广场元素丰富的转型期 |
一、苏联红军主题的呈现 |
(一)丰富生动的纪念雕塑 |
(二)浮雕元素的多重表现 |
(三)色彩元素的有力搭配 |
二、抗日战争文化主题的呈现 |
(一)纪念碑的文化承载 |
(二)内容多样的浮雕 |
三、融入城市精神文化元素 |
(一)多维展现的雕塑 |
(二)刻画生动的浮雕 |
(三)异域特色的构筑物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哈尔滨当代纪念性广场的多元化文化元素 |
一、早期建筑中文化元素的提炼与转化 |
(一)地域传统历史文化广场中的提炼与表达 |
(二)殖入建筑元素的提炼与表达 |
二、公共艺术的主题性塑造 |
(一)金源文化主题元素 |
(二)抗战文化主题元素 |
(三)城市精神主题文化元素 |
三、临时性广场的主题纪念性表达 |
(一)具有传承性的冰灯 |
(二)主题多样的冰雕 |
(三)可塑性极强的雪雕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哈尔滨纪念性广场文化元素的发展特征与价值 |
一、哈尔滨纪念性广场文化元素的共性特征 |
(一)多元化的塑造方式 |
(二)融入西方文化元素 |
(三)视觉属性的营造 |
二、哈尔滨纪念性广场文化元素的发展脉络及影响因素 |
(一)哈尔滨纪念性广场文化元素的历史文化脉络 |
(二)哈尔滨纪念性广场文化元素发展影响因素 |
三、哈尔滨纪念性广场的内在价值 |
(一)历史价值 |
(二)文化价值 |
(三)社会价值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松峰山景区森林度假酒店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二、松峰山景区历史人文元素分析 |
(一)松峰山景区的历史文化 |
(二)松峰山景区的金源文化 |
(三)松峰山景区的道教文化 |
三、松峰山景区自然环境元素分析 |
(一)山元素分析 |
(二)水元素分析 |
(三)石元素分析 |
(四)木元素分析 |
四、松峰山景区人文与自然环境设计元素提取 |
(一)山元素分析提取 |
(二)水元素分析提取 |
(三)石元素分析提取 |
(四)木元素分析提取 |
五、松峰山景区森林度假主题酒店设计解读 |
(一)项目分析 |
1、项目概况 |
2、消费人群定位 |
(二)酒店设计分析 |
(三)酒店空间设计材料的选用 |
1、生态木的应用 |
2、原生卵石的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哈尔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进展 |
1.3.2 网络文本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网络文本分析法 |
1.4.3 跨学科综合分析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图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旅游目的地形象 |
2.1.2 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 |
2.1.3 网络文本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情感”理论 |
2.2.2 扎根理论 |
2.2.3 旅游地形象认知理论 |
2.2.4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系统理论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哈尔滨旅游概况 |
3.1 研究地选择 |
3.2 哈尔滨自然条件 |
3.3 哈尔滨旅游发展概况 |
3.4 哈尔滨主要旅游资源 |
3.4.1 自然旅游资源 |
3.4.2 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
3.4.3 社会旅游资源 |
3.5 本章小结 |
4 哈尔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设计 |
4.1 研究思路 |
4.2 样本采集 |
4.3 文本内容预处理 |
4.4 高频特征词分析 |
4.4.1 高频词汇表 |
4.4.2 高频词汇的语义网络分析 |
4.5 确定分析类目 |
4.6 本章小结 |
5 哈尔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结果分析 |
5.1 旅游者的基本特征分析 |
5.1.1 职业特征 |
5.1.2 旅游客源地 |
5.1.3 重游意愿 |
5.1.4 停留天数 |
5.1.5 旅行时间 |
5.1.6 旅行方式 |
5.1.7 旅游动机 |
5.1.8 交通方式 |
5.2 哈尔滨的旅游形象感知分析 |
5.2.1 人-人旅游形象感知系统分析 |
5.2.2 人-地旅游形象感知系统分析 |
5.3 情感评价分析 |
5.4 整体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问题分析 |
6.1 研究结论分析 |
6.1.1 旅游者基本特征研究结论 |
6.1.2 人-人感知系统研究结论 |
6.1.3 人-地感知系统研究结论 |
6.1.4 情感评价研究结论 |
6.2 问题总结分析 |
6.2.1 旅游产品单一、产品层次较低 |
6.2.2 旅游项目不丰富 |
6.2.3 景区秩序混乱,卫生环境差,游客安全感不足 |
6.2.4 市场定位不准确 |
6.2.5 旅游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
6.2.6 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
6.3 本章小结 |
7 哈尔滨旅游形象提升建议 |
7.1 积极开拓个性化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和项目 |
7.2 合理开发人文旅游,提升其资源魅力 |
7.3 重塑国内外市场定位 |
7.4 加强景区管理,营造良好景区氛围 |
7.5 增强服务人员意识 |
7.6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7.7 优化政府规划和管理职能 |
7.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8)粘豆包品牌建设发展对策研究——以笨磨坊亚沟粘豆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设计特色品牌元素 |
(一)品牌角色 |
(二)品牌口号 |
(三)品牌音乐 |
(四)品牌故事 |
1. 金源文化的角度。 |
2. 传承人创业故事的角度。 |
3. 老字号的角度。 |
4. 抗联和开垦北大荒的角度。 |
二、建立小豆包俱乐部 |
三、创建亚沟粘豆包文旅IP |
四、举办亚沟粘豆包文化节 |
五、拓展品牌外部传播渠道 |
(一)建立粉丝社群 |
(二)借助亚沟粘豆包文旅IP扩大传播范围 |
(9)黑龙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引言 |
1.1.2 选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及概念 |
1.3.1 研究范围及对象界定 |
1.3.2 基本概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1.4.1 乡村景观的国内外研究 |
1.4.2 乡村聚落景观的国内外研究 |
1.4.3 相关理论依据及技术规范 |
1.4.4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2 主要理论和技术研究探索 |
2.1 多视图影像三维重建技术 |
2.1.1 多视图影像三维重建技术研究背景 |
2.1.2 重建技术实现路径 |
2.1.3 三维重建实践探索 |
2.1.4 应用于乡村景观设计的优势 |
2.2 空间句法理论与技术研究 |
2.2.1 空间句法的基本概念 |
2.2.2 空间句法的发展应用 |
2.2.3 基于空间句法的空间形态分析思维 |
2.3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 |
2.4 形状指数法 |
2.5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乡村聚落景观环境特征及样本分类研究 |
3.1 黑龙江乡村演化及发展概况 |
3.1.1 乡村形成及演化 |
3.1.2 村镇发展现状 |
3.1.3 乡村与城市的区别 |
3.2 黑龙江乡村聚落景观环境特征研究 |
3.2.1 自然环境特征 |
3.2.2 人文环境特征 |
3.3 乡村典型样本村落的选取 |
3.3.1 研究对象筛选界定 |
3.3.2 地域典型样本选取结果 |
3.3.3 研究样本城乡分布数量 |
3.4 黑龙江乡村聚落景观分类及价值特征 |
3.4.1 样本村落调研方式及数据来源 |
3.4.2 典型样本村落分类研究 |
3.4.3 乡村聚落景观的价值特征 |
3.5 本章小结 |
4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影响因素与分布特征 |
4.1 样本村落选址空间分布密度 |
4.1.1 黑龙江典型村落选址分布 |
4.1.2 样本村落市级分布密度 |
4.2 黑龙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 |
4.2.1 自然环境影响因素 |
4.2.2 人文环境影响因素 |
4.3 黑龙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布特点 |
4.3.1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 |
4.3.2 传统村落分布 |
4.3.3 国家级生态村分布 |
4.3.4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分布 |
4.3.5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分布 |
4.4 本章小结 |
5 黑龙江典型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与分类特征 |
5.1 乡村聚落边界空间形态 |
5.1.1 乡村聚落边界空间形态量化指标 |
5.1.2 样本村落边界空间形态 |
5.1.3 村落边界空间形态驱动因子分析 |
5.2 乡村聚落街巷空间形态 |
5.2.1 基于集成度的街巷空间形态特征 |
5.2.2 基于可理解度街巷空间形态 |
5.2.3 聚落景观空间融合形态特征 |
5.3 乡村聚落院落空间形态 |
5.3.1 乡村院落空间布局 |
5.3.2 院落空间格局形态 |
5.3.3 院落景观要素空间形态 |
5.3.4 公共及绿化空间景观形态 |
5.4 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典型特征分类 |
5.4.1 空间形态结构角度分类 |
5.4.2 村落价值特征角度分类 |
5.4.3 区位关系角度分类 |
5.5 本章小结 |
6 典型县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实证研究 |
6.1 案例概述及分布密度 |
6.1.1 选取缘由 |
6.1.2 林口县典型聚落样本村的选取 |
6.1.3 村落空间分布形态密度分析 |
6.2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影响要素 |
6.2.1 自然环境影响因素 |
6.2.2 人文环境影响因素 |
6.3 林口县示范村景观空间形态研究 |
6.3.1 典型村落分布特点 |
6.3.2 样本村落边界形状指数界定 |
6.3.3 村落边界形态特征分析 |
6.3.4 样本村落空间集成度分析 |
6.3.5 空间可理解分析 |
6.4 实践方案优化指导 |
6.5 本章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10)金源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创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源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
1.主要旅游资源 |
2.金源文化旅游发展的沿革与现状 |
二、金源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
1.金源文化旅游的产品融合发展新路径 |
2.金源文化旅游线路融合发展新路径 |
3.金源文化民俗特色融合发展新路径 |
三、结语 |
四、再论“金源文化”的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论金代流人对黑龙江艺术文化的影响[J]. 马楠. 民族艺术研究, 2021(06)
- [2]金代建筑细部装饰研究综述[J]. 邓博妍. 大众文艺, 2021(18)
- [3]基于产品层次理论的阿城金源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 李洋.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4]金代磁州窑瓷枕“春水秋山”题材研究[D]. 蔚慧怡.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5]哈尔滨纪念性广场中文化元素研究[D]. 张心蕊.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松峰山景区森林度假酒店空间设计研究[D]. 张鹏.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哈尔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D]. 陈晓兰.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8]粘豆包品牌建设发展对策研究——以笨磨坊亚沟粘豆包为例[J]. 尹英杰,葛红东.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1(03)
- [9]黑龙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D]. 李彦雪.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10]金源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创新路径[J]. 王天姿,潘华,王姗姗. 黑河学院学报,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