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中锌的络合滴定-MTB作为指示剂

铜合金中锌的络合滴定-MTB作为指示剂

一、铜合金中络合滴定测锌——以MTB为指示剂(论文文献综述)

方国桢,方梅,林维明[1](1997)在《滴定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这是本刊定期评述中“滴定分析”的第3篇。内容含目视滴定、物理化学滴定、示波滴定、非水滴定等,覆盖1994.9~1997.6在国内发表的文献353篇。

冷沅顺[2](1967)在《铜合金中络合滴定测锌——以MTB为指示剂》文中认为 在 pH 10以 EBT 为指示剂采用破蔽法络合滴定测锌是目前铜合金中测锌的通用方法之一。其中主要掩蔽剂为氰化钾。氰化物虽然有良好的掩蔽能力,但有剧毒。另外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尚有如下体会:1.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有害,特别在成批分析后,化验人员都有头昏不适之感觉。2.此法关键是要滴定得快、甲醛不能过多、pH 要合适、温度不宜过高等,故对操作要求比较严格,特别天热时终点不易控制。3.样品

李梦奇[3](2006)在《Cu-Ni-Zn合金常量成分测定及误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分析测试国家标准集中在成品检验上,现有分析测试标准在成分上不能满足中间合金Cu-Ni-Zn成分分析的需要,且多采用仪器分析法。论文目的是提供简易、安全、低成本、满足一般精度要求的Cu-Ni-Zn合金常量成分分析方法以及通过数学方法提高分析精度。 论文提出用络合滴定方法进行分析,在综合现有Cu、Ni、Zn成分分析方法基础上,进行了包括选择方案、指示剂选择、缓冲溶液计算及滴定过程控制等方面理论计算,经实验建立了Cu-Ni-Zn合金常量成分分析方法,给出不确定度评估过程。该方法误差较小,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对分析人员无专业要求。 论文采用多个标定点一元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单点标定、比例标定(多标定点过原点一元线性回归)、线性标定(多点一元线性回归)三种标定方式计算分析结果的误差及不确定度:线性标定分析结果不论是总体误差还是单个成分误差都远小于其他两种标定方式,线性标定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小于单点标定;比例标定误差比单点标定误差接近。线性标定可以大大减小分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它可以较好消除终点不一致导致的误差、加入金属指示剂带来的误差和部分消除目测导致的误差,而其他两种标定方法无法做到。 论文比较了不同数量标定点线性标定的分析误差,两点标定较四点标定分析误差稍有增加,但工作量减少一半。在样品分析溶液用量处于有一定溶液用量差值的标定点之间时,两点线性标定分析结果误差较小,可得到较好结果。 计算机辅助分析大大减少了分析过程中的人工参与,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该方法可以分析Cu-Ni-Zn合金成分含量是:Cu∶33.33%~80.00%,Ni∶10.00%~33.33%,Zn∶10.00%~33.33%。

陈秀琴[4](2017)在《铜-钢复合材料中锌含量的测定》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先加盐酸、分步滴加过氧化氢及补加硝酸的方式溶解铜-钢复合材料,然后在溶解液中加入氟化铵、硫脲以掩蔽大部分的铁离子及铜离子,在稀酸介质中锌与硫氰酸铵形成络阴离子后用4-甲基-2戊酮萃取分离,除去溶解液中的铬离子、锰离子、镍离子和铝离子后,用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反萃取锌离子到水相中,再加入氟化铵、硫脲以掩蔽残留的铜离子、铁离子和铝离子,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就此建立了铜-钢复合材料中锌含量测定的试验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铜-钢复合材料中锌含量.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度及精密度较高,其中RSD为0.45%1.85%,加标回收试验的锌回收率为96.0%103.5%.

王慕州,谷效伟[5](1967)在《苏木色精作络合指示剂测定铜——铜合金中铜锌连续测定》文中研究说明实验证明,苏木色精是在酸性溶液中以 EDTA 滴定铜时的优良的指示剂。最适宜的 pH 值为5~6.2,最适宜的缓冲剂为六次甲基四胺。准确度可与碱性中使用的紫脲酸铵相比,相对误差±0.1%~±0.3%。测定铜量范围是10~100毫克。在对指示剂进行初步试验的基础上,对铜合金中铜锌连续测定进行了试验,结果良好。试样分解后,用氨水分离,以返滴定测铜锌总量,另一分测锌,用硫脲掩蔽铜的干扰。

黄应钦[6](2006)在《18K白色金合金中间合金的制备及其细化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珠宝首饰业尤其是首饰用金合金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在一些技术环节上离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金合金的中间合金(即补口合金,一般为按一定比例配比的铜、镍、锌、银多元合金)大部分依靠进口,国内的研究生产基本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金合金的晶粒细化对金合金的性能提高有许多很重要的意义,稀土元素在金合金中的细化作用虽有文献提及,但是却没有十分系统的介绍。 本文对18k白色金合金补口中间合金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各方面的摸索,制备出稀土(铈、镧)含量从0.2%到2%的两个系列的补口中间合金,研究了稀土对中间合金性能的影响及其在合金中的存在方式;然后用得到的中间合金熔炼金合金,通过金相、XRD、扫描电镜、显微硬度等检测手段对稀土元素在金合金中的细化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1) 研究了不同防氧化熔炼工艺包括选择不同覆盖剂,有无气体保护下进行熔炼,稀土元素的各种加入方式对最终稀土吸收率的影响,在最终确定的补口合金熔炼工艺下锌烧损率在5%左右,稀土添加吸收率在60%左右。 (2) 控制浇注温度、高度及速度、不锈钢筛子孔洞尺寸大小,制备出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粒径分布在1~3mm之间,表面较为光亮,无气孔存在并且成分分布均匀的补口合金粒子。 (3) 随稀土添加量的增加,补口合金的显微组织呈现先细后粗的现象,高倍金相观察发现在合金的枝晶间隙分布着析出相颗粒,对这些颗粒进行能谱分析,根据能谱结果得知这些颗粒均为稀土的化合物,这些稀土化合物均匀分布在枝晶间隙。 (4) 对金合金试样的XRD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添加稀土元素的金合金相比,添加了镧的金合金中增加了Cu5La和Au51La14两个新的金属化合物相,而添加了铈的金合金中增加了高熔点稀土氧硫化物Ce2O2S相。 (5) 对金合金试样的金相、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金合金的晶粒大小、等轴树枝晶一次枝晶以及二次枝晶的间距均呈现先小后大的趋势。枝晶间隙有细小的球状析出相颗粒均匀析出,并且析出相的数目随镧添加量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合金中稀土元素的添加量到0.2%以后,析出相开始团聚

杨振权,胡学义[7](1968)在《不用剧毒试剂的锡青铜中铅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一般分析铜合金中的铅锌,大都采用伯尔兹(Boltz)法,用氰化钾和三乙醇胺掩蔽锌、铁、铝、铜等元素,在 pH10时以 EBT 为指示剂,直接用 EDTA滴定铅,然后再采用甲醛破蔽而测定锌。上述方法分析结果虽准确,但氰化物有剧毒,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有害。根据有关参考文献,结合我厂生产需要,进行过多次探讨和研究,制订出无毒分析方法,经过长时期实践验证,结果较为准确可靠,能满足生产需要。

水口山矿务局机修厂化验室[8](1974)在《锡青铜中铜铅锌络量法快速测定》文中提出 我厂生产用的锡青铜中含铜、铅、锌、锡总量在98.5%以上,杂质中镍、钴、锑、铋、锰、铁、硅等都在0.5%以下。部颁标准分析方法规定电解分离铜,并借以测定铜,电解后的溶液以极谱法测定铅和锌。由于分析方法需要贵重仪器设备,流程冗长,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有些单位应用氰化物掩蔽铜、锌,以络黑T为指示剂,控制pH10的酸度络量法测定铅,然后用甲醛解蔽锌,络量法滴定锌。此法我们实践后,终点很难辨认,特别是使用大量的氰化物,既不安全,也不太方便。

马捍东[9](2010)在《铜镉渣资源化利用中分离过程的研究》文中指出铜镉渣主要来源于锌冶炼工业,主要成分为铜、锌、镉等元素。锌冶炼过程中大量产生铜镉渣,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其中所含的金属元素,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产生环境污染。针对分离对象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浸取-置换-除杂-萃取-反萃”的分离序列。主要工作如下:本文中以硫酸为浸取剂,采用二段浸取操作的方式来进行铜镉渣中金属元素的浸取。二段浸取可以保证对金属浸出收率的前提下,可以得到接近中性范围的浸出液,为后续的除铜、除铁分离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酸性浸取阶段,硫酸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1倍时,经过二段浸取后,铜镉渣中铜浸出率可达到99%以上,锌、镉的浸出率均为90%以上。在分析和比较了分离要求和经济成本的基础上,本文中采用单质锌置换的方式分离浸出液中的铜,实验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当温度控制在30-40℃,锌粉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1倍时,对浸取液中铜的置换率可达到99%,纯度在90%以上。通过对现有各类除铁方法的分析比较,本文采用过硫酸铵除铁法,以去除浸取液中铁离子;当浸取液pH 3,温度为80℃,反应时间2小时,过硫酸铵用量为理论值的2倍时,铁去除率达到90%以上。最后,本文采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简称D2EHPA)作为萃取剂,以磺化煤油为稀释剂,研究了从硫酸盐溶液体系中萃取分离锌、镉的性能,考察了萃取时间、pH值、萃取剂浓度、水相锌镉离子浓度、温度等因素对锌、镉萃取分离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要达到对锌镉混合溶液中Zn的90%以上萃取收率,需要3级以上的逆流操作。实验考察了有机相中锌(Ⅱ)的反萃取条件,研究发现,当反萃剂C(H2SO4)=1mol/L时,单级反萃时锌(Ⅱ)的收率可达95%以上。以上研究工作,解决了铜镉渣分离回收中的关键性问题,对于建立“浸取-置换-除杂-萃取-反萃”的分离工艺路线有指导意义。

二、铜合金中络合滴定测锌——以MTB为指示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铜合金中络合滴定测锌——以MTB为指示剂(论文提纲范文)

(3)Cu-Ni-Zn合金常量成分测定及误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Cu-Ni-Zn合金成分分析的背景和意义
    1.2 常用成分分析方法
        1.2.1 常用分析方法概述
        1.2.2 测定方法选择的原则
        1.2.3 滴定分析法
    1.3 成分分析一般程序
    1.4 Cu-Ni-Zn合金滴定分析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5.1 本论文研究目的
        1.5.2 本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成分分析原理及计算
    2.1 络合滴定分析基础
        2.1.1 络合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2.1.2 络合剂(EDTA)
        2.1.3 滴定方式
        2.1.4 络合平衡
        2.1.5 络合滴定理论终点误差
    2.2 Cu-Ni-Zn合金中成分含量连续滴定方法研究
        2.2.1 单一金属离子络合滴定
        2.2.2 混合离子滴定
        2.2.3 Zn离子滴定 EDTA
        2.2.4 金属指示剂选择
        2.2.5 缓冲溶液计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及过程
    3.1 实验原理及设计
        3.1.1 实验原理
        3.1.2 成分设计
    3.2 仪器与试剂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溶液配制
    3.3 标定及分析
        3.3.1 锌乙对 EDTA的标定
        3.3.2 标定及测定
第四章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4.1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概述
        4.1.1 误差理论
        4.1.2 数据处理方法
    4.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4.2.1 本文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预处理
        4.2.2 单点标定数据处理与误差计算
        4.2.3 比例标定数据处理与误差计算
        4.2.4 线性标定数据处理与误差计算
        4.2.5 不同标定方式比较分析
    4.3 线性标定取点比较
        4.3.1 两点线性标定分析结果及误差
        4.3.2 两点线性标定与四点线性标定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确定度评估
    5.1 不确定度概述
        5.1.1 不确定度定义
        5.1.2 不确定度评估过程
        5.1.3 不确定度报告及其信息
    5.2 不确定度评估
        5.2.1 被测量的技术规定
        5.2.2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5.2.3 量化不确定度
        5.2.4 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5.2.5 不确定度报告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计算机辅助分析
    6.1 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内容
    6.2 分析过程及数据传递
结束语
    论文主要结论
    展望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独创性声明
致谢
附录

(4)铜-钢复合材料中锌含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
    1.2 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铜-钢复合材料的溶解
        1.3.2 锌含量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溶样方法
    2.2 共存元素的干扰消除
        2.2.1 氟化铵用量的选择
        2.2.2 硫脲用量的选择
        2.2.3 硫氰酸铵用量的选择
    2.3 加标回收试验
    2.4 精密度
3 结论

(6)18K白色金合金中间合金的制备及其细化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合金的发展
    1.2 金合金的颜色
        1.2.1 金合金颜色的物理基础
        1.2.2 金合金颜色的测量系统
        1.2.3 白色金合金
    1.3 补口合金的发展
        1.3.1 中间合金的用途
        1.3.2 补口合金的发展
    1.4 金合金的细化进展
        1.4.1 晶粒细化的意义
        1.4.2 合金细化方法及理论
        1.4.3 金合金的细化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工艺的选择及实验设备
    2.1 实验路线
    2.2 实验方法
        2.2.1 熔炼炉的选择
        2.2.2 化学分析法
        2.2.3 补口粒子的生产方法
        2.2.4 晶粒尺寸测量
    2.3 实验检测仪器
        2.3.1 金相显微镜
        2.3.2 X射线衍射仪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2.3.4 显微硬度仪及其基本原理
第三章 补口中间合金的制备
    3.1 补口合金的制备过程
        3.1.1 原材料的选择及预处理
        3.1.2 补口合金的成分控制
        3.1.3 补口合金的熔炼过程
        3.1.4 补口合金的浇注
        3.1.5 补口合金的造粒
    3.2 补口合金的物相组成
    3.3 补口合金的组织观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合金的熔炼及性能研究
    4.1 白色金合金的熔炼
    4.2 含镧金合金性能研究
        4.2.1 合金的相组成
        4.2.2 显微结构分析
        4.2.3 显微硬度
    4.3 含饰金合金性能研究
        4.3.1 相组成
        4.3.2 显微结构分析
        4.3.3 显微硬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主要实验结论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独创性声明
致谢

(9)铜镉渣资源化利用中分离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铜锌镉的性质和用途
    1.3 铜锌镉的主要回收方法
        1.3.1 铜镉渣中铜的回收方法
        1.3.2 铜镉渣中锌的常见回收方法
        1.3.3 铜镉渣中镉的常见回收方法
    1.4 铜镉渣主要回收工艺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文研究工作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实验分析方法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主要试剂
    2.4 分析检测方法
        2.4.1 铜的定量分析
        2.4.2 锌、镉的定量分析
        2.4.2.1 锌的定量分析
        2.4.2.2 镉的定量分析
        2.4.3 铁的定量分析
第3章 浸取工艺研究
    3.1 浸出过程的化学理论基础
    3.2 浸出过程主要影响因素
        3.2.1 粒径大小
        3.2.2 反应温度
        3.2.3 硫酸浓度
        3.2.4 搅拌强度
        3.2.5 反应时间
        3.2.6 液固比
    3.3 实验部分
        3.3.1 浸取装置
        3.3.2 实验分析
        3.3.3 原料成分分析
        3.3.4 温度对浸出的影响
        3.3.5 反应时间对浸出的影响
        3.3.6 硫酸酸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4 浸取工艺路线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浸取液中铜、铁等元素的分离
    4.1 锌粉置换铜的工艺条件研究
        4.1.1 置换原理
        4.1.2 实验结果分析
        4.1.2.1 反应温度对置换的影响
        4.1.2.2 锌粉加入量对铜置换的影响
    4.2 除铁工艺条件研究
        4.2.1 除铁工艺原理概述
        4.2.2 过硫酸铵法除铁的工艺条件研究
        4.2.2.1 pH对除铁效率的影响
        4.2.2.2 温度对除铁效率的影响
        4.2.2.3 过硫酸铵用量对除铁效率的影响
        4.2.2.4 反应时间对除铁效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D2EHPA萃取分离锌镉的研究
    5.1 D2EHPA萃取分离锌镉的原理
    5.2 D2EHPA萃取分离锌镉性能的研究
        5.2.1 萃取时间对锌镉离子萃取率的影响
        5.2.2 萃取剂质量分数对萃取的影响
        5.2.3 温度对萃取平衡的影响
        5.2.4 pH对锌镉萃取率的影响
        5.2.5 料液中金属离子浓度对锌镉萃取平衡的影响
    5.3 多级逆流萃取的实验室模拟
    5.4 Zn(Ⅱ),Cd(Ⅱ)的反萃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四、铜合金中络合滴定测锌——以MTB为指示剂(论文参考文献)

  • [1]滴定分析[J]. 方国桢,方梅,林维明. 分析试验室, 1997(06)
  • [2]铜合金中络合滴定测锌——以MTB为指示剂[J]. 冷沅顺. 理化检验通讯, 1967(04)
  • [3]Cu-Ni-Zn合金常量成分测定及误差分析[D]. 李梦奇. 广东工业大学, 2006(09)
  • [4]铜-钢复合材料中锌含量的测定[J]. 陈秀琴.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17(02)
  • [5]苏木色精作络合指示剂测定铜——铜合金中铜锌连续测定[J]. 王慕州,谷效伟. 理化检验通讯, 1967(01)
  • [6]18K白色金合金中间合金的制备及其细化性能的研究[D]. 黄应钦. 广东工业大学, 2006(09)
  • [7]不用剧毒试剂的锡青铜中铅锌分析[J]. 杨振权,胡学义. 理化检验通讯, 1968(03)
  • [8]锡青铜中铜铅锌络量法快速测定[J]. 水口山矿务局机修厂化验室. 湖南冶金, 1974(04)
  • [9]铜镉渣资源化利用中分离过程的研究[D]. 马捍东. 华东理工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铜合金中锌的络合滴定-MTB作为指示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