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轴试验中橡胶膜柔度对体积变形和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三轴试验中橡胶膜柔度对体积变形和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一、橡皮膜顺变性对三轴试验中体变和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滕[1](2021)在《粘土地层盾构掘进泥水劈裂压力及伸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盾构技术已经在我国地铁、公路、铁路、输水、电力管道等基础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泥水盾构是现代盾构法中的重要分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大型越江海软土隧道几乎都采用了泥水盾构工法。越江海盾构隧道施工设计受地质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限制,隧道覆土厚度往往较薄,防止小覆土条件下地层水力劈裂的发生对保证水下盾构隧道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粘土地层泥水劈裂压力与裂缝伸展路径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正交试验,研制了不同强度人造粘土的材料配比,并通过基本土工试验及改进后的粘土断裂韧性测定试验,测得人造粘土的物理力学参数,为粘土地层泥水劈裂研究提供参数取值依据。在此基础上,基于自主研发的三轴劈裂仪对粘土试样进行劈裂试验,揭示了加载条件、试样尺寸、试样强度、泥水粘度对启裂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启裂压力受轴压影响较小,随围压和剪切强度的增大线性增大,随厚径比和泥水粘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增长速度变缓。通过总结启裂压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启裂压力计算公式,为盾构泥水压力的设定提供理论依据。(2)研制了一套观测试样劈裂过程及裂缝形态的大型劈裂试验装置,并对大尺寸粘土试样进行了劈裂试验,分析了裂缝在伸展过程中的泥水压力及伸展路径,揭示了泥水粘度及应力状态对裂缝伸展压力及伸展路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泥水粘度较小时,裂缝伸展过程中劈裂压力基本不变;泥水粘度较大时,裂缝伸展过程中劈裂压力逐渐增大;伸展压力与启裂压力随泥水粘度及应力状态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试样劈裂时裂缝自盲孔底部以一定角度斜向上伸展,裂缝倾角受应力状态影响较大。(3)基于断裂力学基本原理,对ABAQUS扩展有限元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张拉-剪切组合破坏准则的嵌入,建立了泥水劈裂数值模型,通过对粘土泥水劈裂模型试验以及现场劈裂试验进行模拟分析,验证了泥水劈裂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粘土地层泥水劈裂裂缝形态及地层破坏类型。结果表明,粘土地层泥水劈裂主要为剪切破坏,裂缝与最大主应力夹角约为45°+φ/2。(4)基于张拉-剪切组合破坏准则,建立了盾构掘进泥水劈裂裂缝伸展模型,模拟了粘土地层盾构掘进泥水劈裂过程,阐明了裂缝伸展过程中裂缝水压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水压、覆土厚度、地层剪切强度和泥水粘度等因素对裂缝伸展压力及伸展路径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扩展有限元与粘聚力单元建立盾构泥水劈裂三维数值模型模拟裂缝三维动态伸展过程,探明了裂缝三维伸展路径及形态,揭示了隧道直径、覆土厚度、泥水粘度和泥水注入速度对裂缝三维细观形态的影响规律。(5)采用泥水劈裂伸展模型模拟泥水盾构穿越水底冲槽区时地层启裂及伸展过程,分析了冲槽深度、水深及冲槽位置对地层启裂及伸展路径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启裂压力、伸展压力及泥水注入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防止冲槽区泥水劈裂发生与伸展的相关措施。

王鸾,汪云龙,袁晓铭,段志刚,刘荟达[2](2021)在《人工场地吹填珊瑚土抗液化强度大粒径动三轴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岛礁工程中实际吹填珊瑚土的抗液化强度特征及相关试验技术,指出了一般珊瑚土液化试验中存在的非稳态饱和现象,提出了基于优化饱和方法与橡皮膜顺变性修正技术的珊瑚土单元体液化试验方法。对某岛礁工程场地实际吹填珊瑚土材料配制的4组不同含砾量的宽级配高压实度试样进行试验研究,获取了实际吹填珊瑚土抗液化强度曲线。通过与历史地震珊瑚土液化场地的地震动条件比对,复现了其原位液化的发生情况,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合理性,并指出了我国南海岛礁工程场地的地震液化风险。通过分析含砾量对珊瑚土与陆相砾性土抗液化强度影响的差异性,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含砾量的实际吹填珊瑚土抗液化强度修正公式,给出了其抗液化强度的简化估计方法。

武博文[3](2021)在《纤维加筋黄土的触变力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触变特性是指土体扰动后强度衰减,扰动停止后,土体强度随时间增长,强度逐渐恢复的现象。实际工程中,土体受到扰动将会使地基土体强度降低,使边坡失稳,产生工后沉降等工程灾害,对于老的填方工程,因土体的触变特性其强度有较大幅的增长,掌握这种强度增长规律,对于研究填方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在诸多国内外学者针对触变性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聚丙烯加筋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可分离式加压装置制备不同纤维掺量、不同含水率、不同干密度、不同触变期的重塑土试样,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土体强度恢复的规律,并定义触变参数,触变参数可反映不同工况下的土体触变性强弱,研究结果得出:(1)通过直接剪切试验,结果发现:在纤维掺量、干密度、触变期不变的情况下,粘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并在最优含水率时达到峰值,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的增加上下浮动,变化较小;在纤维掺量、含水率、触变期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干密度的增加,纤维加筋黄土的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均不断增大;在纤维掺量、含水率及、干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触变期的增加,抗剪强度参数在0-40d大幅度增长,40d后逐渐趋于平缓。直剪触变参数Tτ,σ定义为试样扰动后静置T时刻的抗剪强度与扰动后静置0时刻的抗剪强度之比,此时的σ选取100kPa,试验结果表明:在干密度、纤维掺量、触变期不变的情况下,直剪触变参数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小,在含水率为22%时,直剪触变参数最大,且触变性最强;在含水率、纤维掺量、触变期不变的情况下,直剪触变参数随着干密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在干密度为1.7g·cm-3时,直剪触变参数最大,并且触变性最强;在干密度、含水率、纤维掺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触变期的增加,直剪触变参数在0-40d快速增长,40-120d趋于平缓。(2)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发现:在含水率、干密度和触变期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呈增大趋势;在干密度、纤维掺量和触变期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含水率的不断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并于最优含水率时达到峰值;在含水率、纤维掺量及触变期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干密度的增大,无侧限抗压强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干密度、含水率、纤维掺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触变期的增大,无侧限抗压强度也在逐步增大,并在0-20d快速增长,20-120d缓慢增长。采取试样扰动后静置T时刻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扰动后静置0时刻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定义为无侧限抗压强度触变参数Tq,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水率、干密度、触变期不变的情况下,无侧限抗压强度触变参数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纤维掺量为0.5%时,无侧限抗压强度触变参数最大,并且触变性最强;在干密度、纤维掺量、触变期不变的情况下,无侧限抗压强度触变参数在含水率为16%-18%时,小幅度降低,在含水率为18%-22%时逐渐提升,含水率为22%时触变性最强;在含水率、纤维掺量、触变期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干密度的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触变参数呈上升趋势,干密度为1.7g·cm-3时触变性最强;在含水率、干密度、纤维掺量不变时,无侧限抗压强度触变参数随着触变期的增加,不断增长,在0-20d快速增长,20-120d缓慢增长。(3)通过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结果发现:在含水率、干密度和触变期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粘聚力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且幅度相对较小;在含水率、干密度和纤维掺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触变期的增大,粘聚力呈上升趋势,内摩擦角上下浮动,幅度较小在3°以内。三轴触变参数Tτ,σ定义为当σ为100kPa时,试样扰动后静置T时刻的抗剪强度与扰动后静置0时刻的抗剪强度之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水率、干密度、触变期不变的情况下,三轴触变参数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掺量为0.35%时达到峰值,同时表示该掺量的触变性最强;在含水率、干密度、纤维掺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触变期的增大,三轴触变参数不断增大,在0-40d快速增长,40-120d趋于平缓。

黄少染[4](2021)在《摄影测量法在红黏土变形特性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传统三轴试验变形测量方法由于端部效应存在局限性,而对于基于图像测量的三轴试验方法,压力室的变形及光线折射问题影响着试验精度。为克服这些局限与不足,本文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到桂林饱和重塑红黏土的三轴试验中,分析土样在不同围压、不同试验阶段下的径向、轴向、局部和整体体积变形特性。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针孔相机模型对单镜头相机(Iphone6手机)进行参数校准,结果表明其符合新型摄影测量法对摄像工具的要求,并且使得试验操作更加灵活;总结前人关于新型摄影测量法的计算过程,利用编程软件Matlab编写一系列的程序以解决该方法密集计算的难题,可见开发一整套用于图像处理和计算过程的软件包是很有必要的。(2)通过在空气中对印有RAD标记点的A4纸使用游标卡尺和摄影测量技术进行距离测量,发现两者间测量误差很小,绝对误差值在0.011mm以内;使用一个硬圆柱塑料瓶作为三轴试样模型,对其在压力室内外使用新型摄影测量法测量标记点的列向高度,以空气中模型标记点列向高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值作为真值,模型在压力室内的平均测量误差是0.133mm,而在压力室外的测量误差相对更小,表明新型摄影测量法的测量精度较高,将其用于三轴试验的试样体积测量完全可行。(3)对桂林饱和重塑红黏土进行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利用新型摄影测量法进行土样三维模型的重建,分析在不同围压、不同试验阶段下土样轴向、径向、局部和整体体积的应变。对土样的轴向变形进行分析,土样中部鼓胀部分压缩增量明显,而端部土体受约束变形不明显;分析了土样的径向变形特性,发现其变形规律与轴向变形类似,中部膨胀增量明显而端部变形不均匀;从土样在不同围压下的局部体积变形分析得出,土样在试验过程中出现胀缩现象,端部约束对土样变形影响很大;最后总结了土样总体体积变形规律,土样总体表现为膨胀,但在不同试验阶段下的变形规律不一致,需要综合土样在径向、轴向和局部变形的特性分析。总的来说,土样变形受端部约束影响很大,表现为不均匀变形,土样在整个试验过程的变形规律不一致,然其变形分析结果符合土样的变形特性,新型摄影测量法为土样局部和整体体积的不均匀变形测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但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以总结规律。(4)通过对标记点识别的误差分析可知,标记点坐标越精确,所获得的三维模型越接近于土样的真实形状,并提出了减少误差提高精度的方法。

周玮[5](2021)在《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特性及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EPS颗粒(发泡聚苯乙烯)混合轻量土是将原料土、EPS颗粒、固化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形成的新型材料,在一些特殊路段的路基工程中得到了初步应用。路基土在服役过程中受到动荷载作用,土的动强度特性对路基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动强度与一定的强度标准相关,不同的强度标准下土有不同的强度特性。以往对于轻量土动强度的研究集中于水泥掺量、EPS颗粒掺量、围压等因素对动强度的影响,缺乏轻量土在不同强度标准下的动强度特性横向比较,因此研究不同强度标准下的轻量土动强度特性,探究适宜的动强度标准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轻量土和重塑土进行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及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试样的滞回曲线、动应力时程曲线、动应变时程曲线和动孔压时程曲线以及有效抗剪强度参数。根据动三轴试验结果研究了轻量土和重塑土动应力、动应变、动孔压随振次的发展规律,分析孔压标准、极限平衡标准、屈服标准和应变标准对重塑土和轻量土的适用性,同时探讨了在轻量土和重塑土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中的应力-应变-孔压特性及其破坏模式。利用颗粒流软件PFC3D建立了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三轴离散元数值模型,根据动三轴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对模型进行了细观参数标定,研究不同累积压应变下接触力、位移场、速度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特性方面,随着水泥掺量的增高或者EPS颗粒体积比的减小,轻量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硬化型向应变软化型变化。应变软化型的轻量土试样有类似于超固结黏土的性质,在进行不排水剪切时孔压先增加后减少为负值。应变硬化型的轻量土试样和正常固结黏土性质类似,剪切时孔压有不断增高的趋势。重塑土呈现剪缩破坏形态,应变软化型轻量土试样破坏时形成约60°剪切带,呈现出脆性破坏性质。(2)在动应变累积特性方面,通过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发现,重塑土的动应变累积变化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振动密实阶段,第二阶段为振动变形阶段,第三阶段为振动破坏阶段。轻量土动应变累积有振动变形和振动破坏两个阶段,从振动变形向振动破坏段转变时动应变迅速增大。试验发现橡皮膜存在顺变效应,使得重塑土试样在受到荷载作用时局部排水,造成动孔压测量值偏低。(3)在动强度标准方面,对于黏性土和轻量土而言,颗粒被胶结物质所胶结,在动荷载作用过程中动孔压很难达到围压发生液化,孔压标准不适用于黏性土和轻量土。极限平衡标准只考虑试样的瞬时极限状态,且静力强度指标与动力强度指标并不相等,因此极限平衡标准也不适用于黏性土和轻量土。黏性土和轻量土动应变时程曲线均未出现转折点,因此适用应变标准。考虑循环荷载下土体的变形是土体动力失稳的因素,应该控制土体不发生较大塑性变形,其中轻量土以单幅压应变εd=5%作为强度标准,黏土的动应变以双幅动应变2εd=5%作为强度标准。(4)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面,利用颗粒流程序对EPS颗粒混合轻量土进行了动三轴离散元数值建模。轻量土是一种多介质体系,颗粒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土颗粒和EPS颗粒,水泥在数值建模时被视为一种黏结强度。土颗粒按照级配放大法生成,采用平行黏结模型,按照土颗粒和EPS颗粒两种颗粒体系分组设置黏结参数,建立了轻量土动三轴离散元数值模型。(5)随着围压的增大,颗粒的接触力也变大,围压的增大限制了颗粒的位移,对颗粒体系的运动约束作用增强。当围压不变时,随着压应变的增大,EPS颗粒之间的接触力在减小,土颗粒之间的接触力无明显变化。EPS颗粒之间接触力的减弱,使得EPS颗粒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发生位移,位移方向以沿竖向指向试样中心方向为主,在宏观上表现为压应变的累积,轻量土的变形主要是EPS颗粒的位移所造成。随着压应变的增大,颗粒体系的速度方向由随机分布转变为沿竖向指向试样中部,在压应变为5%时颗粒速度方向发生偏转的颗粒数目显着增多,说明试样竖向累积变形速率加快,动强度开始衰减,因此以5%的压应变作为轻量土的动强度标准是可行的。(6)EPS颗粒体积比不变时,颗粒的位移值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增幅很小,变化不大。在振动后期,土颗粒的黏结逐渐被破坏,位移值较小的土颗粒随着振动的进行位移值不断增大。试样两端颗粒速度方向沿径向分布,方向沿径向指向圆心和背离圆心的颗粒均存在,中部颗粒速度方向随着EPS颗粒体积比的增加由竖向指向试样中心方向变为沿径向背离圆心方向分布,两端颗粒速度大于中部颗粒速度。振幅的增大使得颗粒的位移值增大,土的变形累积速率加快。

王鸾[6](2021)在《珊瑚土液化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珊瑚土是由珊瑚及珊瑚礁盘由冲蚀、分解、加工及沉积产生的从粉粒到砾粒甚至巨粒组的宽级配无黏性土统称,也是我国岛礁工程及“一带一路”部分涉外项目的主要工程材料。从全球历史地震分布及地质构造特征分析,该类工程场地通常面临较高的地震风险,已有国外典型历史震害调查表明,液化是珊瑚土场地地震破坏的主控因素之一。目前珊瑚土液化试验在技术上尚不成熟,并且国内对珊瑚土的液化风险研究仍然存在争议。为探究珊瑚土的液化特性,揭示我国珊瑚土场地的地震液化风险,本文从珊瑚土液化试验技术研究出发,以室内试验结果为基础,探究了珊瑚土的液化特性,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珊瑚土制样饱和过程B值的测量与分析,指出饱和过程存在“非稳态饱和”现象,结合文献报道的关于珊瑚土(有文献也称为钙质砂、珊瑚砂等)液化试验饱和过程与试验结果的梳理分析,指出“非稳态饱和”的存在将高估珊瑚土(包括文献中涉及的钙质砂、珊瑚砂等)抗液化强度,甚至影响液化现象的复现。基于此认识,本文首先提出了试验制模阶段的饱和过程优化方法,限制了珊瑚土试样的“非稳态饱和”影响。进一步通过整合含内孔隙颗粒模型的相对密度与压实度推导及橡皮膜顺变性校正技术,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不同级配珊瑚土液化试验方法,该套试验方法为珊瑚土液化试验技术的标准化提供了支撑,也是本文后续含大颗粒的宽级配吹填珊瑚土的液化试验研究的技术基础。(2)采用南海某岛礁工程实际吹填珊瑚土为试验材料,配制四种含砾量珊瑚土试样,模拟原位压实度,通过室内大粒径动三轴液化试验研究了实际吹填珊瑚土的抗液化能力。基于Seed简化法,将试验结果与历史珊瑚土液化场地的地震条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吹填珊瑚土能够发生液化,并且在以上历史地震条件下,我国南海岛礁工程珊瑚土吹填场地同样面临地震液化风险,其抗液化能力不优于历史上的液化珊瑚土场地。进而比较了含砾量对陆相砾性土与实际吹填珊瑚土抗液化强度的影响模式的差异,提出了含砾量对抗液化强度的修正模型,一方面可以定量化描述大颗粒在实际吹填珊瑚土抗液化强度中的影响规律,另一方面也建立了不同含砾量珊瑚土抗液化强度的简化估计方法。(3)应用文献数据统计分析了1993年关岛地震典型珊瑚土液化场地的标准贯入试验(SPT)修正贯入击数,发现不同场地及总体上的试验结果都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即场地从松到密皆有分布,由此指出现行基于SPT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在珊瑚土场地并不适用。通过相同含砾量的不同相对密度珊瑚土的抗液化强度试验结果归纳,并比较分析文献中不同密实程度珊瑚土与陆源无黏性土抗液化强度,发现高相对密度时,珊瑚土的抗液化强度低于陆源土,而低相对密度下则相反;指出随着相对密度的提高,珊瑚土的抗液化能力增长显着低于陆源土,从机理上解释了基于SPT指标等现行液化判别方法不适用于珊瑚土场地的原因,一并指出了通过加密土层方法对珊瑚土地基进行抗液化加固的工程风险。(4)统计分析了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均等固结不排水试验(液化试验)的孔压测试结果,发现了不同含砾量的含大颗粒吹填珊瑚土的孔压比皆可发展到1.0,即以初始孔压标准达到液化。同时指出橡皮膜顺变性延缓了珊瑚土液化试验中孔压发展,甚至改变其发展模式,需经过顺变性校正的大粒径三轴试验孔压结果才能作为建立该土类的振动孔压模型的试验依据。进一步研究发现,含大颗粒吹填珊瑚土的归一化孔压比按“反S”形态发展,经典的Seed模型在除含砾量较高、相对密度较大的工况外仍可较好的描述这种发展形态,研究提出基于Seed模型的双参数修正模型更合理的描述吹填珊瑚土的孔压发展,并给出了在不具备试验条件确定模型参数时,应用试样含砾量和相对密度估计模型参数的方法。

王鸾,孙锐,刘荟达,袁晓铭,汪云龙[7](2020)在《砾性土动三轴液化试验橡皮膜顺变性补偿新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橡皮膜顺变效应对砾性土动三轴液化试验结果影响显着,采用试样注水补偿是消除橡皮膜顺变效应的基本手段。论证现有补偿方法的原理与技术缺欠,提出橡皮膜顺变性补偿新原理及新方法。通过多种含砾量砾性土大尺寸动三轴液化试验,结合橡皮膜嵌入体积测量,以能够考虑橡皮膜顺变性计算修正后孔压发展结果为参照,对新补偿方法可行性与可靠性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现有补偿原理仅以动力导致橡皮膜回弹水作为总补水体积,将导致补偿不足,新补偿原理考虑了补偿过程中橡皮膜分流作用,更科学合理;在不同含砾量、不同振次条件下动三轴液化试验中,新补偿方法所得结果与理论计算相符,变化规律一致;相比现有补偿方法,新方法在单次补偿阶段无需反复补水和多回合逼近,可操作性明显增强,补偿效果明显占优。新方法操作简捷高效易推广,不仅适于砾性土动三轴液化试验,也为粗粒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孙倩倩[8](2020)在《高含水率渣土快速堆填过程中不排水强度评估及稳定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各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建设产生了巨量的建筑垃圾,其中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地基开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弃土,被称为工程渣土。运送到城市周边渣土受纳场进行堆填是工程渣土的主要处置方式。但由于渣土产量巨大且堆填场地有限,目前大量渣土场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堆填速度快、缺乏排水设施、超高超库容堆填等问题,这反映出当前针对非饱和渣土在在快速堆填过程中的失稳机理认识尚不清晰,缺乏快速堆填过程中高饱和度工程渣土强度增长规律评估方法,导致难以对渣土场堆体稳定性进行合理的评估。首先,为探究非饱和工程渣土在快速堆填过程中的强度增长规律,本文通过不排水不排气三轴试验对深圳花岗岩风化料(CDG)填土、杭州淤泥质渣土进行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初始饱和度越高,等向压缩阶段产生的孔压越大,不排水强度越低,试样的不排水抗剪强度随着围压增加呈现非线性增长,并在高围压下趋于恒定。其次,基于有效固结应力法的原理,结合Hilf孔压公式和修正剑桥模型,提出了一种非饱和工程渣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估算方法,该方法分为等向压缩孔压估算,有效固结应力的估算和不排水强度估算这三步,其中所需参数Cs、λ、κ、c’、φ’和土样SWCC曲线可通过常规试验获得。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渣土抗剪强度随上覆堆载的非线性增长规律,通过该方法确定的不排水强度与破坏面正应力的关系曲线可直接应用于总应力法极限平衡分析。利用不排水不排气强度评估方法对非饱和三轴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该估算方法对高饱和度渣土的不排水强度有较准确的预测,而对于低饱和土体,估算强度要低于试验结果。最后,针对经历复杂应力路径的渣土堆填体,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不排水抗剪强度评估方法的堆填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深圳红坳渣土场进行稳定计算,得出的结果与采用UU试验双线性强度指标稳定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而对于填料来源较为单一、堆体的土质相对均一且应力路径简单的情况,本文认为可直接通过试验获得不排水强度或强度指标,应用到总应力法稳定分析中,利用该方法对宁波山银岙渣土场和北京管庄渣土场进行稳定计算,采用快速直接剪切实验得到的总应力强度指标cu和φu对堆体进行稳定计算分析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潘浩波[9](2020)在《基于计算机视觉测量系统的三轴试样变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工三轴试验作为土的性能参数研究的重要途径,对于土的本构特性和土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性能包括土的强度特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土工三轴试验的精度和数据的准确性影响对土的力学性质和强度的判断,进而影响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在常规三轴试验对土进行剪切变形时,通常饱和土的体积变化通常是以三轴仪体变管的排水量来测量的,由于仪器自身的不确定性,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此外体变管得到的排水量时土样整体剪切过程中的平均体积应变,使得对于土性的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无法测量土体的径向变形。在体变管收集排水量时,要求土样完全达到饱和状态,这对于实际情况较难做到。本文提出以数码相机为采集元件的单目测量系统对三轴试验进行非接触测量,利用MATLAB开发了图像处理软件。通过多视角棋盘格标定法解决了关键的相机参数标定问题,提高了测试精度。充分利用MATLAB的图像处理功能简化了编程难度,提高了识别效率。采用边缘识别算法测试土样的变形,得到土样的轴向和径向变形和土样在试验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该非接触测量方法测量更快速更直接,不会对试验过程中产生扰动,并且能够直观的测量土样变形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径向变形,很好的弥补了常规三轴仪在测量体积应变和径向应变方面上的不足,为土工三轴试验提供一种新的工具和方法。相比其他将数字图像测量方法应用于常规三轴试验,本文利用比较常见的CMOS镜头,没有采用直接计算像素当量的简单标定方式,通过棋盘格标定的方法计算出相机的内参数矩阵,通过Pn P问题的DLT解法,反推出相机的外参数矩阵即位姿变换矩阵,大大提高了标定精度,在常规三轴试验仪不做任何其他改装的前提下,仍然对测量结果有着较高的精度。利用单目测量系统对常规三轴试验中土样变形的全过程进行测量,并且和三轴仪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证明单目测量系统对土体变形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对比常规三轴试验,单目测量方法的优越性。最后,分析造成误差的影响因素。经过试验证明,新的方法虽然存在一些影响因素会造成一定的误差,但是很好的避免了传统三轴试验对土样的一些扰动,并且精度较高,数字图像测量技术还有很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很大的研究价值。

刘荟达[10](2020)在《砾性土抗液化强度与三轴试验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往天然和人工砾性土场地都曾发生地震液化破坏现象,但未引起足够重视。2008年汶川地震中出现天然沉积砾性土液化现象,液化土含砾量由5%至85%以上,规模远超以往砾性土液化震害,颠覆天然砾性土场地为天然优良地基的传统认识。考虑砾性土工程应用广泛性,宽含砾量范围的砾性土液化成为近10年国内外岩土地震工程中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土体的抗液化强度是液化研究中最基础环节。室内三轴试验作为获取砾性土力学特性的基本途径,目前存在几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橡皮膜顺变性影响和修正方法,二是含砾量及相对密度对砾性土抗液化强度真实影响,三是非水平场地砾性土层抗液化能力评价方法。橡皮膜顺变性校正技术在过去20年中发展有限,严重阻滞砾性土液化理论和场地液化评价技术发展,是当前砾性土液化研究的关键与瓶颈。含砾量作为砾性土区别于砂土的最主要因素,对砾性土抗液化能力影响尚无法得出统一结论,制约着液化基础理论与判别技术的完善;相对密度是粗粒土液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始终无法正确揭示其对液化强度的影响规律,使液化判别理论缺乏可靠的定量依据。存在初始剪应力比的非水平砾性土场地,其液化评价方法备受关注,但缺乏可靠的分析理论,使这类场地的液化判别理论和工程化方法的发展及其受限。本文广泛收集现有砾性土液化研究资料,扩充已有信息资料库,依托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GDS大尺寸动三轴仪,开展砾性土试验技术与抗液化强度研究。以汶川地震中真实液化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科学、系统、可靠的橡皮膜顺变性校正系列方法,以此作为核心,开展不同条件下砾性土抗液化强度发展规律研究,为砾性土液化机理与判别方法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与参考。开展均等固结条件下含砾量、相对密度对液化强度影响规律,提出砾性土液化发展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型及公式;开展非均等固结条件下初始剪应力比影响的分析原理及方法研究,建立可反映初始剪应力比对砾性土液化强度影响规律的液化强度计算模型。本文主要成果及创新如下:1.开展砾性土橡皮膜嵌入体积量测技术与计算方法研究。首次将双尺寸法应用于大颗粒粗粒土及大尺寸设备,论证方法可行性与结果可靠性,实现常规仪器中砾性土膜嵌入体积准确测量。提出橡皮膜厚度影响条件,以粒径同膜厚相对关系定量给出膜厚影响的解答;建立粗粒土橡皮膜嵌入体积计算新公式,克服现有单变量公式无法有效应对级配多样性的缺陷;指出补水过程砾性土体积变形规律,论证各向同性假设应用于砾性土的局限性。2.开展砾性土橡皮膜顺变性校正技术研究。基于计算修正基础理论,建立考虑橡皮膜顺变性的砾性土孔压增量模型,与仪器补偿结果对比,论证计算结果可靠性;揭示粗粒土橡皮膜顺变性修正系数非线性发展新规律,提出修正系数经验计算式。基于橡皮膜校正结果,提出橡皮膜顺变性对粗粒土抗液化强度影响误差新模型与误差预测计算式。3.开展三轴均等固结条件下含砾量和相对密度对砾性土抗液化强度影响研究。发展砾性土制模技术,室内成功复现砾性土液化现象,对比不同含砾量及密实度砾性土液化特性。揭示含砾量对砾性土液化强度影响规律,提出门槛含砾量概念与含砾量修正系数预测计算式,为场地液化判别提供关键依据;确定不同密实度砾性土抗液化强度真实对比关系。4.开展三轴非均等固结试验下初始剪应力比对砾性土抗液化强度影响研究。分析现有初始剪应力比修正系数研究方法缺陷,由球应力标准化法和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理论,提出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上初始剪应力比影响分析新方法,在多种试验条件对方法进行验证。提出初始剪应力比修正系数确定新方法,基于三轴试验得出代表性砾性土初始剪应力比修正系数建议值,实现对存在初始剪应力比影响的砾性抗液化强度评价。

二、橡皮膜顺变性对三轴试验中体变和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橡皮膜顺变性对三轴试验中体变和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粘土地层盾构掘进泥水劈裂压力及伸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断裂力学在裂缝扩展中的应用
        1.3.2 扩展有限元的发展与应用
        1.3.3 水力劈裂研究现状
        1.3.4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粘土开裂机理及参数试验测定
    2.1 断裂力学原理
        2.1.1 裂纹开裂方式
        2.1.2 线弹性裂纹扩展准则
    2.2 人造粘土制备
    2.3 材料参数测定
        2.3.1 抗拉强度
        2.3.2 摩尔库伦抗剪强度
        2.3.3 张拉韧性
        2.3.4 剪切韧性
    2.4 本章小结
3 粘土地层泥水劈裂压力试验研究
    3.1 泥水劈裂启裂压力试验研究
        3.1.1 试验装置研发
        3.1.2 轴压对启裂压力的影响
        3.1.3 围压对启裂压力的影响
        3.1.4 厚径比对启裂压力的影响
        3.1.5 无侧限抗压强度对启裂压力的影响
        3.1.6 泥水粘度对启裂压力的影响
        3.1.7 启裂压力计算公式
    3.2 泥水劈裂伸展压力及路径试验研究
        3.2.1 试验装置研发
        3.2.2 泥水粘度对伸展压力及裂缝形态的影响
        3.2.3 应力状态对伸展压力及裂缝形态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粘土地层启裂-伸展过程模拟分析
    4.1 扩展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4.1.1 扩展有限元原理
        4.1.2 节点增强函数的引入
        4.1.3 单元开裂原理
        4.1.4 单元初始损伤及损伤演化
        4.1.5 张拉-剪切断裂准则的嵌入
    4.2 粘土地层泥水劈裂启裂压力模拟分析
        4.2.1 模型建立
        4.2.2 模拟过程
        4.2.3 围压对启裂压力的影响模拟验证
        4.2.4 厚径比对启裂压力的影响模拟验证
        4.2.5 无侧限抗压强度对启裂压力的影响模拟验证
        4.2.6 泥水粘度对启裂压力的影响模拟验证
    4.3 粘土地层伸展压力及路径模拟分析
        4.3.1 伸展压力模拟验证
        4.3.2 三维裂缝形态模拟验证
    4.4 粘土地层泥水劈裂破坏类型现场试验模拟分析
        4.4.1 地层劈裂现场试验介绍
        4.4.2 地层劈裂现场试验模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盾构泥水劈裂伸展压力及裂缝三维细观形态研究
    5.1 盾构泥水劈裂伸展压力及路径研究
        5.1.1 盾构泥水劈裂裂缝伸展模拟方法
        5.1.2 水压对伸展压力及路径的影响
        5.1.3 覆土厚度对伸展压力及路径的影响
        5.1.4 剪切强度对伸展压力及路径的影响
        5.1.5 泥水粘度对伸展压力及路径的影响
    5.2 盾构泥水劈裂裂缝伸展三维细观形态研究
        5.2.1 盾构泥水劈裂裂缝形态三维模拟方法
        5.2.2 隧道直径对裂缝形态的影响
        5.2.3 覆土厚度对裂缝形态的影响
        5.2.4 泥水粘度对裂缝形态的影响
        5.2.5 泥水注入速度对裂缝形态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水底冲槽对地层启裂-伸展影响及控制措施研究
    6.1 水下泥水盾构掘进特征
    6.2 冲槽深度对劈裂压力及裂缝形态的影响
        6.2.1 覆土厚度2.5 倍洞径时冲槽深度的影响
        6.2.2 覆土厚度1.5 倍洞径时冲槽深度的影响
    6.3 水深对劈裂压力及裂缝形态的影响
    6.4 冲槽到掌子面距离对劈裂压力及裂缝形态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纤维加筋黄土的触变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体触变性的研究现状
        1.2.2 .加筋土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2.试样材料基本性质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基本物理指标
        2.1.1 .土样基本特性
        2.1.2 .纤维基本特性
    2.2 .试验研究方法
        2.2.1 .试验条件
        2.2.2 .土样制备
        2.2.3 .试验方法
    2.3 .本章小结
3.聚丙烯加筋黄土的触变渗透特性
    3.1 .渗透试验仪器
    3.2 .变水头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聚丙烯加筋黄土的触变直接剪切试验研究
    4.1 .试验方案及内容
        4.1.1 .试验仪器及方法
        4.1.2 .四联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参数
        4.1.3 .试验方案
    4.2 .各因素对聚丙烯加筋黄土的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4.2.1 .含水率对聚丙烯加筋黄土的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
        4.2.2 .干密度对聚丙烯加筋黄土的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
        4.2.3 .触变期对聚丙烯加筋黄土的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
    4.3 .各因素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4.3.1 .含水率对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影响
        4.3.2 .干密度对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影响
        4.3.3 .触变期对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影响
    4.4 .各因素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4.4.1 .含水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4.4.2 .干密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4.4.3 .触变期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4.5 .直剪触变参数及各因素对该触变参数影响分析
        4.5.1 .含水率对直剪触变参数的影响
        4.5.2 .干密度对直剪触变参数的影响
        4.5.3 .触变期对直剪触变参数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聚丙烯加筋黄土的触变无侧限抗压试验研究
    5.1 .试验方案及内容
        5.1.1 .试验仪器及方法
        5.1.2 .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参数
        5.1.3 .试验方案
    5.2 .各因素对聚丙烯加筋黄土的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5.2.1 .纤维掺量对聚丙烯加筋黄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5.2.2 .含水率对聚丙烯加筋黄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5.2.3 .干密度对纤维加筋黄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5.2.4 .触变期对纤维加筋黄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5.3 .各因素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5.3.1 .纤维掺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5.3.2 .含水率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5.3.3 .干密度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5.3.4 .触变期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5.4 .无侧限抗压强度触变参数及各因素对该触变参数影响分析
        5.4.1 .纤维掺量对聚丙烯加筋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触变参数的影响分析
        5.4.2 .含水率对聚丙烯加筋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触变参数的影响分析
        5.4.3 .干密度对聚丙烯加筋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触变参数的影响分析
        5.4.4 .触变期对聚丙烯加筋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触变参数的影响分析
    5.5 .变形破损形态分析
    5.6 .本章小结
6.聚丙烯加筋黄土的触变三轴剪切试验研究
    6.1 .试验方案及内容
        6.1.1 .试验仪器及方法
        6.1.2 .CU试验
        6.1.3 .试验方案
    6.2 .各因素对聚丙烯加筋黄土的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6.2.1 .周围压力对应力应变的影响
        6.2.2 .纤维掺量对聚丙烯加筋黄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
        6.2.3 .触变期对聚丙烯加筋黄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
    6.3 .各因素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6.3.1 .纤维掺入量对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影响
        6.3.2 .触变期对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影响
    6.4 .各因素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6.4.1 .纤维掺量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6.4.2 .触变期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6.5 .三轴触变参数及各因素对该触变参数影响分析
        6.5.1 .纤维掺量对聚丙烯加筋黄土三轴触变参数的影响分析
        6.5.2 .触变期对聚丙烯加筋黄土三轴触变参数的影响分析
    6.6 .变形破损形态分析
    6.7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摄影测量法在红黏土变形特性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常规三轴试验的局限性
        1.1.2 三轴土样应变测量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新型摄影测量法
    2.1 概述
    2.2 相机校准
    2.3 建立试验系统
    2.4 确定压力室方位和形状
    2.5 建立试样三轴模型
        2.5.1 相机的方位
        2.5.2 光线追踪过程
    2.6 体积计算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摄影测量法校验
    3.1 在空气中摄影测量分析的准确性
    3.2 在试验中摄影测量分析的准确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饱和红黏土的三轴试验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及准备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饱和红黏土强度特性分析
        4.3.2 饱和红黏土轴向应变分析
        4.3.3 饱和红黏土径向应变分析
        4.3.4 饱和红黏土局部体积应变分析
        4.3.5 饱和红黏土整体体积应变分析
        4.3.6 新型摄影测量法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误差分析
    5.1 测量误差
    5.2 标记点识别误差
    5.3 标记点三维坐标修正误差
    5.4 其他误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压力室九个参数拟合程序
    附录2 试样标记点光线追踪修正计算程序
    附录3 三维空间点云体积计算程序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特性及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轻量土动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1.2.2 轻量土动强度研究现状
        1.2.3 基于离散元的土体力学响应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内容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样制备
    2.3 试验方案
        2.3.1 固结不排水剪切三轴试验方案
        2.3.2 动三轴试验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固结不排水剪切三轴特性试验研究
    3.1 应力-应变-孔压特性
        3.1.1 试验结果
        3.1.2 结果与讨论
    3.2 抗剪强度指标
        3.2.1 莫尔圆与包络线
        3.2.2 抗剪强度参数变化规律
    3.3 破坏形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循环荷载下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标准试验研究
    4.1 强度标准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滞回曲线
        4.2.2 动应力时程曲线
        4.2.3 动应变时程曲线
        4.2.4 动孔压时程曲线
    4.3 强度标准讨论
        4.3.1 孔压标准
        4.3.2 极限平衡标准
        4.3.3 屈服标准
        4.3.4 应变标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循环荷载下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失稳过程离散元模拟研究
    5.1 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离散元数值模型及参数标定
        5.1.1 颗粒流数值模拟理论简介
        5.1.2 三轴伺服机制原理与实现
        5.1.3 轻量土动三轴离散元数值建模
        5.1.4 轻量土动三轴试验细观参数标定
    5.2 轻量土动应变累积过程发展规律
    5.3 EPS颗粒体积比对轻量土动强度失稳过程的影响规律
    5.4 围压对动强度失稳过程的影响规律
    5.5 振幅对动强度失稳过程的影响规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珊瑚土液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珊瑚土场地的战略意义及其强地震风险
        1.1.2 液化是珊瑚土场地主要震害
        1.1.3 重大工程场地吹填珊瑚土宽级配特性
        1.1.4 珊瑚土场地的液化震害研究应引起重视
    1.2 研究现状
        1.2.1 珊瑚砂物理和静力学性能
        1.2.2 珊瑚砂液化性能试验
        1.2.3 珊瑚土吹填场地液化判别方法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珊瑚土大粒径动三轴试验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珊瑚土基本物理性质试验方法优化
        2.2.1 土颗粒比重
        2.2.2 最大与最小干密度
        2.2.3 试样密实程度的合理化表达
    2.3 “非稳态饱和”现象与饱和制样方法的优化
        2.3.1 饱和未达标准将高估试样的抗液化强度
        2.3.2 珊瑚土的“非稳态饱和”现象
        2.3.3 珊瑚土饱和方法优化
    2.4 橡皮膜顺变性的校正方法
        2.4.1 橡皮顺变性及其校正的意义
        2.4.2 橡皮膜顺变性校正的一般方法
        2.4.3 珊瑚土液化试验中的橡皮膜校正
    2.5 小结
第三章 实际吹填珊瑚土抗液化强度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2.1 实验设备
        3.2.2 实验材料
        3.2.3 液化试验方法
    3.3 试验基本结果与顺变性校正
        3.3.1 试验基本结果
        3.3.2 橡皮膜顺变性修正及珊瑚土抗液化强度
    3.4 珊瑚土液化历史地震下南海岛礁工程的液化风险
        3.4.1 历史地震的基本信息
        3.4.2 液化可能性分析方法
        3.4.3 南海岛礁吹填土液化分析
    3.5 含砾量对珊瑚土抗液化强度影响规律
        3.5.1 一般规律分析
        3.5.2 含砾量对抗液化强度影响模型构建
    3.6 小结
第四章 密实程度对珊瑚土抗液化强度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液化场地原位SPT测试结果分析
        4.2.1 1993年关岛地震液化场地的SPT测试
        4.2.2 SPT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
    4.3 相对密度对珊瑚土抗液化能力的影响统计分析
        4.3.1 SPT测试的(N_1)_(60)与相对密度关系
        4.3.2 相对密度与珊瑚抗液化能力相关性分析
    4.4 相对密度对珊瑚土抗液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研究
        4.4.1 珊瑚砂与陆源砂对比试验
        4.4.2 含大粒径粒组珊瑚土液化对比试验
        4.4.3 相对密度对珊瑚土抗液化强度影响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吹填珊瑚土振动孔压模型研究
    5.1 引言
    5.2 构建珊瑚土孔压模型的技术方案
        5.2.1 一般陆源土孔压模型构建
        5.2.2 珊瑚土孔压模型的构建技术难点
        5.2.3 珊瑚土孔压模型的构建方法
    5.3 基于顺变性修正的孔压增长规律
        5.3.1 顺变性对典型试验结果孔压发展形态的影响
        5.3.2 残余孔压比与振次比关系的基本形式
    5.4 单参数Seed孔压模型分析
        5.4.1 Seed孔压模型简介
        5.4.2 模型适用性分析
    5.5 双参数孔压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5.1 双参数模型构建
        5.5.2 模型适用性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引言
    6.2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6.3 课题研究工作的展望
附录 A珊瑚土液化试验基本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8)高含水率渣土快速堆填过程中不排水强度评估及稳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饱和土不排水强度测试方法
        1.2.2 非饱和土不排水强度估算方法
        1.2.3 非饱和土快速堆填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非饱和工程渣土不排水强度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深圳CDG渣土不排水强度测试
        2.2.1 试验土样基本性质
        2.2.2 试验仪器与标定
        2.2.3 试验方案与步骤
        2.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杭州淤泥质渣土不排水强度测试
        2.3.1 试验土样基本性质
        2.3.2 固结试验
        2.3.3 不排水不排气三轴试验
        2.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北京管庄工程渣土不排水强度试验
        2.4.1 试验土样基本性质
        2.4.2 快速剪切试验
        2.4.3 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高含水率工程渣土不排水不排气强度估算方法及验证
    3.1 引言
    3.2 高含水率工程渣土不排水不排气强度估算方法
        3.2.1 高含水率工程渣土不排水不排气强度估算步骤
        3.2.2 堆填过程中不同初始孔隙比土样SWCC曲线预测
    3.3 不排水不排气强度估算方法的验证
        3.3.1 深圳CDG渣土三轴试验结果预测
        3.3.2 杭州淤泥质土三轴试验结果预测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不排水强度评估方法的渣土堆填体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深圳红坳渣土场堆填体稳定性分析
        4.2.1 渣土场堆填体分阶段渗流分析
        4.2.2 渣土堆填体分区
        4.2.3 渣土场总应力法极限平衡分析
    4.3 宁波山银岙渣土场堆填体稳定性分析
        4.3.1 工程概况
        4.3.2 基于总应力强度指标的稳定性分析
    4.4 北京管庄渣土堆体稳定性分析
        4.4.1 工程概况
        4.4.2 基于总应力强度指标的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9)基于计算机视觉测量系统的三轴试样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课题意义
    1.2 三轴实验在土工试验中的地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机器视觉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3.2 常规三轴试验应变测量的缺陷
        1.3.3 机器视觉测量应用于土工三轴中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5 论文创新点
2 基于单目视觉的变形测量原理和实现
    2.1 图像采集系统原理和结构
    2.2 图像处理系统原理和结构
        2.2.1 图像数字化
        2.2.2 系统标定
        2.2.3 图像预处理
        2.2.4 边缘识别算法
    2.3 测试试验
3 数字图像变形测量
    3.1 土样的物理指标
        3.1.1 含水率试验
        3.1.2 液限、塑限测定试验
        3.1.3 土的比重试验
        3.1.4 土的击实试验
    3.2 常规三轴试验
        3.2.1 常规三轴试验试验原理
        3.2.2 试验装置
        3.2.3 试验的具体步骤
    3.3 试验数据与结果
        3.3.1 土的物理参数与三轴试验数据
        3.3.2 三轴试验结果
    3.4 土样变形的图像测量结果
4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1 视觉测量与常规三轴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1.1 边界变化趋势
        4.1.2 轴向变形
        4.1.3 径向变形
        4.1.4 体积变形
    4.2 基于常规三轴试验的误差和精度分析
        4.2.1 饱和误差
        4.2.2 端部效应
        4.2.3 “藏水区”影响
        4.2.4 橡皮膜嵌入与渗漏
        4.2.5 测量误差
    4.3 基于单目视觉测量系统的三轴试样变形测量的误差分析
        4.3.1 仪器的精确度
        4.3.2 外界条件
        4.3.3 测量方法
        4.3.4 其他因素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砾性土抗液化强度与三轴试验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砾性土液化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砾性土的定义
        1.1.2 砾性土液化研究意义
    1.2 砾性土液化研究现状
        1.2.1 砾性土液化机理研究
        1.2.2 砾性土液化判别研究
    1.3 砾性土液化研究的关键因素
        1.3.1 橡皮膜影响
        1.3.2 相对密度影响
        1.3.3 含砾量影响
        1.3.4 初始剪应力比影响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砾性土地震液化实例
    2.1 引言
    2.2 砾性土历史地震液化实例整理
    2.3 小结
第三章 砾性土三轴液化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设备介绍
    3.3 试验砾性土基本物理指标
    3.4 试验方法与设计
    3.5 液化试验基本结果
    3.6 孔压增量模型基本参数确定
        3.6.1 均等固结条件孔压增量模型参数
        3.6.2 非均等固结条件孔压增量模型参数
    3.7 小结
第四章 橡皮膜嵌入体积测量
    4.1 引言
    4.2 橡皮膜嵌入体积测量方法
    4.3 橡皮膜嵌入体积测量与结果
    4.4 橡皮膜嵌入体积影响因素分析
        4.4.1 试样尺寸的影响
        4.4.2 级配条件的影响
        4.4.3 橡皮膜厚度的影响
        4.4.4 砾性土回弹体应变分析
    4.5 橡皮膜嵌入体积预测模型
    4.6 小结
第五章 橡皮膜顺变性消除方法
    5.1 引言
    5.2 橡皮膜顺变性影响机理
    5.3 橡皮膜顺变性校正理论与方法
        5.3.1 橡皮膜顺变性的物理缓解方法
        5.3.2 橡皮膜顺变性的仪器补偿方法
        5.3.3 橡皮膜顺变性的计算修正方法
    5.4 砾性土橡皮膜顺变性的计算修正
        5.4.1 橡皮膜顺变性修正系数C_r的确定
        5.4.2 橡皮膜顺变性修正系数C_r的预测
        5.4.3 考虑橡皮膜顺变性的孔压增量模型
    5.5 修正后的孔压时程对比
        5.5.1 均等固结条件下孔压时程对比
        5.5.2 非均等固结条件下孔压时程对比
    5.6 小结
第六章 土的初始剪应力修正系数确定方法
    6.1 引言
    6.2 K_α现有研究理论
        6.2.1 K_α现有预测模型
        6.2.2 K_α的试验确定方法
    6.3 基于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的分析方法
        6.3.1 无初始剪应力时土的CRR计算
        6.3.2 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上K_(α,m)的计算
        6.3.3 不同试验条件的K_(α,m)变化规律
    6.4 K_(α,m)的改进计算模型
    6.5 基于三轴试验的K_α计算方法
    6.6 真实场地K_(hv)与α的估算方法
    6.7 小结
第七章 砾性土抗液化强度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7.1 引言
    7.2 含砾量影响
        7.2.1 修正后的抗液化强度
        7.2.2 含砾量对抗液化强度影响规律
        7.2.3 不同砾性土抗液化强度对比
        7.2.4 含砾量修正系数
    7.3 相对密度影响
    7.4 初始剪应力比影响
        7.4.1 修正后的抗液化强度
        7.4.2 初始剪应力比修正系数
    7.5 橡皮膜影响误差研究
    7.6 砾性土与砂土抗液化强度对比
    7.7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及成果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橡皮膜顺变性对三轴试验中体变和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粘土地层盾构掘进泥水劈裂压力及伸展路径研究[D]. 王滕.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人工场地吹填珊瑚土抗液化强度大粒径动三轴试验研究[J]. 王鸾,汪云龙,袁晓铭,段志刚,刘荟达. 岩土力学, 2021(10)
  • [3]纤维加筋黄土的触变力学特性研究[D]. 武博文.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4]摄影测量法在红黏土变形特性研究中的应用[D]. 黄少染.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5]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特性及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D]. 周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6]珊瑚土液化特性研究[D]. 王鸾.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1
  • [7]砾性土动三轴液化试验橡皮膜顺变性补偿新方法[J]. 王鸾,孙锐,刘荟达,袁晓铭,汪云龙. 岩土工程学报, 2020(12)
  • [8]高含水率渣土快速堆填过程中不排水强度评估及稳定分析[D]. 孙倩倩. 浙江大学, 2020(02)
  • [9]基于计算机视觉测量系统的三轴试样变形研究[D]. 潘浩波.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砾性土抗液化强度与三轴试验关键问题研究[D]. 刘荟达.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0(02)

标签:;  ;  ;  ;  

三轴试验中橡胶膜柔度对体积变形和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