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会部门要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婷[1](2019)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雅百特公司的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作为国家管理部门、企业、投资人以及债权人等各方利益主体提供财务经济状况的信息系统,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为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其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决策的结果。尤其是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宏观层面可以影响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对国民经济的管理以及国民经济的运行,在微观方面可以影响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和经营管理与决策,因此,消除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是经济社会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根基。资本市场又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会计信息能够直接反映上市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是经济调整的风向标、利益分配的基础,具有参考权衡利益分配的功能。同时,会计信息也是履行约定的各类人员薪酬等的参考依据。倘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将会对整体社会经济、上市公司本身以及投资人和债权人等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和影响。对整体经济社会来讲,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市场秩序得不到良好的维护,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对上市公司来讲,虽然短期之内利用虚假的盈利信息规避了监管,达到上市、再融资或避免退市的目的,但是会计造假不可能长期维系下去,最终将降低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并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对投资人和债权人来讲,会计信息失真会引导其做出错误的市场判断,并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相对于一般企业来讲更为重要,影响面更广,一旦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难以估计。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始终是金融行业管理的重大难题。如何有效的防止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不良现象的发生,已然成为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作出深入的研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主要表现形式等,并提出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对策或建议,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雅百特公司为例,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和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分为六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与框架,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介绍,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及文献综述。首先阐述会计信息的概念、质量特征与主要作用,并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分类以及影响因素。接下来,介绍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三章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与危害性。在介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微观经济层面、宏观经济层面两个方面出发阐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危害性。第四章是雅百特公司案例分析。在介绍雅百特公司发展背景和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政府因素、人员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内部因素五个方面出发分析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并对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经济后果展开叙述。第五章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从政府层面、人员层面、社会层面、技术层面、公司内部审计层面五个方面出发提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归纳了本研究形成的结论和成果,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自我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王莉莉[2](2019)在《中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优化与国际经验借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资金作为社会的公共财力,在助力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显着作用。但是,由于政府及其所属的公共部门客观上存在着提供公共产品的垄断性,缺乏竞争机制,从而就使财政资金的支出难以摆脱低效率状态。如何保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充分性又克服其供给的低效率状态,最大限度地实现低成本的公共福利效应目标,是经济学界、特别是财政学界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欧美国家通过充分的制度供给,将私人部门的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公共部门预算管理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升财政运行效率,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现代财政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政府自21世纪初引入绩效管理后,不断地将国际经验本土化,探索适合国情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目前正处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阶段。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中国已有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执行中的经验和问题,以优化未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对于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本土化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制度约束对现代财政规范运行的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论文以中国当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主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比较研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已实施制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发现已有政策的执行尚未全部达到预期效果。在评述了美国和英国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历史演进后,其有益经验为中国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当前宜采用人大立法、政府执行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政府主导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但要继续深入微观层面,切实优化未来正式制度及其实施机制,完善绩效管理各实施环节和保障措施。主要内容和结论有:一是,以公共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分析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化的经济价值,即优化制度供给可以提升公共经济绩效。具体表现为:为公共部门行为树立公共价值、反映公共经济行为的绩效结果、降低公共部门之间的交易费用和对公共部门资金运用进行再约束。二是,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对已实施制度的效果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以结果为依据,总结存在的问题。制度贯穿了政策的全部过程,在肯定中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断点回归方法,对已实施的政策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财政部发布416号文(2011)后,对地方财政预算申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但对财政透明度和民生支出水平的提升尚未有显着影响。之后采用文本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供给及其执行情况,依据分析结果,找出了影响政策实施的关键问题。三是,在梳理了国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美国联邦政府和英国中央政府的绩效预算制度体系的历史演进进行总结,尤其是英国政府的预算管理模式更具借鉴意义,并从微观层面上探讨了在顶层制度约束、绩效指标协商、绩效信息使用和绩效问责应用等方面对中国的启示。四是,从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和方法等实施机制上,优化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首先应从顶层制度设计入手,理顺评审部门职能分工,减少交叉。其次,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各环节衔接和方法设计。最后,提出加大绩效分析专业人才培养、建立智能绩效信息分析技术平台和开发绩效信息资源对接系统的保障措施。论文以优化中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为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创新性研究:一是,基于公共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系统研究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化的经济价值。将预算绩效管理政策予以制度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共部门之间的交易费用,提升公共经济绩效。二是,对已有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及其实施进行定量评价,提出并分析问题。采用断点回归分析法,对省级政府层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未达到政策全部预期,即对地方政府年度预算申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但对财政透明度和民生支出的提升无显着影响。据此,又进一步采用文本分析法和问卷分析法,对地方政府所出台法规政策的文本属性和内容、执行情况以及影响执行因素等进行量化分析,以分析结果为依据,总结当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构建物元综合绩效评价模型,改进公共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将物元分析法与平衡计分卡、关键指标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相结合,运用平衡记分卡选取维度,确定每个维度下的关键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各层维度、指标的权重,每个步骤结合物元分析法计算出关联度,对应等级标准,量化得出综合绩效水平等级,结果明确,可操作性强。
付宇鑫[3](2020)在《X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存货在企业资产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作为企业来讲,存货不仅能构成产品成本,还能通过销售实现增值,为企业创造出利润。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良好运行能节约企业运营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营运能力。但是大多数研究表明,我国很多企业的存货内部控制依然仅仅停留在对制度的建设上,并没有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X企业是一家负责种畜繁育、生鲜乳加工销售的牧业企业,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但是由于其子公司众多,各个子公司之间生产业务差别较大,导致子公司的存货内控水平各不相同,一些子公司目前存货内控还不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存货内部控制体系。本文以X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结合在对X企业审计过程中的检查、询问、盘点、穿行测试等程序,收集到了大量关于X企业在存货内控方面的资料,发现了X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储存、盘点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包括对存货采购流程和采购计划的改进,供应商的选择;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和相关程序,规范企业仓储流程,实现科学储存存货;完善企业盘点流程,加强盘点准备和后续工作。同时,调整采购人员职责,提高验收人员、库管人员的个人能力。为了使X企业能够持久地保持存货内部控制制度良好运行,还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包括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提高管理层对存货内部控制的重视;对重要岗位实行轮岗;加强和完善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内部监督机制;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及时识别风险等。
胡晓鹏[4](2020)在《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问题研究 ——基于A省35所高校的调查》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资金来源多元化、办学自主权扩大化和经济活动日趋市场化的现实背景下,高校的内部审计监督面临较大挑战。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作用的高效发挥离不开其他子系统的有效协同,而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是用权力约束权力的典型代表,职责相似、对象相近、互相补充,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监督的专业性与纪检监察监督的刚性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本文以A省35所高校为对象,通过SWOT分析、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研究A省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协同情况,指出高校内部审计存在体制机制失衡、协同动机不足,管理模式单一、协同架构松散,主体动能不足、协同执行不力,监督技术落后、协同效能低下等问题。本文依托协同理论、受托责任论、审计“免疫系统论”,从两者整体协同和执行协同两个角度,提出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协同对策。一是理顺体制机制,消除顶层设计层面的梗阻因素,增加制度供给,落实监督协同的职责任务;二是引入新管理理念,增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协同监督的导向性;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协同主体的监督能力,保障协同资源,提高监督效能;四是搭建信息化平台,完善监督工具体系,改进监督技术,强化协同执行。通过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整体协同和执行协同,有利于提升审计监督的制度刚性,促进审计效果的最大化,能够打破腐败治理系统内部彼此之间的边界壁垒,实现专业互补、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节约腐败治理成本。
李波[5](2017)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政活动是政府运作的基础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支柱。自本世纪以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工具,被学界广泛关注,并应用于地方政府财政监管实践中。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将年度预算的编制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挂钩,使其成为了财政管理中的刚性要求。但反观评价实践,因缺失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导致评价理念不清晰、评价流程不规范、评价体系不科学、结果应用不充分等,背后的重要原因,在于权责关系不明确,部门及地方利益缺失有效约束。因此,为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作用及功能,基于依法治国与建设法治政府的战略指引,借鉴西方国家经验,以国家新预算法的实施为契机,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建设是客观必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归根结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政府绩效评价的组成部分,是民主范畴的技术工具和目标评价的纠错机制,其本身内置了法制化要求。本文以法治政府等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经验,结合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需要和法制化现状,系统审视及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面对的环境与问题。研究结论:一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要遵循程序规范、多元主体参与、权责均衡和协调统一的原则,尤其是要协调评价权、组织权、实施权和评议权的关系;二是在立法方式上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统一立法;三是需构建以《绩效评价法》为基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为核心,辅之以各类专门制度的法制体系。本文研究涉及法学与公共财政学,创新之处在于:首先,研究方法上将法学的规范分析范式与公共管理量化分析相结合,体现跨学科的研究特点,比方说,对现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规评价采用量化评价;其次,结合了广东等地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将典型案例导入分析问题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实证性特点;最后,本研究涉及的财政支出第三方绩效评价是一个新领域,法制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迫切的实践需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制化作为建设民主财政、法治财政的不可或缺的要求,本文研究只是一个新开端。
胡馨月[6](2019)在《HN银保监局固定资产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管理控制力不足,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流于表面,账实不符,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重要意义的就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性,迫切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优化,促使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提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进一步保障组织内各项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HN银保监局是中国银行保险监管理委员会的派出机构,本文以HN银保监局为研究对象,运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理论和管理流程优化理论等相关知识作为支撑,采用查询文献法、调研访谈法,对HN银保监局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运用5W3H分析法,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确实存在问题;其次,结合资产全命周期理论把固定资产分为计划、采购、入库、出库、使用、维修、处置七个管理流程和相对独立的清查盘点管理流程,通过调研访谈法,访谈固定资产实际参与管理人员和作者本人参与管理固定资产的经历,全面收集整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再次,本文运用帕累托法则,对影响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发现,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运用流程优化的相关理论,对已有流程运用ECRS分析法的技巧进行改进优化。通过对各管理流程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流程的优化,解决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管理流程控制力不足,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流于表面的情况。有了流程优化的方案后,保障方案能顺利实施非常重要。依次从计划、采购、入库、出库、使用、维修、处置和清查盘点八个管理流程进行保障措施的确定,促进优化效果的更好体现。
刘毛欣[7](2019)在《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研究 ——以F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不断动荡和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不确定的风险和威胁的冲击,庞杂的信息量和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都为企业达成价值增值的目标带来不容小觑的挑战,内部审计一直以来在企业组织结构体系中扮演着评价、顾问和咨询的作用,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防范控制风险的重要途径也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放在大额对风险管理的评价监督和为管理层提供战略决策建议上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内部审计机构介入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关注领域。本文以11A颁布的《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中的作用》为参考,对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究,分析了风险管理下内部审计的角色身份和履行的主要职责。由于二者存在目标一致性和高度耦合性,前者能以其在企业中的独立身份实施再监督对后者的工作活动开展复核和评价,以撑持全面风险管理活动的实施并推进企业高效运营;另外,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按照企业的风险现状、策略方向及目标,在企业中扮演咨询顾问的角色,为企业的管理经营提出建议。文章首先在总结内部审计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理论架构。其次,通过分析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紧密结合的关系,阐述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的两大作用:确认和咨询即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帮助确认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还可以协助相关部门和人员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以达成公司治理的价值目标。这也为下一部分论述即内部审计如何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进行铺垫,来阐述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作用的实现路径。再次,对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作用机制进行了进一步阐释,提出企业应当通过执行风险管理审计从计划、实施、报告和后续审计这几个方面来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达成企业战略目的。最后,以F公司为例,对内部审计在其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中承担的职责、已经承担及还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案例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综上,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结合使内部审计范围得以延伸,进而识别和评估未能被风险管理及时发现的风险,同时可以评价和监督企业风险管理活动,降低企业内外部风险水平,为长远发展和协助管理层完善公司治理带来诸多利益。本文结合案例,研究了内部审计在风险复杂化的市场环境下如何为风险管理提供再监督和评价服务,希望可以为内部审计达成良好的执行效果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葛兆诚[8](2020)在《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研究 ——以YZJ药业集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竞争的压力也日趋增大,不仅要有好的产品供应市场的需求,更要有完善的内部管理。自从2002年纽交所规定在美上市的企业必须提供内部审计报表,也因此促进了国内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从原来的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在现代企业的多个方面得到体现,不单单仅仅在财务上,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在采购流程的优化,在生产车间的运作等,从而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深化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地位。在实际的企业生产运作中仍然存在诸多影响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高效运用存在的问题,大大弱化了风险管理的效果。怎样推动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提高其存在的价值,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得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分析了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的作用,可以对非财务信息的风险起到预警的效用,防止企业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对风险管理下的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YZJ药业集团的实际情况,论述了集团的风险管理及内部审计的现状,在实际执行中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内审制度的不完善、信息化水平的落后等原因并分析其产生的因素,且从集团层面和内部审计的业务层面提出建议方案。达到完善YZJ药业集团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的职能,同时也能希望能对类似的企业的内部审计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意义。
孙涵[9](2019)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以鄂州市梁子湖区为例》文中提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重要的一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习总书记也曾多次提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的转型期,这也对我国自然资源环境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领导干部以自然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丰功伟绩的行为却难以被遏制,其生命力极为顽强。随着国家将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也应运而生。它已被纳入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之中,并成为了审计机关参与国家治理的有力工具。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有关的研究开展时间不长,所以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此背景,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难点及对策研究——以鄂州市梁子湖区为例”为题展开。当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难点和对策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鄂州市是湖北省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唯一地级市试点,而梁子湖区的审计试点工作又走在了全鄂州市的前列,这使得梁子湖区的审计试点工作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可以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文件研究、实地访谈、新闻跟踪等形式进行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本文的第一章陈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在第二章中,本文分析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相关理论,包括概念、主客体、内容目标、依据、模式路径、评价等等,这也为之后的研究内容建立了框架。第三章对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第四章探索了梁子湖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难点,在图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难点主要包括:审计主体力量欠缺、审计客体思想观念落后、审计内容不全面、审计目标难落实、审计依据不充分、审计模式无效果、审计路径受阻和审计结果存在争议。第五章针对第四章的难点,提出了增强审计主体力量、转变审计客体观念、完善审计内容、落实审计目标、完善审计依据、提高审计技术模式、畅通审计路径、公开和利用审计结果的对策建议。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本文的创新点包括以下三点:第一,以审计主客体、内容目标、依据、模式路径、评价等作为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难点、提出建议;第二,提出了更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第三,引入事前控制的观念。
唐晓玉[10](2013)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经济社会中,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特殊的组织群体,它承担着制定政策并组织实施的重要职责,以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财政拨款是其主要资金来源,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是中国社会发展走向的主导者。然而,与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其他社会法人组织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状况却相对落后,与其肩负的重要社会职责有失匹配,主要表现为职能划分不够明确、管理效率较低、行政成本偏高、贪污腐败现象频出等。这些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些甚至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引发了社会矛盾。因此,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创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降低行政成本”,“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有控则强、无控则弱、失控则乱,建立健全而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然而与相对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相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内部控制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各方面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不够到位。学术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仅有的研究文献中,大部分内容则比较空泛,对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实际指导作用有限。因此,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围绕控制框架体系和主要经济活动控制措施展开论述,以期弥补内部控制研究在行政事业单位领域的欠缺,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框架参考和实务指南,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探索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在第一章中对上述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创新与不足进行了介绍。本文以美国发起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以下简称COSO)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为基础,结合2011年底我国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由控制目标、控制要素和具体控制制度共同组成。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合理保证单位的财务信息及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与资金的使用效率、预防和惩治单位舞弊行为五个方面。五个目标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所处控制层级不同,各个目标在整个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存在差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采用COSO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与企业内部控制要素有着相同的外延,但是由于在组织形态和经营活动性质等方面的差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在内涵上有其自身的特点。这部分是本文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具体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本文在第三-六章中,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主要经济活动入手,对内部控制具体制度的设计、实施、评价这个闭环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其中,控制制度的设计以“流程介绍——风险评估——设计控制活动”的思路为线索,分别对预算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业务流程层面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方案。控制制度的实施机制应当以立法为基础,以行政事业单位自主实施为主要内容,以政府监管和中介机构参与为辅助手段。同时,控制制度的实施应当“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通过信息化落地,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程序化和常态化。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遵循“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发展趋势,将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作为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作为优化内部控制自我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二、财会部门要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财会部门要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雅百特公司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层面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定量分析法 |
1.4.3 案例分析法 |
1.4.4 定性分析法 |
1.4.5 计量分析法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概述 |
2.1.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概念 |
2.1.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
2.1.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 |
2.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
2.2.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 |
2.2.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
2.2.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2.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理论 |
2.3.1 经济人假设与利益驱动 |
2.3.2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效益理论 |
2.3.3 基于现代契约理论的会计信息失真 |
2.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4.1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定义的研究 |
2.4.2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分类的研究 |
2.4.3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研究 |
2.4.4 关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对策的研究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与危害性 |
3.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
3.1.1 虚构交易事实 |
3.1.2 不恰当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3.1.3 掩饰交易事实 |
3.1.4 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
3.1.5 采用线下项目调节利润 |
3.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危害性 |
3.2.1 微观经济层面的危害性 |
3.2.2 宏观经济层面的危害性 |
第四章 雅百特公司案例分析 |
4.1 雅百特公司简介 |
4.2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始末 |
4.3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
4.3.1 虚构交易事实 |
4.3.2 掩饰交易事实 |
4.3.3 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
4.3.4 采用线下项目调节利润 |
4.4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动因分析 |
4.4.1 政府因素 |
4.4.2 人员因素 |
4.4.3 社会因素 |
4.4.4 技术因素 |
4.4.5 内部因素 |
4.5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后果 |
4.5.1 影响公司经营和利润 |
4.5.2 资金财产风险加剧化 |
4.5.3 严重误导投资行为 |
4.5.4 影响金融市场秩序 |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 |
5.1 政府层面 |
5.1.1 实现对配股政策的优化改进 |
5.1.2 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监督力度 |
5.1.3 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法 |
5.2 人员层面 |
5.2.1 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招聘与甄选 |
5.2.2 强化对会计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 |
5.2.3 加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
5.2.4 加强对领导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
5.3 社会层面 |
5.3.1 完善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 |
5.3.2 统一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 |
5.3.3 实现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同步 |
5.4 技术层面 |
5.4.1 应用区块链技术识别会计信息失真 |
5.4.2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
5.5 公司内部审计层面 |
5.5.1 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
5.5.2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
5.5.3 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机制 |
5.5.4 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优化与国际经验借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绩效预算和预算绩效 |
2.1.2 预算绩效管理 |
2.1.3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
2.2 优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1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 |
2.2.2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 |
2.3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化的经济价值 |
2.3.1 为公共部门行为确立公共价值导向 |
2.3.2 反映公共经济行为的绩效结果 |
2.3.3 降低公共部门之间的交易费用 |
2.3.4 对公共部门预算资金运用进行再约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演进与架构 |
3.1 中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演进 |
3.1.1 初步探索阶段(2001 年至2010 年) |
3.1.2 重点推进阶段(2011 年至2016 年) |
3.1.3 全面实施阶段(2017 年至今) |
3.2 中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架构 |
3.2.1 中央层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
3.2.2 地方层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
3.3 中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演进的特征 |
3.3.1 绩效理念和方法逐步树立 |
3.3.2 地方制度建设探索领先于中央 |
3.3.3 信息保障制度配套改革跟进 |
3.3.4 管理规范坚持循序渐进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政府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价—基于省级层面数据 |
4.1 研究假设 |
4.1.1 预算绩效与预算申请 |
4.1.2 预算绩效与财政透明 |
4.1.3 预算绩效与民生支出 |
4.2 研究设计 |
4.2.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4.2.2 变量定义 |
4.2.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2.4 断点回归模型建立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4.3.1 OLS回归结果分析 |
4.3.2 断点回归结果分析 |
4.4 稳健性检验 |
4.4.1 非参数估计的回归结果 |
4.4.2 不同带宽下的回归结果 |
4.4.3 协变量的连续性检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政府执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评价—基于地方政府视角 |
5.1 地方政府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政策的文本分析 |
5.1.1 研究设计 |
5.1.2 政策发文数量和属性分析 |
5.1.3 政策发文内容分析 |
5.2 地方政府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问卷分析 |
5.2.1 研究基础 |
5.2.2 调查对象和问卷设计 |
5.2.3 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5.3 地方政府现行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
5.3.1 现有预算绩效管理政策约束力明显薄弱 |
5.3.2 专业人才缺乏制约绩效分析质量 |
5.3.3 绩效管理方法难以适应基层实际需要 |
5.3.4 政府会计、政府审计与预算绩效的联动机制尚未建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美英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制度述评及启示 |
6.1 美国联邦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制度 |
6.1.1 联邦政府预算制度特点 |
6.1.2 联邦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制度的历史演进 |
6.1.3 美国联邦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模式 |
6.2 英国中央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制度 |
6.2.1 中央政府预算制度特点 |
6.2.2 中央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制度的历史演进 |
6.2.3 中央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
6.3 对中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的启示 |
6.3.1 出台顶层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
6.3.2 协商绩效指标,赋予灵活性 |
6.3.3 公开绩效信息,提高透明度 |
6.3.4 严格绩效问责,确保政策落实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政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措施 |
7.1 全面加快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 |
7.1.1 制度顶层设计 |
7.1.2 职能整合设计 |
7.1.3 第三方主体定位 |
7.2 全面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深度融合 |
7.2.1 提升第三方绩效评估质量 |
7.2.2 扩展绩效评价对象范围 |
7.2.3 量化预算绩效目标和指标 |
7.2.4 监测预算绩效信息输出过程 |
7.2.5 改进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方法 |
7.2.6 落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倒逼机制 |
7.3 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技术保障 |
7.3.1 加大绩效分析专业人才的培养 |
7.3.2 建立智能绩效信息分析技术平台 |
7.3.3 开发绩效信息资源对接系统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X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存货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2.1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理论 |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
2.1.2 内部控制的理论 |
2.2 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
2.2.1 存货内部控制的定义 |
2.2.2 存货内部控制的内容 |
2.2.3 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 |
第三章 X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现状 |
3.1 X企业的基本情况 |
3.1.1 企业背景介绍 |
3.1.2 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 |
3.1.3 X企业存货概况及特征 |
3.2 X企业目前的存货内部控制流程 |
3.3 X企业存货内控制度调查情况 |
第四章 X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
4.1 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 |
4.2 入库环节存在的问题 |
4.3 储存环节存在的问题 |
4.4 盘点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X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议 |
5.1 改进存货的采购流程 |
5.1.1 改进采购计划的制定 |
5.1.2 调整采购人员职责 |
5.1.3 完善企业供应商的选择体系 |
5.1.4 跟踪采购订单 |
5.2 严格执行存货验收流程 |
5.2.1 明确企业的验收标准 |
5.2.2 明确存货验收程序 |
5.2.3 提高验收人员个人能力 |
5.3 规范存货仓储流程 |
5.3.1 科学储存存货 |
5.3.2 提高库管人员个人能力 |
5.4 完善存货盘点流程 |
5.4.1 加强盘点前准备工作 |
5.4.2 规范执行盘点程序 |
5.4.3 完善盘点后续工作 |
第六章 X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保障措施 |
6.1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
6.1.1 管理层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
6.1.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 |
6.1.3 提高员工参与度 |
6.2 重要岗位实行轮岗 |
6.3 完善信息沟通的渠道 |
6.3.1 加强部门间沟通 |
6.3.2 建立二维码技术 |
6.3.3 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
6.4 完善企业监督机制 |
6.4.1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
6.4.2 对存货内控人员绩进行绩效考核 |
6.5 加强风险管理 |
6.5.1 识别风险 |
6.5.2 提高风险意识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问题研究 ——基于A省35所高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主要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及相关分析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协同理论 |
2.1.2 受托责任理论 |
2.1.3 “免疫系统论” |
2.2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 |
2.2.1 内部审计定义和特点 |
2.2.2 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 |
2.2.3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机构演变 |
2.3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理论分析 |
2.3.1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可行性 |
2.3.2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理论框架 |
2.4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SWOT分析 |
2.4.1 优势 |
2.4.2 劣势 |
2.4.3 机遇 |
2.4.4 挑战 |
3 A省35所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协同现状分析 |
3.1 A省高校基本情况 |
3.2 问卷设计 |
3.3 问卷1数据收集与分析 |
3.4 问卷2数据收集与分析 |
4 A省35所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梗阻因素分析 |
4.1 体制机制失衡,协同动机不足 |
4.1.1 体制制约下的监督失灵 |
4.1.2 动力机制缺失下的博弈格局 |
4.2 管理模式单一,协同架构松散 |
4.2.1 重结果管理,轻过程管理 |
4.2.2 考核方法陈旧,导向性不强 |
4.3 主体能力不足,协同执行不力 |
4.3.1 协同主体适应能力不足 |
4.3.2 协同执行效果不佳 |
4.4 监督技术落后,协同效能低下 |
4.4.1 监督技术陈旧落后 |
4.4.2 监督工具应用随意性强 |
5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对策建议 |
5.1 理顺体制机制,增加制度供给 |
5.1.1 理顺体制机制,消除顶层设计层面的梗阻因素 |
5.1.2 增加制度供给,落实监督协同的职责任务 |
5.2 更新管理理念,优化考核方案 |
5.2.1 引入新管理理念,增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 |
5.2.2 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协同监督的导向性 |
5.3 强化队伍建设,保障执行资源 |
5.3.1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协同主体的监督能力 |
5.3.2 保障协同资源,提高监督效能 |
5.4 创新监督工具,完善治理技术 |
5.4.1 搭建信息化平台,完善监督工具体系 |
5.4.2 改进监督技术,强化协同执行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A省35所高校内部审计相关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二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问卷调查 |
致谢 |
(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结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内容结构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法治政府建设理论 |
一、效能政府 |
二、责任政府 |
三、控权政府 |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价理论 |
一、民主行政 |
二、结果导向 |
三、公众参与 |
第三节 财政绩效评价法制化理论 |
一、财政支出法治化 |
二、财政管理科学化 |
三、财政监督具体化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进程 |
第一节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阶段划分 |
一、改革开放前(1949 年—1977 年) |
二、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1978 年—1999 年) |
三、新世纪以来(2000 年至今) |
第二节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探索 |
一、国内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探索 |
二、广东财政转型及其绩效评价法制化进程 |
第三节 影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进程的因素分析 |
一、经济发展程度 |
二、经济及财政体制改革 |
三、民主法治意识 |
四、国家大政方针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现状评析 |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法规与规章 |
一、《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 |
二、《青岛市预算绩效管理条例》 |
三、《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 |
第二节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分析 |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关法律分析 |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关行政法规分析 |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关部门规章分析 |
第三节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现状与特点 |
一、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制化现状 |
二、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特点 |
第四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存在的问题 |
一、地方立法滞后,整体立法位阶偏低 |
二、权力配置不科学 |
三、缺乏程序保障 |
四、立法操作性不强 |
五、结果应用制度的不完善 |
第五节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顶层设计缺位 |
二、法治理念与绩效理念薄弱 |
三、理论体系不完善 |
四、官僚主义抵抗 |
五、评价主体缺乏专业性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体系要素 |
第一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组织体系 |
一、评价主体 |
二、组织模式 |
三、评价流程 |
四、结果应用 |
第二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技术体系 |
一、评价指标 |
二、指标权重 |
三、评分标准 |
四、评价周期 |
第三节 广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与指标体系 |
一、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 |
二、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域外经验及借鉴 |
第一节 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经验 |
一、美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经验 |
二、英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经验 |
三、澳大利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经验 |
第二节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特点及不足 |
一、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特点 |
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域外经验对中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启示 |
一、我国已具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可行性条件 |
二、逐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抓好有关财政事务法制化 |
三、进一步培养提高政府和公民的绩效意识、法制意识 |
四、构建以核心法律为基础、其它法律为补充的法律体系 |
五、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内容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思路与对策 |
第一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宗旨和原则 |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宗旨 |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立法原则 |
第二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定位、模式与进路 |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立法定位 |
二、立法模式的选择:统一立法 |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制体系 |
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进路 |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内容框架 |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 |
二、财政支出基本权力的配置 |
三、评价主体的选择 |
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程序完善 |
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
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申诉、救济机制 |
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 |
本章小结 |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HN银保监局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2 固定资产管理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国有资产 |
2.1.2 固定资产 |
2.1.3 固定资产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理论 |
2.2.2 流程优化理论 |
3 HN银保监局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HN银保监局基本情况介绍 |
3.1.1 基本情况介绍 |
3.1.2 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介绍 |
3.1.3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现状介绍 |
3.2 HN银保监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调研 |
3.2.2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
3.2.3 成因剖析 |
4 HN银保监局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优化方案设计 |
4.1 优化原则及基本思路 |
4.1.1 流程优化原则 |
4.1.2 流程优化建议 |
4.1.3 流程优化步骤 |
4.2 固定资产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优化方案 |
4.2.1 固定资产计划、采购管理流程优化 |
4.2.2 固定资产入库管理流程优化 |
4.2.3 固定资产出库管理流程优化 |
4.2.4 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流程优化 |
4.2.5 固定资产维修管理流程优化 |
4.2.6 固定资产处置管理流程优化 |
4.2.7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管理流程优化 |
5 效果评价机制与实施保障 |
5.1 效果评价机制 |
5.1.1 优化评估指标 |
5.1.2 预期结果分析 |
5.2 优化方案的实施保障 |
5.2.1 计划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更新 |
5.2.2 增强资产入库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 |
5.2.3 通过绩效考核规范资产使用流程 |
5.2.4 以激励机制促进维修管理效率提升 |
5.2.5 明确内部控制制度以统一资产处置管理标准 |
5.2.6 采用外部审计强化对资产的清查盘点监督 |
5.2.7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
6 总结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
附录 Ⅱ |
致谢 |
(7)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研究 ——以F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成果 |
1.2.2 国外研究成果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内部审计 |
2.1.2 风险管理 |
2.1.3 风险管理审计 |
2.2 相关理论 |
2.2.1 风险管理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章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
3.1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
3.1.1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在实务中协调发展 |
3.1.2 内部审计促进风险管理不断完善 |
3.1.3 风险管理推动内部审计的演进 |
3.2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
3.2.1 确认作用 |
3.2.2 咨询作用 |
3.3 执行风险管理审计发挥的作用 |
第4章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作用的实现路径 |
4.1 审计计划阶段 |
4.1.1 了解环境并收集风险信息 |
4.1.2 评价战略目标与风险管理的一致性 |
4.1.3 制定以风险导向为原则的审计计划 |
4.2 审计实施阶段 |
4.2.1 对风险管理对象实施审计 |
4.2.2 协助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 |
4.3 审计报告阶段 |
4.3.1 出具风险管理审计报告 |
4.3.2 及时传递风险信息以促进科学决策 |
4.4 后续审计阶段 |
第5章 F公司案例分析 |
5.1 F公司基本情况 |
5.1.1 F公司简介 |
5.1.2 F公司风险管理相关情况 |
5.1.3 F公司内部审计相关情况 |
5.1.4 F公司风险管理审计基本情况 |
5.2 F公司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作用的实现路径 |
5.2.1 审计计划阶段 |
5.2.2 审计实施阶段 |
5.2.3 审计报告阶段 |
5.2.4 后续审计阶段 |
5.2.5 风险管理审计的实施效果 |
5.3 F公司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不足 |
5.3.1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
5.3.2 内部审计主体缺乏独立性 |
5.3.3 内部审计组织设置模式不利于管理 |
5.3.4 缺乏高素质的风险管理审计人员 |
5.4 F公司风险管理下的内部审计改进建议 |
5.4.1 优化内部审计流程,认真落实各环节 |
5.4.2 加强对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视,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
5.4.3 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满足独立性要求 |
5.4.4 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强化执行落实 |
5.4.5 完善内部审计队伍人员配备,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研究 ——以YZJ药业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
1.2.2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创新之处 |
1.4.2 本文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内部审计定义 |
2.1.2 风险管理定义 |
2.2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
2.2.1 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 |
2.2.2 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 |
2.3 风险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风险管理理论 |
2.3.3 系统理论 |
2.3.4 战略管理理论 |
第三章 YZJ药业集团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
3.1 YZJ药业集团基本情况 |
3.2 YZJ药业集团风险管理现状 |
3.3 YZJ药业集团内部审计现状 |
3.3.1 YZJ药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
3.3.2 YZJ药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现状 |
3.4 风险管理视角的YZJ药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
第四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不完善 |
4.1.2 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清晰 |
4.1.3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
4.2.2 内部审计缺乏风险管理理念 |
4.2.3 内部审计方法落后 |
4.2.4 后续审计落实不力 |
第五章 风险管理视角的YZJ药业集团内部审计对策分析 |
5.1 集团层面对策 |
5.1.1 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 |
5.1.2 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 |
5.1.3 贯彻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理念 |
5.2 内部审计机构层面对策 |
5.2.1 拓宽内部审计范围 |
5.2.2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
5.2.3 完善后续审计监督体系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9)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以鄂州市梁子湖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有关的文献研究 |
1.2.2 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有关的文献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理论分析 |
2.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概念 |
2.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主体和客体 |
2.2.1 审计主体 |
2.2.2 审计客体 |
2.3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内容及目标 |
2.3.1 审计内容 |
2.3.2 审计目标 |
2.4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依据 |
2.5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模式与路径 |
2.5.1 审计模式 |
2.5.2 审计路径 |
2.6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评价体系 |
2.6.1 全面评价体系 |
2.6.2 弹性评价体系 |
2.6.3 因果导向评价体系 |
2.7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评价结果运用 |
2.7.1 审计评价结果公开制度 |
2.7.2 健全评价结果运用的协调配合机制 |
2.7.3 完善审计评价结果问责制度 |
3 鄂州市梁子湖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基本情况介绍 |
3.1 案例背景 |
3.1.1 鄂州市梁子湖区简介 |
3.1.2 鄂州市梁子湖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现状 |
3.1.3 鄂州市梁子湖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开展背景 |
3.2 鄂州市梁子湖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开展现状 |
3.2.1 审计主体和客体的确定 |
3.2.2 审计依据 |
3.2.3 主要审计内容 |
3.2.4 审计目标执行 |
3.2.5 审计模式与路径确立 |
3.2.6 审计的评价标准及结果 |
4 鄂州市梁子湖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难点 |
4.1 审计难点的确定 |
4.2 审计难点的具体分析 |
4.2.1 审计主体力量欠缺 |
4.2.2 审计客体思想观念落后 |
4.2.3 审计内容不全面 |
4.2.4 审计目标难以落实 |
4.2.5 审计依据不充分 |
4.2.6 审计模式达不到效果 |
4.2.7 审计路径受阻 |
4.2.8 审计结果存在争议 |
5 针对审计难点的对策建议 |
5.1 对策建议的确定 |
5.2 具体对策建议的说明 |
5.2.1 增强审计主体力量 |
5.2.2 转变审计客体观念 |
5.2.3 完善审计内容 |
5.2.4 落实审计目标 |
5.2.5 完善审计依据 |
5.2.6 审计模式的技术支持 |
5.2.7 畅通审计路径 |
5.2.8 审计结果公开和利用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 |
6.3 政策建议 |
6.4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10)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
一、研究思路 |
二、结构安排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一、文章的创新点 |
二、文章的不足 |
第二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体系 |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
一、行政事业单位 |
二、内部控制 |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
一、国家治理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
二、委托代理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
三、非对称信息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
四、“结构—行为—绩效”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
五、自我防御机制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借鉴 |
一、内部控制规则的发起机构选择分析 |
二、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借鉴 |
三、风险管理综合框架对行政单位内控建设的借鉴 |
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借鉴 |
第四节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框架建设 |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 |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 |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
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原则 |
第三章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善 |
二、风险意识不强,风险评估缺失,风险控制薄弱 |
三、内部控制活动薄弱,资产管理混乱,缺乏有效控制 |
四、信息滞后,沟通不畅,信息沟通系统缺失 |
五、内部控制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 |
第二节 改进的思路 |
一、设计的步骤 |
二、设计的方法 |
三、设计的内容 |
第四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体控制制度 |
第一节 预算控制 |
一、各方主体及其职责 |
二、预算控制业务流程分析 |
第二节 收支控制 |
一、收支概述 |
二、收支管理控制目标 |
三、收支管理流程与主要风险点 |
四、收支管理的控制措施 |
第三节 资产控制 |
一、资产控制概述 |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
三、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 |
四、实物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
第四节 债务控制 |
一、债务控制概述 |
二、债务控制的基本业务流程 |
三、债务控制主要风险点分析 |
四、债务内部控制关键控制措施 |
第五节 其他 |
一、采购控制 |
二、建设项目控制 |
三、经济合同控制 |
第五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制度 |
第一节 实施机制的目的和内容 |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立法 |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立法的概括 |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立法的基本思路 |
第三节 内部控制实施过程 |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阶段 |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自主实施 |
第四节 内部控制外部监督 |
一、财政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外部监督中的作用 |
二、审计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外部监督中的作用 |
三、纪检监察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外部监督中的作用 |
四、外部监督信息披露及结果处理制度 |
第六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
第一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组织 |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主体 |
二、相关部门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的职责 |
第二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容 |
一、内部环境评价 |
二、风险评估评价 |
三、控制活动评价 |
四、信息与沟通评价 |
五、内部监督评价 |
第三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 |
一、个别访谈法 |
二、调查问卷法 |
三、穿行测试法 |
四、抽样法 |
五、实地查验法 |
六、比较分析法 |
七、专题讨论法 |
第四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应用 |
第七章 主要结论 |
第一节 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
一、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体的范围界定 |
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客体的范围界定 |
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 |
四、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界定 |
第二节 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
一、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思路 |
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组织 |
第三节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架构的设计 |
一、关于组织层级的内部控制设计 |
二、关于业务流程层级的内部控制设计 |
第四节 关于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
第五节 关于对信息技术的利用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财会部门要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雅百特公司的案例研究[D]. 张婷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2]中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优化与国际经验借鉴研究[D]. 王莉莉. 河北大学, 2019(04)
- [3]X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D]. 付宇鑫.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4]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问题研究 ——基于A省35所高校的调查[D]. 胡晓鹏. 河南大学, 2020(02)
- [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研究[D]. 李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6]HN银保监局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 胡馨月.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5)
- [7]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研究 ——以F公司为例[D]. 刘毛欣.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8]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研究 ——以YZJ药业集团为例[D]. 葛兆诚. 西京学院, 2020(04)
- [9]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以鄂州市梁子湖区为例[D]. 孙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10]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 唐晓玉.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12)
标签: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