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技术

一、高性能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景国建[1](2021)在《石墨烯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石墨烯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为主线,从石墨烯的分散性问题入手,进而围绕石墨烯对水泥导热能力及内外温差的影响、早期收缩及抗裂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同时,对石墨烯改性水泥材料的力学强度、微观结构及钢筋锈蚀等性能也展开相关的探索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氧化石墨烯(GO)在水泥基体中的分散性研究1、GO的团聚机理分析:GO团聚物的横向尺寸可达125μm,纵向厚度12μm,球形度在0.2~0.7之间。明确了GO表面-COOH等官能团与二价阳离子之间的络合作用以及强碱性条件下的还原反应是导致其团聚的主要原因。2、GO的分散方法及空间分布表征:基于GO的团聚机理,提出了不同的分散方式,并借助三维X射线断层扫描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GO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高速搅拌法无法阻止GO的团聚行为,聚羧酸(PCE)分散法可以显着改善GO的分散性,包覆法和球磨法均可通过水泥颗粒的位阻效应防止GO团聚。此外,宏观强度数据的离散性间接验证了不同方法分散GO的效果。综上所述,高速搅拌法不能用于GO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制备,PCE分散法和球磨法适用于大宗性能实验研究,包覆法适用于探究水泥水化等细微研究。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导热及温变性能研究1、rGO的分散性研究:基于掌握的GO分散方法,探究了rGO的分散性。当PCE/rGO的质量比为0.5时,rGO在水中的分散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rGO以单片形式分散在水化产物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团聚物。2、rGO对水泥导热能力及大体积砂浆内外温差的影响:在掌握rGO分散方法的前提下,阐明了rGO对水泥材料导热能力的影响规律。随rGO掺量增加,硬化水泥石的导热能力逐渐提高,其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最大可提高7.80%和29.00%。rGO改性砂浆表层、中间层、底层的最高温差分别为1℃,4℃和1.25℃,低于对照组的温差数据(5.5℃,10.5℃和6℃)。同时,微应变在69~76之间,也低于对照组的数值(74~79)。综合VG Studio MAX软件的模拟结果,表明:rGO提高了砂浆试块整体的导热传输能力,有效缩减了内外温差及温度应变。3、球磨法分散rGO及其对水泥导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球磨法制备大掺量rGO改性水泥的技术可行性及其导热能力。四组球磨水泥的粒度分布基本一致,且导热能力随rGO掺量的增加逐渐提高,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最大增幅为31.48%和40.83%。三、rGO改性水泥基材料的收缩及抗裂性能研究1、rGO对早期收缩性能的影响:在掌握rGO调控温变收缩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rGO改性砂浆因湿度因素诱发的收缩应变。结果表明:rGO能够增大砂浆的塑性收缩,抑制干燥收缩和自收缩。其中,2.00 wt.%的rGO能够使塑性收缩峰值增加约11倍,使相应的干燥收缩和自收缩降低38.25%。2、rGO对抗裂性能的影响:rGO显着降低了塑性收缩裂缝的数量、长度及宽度,2.0 wt.%rGO改性的试样表面基本无宏观可视裂纹,最大裂缝宽度下降了79.68%。3、rGO改善收缩及抗裂性的机理:研究了rGO改性砂浆的保水性和失水速率,明确了rGO调控收缩、提高抗裂性的作用机制。rGO对砂浆的保水作用导致内部结构孔中形成了更大的弯月面半径,缩减了表面张力,降低了自收缩和干燥收缩。此外,rGO加剧了砂浆表面水分蒸发速率与内部水分渗出速率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导致塑性收缩增大。rGO在水化产物中发挥桥接作用,分散毛细管应力,限制不均匀的收缩变形。rGO提高了砂浆的抗裂能力,抵消了因塑性收缩增加引起的负面影响。四、rGO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及微观结构研究1、rGO对力学强度的影响:探究了PCE分散法和球磨法制备rGO改性砂浆的力学强度。随rGO掺量增加,砂浆的抗压抗折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CE分散法制备0.6 wt.%rGO改性砂浆的3天抗压和抗折强度提高了6.5%和7.8%,球磨法制备1 wt.%rGO改性砂浆的3天抗压抗折强度增幅为19.39%和14.59%,28天增幅为21.76%和17.27%。2、GO和rGO对水泥水化性能的影响:基于包覆法技术,进一步探究了GO和rGO对水泥水化性能的影响。首先明确了在300℃下煅烧60 min将GO退火转变为rGO。随GO或rGO掺量增加,水泥水化的放热速率和总放热量均增大,GO相比于rGO更能够促进水泥水化反应。此外,GO和rGO并未改变水化晶体的类型,只是促进了产物的生成,使水化晶体相互紧密交织,形成了更加致密的微观结构。3、GO对无水硫铝酸钙(C4A3$)水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GO包覆C4A3$的水化性能及调控机理。GO成功包覆在C4A3$表面,两者之间没有化学作用。随GO掺量增加,C4A3$主放热峰值增加的幅度依次为32.3%、74.1%和19.6%。此外,0.12 wt.%和0.23wt.%GO能够有效缩短C4A3$的诱导期,0.4 wt.%GO可延长主峰水化时间。随GO掺量增加,AFt明显减少,AFm含量增加。Ca2+与-COOH的络合作用降低了Ca2+浓度,延缓了AFt的形成。五、rGO对水泥基材料中钢筋锈蚀的影响研究1、动电位极化曲线分析:未浸泡NaCl溶液前,rGO改性砂浆的抗腐蚀性相比对照组提高。28天浸泡龄期内,0.6 wt.%rGO改性砂浆的抗腐蚀性提高,1.2 wt.%rGO试样的有所降低。浸泡28天后,rGO改性砂浆的抗腐蚀性相比对照组均下降,且所有试样发生氯离子侵蚀反应。2、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在同一测试龄期内,电荷转移电阻R3的变化趋势说明浸泡28天前随rGO掺量增加,砂浆的抗腐蚀性先变强然后下降,发生氯离子侵蚀反应后rGO改性砂浆的抗腐蚀性均下降。综上所述,0.6 wt.%rGO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钢筋的抗腐蚀性,当rGO掺量过高或浸泡龄期较长时,均会加速钢筋腐蚀。

刘毅,潘清,张明亮,刘家彬,庞超明,秦鸿根[2](2021)在《地铁车站叠合式墙板收缩裂缝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整体装配式地下车站叠合式墙板存在大面积预制混凝土板与现浇混凝土如何有机结合、解决现浇混凝土裂缝和墙体渗漏的问题,这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存在较大差异,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面临很多新的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针对某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设的需要,基于现有大面积混凝土收缩裂缝和新老混凝土约束裂缝现状和控制技术研究成果,从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三方面,探讨并提出了地下车站整体装配式叠合墙板裂缝控制的有效措施。

常伟[3](2020)在《青岛地铁香江路站抗裂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青岛位于山东半岛,是一座北方滨海城市,地下水系丰富,地下混凝土工程长期受地下水系甚至海水的腐蚀侵蚀,因此,对地铁地下车站主体结构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地下车站主体结构混凝土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有害裂缝,且因原材不稳定、施工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导致混凝土质量的波动。现有的规范计算模型未考虑多因素耦合的作用,且现场施工很难做到结合当地地材,选用最优配合比和恰当的质量管控措施,由此可见,找到解决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和采取有效的质量管控手段,从而实现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使用需求,尤其满足类似青岛等沿海地铁地下车站主体结构混凝土的使用功能要求,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青岛市地铁13号线香江路站的建设工程实例,首先对青岛地下车站裂缝调研和分析,研究分析不同部位开裂原因,根据以往经验和数据建立车站模型,采用“水化-温度-湿度-约束”多场耦合的抗裂评估和方法,并结合青岛地铁具体结构形式,对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进行定量计算和研究,分析出各类因素对结构混凝土的影响,为抗裂混凝土施工措施的提出与应用奠定基础;然后采用全面质量管控措施,明确原材性能指标,通过对一系列性能指标的试验比对,优选出符合青岛地铁建设实际工况的低温升高抗裂混凝土最优配合比;在此基础上,将全过程质量管控的理论措施和实体监测的技术应用于香江路的主体结构的整个过程建设中,通过监测数据和实体对比,青岛地铁香江路站主体结构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而建立起一体化的高性能抗裂混凝土的制备及质量管控的方案。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本文提出的混凝土全面质量管控措施和技术方法应用于青岛地铁13号线香江路站,通过监测手段检查和现场实践证明,结构混凝土的开裂系数可以实现有效控制且不超过0.7,与普通混凝土常规做法对比,无渗漏水现象,避免后期大量维护修补费用的投入,提高工程使用寿命,为青岛地铁抗裂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地铁抗裂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借鉴。

唐冬云[4](2020)在《混凝土管片开裂对使用性能影响及抑制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城市规模成倍扩大,城市交通需求与基础设施落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地铁因其快速、高效、节能、准时等优势,无疑是改善城市交通的最佳利器,为促使地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地铁工程的性能安全稳定、质量可靠,其中为地铁工程质量安全提供保障的重要结构——混凝土管片,不仅承受各种车辆和水土压力等,同时还起到抵御有害物质的侵蚀,管片一旦出现裂缝将影响到管片的使用功能和服役期限,严重时会造成地铁事故,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管片裂缝进行控制,本文基于既有地铁工程现场的管片裂缝状态,展开原因分析和使用性能影响研究,在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工程实例试验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抑制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地铁管片项目实地调研,通过试验和观察以及监测等手段,并从受荷载和混凝土材料组分两方面全面分析裂缝产生的机理,总结管片生产制作、施工拼装及后期运营等三个阶段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裂缝存在危害到管片的受力、抗渗、耐久性等使用性能,进而提出裂缝控制的必要性和抑制措施的针对性。(2)针对混凝土组分引起的裂缝,通常向混凝土拌合物中添加膨胀剂以抑制开裂,但现有的检测方法并未科学掌握氧化钙型膨胀剂的反应历程,为此提出一种可行的检测方法——硝酸锶催化—乙二醇—乙醇—苯甲酸溶液滴定法与TG-DSC热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外加剂氧化钙型膨胀剂进行定量分析,以合理使用氧化钙类膨胀剂,进而控制混凝土裂缝。(3)鉴于管片生产制作过程中裂缝出现的原因,从混凝土管片材料组分着手抑制措施研究,由此开展混凝土内养护研究,采用硅烷偶联剂溶液改性轻集料,研究了其作为内养护介质的管片混凝土性能。通过合理控制硅烷偶联剂溶液浓度来提高内养护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内养护减缩效率,同时实现调控混凝土内部的湿度并以此降低收缩驱动力,并且能够使混凝土结构的自身抗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有助于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4)在混凝土管片生产制作时,通常水灰比和坍落度较低,以便满足强度要求,但由此影响高强度混凝土的流变性,采取了掺入新型化学外加剂的措施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流变性能改善。通过天然淀粉生物发酵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新型流变改性剂——高分子量生物胶,以极低掺量掺入新拌水泥混凝土中,即可有效提升拌合物粘聚性与稳健性,并使其具备显着的剪切变稀性与触变性,从而增加抗裂性能,抑制表面干缩裂缝。(5)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添加外加剂,其抑制裂缝的研究对象均是在试件和试块,为研究外加剂对在混凝土管片性能影响,有必要进行实际工程试验段应用研究,通过100环管片的对比试验,对经过改善后的试验组和未添加外加剂改善的对照组进行混凝土管片的抗渗、抗拔、抗弯性能试验,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在性能上更优,同时具备应用上的可行性。(6)就混凝土管片在施工拼装和后期运营阶段出现的裂缝提出抑制措施,对混凝土管片计算模型、受力以及拼装形式进行理论分析,运用反演分析,以内收敛位移值为变量,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出内收敛位移值与裂缝宽度函数,提出以内收敛位移量测值作为裂缝控制的新指标,更直观控制裂缝,同时经监测数据验证其有效性。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为混凝土管片制造和拼装以及运营过程中的裂缝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措施。与此同时,抑制裂缝的研究应用于实际工程的隧道已顺利运行并投入运营,对后期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郑洪建[5](2020)在《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来源于山东交通科学研究院2018年项目:京沪高速改扩建项目桥梁及混凝土技术咨询。混凝土为了高强度,通常采用较低的水胶比,高性能混凝土中通常要加入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但其低水胶比的特征而引起的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问题一直不容忽视。研究人员提出引入内部水源,从混凝土内部对其养护,这种思路称为内养护。本文采用页岩陶砂轻骨料代替部分普通骨料,同时作为内养护材料,研究了其对混凝土性能尤其是对自收缩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进行了抗压强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湿页岩陶砂内养护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效果要大于相同取代率的未预湿页岩陶砂。当水胶比较低时,其对强度的影响较小,反而对低等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大。当水胶比相同时,混凝土的强度随着页岩陶砂的掺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掺入预湿页岩陶砂之后,会使混凝土的各个龄期的抗压强度有所降低,当龄期达到90d时,预湿掺量为5%、10%、15%、20%时,水灰比为0.27的混凝土相较于基准组的强度分别降低5.3%、7.1%、8.7%、11.0%。(2)对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进行了自收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页岩陶砂后能够改善混凝土的自收缩,页岩陶砂掺量越大对于改善混凝土的自收缩效果越明显。预湿页岩陶砂对混凝土自收缩减缩效果优于相同取代率的未预湿页岩陶砂。在水灰比为0.42时,掺有预湿页岩陶砂的混凝土相较于基准组的自收缩值分别降低了6.2%、42.3%、67.2%、79.1%。掺入预湿页岩陶砂之后,对低强度混凝土的自收缩的减缩作用影响更大。(3)对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进行了耐久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干燥页岩陶砂掺量增加时,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会逐渐降低。在90d龄期时,掺有5%、10%、15%、20%的预湿页岩陶砂的混凝土组比掺有干页岩陶砂的混凝土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低。说明预湿页岩陶砂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比干页岩陶砂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更好。混凝土在掺入页岩陶砂后对其抗冻性影响较大,页岩陶砂掺量越大,其冻融循环次数越少,并且掺有预湿页岩陶砂的混凝土相较于掺干页岩陶砂的混凝土的抗冻性更差。(4)对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页岩陶砂内部结构及其在混凝土中的界面过渡区(ITZ),试验发现页岩陶砂内部孔隙连通率高,与混凝土水泥浆体粘结相较于普通细骨料更加紧密。

赵广书[6](2020)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大体积混凝土的广泛运用,在不设及少设变形缝的条件下,如何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一直是工程界中的重难点。本文从实体工程出发,介绍跳仓法施工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基本原理及相关要求;研究满足既定低水化热要求下的混凝土配合比;并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进行了现场温度监测;同时,辅以有限元方法,结合分析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形、约束条件、龄期、环境温度间的关系,与实测结果进行比对。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总结相关规范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介绍跳仓法施工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基本原理。2、结合地区资源,从混凝土原材料着手,用复合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渣)代替部分水泥,寻求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满足抗裂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的开裂。3、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过程中,据经验公式计算实体工程最大跳仓仓块长度,对混凝土变形及内部温度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变形随龄期增长而增大,而后趋于稳定;外界约束条件越强,续浇块的约束变形越大;在既定外界约束条件下,续浇块受约束影响越大的位置,其变形相对较大,但温差却相对较低,内外温差和边界约束条件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关键因素。4、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在不同约束条件下内部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如下:(1)首浇块温度在浇筑完成后的第2天左右达峰值,随后开始降低,第6天后趋于平稳;续浇块温度变化趋势及规律与首浇块基本相同,但温差大于首浇块;相邻仓块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内外温差较大。(2)续浇块周边约束条件越大,内外温差越大;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内外温差随约束条件的增大而减小,随续浇块尺寸的增大而增大。(3)有限元模拟分析的温度与实测温度进行了比对,两者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相同,但在数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所选用的混凝土热工参数与混凝土实际热工性能间的差异、实际环境温度变化不能完全在数值模拟分析中得到体现、测试点安装位置偏差和测试系统误差等因素所致。本文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的研究成果,可为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吴桥,赵成志[7](2019)在《桥梁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具体桥梁工程B1主梁段横隔梁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为例,进行了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高性能混凝土矿粉产量必须严格控制,而且在确保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进行水胶比的恰当选择,能有效控制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产生。

李勋[8](2019)在《宽幅箱梁湿接缝早期裂缝成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超大跨度桥梁混合梁斜拉桥也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宽幅箱梁在混合梁斜拉桥被应用,但是由于宽幅箱梁整体宽度较大,并且超大跨度桥梁在世界上存量较少,更别说是混合梁斜拉桥,相对应的湿接缝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因此,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宽幅箱梁的湿接缝早起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各种不同参数对宽幅箱梁湿接缝的早期裂缝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裂缝预防和处理措施,为今后的同类型宽幅箱梁提供施工经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1)介绍宽幅箱梁支架现浇施工方法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并对湿接缝梁段各部进行仔细观测,得到湿接缝裂缝发展规律。通过观测发现裂缝在腹板与顶底板相接处裂缝比较集中,离此处越远则裂缝分布相对较少较短。另外,由于施工时间是在夏季,受温度影响,养生措施较好处则裂缝相对较稀疏。(2)基于混凝土早收缩的相关计算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FEA,建立宽幅箱梁湿接缝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通过实测数据与有限元理论计算数据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另外通过改变湿接缝梁段的各项参数,如湿接缝梁段的长短、断面大小和结合面的约束程度等研究湿接缝的收缩量。结果表明以上参数都对混凝土早期收缩有较大的影响。(3)根据现场实测数据与理论分析结果,结合宽幅箱梁构造特点与现场施工工艺,提出相应的裂缝防治措施。首先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通过增加适量的膨胀剂来抵消部分混凝土早期收缩。其次,根据当地冬夏季气候特点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发现湿接缝浇筑完成4d后拆模有利于减少裂缝的产生。最后利用较为成熟的裂缝处理方法,对已出现的裂缝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裂缝继续扩展,为今后同类型工程中湿接缝的防裂提供经验。

王东建[9](2019)在《混凝土早龄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早龄期混凝土开裂是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量土木工程结构性能衰退直到最终退出工作均与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有关。因此,早龄期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备受关注。英国建筑工业研究和情报协会(CIRIA)指南《Early-age thermal crack control in concrete》(C660)中提供了一种检查所提供钢筋是否足以控制早期开裂的方法。沿用CIRIA C660提出的抗早龄期温度开裂的思路,结合国内的技术规范、材料性能和施工方法,本文从温度场和应力场两个方面对混凝土结构抗早龄期温度开裂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针对国内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开展绝热温升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不同型号水泥配置的混凝土的绝热温升特性。利用水泥的绝热温升特性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进而改善混凝土结构抗早龄期温度开裂性能。利用混凝土绝热温升特性,分析得到从材料绝热温升数据推算不同工况结构温升值的计算模型。按照CIRIA C660给出的方法,计算出工程样本的裂缝间距与裂缝宽度。采集工程样本的裂缝分布数据,对比裂缝分布的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差别发现CIRIA C660的方法与国内工程实践不一致。进一步研究,结合国内规范体系探索性的提出裂缝间距的计算假设,并结合工程样本数据给出经验系数的取值。在实验室对经典工况进行等比模型研究,对比调整后的裂缝间距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初步验证裂缝间距的计算假设。对比经典工况结构内的温升曲线和结构原材料的绝热温升曲线,给出此工况下结构温升值(内表温差)计算模型的参数取值。采用ANSYS软件对等比实验模型的温度场、应力场及裂缝分布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验证采用重叠单元的生死选项模拟混凝土结构早龄期温度开裂的可靠性。利用验证的数值模型更全面地描述结构内温度分布、应力分布和裂缝开裂过程。

张超明[10](2019)在《特大断面隧道高性能大体积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温控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已经成功应用,但是特大断面隧道的高性能大体积高强度混凝土综合施工技术工程案例鲜有所闻,而解决特大隧道高性能大体积高强度混凝土的施工文献也不多见。本文以某特大断面隧道高性能大体积高强度混凝土综合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工程所处的环境、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调研,从配合比设计入手,过程中采取对冷却水管降温法的研究,基本解决了特大断面隧道高性能大体积高强度混凝土施工中的水化绝热温升问题以及水化绝热温升引起的温度裂缝问题,确保了国家重点工程质量。主要取得以下结论:1、在高性能大体积高强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重点解决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和水化热问题。通过参考国内外有关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工程实例,根据工程所在地的环境、原材料等多方面考虑,提出低水胶比、低胶凝材料用量、大掺量优质粉煤灰、矿物,掺缓凝型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技术措施。2、通过配合比正交设计和极差因素分析法、拌合物性能试验、力学性能试验、耐久性能试验、现场混凝土施工测温结果分析得出高性能大体积高强度耐腐蚀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胶凝材料用量为510Kg/m3,粉煤灰掺量为总胶凝材料总量的25%,矿粉掺量为总胶凝材料总量的9%,水胶比为0.29,砂率为38%,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 1.0%。3、掺34%的优质粉煤灰、矿粉后,相对于前期混凝土配合比,不仅降低了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提高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满足了设计要求,而且使混凝土水化绝热温升的温度峰值从91.5℃降到了 64.3℃。4、掺1.0%的缓凝型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后,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延缓了 6h,结合现场测温监控发现,混凝土绝热温升温度峰值降低11%;峰值时间延缓了 20h,减少了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5、采用布设冷凝循环水和外包土工布“蓄热养护”的技术措施,主要研究了缓凝型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矿物掺合料掺量、冷凝管通水方式等因素对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水化绝热温升的影响。根据数据监测的结果来看:采用矿物掺合料替代胶凝材料总量的34%;冷凝循环水管梅花形布置、采用多口进水和定时交换水头的通水方式成功降低了混凝土内部水化绝热温升峰值,避免了混凝土的开裂风险。

二、高性能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性能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石墨烯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收缩裂缝研究
        1.2.2 石墨烯改性水泥基材料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设备与方法
    2.1 实验设备
    2.2 分析与表征方法
        2.2.1 粒度测试
        2.2.2 光谱分析
        2.2.3 显微镜分析
        2.2.4 热分析
        2.2.5 X射线分析
        2.2.6 压汞法分析
        2.2.7 声发射分析
        2.2.8 电化学测试
    2.3 物理性能测试
        2.3.1 水泥净浆及胶砂强度
        2.3.2 保水性和失水率
第三章 氧化石墨烯在水泥基体中的分散性研究
    3.1 引言
    3.2 氧化石墨烯的团聚行为
        3.2.1 原材料表征
        3.2.2 氧化石墨烯团聚物观察
        3.2.3 氧化石墨烯的团聚机理分析
    3.3 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性研究
        3.3.1 高速搅拌法
        3.3.2 聚羧酸分散法
        3.3.3 球磨法
        3.3.4 包覆法
        3.3.5 不同分散方法对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墨烯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导热及温变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石墨烯的分散性研究
        4.2.1 原材料表征
        4.2.2 石墨烯水性悬浮液的分散性表征
        4.2.3 石墨烯在水泥基体中的分散性研究
    4.3 石墨烯对水泥导热能力的影响
    4.4 石墨烯对大体积砂浆内外温差的影响
    4.5 球磨法分散石墨烯及对水泥导热能力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石墨烯改性水泥基材料的收缩及抗裂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石墨烯对早期收缩性能的影响
        5.2.1 实验测试过程
        5.2.2 早期收缩性能
    5.3 石墨烯对抗裂性能的影响
        5.3.1 抗裂实验过程
        5.3.2 抗裂性能表征与评价
    5.4 石墨烯改善收缩及抗裂的机理探讨
        5.4.1 水泥基体内部水分的影响
        5.4.2 水泥基体微观结构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石墨烯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及微观结构研究
    6.1 引言
    6.2 石墨烯对力学强度的影响
        6.2.1 聚羧酸分散法制备砂浆的强度
        6.2.2 球磨法制备砂浆的强度
    6.3 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对水泥水化性能的影响
        6.3.1 氧化石墨烯到石墨烯的转化研究
        6.3.2 水化热分析
        6.3.3 XRD分析
        6.3.4 SEM分析
    6.4 氧化石墨烯对无水硫铝酸钙水化性能的影响
        6.4.1 无水硫铝酸钙表征
        6.4.2 氧化石墨烯包覆无水硫铝酸钙表征
        6.4.3 水化热分析
        6.4.4 水化产物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石墨烯对水泥基材料中钢筋锈蚀的影响研究
    7.1 引言
    7.2 石墨烯对钢筋锈蚀的影响
        7.2.1 初始状态的钢筋电化学行为
        7.2.2 浸泡4天的钢筋电化学行为
        7.2.3 浸泡12天的钢筋电化学行为
        7.2.4 浸泡28天的钢筋电化学行为
        7.2.5 浸泡64天的钢筋电化学行为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地铁车站叠合式墙板收缩裂缝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建筑物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抗裂技术研究
    1.1 大面积混凝土的定义
    1.2 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抗裂技术
2 地铁车站侧墙裂缝控制技术
    2.1 侧墙裂缝控制技术
    2.2 温度场和膨胀历程双重调控技术
    2.3“水化-温度-湿度-约束”多场耦合机制模型
3 叠合式墙板新浇混凝土约束裂缝控制技术
    3.1 结构设计方面
    3.2 施工控制方面
    3.3 混凝土材料方面
4 结语

(3)青岛地铁香江路站抗裂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第2章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
    2.1 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
        2.1.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1.2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2.1.3 工程质量管理理论、方法
    2.2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第3章 地铁车站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3.1 青岛地铁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开裂及其处理情况调研
    3.2 混凝土主要收缩分类
    3.3 不同结构部位开裂原因分析
        3.3.1 底板结构混凝土
        3.3.2 侧墙结构混凝土
        3.3.3 板式结构混凝土
    3.4 结构混凝土收缩裂缝主要影响因素
    3.5 青岛地铁地下车站砼抗裂性评估参数及工况模型
        3.5.1 计算参数
        3.5.2 计算模型
    3.6 结构混凝土开裂风险仿真定量计算分析
        3.6.1 结构因素—墙体厚度
        3.6.2 环境因素—气温(季节变化)
        3.6.3 材料因素—水化放热速率,自生体积变形
        3.6.4 施工因素—分段浇筑长度,模板类型,拆模时间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铁车站混凝土施工全面质量管理
    4.1 质量管控目标
    4.2 质量管控方法
    4.3 全面质量管控措施
        4.3.1 人员保障措施
        4.3.2 机械设备管控措施
        4.3.3 混凝土原材料保障
        4.3.4 施工方案和生产工艺保障
        4.3.5 理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3.6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确定
        4.3.7 混凝土配合比各项性能指标测试
        4.3.8 配合比基本参数的优选
    4.4 小结
第5章 香江路地铁车站混凝土施工工程实践
    5.1 工程概况
    5.2 混凝土全过程质量管控实施
        5.2.1 事前质量管控
        5.2.2 事中质量管控
        5.2.3 事后质量管控
    5.3 实践效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4)混凝土管片开裂对使用性能影响及抑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其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混凝土管片裂缝的成因和机理研究
        1.3.2 混凝土管片裂缝的防治和控制措施
        1.3.3 混凝土内养护的研究
        1.3.4 氧化钙类膨胀剂水化历程研究
        1.3.5 混凝土组分对流变性影响的研究
        1.3.6 研究评述
    1.4 具体研究方法与总体技术路线
        1.4.1 具体研究方法
        1.4.2 总体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混凝土管片裂缝产生原因及对使用性能影响
    2.1 混凝土管片裂缝的状态
        2.1.1 盾构区间病害调研
        2.1.2 混凝土管片制作厂内裂缝分布情况
        2.1.3 运营地铁管片裂缝分布情况
    2.2 管片裂缝的类型
        2.2.1 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2.2.2 混凝土材料特性引起的裂缝
    2.3 管片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机理
        2.3.1 管片制作中的裂缝产生原因及机理
        2.3.2 管片拼装中的裂缝产生原因及机理
        2.3.3 隧道运营期间的裂缝产生原因及机理
    2.4 裂缝对混凝土管片的使用性能影响
        2.4.1 裂缝的存在影响管片的受力
        2.4.2 裂缝的存在影响混凝土管片的抗渗效果
        2.4.3 裂缝的存在影响混凝土管片的耐久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氧化钙类膨胀剂的定量试验分析
    3.1 游离氧化钙的测定方法
        3.1.1 化学分析法
        3.1.2 物理分析法
    3.2 氧化钙类膨胀剂反应历程试验
        3.2.1 原材料
        3.2.2 试验具体方法
        3.2.3 试件及样品的制备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膨胀剂和水泥浆体中其他含钙矿物相对测试结果的干扰性
        3.3.2 掺膨胀剂混凝土水泥浆体中游离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含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添加硅烷偶联剂改性轻集料抑制开裂研究
    4.1 管片制作过程中的裂缝控制原理
        4.1.1 改善塑性干缩裂缝的措施
        4.1.2 改善塑性沉降裂缝的措施
        4.1.3 改善自生收缩裂缝的措施
        4.1.4 改善温度收缩裂缝的措施
    4.2 内养护对混凝土管片裂缝的抑制试验研究
        4.2.1 原材料
        4.2.2 硅烷偶联剂改性轻集料
        4.2.3 轻集料吸水率测试
        4.2.4 混凝土配比设计
        4.2.5 管片混凝土性能测试
        4.2.6 管片混凝土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4.2.7 管片混凝土集料界面测试结果分析
        4.2.8 测试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添加高分子量生物胶对管片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
    5.1 实验
        5.1.1 试验原材料
        5.1.2 试验配合比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水泥浆体流变性能
        5.2.2 混凝土工作性能
        5.2.3 高分子量生物胶作用机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管片衬砌力学和抗渗试验
    6.1 工程实例
    6.2 试验方法
        6.2.1 、管片检漏试验
        6.2.2 管片抗弯性能试验
        6.2.3 管片注浆孔预埋抗拔性能试验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1 外观质量检查
        6.3.2 管片检漏试验
        6.3.3 管片抗弯性能试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管片受力变形的裂缝控制分析研究
    7.1 混凝土管片施工期的抑制开裂措施
        7.1.1 总推力控制措施
        7.1.2 管片环面和千斤顶撑靴控制措施
        7.1.3 盾构姿态控制措施
        7.1.4 盾尾挤压控制措施
    7.2 混凝土管片运营期的抑制开裂措施
    7.3 混凝土管片受力变形的控制研究
        7.3.1 管片计算方法
        7.3.2 接头模型
        7.3.3 管片计算荷载的确定
        7.3.4 管片拼装形式
        7.3.5 管片分块形式
        7.3.6 管片位移随时间的改变量
        7.3.7 管片受力反演分析确定裂缝控制指标
        7.3.8 监测数据验证裂缝控制指标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混凝土的收缩及体积稳定性
        1.2.1 混凝土收缩的分类和定义
        1.2.2 混凝土自收缩机理
    1.3 内养护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3.1 混凝土内养护材料研究
        1.3.2 内养护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
        1.3.3 内养护混凝土收缩性能研究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及性能指标
        2.1.1 水泥
        2.1.2 陶砂
        2.1.3 减水剂
        2.1.4 粉煤灰
        2.1.5 粗骨料
        2.1.6 细骨料
    2.2 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拌合工艺
        2.3.2 混凝土工作性
        2.3.3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2.3.4 自收缩试验
        2.3.5 耐久性试验
        2.3.6 微观试验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早期自收缩测试
    3.1 引言
    3.2 陶砂内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规律
        3.2.1 试验设计
        3.2.2 实验方法
        3.2.3 干陶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分析
        3.2.4 预湿陶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分析
        3.2.5 陶砂干湿状态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3 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性能
        3.3.1 试验设计
        3.3.2 测试仪器
        3.3.3 预湿陶砂对混凝土自收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3.3.4 陶砂干湿状态对混凝土自收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耐久性实验
    4.1 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
        4.1.1 引言
        4.1.2 试验设计
        4.1.3 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结果与分析
    4.2 抗冻性试验
        4.2.1 引言
        4.2.2 试验设计
        4.2.3 冻融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致谢

(6)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后浇带问题
    1.3 基本概念
        1.3.1 大体积混凝土
        1.3.2 高性能混凝土
        1.3.3 跳仓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大体积混凝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2 混凝土裂缝控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1.4.4 跳仓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跳仓法施工理论
    2.1 跳仓法
        2.1.1 跳仓法施工原理
        2.1.2 跳仓浇筑依据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水化热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试验方案
        3.2.1 原材料的选用
        3.2.2 混凝土试配
    3.3 配合比选择与热工计算
        3.3.1 大体积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
        3.3.2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计算
        3.3.3 大体积混凝土抗裂计算
    3.4 试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跳仓法施工试验研究
    4.1 工程概况
    4.2 跳仓法仓块尺寸的确定
    4.3 监测方案与布点
        4.3.1 试验方法和仪器
        4.3.2 测点布设
    4.4 监测目的
    4.5 监测结果
    4.6 监测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跳仓法施工温度场模拟分析
    5.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理论
        5.1.1 热传递方式
        5.1.2 基本假定
        5.1.3 热传导微分方程
        5.1.4 边值条件
    5.2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施工温度场模拟
        5.2.1 材料参数
        5.2.2 ANSYS概述[68]
        5.2.3 跳仓法施工在ANSYS软件中的实现
        5.2.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5 温度场计算结果
        5.2.6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5.3 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桥梁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材料及配比
    2.1 原材料性能
    2.2 施工配比
3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成因及控制
    3.1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成因
    3.2 早期施工收缩裂缝防治措施
4 结语

(8)宽幅箱梁湿接缝早期裂缝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箱梁裂缝及湿接缝裂缝研究现状
        1.2.1 箱梁水化热相关研究
        1.2.2 箱梁温度场相关研究
        1.2.3 箱梁裂缝相关研究
        1.2.4 湿接缝相关研究
        1.2.5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混凝土箱梁早期裂缝的相关理论
    2.1 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
        2.1.1 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
        2.1.2 混凝土早期体积变形
    2.2 混凝土收缩徐变
        2.2.1 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假设
        2.2.2 混凝土桥梁收缩徐变计算方法——初应变法
    2.3 混凝土热力学性能
        2.3.1 水泥水化
        2.3.2 混凝土热传导理论
        2.3.3 热传导方程的边界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大桥超宽箱梁湿接缝早期裂缝观测
    3.1 工程背景
        3.1.1 大桥概况
        3.1.2 北边跨宽幅箱梁的浇筑
        3.1.3 北边跨宽幅混凝土箱梁性能要求
    3.2 湿接缝配合比设计
        3.2.1 配合比设计指标
        3.2.2 配合比设计思路
        3.2.3 湿接缝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基本性能
    3.3 北边跨现场浇筑
        3.3.1 支架预压
        3.3.2 现浇支架沉降观测
        3.3.3 现浇湿接缝混凝土工程施工
    3.4 湿接缝裂缝出现位置
    3.5 湿接缝裂缝观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湿接缝早期裂缝有限元分析
    4.1 湿接缝有限元模型建立
    4.2 模型参数确定
        4.2.1 环境湿度
        4.2.2 混凝土强度
        4.2.3 混凝土理论厚度
        4.2.4 加载龄期
        4.2.5 混凝土绝热温升
    4.3 湿接缝早起裂缝有限元分析
        4.3.1 早期收缩对裂缝影响
        4.3.2 结合面约束程度对裂缝影响
        4.3.3 断面大小对裂缝的影响
        4.3.4 湿接缝长度对裂缝的影响
        4.3.5 固定段箱梁温度对裂缝的影响
        4.3.6 早期温度组合作用对裂缝影响
        4.3.7 风嘴厚度对早期裂缝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宽幅箱梁湿接缝早期防裂措施
    5.1 优化配合比
        5.1.1 原材料质量控制
    5.2 增加聚乙烯抗裂纤维
    5.3 夏冬两季养护措施
    5.4 合理拆模时间分析
    5.5 优化支架结构
    5.6 裂缝处理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混凝土早龄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早龄期裂缝成因
        1.2.2 早龄期裂缝的危害
    1.3 混凝土早龄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1 混凝土材料抗早龄期开裂性能的研究
        1.3.2 工程技术抗早龄期开裂方面的研究
        1.3.3 混凝土抗早龄期温度开裂设计的研究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混凝土水化温升性能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混凝土绝热温升实验
        2.2.1 实验原材料及配合比
        2.2.2 混凝土制备
        2.2.3 实验设备
        2.2.4 实验流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数据
        2.3.2 实验数据分析
        2.3.3 绝热温升计算值
        2.3.4 绝热温升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结构早龄期裂缝设计过程的研究
    3.1 引言
    3.2 工程参数
        3.2.1 工程设计参数
        3.2.2 工程施工情况
        3.2.3 混凝土材料资料
    3.3 抗早龄期开裂性能数据采集
        3.3.1 实验设备
        3.3.2 裂缝分布特征描述
        3.3.3 裂缝观察数据
    3.4 数据和分析
        3.4.1 裂缝数据
        3.4.2 样本数据统计分析
        3.4.3 早龄期温度裂缝分布计算
        3.4.4 早龄期温度裂缝间距计算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抗裂性能等比模型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设计
        4.2.1 实验概况
        4.2.2 试件设计
        4.2.3 实验模型结构抗早龄期温度开裂性能初步研究
        4.2.4 实验数据采集系统
    4.3等比实验
        4.3.1 基础的制作
        4.3.2 构件制作
        4.3.3 数据采集
    4.4 数据与分析
        4.4.1 混凝土强度数据及分析
        4.4.2 混凝土温升数据及分析
        4.4.3 应变数据及分析
        4.4.4 裂缝分布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凝土结构早龄期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5.2.1 早龄期混凝土内温度变化热力学分析
        5.2.2 ANSYS温度场模拟分析
    5.3 温度场数值模拟
        5.3.1 材料参数的确认
        5.3.2 荷载确认
    5.4 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5.5 结果与分析
        5.5.1 等比实验温度场数值模拟的结果
        5.5.2 温度分布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混凝土早龄期温度应力及裂缝分布数值模拟
    6.1 引言
    6.2 数值模拟前分析
        6.2.1 模型和单元的选择
        6.2.2 混凝土及钢筋的本构关系
        6.2.3 混凝土材料破坏准则
        6.2.4 关于收敛的问题
        6.2.5 关于约束及加载的问题
        6.2.6 时变结构与生死单元
    6.3 数值模拟
        6.3.1 定义单元类型
        6.3.2 定义材料
        6.3.3 创建几何模型
        6.3.4 施加约束及荷载
        6.3.5 设置分析选项
    6.4 结果与分析
        6.4.1 等比模型数值模拟结果
        6.4.2 模拟应变场分析验证
        6.4.3 模拟裂缝形态对比分析
        6.4.4 钢筋作用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特大断面隧道高性能大体积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温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混凝土及施工温控相关理论
        1.2.1 混凝土相关定义介绍
        1.2.2 混凝土有害离子侵蚀原理
        1.2.3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1.2.4 混凝土最高绝热温升的计算
        1.2.5 水管冷却法降温原理
        1.2.6 缓凝型外加剂对大体积混凝土绝热温升的降温原理
        1.2.7 高性能大体积高强度混凝土的施工温控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概述
        1.4.1 工程背景
        1.4.2 研究存在的问题
        1.4.3 研究方案
        1.4.4 研究内容
    1.5 配合比设计的思路
        1.5.1 配合比设计要求
        1.5.2 配合比设计背景
        1.5.3 配合比设计原则
        1.5.4 配合比设计的技术途径[2,60-62]
        1.5.5 原材料特性优选技术要求
第2章 实验方法和原材料及实验方案
    2.1 实验方法
        2.1.1 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标准
        2.1.2 混凝土原材料及性能测试方法
    2.2 混凝土性能测试仪器设备
    2.3 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
    2.4 正交设计
        2.4.1 正交表的确定
        2.4.2 正交试验方案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合比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正交试验结果
        3.1.1 混凝土拌合物试验结果
        3.1.2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3.2 试验结果分析
        3.2.1 各因素的极差分析
        3.2.2 胶凝材料用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2.3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2.4 矿粉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3 优选配合比的性能试验
        3.3.1 拌和物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3.3.2 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3.3.3 耐久性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技术
    4.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原则
        4.1.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概述
        4.1.2 规范要求
        4.1.3 测温设备简介
    4.2 冷却水管的基本要求及测温线的布置
        4.2.1 冷却水管的要求
        4.2.2 测温点的布置
    4.3 施工温度控制研究方案及绝热温升最高温度计算
        4.3.1 施工温度控制研究方案
        4.3.2 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
    4.4 混凝土表面保温方法选择
    4.5 温控方案的实施
        4.5.1冷却水管排列方式对绝热温升的影响
        4.5.2 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对水化绝热温升的影响
        4.5.3 矿物掺合料掺量对水化绝热温升的影响
        4.5.4 通水方式对混凝土水化绝热温升的影响
    4.6 施工温控技术测温结果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高性能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石墨烯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景国建. 济南大学, 2021(02)
  • [2]地铁车站叠合式墙板收缩裂缝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 刘毅,潘清,张明亮,刘家彬,庞超明,秦鸿根.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1(03)
  • [3]青岛地铁香江路站抗裂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与应用[D]. 常伟.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4]混凝土管片开裂对使用性能影响及抑制措施研究[D]. 唐冬云. 广西大学, 2020(02)
  • [5]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实验研究[D]. 郑洪建.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6]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研究[D]. 赵广书.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7]桥梁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控制[J]. 吴桥,赵成志.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9(11)
  • [8]宽幅箱梁湿接缝早期裂缝成因分析[D]. 李勋.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9]混凝土早龄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研究[D]. 王东建. 深圳大学, 2019(09)
  • [10]特大断面隧道高性能大体积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温控技术[D]. 张超明.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高性能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