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壮族甘兰文化的现代化

论壮族甘兰文化的现代化

一、论壮族干栏文化的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欣[1](2021)在《壮族传统干栏木构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壮族传统干栏木构建筑的结构精美且形式多样,有着较高的生态美学价值与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尤其榫卯技艺对现代建筑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与深远影响,是南方少数民族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建筑艺术的传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需加大对壮族传统干栏木构建筑技艺的保护与创新力度,以实现智慧文明的有效传承。

吴雨羲[2](2021)在《基于文化景观基因图谱的桂西北壮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

李婷,陈红兵[3](2021)在《中国传统民居习俗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传统民居习俗在聚落选址、民居样式、民居建筑等方面均体现了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营造理想生存环境的生态智慧:各民族聚落选址注重综合考察自然生态环境要素及格局,注重聚落周边生态环境建设以及营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各地民居样式是适应当地气候、地形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产物,传统民居在庭院、天井、火炕、火塘、厚墙、檐廊等方面各具特色的设计,能够有效应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不利方面;各地民居建筑注重就地取材,选择当地最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有效节约自然资源。中国传统民居习俗的生态智慧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一方面应继承传统民居人-建筑-环境协调统一理念,坚持民居建设的实用性、经济性特色;另一方面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设计理念,改进传统民居习俗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方面。

王清燕[4](2021)在《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

代涵奕[5](2021)在《文化基因视角下金江村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民宿创新研究》文中指出

兰洁怡[6](2021)在《2000-2020年壮族作家文化书写研究》文中提出

刘欣[7](2021)在《社区参与旅游视域下肇兴侗寨居民文化认同研究》文中指出

邓继莹[8](2021)在《基于建筑类型学的桂北干栏风貌研究》文中指出桂北地区的传统村寨蕴含着我国西南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聚落及民居的风貌正日益丧失地域特色。如何协调传统风貌与现代化需求是亟待思考的命题,而了解传统聚落与民居风貌的本质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基于对命题及风貌本质的思考,文章借助类型学的方法将桂北干栏风貌梳理清晰,并更深入地解读风貌。文章采取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归纳对比、学科交叉、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桂北干栏风貌进行研究。类型学主张将事物剥离为表象与原型,因而寻找建筑学与类型学的交叉点,引入建筑类型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解读桂北传统干栏风貌。文章以建筑类型学中分类、元设计、主观因素分析三种研究方法为基础,将风貌特性分解为自然性、人文性与主观性,从三个特性出发进行深入剖析,使桂北干栏民居与聚落的风貌分解为原型、次原型与变体,并归纳成图示网络。梳理归纳桂北干栏风貌类型之后,逐一分析风貌自然性、人文性、主观性之间的特性关系、特性与类型之间关系,并表达为可视化图表。文章的主要创新点有:(1)运用建筑类型学作为理论工具,全面系统地解读“风貌”,并为聚落与民居的类型学研究提供新的类型学思路。(2)基于“风貌”特性,对桂北干栏建筑进行深入剖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与乡村保护发展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最后通过对桂北干栏风貌的原型、次原型、变体进行特征提炼并用简单图示表达,得到了图示网络——“风”与“貌”的可视化图谱。同时,也得出了对桂北干栏物质形态与精神内涵关系的结论:(1)桂北干栏民居与聚落的形态是风貌各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2)桂北干栏民居与聚落风貌的部分特性决定了风貌的原型、部分特性则促进风貌原型细分为次原型。(3)风貌的自然性、人文性与主观性对桂北干栏风貌的作用都是相互联系且相互牵制的。以上均是本研究对桂北干栏风貌进行梳理的结果,希望以上对桂北山区传统干栏风貌的深入分析能够为协调风貌与现代化需求、传统风貌良性演变策略的制定提供思路。

韦自力[9](2020)在《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壮族传统干栏建筑营造技艺蕴含着壮族人民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体现出无穷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凝聚着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传统干栏建筑技艺的升级是干栏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是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需要,也是发展传统村落特色旅游、实现经济转型的需要,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以及干栏建筑现代化关系研究是实现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甘洛明[10](2019)在《桂西北壮瑶传统民居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桂西北是一个气候类型丰富,地形多变,民族构成复杂的区域。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人文景观。传统民居作为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族所在的自然环境,及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经济技术、审美观念等息息相关。壮族和瑶族作为桂西北人口数量最多的两个少数民族,代表了桂西北传统民居的主流面貌,两者的传统建筑文化也是有着截然不同的起源。两种建筑文化在桂西北地区的碰撞交流,是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考古学、分子人类学、建筑历史学等学科知识,对壮族和瑶族的传统民居建筑的起源和演化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再通过田野调研,对已掌握资料的桂西北地区壮族和瑶族的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进行研究。首先对各村落的布局和环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村落的公共空间特征,为该地区壮瑶传统民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根据对调研资料的归纳总结,桂西北地区壮族传统民居的平面形制可分为“前廊-堂屋-卧室型”、“联排长屋型”、“前堂后室型”、“一明两暗-火塘间型”和“一明两暗型”五种,瑶族传统民居的的平面形制可分为“内部无分隔型”、“一明两暗型”、“前堂后室型”三种,壮瑶传统民居的平面形制各有区别,但是在桂西北地区有明显的互相影响。桂西北壮族结构形式主要为大叉手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两者之间有明显的演变关系。瑶族传统民居的结构形式是硬山搁檩-大叉手构架,一些瑶族受到壮族影响后开始使用全木构建筑,也分为大叉手构架和穿斗式构架。屋顶按照构造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悬山顶、歇山顶和猫耳屋顶。桂西北壮瑶传统民居的墙体按照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木板墙、夯土墙、竹骨泥墙和砖石墙;火塘分为架空火塘和地面火塘两种。文章归纳总结了桂西北地区壮族和瑶族传统民居的各项建筑特征,并对这些建筑特征可能的演变过程和相互影响进行了探讨。

二、论壮族干栏文化的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壮族干栏文化的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1)壮族传统干栏木构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干栏木构建筑的特点
2 壮族传统干栏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
    2.1 非物质文化保护
    2.2 物质文化保护
3 壮族传统干栏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创新
    3.1 引入科技力量
    3.2 丰富传承创新方式
    3.3 发展特色旅游
4 结语

(3)中国传统民居习俗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聚落选址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综合考察
二、民居样式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
三、就地取材及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四、传统民居生态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8)基于建筑类型学的桂北干栏风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建筑类型学研究综述
        1.2.2 桂北传统干栏研究综述
        1.2.3 传统建筑、街区与聚落风貌研究综述
        1.2.4 综合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3.4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类型学、原型与桂北干栏风貌
    2.1 建筑类型学与原型
        2.1.1 建筑类型学概念
        2.1.2 建筑类型学中的原型概念
        2.1.3 原型的研究方法
    2.2 桂北干栏风貌与原型
        2.2.1 桂北干栏原型分析
        2.2.2 桂北干栏原型的提取
    2.3 桂北干栏风貌的研究方法
        2.3.1 桂北干栏风貌类型的研究方法
        2.3.2 桂北干栏风貌特性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2.3.3 桂北干栏风貌类型与特性关系的研究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桂北干栏风貌的自然性
    3.1 气候对风貌的影响
        3.1.1 气温、太阳辐射量及降雨量
        3.1.2 风力
    3.2 地形对风貌的影响
        3.2.1 民居剖面分化
        3.2.2 聚落布局差异
    3.3 水对风貌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桂北干栏风貌的人文性
    4.1 生活习惯对风貌的影响
        4.1.1 民居体型分化
        4.1.2 聚落结构差异
    4.2 经济技术对风貌的影响
        4.2.1 民居的空间扩张与空间变异
        4.2.2 民居特征空间弱化
        4.2.3 民居结构变化
        4.2.4 聚落的扩张与紧凑
    4.3 人口流动对风貌的影响
    4.4 政策法规对风貌的影响
        4.4.1 自治制度
        4.4.2 防火改造政策
        4.4.3 旅游振兴政策
        4.4.4 土地制度
    4.5 交通变迁对风貌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桂北干栏风貌的主观性
    5.1 原住民视角下的桂北干栏风貌
        5.1.1 原住民视角下的桂北干栏风貌原型
        5.1.2 原住民视角下的桂北干栏风貌次原型
        5.1.3 原住民视角下的桂北干栏风貌的变体
    5.2 游客视角下的桂北干栏风貌
    5.3 管理者视角下的桂北干栏民居风貌
        5.3.1 政府视角下的桂北干栏民居风貌
        5.3.2 旅游公司视角下的桂北干栏民居风貌
    5.4 建筑学者与设计师视角下的桂北干栏风貌
    5.5 主观性视角下的桂北干栏设计策略
        5.5.1 空间构成策略
        5.5.2 材料的更新策略
        5.5.3 乡土记忆传达策略
        5.5.4 案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桂北干栏风貌的类型及特性总结
    6.1 桂北干栏风貌类型总结
        6.1.1 桂北干栏民居风貌类型总结
        6.1.2 桂北干栏聚落风貌类型总结
    6.2 桂北干栏风貌特性间关系分析
        6.2.1 特性关系
        6.2.2 影响因素关系
    6.3 桂北干栏风貌特性与类型关系分析
        6.3.1 人文性与类型
        6.3.2 自然性与类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9)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大拆大建中的文化迷失
    1.2 “同质化”现象呼唤传统干栏建筑技艺价值的凸显
2 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升级发展的内涵
    2.1 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2.2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2.3 发展特色旅游,实现经济转型
3 壮族传统干栏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
    3.1 传统干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意义
    3.2 非物质文化保护
    3.3 物质文化保护
4 壮族传统干栏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4.1 传承的定义
    4.2 传承的核心与基础
    4.3 适宜性技术运用的价值
    4.4 传承创新的手段与方法
5 结束语

(10)桂西北壮瑶传统民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桂西北壮瑶传统民居的源流与村落概况
    2.1 壮瑶传统民居的源流
        2.1.1 壮族传统民居的起源
        2.1.2 壮族传统民居的演变
        2.1.3 瑶族传统民居的起源
        2.1.4 瑶族传统民居的演变
    2.2 桂西北地区概况
        2.2.1 民族概况
        2.2.2 气候概况
        2.2.3 地貌特征
    2.3 村落的布局与环境
        2.3.1 壮族村落的布局与环境
        2.3.2 瑶族村落的布局与环境
    2.4 村落的公共空间
        2.4.1 壮族村落的公共空间
        2.4.2 瑶族村落的公共空间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桂西北壮瑶传统民居的平面形制
    3.1 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平面形制
        3.1.1 前廊-堂屋-卧室型
        3.1.2 联排长屋型
        3.1.3 前堂后室型
        3.1.4 一明两暗-火塘间型
        3.1.5 一明两暗型
    3.2 桂西北瑶族传统民居平面形制
        3.2.1 内部无分隔型
        3.2.2 一明两暗型
        3.2.3 前堂后室型
    3.3 桂西北壮瑶传统民居平面形制的演变
        3.3.1 桂西北壮瑶传统民居平面形制对比
        3.3.2 全架空干栏向半架空干栏的演变
        3.3.3 “前堂后室”向“一明两暗”的演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桂西北壮瑶传统民居的结构体系
    4.1 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结构体系
        4.1.1 大叉手构架
        4.1.2 穿斗构架
        4.1.3 穿斗构架带披檐
    4.2 桂西北瑶族传统民居结构体系
        4.2.1 硬山搁檩-大叉手构架
        4.2.2 大叉手构架
        4.2.3 穿斗构架
    4.3 桂西北壮瑶传统民居屋顶形式
        4.3.1 悬山顶
        4.3.2 歇山顶
        4.3.3 猫耳屋顶
    4.4 桂西北壮瑶传统民居结构体系的演变
        4.4.1 桂西北壮瑶传统民居结构体系对比
        4.4.2 大叉手构架向穿斗构架的演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桂西北壮瑶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及局部构造
    5.1 墙体
        5.1.1 木板墙
        5.1.2 夯土墙
        5.1.3 竹骨泥墙
        5.1.4 砖石墙
    5.2 火塘
        5.2.1 架空火塘
        5.2.2 地面火塘
    5.3 细部构造
        5.3.1 窗户
        5.3.2 神龛
        5.3.3 檐下构件
    5.4 本章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四、论壮族干栏文化的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壮族传统干栏木构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J]. 张欣. 砖瓦, 2021(10)
  • [2]基于文化景观基因图谱的桂西北壮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 吴雨羲.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3]中国传统民居习俗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意义[J]. 李婷,陈红兵. 鄱阳湖学刊, 2021(03)
  • [4]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应用研究[D]. 王清燕. 海南大学, 2021
  • [5]文化基因视角下金江村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民宿创新研究[D]. 代涵奕. 桂林理工大学, 2021
  • [6]2000-2020年壮族作家文化书写研究[D]. 兰洁怡.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7]社区参与旅游视域下肇兴侗寨居民文化认同研究[D]. 刘欣. 贵州民族大学, 2021
  • [8]基于建筑类型学的桂北干栏风貌研究[D]. 邓继莹. 广西大学, 2021(12)
  • [9]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J]. 韦自力. 居舍, 2020(27)
  • [10]桂西北壮瑶传统民居研究[D]. 甘洛明. 广西大学, 2019(03)

标签:;  ;  ;  

论壮族甘兰文化的现代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