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与~(201)TI心肌灌注显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超群[1](2021)在《核素心肌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评估及中医证候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采用静息和负荷SPECT检测冠心病确诊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分析冠心病心肌灌注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丰富冠心病中医辨证客观研究。研究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自2013年12月至2021年2月于东直门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同时在东直门医院核医学科行静息和负荷SPECT检查,共纳入分析的共114例,包括冠心病心肌灌注异常组66例,冠心病心肌灌注正常组48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采取五分法半定量评分法计算SRS、SSS、SDS评分,并通过《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判定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对心肌灌注相关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分析冠心病心肌灌注与中医证候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心肌灌注异常组66例,心肌灌注正常组48例,性别、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在心肌灌注异常组与心肌灌注正常组分布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糖尿病、PCI术方面在二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肌灌注结果:在心肌灌注异常组中,SRS<1分有43例(65.2%),SRS≥1分有 23 例(34.8%)。SSS 0-3 分有 54 例(81.8%),SSS 4-8 分有 9 例(13.6%),SSS 9-13分有 3 例(4.5%)。SDS 0-1 分有 19 例(28.8%),SDS 2-7 分有 33 例(50.0%),SDS≥ 8分有1例(1.5%)。性别、基础疾病、用药史、PCI术在心肌灌注异常分级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灌注异常区域集中分布于右冠脉供血区。3.中医证候分布:冠心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以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为主。心肌灌注异常组中医基本证候分布: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阳虚证>气滞证>阴虚证>热蕴证,其中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居多。心肌灌注正常组中医基本证候分布:气虚证>血瘀证及阳虚证>热蕴证>痰浊证、阴虚证、气滞证,以气虚证为主。心肌灌注异常组中,性别、年龄在各中医基本证候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灌注正常组中,气虚证在性别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和痰浊证在心肌灌注异常组和心肌灌注正常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在心肌灌注异常合并高血压和心肌灌注异常不合并高血压在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基本证候在心肌灌注异常分级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基本证候在LAD、LCX、RCA心肌灌注异常区的分布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本研究中冠心病心肌灌注情况以轻-中度心肌缺血为主,主要属于低、中危人群。气虚证、血瘀证是冠心病基本证候类型。心肌灌注异常以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为主;心肌灌注正常以气虚证为主。血瘀证在心肌灌注异常合并高血压人群中的分布较为突出。研究意义:本研究借助可视化心肌缺血的检测技术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核素心肌显像评估的冠心病心肌灌注与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在中老年人群体中,气虚证、血瘀证为主要证候,临床治疗上重视益气活血化瘀。同时提示血瘀证在心肌灌注异常患者中的分布较为突出,血瘀证在心肌灌注异常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同样较为明显,提示这类人群的中医治疗考虑以补气扶正为基础,同时也要重视活血化瘀的应用,从而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
李成军[2](2020)在《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者越来越认识到了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的重要性,近年来研究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作为传统的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亦有可能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预防,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20年4月于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心内科就医可疑诊断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并行冠脉造影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radionuclide imaging)的128例患者(男性54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57.09±8.21岁)。入选患者均已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且提交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入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为心外膜主支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并且至少一支血管的TIMI≤2级。以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是否阳性作为分组标准,分组结果心肌血流灌注显像阳性组(观察组)病人58例,心肌血流灌注显像阴性组(对照组)病人70例。观察组:男24例,女34例;平均年龄57.45±9.21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6.64±8.11岁。阳性组以17节段分段法,对患者每个节段应用5分法量化缺血程度,计算总缺血评分。收集128例患者一般资料及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8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收集的相关数据后统一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ACEI/ARB、阿司匹林、他汀类用药史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阴性组vs阳性组(17.9%vs55.2%P<0.05,24.3%vs5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液指标方面: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肌钙蛋白I、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血D2聚体、脂蛋白-α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空腹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6.24±1.17 vs 5.00±0.92 P<0.05,15.82±5.90 vs 10.43±3.59 P<0.05)均高于阴性组,差异统有计学意义(P<0.05)。3.直线回归分析显示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肌灌注显像缺血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19,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同型半胱氨酸(OR=1.366,95%CI:1.081-1.726,P<0.05)可能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着升高,提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对心肌灌注显像缺血评分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关系。
杨怀鲁[3](2020)在《PET心肌血流定量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疑诊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的患者进行13N-NH3 PET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检查,并对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 MBF)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心肌血流灌注评估冠脉微循环情况并明确诊断。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住院的有心肌缺血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后明确没有阻塞性冠状动脉血管疾病的患者20例,行静息+药物负荷13N-NH3 PET MPI,通过西门子自带的MBF程序计算PET的绝对定量指标(MBF和CFR)。结合获得的信息,参考COVADIS制定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相关的微血管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将患者分为CMVD组和非CMVD组,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对CMVD组进行分型,同时对患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检测。对患者一般资料和易患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对hs-CRP、Hcy与静息MBF、负荷MBF及CFR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易发冠脉微血管病变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入组的20例患者中,CMVD组患者16人(1型CMVD患者8人,2型CMVD患者3人,3型CMVD患者5人),非CMVD组患者4人。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hs-CRP及Hcy水平在CMVD组与非CMVD组间、CMVD组各亚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定量数据(静息、负荷左室整体MBF平均值,左室整体CFR平均值)在CMVD组(静息MBF平均值:0.83±0.17;负荷MBF平均值:1.67±0.38;CFR平均值:2.06±0.17)和非CMVD组(静息MBF平均值:1.10±0.15;负荷MBF平均值:2.26±0.29;CFR平均值:2.56±0.09)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型CMVD患者间比较,1型CMVD患者的血流定量数据(静息MBF平均值:0.94±0.09;负荷MBF平均值:1.94±0.20;CFR平均值:2.16±0.17)均高于2型CMVD患者(静息MBF平均值:0.67±0.15;负荷MBF平均值:1.29±0.35;CFR平均值:1.95±0.08)和3型CMVD患者(静息MBF平均值:0.75±0.17;负荷MBF平均值:1.49±0.35;CFR平均值:1.96±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和3型CMVD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定量数据与hs-CRP、Hcy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在CMVD组静息MBF(r=-0.626,P=0.010)、负荷MBF(r=-0.566,P=0.022)、CFR(r=-0.525,P=0.037)与hs-CRP呈负相关,静息MBF(r=-0.660,P=0.003)、负荷MBF(r=-0.556,P=0.028)与Hcy呈负相关。在非CMVD组中仅发现静息MBF(r=-0.952,P=0.048)与Hcy呈负相关。结论:PET MPI心肌血流定量技术可以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进行评估,为CMVD的诊断提供依据,同时验证了这项技术在CMVD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准确性。
王晓阳[4](2020)在《基于CFR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等指标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和(或)功能受损的一类疾病,其主要分为3种类型,第1种类型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non-obstructive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NOCMVD)。NOCMVD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且广泛存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在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传统危险因素后,NOCMVD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仍高于健康对照组。NOCMVD的发病机制存在较大争议,结合目前大量研究报告,主要认为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小板聚集、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与NOCMVD的发生有关。随着诸多研究的进行,关于NOCMVD的危险因素的说法也不一,有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等炎性标志物与NOCMVD的发生相关;也有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NOCMVD的发生也相关。近年来,有研究证实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C-反应蛋白相关,可反映机体内的炎症状态及凝血功能状态,可作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预测因素。总胆红素作为肝胆疾病的指标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研究发现低水平的总胆红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很少有研究报道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总胆红素与NOCMVD发生的关系。现阶段检测NOCMVD的方法多使用有创的微血管阻力指数、心肌声学造影等,而依赖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反映微循环功能的研究相对少见,目前公认在无创技术手段中测量CFR的金标准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临床实践中,NOCMVD的检测手段因有创、昂贵、可重复性差而难以推广,尝试寻找简便、无创、可靠的临床指标来预测NOCMVD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13N-氨水PET心肌灌注显像测定CFR诊断NOCMVD,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总胆红素与NOCMVD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对NOCMVD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CAG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冠状动脉正常或无明显狭窄的心绞痛患者68例,其中男性36例,平均年龄(53.4±8.7)岁。所有入组患者行一日法静息和负荷13N-氨水PET心肌灌注显像,分析图像获得MBF和CFR,并依照CFR<2.5进行分组。NOCMVD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38例。于肘静脉采取静脉血并测定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血小板计数(PLT)、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由血常规计算得到,身体质量指数(BMI)由身高、体重计算得到。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连续变量资料采用Pearson行相关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Spearman行相关分析。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NOCMVD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静息心率、BMI、WBC、NEUT、RBC、HB、RDW、FBG、TC、TG、LDL-C及HDL-C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NOCMVD患者在年龄、NEUT%、PLT、PLR、UA及HCY均高于对照组(56.00±9.21vs.50.84±8.40,P<0.05;60.513±8.823vs.54.661±11.587,P<0.05;213.933±49.369vs.184.289±35.985,P<0.05;133.276±42.191vs.90.897±32.123,P<0.05;340.700±90.128vs.279.921±77.392,P<0.05;17.790±9.811vs.11.776±7.662,P<0.05),而Lym、TBIL低于对照组(1.711±0.556vs.2.161±0.521,P<0.05;10.560±2.982vs.15.947±3.251,P<0.05);3.CFR值与年龄、PLR、UA、HCY呈负相关(r=-0.396,P<0.05;r=-0.396,P<0.05;r=-0.313,P<0.05;r=-0.324,P<0.05),与Lym、TBIL呈正相关(r=0.305,P<0.05;r=0.677,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OR=1.038,95%CI1.0081.070,P=0.013)、UA(OR=1.015,95%CI1.0031.027,P=0.013)、HCY(OR=1.195,95%CI1.0461.364,P=0.009)是CFR降低的危险因素,而TBIL(OR=0.571,95%CI0.4070.801,P=0.001)是CFR降低的保护因素。结论:PLR、UA、HCY可能是NOCMV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BIL可能是NOCMVD的保护因素;临床意义:1.PLR、UA、HCY及TBIL可能参与NOCMVD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导致CFR降低;2.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测定PLR、UA、HCY及TBIL指标,可能对诊断或干预NOCMVD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仲琪[5](2019)在《CTO患者存活心肌的影像学评价与同型半胱氨酸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心肌核素显像的方法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存活心肌进行评价并研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存活心肌面积与同型半胱氨酸表达的相关性。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自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9月01日于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达3个月以上的病人23例。2.观察指标:2.1采用两日法对上述收集的23例患者进行99mTc-MIBI-SPECT和18F-FDG-PET心肌成像扫描。第一天患者空腹,静脉注射99mTc-MIBI(25mCi),0.5小时后服用脂餐,1.5小时后用门控采集程序进行图像采集。第二天患者进行空腹调糖,在血糖调节至标准值(5.55-7.77mmol/L)后,静脉注射18F-FDG(0.1mCi/kg),1小时后用门控采集程序进行图像采集。99mTc-MIBI-SPECT显示正常灌注,18F-FDG-PET显示代谢正常或增加的心肌为正常心肌;99mTc-MIBI-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低而18F-FDG-PET显示代谢正常或增加的心肌为不匹配,可归为存活心肌;99mTc-MIBI-SPECT、18F-FDG-PET均显示减低的心肌为匹配,可归为非存活心肌。2.2入院当天或第二天的清晨(空腹8个小时以上)使用EDTA抗凝管采集上述23例患者的空腹静脉血2mL,在室温中静置30分钟后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2.3分别收集上述23例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既往病史: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PCI术后等病史;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体温;辅助检查结果: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酸激酶、同型半胱氨酸、心梗三项、肿瘤指标、空腹静脉血糖等;个人史:吸烟史;冠脉造影资料:闭塞血管情况)。3.分组:存活心肌占左心室面积≥10%的患者可纳入存活心肌组,<10%则纳入非存活心肌组。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线性回归分析,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于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体重、BMI指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PCI术史、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吸烟、堵塞血管数量、LVEF、ESV、EDV、E/A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酸激酶、空腹静脉血糖等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3.将行PET-CT检查得到的ESV、EDV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所得到的ESV、EDV进行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PET-CT检查得到的EF显着小于心脏彩色多普勒所得到的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比较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非存活心肌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明显较存活心肌组高(p<0.05);将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与存活心肌面积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存活心肌面积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左心室的收缩功能、血脂、肌酸激酶、血糖等因素并不能对心肌的存活性产生影响,进一步提示了我们对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务必重视存活心肌的检测。目前虽然任何方法都不能够完全理想地评价存活心肌,但利用99mTc-MIBI-SPECT和18F-FDG-PET心肌显像能够客观、准确的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存活心肌做出评价,从而指导我们在诊疗工作中科学的选择治疗方案,而不是单纯凭借经验去选择治疗方法,令患者获得最大的收益,具有良好的前景。同时,本研究指出具有较高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其存活心肌面积较小,提示通过降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够增加存活心肌的面积,改善患者预后。
王文睿[6](2019)在《SPECT与PE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的对比研究及其在冠脉微血管病变中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SPECT与PE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的动物实验对比研究目的通过静息和负荷99mTc-MIBI SPECT与13N-NH3 PET动态心肌血流灌注显像(dynamic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DMPI)获得萨能奶山羊的心肌血流绝对定量指标,并将二者的定量指标进行对比,明确99mTc-MIBI SPECT DMPI绝对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雌雄不拘、体重25-30Kg的萨能奶山羊8只,分别在3日内行一日法静息+ATP负荷13N-NH3 PET DMPI和一日法静息+ATP负荷99mTc-MIBI SPECT DMPI,结果采用西门子自带的MBF程序和Myo Flow Q(Taiwan)程序进行定量分析,获得整体的(Global)及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静息心肌血流量(rest myocardial blood flow,RMBF),负荷心肌血流量(stress myocardial blood flow,SMBF)和心肌血流储备(myocardial flow reserve,MFR)(MFR即SMBF与RMBF的比值)。并将SPECT及PET得到的绝对定量指标(RMBF、SMBF、MFR)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8只实验羊中,因麻醉死亡3只,1只羊显像结果不佳,4只羊纳入了分析。2.4只实验羊通过99mTc-MIBI SPECT DMPI所获得的整体的平均RMBF、SMBF与MFR分别是1.59±0.38、2.34±0.89、1.41±0.29;通过13N-NH3 PET DMPI所获得的整体的平均RMBF、SMBF、MFR分别是1.44±0.47、2.32±1.01、1.59±0.37,二者的RMBF、SMBF、M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通过99mTc-MIBI SPECT DMPI所获得的LAD的平均RMBF、SMBF与MFR分别是1.63±0.37、2.43±1.01、1.46±0.43;LCX的平均RMBF、SMBF与MFR分别是1.50±0.38、2.28±0.81、1.50±0.19;RCA的平均RMBF、SMBF与MFR分别是1.63±0.40、2.15±0.82、1.26±0.24。通过13N-NH3PET DMPI所获得的LAD的平均RMBF、SMBF与MFR分别是1.48±0.53、2.40±0.98、1.54±0.41;LCX的平均RMBF、SMBF与MFR分别是1.49±0.50、2.63±1.11、1.61±0.38;RCA的平均RMBF、SMBF与MFR分别是1.46±0.53、2.48±0.99、1.66±0.34。在实验羊的LAD、LCX、RCA三支血管中,通过SPECT和PET量化的的平均RMBF,SMBF和MFR值,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99mTc-MIBI SPECT DMPI与13N-NH3 PET DMPI在Global、LAD、LCX、RCA中的RMBF与SMBF线性相关性很好(RMBF:r=0.885,P<0.001;SMBF:r=0.871,P<0.001),二者的MFR的线性相关性良好(MFR:r=0.653,P<0.05)。结论99mTc-MIBI SPECT DMPI的绝对血流定量指标RMBF、SMBF、MFR,与“金标准”13N-NH3 PET DMPI比较相关性好;99mTc-MIBI SPEC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分析可用于心肌血流灌注的评估。第二部分SPECT心肌血流灌注绝对定量在冠脉微血管病变中的初步研究目的通过静息和负荷99mTc-MIBI SPECT DMPI观察萨能奶山羊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VD)模型造模前、后的绝对血流定量指标及半定量指标的变化,明确SPEC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分析方法在CM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雌雄不拘、体重25-30Kg的萨能奶山羊7只,通过微球栓塞建立CMVD动物模型。分别在造模前和造模后行一日法静息+ATP负荷99mTc-MIBI SPECT DMPI,每次动态采集后1小时行静态采集。通过西门子自带软件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包括缺血的部位和缺血程度,并将造模后的缺血部位与病理进行对比。半定量分析采用五分法进行评估:0分为正常,1分为可能正常,2分为轻度心肌缺血,3分为中度心肌缺血,4分为重度心肌缺血,计算负荷心肌显像左心室心肌各节段的总积分,即负荷灌注总评分(SSS):正常:0-3分;轻度缺血:4-8分;中度缺血:9-13分;重度缺血:>13分。心肌血流绝对定量分析通过Myo Flow Q(Taiwan)程序处理,并将造模后的定量值与造模前进行对比。结果1.7只萨能奶山羊中,1号羊因栓塞过度在造模过程中死亡,2号羊在造模前显像中死亡,5号羊在造模后1天死亡。5只羊造模成功,4只羊进行了完整的造模前后心肌灌注显像。2.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的4只实验羊(100%)在SPECT MPI图像中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肌血流灌注减低。4只CMVD模型共评估了68个左心室心肌节段,SPECT DMPI中核素分布减低的节段有6个,与病理相比较,其缺血位置大致匹配。另外,在6个核素减低的心肌节段中,3个为部分可逆性缺损,2个为固定缺损,1个为反向再分布。3.通过半定量指标SSS进行分析,4只CMVD模型中,2例(50%)正常,2例(50%)轻度缺血。4.与造模前相比,SPECT DMPI所测得的4只实验羊(100%)造模后的定量指标均出现了异常。SPECT DMPI所测得的造模后Global及三支血管的RMBF与造模前相比无显着差异(Global:1.52±0.27:1.59±0.38;LAD:1.55±0.30:1.63±0.37;LCX:1.45±0.24:1.50±0.38;RCA:1.55±0.37:1.63±0.40)(P>0.05);Global、LAD、LCX及RCA的SMBF比造模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lobal:0.74±0.19:2.34±0.89;LAD:0.67±0.18:2.43±1.01;LCX:0.82±0.23:2.28±0.81;RCA:0.81±0.15:2.15±0.82)(P<0.05)。Global、LAD、LCX及RCA的MFR也比造模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lobal:0.53±0.16:1.41±0.29;LAD:0.51±0.12:1.46±0.43;LCX:0.58±0.16:1.50±0.19;RCA:0.61±0.17:1.26±0.24)(P<0.05)。结论99mTc-MIBI SPEC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分析可以评估CMVD的血流灌注情况。此外,SPEC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在CMVD的诊断中优于其定性及半定量分析。
赵爽[7](2019)在《ATP负荷后左室功能变化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在行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后左室功能变化情况,从而探讨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后左室功能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为利用心肌灌注显像提示心脏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提供诊断依据,预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方法:收集自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接受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并在行心肌灌注显像的前后三个月内行冠脉造影检查(且在冠脉造影检查与心肌灌注检查之间未行血管重建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所有行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患者均严格按照要求做检查前准备,负荷试验结束后30min进食脂肪餐,1h后进行静息显像,4h后进行负荷显像。分别测量各组患者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计算负荷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比、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比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瞬时缺血扩张比,分析不同组别间左心室功能参数变化的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选患者131例,其中轻度狭窄组56例,中度狭窄组54例,重度狭窄组21例。对冠心病危险因素、EF比、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比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瞬时缺血扩张比(TID)行单因素分析后发现年龄、性别、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是否吸烟、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比及TID比在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F比在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EF比做回归分析提示EF比为是否为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OR=3800.162,P<0.05)。结论:ATP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中,EF比是提示冠状动脉是否存在重度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EF比越大,冠脉病变为重度狭窄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可以用负荷后心功能的变化来预测冠脉狭窄程度,对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提示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宁田海,佟金[8](2015)在《《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30卷关键词索引》文中提出说明:1本索引按关键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2在第1个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第2个汉字拼音字母顺序排序,以后依次类推。在第1个汉字音同字不同的情况下,按笔划多少排列。3在关键词相同的情况下按发表先后顺序排列。4以英文为首的词,按第1个英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居文中关键词之前。5在第1个英文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按第2个英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依次类推。6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王建光[9](2014)在《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心肌代谢18F-FDG PET显像与心肌灌注99mTc-MIBI SPECT显像在评价冠心病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间隔灌注/代谢反向不匹配的研究目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影响左心室的心肌灌注,而左束支传导阻滞对心肌代谢的影响尚未进行充分研究。因此本研究对冠心病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集的65例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肌代谢18F-FDG显像和心肌灌注99mTc-MIBI显像。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用左心室17节段划分法分别对相应节段的心肌灌注、心肌代谢,以及超声室壁运动进行评分。对所有患者以灌注正常、灌注减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供血区域以及灌注减低的不同程度分组评价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的关系,同时评价反向不匹配评分与心电图QRS间期的关系,以及反向不匹配评分与超声室壁运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间隔的心肌灌注与心肌代谢的反向不匹配约占56.9%。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没有前降支病变的患者,间隔的反向不匹配是100%。在冠状动脉造影前降支狭窄而前壁/间隔灌注正常的患者,间隔的反向不匹配是50%。在前降支狭窄而前壁/间隔灌注减低的患者,间隔的反向不匹配是54%。在心肌灌注正常的患者,间隔反向不匹配是82.8%,而在心肌灌注异常的患者间隔反向不匹配是36.1%。间隔反向不匹配比例在前降支供血区域高于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间隔的反向不匹配在轻到中度灌注缺损患者是60%,而在重度灌注异常到缺损患者是6.25%。间隔的反向不匹配评分与QRS间期负相关(r=-0.371,p=0.005),而其余室壁的反向不匹配评分与QRS间期相关性无统计学的意义。各室壁的反向不匹配评分与超声室壁运动评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间隔灌注/代谢反向不匹配是其主要的特征。间隔反向不匹配评分与心电图QRS间期呈负相关关系。第二部分小型猪胸腔镜下微创植入新型Ameroid环致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目的:Ameroid缩窄环植入冠状动脉后完全闭塞时间短,不利于形成冬眠心肌,模型均一性差。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新型动脉缩窄环,其能够易于安放,且安放后对冠状动脉影响小,且便于术后随访和观察。为此,本实验评价新型Ameroid缩窄环建立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有效性。方法:18只中华小型猪(25±5Kg)分为2组,新型Ameroid缩窄环组(n=12)和对照组(n=6)。实验组通过微创胸腔镜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植入新型Ameroid缩窄环,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方法只游离不套环。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4周行PET/CT及SPECT检测心肌葡萄糖代谢以及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回旋支狭窄情况,心脏超声在术前和术后4周检测心功能。结果:心脏超声评价心功能变化,实验组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是31.9±6.7ml,术后4周为42.8±15.5ml。术后4周与术前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显着增加(p<0.05)。实验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是8.8±2.8ml,术后4周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是13.7±9.3ml(p=ns)。实验组术前左心室每搏输出量是23.9±7.0ml,实验组术后4周左心室每搏输出量是29.0±8.2ml(p=ns)。实验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8.9±13.3%,术后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9.8±9.0%(p=ns)。对照组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是44.6±20.5ml,术后4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是36.3±6.5ml(p=ns)。对照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是10.2±1.9ml,术后4周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是8.4±1.5ml(p=ns)。对照组左心室每搏输出量术前是23.7±7.8ml,术后4周左心室每搏输出量是27.9±5.6ml(p=ns)。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为69.0±5.8%,术后4周为76.7±3.9%(p=ns)。实验组术后4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狭窄程度为80±7.1%。术后4周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显示,实验组每只均有心肌存活,存活心肌的面积为9±4.8%。而对照组的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均正常。结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植入新型Ameroid缩窄环,4周后心功能未见明显改变,外侧壁心肌血流灌注减低,而心肌代谢正常,表明心肌存活。推测新型Ameroid缩窄环可以成功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卫华[10](2010)在《99mTcN-NOET MPI临床应用研究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第一部分99mTcN-NOET G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第一节99mTcN-NOET GSPECT MPI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99mTcN-NOET GSPECT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显像(MPI)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高血压组:选择2007年5月-2010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0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35-73岁,平均(54.10±10.42)岁,病程0.2-30年,平均(6.22士6.24)年。其中高血压1级有25例,2级有19例,3级有16例。其中有心绞痛症状的46例(76.7%),有19人行冠状动脉造影(31.7%),11人诊断为冠心病(狭窄≥50%为诊断标准),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正常对照组:志愿者19例,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25-58岁,平均年龄49.82±10.36岁。所有受检者行99mTcN-NOET负荷+延迟GSPECT心肌灌注显像,踏车运动,达终止指标时静脉注射740-1110 MBq99mTcN-NOET,15min后脂餐,30 min后行运动MPI,3小时行延迟MPI。所有的图像均经两名有经验的专业医师以双盲法进行分析判断。肉眼分析:将左室心肌分为9个节段,对图像结果进行节段性分析。对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MPI、心功能(EDV、ESV、EF)、侧壁/间壁比(L/S)、肺心比(LHR)、△EF=EF运动-EF延迟,TID(心腔一过性缺血扩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①高血压组有40%(24/60)有高血脂,43.3%(26/60)有高血压家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0%vsl 5.8%,P<0.05);高血压组60例,心绞痛发生率76.7%(46/60),36.7%(22/60)运动ECG呈阳性,其中20例为ST-T改变,2例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26.7%(15/60)运动中出现胸闷,21.7%(13/60)运动中血压过度反应;对照组19例,心绞痛发生率0%(0/19),10.5%(2/19)运动ECG阳性,5.3%(1/19)运动中胸闷,无1例(0%,0/19)运动血压过度反应。②高血压组有4例运动EF小于50%,延迟均恢复正常,另有2例运动EF正常,延迟EF小于50%;正常对照组有1例运动正常,延迟EF小于50%。而所有受试者室壁活动均正常。运动和延迟EDV、ESV、EF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EF(1.00(8.00)vs 2.00(8.00),P>0.05)和TID(0.98(0.11)vs 0.95(0.16),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EF为负值的高血压组有28例(46.7%),对照组有4例(21.1%),P=0.047。③高血压组:19例(31.7%,19/60)出现心肌灌注异常,共计26(26/540,4.81%)个节段,其中21个节段(21/26,80.8%)为可逆性缺损,2个节段(2/26,7.7%)为部分可逆性缺损,2个节段(2/26,7.7%)为固定性缺损,1个节段(1/26,3.8%)为反向分布,26节段灌注图像的累计运动评分为59,延迟评分为24。对照组:1例、1个节段(5.3%,1/19;0.01%,1/171)心肌灌注显像提示可逆性缺损,运动评分为2,延迟评估分为1;高血压组心肌灌注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1.75%,19/60 vs 5.3%,1/19,P<0.05)。④高血压组和对照组运动和延迟的肺心比(LHR)均无统计学差异(运动LHR:0.49±0.12 vs 0.47±0.08,P>0.05;延迟LHR:0.48±0.11 vs 0.46±0.11,P>0.05),运动和延迟L/S比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运动L/S:1.07±0.11 vs 1.08±0.12,P>0.05;延迟L/S:1.06±0.11 vs 1.08±0.10,P>0.05)。2、①高血压MPI(+)组有19例,MPI(-)有41例,高血压MPI(+)组10例(52.6%,10/19)运动中胸闷,MPI(-)组5例(12.2%,5/41)运动中胸闷,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②运动和延迟EDV、ESV及EF在高血压患者中MPI(+)与MPI(-)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F(-0.37±6.64 vs 2.51±7.58)和TID(0.96(0.14)vs 0.99(0.23))在MPI阳性和阴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PI(+)的高血压患者中△EF为负值的例数11(11/19,57.9%),MPI(-)的高血压患者中△EF为负值的例数是12(12/41,29.3%),两者比较,P=0.034,有统计学差异。③运动LHR(0.51±0.10 vs 0.49±0.13,P>0.05)和延迟LHR(0.47±0.09 vs 0.48±0.12,P>0.05)在MPI(+)和MPI(-)的高血压患者中均无统计学差异,运动L/S(1.08±0.14 vs 1.07±0.10,P>0.05)和延迟L/S(1.05±0.13 vs 1.06±0.09,P>0.05)在高血压MPI(+)和MPI(-)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再比值(1.02±0.11vsl.02±0.09,P>0.05)两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3、①运动中血压反应中高血压3级(43.8%,24.0%,5.3%,P=0.027)的血压反应明显高于高血压1级和2级,②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和延迟的EDV、ESV和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脏储备功能指标△EF和TID在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③运动和延迟LHR在3组高血压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运动L/S值和延迟L/S值,及再比值在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有1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11例冠脉造影异常(狭窄≥50%为诊断标准),8例正常;心肌灌注显像,9例心肌灌注显像异常,10例正常。经统计可知,χ2=0.25,P=0.625,99mTcN-NOET GSPECT MPI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87.5%、88.9%、70.0%。符合率为78.9%。结论:②99mTcN-NOET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显像可用于诊断高血压CAD患者。②99mTcN-NOET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显像可用于评价高血压患者心脏储备功能,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储备功能低于正常对照。同时MPI(+)较MPI(-)的高血压患者心脏储备功能降低。③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高低可能对99mTcN-NOET显像剂肺摄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第一部分第二节99mTcN-NOET GSPECT MPI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99mTcN-NOET GSPECT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显像(MPI)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患者22例,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并能行踏车运动。男18例,女4例,年龄37-72岁,平均(53.09±9.42)岁,病程1-21年,平均(5.91±5.06)年。经生化、酶学、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了心肌梗死、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其中有心绞痛症状的14例(63.6%),有3人行冠状动脉造影(31.7%),2人诊断为冠心病(狭窄≥50%为诊断标准),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对照组同前。所有患者行99mTcN-NOET GSPECT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前皆停用扩张冠状动脉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及p受体阻滞剂24 h。对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MPI、心功能(EDV、ESV、EF)、ΔEF、TID、L/S、LH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高血脂和饮酒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糖尿病患者中伴高血脂的发病率也较高,血糖代谢异常引起血脂的异常有关。吸烟和家族史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22例,心绞痛发生率63.6%(14/22),运动ECG呈阳性有8例(36.6%,8/22),其中7例为ST-T改变,1例为室性早搏,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有7例(31.8%,7/22),运动中血压过度反应有2例(9.1%,2/22);对照组同前。糖尿病组发生心绞痛的比对照组多(63.6%vs 0.0%,P=0.000),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的也较高(31.8%vs 5.3%,P=0.05)。②糖尿病组有1例运动EF小于50%,运动EF=35%,延迟EF=39%。运动和延迟EDV、ESV、EF在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从数值上看,糖尿病组运动EDV和ESV略大于对照组(运动EDV:86.00(31.75)vs 73.00(32.00),P>0.05;运动ESV:35.50(19.50)vs 24.00(11.00),P>0.05),EF略小于对照组(61.32±10.19 vs 66.42±1.55,P>0.05);而糖尿病组延迟的EDV和ESV仍略大于对照组(运动EDV:91.45±25.60 vs 82.89±4.96,P>0.05;运动ESV:38.32±15.89 vs31.42±3.06,P>0.05),EF略小于对照组(59.59±8.78 vs 63.16±7.54,P>0.05)。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EF(1.73±6.42 vs 3.26±6.75,P>0.05)和TID(0.93±0.12 vs 0.95±0.11,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统计△EF为负值的糖尿病组有10例(45.5%),对照组有4例(21.1%),P=0.100,认为糖尿病组心脏储备功能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③糖尿病组:8例(36.4%,8/22)出现心肌灌注异常,共计11(11/198,5.6%)个节段,其中6个节段(6/11,54.5%)为可逆性缺损,2个节段(2/11,18.2%)为固定性缺损,11个病变节段灌注图像的累计运动评分为27,延迟评分为11;对照组同前。糖尿病组心肌灌注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6.4%,8/22;5.3%,1/19,P=0.016)。④糖尿病组运动LHR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06 vs 0.47±0.08,P=0.024),延迟LHR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0.48±0.58 vs 0.46±0.11,P=0.501)。运动L/S(1.08±0.13 vs 1.08±0.12,P>0.05)和延迟L/S(1.08±0.11 vs 1.08±0.10,P>0.05)及再比值(0.99±0.09 vs 0.99±0.84,P>0.05)在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99mTcN-NOET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可用于糖尿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糖尿病组心肌显像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糖尿病患者运动后肺摄取NOET明显增高,可能是心脏储备功能减低的征象。第一部分第三节99mTcN-NOET GSPECT MPI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99mTcN-NOET GSPECT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显像(MPI)在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高血压+糖尿病(HBP+DM)患者11例。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38-70岁,平均(52.00±9.35)岁。经生化、酶学、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了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所有患者行99mTcN-NOET GSPECT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前皆停用扩张冠状动脉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及p受体阻滞剂24 h。其中有心绞痛症状的7例(63.6%),其中有1人行冠状动脉造影(9.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对照组同第一部分第一节。对HBP+DM组和对照组的MPI、心功能(EDV、ESV、EF)、侧壁/间壁比(L/S)、肺心比(LHR)、ΔEF、TID(心腔一过性缺血扩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高血脂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81.8% vs 0%, P<0.05)。HBP+DM组11例,心绞痛发生率81.8%(9/11),7例(63.3%,7/11)运动ECG呈阳性,其中7例为ST-T改变,2例(18.2%,2/11)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6例(54.5%,6/11)运动中血压过度反应;对照组同前。HBP+DM组发生心绞痛、运动中ECG异常和运动中血压反应异常均比对照组高(P<0.05)。②HBP+DM组中EF值均正常。运动和延迟EDV、ESV、EF在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HBP+DM组:5例(45.5%%,5/11)出现心肌灌注异常,共计5(5/99,5.1%)个节段,其中4个节段(4/5,80.0%)为可逆性缺损,1个节段(1/5,20.0%)为固定性缺损,5个病变节段灌注图像的累计运动评分为21,延迟评分为5;对照组同前。HBP+DM组心肌灌注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5.5%,5/11; 5.3%,1/19, P=0.008)。HBP+DM和对照组的△EF(5.00±7.64 vs 3.26±6.75,P>0.05)和TID(0.93±0.09 vs 0.95±0.11,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同时统计△EF为负值的HBP+DM有3例(27.3%),对照组有4例(21.1%),P=0.698,认为HBP+DM组心脏储备功能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④运动LHR(0.49±0.10 vs 0.47+0.08,P>0.05)和延迟LHR(0.49±0.10 vs 0.46±0.11,P>0.05)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运动L/S比(1.01±0.10 vs 1.08±0.12,P>0.05)及再比值(1.03±0.15 vs0.99±0.84,P>0.05)在HBP+DM组和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延迟L/S比HBP+DM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99±0.14 vsl.08±0.10,P=0.047)。结论:99mTcN-NOET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可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组心肌显像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部分99mTcN-NOET GSPECT心肌灌注显像肺摄取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目的:对99mTcN-NOET G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肺心比值(LHR)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找出影响肺摄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5年5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科行99mTcN-NOET负荷+延迟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可疑和(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72例,男性112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25-75岁,平均年龄(50.81±11.20)岁。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所检测指标进行筛选,建立所测量指标和肺摄取多元线形回归模型。所测指标有:性别、年龄(岁)、心绞痛史、运动中心电图是否异常、运动中是否发生胸痛胸闷,运动级别、是否达次极量、血脂高低、是否吸烟、是否饮酒、高血压级别、高血压病年限、有无糖尿病、糖尿病年限、运动EDV、ESV、EF和延迟EDV、ESV、EF,及ΔEF、TID、病变节段数、运动L/S,延迟L/S,再比值。结果:①运动LHR与烟1(Bi=0.115,t=3.198,P<0.05)、烟1(Bi=0.175,t=5.565,P<0.05)、运动侧间比(Bi=0.081,t=2.582,P<0.05)、运动中胸痛(Bi=0.081,t=2.582,P<0.05)、血压分级2(Bi=-0.082,t=-1.98,P<0.05)有相关因素。②延迟LHR与烟2(Bi=0.153,t=4.96,P<0.05)、延迟评分(Bi=0.022,t=2.609,P<0.05)、运动中胸痛(Bi=0.073,t=2.249,P<0.05)有相关因素。结论:①受试者吸烟、运动侧间比、运动中胸痛、血压分级指标对运动LHR有影响。②受试者吸烟、延迟评分、运动中胸痛指标对延迟LHR有影响。第三部分X线衰减校正对99mTcN-NOET 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目的:评价X线衰减校正对99mTcN-NOET 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前后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9-82岁,平均年龄(51.69±11.38)岁)可疑冠心病患者的102例次MPI(负荷49例次,延迟或静息53例次)X线衰减校正前后MPI的图像改变,通过计算20节段的放射线性分布百分比及评分、5节段的放射性分布百分比进行比较,及两位医生对下后壁NC和联合AC后前后一致性的Kappa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性别X校正前后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①心肌断层图像分析:心肌灌注显像X线衰减校正后可是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尤其对下后壁的校正作用,肝脏与心肌下壁太近或重叠的,表现为显像剂过度浓聚的现象。②MPI靶心图20节段分析:放射性分布百分比在15个节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前壁基底部,其余各壁全部有差异,心尖、前壁AC后放射性分布百分比是降低,差异显着(P<0.05),下后壁、近下后壁的侧壁和间隔放射性分布百分比增加,差异显着(P<0.05);评分在6个节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布在心尖前部评分明显增加(P<0.05),下后壁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应节段的累积评分比较,可得心尖前部累积评分增加(9,13),下后壁的累积评分降低(15、16、16、11、7;2、0、3、3、6)。③MPI靶心图5节段分析:在心尖和前壁放射性分布百分比减低, AC对心尖和前壁的放射性分布减低的作用,但对心尖较明显(P<0.001);侧壁、下后壁、间隔AC后放射性分布增加,下后壁和间隔节段有统计学差异(P<0.001)。④靶心图20节段,男性有统计学差异的心肌节段与总体的心肌差异节段基本相似,主要分布下后壁及近下后壁的侧壁和间壁,其它各壁散在分布;而对于女性来说,有差异的心肌节段主要分布两个重点区域,第一为下后壁区,另一个分布在心尖和近心尖的前壁区域;靶心图5节段,放射性分布百分比在总体、男性组和女性组之间的总的差异不大,出现在心尖、下后壁和间壁,而女性组中间壁区域无统计学差异,而与20节段的心肌节段分类法的无明显差异。⑤Kappa值:对NC的图像进行判读时的Kappa值为0.35,而联合上AC图像,Kappa值为0.64, Kappa值明显提高,可见一致性增高,且前后判读有统计学差异,表明AC和NC图像联合判读,可以提高医师对图像诊断的一致性。结论:①X线衰减校正,能够明显改善99mTcN-NOE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的质量;②X线衰减校正后,能够明显提高99mTcN-NOET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的准确性;③肝影距心肌下后壁较近的,AC后下后壁过度校正并与肝影重叠;④X线衰减校正后,可以对下后壁的软组织衰减有显着校正作用,减低下后壁的假阳性,但同时对心尖及部分前壁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心尖及部分前壁显像剂分布稀疏,增加心肌及部分前壁的假阳性;⑤衰减校正前后,心肌各节段的放射性分布百分比差异范围较前后评分的差异范围大,放射性分布比分比为相对值,评分应该较其准确性高;⑥99mTcN-NOET SPECT心肌灌注显像X线衰减校正男性主要影响下后壁,而女性除下后壁外还有前壁。
二、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与~(201)TI心肌灌注显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与~(201)TI心肌灌注显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核素心肌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评估及中医证候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 祖国医学对于冠心病的认识 |
2 冠心病辨证分型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核素心肌显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临床运用 |
1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2 冠心病心肌缺血 |
3 冠心病诊断及评价方法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回顾性分析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目的 |
1.2 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5 研究方法 |
1.6 统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冠心病心肌灌注 |
2.3 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
3 讨论 |
3.1 SPECT结果分析 |
3.2 冠心病中医证候 |
4 结论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心肌灌注显像评分 |
附录2 冠心病常见证候要素诊断量表 |
个人简历 |
(2)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分组 |
1.1 研究对象和入选标准 |
1.2 研究分组和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
2.2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
2.3 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其他指标的测定 |
2.4 一般资料收集 |
2.5 技术路线图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一般资料对比 |
2 相关血液指标对比 |
3 阳性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评分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
4 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5 典型病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3)PET心肌血流定量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基于CFR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等指标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CTO患者存活心肌的影像学评价与同型半胱氨酸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入选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基线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分组 |
2.2 具体研究方法 |
3 图像分析 |
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
2 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生化指标的比较 |
3 PET-CT与心脏彩色多普勒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
4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组间比较及其与存活心肌面积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6)SPECT与PE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的对比研究及其在冠脉微血管病变中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1 |
中文摘要2 |
英文摘要1 |
英文摘要2 |
第一部分:SPECT与 PE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的动物实验对比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SPECT心肌血流灌注绝对定量在冠脉微血管病变中的初步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ATP负荷后左室功能变化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ATP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 |
2.2.2 冠状动脉造影 |
2.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左心功能参数的单因素分析 |
3.2 影响因素EF比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30卷关键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A |
阿霉素 |
阿司匹林 |
阿托伐他汀 |
Angio Light系统 |
Apelin-APJ系统 |
B |
白蛋白 |
白藜三醇 |
白细胞介素8 |
半乳糖凝集素3 |
比伐芦定 |
吡哆胺 |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
标志和徽章 |
并发症 |
病理学,临床 |
病例报告 |
病例对照研究 |
C |
C反应蛋白质 |
侧支循环 |
超声检查,介入性 |
超声心动描记术 |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 |
超声心动描记术,压力 |
晨峰血压 |
成纤维细胞 |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
抽吸 |
除颤器,植入型 |
触发,活动 |
磁共振成像 |
雌激素 |
刺激 |
促红细胞生成素 |
促甲状腺素 |
催乳素 |
存活率 |
D |
大动脉炎 |
代谢综合征 |
丹参酮 |
胆红素 |
蛋白激酶类 |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
导管插入术 |
导管消融术 |
导管心室隔离成形术 |
登革热 |
低钠血症 |
低温 |
抵抗素 |
碘 |
电刺激 |
电极,植入 |
电生理学 |
动脉导管未闭 |
动脉僵硬度 |
动脉炎 |
动脉粥样硬化 |
动作电位 |
对比剂肾病 |
对比研究 |
多导睡眠监测仪,便携式 |
多柔比星 |
多态性,单核苷酸 |
多中心研究 |
E |
二级预防 |
二甲双胍 |
二尖瓣狭窄 |
F |
泛素蛋白连接酶类 |
方法 |
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子 |
放射性核素显像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
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
肺栓塞 |
肺炎 |
缝隙连接蛋白类 |
氟伐他汀 |
妇女 |
腹膜透析 |
G |
钙化 |
肝素 |
感染 |
干扰素诱导剂 |
干细胞 |
高甘油三酯血症 |
高血压 |
高血压,肺性 |
高血压,妊娠性 |
高血压,足细胞 |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
Gensini积分 |
骨桥蛋白 |
GRACE评分 |
冠状动脉 |
冠状动脉斑块 |
冠状动脉闭塞 |
冠状动脉疾病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 |
冠状血管 |
冠状血管痉挛 |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灌注成像 |
光密度测定法 |
过敏反应 |
H |
核纤层蛋白A型 |
Hep G2细胞 |
红细胞 |
红细胞生成素 |
呼吸障碍 |
华法林 |
环匹阿尼酸 |
患病率 |
磺达肝癸钠 |
J |
肌,平滑,血管 |
肌钙蛋白 |
肌联蛋白 |
肌细胞,心脏 |
基因 |
基因表达调控 |
基质金属蛋白酶3 |
激光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急诊 |
疾病特征 |
脊髓损伤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 |
甲状腺 |
甲状腺激素类 |
间隔封堵器 |
减阻剂 |
健康行为 |
降钙素 |
降血脂药 |
交感神经 |
交感神经切除术,化学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
颈动脉损伤 |
颈动脉狭窄 |
静脉血栓形成 |
局部血流 |
巨噬细胞 |
K |
抗凝药 |
抗心律失常肽10 |
抗原,肿瘤相关,碳水化合物 |
可降解 |
L |
老年人 |
雷米普利 |
雷帕霉素 |
类风湿性 |
冷 |
离子通道 |
利伐沙班 |
利拉鲁肽 |
利钠肽,脑 |
利钠肽,重组 |
利肽素 |
连接蛋白43 |
连接蛋白类 |
流行病学 |
硫化氢 |
螺杆菌,幽门 |
氯吡格雷 |
氯化钙 |
M |
门控血池显像 |
免疫学 |
N |
那屈肝素 |
脑啡肽酶 |
脑血管意外 |
内皮,血管 |
内皮缩血管肽1 |
内皮细胞 |
内向整流钾通道 |
NF-k B |
尼古丁 |
尼加拉瀑布样T波 |
年度报告 |
年龄因素 |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
脓毒症 |
P |
培哚普利 |
评论 |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
葡萄糖代谢障碍 |
葡萄糖耐量试验 |
普罗帕酮 |
Q |
气候 |
气囊扩张术 |
憩室 |
前列地尔 |
前列腺素E2 |
前瞻性研究 |
青少年 |
QT延长综合征 |
曲美他嗪 |
缺血 |
缺氧 |
缺氧诱导因子1 |
R |
桡动脉 |
人参皂甙类 |
RNA干扰 |
S |
3D打印 |
肾动脉狭窄 |
肾疾病 |
肾素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肾小球滤过率 |
肾脏 |
肾脏功能衰竭,慢性 |
生活质量 |
生物多样性 |
生长分化因子15 |
室间隔缺损 |
嗜铬细胞瘤 |
受体,血管紧张素 |
输血,预后 |
栓塞和血栓形成 |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顺应性 |
死亡率 |
随访研究 |
T |
糖尿病 |
糖尿病,2型 |
糖尿病血管病变 |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体外循环 |
体重 |
替米沙坦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
T淋巴细胞 |
同型半胱氨酸 |
Turner综合征 |
T细胞 |
W |
外科手术,微创性 |
危险管理 |
危险性评估 |
危险因素 |
微RNAs |
微循环 |
围手术期并发症 |
维生素E |
维生素K |
尾加压素 |
胃肠出血 |
5-羟葵酸 |
X |
西洛他唑 |
吸烟戒断 |
细胞保护 |
细胞凋亡 |
细胞结构 |
细胞生理过程 |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
细胞增殖 |
纤维蛋白原 |
氙气 |
腺苷三磷酸 |
腺嘌呤核苷酸类 |
相关血管 |
缬沙坦 |
心导管插入术 |
心电描记术 |
心动过速,室上性 |
心动过速,室性 |
心动过速,折返性 |
心房颤动 |
心房颤动,持续性 |
心房重构 |
心肺复苏术 |
心肌 |
心肌病 |
心肌病,肥大性,家族性 |
心肌病,肥厚性 |
心肌病,酒精性 |
心肌病,扩张型 |
心肌病,限制性 |
心肌肥厚 |
心肌梗死 |
心肌疾病 |
心肌缺血 |
心肌细胞 |
心肌纤维化 |
心肌消融术 |
心肌血管重建术 |
心肌炎 |
心肌营养素1 |
心肌再灌注损伤 |
心理学 |
心力衰竭 |
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室性 |
心率变异性 |
心内膜炎 |
心肾综合征 |
心室电风暴 |
心室功能障碍,左 |
心室功能障碍、右 |
心室室壁瘤 |
心室重构 |
心血管畸形 |
心血管疾病 |
心血管事件 |
心血管造影术 |
休克,心原性 |
心脏瓣膜成形术 |
心脏瓣膜疾病 |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
心脏传导阻滞 |
心脏功能试验 |
心脏破裂,梗死后 |
心脏起搏器,人工 |
心脏缺损,先天性 |
心脏室壁瘤 |
心脏外科手术 |
心脏移植 |
心脏再同步化 |
信号传导 |
性别特性 |
性别因素 |
胸腺肽α1 |
血沉 |
血管 |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
血管活性肽 |
血管疾病 |
血管内膜 |
血管舒张 |
血管再狭窄 |
血流储备分数,心肌 |
血流动力学 |
血栓 |
血栓栓塞 |
血栓形成 |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 |
血小板减少 |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血小板增多 |
血压 |
血压变异性 |
血脂异常 |
Y |
压力 |
烟草 |
盐酸小檗碱 |
氧化性应激 |
药物毒性 |
药物疗法 |
药物洗脱球囊 |
夜间 |
伊伐布雷定 |
胰岛素抗药性 |
遗传变异 |
遗传学 |
乙酰半胱氨酸 |
婴儿 |
婴儿,新生 |
应激 |
有机磷化合物 |
右美托咪定 |
右心室 |
预测 |
预后 |
预激综合征 |
鸢尾素 |
晕厥,血管迷走性 |
炎症 |
Z |
载脂蛋白类 |
再灌注损伤 |
再同步化治疗 |
藏红花苦素 |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
扎考比利 |
诊断 |
诊断,鉴别 |
震波治疗 |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正压呼吸 |
支架 |
支架内再狭窄 |
脂蛋白类,HDL |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 |
脂联素 |
治疗结果 |
肿瘤坏死因子类 |
昼夜节律 |
主动脉 |
主动脉,胸 |
主动脉瓣狭窄 |
主动脉弓 |
主动脉瘤 |
主动脉瘤,胸 |
主动脉内气囊泵 |
主动脉狭窄,瓣膜上 |
转化生长因子α |
转化生长因子β1 |
装置取出 |
子痫 |
自主神经系统 |
综述 |
总结性报告 |
组蛋白酰基转移酶 |
左卡尼汀 |
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
左西孟旦 |
左心耳封堵术 |
左心室重构 |
(9)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二部分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99mTcN-NOET MPI临床应用研究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99m)TcN-NOET G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临床应用研究 |
第一节 ~(99m)TcN-NOET G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应用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节 ~(99m)TcN-NOET G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节 ~(99m)TcN-NOET G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典型病例 |
第二部分 ~(99m)TcN-NOET GsPECT心肌灌注显像肺摄取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X线衰减校正对~(99m)TcN-NOET G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1 |
综述2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与~(201)TI心肌灌注显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核素心肌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评估及中医证候特点研究[D]. 胡超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 李成军. 青岛大学, 2020(01)
- [3]PET心肌血流定量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研究[D]. 杨怀鲁.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4]基于CFR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等指标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D]. 王晓阳.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5]CTO患者存活心肌的影像学评价与同型半胱氨酸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仲琪. 青岛大学, 2019(02)
- [6]SPECT与PE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的对比研究及其在冠脉微血管病变中的初步研究[D]. 王文睿.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7]ATP负荷后左室功能变化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 赵爽.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8]《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30卷关键词索引[J]. 宁田海,佟金. 中国循环杂志, 2015(12)
- [9]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研究[D]. 王建光.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11)
- [10]99mTcN-NOET MPI临床应用研究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D]. 卫华. 山西医科大学, 2010(10)
标签:冠状动脉论文; 高血压论文; 高血压并发症论文; 糖尿病和高血压论文;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