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五加科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湖南五加科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一、湖南五加科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扬辉[1](2021)在《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野生观赏植物是生长于野外自然环境下,观赏价值较高、生态适应性较好、开发利用前景较大的一类优良植物种质资源。目前,国内诸多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常见观赏植物应用频度高、占比大,导致各地城市园林植物同质化现象严重,园林景观缺乏地方性特色。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多数野生植物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好,可开发利用种类多样。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踏查,收集和分析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区系和观赏等特征,构建野生观赏植物评价体系,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筛选出优良的野生观赏植物种类,并进行园林应用分析,以期为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保护、研究和园林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参考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实地踏查和统计,并根据植物的科、属划分,共发现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141科392属698种,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6属8种,双子叶植物有122科341属631种,单叶植物有13科45属59种。单种科、2-5科、6-9种科和10种以上科分别有47科、53科、19科和22科;单种属、2-5种属、6-9种属和10种以上属分别由有257属、119属、14属和3属。优势科共22科,优势属共25属。(2)针对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科、属地理区系进行分析,发现保护区科、属地理分布型可分划分为10个分布区、15个分布区变型和分为14个分布区和17个分布区变型。保护区科、属分布型均泛亚热带分布型为主,分别为29科和59属,表现出强烈的热带-亚热带区系性质,并加杂北温带的成分。(3)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生长型中,以乔木生长型221种和灌木生长型206种为主,草本生长型和竹类生长型最少,分别为60种和5种。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观赏多样性中,以观叶类植物为主,共529种;其次是观花类植物302种,观形类和观枝干类植物种类最少,分别为131种和87种。(4)野生观赏植物评价体系约束层中,以生态习性(0.4742)为主要限制因素,其次是观赏特性(0.3764)和资源潜力(0.1494)。观赏特性对应的标准层中以观赏器显示度(0.0801)为主要影响因素;生物习性以抗逆性(0.1397)为主要影响因素,资源潜力以再生能力(0.0427)为主要影响因素。(5)通过对朱家山自然保护区698种野生观赏植物进行综合评价、分级,共筛选出Ⅰ级野生观赏植物175种,Ⅱ级野生观赏植物310种,Ⅲ级野生观赏植物122种,Ⅳ级野生观赏植物91种。(6)分析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园林的利用形式发现,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园林应用以被植物类为主,有222种;其次是植篱及绿雕塑类153种,庭荫类135种,独赏类和花木类均为105种,林丛类88种,行道树类81种,桩景类和防护类最少,各有65种和32种。

向晓媚[2](2021)在《湖南省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对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共整理历年标本1400余份、新采集植物标本2000余份,拍摄照片20000余张),以及参考相关文献和CVH植物数字标本,整理出《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名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种子植物类群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4科710属1626种,分别占武陵山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94.48%、83.43%、53.56%,分别占湖南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3.33%、54.20%、33.46%。其中蔷薇科Ros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芸香科Rutaceae、壳斗科Fagaceae等为乔木优势科,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豆科Fabaceae、唇形科Lami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等为灌木和草本优势科。(2)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科含有12种分布区类型,属含有14种分布区类型,种含有15种分布区类型。科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科最多,其次为北温带分布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属和北温带分布属较多;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中国特有分布种数量最多,其次为东亚分布种(含变型),反映出该区系具有明显的东亚植物区系特征。(3)植物区系特有现象明显,德夯含东亚特有科7个、中国特有科2个、中国特有属27个、中国特有种588种。中国特有种中含华中特有种39种、武陵山区特有种18种、德夯特有种6种(吉首蒲儿根、吉首紫菀、德夯栎、德夯玉山竹、湘西过路黄、凤凰蜘蛛抱蛋)。特有属种的分布式样体现了该区植物区系与华东、华中、华南区系的紧密联系,并有向南、向东扩展的趋势。(4)本研究在德夯地质公园发现了新物种2个,分别为德夯栎Quercus dehangensis和武陵黄鹌菜Youngia wulingshanensis;发现湖南省新记录种3个,分别为鳞斑荚蒾Viburnum punctatum、大别山马兜铃Aristolochia dabieshanensis、走茎变豆菜Sanicula orthacantha。这些新物种、新记录种的发现充实了该区本底植物资源资料,对本区植物区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5)通过区系比较发现,德夯地质公园区系成分生境分化现象明显,三种典型生境分布的种子植物共有种数较少(仅有14种),分布区类型均以中国特有种及东亚分布种所占比例最大。该区与其它8个地区进行区系比较,发现德夯物种丰富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德夯和壶瓶山、小溪、乌龙山3个地区在科、属、种层面相似程度均较高。(6)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德夯地质公园共有珍稀濒危植物84种,隶属40科65属,其中被INCU收录的有67种,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的有41种,体现出该区具有较高的科学和保护价值,需加强保护。综上所述,德夯地质公园植物区系可视为我国乃至东亚植物区中部亚热带山地区系的典型代表,在武陵山区植物区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区也是研究特殊生境植物区系成分分化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刘文剑[3](2021)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南部,南岭山脉中段的骑田岭支脉,地势南高北低,生境复杂,承载着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标本鉴定以及资料查阅,基本摸清了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物种现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域的维管植物区系的特点及特有现象,并结合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分布状况及致危因素,提出了相应保护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现有维管植物2707种(含种下等级),除去栽培及逸生种外,野生维管束植物2527种,隶属于219科918属。其中蕨类植物有35科80属232种,裸子植物有6科11属16种,被子植物有178科827属2279种。(2)优势科、属明显。蕨类植物中,优势科有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 Athyriaceae,这 4 科包含34属127种,占本区总属数的42.5%,总种数的54.74%。优势属有12属,鳞毛蕨属Dryopteris、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凤尾蕨属Pteris、短肠蕨属Allantodia、蹄盖蕨属Athyrium和铁角蕨属Asplenium等,这12属共112种,占本区总种数的48.28%;种子植物中,优势科有14科,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莎草科 Cyperaceae、蔷薇科 Rosaceae、蝶形花科 Fabaceae、兰科Orchidaceae、茜草科 Rubiaceae、唇形科 Labiatae、樟科 Lauraceae、山茶科 Theaceae、壳斗科Fagaceae等,这些科包含347属1014种,占本区总属数的41.41%,总种数的44.18%。优势属有薹草属Carex、悬钩子属Rubus、杜鹃属Rhododendron、冬青属Ilex、蓼属Polygonum、荚蒾属Viburnum、山矾属Symplocos等88属,这88属共941种,占本区总种数的41%。(3)单种和寡种科、属是研究区内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蕨类植物中,单种科和寡种科(含2-4属)占本区总科数的71.42%,单种属和寡种属(含2-4种)占本区总属数的85%;种子植物中,单种科和寡种科(含2-4属)占本区总科数的45.11%,单种属和寡种属(含2-5种)占本区总属数的89.5%。(4)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处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区,具有华南植物区系热带北缘的性质。蕨类植物中,在科级水平上可划为5个分布型,热带性质科有24科,而温带性质科仅1科。在属级水平上可划为10个分布型1个变型,其中热带性质属有46属,温带性质属为16属;种子植物中,在科级水平上可划为14个分布型,热带性质科与温带性质科比为2.05:1。在属级水平上可划为14个分布型16个变型,其中热带性质属与温带性质属比为1.27:1。该区维管植物具有中国绝大部分科、属分布型,且均表现出热带成分占优势,但是也有不少温带成分在森林群落的构建中属于优势种甚至建群种。(5)特有现象明显。研究区内虽无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特有科,但准中国特有科有2科,为伯乐树科Bretschneideraceae和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东亚特有科有3科,为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和旌节花科Stachyuraceae。中国特有属有30属,占中国特有属总数的12.55%。植物区系中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在南岭地区交汇过渡,形成了不少南岭特有种,研究区内分布有南岭特有种33种,隶属于21科26属。(6)与同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邻近植物区系关系密切。在属级水平上,研究区与东安舜皇山、湖南八面山、广东南岭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相似性均高于80%,其中广东南岭与研究区分属该段南岭山脉的南北坡,在区系成分上相互渗透,两地属的相似性高达86.23%。(7)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众多。研究区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种(国家Ⅰ级3种,国家Ⅱ级22种),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2种,被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收录的均为兰科植物,有84种。(8)发现植物新种2种,为南岭蛇根草Ophiorrhiza nanlingensi和湖南碎米荠Cardamine hunanensis;湖南省分布新记录植物15种,包含1个新记录科和1个新记录属。

魏子璐[4](2021)在《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文中认为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进行调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共有种子植物135科604属1236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分别占浙江种子植物科、属、种的74.18%、48.28%、36.58%。科级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蔷薇科(Rosaceae)、莎草科(Cyperaceae)和豆科(Fabaceae)是物种数量最多的科,计161属346种,占总种数的27.99%;清风藤科(Sabi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红豆杉科(Taxaceae)、百部科(Stemonaceae)、葡萄科(Vitaceae)、壳斗科(Fag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黄杨科(Buxaceae)等科的中国植物区系属重要值(VFIGC)较高,是本区系的表征科,且以温带、热带分布为主;总体而言,泛热带分布是牛头山植物区系最主要的成分。从属一级看,以单种属为主,计360属,占总属数的59.60%;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分布类型和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其中还包括众多珍稀、濒危的种类,如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莼菜(Brasenia schreberi)、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1)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多样且区系起源古老;(2)位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交界、华东植物区系南缘、华南植物区系北缘,过渡特征明显,属热带与温带过渡类型;(3)特有、珍稀植物种类较多,研究保护价值高。

赵万义,刘忠成,叶华谷,王蕾,陈功锡,刘克明,詹选怀,廖文波[5](2020)在《罗霄山脉种子植物区系及其南北分化特征》文中指出本文基于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对罗霄山脉种子植物区系及其自北向南5条中型山脉之间的区系过渡性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内野生种子植物有179科1,107属4,314种;区系表征科主要以亚热带山地为现代分布中心。科的区系组成为:单型科25科,寡种科61科,单型属465属,寡种属432属,呈现出区系特征上的孑遗性,也显示出本地区系成分与典型热带成分及典型温带成分间存在密切交流。(2)科的地理成分共分为10个类型,以热带性成分占明显优势,热带性科83科及温带性科40科分别占非世界性科总数的67.48%和32.52%;属的地理成分包括15个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温带性属534属及热带性属484属分别占非世界性属总数的52.46%和47.54%。属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为主,体现出本地区与古热带植物区系及温带第三纪植物区系的紧密联系。(3)罗霄山脉5条山脉间区系组成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特征,自北向南热带属与温带属比值逐渐增大,北段幕阜山脉温带性成分明显占优势,与华中区系关联密切,而南段万洋山脉、诸广山脉热带性属较占优势,分布有丰富的华南区系成分。罗霄山脉地区是重要的区系交流通道,历史时期的气候波动是本地区现代区系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徐雨生[6](2020)在《基于多酚含量探究横断山脉浆果植物的分布特点》文中认为目的:统计横断山脉浆果植物的科、属及种的数量,并探讨浆果植物总酚含量在不同海拔梯度和同一海拔梯度中不同科和跨度下的变化特点,对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深远意义。方法:1.经实地考察、鉴定后,按照省份、海拔梯度及分类等级(科、属)不同角度进行物种数统计。2.通过不同检索渠道对横断山脉浆果植物多酚含量进行收集,并对现有及后期采摘的浆果植物进行多酚含量检测。3.根据物种在同一海拔下不同跨度进行分类,并列出其单种科进行探讨。结果:1.横断山脉浆果植物的统计分析1.1横断山脉地区浆果植物共44科,115属,559种。1.2横断山脉浆果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共有36科,82属,共392种,占横断山地区浆果植物的70.13%。1.3横断山脉浆果植物的科、属、种数,在2001—3000米高最多,且均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倒U形,在0—500米跨度的最多,随着海拔跨度的增加而降低。2.探究横断山脉不同海拔梯度的浆果植物的多酚含量特点0—4500米海拔范围内,浆果植物多酚含量随着海拔的增高呈倒U形;于4501米多酚含量出现陡增,并于5001—5500米多酚含量最高,高达381.44 mg/g。3.探究横断山脉同一海拔梯度浆果植物间多酚含量的区别3.1单种科浆果植物科数随海拔跨度的增加呈倒U形,且1501—3000米跨度内最多;单种科浆果植物多酚含量趋势亦呈倒U形,且均低于同一海拔下其他科植物,于2501—3000米多酚含量最高。3.2 1001—4000米海拔梯度内浆果植物多酚含量随着跨度的增加呈倒U形。结论:综合人为、气温等因素适合浆果植物生存,与2001—2500米海拔范围下的浆果植物最多结构相符;单种科植物为弱势科;除了较低和较高海拔,浆果植物的多酚含量随海拔整体呈倒U形,这一现象可能受较低海拔人为影响和较高海拔气候影响较大,而中间海拔段气温、光照等最佳共同影响所致。为了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及人类发展,基于多酚含量探究横断山脉浆果植物的分布特点尤为重要。

刘剑锋[7](2020)在《羊狮慕种子植物区系及几种重要野生果树资源成分分析研究》文中认为羊狮慕地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安福县境内,地理位置为E114°15′18″-E114°18′32″,N27°29′53″-N114°34′19″,西南边与武功山景区毗邻,西北边与萍乡市万龙山乡交界,东北边与宜春明月山毗邻,东南边与安福县章江乡交界。作者于2018-2019年期间在不同季节对羊狮慕地区的不同生境进行野外调查工作,共历时37天,采集植物腊叶标本2218号5000余份,获得影像资料74.9G。随后,作者历时近1年时间,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等工具书和参考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JSTOR(Global Plant)等数据库对植物标本和彩色照片进行准确鉴定,并按相关标准对腊叶标本进行上台纸、数字化等处理,然后放置于南岭植物标本馆(GNNU)内保存。根据文献整理的结果和标本鉴定结果,按照APGⅢ系统整理得到羊狮慕地区种子植物名录。最后根据李锡文、王荷生和吴征镒先生等人关于种子植物区系的分析方法,对羊狮慕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羊狮慕地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寡种科和单种科以及寡种属和单种属现象明显。该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44科601属1361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4科9属12种,被子植物140科592属1349种;木本植物有720种,占总种数的52.9%,草本植物有641种,占总种数的47.1%,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的比值为0.99。寡种科和单种科包含的科数为110科,占总科数的76.39%,寡种属和单种属包含的属数为560属,占总属数的93.18%。(2)羊师慕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复杂,为以热带性成分为主,具有热带性成分向温带性成分过渡的性质。该地区包含了10个科的地理分布区类型,其中世界广布型科有44科,热带分布型科有63科,温带分布型科有37科,其中未含中国特有科。科的R/T值为1.70;包含了14种属的分布区类型,其中世界广布型属有57属,热带分布型属有277属,温带分布型属有261属,中国特有属有6属,属的R/T值为1.06。(3)羊狮慕地区古老植物和珍稀濒危种子植物种类丰富。该地区包含众多的古老性植物,其最早的化石资料可追溯至白垩纪甚至更早。该地区有珍稀濒危种子植物89种,隶属于42科67属,其中中国特有植物44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8种,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的有29种,被列入《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05年)的有62种,被列入《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2017年)的有14种,优先保护的植物有31种。(4)羊狮慕地区种子植物区系与平江幕阜山、江西铜钹山、江西武夷山、江西大觉山、湖南八面山、福建武夷山、江西井冈山和江西九连山植物区系联系较紧密,与江西寻乌县和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也表现出一定的联系。(5)火棘、粗叶悬钩子、高粱泡、南方荚蒾和麻梨等五种重要的野生果树营养成分丰富。其中,糖酸比值最高的为粗叶悬钩子(17.183),南方荚蒾次之(14.309),粗叶悬钩子果实中的Vc含量最高(138.70 mg·(100g)-1);火棘果实中的矿物质元素总含量最高(288.881 mg·(100g)-1),Fe、Cu、Zn、Ca和Mg这5种矿物质元素在火棘的果实中含量最高,K在粗叶悬钩子果实中含量最高(133.745 mg·(100g)-1);P在高粱泡的果实中含量最高(54.682 mg·(100g)-1)。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何绍烽[8](2020)在《永丰水浆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永丰水浆省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永丰县,地理位置115°41′30″E-115°44′40″E,26°54′35″N-26°54′50″N。它是雩山山脉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植被类型多样,森林群落结构复杂是良好的研究区域。本研究前期是对研究区进行植物本底调查和群落样地调查,后期主要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区内种子植物区系分析选取相似性系数、科属种数量统计与重要保护植物统计等方法;植物群落结构特点和物种多样性分析采用多样性指数、植被分类和重要值等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物种丰富,区系成分复杂。水浆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种子植物165科657属1336种,分别占江西野生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百分比为82.5%、56.64%、30%。其中被子植物有160科652属1330种,裸子植物有5科5属6种。科的分布区类型有9个分布区类型和9个分布区变型,属有14个分布区类型15个分布区变型。2.植物区系有较强的过渡性质。科属分布类型热带成分所占比例分别为63.16%、52.35%,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分别36.84%、44.8%。科属区系成分中热带性质均占优,属的温带成分相比于科在增加,科的热带成分在降低,体现保护区植物区系热带向温带过渡性质。3.含较多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区内含有中生代遗留下的裸子植物南方红豆杉、刺柏等;含有伯乐树属、大血藤属和青钱柳属等单型属;含有发育较为原始的多心皮被子植物科如八角科、木兰科等。4.中国特有成分较多。区内有中国特有属17属,中国特有种522种分别占雩山山脉中国特有属和种的89.47%、60.21%。5.珍稀保护植物多。珍稀保护植物共有37科61属81种,其中分为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35科59属79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有9种隶属于8科;《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有32种隶属于18科;国家级保护植物有10种隶属于8科;省级保护植物有66种隶属于28科。6.与乐安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广昌抚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区系相似程度高,其次与武夷山脉的铜钹山、阳际峰和马头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较高,与罗霄山脉的井冈山、九岭山和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相似性低,这说明水浆自然保护区区系特点具有武夷山脉植物区系地带性。7.水浆自然保护区植被分为植被型9个、群系55个和群丛65个。8.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层次多样性指数总体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各植被型间多样性指数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基本符合亚热带森林植被演替特点,说明水浆自然保护区植被保护良好,水热资源条件丰富。

吴玉[9](2020)在《湘西州种子植物区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湘、鄂、渝的交界处,属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带(巫山与雪峰山一线),紧邻植物避难所“川东—鄂西地区”,因此在植物区系方面具有研究价值。但目前该区域尚缺乏较全面的种子植物区系研究。为了了解该区系的特性,作者系统地整理了相关的馆藏标本(总计25236号)、文献和实地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科和属的分布型、特有性、过渡性、古老性、区系归属及疑问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结果如下:该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4科、856属、2457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2属15种,被子植物157科844属2442种。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Fabaceae)、唇形科(Lamiaceae)等是该地区的数量优势科;悬钩子属(Rubus)、苔草属(Carex)、蓼属(Polygonum)、铁线莲属(Clematis)、冬青属(Ilex)等是该地区的数量优势属。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多样,具有过渡性和热带亲缘性。首先,热带型科明显多于温带型科。164个科可划分为12个分布型,其中热带型科69个,占非世界分布科的58.47%,以樟科(Lauraceae)、荨麻科(Urtic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等为代表;温带型科49个,占非世界分布科的41.53%,以百合科(Liliaceae)、壳斗科(Fagaceae)、槭树科(Aceraceae)和小檗科(Berberidaceae)等为代表。其次,温带型属多于热带型属。856个属可划分为14个分布型,其中温带型属431个,占非世界分布属的54.90%,以栎属(Quercus)、杜鹃属(Rhododendron)、枫属(Acer)和荚蒾属(Viburnum)等为代表;热带型属354个,占非世界分布属的45.10%,以榕属(Ficus)、云实属(Caesalpinia)、花椒属(Zanthoxylum)和冬青属(Ilex)等为代表。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古老性,拥有许多孑遗的中国特有类群。该地区有中国特有的孑遗单种科2个,即杜仲科(Eucommiaceae)和银杏科(Ginkgoaceae);中国特有属38个,其中许多为古老的孑遗属,如水杉属(Metasequoia)、杉木属(Cunninghamia)、松属(Pinus)、银杏属(Ginkgo)、蜡梅属(Chimonanthus)、珙桐属(Davidia)、杜仲属(Eucommia)。该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应归属于东亚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中省、川鄂湘亚省,以杜仲科(Eucommiaceae)、银杏科(Ginkgoaceae)、旌节花科(Stachyuraceae)、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等科;栎属(Quercus)、水杉属(Metasequoia)、杜仲属(Eucommia)、大血藤属(Sargentodoxa)、血水草属(Eomecon)等属为代表。其与华中地区的壶瓶山、金佛山、神农架的属相似性最高,与华中地区的湖北、四川贵州共有许多中国特有种。此外该地区植物区系与我国华东植物区系有密切的联系。在此次区系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个植物新种和一个地理间断分布新记录种,即湘西过路黄(Lysimachia xiangxiensis)和浙江光叶柿(Diospyroszhejiangensis);确立了一个疑问种的系统学地位,即华中枳橙(Citrus ×centrochinensis)。这些物种丰富了该地区的植物区系资料,在植物区系地理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

涂洪润[10](2020)在《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文中指出分析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不仅可以了解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及利用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区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同时通过研究叠彩区野生药用植物区系,丰富了本地区植物区系资料,揭示了同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关系,探讨了该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性质及起源,对于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中药区划和深化对有关区系地理问题的认识等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基于实地踏查,通过文献查阅、市场及访问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等工作,对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了解了叠彩区药用植物的组成特点,分析了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生长型和生活型、特有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外来种和栽培种、药用特征等内容,并研究了该地区野生维管植物区系的数量组成、地理成分以及与相邻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中的问题,以期为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传承与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叠彩区药用植物是广西药用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药用植物640种,隶属于154科467属。野生药用植物则是本区域内药用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72.34%。本地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463种,隶属于131科340属。野生药用植物科的组成以单种科(含1种)和寡种科(含2-5种)为主;属的组成以单种属(含1种)和寡种属(含2-4种)为主。科内种和属内种的数量结构表明野生药用植物有明显的优势科和优势属现象。2.根据叠彩区药用植物生长型和生活型的划分结果可知:本地区药用植物生长型以一、二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为主,共有313种,占总种数的48.91%,最少的为藤本植物有69种。本地区药用植物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有264种,占总种数的41.25%,最少的为地面芽植物有50种。3.叠彩区内属于我国特有和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分布较少。属我国特有药用植物33种,隶属于24科28属,其中,广西的特有种3种,隶属于3科3属。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3种,隶属于12科12属。本地区药用植物中属于外来和栽的程度并结合相关文献将其划分为6个入侵等级。药用植物中属栽培类有117种,隶属于60科107属。4.叠彩区640种药用植物按入药部位的不同可划分为11类,其中以全草类入药的最多,共有215种,占总种数33.59%;其次是根类,有203种,占总种数31.72%。以全草类、根类为主要的药用部位,对药用植物有较大损害甚至具有毁灭性。按药用部位的药性可划分为5类,其中平性类的药用植物种类最多,有209种,占总种数32.66%,所占比例最少的是热性类药用植物。一个药用部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药味,按药用部位药味的不同,叠彩区药用植物药味可划分为7种类型,其中以苦味药最多,有318种,占总种数49.69%,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咸味药。叠彩区药用植物功效类型多样,可分为21类,其中以清热药最多,有265种,占总种数41.41%。5.叠彩区野生药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表现为热带分布为主且呈现向温带过渡的趋势。从科的区系类型看,叠彩区药用植物131科共有9个分布区类型及6个变型。其中热带科69科,占非世界性科总数的81.17%,在本地区分布的科内占绝对优势。从属的区系类型看,叠彩区药用植物340个属可划分为12种分布区类型及16个变型,其中热带性质的属有180属,占非世界性属总数的63.38%。从科和属级水平看,热带成分占有明显的优势,表明本研究区的药用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这也符合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处于华南植物区系所呈现出的典型中亚热带气候。其中,热带分布以泛热带广布为主,表明本地区缺少典型的热带分布类型,而温带分布中北温带典型分布有36属,占总属数的12.67%,表明温带分布的属在本地区分布分化良好,如松属(Pinus)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本地区大面积自然分布,所以本地区植物区系主要为热带性向温带性过渡的类型。6.本地区药用植物的单种属(含1个种)较多,但特有程度低,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古老性和独特性。药用植物属的组成以单种属为主,单种属内的很多属都是起源于温带和中国特有分布的原始类群,说明了本地区地理区系起源具有一定的古老性,这也符合叠彩区所属的桂林热带岩溶发育历史和地质地貌的特点。这些单种属和特有属在本地区分布广泛,一些属内种甚至成为本地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的建群种或关键种,它们经过长时间的发育进化已经完全适应了岩溶石山地区的亚热带气候,并向热带气候过渡,最终演变为热带性分布。本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特有程度低,没有特有科的分布,特有种中中国特有分布仅有两种,但东亚及中国特有分布属共28属,这表明本地区的药用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7.叠彩区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表明,其与临桂区、恭城瑶族自明显的纬向地带性,随纬度的升高,药用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逐渐减弱。根据R/T值的大小结合植物区系谱分析可知:从全局来看,影响某一地区药用植物区系分布类型的主要因素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变迁;从局部地区来看,纬向地带性、异质性生境、地形地貌特征等因素导致了水热条件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地区药用植物的分布类型。

二、湖南五加科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南五加科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立题背景
    1.2 立题依据
    1.3 研究现状
        1.3.1 野生观赏植物的概念、分类、用途和价值
        1.3.2 国内外观赏植物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4.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特点
        1.5.2 创新点
2 研究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区位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条件
        2.1.4 水文条件
        2.1.5 土壤条件
        2.1.6 植被状况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3.1 植物资源
        2.3.2 观赏特性
        2.3.3 评价体系
        2.3.4 综合评价
        2.3.5 园林应用
    2.4 研究方法
        2.4.1 资料收集
        2.4.2 植物调查
        2.4.3 资料统计
        2.4.4 统计分析
    2.5 技术路线
    2.6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2.6.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2.6.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特征
        3.1.1 物种组成
        3.1.2 科属特点
        3.1.3 区系特点
        3.1.4 生活型特点
    3.2 观赏多样性分析
        3.2.1 观叶类
        3.2.2 观花类
        3.2.3 观果类
        3.2.4 观干类
        3.2.5 观形类
    3.3 评价体系分析
        3.3.1 模型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3.3.2 指标权重值
    3.4 评价结果分析
        3.4.1 评分等级
        3.4.2 评价结果
    3.5 园林应用分析
        3.5.1 独赏类
        3.5.2 庭荫类
        3.5.3 行道树类
        3.5.4 防护类
        3.5.5 林丛类
        3.5.6 花木类
        3.5.7 藤木类
        3.5.8 植篱及绿雕塑类
        3.5.9 地被植物类
        3.5.10 桩景类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3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湖南省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1.1 植物区系学研究进展
        1.1.2 全国各区域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1.3 武陵山区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1.4 特殊生境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1.5 德夯地质公园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区域概况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植物标本采集与整理
        1.5.2 植物原色照片与GPS数字定位
        1.5.3 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德夯地质公园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2.1 科的统计分析
        2.1.1 科内种数量结构
        2.1.2 优势科和表征科数量结构
        2.1.3 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2.2 属的统计分析
        2.2.1 属内种的数量结构
        2.2.2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2.3 种的统计分析
        2.3.1 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2.3.2 种的生活型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的特有现象
    3.1 科的特有现象
        3.1.1 东亚特有科
        3.1.2 中国特有科
    3.2 属的特有现象
        3.2.1 中国特有属和其它地区间比较
        3.2.2 中国特有属统计分析
    3.3 种的特有现象
        3.3.1 中国特有种统计分析
        3.3.2 中国特有种的地理分布亚型
        3.3.3 华中特有种
        3.3.4 武陵山区及德夯特有种
    3.4 小结
第4章 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新物种及新记录种
    4.1 新物种
        4.1.1 德夯栎
        4.1.2 武陵黄鹌菜
    4.2 湖南省新记录物种
        4.2.1 鳞斑荚蒾
        4.2.2 大别山马兜铃
        4.2.3 走茎变豆菜
    4.3 小结
第5章 德夯地质公园植物区系比较
    5.1 德夯地质公园内部典型特殊生境区系成分比较
        5.1.1 典型特殊生境概况
        5.1.2 物种组成比较
        5.1.3 区系地理成分比较
        5.1.4 生活型比较
    5.2 德夯地质公园与其它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比较
        5.2.1 区系丰富度比较
        5.2.2 相邻地区区系相似性比较
    5.3 小结
第6章 德夯地质公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6.1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统计
    6.2 生活型分析
    6.3 地理成分分析
    6.4 结论与建议
        6.4.1 讨论
        6.4.2 保护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校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2.2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3 莽山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2 研究地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
    2.4 水文
    2.5 土壤
    2.6 植被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外业调查
        3.2.2 内业整理
4 植物区系分析
    4.1 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4.1.1 蕨类植物科的统计分析
        4.1.2 蕨类植物属的统计分析
        4.1.3 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型分析
    4.2 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4.2.1 种子植物科的大小统计分析
        4.2.2 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型分析
        4.2.3 种子植物属的大小统计分析
        4.2.4 种子植物属分布型分析
    4.3 小结
5 特有现象分析
    5.1 特有科分析
    5.2 特有属分析
    5.3 特有种分析
6 与邻近植物区系的关系
    6.1 与邻近区系种子植物属单位R/T值的比较分析
    6.2 与邻近区系种子植物属的相似性系数分析
    6.3 小结
7 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保护
    7.1 国家及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资源
    7.2 兰科植物资源
        7.2.1 兰科植物物种组成
        7.2.2 兰科植物分布特点
    7.3 致危原因
        7.3.1 水电工程的建设
        7.3.2 旅游开发
        7.3.3 杉木林及竹林占据生存空间
    7.4 保护建议
        7.4.1 开展监测与保育工作
        7.4.2 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
        7.4.3 控制毛竹林面积,改造杉木林
8 植物区系新资料
    8.1 新种
    8.2 湖南分布新记录
9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名录
附录B 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植物物种图片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综述
    1.1 植物区系的概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牛头山及其附近地区的研究进展
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野外调查及植物鉴定
        2.2.3 区系划分方法及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种子植物区系基本组成
    3.2 科的分析
        3.2.1 科的大小
        3.2.2 科的地理成分
    3.3 属的分析
        3.3.1 属的大小
        3.3.2 属的地理成分
    3.4 种的分析
        3.4.1 东亚分布
        3.4.2 中国特有分布
        3.4.3 浙江特有分布
        3.4.4 珍稀保护植物
    3.5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3.5.1 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起源古老
        3.5.2 位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交界,华东植物区系南缘、华南植物区系北缘
        3.5.3 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种类多,科研保护价值高
4.讨论与建议
    4.1 区系起源
    4.2 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4.3 植物资源保护
参考文献
附录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名录
个人简介
致谢

(6)基于多酚含量探究横断山脉浆果植物的分布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部分 横断山脉浆果植物的统计分析
    1 实验仪器及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统计横断山脉浆果植物科属种的数量
        3.2 统计横断山脉不同地域的浆果植物
        3.2.1 云南省分布的横断山脉浆果植物
        3.2.2 四川省分布的横断山脉浆果植物
        3.2.3 西藏自治区分布的横断山脉浆果植物
        3.3 根据海拔的不同进行统计
        3.3.1 统计不同海拔梯度的浆果植物
        3.3.2 统计不同海拔跨度的浆果植物
    4 小结
        4.1 横断山脉浆果植物科属种的数量
        4.2 横断山脉浆果植物在不同地域的分布特点
        4.3 横断山脉浆果植物随着海拔梯度及跨度的变化特点
    5 讨论
第2部分 探究横断山脉不同海拔梯度的浆果植物的多酚含量特点
    1 研究背景
    2 仪器与材料
    3 实验方法
        3.1 收集和检测浆果植物的多酚含量数据
        3.1.1 收集浆果植物的多酚含量数据
        3.1.2 检测浆果植物的多酚含量
        3.2 比较不同海拔梯度的浆果植物多酚含量并探究其机制
    4 实验结果
        4.1 统计搜集和检测浆果植物的多酚含量
        4.2 海拔梯度对浆果植物多酚含量的影响
    5 小结
        5.1 统计浆果植物的多酚数据
        5.2 横断山脉浆果植物多酚含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特点
    6 讨论
第3部分 探究横断山脉同一海拔梯度浆果植物间多酚含量的区别
    1 研究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比较同一海拔梯度下单种科植物与其他科浆果植物分布特点及多酚含量
        2.2 比较同一海拔梯度下不同海拔跨度的浆果植物多酚含量
    3 小结
        3.1 同一海拔梯度下单种科与其他科浆果植物的分布及多酚变化特点
        3.2 同一海拔梯度下的浆果植物多酚含量随着海拔跨度的变化特点
    4 讨论
附录 A 横断山脉浆果植物多酚数据获取来源
参考文献
综述 植物多酚的功效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羊狮慕种子植物区系及几种重要野生果树资源成分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植物区系的概念及内容
        1.1.1 植物区系的概念
        1.1.2 植物区系的研究内容
    1.2 植物区系学与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关系
    1.3 植物区系的研究进展
        1.3.1 世界植物区系研究简史
        1.3.2 中国植物区系研究简史
    1.4 江西及羊狮慕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羊狮慕的自然地理条件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和水文
    2.4 植被特征
第3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工具准备
        3.2.2 调查路线布设和调查内容
        3.2.3 野外采集具体情况
        3.2.4 室内材料整理
        3.2.5 标本鉴定和名录统计
        3.2.6 标本入柜整理
        3.2.7 数据统计分析
    3.3 技术路线
第4章 羊狮慕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4.1 羊狮慕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4.1.1 羊狮慕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4.1.2 科的数量特征
        4.1.3 优势科的统计分析
        4.1.4 属的数量特征
        4.1.5 生长型分析
    4.2 地理联系的基本特征
        4.2.1 科的分布型统计
        4.2.2 属的分布型统计
        4.2.3 世界广布型分析
        4.2.4 与热带地区的联系
        4.2.5 与温带地区的联系
        4.2.6 羊狮慕地区的特有现象
        4.2.7 羊狮慕地区种子植物的R/T值分析
    4.3 羊狮慕区系的空间特征分析
        4.3.1 与其他区系的比较
        4.3.2 空间联系的紧密度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羊狮慕地区古老性和珍稀濒危植物分析
    5.1 羊狮慕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古老性分析
    5.2 羊狮慕地区珍稀濒危种子植物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羊狮慕植物区系分析的重要价值
    6.1 几种重要野生果树资源成分分析
        6.1.1 五种野生果树生物学习性特点
        6.1.2 野外样品采集
        6.1.3 测定方法
        6.1.4 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6.2 野生果树资源的开发利用
    6.3 对城市森林建设的指导意义
第7章 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永丰水浆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1 国外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2 我国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3 植被分类研究进展
        1.2.4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2.5 区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基本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特征
        2.1.3 气候与水文特征
        2.1.4 植被概述
    2.2 保护现状
3 水浆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植物种类调查
        3.1.2 数据分析
    3.2 种子植物组成分析
        3.2.1 种类和数量
        3.2.2 种子植物科与属的组成
    3.3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3.3.1 优势科和表征科
        3.3.2 科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3.3.3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3.3.4 种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3.4 珍稀濒危植物
    3.5 植物区系相似性比较
    3.6 小结
4 水浆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类及物种多样性
    4.1 研究方法
        4.1.1 群落调查
        4.1.2 重要值
        4.1.3 群落分类
        4.1.4 多样性指数
    4.2 植物群落类型
    4.3 主要植物群落组成及特征
        4.3.1 暖性针叶林
        4.3.2 针阔叶混交林
        4.3.3 阔叶林
        4.3.4 竹林
        4.3.5 灌丛
        4.3.6 水生植物和草丛
        4.3.7 人工林
    4.4 不同植被型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4.4.1 不同植被型不同层次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
        4.4.2 不同植被型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
    4.5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水浆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征
    5.2 水浆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归属
    5.3 水浆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群落物种多样性
    5.4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水浆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名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湘西州种子植物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植物区系概述
    1.2 柑橘属疑问种—天然枳橙研究背景
    1.3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
第二章 研究目和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3.2 区系调查新发现
    3.3 天然枳橙的系统地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湘西州种子植物区系特点
    4.2 湘西州种子植物区系的归属及其区系联系
    4.3 新记录及疑问种的研究意义探讨
    4.4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取得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Ⅰ DNA序列信息
附录Ⅱ 湘西州种子植物科的数量结构及分布型
附录Ⅲ 湘西州种子植物属的大小及分布型
附录Ⅳ 湘西州种子植物名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药用植物的研究
        1.1.1 药用植物的概念
        1.1.2 药用植物的分类
        1.1.3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1.2 药用植物区系的研究
        1.2.1 区系概念
        1.2.2 区系研究对象及内容
        1.2.3 国外研究进展
        1.2.4 国内研究进展
        1.2.5 广西地区研究概况
        1.2.6 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区系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和拟解决关键问题
        1.4.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
        2.1.4 水文
        2.1.5 土壤
        2.1.6 植物资源
    2.2 社会概况
        2.2.1 人文概况
        2.2.2 社会经济概况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调查方法
        3.1.1 文献查阅
        3.1.2 野外调查
        3.1.3 访问调查
        3.1.4 室内整理
    3.2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3.2.1 种类组成特征
        3.2.2 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第4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征
    4.1 种类组成
        4.1.1 野生药用植物科的组成
        4.1.2 野生药用植物属的组成
    4.2 药用植物种的生长型和生活型
        4.2.1 药用植物种的生长型
        4.2.2 药用植物种的生活型
    4.3 特有药用植物和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4.3.1 特有药用植物
        4.3.2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4.4 外来种和栽培种
        4.4.1 外来种
        4.4.2 栽培种
    4.5 药用资源的特征
        4.5.1 药用部位分析
        4.5.2 药用植物的性味分析
        4.5.3 药用功效类型多样性分析
    4.6 讨论
第5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5.1 科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5.1.1 世界广布型
        5.1.2 热带分布型
        5.1.3 温带分布型
    5.2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5.3 区系成分特点
        5.3.1 药用植物科的特点
        5.3.2 药用植物属的特点
    5.4 叠彩区药用植物特有现象
    5.5 与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研究
        5.5.1 R/T值比较
        5.5.2 区系谱比较
    5.6 讨论
        5.6.1 叠彩区药用植物分布区类型特征
        5.6.2 不同比较方法的对比
        5.6.3 与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比较
第6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6.1 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6.2 可持续利用策略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征
        7.1.2 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7.2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叠彩区药用植物名录
附录2:叠彩区部分重点调查药用植物照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湖南五加科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与应用[D]. 赵扬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8)
  • [2]湖南省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D]. 向晓媚. 吉首大学, 2021
  • [3]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D]. 刘文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4]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D]. 魏子璐.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7)
  • [5]罗霄山脉种子植物区系及其南北分化特征[J]. 赵万义,刘忠成,叶华谷,王蕾,陈功锡,刘克明,詹选怀,廖文波. 生物多样性, 2020(07)
  • [6]基于多酚含量探究横断山脉浆果植物的分布特点[D]. 徐雨生. 大理大学, 2020(05)
  • [7]羊狮慕种子植物区系及几种重要野生果树资源成分分析研究[D]. 刘剑锋. 赣南师范大学, 2020(08)
  • [8]永丰水浆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D]. 何绍烽.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9]湘西州种子植物区系研究[D]. 吴玉.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D]. 涂洪润.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湖南五加科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