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名将魏立煌

纪念抗日名将魏立煌

一、忆抗日名将卫立煌(论文文献综述)

陈友军,刘英姿[1](2021)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与党史艺术建构的美学经验》文中研究表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党史人物形象塑造和党史事件的再现,是关乎中国革命历史艺术建构的重大文化工程,其美学经验最核心的要素便是要做到信史、史诗和思想史三者的统一。时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分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党史人物形象塑造与革命历史艺术建构之间的关系,总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艺术创作的美学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此类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关泠[2](2021)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编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等军队组织编纂的大型辞书,收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人物、中国历代军事人物和外国军事人物条目等知识内容。军事人物条目编纂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特别是全书对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的评价受到较多关注,其中对一些重要问题的把握和解决,体现了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原则,也成为编纂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刘育钢[3](2021)在《抗战时期吕梁山下的国共新春聚会》文中研究指明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的确,国民党"五虎上将"之一的卫立煌,一度是蒋介石无比器重的人,然而随着抗战的深入,蒋介石对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不仅给卫立煌扣上了"亲共"的帽子,甚至还一度剥夺军权,暗中监视。为何一个曾经的"剿共"干将,却对共产党的态度发生了质的转变?或许这一切都要从抗战初期吕梁山下的一次国共新春聚会说起。

关泠[4](2020)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文中指出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以“编纂”为核心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社会科学文化活动中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也是军事辞书编纂的重要领域。编纂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史和辞书编纂史上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军事百科全书、辞典,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军事领域知识,全面总结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百科知识体系,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当代军事科学发展水平,在传播军事知识,推动军事科学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编纂实践,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的探索虽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近10年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近代以来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谱系为框架,将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置于该框架中研究与考量。以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为主线,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编纂机构、编纂人员、编纂成果的发展,总结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经验。通过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过程,编纂系统工程的运行方式,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讨编纂的政治性与客观性的科学考量,以及文献资料研究在编纂中的作用,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规律。以中国当代3部大型军事百科全书为个案,从其编纂内容、编纂实践、编纂现代化着手,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特色与创新。本文运用军事学、辞书学、史学、编辑出版学及传播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作了系统研究。从“学科论”出发,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的知识分类及其与军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关系。从文化缔构的角度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系在建立新的军事知识秩序,实现军事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辞书框架理论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主体与编纂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首次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查阅了1980年至2016年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原始文件、资料、档案、会议记录等,访谈了部分直接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和重要事件亲历者,厘清了编纂中的重要事件、节点及发展脉络。通过考察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制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并与国内外其他百科全书编纂进行比较,提炼并总结了编纂特点、作用和贡献。通过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及发展进行系统探索,认为编纂活动为军事学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和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首次集中对编纂中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梳理、档案整理、访谈记录等,重点研究了解放军军战史、重要人物若干问题的编纂原则、标准,以及表述、评价标准(准则)的形成,如长征“密电事件”、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等表述的形成及我军36位军事家的确定过程等,集中反映了编纂工作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及其统一。本文拓展了军事百科全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王增元[5](2020)在《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人物形象研究 ——以《太行山上》等三部电影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人物形象是一个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具有一条承前启后又有所不同的发展脉络,实质是中华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政治多极化背景下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本文以电影《太行山上》《金陵十三钗》《举起手来》等为例,通过对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人物类型和典型人物等的综合分析,对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和艺术美学总结。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人物形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文献分析法、典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目的是总结与探寻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人物形象的类型和典型,让抗战题材电影人物形象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实现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抗战终极人文关怀,并通过论文正文五章内容分别展开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选题背景、现实依据和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并且说明研究现状、目标、方法与创新,以及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研究文献综述和论文框架及研究主要内容等。第二章概述中国抗战题材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呈现21世纪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人物形象。第三章对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中塑造的的正面人物类型、反面人物类型和小人物类型进行归纳总结。第四章对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中刻画的典型人物进行重点分析。第五章是对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人物形象研究进行的几点思考。

商豫[6](2020)在《东北战场:国民党军队被打得三次换帅》文中研究表明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成了国共两党的争斗焦点。共产党以林彪为主帅,向东北派去了2万多党政干部和10万多部队,还有20多名中央委员,其中政治局委员4名。国民党方面也不示弱,以杜聿明为主帅,向东北派出了大量精锐部队。国共双方在东北展开了3年的激烈争夺战。由于种种原因,国民党军三次易帅,先是杜聿明,再是陈诚,最后是卫立煌,但最终

苏蓓[7](2020)在《译者主体性视域下《滇西抗日战争史》(9-10章)汉英翻译报告》文中认为滇西抗战是我国十四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之一,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反法西斯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尽管日军实行烧杀抢掠政策,大量制造各种骇人听闻的血腥暴行,但中国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日。七十多年过去了,战争的烟云似乎正在远去,但今天的人们将永远铭记广大抗日先烈的英雄业绩和各少数民族同胞的牺牲精神。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日趋缓和,滇西抗日战争史日益获得广泛关注并成为众多学者研究抗日战争的重要题材。本次翻译项目的原文选自2010年出版的《滇西抗日战争史》。该书详细介绍了此次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经过,歌颂了中国军民的英雄事迹和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译者主要承担该书的第九、十章的翻译任务。这两章主要总结了此次战争取得的成就,简述了中国远征军和各少数民族中抗日英烈的生平事迹。翻译过程中,译者在选材、理解和表达三个阶段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作用,力求使译文既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又能准确传达原文信息。本报告共有五个部分,重点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对译文进行案例分析,并结合音译、转译等翻译方法探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第一部分介绍翻译任务,包括项目背景、意义和目标等。第二部分介绍翻译过程,即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阶段,重点是原文特点以及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等。第三部分对译者主体性概念、表现和限制因素做简要介绍。第四部分以译者主体性为切入点,从译文中选取一些典型例子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对本次翻译进行总结,并概括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本次翻译中,译者充分感受到了史料翻译的重要性和困难性;懂得译者在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应以目的语读者为导向,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确保原文本的文化内涵成功转渡,从而更好地被目的语读者接受。

赵延垒[8](2020)在《解放军围点打援作战新论(下) 应对破解篇》文中指出战争是双方的博弈和互动,一方创出有效战术之后,对手必然会设法加以应对破解甚至反制,围点打援也是如此。国民党军是围点打援历时最长、受害最深的"苦命军",国共两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激烈交锋是对围点打援战法的最好诠释。一傅作义围魏救赵解放战争初期的大同集宁战役,是一场打援和反打援的经典较量。

夏冬波,彭飞,石梅[9](2020)在《合肥名人资源保护利用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析合肥保护利用名人资源的现实意义,保护利用好名人资源是对合肥先贤的尊重,是对合肥当代名流才俊的示范引领,是对合肥城市魅力的彰显宣传,是对合肥名人精神的传承弘扬。通过梳理现有合肥名人文化资源,提出合肥保护利用名人资源对策建议,如开展合肥市名人资源及保护现状普查工作,对合肥市名人资源分布年代要有科学认知,建立合肥市名人资源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开展合肥名人文化旅游景点督查整改,最终建立起合肥名人资源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

汪静[10](2019)在《合肥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认为基于所从事领域的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分类法对合肥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类型进行系统梳理和定性评价,提出合肥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即实施品牌化开发战略、采取多样化开发模式、提供专门人才保障。

二、忆抗日名将卫立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忆抗日名将卫立煌(论文提纲范文)

(1)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与党史艺术建构的美学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发展脉络
二、作为“信史”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三、作为“史诗”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四、作为“思想史”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五、结语

(2)《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条目收录范围的确定
概括评语的确定
对相关人物反共经历的表述
“蒋介石”条目的撰写与修订

(3)抗战时期吕梁山下的国共新春聚会(论文提纲范文)

卫立煌偕李默庵、郭寄峤到八路军总部拜年
国共抗日名将交谈欢洽
欢迎大会和参观活动对卫立煌影响深远

(4)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百科全书研究的主要专着和论文
        1.3.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研究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 研究理论及其说明
第二章 编纂概述
    2.1 军事百科全书的性质、特点
    2.2 军事百科全书的功用
    2.3 编纂指导思想及目的
        2.3.1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3.2 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服务
    2.4 出版、修订与版别
第三章 编纂发展历程
    3.1 编纂历史背景
        3.1.1 新时期社会文化需求和军队建设总目标催生
        3.1.2 中国国防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迫切需要
        3.1.3 新军事革命强力推动
    3.2 编纂历程及阶段
        3.2.1 编纂的开创与奠基(1980~1986)
        3.2.2 编纂的专业化与全面建设(1986~2002)
        3.2.3 编纂的纵深化、系统化、多元化发展(2002~2016)
    3.3 编纂领导机构与组织机构
        3.3.1 兼具行政性和学术性的领导机构
        3.3.2 从临时性机构到正式定编的组织机构
    3.4 权威型的撰写和编审人员
    3.5 专业型的专门编纂人员
第四章 编纂理论与方法:博采、萃取与确定
    4.1 博采:基于军事科学研究成果
        4.1.1 “学科论”与军事百科全书总体设计
        4.1.2 以军事科学研究为基础
    4.2 萃取: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
        4.2.1 积淀与初建
        4.2.2 完善与架构
        4.2.3 传承与创新
    4.3 确定:系统工程的运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治性与客观性:科学考量标准
    5.1 坚持政治原则
        5.1.1 “事关国家和军队的科学文化基本建设”
        5.1.2 反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成果
        5.1.3 政治性问题的处理解决
        5.1.4 作为“武器”的军事百科全书
    5.2 秉持客观性
        5.2.1 人物条目评价原则的提出
        5.2.2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献资料研究与条目撰写审定
    6.1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文献资料
        6.1.1 编纂的广度、深度取决于文献资料的占有度
        6.1.2 基础建设与长远保存
    6.2 藏用并重
        6.2.1 文献资料建设
        6.2.2 文献资料核对
    6.3 条目专题资料与条目撰写、审定
        6.3.1 “因条而宜”建立条目专题资料系统
        6.3.2 收集、鉴别、取舍——以“段德昌”条目专题资料为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编纂特色与创新
    7.1 编纂内容
        7.1.1 知识内容:从填补空白到全面反映
        7.1.2 知识体系:在创新中发展
        7.1.3 文体语言:百科体裁与军事特色
    7.2 编纂实践
        7.2.1 “国家编纂体制”
        7.2.2 “小核心、大外围”的编纂机制
        7.2.3 与其他百科全书编纂模式之比较
    7.3 编纂现代化设想
        7.3.1 编纂技术平台现代化
        7.3.2 构建军事知识服务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发展
    8.1 推动军事辩证法学科建设
        8.1.1 条目范畴的确定
        8.1.2 学科的建立
        8.1.3 在发展中调整
    8.2 拓展军队政治工作学科范畴
        8.2.1 学科之争
        8.2.2 学科体系的完善
    8.3 夯实军事法学科研究基础
        8.3.1 学科的增设
        8.3.2 填补军事法研究空白
    8.4 构建军事装备学科理论体系
        8.4.1 反映军事装备知识增长
        8.4.2 创新发展军事装备理论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9.1 解放军军战史若干重要问题
        9.1.1 长征“密电事件”的争论
        9.1.2 西路军相关条目的表述
        9.1.3 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问题
        9.1.4 对百团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9.2 军事人物相关问题
        9.2.1 清除“左”的影响——以被错杀人物条目为例
        9.2.2 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以“项英”“粟裕”条目为例
        9.2.3 人物评价“功是功,过是过”——以“林彪”条目为例
        9.2.4 人物图片阐释知识语言
        9.2.5 解放军“军事家”的论证和确定
        9.2.6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人物形象研究 ——以《太行山上》等三部电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6.1 创新点
        1.6.2 难点
第二章 中国抗战题材电影概述
    2.1 中国抗战题材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2.1.1 中国抗战题材电影的起源
        2.1.2 中国抗战题材电影的发展
    2.2 21世纪中国抗战题材电影概况
第三章 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中塑造的人物类型
    3.1 正面人物类型
        3.1.1 八路军指战员
        3.1.2 国民党的爱国军人
        3.1.3 抗日民众
        3.1.4 普通群众
    3.2 反面人物类型
        3.2.1 日本侵略者
        3.2.2 汉奸
        3.2.3 消极抗战的国军指挥官
    3.3 小人物类型
        3.3.1 妓女
        3.3.2 传教士、殓妆师
        3.3.3 投降的日本兵
第四章 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中刻画的典型人物
    4.1 中共抗日将领
        4.1.1 朱德
        4.1.2 左权
    4.2 抗日游击队员
        4.2.1 崔二旦
        4.2.2 郭大叔
    4.3 抗日学生和教官
        4.3.1 “姥姥”
        4.3.2 李教官
    4.4 抗战中的女性
        4.4.1 国际友人史沫特莱
        4.4.2 孟书娟
        4.4.3 玉墨
第五章 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人物形象的几点思考
    5.1 人物形象的成因
    5.2 人物形象的影响
    5.3 人物形象的不足
    5.4 人物形象发展的理论导向
    5.5 人物形象塑造的社会价值
    5.6 人物形象承担的历史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1)期刊
    (2)专着
    (3)学位论文
    (4)其它(电子文献和报纸文章)
附录:21世纪中国华语抗战电影基本信息一览表
致谢

(6)东北战场:国民党军队被打得三次换帅(论文提纲范文)

杜聿明主持东北战局每况愈下
陈诚到东北后局势更加糟糕
卫立煌接管东北后也没能挽回败局
卫立煌的战术是收缩兵力固守大据点,一旦时机成熟,再打通各据点间的联系,第三步是扩大占领区,即:“固点—连线—扩面。”

(7)译者主体性视域下《滇西抗日战争史》(9-10章)汉英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Part 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1 Backgrounds of the project
    1.2 Values of the project
    1.3 Objectives of the project
    1.4 Organization of the report
Part 2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2.1.1 Analyses of the source text
        2.1.2 Preparations for the project
    2.2 In-translation
        2.2.1 Major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2.2.2 Process of solving the difficulties
    2.3 Post-translation
        2.3.1 Translator revision measures
        2.3.2 Other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Part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case studies
    3.1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3.2 Relevance of the theory
Part 4 Case studies in ligh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4.1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t linguistic levels
        4.1.1 Lexical level
        4.1.2 Syntactical level
    4.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t cultural levels
        4.2.1 Linguistic cultural-loaded words
        4.2.2 Social culture-loaded words
        4.2.3 Ecological culture-loaded words
Part 5 Conclusion
    5.1 Experiences from the translation
    5.2 Limitations of the translation
References
Appendixes
    Appendix Ⅰ: The source text
    Appedix Ⅱ: The translated text
    Appendix III: Terminology
    Appendix Ⅳ: Publications and honors
    Appendix Ⅴ: Acknowledgments

(8)解放军围点打援作战新论(下) 应对破解篇(论文提纲范文)

一傅作义围魏救赵
二杜聿明持重待机
三邱清泉侧翼迂回
四卫立煌弃卒保帅
五蒋介石送军入瓮
实力和战术的结合

(9)合肥名人资源保护利用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合肥保护利用名人资源的现实意义
    (一)保护利用好名人资源,是对合肥先贤名宿的尊重认可
    (二)保护利用好名人资源,是对合肥当代名流才俊的示范引领
    (三)保护利用好名人资源,是对合肥城市魅力的彰显宣传
    (四)保护利用好名人资源,是对合肥名人精神的传承弘扬
二、合肥保护利用名人资源对策建议
    (一)开展合肥市名人资源及保护现状普查工作
    (二)对合肥市名人资源分布年代要有科学认知
    (三)建立合肥市名人资源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四)开展合肥名人文化旅游景点督查整改

(10)合肥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合肥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一)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1. 基于旅游资源国家分类标准的分类体系
        2. 基于名人所从事领域的分类体系
    (二)基于领域的合肥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二、合肥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一)资源品位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地理位置优越,旅游可进入性较好
    (三)景观空间构成条件较好
    (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显着
三、合肥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一)实施品牌化开发战略
    (二)采取多样化开发模式
    (三)提供专门人才保障

四、忆抗日名将卫立煌(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与党史艺术建构的美学经验[J]. 陈友军,刘英姿. 当代电视, 2021(07)
  • [2]《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编纂研究[J]. 关泠. 军事史林, 2021(04)
  • [3]抗战时期吕梁山下的国共新春聚会[J]. 刘育钢. 炎黄春秋, 2021(02)
  • [4]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D]. 关泠. 河北大学, 2020(02)
  • [5]21世纪初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人物形象研究 ——以《太行山上》等三部电影为例[D]. 王增元.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6]东北战场:国民党军队被打得三次换帅[J]. 商豫. 军事文摘, 2020(07)
  • [7]译者主体性视域下《滇西抗日战争史》(9-10章)汉英翻译报告[D]. 苏蓓.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8)
  • [8]解放军围点打援作战新论(下) 应对破解篇[J]. 赵延垒. 兵器知识, 2020(02)
  • [9]合肥名人资源保护利用路径研究[J]. 夏冬波,彭飞,石梅.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10]合肥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汪静. 黄山学院学报, 2019(04)

标签:;  ;  ;  ;  ;  

纪念抗日名将魏立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