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韵母结构体系初探

古汉语韵母结构体系初探

一、上古汉语韵母結构体系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乔全生[1](2020)在《中国音韵学研究7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音韵学研究历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1949—1966年——音韵学研究的发轫期;1967—1976年——音韵学研究的停滞期;1977—1999年——音韵学研究的发展期;2000—2019年——音韵学研究的辉煌期。对各个时期的重要论著按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发展期分为音韵学通论和教材、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切韵学等韵学研究、对音译音反切研究、诗词用韵研究、近代音研究7个方面;辉煌期集中为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近代音研究、音韵学教材、方言音韵及方言语音史研究及在此期内新拓展的音韵学思想史等几个方面。70年来,中国音韵学研究队伍持续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资料异常丰富、研究方法日益多样、研究成果斐然可观,呈现出了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局面。

羅巍(ORLANDI GIORGIO)[2](2019)在《歐美學者漢語上中古音研究史》文中指出本文對歐美學者上中古音研究進行窮盡式的分析,並且強調歐美學者在上古音和中古音研究上的成績(和局限),以及對不同時代和不同國家的西方學者的構擬和研究方法進行全面的介紹。本文以瑞典漢學家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對上古音和中古音研究為核心部分,但這一點並不代表本文將忽略近代歐美先驅者,如馬士曼(Joshua Marshman)、艾約瑟(Joseph Edkins)、湛約翰(John Chalmers),等等。本文主要分六章:(一)第一章,主要討論研究歐美漢語上中古音學史的價值、理論、方法以及創新點;(二)第二章,可被視為“中外對比視野下的中國上中古音研究回顧”。本章按照音韻學發展來分期。在回顧中國傳統研究史之後,本章主要討論中國傳統學者的成績和局限,將中國研究方法與每外形成對比,尤其是西方研究方法,即分析歐美學者大規模的研究所繼承的學術傳統這樣就構成了下一章展開的歐美學術史背景;(三)第三章,主要討論近代歐美人尤其是傳教士對漢語上中古音研究的貢獻。其中,成就最大的是英國傳教士艾約瑟(Joseph Edkins)。最早的漢語上古音構擬出自艾約瑟的筆下;(四)第四章主要討論高本漢對漢語音韻學和形態學所作出的貢獻。此外本章還討論高氏系統對後人(包括中國和日本學者在內)的影響,以及後人對高氏系統的接受度和批評;(五)第五章,主要講高本漢之後的學者,從著名的法國語言學家馬伯樂(Henri Maspero)和奧德利庫爾(Andres Georges Haudricourt)到加拿大漢學家和歷史學家蒲立本(Edwin Pulleyblank)到蘇聯的雅洪托夫(Sergei Yaxontov),從俄羅斯的斯達羅斯金(Sergei Starostin)到美國漢學家白一平(William Baxter)教授;(六)第六章,主要討論白式系統後新的研究方法和構擬系統,如許思萊(Axel Schuessler)或白沙(Baxter&Sa.gart)系統。本章還討論有關上古音構擬的一些問題以及上中古音研究的未來。

严学宭[3](1963)在《上古汉语韵母結构体系初探》文中认为 上古汉语韵母这个名称是用以代表公元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紀共約九百余年的周秦古韵,实际上是以詩經韵部研究为中心,并据以探源和析流。现在从事上古汉语韵母結构体系的研究,就是在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周秦古韵区分韵类和构拟韵值的进一步探討。

郭锡良[4](2002)在《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驳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年会上的讲话》文中认为本文从四个方面批评了梅祖麟教授在香港语言学年会上的讲话:1、论述了王力先生如何用谐声系统研究上古音韵;梅氏攻击王力不懂“同声必同部”,是疏于读书使然。2、对比了王力、董同(?)、李方桂三人如何对待古代有无复辅音的问题,指出梅氏杜撰的古音研究中的两条不同路线的说法不当;3、批评了谐声现象反映上古汉语有形态变化的论调;4、认为梅氏在他的讲话中有否定传统的倾向;讨论了怎样对待汉藏语比较研究的问题,对梅氏在汉藏语比较研究中的不科学的作法有所批评。

郑张尚芳[5](1999)在《上古音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复声母虽然还有少数人怀疑,但古汉语存在复辅音声母也已成了共识,即使持否定态度而影响很大的王力氏,在《同源字典》中也说“黑”的古音可能是mxk,故与“墨mk同源”(253页)。问题是要弄清复声母有哪些成分、结构规则及演变条例,高xm、王mx、李hm、张mh,到底...

冯蒸[6](2008)在《第三次古音学大辩论——关于梅祖麟讲话引起的古音讨论介绍》文中研究表明汉语音韵学史通常分为传统音韵学研究和现代音韵学研究两个层面。现代音韵学研究史是以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所著《中国音韵学研究》(1915—1926,汉译本1940)的出版为其开端,时间大致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在现代音韵学研究史上,从1923—1935年,曾经发生过两次古音学大辩论。第一次大辩论是1923—1925年,讨论的内容是关于汪荣宝(1878—

冯广艺[7](2021)在《似此良师何处求?心声绘出请君看——刘宝俊教授《严学宭评传》读后》文中研究指明刘宝俊《严学宭评传》是一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学术传承价值和语言学史价值的煌煌大著,该书叙述了传主的家世、家学、求学的经历,评述了传主在音韵学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评介了传主在民族识别、民族语言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记述了传主在多所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工作的辉煌业绩,并通过如实评述严学宭的学术人生,从一个侧面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学人众生像"。

田芳[8](2013)在《郭店楚墓竹书复辅音声母研究》文中指出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研究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难点。自一百多年前艾约瑟提出上古汉语存有复辅音声母之说以来,国内外许多语言学者对其予以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产生了不少好的研究方法,发现了新的研究材料,出现了大量显著的研究成果,为更进一步研究复辅音声母提供了可靠基础。但时至今日,学术界对复辅音声母仍未形成统一的观点,也未得出一个完整的复辅音声母系统。主要表现为书写形式不一、数量多少不等、观点看法不同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研究仍有较大空间,同时也显示了某些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需在以后研究中加以注意和完善。目前,关于复辅音声母研究的文章著作数量可观,然而,很多文章在其研究中存有明显的不彻底性,或对某一研究材料的不彻底研究,或对某一复辅音声母类型的不彻底研究,较少有像陈独秀、严学宭、郑张尚芳等对复辅音声母进行比较透彻研究的学者。很多涉及复辅音声母研究的文章,也大多涉及几个不太有争议的复辅音声母,存有对研究材料未尽其用的现象。近几十年来,随着出土文献相继被发现,学者们给予了高度关注。以郭店楚墓竹书为例,出土不足二十年,国内外关于这批材料的研究成果极其显著,文章著作数千有余,但其间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材料反映的思想内容、文化心理等。目前大量研究郭店楚墓竹书的文章著作中,仅有三篇涉及到复辅音声母。从出土文献的研究现状了解到,涉及出土文献复辅音声母的文章不多,尤其是对某一出土文献里所含复辅音声母进行全面研究的文章更为少见,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研究的不足,对郭店楚墓竹书的复辅音声母作专门性研究。绪论主要是介绍本文研究材料、意义、方法、思路、国内外复辅音声母研究及郭店楚墓竹书复辅音声母研究的相关概况。从国内外两方面按时间先后顺序大致介绍了权威学者有关复辅音声母的研究及其贡献,然后归纳总结了郭店楚墓竹书复辅音声母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第一章主要是对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几个概念进行梳理。从理论上来界定复辅音声母、谐声、通假与假借及异体字等专业术语的内涵及外延。在本章最后简单介绍本文研究参照的声母系统、上古声母与中古声母之间的渊源关系,及本文行文时需说明的地方。第二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一章根据郭店楚墓竹书里存有异常语音关系的通假字、异体字所反映的复辅音声母进行分析研究。按照所反映的复辅音声母类型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说明,全文共分七种类型二十五个复辅音声母。在分析和构拟每一个复辅音声母后,归纳其他学者相关研究及观点。最后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总结本文研究结果与价值,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进一步研究之处,并对复辅音声母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作大胆设想。

徐蕾[9](2016)在《從聯綿詞看上古複輔音的失落》文中研究表明複輔音聲母是指兩個輔音連綴在一起的現象,即一個音節結構裏,充當聲母是兩個相連的輔音。這種現象在印歐語系中大量存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複輔音,但部分地區方言中仍有複輔音聲母的跡象。從目前複輔音聲母的研究來看,語言學界已經普遍認可上古存有複輔音聲母的觀點,雖然仍有部分學者持有否定態度,但其論文專著總數僅占總數的十分之一。首先提出上古漢語存有複聲母的是英國艾約瑟。目前,中外學術界對於複輔音聲母的研究已經走過了百年歷史,從最初的對上古漢語複輔音有無的討論,到現在的從類型、演變規律等方面對上古複輔音進行研究。一直以來,學界以諧聲字作為核心材料對複輔音進行研究和討論,而對其他材料,尤其是疊韻聯綿詞只是作為諧聲字的輔助材料加以補充,並且真正運用聯綿詞來考察上古複輔音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幾篇。這幾篇文獻也沒有成系統的把所有的聯綿詞材料進行歸納總結,更不用說從語音角度對其失落過程進行擬測。基於這一部分研究的缺失,本文從上古漢語疊韻聯綿詞出發,探討上古複輔音失落的表現和形式。本文寫作共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緒論部分介紹了聯綿詞及上古複輔音的研究歷史現狀,以及論文的目的、意義、對象、思路、材料、方法和體例說明。先從複輔音聲母材料、體系和結構類型、來源及演變規律這幾方面著手,介紹了當前國內外語言學界對複輔音聲母的研究及貢獻,然後說明本文利用《聯綿詞典》中的疊韻非雙聲聯綿詞研究上古複輔音失落形式的依據和方法。第二章,從聯綿詞看上古複輔音的失落是本論部分,也是研究的重點內容。首先假定上古是存在複輔音的,然後通過述評結合的方法,以符定一的《聯綿字典》(1954)為藍本,從書中找出後一音節是來母字和以母字的疊韻聯綿詞,對其進行反切的分析並擬測其演變過程,同時結合歷史上已有的文獻材料進行補充,在此基礎上假定上古複輔音失落的形式及過程,試圖證明這些特殊的疊韻聯綿詞是對上古復聲母的反映。第二章分為八小節,介紹了唇鼻音明母、舌尖擦音、舌尖塞擦音、舌根音以及喉音與流音來母的複輔音分化過程,每節又分別按照上古韻部的順序依次介紹,同一韻部的列表闡述并具體分析加以說明。第三章是對本文研究內容加以概括和總結。總結出研究的結論成果和意義,并說明論文存有的缺陷以及接下來要改進之處,希望於未來的複輔音聲母研究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陈亚川[10](1982)在《中国语言学家评介 严学窘(Yán Xuéqún)》文中提出 严学宭,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号子君,江西省分宜县人,生于1910年11月5日。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从刘赜治《说文》,并从吴其昌治金文,著有《初文溯源》一卷,未刊。1934年秋至1937年秋入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当研究

二、上古汉语韵母結构体系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古汉语韵母結构体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音韵学研究7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 音韵学研究的发轫期(1949—1966)
    1. 上古音研究
    2. 中古音研究
二、 音韵学研究的停滞期(1967—1976)
三、 音韵学研究的发展期(1977—1999)
    1. 音韵学通论和教材
    2. 上古音研究
        (1) 古音构拟。
        (2) 工具书。
    3. 中古音研究
        (1) 《切韵》《广韵》音系研究
        (2) 唐五代韵书研究
        (3) 宋金韵书研究
    4. 切韵学等韵学研究
    5. 对音译音反切研究
    6. 诗词用韵研究
    7. 近代音研究
四、 音韵学研究的辉煌期(2000—2019)
    1. 上古音研究
    2. 中古音研究
        (1) 韵书研究
        (2) 等韵图研究
        (3) 对音研究
        (4) 音释研究
        (5) 用韵研究
        (6) 敦煌和黑水城出土文献中语音文献的开发研究
    3. 近代音研究
    4. 音韵学教材
    5. 方言音韵及方言语音史研究
    6. 音韵学思想史

(2)歐美學者漢語上中古音研究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歐美漢語中上古音韻學史的意義和價值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歐美學者漢語上中古音研究史的歷史與現狀
        一、高本漢之前的學術成果
        二、高本漢
        三、高本漢之後繼者
    第三節 研究歐美漢語上中古音韻研究史的理論與方法
        一、主要理論依據
        二、主要採用方法
    第三節 研究近代歐美漢語中上古音學史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研究歐美漢語上中古音韻學史的創新點
第二章 中國上中古音學史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中國上中古近代音學史分期及其標準
    第三節 中國傳統古音學研究
    第四節 中國傳統音韻學研究的特色和不足
第三章 近代歐美學者上中古音研究史
    第一節 最早的先驅者
        一、馬士曼(Marshman):最早的先驅者
        1、馬士曼構擬的中古聲母
        2、馬士曼談中古韻母“合口”和“開口”
        3、小結
        二、艾約瑟(Joseph Edkins):當時舉世聞名的語文學家
        1、艾約瑟和“中國文明西來說”
        2、艾約瑟與突雷尼超級語係(Turanian)
        3、艾約瑟對漢語音韻學的貢獻
        4、小結
        三、帕克(Edward Harper Parker):最早的偶像破壞者
        1、帕克與翟理斯之間的宿怨
        2、帕克與艾約瑟之間不休的爭論
        3、艾約瑟對帕克評論的回答
        4、帕克對艾約瑟的回答
        5、小結
        四、湛約翰(John Chalmers):最早的《詩經》用韻與韻書研究者
        1、湛約翰的生平
        2、湛約翰讀中國韻書韻圖分析的成果
        3、小結
    第二節 東方主義學派“異說”
        一、儒蓮: 法國最最舉足輕重的漢學家
        1、儒蓮對中國音韻學的貢獻
        2、儒蓮的研究方法
        3、儒蓮指出的梵漢音譯列表
        4、如何評價儒蓮的《解讀梵文名詞》?
    第三節 沃爾皮切粒(Zenone Volpicelli):名不見經傳的學者
        一、生平
        二、沃爾皮切粒的學術成果
        1、《中國音韻學》中的突破性進展
        2、《漢語古音論》的主要成就
        三、小結:沃爾皮切粒音韻想法的遺產
    第四節 沙昂科(Schaank):歐洲中國音韻學萌芽時期中最偉大的先驅者
        一、生平
        二、沙昂科的音韻學成果
    第五節 對歐美學者對這些研究漢語音韻的學者和著作的評價
    附錄一 中古音聲母構擬比較表
第四章 歐美學者漢語上中古音學理論及貢獻—以高本漢為中心
    第一節 歐洲語言學概況
    第二節 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瑞典架海擎天的玉柱
        一、生平
        二、高本漢的《中國音韻學研究》
        三、高本漢上古漢語為屈折語之說
        四、高本漢對漢語詞族的貢獻
        五、高本漢的《中上古漢語音韻綱要》
    第三節 高本漢對後人的影響
        一、高本漢——打碎的偶像,高氏系統的極端批判者
        二、高氏系統的主要“示範”
第五章 現代歐美漢語上中古音學史(高本漢之後繼者)
    第一節 馬伯樂(Henri Maspero)
        一、《唐代長安方言研究》
        二、馬伯樂系統與高本漢系統的區別
        三、上古漢語前綴和派生系統
    第二節 奧爾利庫爾(Andre-Georges Haudricourt)
        一、越南語及漢語的聲調形成
        二、中古漢語聲調形成說
    第三節 雅洪托夫(Sergey E.Yakhontov)
        一、雅洪托夫二三等來源之說以及上古音聲母的構擬
        二、雅洪托夫聲調起源之說、韻母以及元音體系
        三、小結
    第四節 蒲立本(Edwin George Pulleyblank)
        一、蒲立本對上中古音研究的貢獻
        1、上古漢語輔音系統研究
        2、早期中古漢語音系
        3、晚期中古漢語音系
        二、小結
    第五節 斯達羅斯金(Sergei A.Starostin)
        一、斯達羅斯金的中古音系
        二、斯達羅斯金構擬的上古音系
        三、小結
    第六節 白一平(WilliamH.Baxter)
        一、白一平對前人著述的看法與評估
        二、白一平的《漢語上古音手冊》(1992)
        1、上古音系中的韻母
        2、白氏系統中的元音體系
        3、白氏系統對“重紐”問題的看法
        4、“圓唇元音”(rounded-vowel)理論
        5、白氏系統的聲母體系
    第七節 羅傑瑞及其構擬的“漢語方言通語”
        一、漢語方言通語的構擬
        二、小結
    第八節 美籍華人
        一、李方桂系統
        二、張琨先生對漢語上中古音研究的貢獻
第六章 歐美漢語中上古音學史研究展望及期待
    第一節 漢語上中國古音研究的發展
    第二節 上古音研究仍需解決的問題及思路
    第三節 歐美漢語上中古音研究對中國學界的影響
第七章 歐美學者對漢語音韻學研究的主要貢獻
    第一節 “語族”的概念
    第二節 複輔音研究
        一、複聲母
        二、前綴的構擬
    第三節 四等韻與介音的關係
    第四節 AB類音節的問題
        一、蒲立本和雅洪托夫的革命
        二、長短元音的對立
        三、咽音化
        四、其他觀點
    第五節 上古音系中的介音系統
        一、上古漢語介音*-1-的構擬
        二、*-r-介音的構擬
        三、*-rj-介音的構擬
        四、*-j-介音的構擬
    第六節 聲調起源之說
    第七節 上古漢語形態說
    第八節 出土文獻和上古音研究的關係
    第九節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1 艾約瑟學術成果(按時間順序)
附錄2 蒲立本學術成果(亞洲歷史,按時間順序)
附錄3 蒲立本學術成果(當代語言學和比較語言學,按時間順序)
附錄4 蒲立本學術成果(漢語語法,按時間順序)
附錄5 蒲立本學術成果(漢藏語言學及上中古音研究)
附錄6 許思萊學術成果
附錄7 沙加爾學術成果
附錄8 List學術成果(限有審核的期刊)
附錄9 韓哲夫(Zev Handel)學術成果
附錄10 奧德利庫爾的學術成果(按時間順序)
附錄11 斯連羅斯金的主要成就
    印歐語和當代語言學
    阿爾泰語
    葉尼塞語
    漢藏語系
    北高加索語
    超級語系

(4)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驳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年会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王力果真不懂“同声必同部”吗?
二、不赞成古有复辅音就要逐出“主流音韵学”吗?
三、谐声现象真是上古汉语形态的反映吗?
四、同源词与汉藏比较——在古音研究中怎样对待汉藏比较?

(8)郭店楚墓竹书复辅音声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材料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外有关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研究状况
        二、 国内有关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的研究状况
        三、 国内外有关郭店楚墓竹书复辅音声母研究状况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本文需要明确的概念
    第一节 复辅音声母
    第二节 通假字
    第三节 异体字
第二章 郭店楚墓竹简中复辅音声母类型
    第一节 唇鼻音明母与其它声母
        一、 明母与来母
        二、 明母与帮母
        三、 明母与晓母
        四、 明母与见母
        五、 明母与泥母
        六、 明母与端母
        七、 明母与定母
        八、 明母与清母
    第二节 舌尖擦音、舌尖塞擦音与其它声母
        一、 心母与群母
        二、 心母与清鼻音声母
        三、 心母与群母(合口)
        四、 心母与定母
        五、 心母与*rj 母
        六、 心母与滂母
        七、 心母与疑母
        八、 清母与泥母
        九、 精母与定母
    第三节 流音来母与其他声母
        一、 定母与来母
        二、 透母与来母
        三、 见母与来母
        四、 群母与来母
    第四节 唇塞音帮母与舌根音群母
    第五节 群母(合口)与*rj-母
    第六节 舌尖塞音端母与喉音影母
    第七节 舌根音见母与*rj-母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9)從聯綿詞看上古複輔音的失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联绵词研究现状
    第二节“上古复辅音”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研究对象、思路、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从联绵词看上古复辅音的失落
P-l/ji-式(帮组)'>第一节 ~*Pl/r-式>P-l/ji-式(帮组)
p-l/ji-'>一、 ~*pl/r->p-l/ji-
ph-l/ji-'>二、 ~*phl/r->ph-l/ji-
b-l/ji-'>三、 ~*bl/r->b-l/ji-
m-l/ji-'>四、 ~*ml/r->m-l/ji-
T-l-式(端组)'>第二节 ~*Tl-式>T-l-式(端组)
        —、 ~*tl/t-l-
th-l-'>二、 ~*thl->th-l-
d-l-'>三、 ~*dl->d-l-
TS-l/ji-式(精组)'>第三节 ~*TSl/r-式>TS-l/ji-式(精组)
ts-l/ji-'>一、 ~*tsl/r->ts-l/ji-
tsh-l/ji-'>二、 ~*tshl/r->tsh-l/ji-
dz-l/ji-'>三、 ~*dzl/r->dz-l/ji-
s-l/ji-'>四、 ~*sl/r->s-l/ji-
t-l/ji-式(知组)'>第四节 ~*Tl/r-式>t-l/ji-式(知组)
t-l/ji-'>一、 ~*tl/r->t-l/ji-
th-ji-'>二、 ~*thr->th-ji-
d-ji-'>三、 ~*dr->d-ji-
T(?)-l/ji-式(庄组)'>第五节 ~*TSl/r-式>T(?)-l/ji-式(庄组)
tsh-l-'>一、 ~*tshl->tsh-l-
dz-l-'>二、 ~*dzl->dz-l-
s-l/ji-'>三、 ~*sl/r->s-l/ji-
T(?)j-l/ji-式或~*Krj-式>T(?)j-l/ji-式(章组)'>第六节 ~*Tl/rj-式>T(?)j-l/ji-式或~*Krj-式>T(?)j-l/ji-式(章组)
tcj-l/ji-'>一、 ~*tl/rj->tcj-l/ji-
tcj-ji-'>二、 ~*thrj->tcj-ji-
cj-ji-'>三、 ~*hrj->cj-ji-
zj-l/ji-'>四、 ~*dl/rj->zj-l/ji-
K-l/ji-式(见组)'>第七节 ~*Kl/r-式>K-l/ji-式(见组)
k-l-'>一、 ~*kl-式>k-l-
kh-l/ji-'>二、 ~*khl-式>kh-l/ji-
g-l/ji-'>三、 ~*gl/r-式>g-l/ji-
(?)-l/ji-式(影母、晓匣母)'>第八节 ~*(?)l/r-式>(?)-l/ji-式(影母、晓匣母)
?-l/ji-'>一、 ~*?l/r-式>?-l/ji-
h-l/ji-'>二、 ~*hl/r-式>h-l/ji-
h-I/ji-'>三、~*gI/r-式>h-I/ji-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四、上古汉语韵母結构体系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音韵学研究70年[J]. 乔全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歐美學者漢語上中古音研究史[D]. 羅巍(ORLANDI GIORGIO). 厦门大学, 2019(08)
  • [3]上古汉语韵母結构体系初探[J]. 严学宭.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1963(02)
  • [4]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驳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年会上的讲话[J]. 郭锡良. 古汉语研究, 2002(03)
  • [5]上古音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二)[J]. 郑张尚芳. 古汉语研究, 1999(01)
  • [6]第三次古音学大辩论——关于梅祖麟讲话引起的古音讨论介绍[J]. 冯蒸. 汉字文化, 2008(04)
  • [7]似此良师何处求?心声绘出请君看——刘宝俊教授《严学宭评传》读后[J]. 冯广艺.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04)
  • [8]郭店楚墓竹书复辅音声母研究[D]. 田芳. 中南民族大学, 2013(06)
  • [9]從聯綿詞看上古複輔音的失落[D]. 徐蕾. 贵州大学, 2016(03)
  • [10]中国语言学家评介 严学窘(Yán Xuéqún)[J]. 陈亚川.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2(03)

标签:;  ;  ;  ;  

古汉语韵母结构体系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