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重剂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使用和动物残留物的测定

增重剂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使用和动物残留物的测定

一、畜牧生产中增重剂的使用及其动物体内残留量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泽帅,陆雨顺,刘松鑫,李珊珊,孙印石[1](2021)在《鹿茸及鹿副产品中外源污染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鹿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之一。鹿茸及多种鹿副产品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但外源污染物的残留不仅影响鹿茸及鹿副产品的品质,还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和归纳鹿产品中重金属、兽药、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来源、残留及检测等相关研究进展,为鹿产品质量标准提高及污染物监控提供依据。

孙铭雪[2](2021)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直接法快速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B)和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属于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通常被称作“营养重分配剂”或是“瘦肉精”,因其具有营养再分配、改变动物体内物质的代谢途径,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显着提高食品动物的生长速度等生理作用,经常被非法用作饲料添加剂用于畜产品养殖业中来谋取利益。当动物体内残留的β2-受体激动剂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对食用者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导致中毒现象。目前,我国和欧盟等许多国家已颁布了多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允许将β2-受体激动剂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因此,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利益,急需在现有的方法上建立更加快速、可靠的β2-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现有的确证检测方法有色谱法、常规酶联免疫法等,但其因前处理麻烦、操作复杂、检测时间较长等原因,无法实现实际样品的高通量检测。如今,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在β2-受体激动剂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为检测目标物,首先制备了CLB和SAL单克隆抗体。将CLB-BSA和SAL-OVA作为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免疫原,取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用选取的免疫原首先对小鼠进行免疫。对免疫后的小鼠进行血清效价检测,检测结果最好的小鼠说明其免疫效果最好,选取免疫效果最好的小鼠,脱颈处死后取其脾细胞,将脾细胞和复苏后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在一起,经间接ELISA法挑选出阳性细胞,再对连续三次检测呈阳性的细胞进行亚克隆,得到高效价、具有特异性且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诱生腹水法进行腹水制备,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产生腹水的方法收集抗体。对单抗的性质进行鉴定,得到CLB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为1:4.50×106,SAL单克隆抗体效价为1:3.40×105;使用间接竞争ELISA法对两种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CLB单抗对克伦特罗的IC50为2 ng/m L,对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药物的IC50均大于10000,交叉反应率小于0.2%,SAL单抗对沙丁胺醇的IC50为2.5 ng/m L,在对其他几种药物的检测中发现,此抗体对克伦特罗的IC50为11.3 ng/m L,计算得二者的交叉反应率为22%,而对其他药物的交叉反应率仍小于0.2%。本研究建立了直接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SPR免疫传感器法。以氨基偶联法修饰CM7芯片,将抗体固定在芯片上,优化抗体偶联条件,以10 m M p H 5.0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为耦合缓冲剂,EDC和NHS以1:1的比例混合活化芯片,活化时间为15 min,抗体反应时间为20 min,用乙醇胺溶液封闭芯片,封闭时间为15 min。采用直接检测法,将牛尿离心、过膜处理后,流过固定了抗体的CM7芯片来构建标准曲线,进行检测。经方法学验证,克伦特罗的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0.1~6 ng/m L之间,得到的最低检测限(LOD)为0.05 ng/m L。在1 ng/m L~5 ng/m L添加浓度范围内,牛尿中克伦特罗的平均回收率为82.46%~98.60%,批内变异系数为1.67%~8.50%,批间变异系数为2.61%~10.14%。以相同的方法对沙丁胺醇进行测定,在0.1~6 ng/m 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LOD为0.01 ng/m L,在1 ng/m L~5 ng/m L添加浓度范围内,牛尿中沙丁胺醇的平均回收率为87.82%~91.67%,批内变异系数为1.51%~2.67%,批间变异系数为2.67%~5.53%。采用UPLC-MS/MS法和SPR生物传感器法对牛尿样品中CLB和SAL的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PR方法可用于动物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检测。

王泽帅[3](2021)在《鹿茸中三类常见外源污染物的分布及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鹿茸中外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鹿茸生长过程中梅花鹿对所接触的土壤、大气、饲料、水等环境中吸附和积蓄,以及在养殖过程中的药物残留。因此,建立和优化鹿茸中残留的外源污染物的检测方法以及对含有外源污染物的鹿茸进行安全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鹿茸中的重金属、赛拉嗪和醋酸氯地孕酮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污染物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并分别进行安全性评价。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相同饲养管理模式下梅花鹿5只,将采收的5副鹿茸按蜡片、粉片、纱片、骨片粉碎。采用湿法消解前处理及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鹿茸中5种重金属Pb、Cd、As、Hg、Cu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鹿茸中As、Hg含量超出《NYT 1162-2006鹿茸片》要求限量,且元素Cu含量蜡片>粉片>纱片>骨片。利用基于THQ(目标危险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s,THQ)方法和PTWI(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方法对含重金属鹿茸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发现重金属的总危险系数(TTHQ)结果为0.2198,重金属最高EWI占PTWI为2.2%。二、相同饲养管理模式下梅花鹿15只,于注射盐酸赛拉嗪10、20、30、40、50 min后锯鹿茸,每个时间点各取3副,鹿茸按蜡片、粉片、纱片、骨片粉碎。应用ICP-MS/MS法对鹿茸中赛拉嗪及代谢产物2,6-二甲基苯胺(DM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鹿茸中均检出赛拉嗪及DMA,赛拉嗪含量为蜡片>粉片>纱片>骨片;鹿茸中赛拉嗪与DMA含量随麻醉剂注射时间先升高后降低,在30min时达到最高。通过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和28d喂养试验开展了含赛拉嗪鹿茸粉的毒理学评价,实验结果显示:以6g/kg·BW的样品给小鼠灌胃,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也未见死亡现象。28d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大鼠在体重、脏器重、血液学指标以及组织病理切片均未有明显差异。三、相同饲养管理模式下梅花鹿5只,锯头茬茸时在鹿颈背部注射增茸素,主要成分为醋酸氯地孕酮。待再生茸长成后收取,鹿茸按蜡片、粉片、纱片、骨片粉碎。应用Qu ECHERS前处理技术及ICP-MS/MS法对鹿茸中醋酸氯地孕酮等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检测出醋酸氯地孕酮,含量自蜡片至骨片依次降低。通过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和28d喂养试验开展了含外源激素鹿茸粉的毒理学评价,实验结果显示:以9.9g/kg·BW的样品给小鼠灌胃,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也未见死亡现象。28d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大鼠在体重、脏器重、血液学指标以及组织病理切片均未有明显差异。

陈晨[4](2021)在《注射用头孢噻呋钠治疗细菌性BRD疗效与在牛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牛呼吸道疾病(BRD)是牛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影响牛生产的各个阶段,是造成牛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头孢噻呋钠疗效好,耐药性低,在国外早就被批准用于治疗BRD,而我国暂无靶动物牛的相关试验数据,为了提供头孢噻呋钠在牛上使用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开展了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在牛可食性组织及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试验,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对自然感染细菌性BRD的剂量确定(Ⅱ期临床)及田间治疗试验(Ⅲ期临床)。为了研究头孢噻呋钠在牛体内残留消除规律,本论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头孢噻呋钠在牛可食性组织和牛奶中的药物残留。结果显示:肉牛给药后0.5d肾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最高,为3772.02μg/kg;奶牛给药后10 h牛奶中的药物残留浓度最高,且所有采样点药物浓度都低于最高残留限量(MRL)。参照欧洲药品局(EMA)制定的头孢噻呋钠在牛可食性组织及牛奶上的MRL,采用休药期软件计算各组织及牛奶的休药期及弃奶期,分别为:背最长肌0 h、注射部位92.01 h、肝脏31.77 h、肾脏68.13 h、脂肪25.74 h,牛奶为7.148 h。结果表明头孢噻呋钠消除较快,参照EMA规定并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建议将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对牛的休药期定为4 d,弃奶期定为12 h。根据相关试验要求,本论文进行了Ⅱ、Ⅲ期临床试验:(1)在Ⅱ期临床试验中,筛选60头自然感染细菌性BRD的病牛,随机分为1.1、2.2、4.4 mg/kg·BW注射用头孢噻呋钠(沃瑞特)治疗组和2.2 mg/kg·BW注射用头孢噻呋钠(替奥福)药物对照组,选择15头健康牛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试验牛临床症状、治愈率、细菌分离率等评价沃瑞特的治疗效果。(2)在Ⅲ期临床试验中,选择60头患细菌性BRD的病牛进行试验,随机分为2.2 mg/kg·BW沃瑞特治疗组和2.2mg/kg·BW替奥福药物对照组,根据试验牛临床症状、治愈率、细菌分离率等评价沃瑞特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1)1.1、2.2、4.4 mg/kg·BW沃瑞特组与2.2 mg/kg·BW替奥福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6.7%、86.7%、93.3%、86.7%,2.2、4.4 mg/kg·BW沃瑞特和替奥福药物对照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均有显着治疗效果。(2)2.2 mg/kg·BW沃瑞特组与2.2 mg/kg·BW替奥福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3.3%、90.0%,沃瑞特组和替奥福组对细菌性BRD的治疗效果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14 d,治疗成功的牛未见复发。因此,注射用头孢噻呋钠(沃瑞特)对细菌性BRD治疗效果显着,推荐剂量为2.2 mg/kg·BW,每天一次,连用3 d,严重病例可增加1个疗程。综上所述,头孢噻呋钠对细菌性BRD治疗效果良好,制定了头孢噻呋钠对牛的休药期4 d及弃奶期12 h,以上结果为注射用头孢噻呋钠临床用于靶动物牛提供了依据。

张华青[5](2021)在《典型抗生素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检测及实用性评估》文中提出抗生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合物,主要是由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代谢产生或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合成。上世纪四十年代青霉素被发现和应用后,抗生素很快成为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等方面。抗生素类药物在兽药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探究不同厂家生产的兽用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的有效性,本课题以不同厂家生产的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氟苯尼考注射液、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氟苯尼考预混剂、替米考星预混剂、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复方阿莫西林粉剂为受试目标药物,探究其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以及对猪的适口性评价验证,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实验结果,为养猪企业和养猪户在兽医临床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本课题选用的实验动物为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保育猪(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体重约20±5 kg。实验给药处理有肌肉注射、拌饲口服两种,其中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氟苯尼考注射液选择肌肉注射给药,分别在给药后的0小时(注射前)、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八个时间点以及0小时(注射前)、注射后2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六个时间点进行前腔静脉采血,血浆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进行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将所测得的数据用《Win Nonlin 5.2.1》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Cmax、Tmax、T1/2,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不同厂家生产的药物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选出效果最佳的注射抗生素。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氟苯尼考预混剂、替米考星预混剂、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复方阿莫西林粉剂通过拌饲口服多次给药,在0 h(实验给药前)、3 h(第1天给药后3 h)、24 h(第2天给药前)、27 h(第2天给药后3 h)、48 h(第3天给药前)、51 h(第3天给药后3 h)、72 h(第3天给药后24 h,即停药24小时后)七个时间点前腔静脉采血,血浆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进行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绘制相应的药时曲线;同时还对拌饲口服药物进行了适口性实验,结合药时曲线和适口性分析,选出效果最佳的拌饲口服抗生素。实验优化后的分析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满足研究要求,可以测定来自不同厂家的同类抗生素药剂在猪血浆中的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抗生素对猪只的作用效果各有差异,在研究选用的来自不同厂家的受试抗生素药物中,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和Cmax差异较大,个体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养殖户普遍认可的厂家所生产的抗生素效果更为显着且用药成本相差不大。在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选择推荐大众认可并且有一定名气的厂家所生产的,能更大程度的降低养殖的风险。

隋国燕[6](2021)在《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弃奶期验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明确引起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通过临床扩大试验评价某药厂生产的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对泌乳期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并检测牛奶中阿莫西林、舒巴坦、泼尼松龙的残留量,确认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的弃奶期。方法1、在甘肃某牛场选择70头自然发生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奶牛,在给药前单乳区采集奶样70份,通过细菌的分离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及16S r DNA方法鉴定其种类,将鉴定出病原菌通过K-B纸片药敏试验进行8种抗生素(红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氟苯尼考、四环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2、在甘肃某牛场选择70头自然发生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奶牛,将患病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n=36头)和对照组(n=34头)。在给药前、停药后7 d及停药后14 d,进行单乳区奶样采集,每个感染乳区注入3 g药物,每12 h注射1次,连续用药3次。将采集的各组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测及乳汁体细胞计数。通过临床观察、细菌清除率及体细胞计数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3、选择25头健康奶牛,乳房内注入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每个乳区注入3 g药物,每12 h用药1次,连用3次。给药后60 h,采集4个乳区的混合奶样,采用现行国家标准进行相关活性成分残留量的检测。样品经过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色谱柱进行分离,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在正离子或者负离子模式下,进行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对阿莫西林、舒巴坦和泼尼松龙的残留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1、70份患有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奶样经过细菌学鉴定后,在58份奶样中分离出65株病原菌,其中17株为大肠杆菌,21株为葡萄球菌,26株为链球菌,1株巨型球菌;对引起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和四环素敏感程度大于70%;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喹肟和庆大霉素产生耐药性;对阿莫西林中度敏感。2、通过临床扩大试验的结果显示,用药前采集的70份奶样中有58份奶样检出细菌,细菌总检出率为82.86%,试验组的细菌检出率为86.11%(31/36),对照组为79.41%(27/34)。停药后14 d,两组的混合感染清除率均为100%;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单一感染清除率为92.86%和90.9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菌总清除率分别为94.12%和93.55%,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8.3%和61.8%。两组奶样中的SCC在治疗后均显着下降(P<0.01)。两组临床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3、本试验优化和验证了牛奶中阿莫西林、舒巴坦、泼尼松龙残留量的LC-MS/MS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其质控样品的准确度在规定范围内,符合方法学要求,可用于牛奶中阿莫西林、舒巴坦、泼尼松龙的残留检测。药物残留检测结果显示,依照本研究的给药方案对健康奶牛给予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最后一次给药后60 h,生鲜牛奶中阿莫西林、舒巴坦和泼尼松龙的残留量,均低于现行标准中对各成分的MRLs要求。结论本研究中引起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受试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与对照药物一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优化后的LC-MS/MS检测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可用于牛奶中阿莫西林、舒巴坦、泼尼松龙的残留检测。给药后60 h,生鲜牛奶中阿莫西林、舒巴坦、泼尼松龙的残留量均低于各自的MRLs。确认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的弃奶期为60h。

王玉可[7](2020)在《艾地普林单方和复方注射液在猪的残留消除和靶动物安全性试验》文中指出艾地普林是一类新型动物专用氨苄嘧啶类抗菌药,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和表观分布容积大等特点,在多种动物体内的药动学数据表明其性质明显优于甲氧苄啶。该药可与磺胺类药物联用,从双重机制阻断细菌体内叶酸合成、抑制其生长繁殖,从而发挥优良的抗菌效果。但艾地普林的毒理学研究证明其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因此动物用药后在其体内的残留监控尤为重要。兽药残留检测对于可食性动物产品安全性的评价不可或缺,艾地普林和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注射液在猪的残留消除、安全性还未做相关研究。为了该药物能更加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开展了艾地普林和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注射液在猪的残留消除试验,阐明艾地普林(ADP)、磺胺甲恶唑(SMZ)及乙酰磺胺甲恶唑(Ac SMZ)在猪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确定其在猪的残留标识物、残留靶组织和休药期;同时还进行了艾地普林及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注射液在猪的安全性试验,通过临床观察、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变化等指标来评价该药在猪的安全性。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和乙酰磺胺甲恶唑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本试验建立了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和乙酰磺胺甲恶唑在肝脏、肾脏、肌肉和脂肪4种组织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2%氨化乙腈提取,0.1%甲酸水和乙腈(95:5,V/V)混合试剂复溶,UPLC-MS/MS检测。具体液相条件如下,色谱柱:BEH C18(2.1×50 mm,1.7μm)进样量:5μL;流速:0.2 m L/min;柱温30℃,以0.1%甲酸水和乙腈(0-3 min,5%乙腈;3-3.1min,5%-30%乙腈;3.1-5 min,30%-5%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下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和乙酰磺胺甲恶唑在20μg/kg-10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0μg/kg和20μg/kg。在3个添加浓度下,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和乙酰磺胺甲恶唑在肝脏、肾脏、肌肉和脂肪中的回收率均分别在83.7%-89.9%、84.3%-91.4%和82.8%-90.3%之间,日内变异系数分别在3.1%-6.0%、2.8%-6.8%和3.9%-6.2%之间,日间变异系数分别在4.8%-10.1%、4.2%-11.3%和5.1%-9.4%之间。该方法满足猪可食性组织中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和乙酰磺胺甲恶唑的残留检测。2艾地普林单方和复方注射液在猪的残留消除研究健康三元杂交商品猪45头,随机分成9组(艾地普林单方注射液试验组4组,艾地普林复方注射液试验组4组,空白对照1组)。艾地普林单方和复方注射液给药剂量分别为10 mg/kg b.w.和25 mg/kg b.w.,每天2次,连续7 d。分别于停药后12 h、3 d、7 d、14 d和28 d宰杀动物,采集肝脏、肾脏、肌肉和脂肪,样品前处理,UPLC-MS/MS检测,结果如下:艾地普林注射液给药后,停药后12 h,在肾脏中浓度最高为29283.5μg/kg,脂肪中浓度最低为2525.7μg/kg;停药14 d后,肝脏和肾脏中ADP的浓度分别为90.4μg/kg和77.7μg/kg;停药28 d后,检测不到药物。ADP在肝脏中滞留时间最长,半衰期为3.01 d。确定艾地普林注射液在猪的残留靶器官为肝脏,残留标识物为艾地普林。采用WT1.4软件进行拟合,建议艾地普林注射液在猪的休药期为23 d。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注射液给药后,停药后12 h,ADP、SMZ和AcSMZ在肾脏中浓度最高,分别为27725.9μg/kg、4440.0μg/kg和12806.2μg/kg;停药后7 d,肾脏中Ac SMZ的浓度为45.4μg/kg;停药后14 d,肝脏中ADP和SMZ的浓度为85.6μg/kg和19.6μg/kg,肾脏中ADP和SMZ的浓度分别为55.9μg/kg和50.7μg/kg,肌肉中SMZ的浓度为29.3μg/kg;停药后28 d,检测不到药物存在。确定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注射液在猪的残留标识物和残留靶组织分别为艾地普林和肝脏。结果表明,艾地普林复方注射液在猪的残留靶组织为肝脏,残留标识物为艾地普林。采用WT1.4软件进行拟合,建议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注射液在猪的休药期为20 d3艾地普林和复方注射液在猪的靶动物安全性根据《VICH兽药靶动物安全性研究指导原则》设计以下试验。将56头健康三元杂交商品猪分为艾地普林注射液1倍最高推荐剂量组(10 mg/kg b.w.)、3倍最高推荐剂量组(30 mg/kg b.w.)、5倍最高推荐剂量组(50 mg/kg b.w.),艾地普林复方注射液1倍最高推荐剂量组(20 mg/kg b.w.)、3倍最高推荐剂量组(60 mg/kg b.w.)、5倍最高推荐剂量组(100 mg/kg b.w.)和空白组(给予5倍剂量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肌肉注射给药,每天2次,连续9 d。试验期间,观察受试猪的临床表现、体重增长情况、测定其血液生理生化、脏器系数等指标。试验结束时宰杀空白组和高剂量组试验动物,采集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艾地普林和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注射液受试猪,临床表现正常,采食、饮水、排粪及排尿未见异常;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艾地普林及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注射液各剂量组在WBC、MCHC、MCV、TP和CK等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含量发生一定的改变,但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不会对猪生理生化造成显着性影响(P>0.05);各剂量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未见明显病理学影响,组织结构正常。说明艾地普林及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注射液以5倍推荐剂量应用于临床时对猪是安全的。

武梦茹[8](2020)在《替米考星内服混悬液对猪靶动物安全性与残留消除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引起的增生性肠炎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劳森菌为专性胞内寄生菌,常规的抗菌药物难以进入到细胞内,这对于治疗胞内劳森菌感染是一个重要的难题。替米考星(Tilmicosin,TMS)由于其低抑制浓度,广泛的分布体积,以及在深层组织中的快速积累,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但因其在胞内蓄积能力差、苦味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本实验室前期以巴西棕榈蜡为固体脂质基质,制备了替米考星内服混悬液。研制的混悬液可以有效掩盖替米考星的苦味、提高其透过机体屏障的能力、提高药物缓释的能力,从而增强对胞内劳森菌的抗菌效果。本研究通过对猪的安全性试验以及分析药物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判断前期研制的替米考星内服混悬液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性范围,并且制定有效的休药期,为新兽药申报提供临床试验资料。1 替米考星内服混悬液对猪靶动物安全性将32头体重40 kg左右的三元杂交仔猪分为1倍推荐剂量组(15 mg/kg b.w.)、3倍最高推荐剂量组(45 mg/kg b.w.)、5倍最高推荐剂量组(75 mg/kg b.w.)和空白组,每组8头,以灌胃的方式连续给药9 d,一天一次。试验期间受试猪采食与饮水均正常,无明显异常现象。试验组与空白组的生长率及饲料转化率生产性能无显着性差异。尽管在给药前后各组受试猪的葡萄糖、尿素、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显着性变化,但所有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表明口服替米考星内服混悬液不会引起受试猪的血液学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显着改变。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猪的脏器系数无显着差异,试验组动物的组织细胞形态完整,结构正常,无明显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当替米考星内服混悬剂以最高推荐剂量的5倍(75 mg/kg b.w.)应用于猪时,未引起猪明显可见的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2 替米考星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的建立以0.1 mol/L甲酸铵溶液-乙腈-甲醇作为流动相,各项比例为61:29:10;设定检测波长为290 nm;进样量为100μL。测得替米考星浓度和峰面积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90953x-5177.7,相关系数R2=0.9999。组织样品采取乙腈和磷酸二氢钾进行二次提取,通过Bond Elut C18(500 mg/6 m L)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以0.1 mol/L乙酸铵甲醇-乙腈溶液(20:80)作为洗脱液,测得替米考星在猪肝脏组织和肾脏组织中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是50μg/kg和10μg/kg;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是20μg/kg和50μg/kg。在各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大于78%,变异系数小于10%。3 替米考星内服混悬液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与休药期的制定将替米考星内服混悬液(15 mg/kg b.w.)给受试猪连续灌服3 d。于停药0.5 d、3 d、7 d、14 d和21 d的同一时间各随机剖杀4头猪,取肝、肾、肌肉和脂肪组织进行匀浆并提取,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处理。替米考星在肝脏组织中的起始浓度最高(1.80±0.12μg/g),半衰期较短(2.5 d),消除速率较快;在肌肉和脂肪中的浓度较低,分别为0.38±0.01μg/g和0.23±0.03μg/g,半衰期较长,分别为4.3 d和5.2 d,消除曲线下降缓慢。停药3 d时,受试猪肝脏中的替米考星浓度低于国家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受试猪其他组织中的替米考星浓度在停药7 d时低于国家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停药14 d时,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已经检测不到替米考星;停药21 d时,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检测不到替米考星。使用WT 1.4拟合可知:替米考星在猪肝脏组织中的休药期为6.72 d,在肾脏组织中的休药期为7.05 d,在肌肉组织中的休药期为10.69 d,在脂肪组织中的休药期为11.21 d。按单双侧95%的置信区间,替米考星内服混悬剂在猪上按照推荐给药剂量(15 mg/kg b.w.)连续给药3 d,在猪组织中的残留休药期建议为12 d。

朱敏娟[9](2020)在《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在猪的安全性与残留消除研究》文中提出肺炎性疾病一直以来严重危害养猪业,盐酸多西环素与氟苯尼考因对相关病原菌抗菌活性强、在猪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优良被广泛的用于该类疾病的治疗。由于该病常表现为多种病原菌的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临床上单一用药已经难以有效控制,需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和避免耐药菌的产生,而将盐酸多西环素(Doxycycline hydrochloride,DOX)和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两者联合应用在增加抗菌谱同时还可以增强抗菌作用,因此开发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剂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为一种新的复方注射剂在投放市场前必须进行严格的Ⅰ、Ⅱ、Ⅲ期临床试验,而靶动物安全性与残留消除是其中的核心研究内容,主要目的是观察靶动物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不良反应,阐明其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提出休药期标准。本研究按照《VICH兽药靶动物安全性指导原则》以及《兽药残留试验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开展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在猪的安全性和残留消除研究。1. 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在猪的安全性研究选取健康三元杂交猪32头,体重19±0.47 kg。适应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1(8 mg/kg)、3(24 mg/kg)、5(40 mg/kg)倍推荐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头,肌肉注射给药,一天1次,连续6 d,试验期间观察各组猪的临床表现,并于分别在给药前、停药0 d、停药3 d这三个时间点测定各组猪的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试验结束时对猪进行剖检以及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临床观察发现5倍推荐剂量组(40 mg/kg)的注射部位出现红肿,且发生腹泻,其他试验组均未见任何异常症状。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在停药0 d时,5倍推荐剂量组(40 mg/kg)的白细胞(WBC)水平和血红蛋白(HGB)浓度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当时间延长到停药3 d时,WBC、HGB值均略有回升,此时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不显着,除了WBC、HGB外的血常规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通过各组血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各剂量组的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肌酐(CREA)、尿素(UREA)、总蛋白(TP)、谷氨酸转氨酶(ALT)、球蛋白(GLB)、乳酸脱氢酶(LDH)、磷(P)、镁离子(Mg2+)、总胆固醇(TC)、钙离子(Ga2+)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和葡萄糖(GLU)水平变化越来越明显,其中5倍推荐剂量组(40 mg/kg)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着(P<0.05)。剖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5倍推荐剂量组(40 mg/kg)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脾脏等器官组织均未见任何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对猪的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影响,对猪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脾脏等器官无明显病理学影响。2. 猪可食性组织中同时检测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以及氟苯尼考胺的UPLC-MS/MS方法的建立用0.1%氨化乙腈+Na2EDTA-Mac Ilvaine缓冲液作为提取剂,重复提取两次,提取液于60℃下氮气吹干,初始流动相进行复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10~1000μg/kg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r>0.99),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5μg/kg和10μg/kg,各组织在LOQ、1/2最大残留限量(1/2MRL)、最大残留限量(MRL)三个浓度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66.8%~113.54%之间,总体的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1.7%,批间变异系数小于9.5%,储备液与工作液可在-20℃下避光保存三个月稳定,组织加标样品在-20℃下避光保存30 d稳定。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高效等特点,可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3.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在猪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消除研究选取健康三元杂交猪25头,体重29.0±0.55 kg。适应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5头)、残留组(20头),残留组按20 mg/kg剂量肌肉注射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一天1次,连续7 d,分别于给药后的0.5 d、3 d、7 d、14 d、28 d、42 d宰杀一组猪,每组5头,其中空白猪1头,残留猪4头,采集肝、肾、肌肉、脂肪等组织,样品前处理后,经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停药第0.5 d时,除了注射部位外,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均在肾脏中残留浓度最高,浓度分别为10853μg/kg、4591μg/kg,而氟苯尼考胺在肝脏中残留浓度最高,浓度为1550μg/kg;盐酸多西环素在猪肾脏、肝脏、肌肉、皮脂中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90 d、5.72 d、6.79 d、5.81 d,氟苯尼考的分别为2.49 d、3.40 d、2.74 d、1.72 d,氟苯尼考胺在肾脏、肝脏、肌肉中的休药期分别为3.89 d、4.41 d、3.62 d,在皮脂中只能检测到两个时间点,无法绘制消除曲线。通过WT1.4软件得出氟苯尼考在肾脏、肝脏、肌肉、皮脂以及注射部位肌肉的休药期分别为14 d、7 d、11 d、5 d以及17 d,盐酸多西环素的分别为30 d、34 d、44 d、21 d以及38 d。综上,建议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按20 mg/kg b.w,一天1次、连续7 d给猪肌内注射后,休药期可制定为44d。本论文评价了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在猪的安全性,阐明了该复方注射液在猪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休药期,这些结果为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作为三类新兽药报批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并对其日后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沈佳晨[10](2020)在《帕托珠利混悬液在仔猪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帕托珠利为妥曲珠利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不仅具有抗球虫活性,而且对新孢子虫、弓形虫、鞭毛虫等原虫也均显示出良好的活性。目前帕托珠利已被开发用于治疗马原虫性脑脊髓炎(EPM),但迄今尚未见批准用于其他动物方面的报道。目前可用于猪球虫病防控的药物品种很少,而帕托珠利的抗球虫活性有望开发用于预防仔猪球虫病。本研究通过对帕托珠利混悬液在仔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以及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旨在为其在防治仔猪球虫病方面的临床合理给药提供依据。1、猪血浆中帕托珠利含量的HPLC检测本研究建立了猪血浆中帕托珠利含量的HPLC测定法法。猪血浆中帕托珠利采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和净化,采用C18反向色谱柱进行分离,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250nm,外标法定量。流动相为乙腈-0.2%乙酸水溶液(体积比53:47),流速1mL/min,柱温35℃。结果表明,帕托珠利血药浓度在0.101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4μg/mL和0.1μg/mL,批内和批间的回收率均大于90%,批内和批间的精密度RSD分别小于5%和9%。本研究确立了猪血浆中帕托珠利的净化和测定方法,适用于猪血浆中帕托珠利含量的测定。2、帕托珠利混悬液在仔猪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采用平行实验设计。16头40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分别进行单剂量静脉注射(6mg/kg bw)或单剂量口服给药(15mg/kg bw),所有猪给药前禁食12h,给药2h后恢复正常饮食。给药后按预定的采血点采集血样,血浆中帕托珠利含量采用经验证的HPLC检测方法进行测定。实测血药浓度数据采用Graphad prism 8.0拟合药时曲线图,并用Winnonlin5.2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单剂量静脉注射帕托珠利注射液后帕托珠利在仔猪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β)为136.98h,平均滞留时间(MRT)为165.92h,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1570.97h.μg/mL,平均表观分布容积(Vz)为695.59 mL/kg,平均血浆清除率(CL)为3.77 mL/h·kg。单剂量口服帕托珠利混悬液后帕托珠利在仔猪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β)为134.05h,平均达峰时间(Tmax)为42.00h,平均峰浓度(Cmax)为14.03μg/mL,平均滞留时间(MRT)为173.19h,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2831.00 h·μg/mL,帕托珠利混悬液口服给药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2.08%。结果表明,帕托珠利在仔猪体内分布较差,消除缓慢;帕托珠利混悬液口服给药后在仔猪体内吸收良好,消除时间缓慢。

二、畜牧生产中增重剂的使用及其动物体内残留量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畜牧生产中增重剂的使用及其动物体内残留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鹿茸及鹿副产品中外源污染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鹿产品中重金属研究进展
2 鹿产品中抗生素研究进展
3 鹿产品中镇静剂类药物研究进展
4 鹿产品中激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5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研究进展
6 结语与展望

(2)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直接法快速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绪论
    1.1 β_2受体激动剂的简介
        1.1.1 β_2受体激动剂的理化性质
        1.1.2 β_2受体激动剂的药学作用和毒副作用
        1.1.2.1 药学作用
        1.1.2.2 毒副作用
        1.1.3 国内外监控现状
        1.1.4 检测方法研究
    1.2 表面等离子体生物传感器
        1.2.1 SPR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1.2.2 SPR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1.2.3 SPR生物传感器在β_2-受体激动剂中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实验所用动物和细胞
    2.2 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2.1 动物免疫
        2.2.2 细胞融合
        2.2.3 阳性孔的筛选与克隆
        2.2.4 腹水制备
        2.2.5 单克隆抗体性质的鉴定
    2.3 结果
        2.3.1 包被抗原的工作浓度及阳性血清效价
        2.3.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稳定性
        2.3.3 单抗亚类鉴定
        2.3.4 单抗性质鉴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PR检测克伦特罗
    3.1 实验材料
        3.1.1 药品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相关溶液的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克伦特罗抗体的固定
        3.2.2 再生条件的选择
        3.2.3 抗原-抗体动力学实验
        3.2.4 建立标准曲线
        3.2.5 特异性
        3.2.6 稳定性和重复性
        3.2.7 准确度和精密度
        3.2.8 SPR传感器和UPLC-MS/MS的比较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克伦特罗抗体的固定
        3.3.2 再生条件的确定
        3.3.3 抗原-抗体动力学分析
        3.3.4 标准曲线的构建
        3.3.5 特异性
        3.3.6 稳定性和重复性
        3.3.7 准确度和精密度
        3.3.8 SPR生物传感器和UPLC-MS/MS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PR检测沙丁胺醇
    4.1 实验材料
        4.1.1 药品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相关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抗体的固定
        4.2.2 再生条件的确定
        4.2.3 抗原-抗体动力学分析
        4.2.4 标准曲线的构建
        4.2.5 特异性分析
        4.2.6 稳定性和重复性
        4.2.7 准确度和精密度
        4.2.8 SPR生物传感器和UPLC-MS/MS比较
    4.4 小结
结论
    1 制备了抗克伦特罗和抗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
    2 建立了检测牛尿中的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SPR直接检测法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鹿茸中三类常见外源污染物的分布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鹿产品中重金属危害及研究进展
    1.3 鹿产品中抗生素危害及研究进展
    1.5 鹿产品中镇定剂类药物危害及研究进展
    1.6 鹿产品中激素类药物危害及研究进展
    1.7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危害及研究进展
    1.8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1.9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鹿茸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及毒理学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
        2.1.2 仪器与试剂
        2.1.3 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方法学考察
        2.2.2 不同部位鹿茸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2.3 鹿茸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
        2.3.1 THQ法
        2.3.2 PTWI法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鹿茸中盐酸赛拉嗪的分布及毒理学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实验材料
        3.1.3 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方法学考察
        3.2.2 质谱条件的优化
        3.2.3 整支鹿茸中赛拉嗪与DMA含量分析
        3.2.4 不同部位鹿茸中赛拉嗪含量分析
    3.3 含麻醉剂鹿茸毒理学评价
        3.3.1 急性毒性试验
        3.3.2 28D喂养试验
        3.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再生茸中外源激素的分布及毒理学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方法学考察
        4.2.2 不同部位鹿茸中外源激素含量
        4.2.3 质谱条件的优化
    4.3 含增茸素鹿茸毒理学评价
        4.3.1 急性毒性试验
        4.3.2 28D喂养试验
        4.3.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全文结论
    5.2 创新点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注射用头孢噻呋钠治疗细菌性BRD疗效与在牛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头孢噻呋的概述
        1.1.1 头孢噻呋的结构与活性
        1.1.2 头孢噻呋的作用机理
        1.1.3 头孢噻呋的药物代谢
        1.1.4 头孢噻呋的适应症
        1.1.5 头孢噻呋的毒性研究
        1.1.6 头孢噻呋的排泄和降解
    1.2 兽药残留概述
        1.2.1 兽药残留的影响
        1.2.2 头孢噻呋的残留研究
    1.3 BRD的概述
        1.3.1 BRD的诱发因素
        1.3.2 BRD的临床诊断
        1.3.3 细菌性BRD的主要病原
    1.4 头孢噻呋钠治疗细菌性BRD的研究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对自然感染细菌性BRD的临床药效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药品
        2.1.4 试验动物
        2.1.5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2.1.6 临床观察
        2.1.7 细菌学诊断
        2.1.8 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检查
        2.1.9 疗效评价标准
        2.1.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
        2.2.1 临床观察
        2.2.2 细菌学诊断
        2.2.3 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检查
        2.2.4 疗效评价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对自然感染细菌性BRD的田间治疗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试验药品
        3.1.3 试验动物
        3.1.4 试验动物与分组
        3.1.5 临床观察
        3.1.6 细菌学诊断
        3.1.7 试验牛尸体剖检
        3.1.8 疗效评价标准
        3.1.9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临床观察
        3.2.2 细菌学诊断
        3.2.3 大体剖解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3.2.4 疗效评价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在牛可食性组织及牛奶中的残留消除研究
    4.1 材料
        4.1.1 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动物
        4.1.4 给药和样品采集
        4.1.5 溶液的配制
    4.2 方法
        4.2.1 样品前处理
        4.2.2 色谱条件
        4.2.3 质谱条件
        4.2.4 特异性
        4.2.5 标准曲线
        4.2.6 检测限和定量限
        4.2.7 准确度和精密度
        4.2.8 稳定性
        4.2.9 牛可食性组织和牛奶样品测定
        4.2.10 数据处理
    4.3 结果
        4.3.1 特异性
        4.3.2 检测限和定量限
        4.3.3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4.3.4 准确度和精密度
        4.3.5 稳定性
        4.3.6 头孢噻呋钠在牛可食性组织及牛奶中的残留消除
        4.3.7 头孢噻呋钠在牛体内的休药期及弃奶期
    4.4 讨论
        4.4.1 样品前处理以及色谱条件优化
        4.4.2 头孢噻呋钠在牛体内的消除
        4.4.3 头孢噻呋钠的休药期及弃奶期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典型抗生素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检测及实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常用抗生素的介绍
        1.2.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2.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2.3 四环素类抗生素
        1.2.4 酰胺醇类抗生素
    1.3 抗生素在猪养殖业的应用研究进展
        1.3.1 提高饲料转化率
        1.3.2 改善繁殖性能
        1.3.3 疾病防治
    1.4 血药浓度的常用检测技术
        1.4.1 紫外分光光度法
        1.4.2 免疫分析法
        1.4.3 色谱法
        1.4.4 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
    1.5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介
        1.5.1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1.5.2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4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给药和血样采集
        2.2.2 头孢噻呋的测定
        2.2.3 氟苯尼考的测定
        2.2.4 盐酸多西环素的测定
        2.2.5 复方阿莫西林的测定
        2.2.6 酒石酸泰万菌素的测定
        2.2.7 替米考星的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头孢噻呋注射液实验结果与分析
        3.1.1 头孢噻呋注射液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1.2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3.2 氟苯尼考注射液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氟苯尼考注射液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2.2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3.3 盐酸多西环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盐酸多西环素适口性实验结果
        3.3.2 盐酸多西环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4 氟苯尼考粉或预混剂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氟苯尼考粉或预混剂适口性实验结果
        3.4.2 氟苯尼考粉或预混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5 复方阿莫西林实验结果及分析
        3.5.1 复方阿莫西林粉适口性实验结果
        3.5.2 复方阿莫西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6 酒石酸泰万菌素实验结果及分析
        3.6.1 酒石酸泰万菌素适口性实验结果
        3.6.2 酒石酸泰万菌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7 替米考星实验结果及分析
        3.7.1 替米考星预混剂适口性实验结果
        3.7.2 替米考星预混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第四章 讨论
    4.1 HPLC-MS测定血清中抗生素药物的分析方法讨论
    4.2 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1 头孢噻呋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2 氟苯尼考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3 多西环素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4 阿莫西林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5 酒石酸泰万菌素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6 替米考星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3 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1 头孢噻呋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2 氟苯尼考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3 盐酸多西环素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4 阿莫西林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5 酒石酸泰万菌素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6 替米考星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4 典型抗生素实用性评估
        4.4.1 头孢噻呋注射液实用性评估
        4.4.2 氟苯尼考注射液实用性评估
        4.4.3 盐酸多西环素实用性评估
        4.4.4 氟苯尼考预混剂实用性评估
        4.4.5 复方阿莫西林实用性评估
        4.4.6 酒石酸泰万菌素实用性评估
        4.4.7 替米考星预混剂实用性评估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 谢

(6)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弃奶期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奶牛乳房炎概述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附录 1

(7)艾地普林单方和复方注射液在猪的残留消除和靶动物安全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2 艾地普林研究进展
        1.2.1 药效学研究
        1.2.2 药动学研究
        1.2.3 毒理学研究
        1.2.4 代谢研究
        1.2.5 残留研究
    1.3 磺胺甲恶唑研究进展
        1.3.1 药效学
        1.3.2 药动学研究
        1.3.3 毒理研究
        1.3.4 代谢研究
        1.3.5 残留研究
    1.4 艾地普林注射剂研究
    1.5 研究内容与目标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标
第二章 艾地普林单方和复方注射液在猪的残留消除
    2.1 材料
        2.1.1 试验药物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1.4 试验动物
    2.2 方法
        2.2.1 溶液的配制
        2.2.2 动物给药与采样
        2.2.3 检测方法
        2.2.4 样品前处理
        2.2.5 方法学考核
        2.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
        2.3.1 方法学考核
        2.3.2 艾地普林单方注射液在猪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2.3.3 艾地普林复方注射液在猪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2.4 讨论
        2.4.1 提取条件的优化
        2.4.2 液相条件的优化
        2.4.3 质谱条件的优化
        2.4.4 艾地普林单方和复方注射液在猪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消除特征
        2.4.5 艾地普林单方和复方注射液休药期的确定
第三章 艾地普林单方和复方注射液在猪的靶动物安全性
    3.1 材料
        3.1.1 试验药物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仪器
        3.1.4 试验动物
    3.2 试验方法
        3.2.1 给药与采样
        3.2.2 临床观察
        3.2.3 生长性能
        3.2.4 血液生理指标测定
        3.2.5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3.2.6 脏器系数
        3.2.7 病理学检查
        3.2.8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临床表现
        3.3.2 生产性能
        3.3.3 血液生理指标
        3.3.4 血液生化指标
        3.3.5 脏器系数
        3.3.6 病理学检查
    3.4 讨论
        3.4.1 艾地普林和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注射液对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3.4.2 艾地普林和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注射液对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Ⅰ—研究生简介
附录Ⅱ—猪可食性组织中艾地普林、磺胺甲恶唑及乙酰化代谢物定量检测的标准操作规程
附录Ⅲ-相关数据和图表

(8)替米考星内服混悬液对猪靶动物安全性与残留消除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增生性肠炎的研究进展
        1.2.2 替米考星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第二章 替米考星内服混悬剂对猪靶动物安全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药物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动物
        2.1.4 试验设计
        2.1.5 临床观察
        2.1.6 增重及料重比
        2.1.7 血常规检测
        2.1.8 血生化检测
        2.1.9 动物剖检及脏器系数
        2.1.10 组织病理学研究
        2.1.11 统计学分析
    2.2 试验结果
        2.2.1 受试猪的临床表现
        2.2.2 增重与料重比分析
        2.2.3 脏器系数分析
        2.2.4 组织病理学检查
        2.2.5 血常规分析
        2.2.6 血生化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替米考星内服混悬剂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3.1 试验材料
        3.1.1 药物与试剂
        3.1.2 溶液的配制
        3.1.3 仪器与设备
        3.1.4 试验动物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3.2.3 样品前处理方法
        3.2.4 方法学考核
        3.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6 休药期拟合
    3.3 试验结果
        3.3.1 线性范围
        3.3.2 特异性
        3.3.3 检测限与定量限
        3.3.4 准确度与精密度
        3.3.5 稳定性结果
        3.3.6 组织消除规律
    3.4 讨论
        3.4.1 液相条件的优化
        3.4.2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3.4.3 残留消除规律与休药期
第四章 全文总结
第五章 文献综述 猪增生性肠炎概述
    5.1 病原学
    5.2 流行病学
    5.3 诊断
        5.3.1 组织学诊断
        5.3.2 血清学诊断
        5.3.3 分子生物学诊断
        5.3.4 小结
    5.4 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
        5.4.1 抗菌剂
        5.4.2 疫苗
        5.4.3 营养添加剂
    5.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Ⅰ-研究生简介
    附录 Ⅱ-相关数据和图表

(9)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在猪的安全性与残留消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2 多西环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多西环素理化性质
        1.2.2 多西环素药效学研究进展
        1.2.3 多西环素药动学研究进展
        1.2.4 多西环素安全性
        1.2.5 多西环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2.6 多西环素残留消除研究进展
    1.3 氟苯尼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氟苯尼考理化性质
        1.3.2 氟苯尼考药效学研究进展
        1.3.3 氟苯尼考药动学研究进展
        1.3.4 氟苯尼考安全性
        1.3.5 氟苯尼考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3.6 氟苯尼考残留消除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与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动物
    2.4 靶动物安全性试验设计
        2.4.1 动物分组与采样
        2.4.2 血常规与血生化指标检查
        2.4.3 剖检与组织病理学检查
        2.4.4 试验数据处理
    2.5 残留消除试验设计
        2.5.1 动物分组与采样
        2.5.2 样品的制备
        2.5.3 样品前处理
        2.5.4 液相色谱条件
        2.5.5 质谱条件
        2.5.6 方法学考察
        2.5.7 样品检测
        2.5.8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靶动物安全性试验结果
        3.1.1 临床表现
        3.1.2 体重增长
        3.1.3 脏器系数比
        3.1.4 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对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3.1.5 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1.6 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3.2 方法学考察结果
        3.2.1 特异性
        3.2.2 检测限与定量限
        3.2.3 基质匹配标准曲线
        3.2.4 准确度与精密度
        3.2.5 稳定性结果
    3.3 盐酸多西环素与氟苯尼考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试验结果
        3.3.1 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残留量的测定
        3.3.2 盐酸多西环素与氟苯尼考在猪可食性组织中的消除参数
        3.3.3 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以及氟苯尼考胺休药期的计算
4 讨论与总结
    4.1 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在猪的安全性
        4.1.1 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对猪临床表现的影响
        4.1.2 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对猪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4.1.3 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对猪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4.2 残留检测方法的优化
        4.2.1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4.2.2 分析条件的优化
    4.3 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在猪可食性组织中残留消除
        4.3.1 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在猪可食性组织中残留消除规律
        4.3.2 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休药期的确定
5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Ⅰ—作者简介
附录 Ⅱ—血常规与血生化原始数据
附录 Ⅲ—各时间点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以及氟苯尼考胺的色谱图
附录 Ⅳ-答辩委员主要问题及回答

(10)帕托珠利混悬液在仔猪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1. 三嗪类抗球虫药研究进展
        1.1 地克珠利
        1.2 妥曲珠利
        1.3 纳川珠利与沙咪珠利
    2 帕托珠利研究进展
        2.1 理化性质
        2.2 帕托珠利的药理学特性
        2.3 帕托珠利的临床应用
        2.4 三嗪类抗球虫药耐药性研究进展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猪血浆中帕托珠利含量的HPLC检测
    1 材料
        1.1 仪器与设备
        1.2 标准品与试剂
        1.3 试液的配置
    2 方法
        2.1 猪血浆样品预处理
        2.2 色谱条件
        2.3 血浆中帕托珠利含量的定量测定
        2.4 检测限与定量限
        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3 方法学验证
        3.1 系统适用性
        3.2 系统残留
        3.3 选择性
        3.4 精密度与准确度
        3.5 回收率
        3.6 稳定性
    4 结果
        4.1 色谱行为
        4.2 检测限与定量限
        4.3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4.4 系统残留
        4.5 准确度与精密度
        4.6 回收率
        4.7 稳定性
    5 讨论
        5.1 提取条件的优化
        5.2 色谱条件的优化
        5.3 线性范围
    6 小结
第3章 帕托珠利混悬液在猪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与设备
        1.2 试剂与试液
        1.3 药品
        1.4 饲料
        1.5 试验动物入选
    2 方法
        2.1 试验设计与给药方案
        2.2 血样采集与保存
        2.3 血浆样品中帕托珠利含量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2.5 绝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
    3 结果
        3.1 采血时间
        3.2 临床观察与剔除动物
        3.3 给药后猪血浆中帕托珠利色谱图
        3.4 血药浓度与药动学特征
    4 讨论
        4.1 猪单剂量静注帕托珠利注射剂后的药动学特征
        4.2 猪单剂量口服帕托珠利混悬液后的药动学特征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畜牧生产中增重剂的使用及其动物体内残留量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鹿茸及鹿副产品中外源污染物研究进展[J]. 王泽帅,陆雨顺,刘松鑫,李珊珊,孙印石. 特产研究, 2021(05)
  • [2]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直接法快速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D]. 孙铭雪. 烟台大学, 2021(11)
  • [3]鹿茸中三类常见外源污染物的分布及安全性评价[D]. 王泽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4]注射用头孢噻呋钠治疗细菌性BRD疗效与在牛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D]. 陈晨.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5]典型抗生素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检测及实用性评估[D]. 张华青.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6]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弃奶期验证[D]. 隋国燕.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7]艾地普林单方和复方注射液在猪的残留消除和靶动物安全性试验[D]. 王玉可.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8]替米考星内服混悬液对猪靶动物安全性与残留消除规律研究[D]. 武梦茹.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9]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注射液在猪的安全性与残留消除研究[D]. 朱敏娟.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10]帕托珠利混悬液在仔猪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D]. 沈佳晨. 扬州大学, 2020(04)

标签:;  ;  ;  

增重剂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使用和动物残留物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