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和希腊的经济发展与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

葡萄牙和希腊的经济发展与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

一、葡萄牙、希腊的经济发展与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洪梅[1](2008)在《国际区域货币合作的欧元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货币合作的广泛开展为选题背景,以国际区域货币合作中的欧元模式为考察对象,意在通过对这一典型的单一货币联盟所进行的系统研究,进一步加深理论界对于国际区域货币合作的形成机理、历史演进、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认识,从而增强欧元模式作为经典案例在货币史、国际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相关学科中的应用,丰富这些理论的内容,同时也为正在行进中的东亚货币合作及其他地区的货币合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中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多种不同因素对欧元汇率走势的影响程度、市场一体化给欧元区不同成员国带来的非均衡效应、东扩对欧元区新老成员国的不同影响以及欧元模式与货币替代联盟模式及多重货币合作模式的异同等进行了研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波动、欧元区对最优货币区标准的满足程度、统一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共同财政纪律面临的困境以及欧盟东扩后新成员国主要经济指标的趋同情况进行了研究;运用博弈分析法对欧元模式均衡结构的形成机理及东亚货币合作中中日两国间将展开的博弈过程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欧元模式的形成是古往今来欧洲地区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社会、货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是经历了数百年战火的欧洲人理性的选择,也是美国霸权下欧洲人无奈的选择;既是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众多有识之士不懈追求的结果。2.欧元问世9年来,对美元汇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因受经济、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表现得起伏波动,其中经济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同时分析表明,欧元的诞生并没有从根本上撼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在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走势中,美元始终起着主导作用。3.欧元模式的现实困境从根本上说明,欧元区国家经济基本面尽管有了一定程度的趋同,但国别特征依然明显。我们在充分认识欧元模式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承认它的局限性。货币合作并不是包治欧洲百病的良丹妙药,相反,欧元的诞生不仅不能解决许多在国家货币层面都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使得长久以来欧洲经济中所积存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欧元区面临的结构性改革压力和政策协调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4.欧元的国际化程度和欧元区的综合实力决定了现在的欧元已经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次强货币,但其要与美元分庭抗礼则需要很长的时间。然而“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决定了未来美元国际地位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国际货币体系由美元为主导转向欧元与美元平分秋色是历史的必然。5.东扩从总体上将有利于欧元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对新老成员均有好处,但东扩的效应在不同成员国间并不均衡,新成员国的收益要大于老成员国。同时东扩的进行也将给欧元区今后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慢欧元区的发展进程,但欧元区长期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其前景是光明的。6.与其他货币合作模式相比,欧元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它从经济合作起步遵循着渐进式的发展路径,从一国一种货币逐步走向了一个国际区域一种货币,最终在多个主权国家间建立了单一货币联盟。欧元作为新型国际区域货币,其价值决定的基础既不依赖于黄金亦不依赖于单一国家,而是主要取决于货币区整体的物价稳定程度。此外,欧元模式是通过多国间博弈而形成的均衡结构。

阙澄宇[2](2002)在《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世界经济领域发生了史无前例的重大事件:出现了一个跨国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一种跨国货币——欧元。中央银行与国家货币原本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现在却被统一的中央银行和统一的货币所取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欧洲中央银行作为一个超国家机构,独立行使货币政策的职能,负责制定和实施整个欧元区的货币政策,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各国中央银行有着本质区别。由欧洲中央银行与欧盟15个成员国国家中央银行所组成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可以称得上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所带来的最大的制度变化,它一方面使欧洲中央银行成为了没有相应政权实体制约的中央银行,另一方面又使各个国家成为了失去了中央银行控制权的国家政体。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建立既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欧盟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史上的空前创新和质的飞跃,欧洲中央银行的诞生会使欧盟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发生巨大的变化,并将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与欧盟虽然相距遥远,文化差异较大,但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理论上讲,不同经济体的互补性是双方发展经贸关系的客观基础,互补程度越高,发展经贸关系的潜力就越大。中国与欧盟不仅在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等方面显示出很强的互补性,而且在金融合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将进一步加快国内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步伐,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学习和借鉴国外金融机构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建立与运作,为世界各国和其他区域性经济组织提供了值得效仿的范例。对于欧洲中央银行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发展过程,把握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趋势,同时对于我们扩大与欧盟的经贸往来,完善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论述了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建立及其制度框架,并着重对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进行了详细阐述。全文共九章,分为三个部分。<WP=54>第一部分为基础篇,由第1-4章组成,主要分析了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诞生背景、理论基础、制度框架和主要特征。第1章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顺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的脉络,探寻了欧洲中央银行从设想至雏形,直到正式成立的全过程。第2章主要根据《欧洲联盟条约》和《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章程》,详细介绍了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基本制度框架,以及该体系的最终目标与具体任务。第3章着重对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独立性进行了分析。欧洲中央银行是目前世界上独立性最强的超国家机构,这一显着特征为确保其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证。第4章依据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对欧元区形成的理论基础,以及加入欧元区的成本与收益,进行了理论与实证方面的分析。第二部分为政策篇,由第5-8章组成。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考察与研究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单一货币政策的内容、货币政策的实施、汇率机制及汇率政策、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第5章在对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详尽展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双支柱”货币政策战略,并对货币政策战略的信息传播进行了论述。第6章分析了欧洲中央银行体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其货币政策战略,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货币政策操作与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第7章首先对汇率目标区进行了探讨,参照这一理论,并结合欧洲汇率制度及汇率政策的变迁,对目前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汇率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分析。第8章结合欧洲货币联盟的趋同标准和财政约束的分析,针对欧元区财政政策分散性与货币政策统一性的特点,探讨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第三部分为影响篇,由第9章组成,。本章在对我国中央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欧洲央行可供效仿与借鉴之处。由于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与成功运作,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尤其是金融业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我们要适应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步伐,走金融国际化的道路,提高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并适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

高志虎[3](2011)在《英国对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研究(1970-1990)》文中研究说明货币一体化在战后欧洲一体化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作为欧洲大国之一的英国却并未发挥主导作用,在1970-1990年间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都留在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核心安排之外,直到现在英国也没有加入欧元区。虽然英国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态度并不积极,但是在欧洲货币一体化运动的长期历史中,它具体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其动因是什么,对英欧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仍是国际学术界引人瞩目的问题。本文即是对1970-1990年间英国对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的专题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用来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证选题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观点与研究方法,说明论文的结构安排和使用的主要材料,并指出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作为主要论题的历史背景,论述英国与战后初期欧洲货币合作的关系。二战结束后,货币多边自由兑换体系没能立即建立起来,双边支付协议的盛行阻碍了欧洲内部贸易的发展。为此,美国帮助欧洲国家于1950年建立了支付同盟。英国为了维护英镑的地位和英镑区的利益,与美国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在基本利益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英国以完全成员的身份加入了支付同盟。195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和国际收支状况普遍改善,1958年它们的货币对美元实现了 自由兑换。西欧国家普遍期望布雷顿森林体系能平稳运行,但很快“美元过剩”现象便导致了美元危机的发生,国际货币体系的波动对欧共体的关税同盟建设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挑战,六国只得在共同体框架下加强货币合作。英国不是欧共体的创始会员国,因此缺席了共同体的早期货币合作。另外,与马克等货币逐渐走强不同,英镑经常面临下行压力,这一情况是法国总统戴高乐两次否决英国加入共同体的原因之一。第三章具体分析希思政府(1970-1974年)的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希思执政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1971年底达成的史密森协议允许各国扩大其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这对经济贸易联系紧密的共同体国家来说难以承受,于是它们在1972年4月决定缩小彼此之间的汇率波动幅度,建立“蛇行于洞”的汇率机制。希思决定让英国加入其中,因为希思是一位具有强烈亲欧思想的首相,而此时英国刚刚签署了加入共同体的协议,加入机制方可向其他国家展示英国融入欧洲的决心。但此一时期英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复杂,投机资本在六月间展开了对英镑的投机活动,造成大量外汇储备损失,因此希思政府不得不决定退出“蛇形机制”,让英镑自由浮动。其后,“蛇形机制”参与国货币对美元的中心汇率也不断遭受冲击,而美国却不愿为扞卫美元币值稳定采取实质性行动,忍无可忍的共同体国家酝酿让其货币对美元联合浮动。在德国表示愿意在储备集中问题上付出大的代价后,希思有意参加“联合浮动”,但无奈德国的立场后来出现了严重的倒退,希思只得作罢。希思对这一结果深感不快,这对他来说颇有点壮志难酬的意味。第四章深入探讨卡拉汉政府(1976-1979年)对欧洲货币体系谈判的立场。欧洲货币一体化建设在1970年代中期几乎陷入停滞状态,这一状况在1978年出现了转机。当时德国总理施密特对美国总统卡特的“弱势美元”政策十分不满,于是他联合法国总统德斯坦提出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倡议。而在此之前,卡拉汉已经向卡特提出了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五点计划,它与施密特的倡议有所矛盾。卡拉汉对施密特建议的第一反应是,它要以英镑汇率的提升为代价来抑制马克币值的过快上涨,这对英国产品的竞争力不利。在后续谈判过程中,卡拉汉又发现新机制并没有对既有机制进行大的改进,弱币国仍将更多地承担经济调整的责任,而其他国家又不愿对英国进行较多的资源转移,信贷机制的强化也十分有限,这样英国加入其中得到的经济回报并不丰厚,反而可能付出较大的代价。此时,卡拉汉政府的执政地位已经不太稳固,欧洲问题对工党来说也是一个敏感议题,因此英国最后虽与新体系建立了某种联系,但却没有加入其核心机制——汇率机制,这种做法可谓是得过且过。第五章主要考察撒切尔政府(1979-1990年)的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撒切尔上台后,首先面临的是要不要加入欧洲汇率机制的问题。虽然财政部的官员们逐渐对欧洲汇率机制产生了兴趣,但撒切尔不为所动,她长期反对英国加入汇率机制。在撒切尔看来,英国留在汇率机制之外,并没有为此付出什么经济代价,加入其中反而会丧失一定的货币政策自主权,这有可能对英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1980年代末随着经货联盟议题的重新提出,撒切尔在汇率机制问题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很多官员认为只有加入后者,才能增加英国在前一议题上的影响力。1990年10月,撒切尔同意让英国加入汇率机制,主要却是出于保守党和内阁团结的政治考量,因为撒切尔无力再次否决财相和外相的联合建议。然而,在经货联盟问题上撒切尔仍采取了孤注一掷的反对态度,这导致了杰弗里·豪的不满和辞职,它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了撒切尔的下台。作为结论的第六章对全文加以总结。本文认为,1970-1990年间英国的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虽时有变动,但仍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整体上看,英国与欧洲货币一体化运动保持了一种若即若离、离大于即的关系,这主要是由参与这一运动对英国的经济影响所决定的。这一政策可以看做是在欧洲处于特殊地位的英国,应对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方式。它在不同时期与不同领导者的决策风格相联系,出现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对英国国内政治和英欧关系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这种方式反映了英国的实用主义政治传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但是,英国在采取这种方式、坚持自己货币主权的同时,又希望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施加影响并从中获益,这就常常使英国决策者陷入两难境地。

孙涵[4](2016)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特殊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9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随即蔓延到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塞浦路斯等欧元区国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从危机的爆发至今,已经超过7年。在此期间,虽然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国家、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先后启动了多种救助机制,债务国自身也为缓和危机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外部援助和债务国内部紧缩努力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演化,已经成为困扰整个欧盟经济复苏的关键问题。不仅如此,危机还引起了世人对于欧元前景和未来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担忧,可以说,这场主权债务危机成为了事关欧盟前途的重大事件,在经济政治领域对世界将产生深远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多次债务金融危机,但一般经过一到二年就解决了,为什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这是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1980年在韩国,1985年左右在拉丁美洲国家,1997年在东南亚国家,和2001年在阿根廷先后发生的金融危机,都具有外债危机的特点;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具有内债危机的特点;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似乎是外债危机,但又不像外债危机。之所以像外债危机,是因为希腊等债务国所借的债务是来自德国、法国等其他国家。之所以不像外债危机,是因为债务是用欧元计价的,而欧元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家所使用的本国货币。与此相对应,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似乎又是内债危机,但也不像内债危机。因为,希腊等国的债务虽是欧元计价,但不是从本国企业和家庭筹集的,而是从外部筹集,本国政府也没有能力发行和管理欧元。所以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即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外债危机,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内债危机。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两不像”的特点,尝试用解决外债危机的方法来化解欧债危机难以奏效,同样,用解决内债危机的方法也难以奏效,这是欧债危机至今未能彻底解决的根本原因。基于这一特殊性,本文首先从马克思经典债务理论入手,以债务危机反应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合作与对抗关系为视角,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行全景式研究。通过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特殊性,揭示债务危机与债务国货币主权丧失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举债、生产、贸易和偿债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债务危机治理的根本出路,为我国合理利用外债提供参考。通过对不同债务危机进行比较研究,探寻这些危机的异同点,揭示债务危机的本质,对我们全面认识债务危机,防范危机发生提供有益的借鉴。马克思的债务理论认为,债务关系体现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作与对抗关系。如果债务人通过对外举债,能够有效的实现提高生产、增加贸易、推动经济增长,那么,偿债就有保证,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就可以进行良好的循环合作;反之,则债权与债务双方就会发生对抗,直至以极端的债务危机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关系在希腊债务危机中表现最为明显。希腊政府的对外负债,未能用来有效地发展生产、贸易和推动本国经济增长,而是用来增加国民福利、提高收入水平,最终导致无力偿债,从而引发了债权国与希腊的对抗,爆发债务危机。同时,债权国对希腊救助所附加的严格紧缩性条件,又引发了希腊国内民众与政府,希腊与欧盟的对抗。欧元区各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本国政府为维护金融稳定,防止经济衰退而使用财政资金救助本国银行业,使银行业危机转化为主权债务危机;另一类是政府受历史债务和经济疲软拖累,财政赤字飙升,债务居高不下,最终导致严重的主权债务问题。欧元区成员国的政府财政赤字,无法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缓解,只有求助于债权国的宽限和援助,虽然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多轮救助,但只是暂时缓解,而未能彻底解除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是欧元区货币制度和政治制度缺陷的集中反映。欧元区各成员国使用的欧元,是由欧洲央行发行的超主权信用货币。货币的统一给欧元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却无法满足各国政府调节各自经济的需要,当各成员国面对非对称经济冲击时,财政政策成为唯一调节手段。欧元区国家各自独立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之间出现巨大矛盾。欧元的制度设计,突出了统一的货币权力对分散的财政权力的制约,却忽视了两者相互的配合。同时,欧盟治理结构的缺陷,也导致成员国财政纪律松弛,道德风险频发,联盟内部政策协调不足,金融监管不力。在危机发生后又出现决策行动迟缓,央行救助不力,成员国之间对立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阶段运行良好,但是运行到经济货币联盟阶段,则遭遇重大挑战,从根本上来看,这是经济联盟与国家主权的冲突。因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本质上是政治经济学危机。欧元区统一了货币和中央银行体系,进而统一了区内经济,但完全的货币经济解决不了各成员国现实存在的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需要依靠各国政府自行调节。欧元区的各成员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丧失了货币主权,失去了利率、汇率等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只能依靠财政扩张和举借外债来解决本国失业和收入问题。经济统一,而政治仍独立的矛盾,是欧元区的根本矛盾,欧债危机的最终解决,也要通过推进欧盟政治一体化来实现。对比以往发生的几次主要债务危机,我们能进一步看清欧债危机的特殊性。尽管债务危机本质上都是信用危机,但以往发生过危机的韩国、拉美国家、泰国和阿根廷等危机国,都是主权国家,有自己的货币主权,发生危机时,可以利用汇率、利率调节其国际收支,抵御来自外部的冲击。而此次深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希腊等国,则由于加入欧元区而丧失了货币主权,不再有能力通过调节本国国际收支化解危机,只能依靠其他欧元区成员国的全面支持和合作。进一步对比中国和希腊利用外债的效果,我们发现,我国有效的利用外债发展生产,扩大贸易,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实现了债权债务关系的和谐;而反观希腊,其在利用主权债务方面未能实现以上目的,从而造成了债务国和债权国的严重对抗。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外债,如何防范债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我国带来了重要启示。

王凡一[5](2018)在《欧元国际化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欧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从外部影响因素来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一再下调危机国的各种国际评级,使得欧债危机越演越烈。同时,由于欧元对美元国际货币霸主地位产生了威胁,美国利用高盛集团、世界三大评级机构等推波助澜,导致欧债危机一发不可收拾。但欧债危机爆发的主因还在于其内部的影响因素:欧元区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货币的统一使得南欧国家和北欧国家经济实力差距不断变大;欧洲央行的成立导致欧元区国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统一,宏观调控政策失调;欧元区国家一直施行高福利政策,过高的社会福利支出造成了欧元区国家政府的沉重负担;欧元区的金融监管不足,与快速发展的金融创新不相适应;欧盟的债务危机救助机制缺失,不能有效应对债务危机。这些内部因素促使了欧债危机的爆发和随后的不断恶化蔓延。无论是欧债危机的内部影响因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匹配、宏观调控政策失效、福利超载、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监管不足、危机救助机制缺失,还是欧债危机的外部影响因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评级机构和美元的打压,这些基本都是由于欧元的诞生和欧洲央行的设立引发的。作为超主权货币,欧元与美元和日元的国际化过程不同,其是区域货币一体化和货币国际化同时完成的,欧元诞生的过程就是其国际化的过程。也正是因此导致欧元天生就存在着一些不足:缺乏稳定的经济基础,缺乏稳定的政治基础,缺乏稳定的制度架构。在欧元这些天生不足的基础上,欧洲央行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制度缺陷:一是单一的货币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冲突,二是统一的汇率制度使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扩大,三是最后贷款人职能缺失。欧元的先天不足、欧洲央行的各种制度缺陷,不可避免地对整个欧元区经济的平衡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为欧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欧元的诞生增大了欧元区成员国宏观调控难度,加剧了经济复苏的困难,放大了希腊等外围国家经济的脆弱性。正是欧元的问题导致了欧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欧债危机的本质是货币的危机,是欧元的危机。欧元国际化引发欧债危机的传导路径可概括为:欧元国际化要求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统一的货币政策导致欧元区国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匹配→宏观政策失效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救助机制缺失导致救助措施不力最终引发欧债危机。欧元国际化影响欧债危机的机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独立性消失导致汇率调节机制失效,二是欧元国际化导致国别化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失调,三是欧元国际化引致债务错觉导致市场机制失灵,四是欧元国际化引发欧美地缘经济之争导致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失衡。欧债危机爆发后,对欧洲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了整治债务危机,欧元区国家进行了财政政策调整,实施了紧缩政策,希望可以利用紧缩财政政策解决高债务和低增长这两个问题。同时,欧元区国家也加强了经济治理制度建设,强化了政治协调机制,设立了救助机制,欧洲央行也正逐渐转变为“最后的贷款人”,欧盟还推出了财政公约,设立了单一监管制度。欧债危机暴露出的欧元区问题和近年来欧元区采取的整治债务危机的政策措施,都值得我国去吸取经验和教训。第一,我国在参与区域金融货币合作的过程中,不应该急功近利,而是应该审慎进行。第二,当前我国地方债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应健全地方债务的风险预警机制,推进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和破产机制建设。第三,我国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必须审时度势,互相搭配使用。而且,借鉴欧盟国家近年来采取的紧缩政策,我国也应该意识到,为了提振经济,一味地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不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提振市场的信心,充分利用私人部门的力量,也是复苏经济的良好选择。第四,我国在制定与推行社会保障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既要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还要避免经济承受过大的压力,确保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五,我国应该积极借鉴欧美等国家金融监管的经验教训,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我国还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危机救助机制,稳定市场的预期和信心。第六,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稳步推进,不能急功近利,人民币的国际化过程必须以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货币主权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

吴文旭[6](2001)在《论欧洲货币联盟及欧元》文中指出1998年5月2-3日,欧洲历史上最为举世瞩目的首脑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会议确定了欧洲货币联盟(European Monetary Union, EMU)的创始成员国,锁定了创始国货币与欧元的比率,决定了欧洲中央银行的6人执行理事会及行长人选等等。1999年1月1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the euro)正式诞生。于是欧洲货币联盟及欧元成为全世界一个热门话题。欧元产生后如何运作?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如何决定?欧元启动对全球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它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些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分析过程中,笔者运用了大量的经济数据和一些计量公式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提高结果的可信度。本文共分六章,主要研究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历程、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最佳货币区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及欧洲中央银行的运行机制及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欧洲的劳动力市场问题及解决高失业的对策、欧元产生后对全球及中国的影响等。本文第一章简单介绍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历程。从创设欧洲计算单位,发展到欧洲货币单位,再到最终推出欧元,欧洲货币一体化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本章首先对欧洲以往的货币联盟进行了回顾,这些货币联盟包括三个现存的货币联盟(德国的关税同盟、瑞士的联盟、比-卢联盟)及两个已失败的联盟(拉丁货币联盟、斯堪第那维亚货币联盟),对它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货币联盟成功的先决条件。然后以叙述性的手法描写了欧洲货币联盟自二战后历经磨难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个世纪的酝酿才于本世纪50年代成立欧洲一体化的第一个正式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其后从维纳尔报告到德洛尔报告,从《罗马条约》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再到《阿姆斯特丹条约》,最终货币联盟成立。可见,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是“进两步,退一步,偏一步”的曲折历程。最后本章又研究了世界经济区域化的最新发展,尤其南美洲的两大区域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集团。受欧元成功启动的鼓舞,他们也开始讨论成立各自的货币联盟的可能性,笔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于欧洲货币联盟,经济学家或赞成或反对。他们反对或赞成的主要依据都是最佳货币区理论。因此,第二章主要讨论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最佳货币区理论。自60年代,芒德尔、麦金农、英格尔拉姆等对最佳货币区理论提出开拓性贡献后,又有一大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笔者首先介绍了最佳货币区理论及其目前的发展,并指出最佳货币区必须具有的4大特性和现在最佳货币区理论存在的缺陷,即:理论没有解决两国世界和三国世界的问题、理论没有涉及如何选择货币政策、理论中没有统一的效用函数而且也没有指出哪些效用<WP=4>函数可以进入最佳货币理论等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最佳货币理论是否适用于欧洲货币联盟及欧元区是否是最佳货币区及欧洲货币联盟成本与收益。结论是目前欧元区并不是最佳货币区,但随着一体化的深入,欧洲各国的经济渐渐进入同一个周期,欧元区会成为最佳货币区。接着,利用最佳货币区指数(optimum currency areas index)来分析欧洲各国的基本情况,检验哪些国家适合进入欧元区,尤其对芬兰与瑞典进行了案例分析。因为根据最佳货币区指数显示,芬兰与瑞典必须同时进入欧元区才能受益,但目前芬兰进入欧元区而瑞典却在区外,于是本文用“联盟标准”对这一特殊例子进行了仔细分析,最终笔者认为芬兰加入欧元区也许是个错误的选择,两国组成“瑞-芬货币联盟”可能更合适些,且转换成本较小。欧元启动后,其稳定性和汇率走向对全球经济影响很大,于是第三章从两个方面分析欧元。一方面是分析影响欧元稳定的几个因素。笔者指出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格雷欣法则、劳动力的流动程度、退出障碍等7大因素将会影响欧元的稳定。当然,这些不稳定性因素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认识、引导它们,而且欧元的稳定与否最主要取决于欧元区内各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如果欧元区经济稳定,GDP持续增长且通胀率低,则欧元比较稳定,反之则反是。另一方面是欧元的汇率问题。在分析影响欧元汇率的因素、欧元汇率政策及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冲击后,笔者讨论了欧元贬值的可能性。笔者认为近期欧元汇率走软并不重要,只要欧元区内经济形势走好、社会福利的效率和税收效率提高,欧元在中长期将会是一个强势货币。随着欧元的推出,欧洲货币联盟的一些重要金融制度安排也发生了变化。于是,第四章研究欧洲中央银行体系(ESCB)及欧洲中央银行(ECB)的制度框架、独立性、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等。在简要介绍ESCB和ECB的基本情况之后,首先讨论了它们在组织结构、经济运作、职能、实施处罚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立性并与美联储进行了对比。接着分析了欧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政策工具。欧央行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维持物价稳定,于是它的政策目标就是通胀型货币政策,其政策工具与美联储既相似又有区别,主要有:最低准备金要求、公开市场操作和备用融资便利这三大工具。然后,笔者运用泰勒规则对欧央行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一分析共分为两大步,第一步用计量经济学和泰勒规则对欧央行的利率水平进行模拟回?

李旭东[7](2013)在《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0年以来,欧美主权债务危机风波不断,以“小猪五国”(PIIGS)为代表的南欧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导致金融体系动荡,欧洲经济持续衰退。美国长期奉行的赤字财政政策导致债务规模屡破上限,世界最大债务人——美国其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凸显。另一方面,自2010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激增、潜在风险较大等问题也逐步暴露,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财税体制的弊端;现实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政府采用超强力度的财政扩张政策刺激经济。虽然我国财政状况总体稳健,但不容忽视的是从债务总规模、债务率以及存量结构等方面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有较多潜在风险,如不及早治理、有效规范,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本文对南欧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这一“前车之鉴”从爆发和演进过程、历史与对比、自身与外部原因、救助与最终解决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目的是给我国公共债务管理等方面提出可操作、可借鉴的政策建议。2008年始于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导火索和引爆点,本文首先基于现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提出的金融加速器理论,对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似”与“不似”进行了解析,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演进及影响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和审视。以史为鉴,以期给我们更深刻、更宽阔的视角。本文随后对近几十年历史上较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基于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个层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给出了一个对比分析框架。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及债务危机前景和结局是论文分析的重点。主权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一国公共财政的失衡,表现为公共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出现差额。南欧各国采取了超前、透支的高福利制度政策,而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和产业结构失衡也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南欧各国自身经济、制度层面的缺陷是公共财政失衡、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根源。除南欧国家自身原因以外,欧元区的成立开启了新的时代,在经历最初“蜜月期”的高增长后,欧元区统一货币与分散财政的天然缺陷与内在痼疾凸显,货币联盟放大了南欧成员国的财政失衡,货币主权的丧失使其只能滥用财政政策手段解决经济失衡问题,最终酿成债务危机的祸根。本文在分析南欧经济体制自身缺陷时,从财政赤字与税收和公共债务的关系角度,特别对南欧和北欧经济制度和福利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进行了再思考,以探究同样作为欧盟成员国以及实行高福利制度的国家,为何南欧国家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而北欧国家却安然无恙,高福利制度到底是否为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元消亡、欧元区崩溃,甚至欧盟解体成为热议话题,欧元区这一带有“天然缺陷”的理想主义实验最终将走向哪里,这场旷日持久的主权债务危机结局如何,不仅关系着欧元的命运,更对未来全球区域经济、货币一体化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警示作用。本文对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欧洲稳定机制的长期有效性、财政联盟成立的可能性、财政紧缩政策的真正作用,以及欧洲中央银行的政策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欧元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有较多潜在风险,且前景不容乐观,地方政府债务一旦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等问题将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持续蔓延提醒我们,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有福利的增长、债务管理和金融改革等多方面设计一揽子方案,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财政风险甚至国家信用风险。

雷志卫[8](2000)在《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与运作机制》文中指出欧元启动一年多后的今天,人们对欧洲货币联盟(EMU)及欧元(EURO)的兴趣已不仅仅局限于“欧元是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相反,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性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比如,历史上共同货币为什么以及如何产生?欧洲为什么需要单一货币?EMU是如何运作的?它的国际影响与未来前景会如何?本论文即用四篇的篇幅对这些问题进行历史的和理性的回答。 第一篇即“历史篇”,试图阐释货币演变的历史规律,共同货币产生的历史基础以及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背景与进程。其中第一章首先描述从早期自由货币到国家货币,直至共同货币的不断上升的历史过程,探讨这种转化的历史合理性,认为从自由货币向国家货币转化所带来的对跨境贸易的不便是早期共同货币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以强大帝国武力为后盾所创立的最早的共同货币和以成员国家间协议形式成立的最早的正式的货币联盟,以及二十世纪货币一体化进程的描述,本章为下一章专门讨论欧洲货币一体化提供了全面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转向欧洲,集中讨论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的内外部原因,描述欧洲货币改革从最初起步直到欧元诞生的全过程。通过分析,本章认为,促使EMU诞生的背后的动机既是经济性的,又是政治性的,它是三个因素的产物:(1)欧洲人力图克服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之缺陷的意愿;(2)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要求;(3)欧洲人对抗“美元霸权”和试图在国际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政治野心。 第二篇即“理论篇”,阐释了关于共同货币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并对与欧洲单一货币密切相关的理论细节进行了讨论。该篇也分两章: 第三章叙述了早期关于共同货币的思想萌芽,如1588年的“全球货币”及19世纪60年代的“国际货币\ 以及20世纪相关的主要理论,如由凯恩斯、特里芬、尼尔斯·塞杰逊等人所创立的理论.凯恩斯和特里芬是对二十世纪国际货币改革及欧洲货币一体化最具贡献的两位学人;正是他们奠定了共同货币的主要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集中分析最初由蒙代尔所创立的“最佳货币区”理论及其对,EMU的贡献。作者介绍和分析了传统的最传货币区理论及其所提出的确定一个馒佳货币区的四条标准,介绍和分析了现代江佳货币区理论及其对货币联盟下货币政策、外汇政策有效性的研究;然后作者转入对“欧盟是不是一个最佳货币区\ 以及欧元引入的成本与效应的探讨.作者认为,理论研究可以部分解释EMU的合理性,尽管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尚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最佳货币区;结合其他政治因素,EMU对其所有成员国都将是十分诱人的选择,从长期来看尤其如此. 第三篇即“运作篇 阐释了欧元区货币、外汇及财政政策战略,并讨论了该战略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向。该篇由第五、六、七章组成。 第五章首先分析了对欧洲中央银行(ECB)设计其货币政策战略至“关重要的三个因素,即门)一些大成功的中央银行(如德、英、美等国央行)的经验教训;(2)关于货币政策的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如对合理预期、货币供应、博奕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模式及直接通胀控制法等的研究);(3)欧元区的特殊性及欧元启动之初ECB所面临的困难。然后本章分别讨论ECB如何确定其“稳定导向型”货币政策战略的每一个要素,讨论ECB为达成其价格稳定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讨论欧元区之所以选择ECB“宪政独立”模式的原因.此外,本章还就对货币政策运作至关重要的统计与支付系统进行了介绍. 第六章首先简述了国际汇率机制演变的历史,并介绍了“汇率目标 一区”理论成果及其新发展。洁合EMU的现状,作者认为,至少在最初 2 阶段,欧元区会选择一种“仁兹的疏忽”的汇率政策来处理欧元对非 欧盟货币的汇率关系;它将以真实的基础均衡汇率为基础,确定并钉 住一个“影子目标汇率区\ 接着本章分别讨论了作为欧元与欧盟其他 货币间一个正式安排的新的欧洲汇率机制(ERM 11)的合理性与内容,,讨论了欧元区外汇储备库的建立与管理,并对《马约》所确立的汇率 决策机制框架进行了总结。 第七章首先解释了EMU的“趋同标准”及《马约》和《稳定与增 长公约》所确定的财政政策架构,并集中讨论了其财政纪律和过渡赤 字程序的运作与影响。作者认为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和“纪律”不 仅对联盟整体,而且对各成员国都是必要的;旨在强化财政“可持续 性”的财政纪律即使在缺乏EMU的情况下也应被各国所采用。至于财 政架构未来的发展,笔者认为在最近的将来,在欧元区建立所谓的“财 政联盟”似乎不太可能亦不必要。 最后一篇即“影响篇”对欧元及EMU在欧洲及国际上的影响与前”景进行了讨论。该篇包括第八章及一个附件。 第八章通过对欧元区经济、金融的国际比较,以及对国际货币的演 变史的分析,认为目前欧元区已经强大到足以影响全球货币体系的程 度。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欧元不大可能取代美元而成为国际货币的 “龙头”。欧元自诞生以来汇率为什么一路下跌?当前欧元弱势意味着 什么?就此,作者从EMU内外部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弱欧 元”不等于“弱联盟\ 从长远来看,欧元会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强势货 币。作者还就这一货币对国际金融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及其各个方面, 以及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等的影响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本篇的附件集中讨论了ECB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可能采取的 对策。欧元启动后,不少专家对在东亚地区形成以日元为中心的货币 3 J区,或在所谓:中华经济圈”形成“华人货币区”的可能性表示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本附件的分析表明,这种设想在短期内很难变成现实,尽管为对付潜在的地区性金融危机,区内有关货币当局之间的金融合作有可能加强. . 0 巴 】 4 d了口 一SummaryInstead of such a simple question, "what the Euro is?", today, more{{XiangXZY}}than one year after the Euro’s birth, people show more interest insome deeper questions about the EMU and the Euro, such as, howand why did common currency emerge in the history? Why is thesingle currency needed in Europe? How does the EMLJ work?What are the future and the impacts of the Euro? This paper,which consists of four parts, is just intended to answer thesequestions historically and theoretically.The first part, i.e, "the Part of History", tries to expose and explainthe historical rule of currency evaluation, 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of common currency, and the background and the process of theEuropean monetary integration.Chapter 1 of the part begins with a presentation of the upturnhistory of currency forms from natural currency (here it meansearly primitive currency and currency issued by early merchantsand bankers) to national currency, and then to common currency.It shows that the inconvenience to the cross-border trader causedby the shift from natural to national currency is the main reason forthe event of early common currency. Furthermore, the chapternarrates some of the earliest common currencies set up by the forceof strong empires, the earliest formal monetary unions set up byagreements among member countries, and the experiences of the2Okcentury monetary integration. These provide a historicalbackground for the studies in the next chapters.Chapter 2 of the part turns to Europe, concentrating on the reasonsfor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integration externally andinternally,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European monetary reformfrom its beginning to the birth of the Euro. It concludes that theEMU came from (1) the willingness to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themodem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2) the need to match theEuropean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3) the political ambitions ofthe European to resist the US dollar’s supremacy and try to play a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In one word, the driving motivebehind EMU are both political and economic.The secondp观 l.e,“ theP血 ofTheory’二 nit呷retsthe mainthoughs and theories about common currenCy,and discusses somedetails which are closelyral眺dw他叫她opean single curren叮.There are alsotwo c…ters mthisp刎.Ch叩ter3 讪。沏cesthe earlythou咖s劝。瞰common c皿en叮sue5as“un1vers卅(1588) an6“Mem劝on旷’(186’s) curncxand the main reaad加pm们血theories mhehe 20th ce咖y,focussing on he International curr啊 heory created by KCynes,Triffin,and the Parallel C见啊 T址ory by Nlels TNgesen,etc.Keynes andDiffinbuiltthe mmtheo血Ic foundation ofcomoncurrenCy and re two ofoe most l呷o侧 contributors to me腑mational mon印叮 reformandthe E哑opean mon办叮m吃egration n his ce恤W.Ch叩ter4 conce协办s on出e Owm C皿en呼拉eas(OCA)Theory originally created by Mnell.The auhor an吻ses hetraditional OCA theory and is four cieria for defdrig an OCA,山e mod咖 OCA出eov and他办dies吻om池e e肚mvmess ofmonet叼 and exchange-ate poliCy under a mon啊 union.Accordmgtothese,he血讪dis皿sses加灿ertheEUis anOCAandwhatare the costsandbene肋 of*the 伽op删 spple currm吼andthen螂esthattheth印啪啪 Wdies can邮ally emlmtheratbnd收 of山e EMUEMU and肋Emo,lhou如山eEUEUas awholecan not const侧e a real OCA;considering some other political敝ors(see ch叩ter 2),the EMUMU will be a very咖active Option toits allmembers,e幼eclallyinthelongm.The third p叨,i.e,“e Pm of Op咖od二 an吻ses he strategiesandthe operations of*theions morletavirletavi ex血ange仍比 and fiscal policyoftheE皿。-are民 andthelhly d例el叩melltofthem mthe仙山e.It is dlVidsd.into血e0咖:C叩ter 5 StatS w讪 CXpl一班ee趾tors which are togethervery esselltial for he ECB to dest助他mon侧policy 咖Wgy:(l)the qmmce of he most successful ce咖l b趾s(especiallyhGem叫化肥W U民mdac一;(2)脓mW SNdieS 劝O山 峻monet叨 poliCy(such as rational e邓e咖lons,the game theomhe relationshp b咖een mo聊聊ly and mflatioA the model of 6 central ba冰’s Ind印endence,tile new experiences of direct lfifiBtlofl tatgCtlllg,nd CtC.);(3)hC SpCC181 latUUC Of thC EllUO-atCS andthe di历cultiestheECB faces atthe outsetoftheEuro.Then the author discusses how tile ECB defines every element of its “stability-oriented” monetarypollcy stfategX howthe ECB operates ltspollcy Instrumentsto reachthe o刊ectlve ofprlce stabili以 and wN the·Euro-area chooses the constitutional呵 Independellce oftheECB.Besides,the system ofstatlstlcs and p时ment of*the BMUMU,which Is Impoltant to the operations of山e monet叨 policy are also血oduced Inthe chapter. Chapter 6 st咖s with an analysis of*theis evaluation of*theti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rate mechanism(E删),he stUdies abom ERMRM (especlau山e TyetZone ofExchangeRate),and山e practical sltoatlon of*thelon E败o-area.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he option of“ benign neglect” exchange-ratepollcyto man昭e the Euro’s exchange-rate to non-EU currencies,which alms at a “ShsdOWt呷Ct ZOllC” dCfillCd ills IC31 fulld8lllClltal Cqlllllbflllffi exchange-rate,should be tempting for the Euro-are民t least Initially.Moreover,the author discusses he ratlonallty and contents ofE删 11 which is aformal arngementofthe exchange-rate of meLuro to citier tU-currencies.foe manaaeme血 of*theme nool of令 the ECB’s forelan exchanae reservec and thannl;。v爿。。;。;nn framework ofexchange rate are alsomroduced n this oh叩ter ChaPter7 begins with explalningthe definitions of*thetions conve吧ence crlterla onheEMUMU andoe designed Ramewo出 ofnscalpdlcy concentrating onthe operations nd impacts of*thes iscal disciplines and excessive dencltprocedures.The author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both the lexlblllty and dlsclpllnes are necess卿 for the EMUMU as a whole and its member countries;he discplines which alms to stfengthenthe nscal sustain眈lllty shouldbe adapted by countries even In the absence of the EMU.Moreovef3 the author also analysesthe u血e of*the nscal伙mewo出 and arguesthat it seems unlikely andunl呷ortantto form aEuropeanFlscal Federation Inthe near future. . The last p阶,l.e,“the P瞅 off 呷acts’二 Is a multi-angle study of the impacts and prospects of the EMU and Euro,boh In Europe 7 >and in the world. It includes Chapter 8 and an appendix.In Chapter 8, the author present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heeconomy and finance of the Euro-area with the US and Japan, anda discussion about the evaluation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andthen concludes that the Euro-area has indeed been large and strongenough to effect the global monetary system, but the Euro isunlikely to replace the US dollar as the pre-eminent globalpcurrency in the expected future. Why does the exchange rate ofthe Euro go down from its birth up to now? What does it mean?The author works on these questions by discussing both externaland internal factors of the EMU and concludes that the recent weakEuro does not means a weak EMU; the Euro will become relativelystrong and stable in the medium-term and long run. Furthermore,the autho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ospects ofthe Euro and the Euro’s impacts o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market as a whole and its every main aspect, and on the stability ofthe global currency system.The appendix focuses on the impacts of the EMU on China andChina’s likely financial countermeasures. After the launch of theEuro, many specialists turn to the possibility of forming an East-Asia Currency Area centered on Japanese Yen, or a ChineseCurrency Area in so-called Chinese Economic Circle. However,the analysis in this appendix shows that it might not come true inthe short run, although the financial co-operations among therelated currency authorities in these areas will be strengthened inorder to react to the potential regional financial crises.

张肃[9](2007)在《东亚货币合作与货币竞争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各国加入金融全球化进程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各经济体带来了惨痛的教训。此后,东亚各国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通过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以达到防范金融危机之目的。从“清迈倡议”,到各层次的政策对话机制的建立以及设立亚洲债券基金等等,都构成了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基础。但是若要实现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则必须要解决东亚各国汇率机制如何选择问题。在组建过程中,货币竞争不可避免。实力较强的货币在竞争中胜出,成为货币同盟的核心货币,发挥主导作用。在东亚货币合作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究竟哪种货币会胜出,成为核心货币,已成为理论界极需解决问题。本文以分析东亚货币合作为出发点,全面总结了东亚货币合作与竞争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并从实证分析角度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与货币竞争的现实性,从货币竞争角度补足与完善了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同时又着重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的风险、障碍,从货币竞争中主导货币选择问题提出了东亚货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方案,对于正在进行中的东亚货币合作,具有较为现实的参考意义。全文由九部分组成,分为序言、结论和七章正文。序言,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的说明。第一章,国际货币发展史。主要从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三方面来阐述货币的发展始终都是货币合作与竞争的结合。第二章,对货币合作理论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表现合作利益理论、货币危机理论以及最有货币区理论。通过评述区域货币合作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最新动态,寻求东亚金融合作的理论依据。第三章,对货币竞争理论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货币非国有化理论、货币替代理论以及货币竞争的法则。本章的写作目的在于揭示货币竞争的深层动因,为研究东亚区域货币竞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对东亚货币合作与竞争的实证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东亚货币合作静态实证分析,本章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着重分析和考察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基础,从经济层面来探讨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其次对中日货币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从六方面考察了中日货币的竞争实力。本章的写作目的在于从经济层面来探讨东亚货币合作与竞争的可行性。第五章,对欧、美两种货币合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欧洲货币合作的模式;其次研究了美洲货币合作的模式。两种模式都是通过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又对两种模式从合作的动因、汇率制度等七个方面进行比较,进而为东亚货币合作提供经验。第六章,对在货币竞争下的东亚货币合作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从东亚货币的历史进程出发,分析了目前的现状。其次从东亚货币合作的特点出发,分析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困境。最后阐述了东亚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本章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制约因素及收益、成本的剖析,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可能的方向。第七章,对货币合作下的东亚货币竞争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从日元国际化出发,分析了日元货币的现状;从人民币境外流通状况,分析人民币亚洲化的必要性。其次从日元与人民币竞争的利弊,得出中日货币竞争对货币合作的影响。本章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得出现阶段日元与人民币都无法成为区域内锚货币,两者尚未具备区域内货币竞争的条件。从经济和金融角度考虑,则应推进日元与人民币区域内更深层次的货币合作而非货币竞争对中日双方都更加有利。

刘丹[10](2013)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差距演变研究》文中认为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趋向,经济学理论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市场经济会使区域经济差距扩大,有的则认为随着商品与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商品与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从而缩小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区域经济一体化,即加入区域组织的各成员国相互取消限制商品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消除影响相互间商品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其实质是建立跨国界的共同市场,在区域组织内部消除影响市场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因此,研究区域经济组织内部各成员国的经济差距演变,以及各成员国国内区域经济差距的演变是分析市场经济与区域差距关系的理想实例。本文以欧盟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为背景,系统分析欧盟成员国之间以及成员国内部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市场经济与区域差距的关系。首先,本文对经济一体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不同组织形式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具体实现形式,包括区际贸易、人口迁移、资本移动、技术扩散与产业转移;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区域差距产生的原因及演变、促进区域增长的模式选择以及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差距的关系。另外,由于本文是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研究欧盟区域差距问题,因此对欧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欧盟一体化不断深化,已经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区域差距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本文对欧盟的区域经济差距演变进行了测度分析。一方面分析了欧盟成员国之间区域经济差距的演变,首先从人均GDP、就业率、人力资本密集度指数和研发支出四个方面对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差距的一般情况进行了介绍;之后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阿特金森指数、泰尔指数和MLD指数五个指标对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差距演变情况进行测度分析,从测度分析的结果来看,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趋同的趋势;最后对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进行了趋同检验,从σ趋同检验来看,欧盟成员国经济存在较为明显的趋同趋势;但是从β趋同检验来看,尽管趋同趋势存在,但是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分析了欧盟成员国内部区域经济差距的演变。首先对欧盟成员国内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及其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介绍;之后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MLD指数四个指标对欧盟成员国内部的区域经济差距演变情况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欧盟成员国内部,尤其是新加入欧盟的中东欧新成员国内部,存在严重的经济差距,因此,尽管欧盟整体经济表现出趋同的趋势,但这主要来自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差距的缩小;最后对近年来欧盟成员国内部区域差距扩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再次,本文对欧盟区域政策的演变及欧盟实施区域政策的手段进行了介绍,并对欧盟区域政策的效果进行了评价。首先分析了欧盟制定和实施区域政策的原因,并详细介绍了欧盟区域政策的演变过程;其次重点介绍了欧盟实施区域政策所使用的手段,包括结构基金、团结基金、入盟前援助基金以及欧洲投资银行对基金的支持作用,这些基金的援助促进了欧盟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实现欧盟均衡发展的重要工具;再次对欧盟区域政策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利用HERMIN模型、EcoMod模型和QUEST模型对欧盟区域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模拟检验,结果表明,欧盟区域政策的实施能够提高团结国家GDP增长5%-10%,并创造200万个新就业,并且区域政策的影响是长期的;最后分析了欧盟区域政策存在的问题,并从欧盟区域政策周期的角度出发,分别从议程设置阶段、政策设计与实施阶段以及政策评估与学习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向。最后,本文分析了欧债危机的发生给欧盟区域均衡发展所带来的挑战。由于欧盟部分成员国的福利政策与经济发展不相符,政府又长期过度举债,再加上欧元区的制度性缺陷,最终导致了欧债危机的爆发;欧债危机增加了外围国家债务重组的困难,加重了欧盟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加大了欧洲区域政策协调的难度,加剧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固有矛盾,增加了欧盟一体化的不确定性,给欧盟区域均衡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欧盟区域经济差距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欧盟区域政策对经济凝聚的作用与效果,拓展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前提,从同质性、非多样化的假设拓展为异质性、多样化的假设;扩展了欧盟区域差距问题的研究对象,从欧盟15国、老成员国的经济差距问题扩展为欧盟27国、新老成员国之间以及成员国内部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的研究;欧盟在解决区域经济差距问题时所使用的区域政策以及各种基金,对中国解决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二、葡萄牙、希腊的经济发展与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葡萄牙、希腊的经济发展与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区域货币合作的欧元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四、创新之处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国际区域货币合作模式的理论评述
    第一节 国际区域货币合作产生的理论评述
    第二节 国际区域货币合作模式形成的理论评述
    第三节 国际区域货币合作演进的理论评述
    第四节 国际区域货币合作中的博弈论应用
第二章 欧元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形成机理
    第一节 欧元模式界定及其历史演进
    第二节 欧元模式的形成机理
    第三节 欧元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欧元模式的现实困境及前景分析
    第一节 欧元启动以来的运行态势及成因
    第二节 欧元模式面临的挑战与危机
    第三节 欧元模式的前景分析
第四章 欧元模式的理论总结
    第一节 欧元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欧元模式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欧元模式与其它货币合作模式的比较
第五章 欧元模式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
    第一节 欧元模式的经验借鉴
    第二节 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对策
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主要贡献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经济全球化与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诞生
    1.1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1.2 经济一体化与货币一体化
    1.3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组建背景
    1.4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诞生
第2章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制度框架
    2.1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组织结构
    2.2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目标与任务
    2.3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模式的选择
第3章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独立性
    3.1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重要性
    3.2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独立性
    3.3 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比较
第4章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与欧元区的形成基础
    4.1 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4.2 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
    4.3 有关欧元区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第5章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单一货币政策
    5.1 单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及意义
    5.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5.3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货币政策战略
    5.4 货币政策战略作用的另类分析:信息效率与信息传播
第6章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货币政策的实施
    6.1 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运用
    6.2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操作的比较
    6.3 欧洲中央银行成立以来的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第7章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汇率政策
    7.1 汇率目标区(Target Zone of Exchange Rate)
    7.2 欧盟汇率制度的演变
    7.3 欧洲第二汇率机制
    7.4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汇率政策
    7.5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储备资产
第8章 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8.1 欧洲货币联盟趋同标准分析
    8.2 赤字与公债对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8.3 在货币联盟中实施财政约束的必要性
    8.4 欧元区各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第9章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与中国
    9.1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与我国中央银行
    9.2 欧洲经货联盟与我国的金融业开放
参考文献
后记

(3)英国对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研究(1970-199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思路、主要观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观点
        (三) 研究方法
    四、论文结构安排
    五、所用主要文献说明
    六、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历史背景:英国与战后欧洲货币合作的早期发展
    第一节 英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一、英镑国际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英美战后国际货币合作计划的差异及其原因
        三、英美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的妥协及其后果
    第二节 英国与欧洲支付同盟的成立
        一、欧洲支付同盟成立的背景
        二、英美在欧洲支付同盟谈判中的折冲
        三、对英国欧洲支付同盟政策的评价
    第三节 欧共体加强货币合作的努力与英国的态度
        一、《罗马条约》关于货币合作的规定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波动与共同体加强货币合作的努力
        三、英镑问题与英国加入欧共体努力的两次失败
第三章 “亲欧”的希思政府与“蛇形机制”的变迁
    第一节 希思政府对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的背景
        一、希思执政时期的英国国内形势
        二、希思政府以融入欧洲为核心的对外战略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动荡中解体
        四、欧洲货币一体化运动正式启航
    第二节 亲欧理念与经济考量的拉锯: 希思政府与“蛇形机制”
        一、希思政府与“蛇行于洞”汇率机制
        (一) 希思在英镑问题上对法国的承诺
        (二) 英国加入“蛇行于洞”汇率机制
        (三) 英国退出“蛇行于洞”汇率机制
        二、英国与“联合浮动”机制的建立
        (一) “蛇行于洞”汇率机制不断面临挑战
        (二) 英国与“联合浮动”机制的酝酿
        (三) 英国决定不参加“联合浮动”
    第三节 壮志难酬: 对希思政府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的评价
第四章 分道扬镳: 卡拉汉政府与欧洲货币体系谈判
    第一节 卡拉汉政府对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的背景
        一、威尔逊-卡拉汉执政时期的英国国内形势
        二、威尔逊-卡拉汉政府对外战略中的欧洲政策
        三、浮动汇率下“蛇形机制”面临的挑战
        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与欧洲货币联盟讨论的重启
    第二节 从哥本哈根到不来梅:英国代表被挤出“三人小组”
        一、卡拉汉对欧洲货币体系倡议的初步反应
        二、英国与“三人小组”谈判
        三、不来梅峰会上英国的艰难处境
    第三节 英国决定不加入欧洲汇率机制
        一、英国在欧洲货币体系技术细节问题上的立场
        二、不来梅峰会后卡拉汉政府的相关决策
    第四节 得过且过: 对卡拉汉政府欧洲货币—体化政策的评价
第五章 艰难的决策: 撒切尔政府与欧洲货币一体化
    第一节 撒切尔政府对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的背景
        一、撒切尔的执政理念与英国的国内形势
        二、撒切尔政府对外战略中的欧洲政策
        三、牙买加体系的运行情况与欧洲货币体系的深化
        四、经货联盟议题再次提上议事日程的原因
    第二节 撒切尔政府与欧洲汇率机制
        一、保守党在野时对欧洲货币体系的立场
        二、撒切尔执政初期英国政府关于汇率机制问题的讨论
        三、汇率机制问题争论的公开化
        四、汇率机制问题与撒切尔内阁的分化
    第三节 撒切尔政府与经货联盟议题
        一、《单一欧洲法案》关于经货联盟的表述
        二、撒切尔和德洛尔在经货联盟议题上的较量
        三、撒切尔反对经货联盟策略的失败
        四、撒切尔之后英国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的发展
    第四节 孤注一掷: 对撒切尔政府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的评价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4)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特殊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债务理论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2.1 马克思的债务危机理论
    2.2 外债未能推动经济增长
    2.3 外债用于提高工资改善福利
    2.4 外债未能带来贸易顺差
    2.5 债务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对抗
第3章 欧元区其它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
    3.1 爱尔兰债务危机的成因
    3.2 意大利债务危机的成因
    3.3 西班牙债务危机的成因
    3.4 葡萄牙债务危机的成因
第4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应对措施
    4.1 欧盟的危机应对措施
    4.2 欧洲央行的危机应对措施
    4.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危机应对措施
    4.4 债务国的危机应对措施
    4.5 欧债危机利害方之间的对抗
    4.6 欧债危机发展新趋势
第5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货币制度因素
    5.1 欧元是欧盟各国协商创造的信用货币
    5.2 欧洲中央银行的宗旨
    5.3 欧元统一能满足欧元区私人交易的需求
    5.4 欧元统一不能满足欧元区政府调节经济的需求
第6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政治体制因素
    6.1 欧盟形成的历程
    6.2 关税同盟与独立国家是相容的
    6.3 共同市场与独立国家是相容的
    6.4 经济联盟与独立国家难以相容
    6.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意味政治经济学危机
第7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其他债务危机的比较
    7.1 与拉丁美洲国家外债危机比较
    7.2 与韩国外债危机比较
    7.3 与泰国金融危机比较
    7.4 与阿根廷金融危机比较
第8章 中国和希腊利用外债的效果对比
    8.1 GDP增长还是萎缩
    8.2 国际收支顺差还是逆差
    8.3 国民福利提高还是下降
    8.4 债务关系和谐还是对抗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欧元国际化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和不足
        1.3.1 主要创新
        1.3.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欧元
        2.1.2 欧元区
        2.1.3 欧元国际化
        2.1.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2.2 理论基础
        2.2.1 债务危机理论
        2.2.2 货币危机理论
        2.2.3 货币国际化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2.3.2 欧债务危机的治理效果
        2.3.3 欧债危机的影响
        2.3.4 文献述评
第3章 欧债危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影响因素
    3.1 欧债危机的爆发及发展历程
    3.2 欧债危机的外部影响因素
        3.2.1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3.2.2 国际评级机构和投机机构的落井下石
        3.2.3 美国的蓄意打压
    3.3 欧债危机的内部影响因素
        3.3.1 欧元区内部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3.3.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匹配
        3.3.3 高福利政策与经济实力不匹配
        3.3.4 金融监管不足
        3.3.6 救助机制缺失
    3.4 欧债危机爆发的欧元因素
第4章 欧元国际化对欧债危机的影响
    4.1 欧元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不足
        4.1.1 欧元的发展历程
        4.1.2 欧元国际化存在的不足
    4.2 欧洲央行的优势与不足
        4.2.1 欧洲央行的积极作用
        4.2.2 欧洲央行存在的制度缺陷
    4.3 欧元国际化对欧元区经济及欧债危机的影响
        4.3.1 欧元国际化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
        4.3.2 欧元国际化对欧债危机的影响
第5章 欧元国际化影响欧债危机的传导路径和机制
    5.1 欧元国际化引发欧债危机的传导路径
        5.1.1 欧元国际化要求欧元区国家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
        5.1.2 统一的货币政策导致欧元区国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匹配
        5.1.3 宏观调控政策失效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
        5.1.4 救助措施不力引发欧债危机
    5.2 欧债危机的本质与根源
        5.2.1 欧债危机的本质是货币危机
        5.2.2 欧债危机的根源是信用危机
    5.3 欧元国际化影响欧债危机的机制
        5.3.1 货币政策独立性消失导致汇率调节机制失效
        5.3.2 欧元国际化导致国别化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失调
        5.3.3 欧元国际化引致债务错觉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5.3.4 欧元国际化引发欧美地缘经济之争导致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失衡
第6章 欧元国际化对欧债危机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变量选取和数据选择
        6.1.1 变量选取
        6.1.2 数据选择及来源
    6.2 计量分析
        6.2.1 单位根检验
        6.2.2 个体随机效应回归Hausman检验
        6.2.3 个体固定效应似然比检验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欧元区货币体制的局限性
        6.3.2 货币国际化加剧了欧元区内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脆弱性
        6.3.3 货币国际化增加了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
第7章 欧元国际化和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7.1 欧债危机对欧元区的影响
        7.1.1 欧债危机对欧元区经济的冲击
        7.1.2 欧债危机逼迫欧元区国家进行财政政策的调整
        7.1.3 欧债危机逼迫欧元区加强了经济治理制度建设
        7.1.4 欧债危机导致欧洲社会动荡
    7.2 欧债危机暴露出的问题
        7.2.1 欧元天生的缺陷
        7.2.2 欧元区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7.2.3 欧洲央行的制度缺陷
        7.2.4 福利长期超载
        7.2.5 金融监管不力
        7.2.6 救助机制缺失
    7.3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7.3.1 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应审慎开展
        7.3.2 应加大对地方债的整治力度
        7.3.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协调运用
        7.3.4 社会保障政策稳步推进
        7.3.5 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和完善危机救助机制
        7.3.6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该有序推进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论欧洲货币联盟及欧元(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以往货币联盟回顾
    第二节 EMU的历程及欧元的发展
    第三节 欧洲货币联盟对全球区域化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EMU与最佳货币区理论
    第一节 最佳货币区理论及其发展
    第二节 当前有关最佳货币区研究的缺点
    第三节 EMU是否是OCA及各国加入的机会
    第四节 欧元启动的成本与收益
    第五节 欧盟各国的OCA指数
第三章 欧元的稳定性与汇率问题
    第一节 影响欧元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附录3-1:ECU与欧元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欧元的汇率问题
    第三节 欧元疲软的原因
第四章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与欧洲中央银行
    第一节 ESCB的建立及其基本情况
    第二节 ESCB和ECB的独立性
    第三节 ECB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 泰勒规则与EMU区内的利率水平
    第五节 欧盟的货币政策制定
    第六节 单一货币政策是否会产生非对称影响?
第五章 欧元区的劳动力市场问题
    第一节 欧元区失业原因分析
    第二节 欧元产生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第三节 工资的灵活性是否会增加就业?
    第四节 欧洲四小国在就业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
    第五节 欧元区必须对劳动力市场全面改革
        附录5-1:汇率波动的减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第六章 欧元启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欧元对美元的挑战
    第二节 欧元成为国际替代货币的可能性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欧元成为国际替代货币可能性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欧元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第五节 欧元启动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附录6-1:欧盟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对我国的启示
后记

(7)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西方经济学公债理论
        1.2.2 国债持续性与通货膨胀
        1.2.3 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研究
    1.3 逻辑框架与结构安排
    1.4 论文创新与研究方向
        1.4.1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2 未来研究方向
2 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与影响
    2.1 美国次贷危机
        2.1.1 流动性过剩为次贷危机埋祸根
        2.1.2 房地产市场调整引爆次贷危机
        2.1.3 蝴蝶效应引致全球股市大调整
        2.1.4 次贷危机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
    2.2 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2.2.1 希腊危机成为漩涡中心
        2.2.2 危机蔓延至其他小猪五国
        2.2.3 金融经济发生连锁反应
    2.3 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救助
        2.3.1 对希腊的救助
        2.3.2 对爱尔兰的救助
        2.3.3 对葡萄牙的救助
3 主权债务危机的国际比较
    3.1 新兴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危机
        3.1.1 拉美主权债务危机
        3.1.2 其他新兴国家债务危机
    3.2 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
        3.2.1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风险
        3.2.2 日本政府债务风险
        3.2.3 其他发达国家债务风险
    3.3 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总结与对比
        3.3.1 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比较
        3.3.2 与发达国家债务趋势比较
4 南欧经济体制与结构痼疾
    4.1 财政赤字、税收和公共债务
        4.1.1 政府支出暂时与永久增加
        4.1.2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再讨论
    4.2 产业结构失衡和经济空心化
        4.2.1 南欧诸国经济体制
        4.2.2 房地产泡沫推波助澜
    4.3 高福利下的财政支出刚性
        4.3.1 南欧的高福利制度
        4.3.2 北欧的高福利制度
        4.3.3 福利、税收与债务
5 南欧加入欧元区的影响分析
    5.1 丁伯根原则与蒙代尔有效市场
        5.1.1 多目标多工具与丁伯根原则
        5.1.2 蒙代尔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5.1.3 不同汇率制与财政预算赤字
    5.2 最优货币区单一货币的反思
        5.2.1 “单一货币”的天然缺陷
        5.2.2 财政政策约束过度僵化
        5.2.3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反思
    5.3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5.3.1 欧洲中央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
        5.3.2 对欧洲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讨论
    5.4 欧盟救助政策的反思
        5.4.1 欧洲稳定机制
        5.4.2 欧洲共同债券构想
        5.4.3 欧盟财政紧缩政策
        5.4.4 欧元区的财政联盟
    5.5 欧债危机的结局分析
        5.5.1 欧元区解体的途经
        5.5.2 欧元区解体的壁垒
6 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的启示
    6.1 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6.1.1 推动需求结构调整
        6.1.2 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6.1.3 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启示
    6.2 实现有福利、可持续增长
    6.3 加强公共部门债务管理和金融自由化
        6.3.1 地方政府债务掣肘经济
        6.3.2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6.3.3 推动金融自由化
7 全文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8)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与运作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篇 历史篇
    第一章 自由货币、国家货币与共同货币
        第一节 从自由货币到国家货币
        概念释义
        自由货币的产生
        国家货币的起因
        第二节 从国家货币到共同货币
        共同货币的源起
        加洛林货币体系
        正式的货币同盟
        第三节 拉丁货币同盟的兴衰
        背景与动因
        巴黎国际会议与“国际货币”
        同盟的终结
        第四节 共同货币:历史的抉择
        三次历史性大飞跃
        共同货币尝试的几种类型
        历史的大趋势
    第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与欧洲人的选择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缺陷
        早期的国际货币体系
        金本位制的起落与崩溃
        布雷登森林货币体系的难题与终结
        浮动汇率制之形成与影响
        第二节 欧洲人的无奈与选择
        外患:对国际货币体系缺陷的认识
        内忧:对战争“瘟疫”的恐惧
        欧洲人的抉择:经济货币一体化
        第三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从EPU到EMS
        1950——1958:二战后的支付危机与EPU
        1960年代的货币危机与“魏纳尔计划”
        1971——1978:“蛇行于洞”的汇率机制
        1979——1998:EMS与ERM
        第四节 迈向欧元:从《德洛尔报告》到《阿约》
        《德洛尔报告》:单一货币的真正起步
        《马约》:单一货币战略的具体布署
        《阿约》:消除启动欧元的最后障碍
        欧元诞生:水到渠成,势在必行
第二篇 理论篇
    第三章 共同货币产生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早期共同货币的理论萌芽
        十六世纪“全球货币”术语的提出
        十九世纪首次关于国际货币的理论探讨
        梦想依旧遥远
        第二节 凯恩斯:二十世纪共同货币的理论先驱
        “凯恩斯计划”的主要内容
        “计划”的中心思想
        凯恩斯货币学说与EMU
        “计划”失败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特里芬:使“梦想部分成真”
        特里芬其人及其历史地位
        特里芬的主要理论贡献
        特里芬理论的国际影响
        特里芬理论在欧洲的实践
        第四节 “万圣节宣言”与平行货币理论
        “平行货币”:问题的提出
        “万圣节宣言”
        共同欧洲货币——欧罗巴(Europa)
        关键:共同的发行管理机关
        平行货币理论的影响
    第四章 最佳货币区理论与单一货币成本效应分析
        第一节 传统最佳货币区理论及其贡献
        蒙代尔:“实至名归”的诺贝尔奖得主
        蒙代尔的分析与基本结论
        麦金龙等人的发展与完善
        传统理论的贡献
        第二节 现代最佳货币区理论的新发展
        货币联盟的赞成派
        货币联盟的怀疑派
        新的判断标准与成本分析
        第三节 欧盟是一个最佳货币区吗?
        争论焦点:汇率工具及货币政策有效性
        产品的多样性与汇率工具效应
        冲击的性质与汇率工具效应
        经济开放度与汇率工具效应
        劳动力流动性与汇率工具效应
        工资物价弹性与汇率工具效应
        第四节 单一货币的正面效应
        节省交易成本:直接和间接的好处
        提高市场透明度,促进市场一体化
        通过“激活效应”增加资本积累
        消除汇率波动,减少不确定性
        稳定物价,降低通胀成本
        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降低官方准备,节省储备成本
        全球影响与政治效应
        第五节 单一货币成本与效应比较
        过渡性成本:短期一次性成本
        汇率工具:损失到底有多大?
        成本效应分析的国家差异
        第六节 共同货币理论与EMU合理性总体评价
第三篇 运作篇
    第五章 欧元区货币政策战略与运作
        第一节 德国央行模式的历史与影响
        早期历史及其惨痛教训
        现代德国央行体制的确立
        货币政策及其运作经验
        “德国模式”的影响
        第二节 国际货币政策战略的理论与实践
        货币政策最新理论发展
        其他中央银行的经验
        第三节 欧元区货币政策战略的难题与抉择
        欧元区的特殊性与难题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定义与选择
        “稳定导向型货币政策战略”
        第四节 欧洲中央银行的体制与操作
        ECB决策实体与成员国央行
        ECB主要职能与政策工具
        国家央行如何履职:一个操作案例
        第五节 货币政策支持系统:统计与支付
        统计要求与组织架构
        支付要求与TARGET系统
        证券结算系统
        第六节 前景评价:独立性和有效性
        经济政策上的独立性
        政治势力的影响
        政策有效性评估
    第六章 外汇体制与外汇政策战略
        第一节 汇率体制演变与“目标汇率区”理论
        体制演变30年简史
        “汇率目标区”理论与发展
        “三极”世界能否建立“目标区”?
        第二节 对外货币关系:“仁慈的疏忽”政策
        “仁慈的疏忽”与目标汇率区
        “影子”汇率目标区与体制约束
        体制问题的争执与妥协
        第三节 新的内部汇率机制:ERMⅡ
        问题的产生:“变量几何学”之难题
        ERMⅡ的基本要点
        ERMⅡ的影响与前景
        第四节 官方储备库及其管理
        官方储备库的建立
        储备库的管理体制
        储备变化及其影响
        第五节 汇率决策机制与政策前景
        汇率政策总结目标
        政策决策与运作机制
        汇率政策特征及其前景
    第七章 EMU的趋同标准与国家财政政策
        第一节 “经济联盟”及其趋同标准
        对“经济联盟”的认识过程
        《马约》的趋同标准
        财政标准:有难度但必须执行
        第二节 经货联盟下财政模式的理论分析
        最佳货币区理论与财政体制
        财政预算效用与“赤字化”倾向
        EMU下过渡赤字的可能性
        财政赤字的危害:“外溢效应”
        国际经验及其对EMU的启示
        第三节 经货联盟下的财政纪律
        《马约》的财政纪律
        《马约》的处理程序:“八步曲”
        《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规定与评价
        第四节 财政纪律的影响与效应分析
        既成影响及其可持续性
        政策效应与长短期影响
        第五节 未来:“财政联盟”可能吗?
        “自动稳定器”与“冲击吸收器”
        财政联盟效应:对美国的实证分析
        国家差异与现实可行性
        财政体制前景与未来
第四篇 影响篇
    第八章 EMU的国际影响与前景
        第一节 经济的国际比较与欧元汇率
        欧元区的济表现
        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
        金融实力的国际比较
        国际比较的基本结论
        当前欧元弱势的原因
        “弱欧元”不等于弱联盟
        第二节 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潜力
        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与历史演变
        货币国际地位的“时差”与“落差”
        欧元潜在的国际角色
        第三节 欧元与国际金融市场(一)
        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总体影响
        欧元与国际贸易计价
        欧元与国际官方储备
        欧元与全球外汇市场
        欧元与衍生金融市场
        欧元与国际黄金市场
        第四节 欧元与国际金融市场(二)
        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良机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组合与金融资产证券化
        国际股票市场
        国际主权债券市场
        国际公司债券市场
        第五节 欧元与国际金融市场(三)
        国际银行业的基本状况
        欧元启动对银行业的挑战
        欧元启动创造的机遇
        过渡期的准备与未来的动向
        欧元与欧洲货币市场运作
        欧洲货币市场利率决定机制
        第六节 欧元与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会否加稳定?
        EMU能否长期稳定?
        国际地位与影响评估
附件 EMU与中国——兼谈亚洲形成货币联盟的可能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9)东亚货币合作与货币竞争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序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研究
        二、关于东亚货币竞争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相关概念说明
        一、金融合作与货币合作
        二、货币区与货币一体化及货币联盟
        三、东亚
第一章 国际货币发展史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的产生
        二、国家货币的产生
        三、单一货币的出现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变迁
        一、国际金本位下货币合作与竞争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货币合作与竞争
        三、牙买加体系下货币合作与竞争
    第三节 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
        一、19 世纪早期区域货币联盟的演进
        二、19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中期的区域货币合作
        三、欧洲货币体系的演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货币合作理论
    第一节 表现合作利益理论
        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二、区域货币合作的动因分析——Hamada 模型
    第二节 货币危机理论
        一、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二、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三、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
    第三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
        一、早期最优货币区理论
        二、“一种市场、一种货币”理论
        三、GG-LL 模型理论
        四、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货币竞争理论
    第一节 货币非国有化理论
        一、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危害
        二、私人竞争性货币制度的可行性
    第二节 货币替代论
        一、货币替代的机理
        二、美元化
        三、二次替代与反替代
    第三节 逆格雷欣法则
        一、产生背景
        二、信用制度下货币竞争法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亚货币合作与竞争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东亚货币合作静态实证分析
        一、东亚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分析
        二、区域内贸易及贸易结构分析
        三、东亚各国宏观经济相似性分析
    第二节 中日货币竞争力分析
        一、中日两国经济实力比较
        二、中日两国与东亚区域内成员间的贸易关系比较
        三、中日两国国内金融体系发达程度比较
        四、人民币与日元的交易网络规模比较
        五、人民币与日元的币值稳定程度及信誉比较
        六、中日两国组织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具体行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欧、美两种货币合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第一节 欧洲货币合作的模式
        一、欧洲货币合作的历史背景
        二、欧洲货币合作的模式及其演进路径
        三、欧洲汇率政策的协调
        四、欧洲财政纪律与共同财政制度
        五、组织管理机构与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美洲货币合作的模式与政策协调
        一、美洲货币合作的背景
        二、美洲货币合作的发展模式与演进路径
        三、美洲汇率政策的协调
        四、美洲次区域集团的财政合作
        五、美洲的组织管理机构
    第三节 欧、美两种货币合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一、欧、美货币合作模式、政策、制度的比较
        二、欧、美货币合作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三、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借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在货币竞争下的东亚货币合作
    第一节 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东亚货币合作的背景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历史进程
        三、东亚货币合作现状
    第二节 东亚货币合作的困境
        一、东亚货币合作的特点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制约因素
        三、现有东亚货币合作机制的局限
    第三节 东亚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一、东亚货币合作中的经济效应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权衡量化模型
        三、东亚货币合作的成本分析
        四、东亚货币合作的收益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货币合作下的东亚货币竞争
    第一节 中日货币现状
        一、日元现状
        二、人民币现状
    第二节 中日货币竞争对东亚货币合作影响
        一、中日货币竞争的可能性
        二、日元与人民币竞争的利益所得
        三、经济互补下的中日货币竞争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创新之处
    三、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主要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差距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
        1.3.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2.1 经济一体化的概念界定
        2.1.1 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2.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2.1.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具体实现形式
    2.2 区域差距的原因及演变理论
        2.2.1 累积因果循环理论
        2.2.2 倒 U 型理论
        2.2.3 钟型发展理论
    2.3 促进区域增长的模式选择理论
        2.3.1 大推进理论
        2.3.2 平衡增长理论
        2.3.3 增长极理论
    2.4 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差距理论
        2.4.1 经济一体化与区域趋同理论
        2.4.2 经济一体化与区域趋异理论
第3章 欧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3.1 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初步尝试: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3.1.1 《巴黎条约》的签订
        3.1.2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及影响
    3.2 建设关税同盟阶段: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3.2.1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3.2.2 关税同盟的建立
        3.2.3 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
        3.2.4 实质性经济一体化的进展
    3.3 建设经济货币联盟阶段: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3.3.1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3.3.2 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3.3.3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
        3.3.4 《申根协议》的签订
        3.3.5 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3.3.6 实质性经济一体化的进展
    3.4 建设经济与政治联盟阶段:欧盟的建立与发展
        3.4.1 欧洲联盟的建立
        3.4.2 欧元的启动
        3.4.3 探索欧洲政治联盟的建立
        3.4.4 欧盟的扩大
        3.4.5 实质性经济一体化的进展
第4章 欧盟成员国之间区域经济差距的演变
    4.1 区域经济差距的测量方法
        4.1.1 变异系数
        4.1.2 基尼系数
        4.1.3 阿特金森指数
        4.1.4 泰尔指数
        4.1.5 对数偏差均值(MLD)
    4.2 欧盟成员国之间区域经济差距的一般情况
        4.2.1 人均 GDP 差异
        4.2.2 就业率差异
        4.2.3 人力资本密集度差异
        4.2.4 研发强度差异
    4.3 欧盟成员国之间经济差距演变的测度分析
        4.3.1 变异系数
        4.3.2 基尼系数
        4.3.3 阿特金森指数
        4.3.4 泰尔指数
        4.3.5 对数偏差均值(MLD)
        4.3.6 结论
    4.4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趋同分析
        4.4.1 趋同的含义
        4.4.2 欧盟成员国经济的σ趋同检验
        4.4.3 欧盟成员国经济的β趋同检验
        4.4.4 结论
第5章 欧盟成员国内部区域经济差距的演变
    5.1 欧盟成员国内部区域经济差距的一般情况
        5.1.1 成员国内部的经济差距
        5.1.2 成员国内部区域经济差距的空间分布
    5.2 欧盟成员国内部区域经济差距演变的测度分析
        5.2.1 变异系数
        5.2.2 基尼系数
        5.2.3 泰尔指数
        5.2.4 对数偏差均值(MLD)
        5.2.5 结论
    5.3 近年来欧盟成员国内部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
        5.3.1 新成员国的非均衡发展
        5.3.2 落后成员国财力不足
        5.3.3 欧盟援助基金的规模较小
        5.3.4 新成员国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第6章 欧盟区域政策的演变及其效果评价
    6.1 欧盟制定和实施区域政策的原因
        6.1.1 克服经济一体化深化的障碍
        6.1.2 提高经济一体化的综合收益
        6.1.3 帮助成员国解决面临的社会问题
    6.2 欧盟区域政策的演变
        6.2.1 关税同盟阶段的区域政策
        6.2.2 经济货币联盟阶段的区域政策
        6.2.3 经济政治联盟阶段的区域政策
    6.3 欧盟实施区域政策的手段
        6.3.1 结构基金
        6.3.2 团结基金
        6.3.3 入盟前援助基金
        6.3.4 欧洲投资银行的支持
    6.4 欧盟区域政策的效果评价
        6.4.1 HERMIN 模型
        6.4.2 EcoMod 模型
        6.4.3 QUEST 模型
    6.5 欧盟区域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6.5.1 欧盟区域政策存在的问题
        6.5.2 欧盟区域政策的改革方向
第7章 欧债危机对欧盟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挑战
    7.1 欧债危机的发生及蔓延
        7.1.1 欧债危机的发生
        7.1.2 欧债危机的蔓延
    7.2 欧债危机的根源
        7.2.1 福利政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7.2.2 政府与私人部门长期过度举债
        7.2.3 欧元区制度性缺陷
    7.3 欧债危机对欧盟实施区域政策的挑战
        7.3.1 外围国家的债务重组更加困难
        7.3.2 欧盟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更为严重
        7.3.3 欧盟区域政策协调的难度加大
        7.3.4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固有矛盾加剧
        7.3.5 欧盟一体化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葡萄牙、希腊的经济发展与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区域货币合作的欧元模式研究[D]. 张洪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 [2]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研究[D]. 阙澄宇. 东北财经大学, 2002(01)
  • [3]英国对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研究(1970-1990)[D]. 高志虎. 南京大学, 2011(05)
  • [4]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特殊性研究[D]. 孙涵. 吉林大学, 2016(08)
  • [5]欧元国际化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研究[D]. 王凡一. 吉林大学, 2018(12)
  • [6]论欧洲货币联盟及欧元[D]. 吴文旭. 西南财经大学, 2001(01)
  • [7]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研究[D]. 李旭东.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12)
  • [8]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与运作机制[D]. 雷志卫. 西南财经大学, 2000(01)
  • [9]东亚货币合作与货币竞争问题研究[D]. 张肃.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4)
  • [10]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差距演变研究[D]. 刘丹. 吉林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葡萄牙和希腊的经济发展与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