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网的建设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孜娟[1](2021)在《陷入校园网贷大学生心理调适的个案工作研究》文中提出
黄发宜[2](2021)在《网络借贷视角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探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与广泛运用,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利用网络资源在高校开展网络借贷服务,从而引发不良校园网贷热潮。对此,通过分析校园网贷现状以及由此引发的大学生教育管理问题,提出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措施,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决杜绝校园不良网贷现象。
郝梦圆[3](2021)在《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包头市Z小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介,以其海量的信息、共享的资源、个性化的内容等特点,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网络用户低龄化日益凸显,小学生成为重要的网络使用群体。因此,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既是强化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开展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仅能够规范小学生的网络行为,促使他们文明上网,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社会、学校和家庭应作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施主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一方面,社会要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环境,为小学生营造积极的网络道德教育氛围;另一方面,学校要对小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小学生学习网络道德规范;同时,家庭要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着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本研究聚焦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样本学校的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以此发现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并不充分,从社会层面看,网络道德教育关注力度不够,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良好的社会网络道德教育环境尚未形成;从学校层面看,网络道德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内容比例少、途径较单一,且教师对网络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不足;从家庭层面看,网络道德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家长的网络道德教育意识淡薄,正向引导不足。针对现阶段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提高全社会网络道德教育的关注度,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健全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提升家庭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强化家庭的道德影响力等方面提出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许楚[4](2021)在《大学生不良网贷问题的个案介入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和大学生信用卡的停发,各种校园网络贷款平台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络贷款以其针对性强、申请门槛低、办理手续简单等特点,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各种消费需求,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但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消费能力有限,在消费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等情况,这时很多大学生会通过网贷方式填补资金缺口,同时网贷平台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平台在借款风险防控以及催收机制方面都存在问题,由此产生的“不良网贷”成为一个迫切待解的问题。2015年以来,由不良网贷引起的校园恶性影响事件大幅度增多,对我国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师生关系、校园教学秩序乃至社会公共安全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隐患。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是国之栋梁,需认真严肃对待不良网贷这一校园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消费观念,营造有序气正的校园风气,净化校园育人环境。目前学校有关解决国内大学生不良网贷的方法较少,可尝试通过社会工作手段介入的方式,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及专业方法,帮助服务对象摆脱校园不良网贷的困境,促进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以X高校中A同学为个案服务对象,运用社会支持理论、理性情绪疗法理论和消费心理学理论,借助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开展了个案社会工作,通过六次个案活动,帮助A同学认清不良网贷的危害,获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恢复正常的社交圈,建立理性消费观念,减轻不良网贷带来的负面影响,重新回归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的轨道上来,实现案主的自我成长。本研究尝试以社会工作角度介入大学生不良网贷问题,讨论其应用价值。通过大学生的自身努力,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帮助,在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下,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不良网贷危害。同时在助力大学生学会消费风险防控,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健康的消费行为和理性消费观念方面提供一些建议。在多层面地联动作用下,使大学生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柴菲[5](2021)在《高校校园网贷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7年6月,中国第一家网货平台拍拍贷宣布成立。此后,各种形式的网络贷款平台迅速增加,网络贷款以其快捷便利的优势迅速被大众接受。大学生不仅思维敏捷、充满活力,还拥有新思想和接受能力强的特质,他们与上一代人相比具有不同的消费观,因此网络贷款能迅速被在校大学生接受。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的互联网贷款业务(俗称“校园网贷”)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启了惊人的生长之路。不可否认,校园网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燃眉之急,但是,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陷入校园网贷恶性事件比比皆是,甚至导致了学生自杀、卖淫、罹患精神疾病等人间惨剧。这些悲惨事件触痛了人们的眼球,也把校园网贷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银保监会不断出台文件治理校园网贷行业,在监管校园网货机构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就。但不良校园网贷为生存,逐渐演变成校园“培训贷”、校园“套路贷”等形式,非网贷机构微信或者QQ成为私人开展校园贷款业务的工具,借机变的更加隐蔽和难以发现。治理校园网贷带来的种种乱象,不能采用绝对禁止“一刀切”的简单粗暴方式,应辩证地看待事物正反两面,对于校园网贷正面价值给予肯定评价,反面危害要采取多种监管措施去规避。
王鑫云[6](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研究》文中提出作为“网生一代”,青年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尽情享受着互联网时代的高效与便捷,广阔的网络天地也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但与此同时,网络成瘾、情感淡漠、价值脱轨、言行失德等负面问题在大学生网络圈子中屡屡现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助推大学生突破网络发展困局,正确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网络媒介素养,筑牢网络不良信息免疫防线,培育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作为研究基础,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问卷实证分析与多学科理论交叉等研究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展开了多维度、立体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梳理了文章研究缘起与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具体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是全文的研究基础和逻辑起点。第二章详细阐述了本文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着重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第三章依托问卷调查数据,从大学生自身情况、学校培育环境以及社会培育环境对当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总结,发现无论是大学生自我培育实践,还是学校培育工作,抑或社会培育环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与偏离。第四章紧扣第三章问题研究方向,深入剖析和探讨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存在问题背后的实际影响因素,认为大学生自我认知与行为不成熟,学校对培育工作认识不到位以及社会培育保障条件不健全是阻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发展完善的主要原因。第五章以归因分析为依据,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提出应构建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体系,充分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主观能动性,大力拓宽学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渠道,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社会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环境,是全文研究的最终归宿与逻辑终点。
唐云霞[7](2021)在《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校是开展校园网球的主要阵地,为网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在校园网球特色学校遴选工作的开展以及关于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的倡导下,通过校园网球相关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进一步打造良好的网球运动氛围,形成“教会”“勤练”“常赛”的模式教学。昆明市作为首批发展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的地方之一,而昆明市的主城区起着引领作用,对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开展的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目的是为今后昆明市以及整个云南省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以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昆明市相关的专家学者以及昆明市11所完全中学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的教师、学生等人作为调查对象,主要从师资配置、硬件配置、校园网球活动的开展(教学、训练、比赛、网球文化主题活动)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及建议:第一,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师资配置方面趋向年轻化,师资力量不足,主要以外聘网球教师为主,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多;在硬件配置方面,部分学校出现场地不规范,场地器材资源短缺;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主要动机在于:兴趣爱好、锻炼身体以及学习运动技能;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参与网球活动表示支持;在网球课程开设形式方面比较单一,主要以课后兴趣班为主,其普及率相对较低,网球教材欠缺,网球主题文化活动开展较少,而在校园网球的宣传方面比较单一化;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的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对于网球教师的待遇以及奖励机制不完善。第二,将问卷进行处理与分析,运用SPSS25.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5个公因子为:氛围与态度因素、组织与管理因素、家长配合因素、学生认知因素、硬件保障因素,运用Amos24.0进行一阶和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建立模型。分析出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协调5个方面影响要素,走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推进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的提升策略为:建立资源共享模式,提高现有场地的利用率;加强网球师资队伍的建设,健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体系;增加校园网球社、网球兴趣班的设置;加强校园网球理论教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宣传推广途径;完善竞赛体系,建立合理的联赛制度;努力开发网球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借助社会力量,多种渠道获得经费的投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教师以及学生保障体制。第四,促进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的建议为:(1)针对师资的短缺问题,学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外聘、借调以及提供大学生网球专项实习岗位等;(2)在硬件设施方面问题的短缺,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的网球教学;(3)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并将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发展,并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教材,不断完善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的教学组织形;(4)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学校应积极的建立相关的宣传平台;(5)应加强校园网球文化的建设,凭借文化的力量,才能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6)应努力创建领导联合的管理机制;(7)加强校园网球赛事的开展,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网球的赛事经验,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感受比赛、认知比赛、加入比赛。
陈泓浩[8](2021)在《校园网贷的现状思考及制度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校园网贷是金融领域的一种新兴事物,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群体风险问题。本文通过对校园网贷的现状剖析,从法律制度监管、市场供求关系、金融消费观教育、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应该确立校园网贷的合法地位,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大学生的制度保护,加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教育,并建立全面的纠纷解决机制,健全非诉调解,探索公益诉讼,探索出一条适合校园网贷的良性发展道路。
杨慧[9](2021)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及对策》文中指出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领域需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同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也指出要重视信息技术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随着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提出和持续深化,如何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整合成为教育界一项炙手可热的话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大幅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之后的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又是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具备一定的研究意义。重庆市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但教育始终会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纷纷提倡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下,审视重庆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查阅文章发现,重庆市对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笔者以重庆市部分区县的高中一线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方法、整合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这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选取了重庆市部分区县的高中数学教师为本次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历经问卷的编制、问卷的发放、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对收集的实际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得出重庆市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研究结论得出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知识不足;(2)高中教师的数学教育技术软件操作能力较低;(3)对信息技术整合的认识比较浅显;(4)信息技术整合流于形式;(5)缺乏针对性培训;(6)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高;(7)有关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匮乏。基于以上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与建议,并设计了相关案例,以期能够对高中数学一线教师进行有效整合带来一些参考。最后对论文进行总结和展望,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和创新之处。
张文雷,程月,汪海峰[10](2021)在《医教协同平台下的多网融合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5G技术的应用场景不再局限于手机,开始应用在教育、车联网、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等更多场景,从个人应用开始转变为行业应用。随着5G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高校也尝试将该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受疫情影响,全国高校在2020年都延期开学,为确保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很多学校开始采用线上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医学类院校仅通过线上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实物模拟或者现场教学。运用5G远程教学不仅能够实现学校和附属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还有利于加强医教协同管理,为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重点探讨了医教协同平台下的多网融合实现,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校园网的建设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园网的建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网络借贷视角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生网络借贷现状 |
2 不良校园网贷现象折射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 |
2.1 大学生社会认知教育缺失 |
2.2 大学生心理教育不到位 |
2.3 高校安保管理条件较落后 |
3 大学生教育管理提升措施 |
3.1 重视校园网贷问题,加强金融知识宣传 |
3.2 教育与引导并举,提升社会认知能力 |
3.3 加强思想观念教育,树立正确消费观 |
3.4 加大网络安全知识普及,预防上当受骗 |
3.5 重视心理疏导,加强资助信贷体系建设 |
4 结语 |
(3)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包头市Z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网络用户低龄化现象引起社会关注 |
2.小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频繁发生 |
3.新时代网络社会文明体系亟需构建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1.核心概念界定 |
2.国内外相关研究 |
3.已有研究述评 |
二、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内容分析 |
(一)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之举 |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强化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 |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培养小学生网络道德的内在之需 |
(二)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
1.基础道德教育 |
2.网络道德意识规范教育 |
3.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
4.网络道德心理规范教育 |
5.网络相关法律法规教育 |
三、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设计与问题分析 |
(一)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设计与实施 |
1.研究工具分析 |
2.研究样本分析 |
3.问卷的发放与整理 |
(二)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
1.小学生触网年龄早,自控力较差 |
2.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相对滞后 |
3.家庭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
4.社会网络道德教育环境相对弱化 |
四、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从社会层面看,对网络道德教育关注度不够 |
1.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
2.良好的社会网络道德教育环境尚未形成 |
(二)从学校层面看,网络道德教育体系不健全 |
1.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目标不明确 |
2.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比例少 |
3.学校网络道德教育途径较单一 |
4.教师对网络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不足 |
(三)从家庭层面看,家长对网络道德教育重视程度较低 |
1.家长的网络道德教育意识淡薄 |
2.家长的网络道德教育正向引导不足 |
五、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
(一)提高全社会网络道德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
1.完善网络道德教育的法律法规 |
2.加强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
(二)健全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
1.明确网络道德教育目标,强化具体要求 |
2.丰富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凸显阶段任务 |
3.拓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途径,改善实施方法 |
4.强化教师网络道德教育意识,丰富教学实践 |
(三)提升家庭网络道德教育关注度,增强家庭道德影响力 |
1.家长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教育理念 |
2.家长加强对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家长调查问卷 |
附录3 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4)大学生不良网贷问题的个案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1.4.1 研究角度的创新 |
1.4.2 研究对象的创新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不良网贷 |
2.1.2 非理性消费 |
2.2 理论基础 |
2.2.1 社会支持理论 |
2.2.2 理性情绪疗法理论 |
2.2.3 消费心理学理论 |
第3章 大学生不良网贷个案工作介入实务过程 |
3.1 个案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3.1.1 必要性分析 |
3.1.2 可行性分析 |
3.2 实务准备阶段 |
3.2.1 接案 |
3.2.2 预估 |
3.2.3 制定计划 |
3.3 具体介入过程 |
3.3.1 建立专业关系,获得案主信任 |
3.3.2 理性疗法介入,引入网贷话题 |
3.3.3 丰富金融知识,树立理性观念 |
3.3.4 主动联系父母,社会救助响应 |
3.3.5 恢复校园社交,完善支持网络 |
3.3.6 巩固服务成效,正式准备结案 |
第4章 实务评估与结案 |
4.1 实务评估 |
4.1.1 评估方法 |
4.1.2 过程评估 |
4.1.3 结果评估 |
4.2 结案 |
4.2.1 解除介入关系 |
4.2.2 跟踪回访 |
第5章 总结与建议 |
5.1 总结 |
5.1.1 坚持专业的介入观念 |
5.1.2 合理运用资源链接 |
5.1.3 专业服务中的不足 |
5.2 建议 |
5.2.1 多渠道强化大学生消费观 |
5.2.2 多维度建立监管与帮扶机制 |
5.2.3 多方面监管不良网贷行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高校校园网贷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存在不足 |
第一章 校园网贷概述 |
一、校园网贷基本概念与运营模式 |
(一)校园网贷的概念 |
(二)校园网贷的运营模式 |
二、校园网贷的特征 |
(一)线上完成贷款,快捷便利 |
(二)贷款周期性短,隐形费用高 |
(三)贷款门槛低,不进行实质审查 |
三、校园网贷在高校快速发展的原因 |
(一)金融抑制政策的干预 |
(二)存在庞大的学生消费群体 |
第二章 校园网贷实施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
一、剖析典型校园网贷的恶性事件 |
二、校园网贷运行暗藏的危害 |
(一)涉嫌暴力催收债务 |
(二)涉嫌侵犯学生个人隐私 |
(三)虚假宣传侵害学生知情权 |
(四)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
三、恶性事件引发校园网贷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
第三章 高校校园网贷法律监管存在的漏洞 |
一、校园网贷法律监管的基本问题不明确 |
(一)校园网贷平台定性不明确 |
(二)校园网贷监管主体不明确 |
二、校园网贷法律监管的具体措施存在不足 |
(一)校园网贷平台缺乏市场准入机制 |
(二)校园网贷平台信息审查不严 |
(三)校园网贷平台信息披露不健全 |
(四)校园网贷平台缺乏退出机制 |
三、校园网贷法律监管相关配套保障不完善 |
(一)校园网贷的学生征信体制不完善 |
(二)行业组织未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 |
(三)现有救济途径无法有效解决纠纷 |
第四章 域外校园网贷的法律监管启示 |
一、英国的校园借贷 |
(一)法律制度层面 |
(二)风险控制机制和征信体系 |
二、美国的校园借贷 |
(一)法律制度层面 |
(二)风险控制机制和征信体系 |
三、美英两国校园借贷的法律监管对我国启发 |
(一)健全法律制度,加强政府部门监管 |
(二)健全征信体系,提供信息保障 |
(三)健全校园网贷的风险控制措施 |
第五章 完善高校校园网贷的法律监管对策 |
一、明确校园网贷法律监管的基本问题 |
(一)明确校园网贷平台的定性 |
(二)明确校园网贷的监管主体 |
二、明确校园网贷法律监管具体措施 |
(一)建立校园网贷平台市场准入机制 |
(二)明确校园网贷平台的信息审核义务 |
(三)健全校园网贷平台的信息披露制度 |
(四)建立校园网贷平台退出机制 |
三、完善校园网贷法律监管相关配套保障 |
(一)建立校园网贷的学生征信体系 |
(二)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
(三)建立多元的校园网贷纠纷解决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1.5.1 研究视角创新 |
1.5.2 研究思路创新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网络媒介素养 |
2.1.2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
2.1.3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
2.2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构成要素 |
2.2.1 网络媒介认知素养 |
2.2.2 网络媒介情感素养 |
2.2.3 网络媒介行为素养 |
2.2.4 网络媒介创生素养 |
2.3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的内在联系 |
2.3.1 原则的相通性 |
2.3.2 内容的相关性 |
2.3.3 目标的相似性 |
2.4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
2.4.1 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 |
2.4.2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然诉求 |
2.4.3 推动国家网信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
2.5 理论基础 |
2.5.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2.5.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
2.5.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 |
2.5.4 “使用与满足”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
3.1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调查概况 |
3.1.1 调查内容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过程 |
3.1.4 信效度检验 |
3.2 大学生自我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相对不足 |
3.2.1 网络媒介认知素养较缺少 |
3.2.2 网络媒介情感素养较缺乏 |
3.2.3 网络媒介行为素养较缺失 |
3.3 学校思政工作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相对不够 |
3.3.1 思政教育教学涉及网络媒介素养内容不多 |
3.3.2 思政工作队伍网络媒介素养教学能力不足 |
3.3.3 校园思政工作网络媒介素养文化氛围不浓 |
3.4 社会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环境状况相对不佳 |
3.4.1 个别网络媒体传播行为偏离主流意识 |
3.4.2 网络“信息茧房”加剧受众信息失衡 |
3.4.3 网媒平台“把关”不严凸显管理漏洞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4.1 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素养培育自我认知行为不成熟 |
4.1.1 思辨能力较弱导致大学生网络认知偏差 |
4.1.2 价值判断较低导致大学生网络情感淡漠 |
4.1.3 法律意识较差导致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 |
4.2 学校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工作认识不到位 |
4.2.1 不注重借势网络媒介发展推进思政教育观念更新 |
4.2.2 不注重网络媒介素养培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
4.2.3 不注重对高校现有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提升 |
4.3 社会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保障条件不健全 |
4.3.1 少数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明显缺失 |
4.3.2 信息技术发展负面效应日益突显 |
4.3.3 社会发展迅速政策法规相对滞后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路径 |
5.1 完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主观能动性 |
5.1.1 丰富媒介知识培养较强的网络媒介思辨能力 |
5.1.2 内化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网络媒介道德价值 |
5.1.3 增强法治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媒介行为习惯 |
5.2 强化学校引导,大力拓宽学校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渠道 |
5.2.1 加强思政课程网络媒介素养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结合 |
5.2.2 促进思政队伍网络媒介素养理论研究与教育水平提升 |
5.2.3 强化思政工作网络媒介素养舆论环境与文化氛围营造 |
5.3 激活社会参与,努力创设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良好环境 |
5.3.1 媒体:大力加强网络行为的规范和自律 |
5.3.2 平台:持续推进信息技术的优化与完善 |
5.3.3 政府:不断完善制度监管的支撑和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预期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7)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 |
1.1.2 “校园网球特色学校”是为校园网球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的需要 |
1.1.3 昆明市校园网球持续前行的需要 |
1.1.4 为我国培养网球后备人才的需要 |
1.1.5 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校园网球 |
2.1.2 特色学校 |
2.1.3 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 |
2.2 关于国内外对青少年校园网球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关于青少年网球的研究 |
2.2.2 国内青少年校园网球的相关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地考察法 |
3.2.4 专家访谈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
4.1.1 调查区域及调查对象的选取原因 |
4.1.2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基本情况 |
4.1.3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师资情况分析 |
4.1.4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网球场地器材情况 |
4.1.5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学生及家长对参与网球运动的情况调查分析 |
4.1.6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教学情况分析 |
4.1.7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情况分析 |
4.1.8 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经费及制度保障情况分析 |
4.2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出色个案分析 |
4.2.1 昆明市第十中学的教学理念 |
4.2.2 昆明市第十中学网球师资力量情况 |
4.2.3 昆明市第十中学的校园网球氛围情况 |
4.2.4 昆明市第十中学校队的建立及训练与竞赛情况 |
4.2.5 昆明市第十中学网球人才近3 年输出情况 |
4.3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探索性因素分析 |
4.3.2 验证性因素分析 |
4.4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的提升策略 |
4.4.1 加强网球师资队伍的建设,健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体系 |
4.4.2 增加校园网球社、网球选修课程的设置 |
4.4.3 建立资源共享模式,提高现有场地的利用率 |
4.4.4 加强校园网球理论教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宣传推广途径 |
4.4.5 完善竞赛体系,建立合理的联赛制度 |
4.4.6 努力开发网球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
4.4.7 借助社会力量,多种渠道获得经费的投入 |
4.4.8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教师以及学生保障体制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C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家长问卷) |
附录 D 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校园网贷的现状思考及制度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涵与特点 |
(一)以网络和学生间传播为主,传播速度快且覆盖面广 |
(二)以私人性的民间借贷为主,少见传统金融机构参与 |
(三)以在校大学生为贷款对象,供需两旺且市场潜力大 |
(四)以监管真空地带为切入口,违规金融宣传屡见不鲜 |
二、现状带来的思考 |
(一)监管真空的局面如何破局? |
(二)如何有效地抵御金融风险? |
(三)如何维护稳定的校园环境? |
(四)如何进行金融与消费观的教育? |
三、问题的分析 |
(一)金融市场供求失衡 |
(二)法律制度供给不足 |
(三)金融创新程度不够 |
四、风险防范及制度建设 |
(一)确立校园网贷的合法地位,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
(二)加大弱势方的法律保护,明确校园网贷供应方的特殊义务 |
(三)加强消费观与金融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金融素质 |
(四)建立全面的纠纷解决机制,健全非诉调解,探索公益诉讼 |
(9)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信息技术的类别 |
2.文献综述 |
2.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概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3.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教育信息化 |
3.3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四个层次 |
4.问卷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工具设计 |
4.2 问卷信效度分析 |
4.3 现状调查的描述性分析 |
4.4 现状调查的差异性分析 |
4.5 调查结论 |
5.策略与建议 |
5.1 教师层面 |
5.2 学校层面 |
6.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案例分析 |
6.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教学设计 |
6.2 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
7.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医教协同平台下的多网融合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医教平台多网融合的设计思路 |
3 实现方案 |
3.1 认证技术实现 |
3.2 路由选择技术实现 |
3.3 5G数据传送实现 |
4 结语 |
四、校园网的建设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陷入校园网贷大学生心理调适的个案工作研究[D]. 李孜娟. 甘肃政法大学, 2021
- [2]网络借贷视角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探析[J]. 黄发宜.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2)
- [3]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包头市Z小学为例[D]. 郝梦圆.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大学生不良网贷问题的个案介入研究[D]. 许楚.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5]高校校园网贷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 柴菲.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6]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研究[D]. 王鑫云.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7]昆明市“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 唐云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校园网贷的现状思考及制度建设研究[J]. 陈泓浩. 法制博览, 2021(15)
- [9]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及对策[D]. 杨慧.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10]医教协同平台下的多网融合实现[J]. 张文雷,程月,汪海峰.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