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公安局启动发言人制度

太原市公安局启动发言人制度

一、太原市公安局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马超,王志堂[1](2021)在《单双号限行通告,谁有权发布?》文中提出12月19日23时40分,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官方微博@太原交警发布《关于在市区范围内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交通管制的通告》,此次限行时间为12月22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落款为太原市公安局。通告发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微信朋友圈、微博、短视频等议论不断:限行?

胡晶[2](2020)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新时期,一方面,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在相互地交织着。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点,增加了公共危机事件爆发的可能性。各种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安全事件、恐怖事件、公共卫生问题等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活秩序,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安全,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于政府来讲,在公共危机爆发后,采用及时有效的对策来防止公共危机事件的继续扩散非常必要。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整体水平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缺乏一套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和运作机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危机管理体系,所以要求政府必须做好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工作,行使好公共危机管理这一项重要的职能。当今社会,信息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不可缺少的资源。政府作为信息资源最权威的掌握者,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全面,最真实的信息资源。从近些年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对信息资源的情况来看,政府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公众公开自身掌握的信息,让公众了解危机事件的真实情况,能够消除公众内心的紧张和恐惧,避免谣言的过度发酵,防止公共危机事件继续恶化,保证政府顺利有效地开展危机管理工作。本文拟从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出发,把近些年国内爆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和相关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结合,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公共危机管理和信息公开等概念的介绍,第二部分论述了本文所用到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第二章第一部分总结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历程,第二部分是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现状的分析;第三章探讨了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四章是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第五章从提高政府公开意识、加强责任监督机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媒体的利用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对策。

袁振洋[3](2019)在《责任政府视角下公安新闻发布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进入深刻变革期,公众对行使政治权利,了解、参与、监督政府工作的意识逐渐觉醒,对获取政务信息、跳出信息孤岛的诉求不断加强。面对这种形势,公安机关采取多种措施落实新闻发布工作,积极回应公众期待,主动实现由传统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从而把参与、监督权真正让渡到公众手中,把信息真实、快速的传达到公众耳中,与公众形成良好互动,从而掌握舆论主动权、抢占信息制高点。本文基于在责任政府视角下加强我国公安新闻发布工作的出发点,详细梳理当前中西方关于责任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公安新闻发布工作的研究现状,阐明完善公安新闻发布工作对于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性,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对比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方法对我国公安新闻发布工作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研究显示,虽然目前我国公安新闻发布工作已经初步规范有效,但还是存在意识、能力和环境等层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优化发布主体、规范发布程序、提高发言人专业能力和构建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在完善我国公安新闻发布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从本质上说,公安新闻发布工作是各级公安机关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构建责任机制的重要措施,也是公安机关在法制化程度不断加深、公民意识不断觉醒背景下的创新之举。各级公安机关应秉承着服务人民的核心理念,把公安新闻发布工作建设好、运用好,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对公安中心工作发挥支撑作用。

冯志峰[4](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张磊[5](2016)在《山东省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危机公关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社会全面快速发展,长期积累的矛盾相继爆发,与此同时,各种以互联网信息分享平台为基础的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人们借此获得信息、自由表达意见、进行心理宣泄,社会舆论此起彼伏。警察机关的执法活动往往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危机事件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事件会通过网络迅速放大,转变为影响全社会的危机事件,从而引发新的问题和矛盾。我国警察危机公关的理论研究仍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远不能满足当前危机公关实践的需要,警察机关对新媒体环境下涉警舆论的处置过于简单粗暴,尚未形成有效的公关机制,公关工作策略不足,效果不佳。本文结合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多个层面对新媒体、警察危机公关等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和界定。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提炼概括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警察危机产生的原因,立足山东省警察危机公关的现状和问题,总结警察危机公关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强和改进山东省警察危机公关的具体措施和努力方向。由于历史的原因,近年来我国警民关系趋于紧张,警察权威明显下降,而警察危机公关的观念、制度、对策都没有健全起来。在新媒体时代,绝大多数警察危机源自于新媒体的传播,涉警负面信息一般会在短时间内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高速传播和急剧放大,从而激发公众情绪对立,处置不当甚至会酿成重大突发事件。尽管新媒体的发展大大增加了警察危机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但新媒体并不是警察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新媒体普及之前,警察危机产生的根源就已独立存在了,比如警察机关警力不足,部分警务人员素质不强,执法活动经常受到行政干预等。另一方面,警察机关的部分决策者和执法者观念陈旧,还停留在单靠发布一纸案情通报就能平息舆论的时代,甚至在警察危机公关时刻意隐瞒事实、片面强调自身正确,使危机进一步恶化。新媒体环境下山东省警察危机公关应当克服过去那种简单粗暴、以势压人的方式,树立防范为先、双向对称等理念,大胆借助新媒体力量,敢于承担责任。同时必须建立危机防范和预警机制,设立危机公关专职部门,建立专业化危机公关团队,制定危机公关预案,开展危机公关培训和演练。警察机关还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渠道加强对外宣传与沟通,实时通报与公众息息相关的警务活动情况,积极开辟网上办事平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最根本的,警察机关应该通过提升警察综合素质,树立既威严又不失人性化的警察队伍形象,坚持从严治警,依法用警,执法规范化,脚踏实地消除警察危机产生的土壤,这才是警察危机公关的治本之道。

刘波[6](2016)在《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于1994年获准加入互联网以来,各种移动终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爆炸式地涌现,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新媒体时代中,信息的发酵传播的速度之快、受众面之广早已不是传统媒体时代所能企及的,大量事件通过互联网传播发酵,形成多种多样的网络舆情热点。在这些舆情热点中,民众尤其对涉警网络舆情表现出了极为热忱的关注,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的方方面面影响日益加大。当前,人民群众对自我权益的保护意识和社会法治意识都随着我国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有所增强,而蓬勃发展的各种媒体和移动终端为民众自我权益意识和社会法治意识加强的诉求表达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平台,这种积极高效的表达进一步加强了人民群众权力监督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如何更好地应对民众的权益表达诉求和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成为我国政府机关在新媒体时代中必须攻克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网络舆情是人民群众思想态度情绪意愿的集中反映,会引导影响舆论,推动政府工作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开始注重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处置。本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希望通过对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梳理,可以实现涉警网络舆情与人民群众权益诉求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对于提升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并化解其酝酿成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践行十八大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所谓涉警网络舆情是指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对与关公安机关或公安队伍相关的各类事件的产生酝酿发酵过程中所表达出的态度情绪意愿诉求的集中体现。公安机关的多数工作是贴近百姓生活且多涉及社会敏感话题,会更多地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检查。因此,每当涉警网络舆情在互联网中酝酿之时,其发展过程必然与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公安机关在处置应对时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若应对稍有不当,很有可能破坏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甚至发酵引发群体性事件,从而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本文通过梳理涉警网络舆情的内涵、类型、特征及其对公安机关工作的双重影响,结合大量实际案例,总结以往公安机关处置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出合理的、符合实际工作的政策建议:完善网络传播法律法规,加强公安队伍主体建设,提升舆情引导的技巧和水平,构建和谐警媒关系,健全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公安机关公信力。公安机关要真正高度重视其自身工作时的合理合法合情性,时刻都以建设和发展和谐社会为标杆,工作时将人民群众放在心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从根源上减少民众对公安工作的不满情绪和意见,根本上杜绝涉警网络舆情发酵为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让公安机关与人民形成良好的舆论互动,使其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毋金秀[7](2015)在《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新阶段,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各种利益日益冲突,矛盾日益复杂,社会热点相互叠加,各类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恐怖事件等突发情况频发,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加上手机、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互联网舆论的日益发展,加上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各种不可控制的风险日益增多,社会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关注越来越多。新闻发布工作在突发事件的处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处置突发事件的时候,如果政府能够及时准确地召开新闻发布活动,发布事件的相关信息,公众的恐慌心理能够得到有效安抚,社会的稳定得到维护和保障,也有利于政府调节公共关系,塑造良好的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发布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新闻发布的内容、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切实的改进,增强了政府舆论引导的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规范信息发布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受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新闻发布制度不健全;新闻发言人的整体素质不能与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要求相匹配,专业化能力有待提高;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前信息搜集工作还不到位,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新闻发布的效果,也使得我们丧失了国际舆论场,失去了主动权和发声权。为了更好地做好我国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进一步提高发布的水平,加强和完善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建设,要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政府新闻发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大力推动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向更加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要推动相关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做好发布前的信息搜集工作、舆情研判工作;发布会后要对事件的发布进行效果评估,吸取经验和教训推动以后工作更好地完成。

武西锋[8](2013)在《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媒体应对》文中认为媒体应对已成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媒体应对工作能够化被动为主动、为事件处置争取时间,能及时澄清事实、缩小不良影响,能够消除谣言、维护公安机关安保形象。媒体应对应坚持第一时间、公开透明、善待媒体和口径一致的原则。完善立法和应对制度;成立专门机关,培养专门人才;加强部门联系,统一对外口径,才能做好大型群众性活动安保工作中的媒体应对工作。

武西锋[9](2013)在《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媒体应对》文中提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媒体有效应对具有化被动为主动、及时澄清事实、清除谣言等作用,应遵循第一时间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善待媒体原则和口径一致原则。为此需建立健全相关立法,成立专门机关,培养专门人才以完善此项工作。

林升女[10](2012)在《微博环境中官民互动模式研究 ——以2011年全国两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官与民之间的和谐互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同时,也关系着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国内对官民互动模式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尤其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官民互动的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本文认为研究官民互动模式是极其重要和十分必要的。本论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的鉴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阐述官民互动的三要素、模式的分类及概括传统媒体环境中官民互动模式的特点;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官民互动模式在微博环境中的变化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官民微博互动过程中政府治理理念的变化;第四部分是问题及对策意见的提出。笔者希望通过对官民互动模式的研究能够改善官民之间的现实关系,为决策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并能够在一定层度上补充官民互动模式方面的理论内容。

二、太原市公安局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原市公安局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单双号限行通告,谁有权发布?(论文提纲范文)

法律规定明确
为何发布通告
重大行政决策
不同处理模式

(2)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
        1.1.1 公共危机
        1.1.2 公共危机管理
        1.1.3 政府信息公开
    1.2 理论基础
        1.2.1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1.2.2 公民知情权理论
        1.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1.3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1.3.1 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1.3.2 有利于防止谣言的传播
        1.3.3 有利于提高危机管理效率
第二章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历程和现状
    2.1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历程
    2.2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
        2.2.1 信息公开的法治化建设在完善
        2.2.2 信息公开的时效性逐渐增强
        2.2.3 信息公开的预警机制初步建立
        2.2.4 信息公开的渠道在不断丰富
第三章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
        3.1.1 信息公开存在谎报瞒报的现象
        3.1.2 信息公开存在缺乏主动性的问题
    3.2 政府信息公开的传递过程不畅通
        3.2.1 横向上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足
        3.2.2 纵向上政府部门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3.3 政府信息公开的机构不统一
        3.3.1 多个主体按自己意愿各自发布信息
        3.3.2 地方政府危机信息资源混杂无序
    3.4 政府信息公开的发言人应对不力
        3.4.1 政府发言人缺乏对公众的回应
        3.4.2 政府发言人过于强调信息的宣传功能
第四章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成因
    4.1 政府信息公开意识不足
        4.1.1 守旧思想严重
        4.1.2 官本位思想根生蒂固
    4.2 政府信息公开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
        4.2.1 监督问责过于形式化
        4.2.2 监督问责缺乏外部监督
    4.3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不完善
        4.3.1 缺乏针对危机事件的信息公开法律
        4.3.2 法律没有确立统一的信息公开机构
    4.4 政府信息公开缺乏对媒体的有效利用
        4.4.1 政府发言人失语现象严重
        4.4.2 政府信息管理能力不足
第五章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
    5.1 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意识
        5.1.1 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的“为民服务”理念
        5.1.2 提升政府信息公开“与时俱进”的意识
    5.2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问责机制建设
        5.2.1 加强多元主体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问责
        5.2.2 扩大政府信息公开中的监督问责范围
    5.3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
        5.3.1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信息公开的专门机构
        5.3.2 提高与信息公开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
    5.4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中对媒体的利用
        5.4.1 加强对媒体的引导与管理
        5.4.2 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责任政府视角下公安新闻发布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责任政府的研究
        1.2.2 关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
        1.2.3 关于公安新闻发布的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内容架构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阐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责任政府
        2.1.2 新闻发言人制度
        2.1.3 公安新闻发布工作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知情权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五W模式”理论
第3章 我国公安新闻发布工作现状和国际参照
    3.1 我国公安新闻发布工作的现状
        3.1.1 我国公安新闻发布工作的主要内容
        3.1.2 新闻发布在公安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3.2 国外警察新闻发布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3.2.1 美国警方新闻发布工作的经验
        3.2.2 英国警方新闻发布工作的经验
        3.2.3 澳大利亚警方新闻发布工作的经验
        3.2.4 法国警方新闻发布工作的经验
        3.2.5 国外警察新闻发布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第4章 我国公安新闻发布工作存在的问题
    4.1 调研设计及其过程
        4.1.1 调研目的
        4.1.2 调研设计及实施过程
    4.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发布主体意识薄弱
        4.2.2 发布程序尚不完善
        4.2.3 发言人能力亟待提高
        4.2.4 公安新闻发布工作面临的困境
第5章 完善公安新闻发布工作的对策建议
    5.1 优化发布主体
        5.1.1 组建专职团队
        5.1.2 扩展主体范围
    5.2 规范发布程序
        5.2.1 把握发布主体
        5.2.2 规范发布内容
        5.2.3 掌握发布节奏
        5.2.4 丰富发布形式
    5.3 提高发言人专业能力
        5.3.1 全面塑造综合能力
        5.3.2 培养基本新闻技能
        5.3.3 提升灵活运用能力
        5.3.4 增强应急处突能力
    5.4 构建保障机制
        5.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5.4.2 健全协同工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4)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5)山东省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危机公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我国警察危机事件频发
        1.1.2 警察危机事件多通过新媒体渠道传播和发酵
        1.1.3 警察危机公关措施失当较多
        1.1.4 警察危机公关研究迫在眉睫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危机公关的相关概念、理念与机制
    2.1 新媒体及其传播特点
        2.1.1 新媒体的含义与主要的新媒体平台
        2.1.2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2.2 警察危机公关
        2.2.1 警察危机的含义及其产生根源
        2.2.2 警察危机公关的内涵与传统经验
    2.3 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危机公关理念
        2.3.1 防范为先理念
        2.3.2 双向对称理念
        2.3.3 借力新媒体理念
        2.3.4 公关主体多元化理念
        2.3.5 承担责任理念
    2.4 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危机公关机制
        2.4.1 建立危机防范和预警机制
        2.4.2 设立危机公关专职部门
        2.4.3 建立专业化危机公关团队
        2.4.4 制定危机公关预案
        2.4.5 开展危机公关培训和演练
第3章 山东省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危机公关的现状
    3.1 山东省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危机公关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1.1 新媒体传播涉警信息容易失真,导致警察形象歪曲
        3.1.2 新媒体打开了负面警察形象传播的通道
        3.1.3 负面警察形象在新媒体传播中不断放大
        3.1.4 新媒体给警察形象传播带来了机遇
    3.2 山东省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危机公关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干预媒体监督,回避媒体采访
        3.2.2 面对媒体缺乏经验,一味推诿难以服众
        3.2.3 手段简单粗暴打压,技术封堵难以治本
        3.2.4 没有形成危机公关机制
        3.2.5 警察权威有限,在民众中的信任度不高
    3.3 山东省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危机公关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警察危机公关没有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
        3.3.2 警民关系紧张影响警察危机公关
        3.3.3 警察危机公关的观念、制度、对策尚不健全
第4章 山东省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危机公关策略
    4.1 舆情应对策略
        4.1.1 在警察危机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舆情应对策略
        4.1.2 迅速主动发布信息,切实把握舆论导向
        4.1.3 坦率回应质疑,积极承担责任
        4.1.4 及时破解利用新媒体传播的涉警谣言
    4.2 主导舆情策略
        4.2.1 完善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4.2.2 建立并用好新媒体警务平台
    4.3 借助新媒体塑造警察形象策略
        4.3.1 借助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展示警察形象,拉近警民关系
        4.3.2 用新媒体打造为民众服务的便捷通道
        4.3.3 大胆使用媒体代言人,促进警察形象营销力度
        4.3.4 加强警察自身建设,用内在素质支撑媒体形象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 相关概念阐释
        1.4.1 舆情的涵义
        1.4.2 网络舆情的涵义
        1.4.3 涉警网络舆情的涵义
第二章 涉警网络舆情的生成因素、类型及特征
    2.1 涉警网络舆情的生成因素
        2.1.1 舆情载体方面的因素
        2.1.2 舆情客体方面的因素
        2.1.3 舆情主体方面的因素
    2.2 涉警网络舆情的类型
        2.2.1 批评
        2.2.2 举报
        2.2.3 诉求
        2.2.4 建议
        2.2.5 感受
    2.3 涉警网络舆情的特征
        2.3.1 散射化
        2.3.2 情绪化
        2.3.3 盲从化
        2.3.4 连锁化
        2.3.5 自由化
        2.3.6 虚拟化
第三章 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工作的双重影响
    3.1 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工作的积极作用
        3.1.1 推进警务理念创新
        3.1.2 改进完善公安工作
        3.1.3 拓展警民沟通渠道
    3.2 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工作的消极作用
        3.2.1 造成信任危机
        3.2.2 破坏整体形象
        3.2.3 威胁社会稳定
第四章 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
    4.1 应对态度不积极
    4.2 舆情处置队伍人员配备和知识储备不足
    4.3 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和技巧
    4.4 信息收集研判和风险损失评估滞后
    4.5 难以有效恢复与重建公安公信力
第五章 加强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的政策建议
    5.1 完善网络传播法律法规
    5.2 加强公安队伍主体建设
        5.2.1 转变涉警网络舆情观念
        5.2.2 加强舆情人才队伍建设
        5.2.3 强化网络舆情搜集研判机制
        5.2.4 做好主角沟通工作
    5.3 提升舆情引导的技巧和水平
        5.3.1 快速回应
        5.3.2 真诚面对
        5.3.3 讲究方法
        5.3.4 意见领袖
    5.4 构建和谐警媒关系
        5.4.1 积极处理与媒体的关系
        5.4.2 利用媒体做好主题宣传
    5.5 健全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5.5.1 加快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
        5.5.2 完善新闻发言人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
        5.5.3 注意媒体选择的层次多样化
        5.5.4 注重提高新闻发言人的素养
    5.6 建设公安机关公信力
        5.6.1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公信力的建设与保护
        5.6.2 完善制度建设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
        5.6.3 建立顺畅多样的警民联系渠道
        5.6.4 加强对英雄模范表率的正面宣传
        5.6.5 防范有损公信力的负面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我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1 我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发展历程
        1.1.1 禁止阶段(1949-1978)
        1.1.2 起步阶段(1978-2002)
        1.1.3 发展阶段(2003-2007)
        1.1.4 完善阶段(2008年至今)
    1.2 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现状
    1.3 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3.1 当前媒体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征
        1.3.2 当前舆论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征
第二章 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存在的问题
        2.1.1 真实性与时效性得不到保障
        2.1.2 发布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公众需求
        2.1.3 新闻发言人行为不当
        2.1.4 未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2.1.5 发布主体失当
    2.2 形成的原因
        2.2.1 传统封建文化影响较深
        2.2.2 新闻发布法律法规不完善
        2.2.3 新闻发布观念意识淡薄
        2.2.4 新闻发布制度不完善
        2.2.5 信息搜集未成体系
第三章 完善我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建议
    3.1 健全和完善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法律法规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
    3.2 强化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观念
    3.3 促进新闻发言人专业化
        3.3.1 设立专职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机构
        3.3.2 让“新闻人”充实“发言人”队伍
        3.3.3 提高新闻发言人尤其是政府官员的新闻素养
    3.4 加强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人文关怀
    3.5 借助新兴媒体和平台发布探索新闻发布新形式
    3.6 建立舆情收集研判机制
    3.7 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评估体系
    3.8 完善政府新闻发布互动反馈机制
    3.9 落实政府新闻发布问责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8)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媒体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媒体应对作用
    (一)化被动为主动,为事件处置争取时间
    (二)及时澄清事实,缩小不良影响
    (三)消除谣言,维护公安机关安保形象
二、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媒体应对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
    (二)公开透明原则
    (三)善待媒体原则
    (四)口径一致原则
三、完善大型群众性活动媒体应对措施
    (一)完善立法和应对制度
    (二)成立专门机关,培养专门人才
    (三)加强部门联系,统一对外口径

(9)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媒体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媒体应对的作用
    (一) 能够化被动为主动, 为事件处置争取时间
    (二) 能够及时澄清事实, 缩小不良影响
    (三) 能够消除谣言, 维护公安机关安保形象
二、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媒体应对原则
    (一) 第一时间原则
    (二) 公开透明原则
    (三) 善待媒体原则
    (四) 口径一致原则
        第一, 刘立民是被抓还是自首。
        第二, 好警察与坏警察之争。
三、完善大型群众性活动媒体应对工作的建议
    (一) 建立健全立法, 完善应对制度
    (二) 成立专门机关, 培养专门人才
    (三) 加强部门联系, 统一对外口径

(10)微博环境中官民互动模式研究 ——以2011年全国两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微博环境中官民互动模式的意义
    二、以两会作为研究案例的原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官民互动的概念
        二、模式定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对微博中官民互动模式的直接性研究
        二、国内对微博中官民互动模式的相关性研究
        三、国外对微博中官民互动模式的相关性研究
        四、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二章 官民互动样态发展概况
    第一节 官民互动的历史与现状
        一、互联网普及之前官民互动的状态与方式
        二、微博流行之前官民互动的状态与方式
    第二节 官民互动模式要素
        一、模式要素
        二、要素一:互动背景
        三、要素二:互动平台
        四、要素三:互动参与者
    第三节 官民互动模式分类
        一、依据制度化及合法化与否划分的官民互动模式
        二、依据官民互动程度划分的官民互动模式
第三章 微博中“两会”官民互动模式分析
    第一节 两会中官民互动的参与背景
        一、两会
        二、微博中两会相关的议题
        三、两会中官民微博互动背景的特点
    第二节 两会中官民微博互动的参与平台——微博空间
    第三节 两会中官民微博互动的参与主体
        一、官员
        二、民众
        三、微博互动
        四、两会中官民微博互动的模式
第四章 官民互动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第一节 微博环境中官民互动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参与主体互动性不强
        二、对话效率不高
        三、参与程度不高
    第二节 参与主体互动性不强的原因
    第三节 对话效率不高的原因
        一、官员:空话多实质内容少
        二、民众:发泄多理性对话少
    第四节 参与程度不高的原因
        一、政治冷漠的网络惯性
        二、机会成本计算下的理性回避行为
        三、数字鸿沟
        四、彼此间的不信任
结语
    一、认清目的积极更新和回复
    二、开放治理理念
    三、依靠微博开辟多种官民互动渠道
    四、开放民众的政治参与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四、太原市公安局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单双号限行通告,谁有权发布?[N]. 马超,王志堂. 法治日报, 2021
  • [2]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 胡晶. 山西大学, 2020(01)
  • [3]责任政府视角下公安新闻发布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D]. 袁振洋. 天津大学, 2019(06)
  • [4]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5]山东省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危机公关研究[D]. 张磊.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6)
  • [6]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对策研究[D]. 刘波. 山西大学, 2016(06)
  • [7]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研究[D]. 毋金秀. 山西大学, 2015(02)
  • [8]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媒体应对[J]. 武西锋.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5)
  • [9]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媒体应对[J]. 武西锋.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3)
  • [10]微博环境中官民互动模式研究 ——以2011年全国两会为例[D]. 林升女.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2(04)

标签:;  ;  ;  ;  ;  

太原市公安局启动发言人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