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醚水溶液淬火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学[1](2019)在《PAG淬火介质淬火冷却性及热化学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淬火工艺是产品在热处理过程中获得所需结构和性能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淬火而导致的淬火变形、裂纹、软点、未淬透等缺陷在淬火工件中经常出现。正确使用该淬火介质可以成功解决热处理工艺中,很多形状复杂的工件,用水淬火要开裂而改用油淬火又淬不硬的技术难题。PAG水溶性淬火介质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国内之后,其优异的性能使得工厂大量使用其来替代水和淬火机油。本文对三种PAG水溶性淬火介质:美国进口75-H-380000,韩国进口W55000和自研开发的国产HS牌KLM-165Q的物理化学参数、淬火过程中的热化学稳定性、挥发排放物的环保性能、淬火冷却特性和诱发工件产生裂纹的特性等做了一系列分析,并和常用的水、淬火油等介质做了系统的对比。获得了如下主要结论:(1)三种PAG水溶性淬火介质的诸多物理化学参数相近,热稳定性能相当,其误差变化均较小。(2)淬火油油烟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明显大于PAG淬火介质,而国产PAG介质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略高于进口的美国PAG介质。国产和进口PAG水溶性淬火介质都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3)国产HS牌KLM-165Q PAG溶液的最大冷速在各个浓度下都大于美国和韩国进口的PAG溶液,国产和进口PAG水溶性淬火介质的淬火冷却特性均可在水和淬火油冷却性质之间按淬火工艺要求可控可调。(4)国产HS牌KLM-165Q PAG溶液的使用稳定性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使用18个月后其冷却速度接近自来水的冷却速度,使工件在淬火过程中容易发生淬断的可能性增大。(5)与水淬和油淬比,使用PAG溶液淬火所得的组织结构均匀,马氏体成片层状,完全可以满足淬火工艺要求。所有淬火介质均有诱发裂纹的倾向,只是水淬状态下的裂纹粗壮,扩展较快,PAG溶液及油淬状态下的裂纹细小,扩展较为缓慢。(6)自行开发的国产PAG水溶性淬火介质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和耐用性。完全可以代替进口的同类产品用于生产并投放市场,该产品有着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广使用前景。
康馨月,刘通,田犀卓,安长伟,李文海,黄载裕[2](2018)在《高分子聚醚的合成及性质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应用纳米氢化物制备高分子聚醚的方法,同时测定了试制聚醚的性能。考察了起始剂、引发剂、聚合单体配比和反应时间温度等条件对高分子聚醚的性质影响,得到抗老化性、溶解性、逆溶性、淬火冷却性能、增粘性都十分优秀的高分子聚醚。
王漪琼[3](2012)在《新型聚醚类淬火介质开发及优化》文中指出聚合物水基淬火介质具有环保、冷速可调、热稳定性好等优点,钢种适应范围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逐步取代传统的淬火介质,成为钢铁材料热处理领域的研发热点。但聚合物水基淬火介质在我国的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对水基淬火介质的控制因素及管理的认识有待完善,需要深入研究淬火介质成分与冷却特性间的关系。因此,开发一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聚合物水基淬火介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理论意义。在综合分析已有文献中主要成分对淬火介质冷却能力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基础性实验,本文给出了一种聚醚类水基淬火介质的成分配比。利用密度计、粘度计、PH计等测试了聚醚类水基淬火介质的理化特性。利用自主设计的冷却曲线测试仪测定了聚醚水基淬火介质的冷却曲线,结合冷却曲线法与冷却硬化能力法进一步评价了聚醚水基淬火介质的特性。工艺性实验部分主要进行了淬火后工件的组织分析与冲击韧性测试,以考察实际淬火效果。综合考虑聚醚类水基淬火介质的理化特性、冷却特性、工艺性的基础上,对淬火介质的成分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深入分析了淬火介质的淬火机理,论文得到以下几点有价值的结论:1)开发的聚醚类水基淬火介质在淬火过程中无有毒物质释放,具有突出的环保特性;该淬火介质具有逆溶性,可在马氏体转变区域有效的防治淬火工件变形;该淬火介质粘度与浓度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可通过检测粘度对淬火介质浓度变化进行反馈式监测;该淬火介质腐蚀性低,有利于延长淬火槽的使用寿命。2)新型聚醚类水基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介于水和油之间,可通过改变介质浓度调节其冷却能力;高浓度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接近于矿物油,适良好的矿物油替代品;该淬火介质的冷却硬化能力较强,低浓度淬火介质的耐老化性和热稳定性较高,但随着浓度的升高,淬火介质的耐老化性和热稳定性明显变差,淬火后工件的硬度均匀性不足。3)新型聚醚类水基淬火介质具有良好的淬透能力,工件淬火后组织均为针状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物,但随着淬火介质的浓度升高,在冷却第一阶段冷速不足导致产生少量的先共析铁素体。经低浓度淬火介质淬火后的工件由于冷速过快产生大量的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导致冲击韧性不高。4)针对新型聚醚类水基淬火介质的不足,根据成分优化思想对其成分进行进一步优化。优化后的淬火介质不仅具有原始淬火介质的优点,还有效改善了其使用浓度范围高、成本高、高浓度介质宜老化、淬硬层不均匀等缺点。
尹丽娜[4](2009)在《纺纱钢丝圈水基清洁淬火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热处理是冶金和机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工艺措施,但是热处理生产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淬火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的钢丝圈淬火基本都采用淬火油,生产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水基清洁淬火液取而代之。但是水基淬火液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淬火后工件易生锈,较小的工件容易淬裂等,这些缺点大大限制了水基淬火液的应用空间。本文针对水基淬火液目前存在的问题,以纺纱钢丝圈为研究对象,对水基淬火液进行了一系列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创造性的将自配防锈水用于钢丝圈的淬火,并与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聚醚(PAG)淬火液和聚乙烯醇(PVA)淬火液进行了比较。通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采用防锈水进行淬火后钢丝圈性能优良且具有良好的防锈性,因此将防锈水用于钢丝圈的淬火具有可行性。为了解决防锈水淬火时氧化皮过多的问题,在防锈水中分别加入了聚醚(PAG)、聚乙烯醇(PVA)和聚乙二醇(PEG)并进行钢丝圈淬火正交实验,寻求一种减少氧化皮的方法,从而使防锈水型淬火液能够真正应用于生产中。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自配防锈水型淬火液对钢丝圈进行淬火,钢丝圈的硬度偏高,但可以在回火环节中予以调整。防锈水配制简单,价格便宜,淬火后钢丝圈防锈性能好,因此具有很大的可行性。(2)PAG浓度在3%9%之间时可以满足钢丝圈的淬火性能要求,且钢丝圈硬度随着PAG淬火液浓度增加而下降,再经反复实验,最终确定当浓度在8%左右时淬火效果最好。但市场上销售的PAG淬火液价格昂贵,不便于立即投入使用。(3)PVA浓度在0.3%0.5%之间时钢丝圈的淬火性能满足要求,经反复实验,最终确定当PVA淬火液浓度在0.35%左右时钢丝圈的淬火效果最好。PVA淬火液用量省,这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即生产中不容易测定浓度,且易附着在工件表面。(4)为了解决防锈水作为淬火液氧化皮过多的问题,在防锈水中分别加入PVA、PEG及PAG,这三种物质均具有成膜性,淬火开始时立即在钢丝圈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的减少了钢丝圈的氧化皮产生量。比较三者优缺点之后选择PAG作为防锈水的添加剂,浓度为10%。并同时确定热处理工艺为加热温度840℃,保温时间1min。本文的创新点有:(1)创新性的将防锈水应用于钢丝圈的淬火,不含亚硝酸钠,性能良好又环保,具有优良的防锈效果,且价格便宜。(2)解决了防锈水淬火时氧化皮过多的问题,为防锈水型淬火液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工厂已将防锈水型淬火液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
刘宗茂,毛磊,胡云岩,胡建文,孙世清[5](1999)在《聚醚淬火介质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利用硬度评定法对聚醚淬火介质的成分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45钢试样在浓度为15%的聚醚水溶液淬火介质中淬火,不但表面硬度高,而且硬度梯度平缓。使用该淬火介质对45钢轴承套圈淬火,在获得高硬度的同时,显着减小了淬火变形。
杨淑范[6](1984)在《聚合物水溶性淬火介质的发展》文中提出本文论述了国内外水溶性聚合物淬火介质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水溶性聚合物淬火介质,包括聚乙烯醇(PVA)、聚二醇(PAG)、聚丙烯酸钠(ACR)及羧甲基纤维素(CMC)等,并讨论了这些介质的特性、优点、缺点、应用情况和检验方法。
江沛霖[7](1983)在《低浓度聚醚水溶液淬火介质研究及生产性试验》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试验结果表明:作为淬火介质使用的聚醚(903)水溶液中,1%聚醚浓度是一个临界浓度。即在1%聚醚浓度以下,通过增加蒸汽形成核心,使水溶液的蒸汽形成速度增加,同在1%聚醚浓度以上,通过增加隔离膜厚度,降低水溶液蒸汽冷凝速度,提高蒸汽膜的稳定性,增加蒸汽膜的厚度,使介质的冷却速度降低具有同样的作用。我们认为,选择合适的低浓度(指小于1%)聚醚水溶液来代替高浓度(指大于1%)聚醚水溶液作为各种钢材及有色金属工件热处理时减少变形和防止开裂的淬火介质是完全合理的;对减少一次投资费用(8.5元/公斤)在目前暂时货源供应困难情况下,对推广应用这种新型塑料淬火剂是完全必要的。
周汝霖,王华冠[8](1983)在《氯化钙水溶液在LY12硬铝淬火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叙述LY12硬铝在50%浓度的氯化钙水溶液中淬火后,可以获得与水淬近似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和耐疲劳性能,而延伸率比水淬者高9%,淬火变形比水淬可以减少24~70%。和水淬一样,氯化钙水溶液淬火后并不引起LY12硬铝产生晶间腐蚀。淬后及时以清水清洗,也可以保证零件表面不至于出现点蚀。因此,高浓度氯化钙水溶液是铝合金的一种价廉易得和使用方便的淬火介质,并可以降低变形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
杨淑范[9](1982)在《基础技术讲座 第七讲 模具热处理用冷却介质》文中认为 模具热处理过程中,加热条件和工艺参数固然能够对模具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冷却条件和冷却介质的正确选用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能够避免冷却过程中模具产生较大的变形和开裂问题,而且可以发挥钢材的潜力,提高模具的寿命,因此对于模具冷却介质的选用应予充分重视。一般碳素工具钢模具的淬火,根据钢的 S 曲线,必须以大于临界淬火冷却速度快速通过 S 曲线的鼻尖部分,当冷却到马氏体
顾友鸿[10](1982)在《聚醚淬火介质》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聚醚淬火介质的工艺流程,合成方法,产品技术条件和性质,以及影响其性质的因素,并简述了某些应用的结果。
二、聚醚水溶液淬火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醚水溶液淬火介质(论文提纲范文)
(1)PAG淬火介质淬火冷却性及热化学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工程意义 |
1.2 PAG水溶性淬火介质概述 |
1.3 PAG淬火介质冷却机理 |
1.4 影响PAG淬火介质冷却能力的因素 |
1.4.1 PAG淬火介质量的变化 |
1.4.2 非PAG组分的质的变化 |
1.5 PAG水溶性淬火介质国内外研究方向与现状 |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三种PAG水溶性淬火介质外观及理化性能测定 |
2.1.1 测定的主要性能及参数 |
2.1.2 检测仪器及参照标准 |
2.2 三种PAG水溶性淬火介质化学稳定性测定 |
2.2.1 三种PAG水溶性淬火介质差热-热重(DSC-TG)分析 |
2.2.2 三种PAG水溶性淬火介质红外光谱分析 |
2.3 三种PAG水溶性淬火介质淬火挥发物中有害气体测定 |
2.4 三种PAG水溶性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定 |
2.5 三种PAG水溶性淬火介质对30CrMnSi、40CrNiMo钢工件淬透性测定 |
2.6 三种PAG水溶性淬火介质对淬火工件表面诱发裂纹性能测定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三种PAG水溶性淬火介质外观及理化性能测定 |
3.2 三种PAG水溶性淬火介质化学稳定性测定 |
3.2.1 差示扫描量热仪检测结果 |
3.2.2 红外光谱仪测试结果 |
3.3 PAG溶液和油的烟气监测 |
3.4 PAG水溶液淬火冷却特性研究 |
3.4.1 冷却特性 |
3.4.2 不同淬火介质对30CrMnSi和40CrNiMo相同直径合金钢工件的冷却特性 |
3.4.3 PAG水溶液淬火冷却特性评价 |
3.5 PAG水溶液淬火冷却介质耐老化及使用稳定性 |
3.6 PAG水溶液淬透性实验 |
3.7 不同淬火冷却介质在工件循环冷热过程中诱发裂纹倾向 |
4 PAG水溶性淬火介质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2)高分子聚醚的合成及性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实验部分: |
3 结果与讨论 |
3.1 高聚醚的主要技术指标 |
3.2 高聚醚淬火性能分析 |
3.3 高聚醚老化性能实验 |
4 结论 |
(3)新型聚醚类淬火介质开发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钢的淬火 |
1.2.1 钢的淬透性 |
1.2.2 确定淬火工艺规范的原则 |
1.3 淬火介质的冷却原理及分类 |
1.3.1 淬火介质的冷却原理 |
1.3.2 淬火介质的分类 |
1.4 影响淬火介质冷却能力的因素 |
1.4.1 内部因素 |
1.4.2 外界因素 |
1.5 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方法 |
1.5.1 直接测试法 |
1.5.2 间接测定法 |
1.6 聚合物淬火介质的使用维护及管理 |
1.6.1 水溶性淬火介质的选用原则 |
1.6.2 浓度控制 |
1.6.3 粘度监测 |
1.6.4 冷却特性监测 |
1.6.5 生产现场减缓淬火液变化的措施 |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
2.1 实验器材和材料 |
2.2 实验方案设计依据 |
2.3 实验方案 |
2.3.1 淬火介质成分设计 |
2.3.2 物理化学性能实验 |
2.3.3 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测定 |
2.3.4 工艺性实验 |
第3章 淬火介质的成分设计及其性能 |
3.1 淬火介质成分设计思想 |
3.2 淬火介质物理化学性能 |
3.2.1 物理性能 |
3.2.2 化学性能 |
3.3 淬火介质冷却特性分析 |
3.3.1 冷却曲线法 |
3.3.2 冷却硬化能力法 |
3.4 淬火介质工艺性分析 |
3.4.1 组织分析 |
3.4.2 冲击韧性 |
3.4.3 断口形貌分析 |
第4章 淬火介质成分优化及性能 |
4.1 淬火介质成分优化思想 |
4.2 淬火介质物理化学性能对比 |
4.2.1 物理性能 |
4.2.2 化学性能 |
4.3 淬火介质冷却特性对比 |
4.3.1 冷却曲线法 |
4.3.2 冷却硬化能力法 |
4.4 淬火介质工艺性对比 |
4.4.1 组织分析 |
4.4.2 冲击韧性 |
4.4.3 断口形貌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纺纱钢丝圈水基清洁淬火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清洁热处理概述 |
1.2.1 清洁热处理概念 |
1.2.2 清洁热处理措施 |
1.2.3 清洁热处理发展方向 |
1.3 钢丝圈的热处理 |
1.4 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
1.4.1 课题提出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钢丝圈淬火介质 |
2.1 淬火介质特性及分类 |
2.2 淬火冷却过程 |
2.3 常用淬火介质的优缺点 |
2.4 淬火介质冷却性能评价 |
2.5 淬火介质冷却能力影响因素 |
第三章 淬火试验方案 |
3.1 总体试验设计 |
3.2 防锈水型淬火液 |
3.3 PAG 淬火液 |
3.4 PVA 淬火液 |
3.5 工厂试验 |
第四章 防锈水型淬火液氧化皮问题研究 |
4.1 氧化皮生成原因分析 |
4.2 实验方案 |
4.3 PVA 添加实验 |
4.3.1 PVA 介绍 |
4.3.2 实验方案 |
4.3.3 实验结果 |
4.3.4 实验结果分析 |
4.4 PEG 添加实验 |
4.4.1 PEG 介绍 |
4.4.2 实验方案 |
4.4.3 实验结果 |
4.4.4 实验结果分析 |
4.5 PAG 添加实验 |
4.5.1 PAG 介绍 |
4.5.2 实验方案 |
4.5.3 实验结果 |
4.5.4 实验结果分析 |
4.6 PVA、PEG、PAG 的优缺点比较 |
4.6.1 PVA 优缺点 |
4.6.2 PEG 优缺点 |
4.6.3 PAG 优缺点 |
4.7 PVA、PEG、PAG 价格比较 |
4.8 聚醚减少氧化皮的机理分析 |
4.9 添加PAG 后应注意的问题 |
4.9.1 淬火液的污染 |
4.9.2 温度控制 |
4.9.3 搅拌的控制 |
4.10 结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聚醚水溶液淬火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 [1]PAG淬火介质淬火冷却性及热化学稳定性研究[D]. 刘志学. 重庆理工大学, 2019(08)
- [2]高分子聚醚的合成及性质实验研究[J]. 康馨月,刘通,田犀卓,安长伟,李文海,黄载裕.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8(02)
- [3]新型聚醚类淬火介质开发及优化[D]. 王漪琼. 东北大学, 2012(05)
- [4]纺纱钢丝圈水基清洁淬火液研究[D]. 尹丽娜. 江南大学, 2009(05)
- [5]聚醚淬火介质的应用研究[J]. 刘宗茂,毛磊,胡云岩,胡建文,孙世清. 河北工业科技, 1999(01)
- [6]聚合物水溶性淬火介质的发展[J]. 杨淑范. 金属热处理, 1984(05)
- [7]低浓度聚醚水溶液淬火介质研究及生产性试验[J]. 江沛霖. 安徽工学院学报, 1983(01)
- [8]氯化钙水溶液在LY12硬铝淬火中的应用[J]. 周汝霖,王华冠. 江苏工学院学报, 1983(01)
- [9]基础技术讲座 第七讲 模具热处理用冷却介质[J]. 杨淑范. 金属热处理, 1982(11)
- [10]聚醚淬火介质[J]. 顾友鸿. 塑料工业, 1982(05)
标签: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