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梭菌肠毒素的生物学和结构特性

韦氏梭菌肠毒素的生物学和结构特性

一、魏氏梭菌肠毒素的生物学及结构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英,杨霞,卢中华[1](2004)在《魏氏梭菌肠毒素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魏氏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 ,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非食源性胃肠道疾病 ) ,肠毒素是该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致病毒素 ,在引起人的胃肠疾病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针对魏氏梭菌肠毒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述。

许崇利[2](2016)在《魏氏梭菌外毒素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魏氏梭菌广泛分布于食物、人畜肠道、土壤等自然环境,分为A,B,C,D和E型并产生多种毒素.对魏氏梭菌外毒素的结构、作用机制、遗传学特性和动物疾病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以期对魏氏梭菌产生的各种外毒素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

王海荣[3](2006)在《山东省畜禽魏氏梭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α毒素基因序列,参照公开发表物设计了一对引物,扩增出1条325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建立了魏氏梭菌α毒素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扩增,结果表明:仅魏氏梭菌扩增出了特异性条带,最低能检测到模板浓度为100CFU/ml,说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魏氏梭菌的一种快速、简便的鉴定方法,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利用此方法对攻毒老鼠、病兔组织提取的DNA进行α毒素基因检测,以肝脏的检出率最高,脾、肾、心、肺、肠次之。根据GeriBank上发表魏氏梭菌的α、β、ε、ι四种主要毒素基因的序列及公开发表物设计四对特异性引物,该引物对标准菌株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完全和报道的序列一致,建立了检验魏氏梭菌血清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CR)方法。另外对标准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肠球菌在相同的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没有扩增出特异性产物,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该Multi-PCR最低能检测到5.0×105CFU/ml,由此可见,本文所建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可以用于临床的检测。纯化上述α毒素PCR产物,用地高辛标记,制备出地高辛标记α毒素基因探针。该探针与五个血清型的魏氏梭菌均能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核酸杂交均为阴性。对魏氏梭菌最低能检测到5×103个,利用此方法对攻毒老鼠、病兔组织提取的DNA进行检测,以肠、肝脏、脾、肾的检出率较高。从山东泰安、德州、临沂、青岛、蒙阴、济南等地畜舍粪便、发病动物肠内容物中分离到131株魏氏梭菌,通过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CR)对分离到的魏氏梭菌进行型别的鉴定,结果发现:分离到的魏氏梭菌均为A型。从山东省泰安、莱芜的狐狸舍、猪舍、兔舍空气中分离魏氏梭菌,从空气中分离到43株,通过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分离到的魏氏梭菌进行型别的鉴定,结果发现:分离到的魏氏梭菌均为A型。对山东省泰安等地的5起兔的腹泻疫情进行临床诊断,根据初步诊断结果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培养,可疑菌经多重PCR鉴定为A型魏氏梭菌。根据疫情报爆发时出现的临床

王云峰,王翠兰,王西川[4](1996)在《魏氏梭菌肠毒素的生物学及结构特性》文中认为魏氏梭菌肠毒素的生物学及结构特性王云峰,王翠兰,王西川(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A型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Cio,triidi。m。welch)。)及其毒素引起的,种暴发性、死亡跨很高的胃肠道疾病,业已证明,魏氏梭菌所产生的肠毒素是导致腹泻...

朱凯宗[5](2019)在《山东地区鹿肠毒血症的综合诊断及致病性研究》文中指出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属于芽孢杆菌科,梭状芽孢杆菌属,魏氏梭菌种,属温和厌氧菌,革兰阳性、两端钝圆的大杆菌,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该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或酶类,目前发现的外毒素多达12种(α、γ、ε、θ、κ、μ和ν),四种毒素(α、β、ε和ι)起主要致病作用,根据细菌产生的毒素不同,可将此菌分为A–E五个血清型。该菌会引起猪、牛、鸡坏死性肠炎或是肠毒血症等。本文对鹿肠毒血症病例进行综合诊断,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山东某地区发生了鹿的突然死亡,发病鹿群具有典型的鹿肠毒血症临床症状,鹿群发病急,死亡率高达50%以上,患者均为营养较好的青壮年鹿,死亡鹿均表现为腹部膨气。病理剖检,尸僵完全,黏膜发绀;各脏器出现出血斑或弥漫性出血。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发现大量细胞多发生坏死,肠道以弥漫性出血为主。镜检肠内容物的涂片,可见到一种革兰氏阳性、有荚膜的粗大杆菌。厌氧环境下培养后在TSC琼脂平板上,形态为圆形、突起、表面光滑,菌落中央呈黑色。卵黄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灰色至灰黄色、表面光滑半透明的圆形菌落,菌落周围及底部形成乳白色的混浊带。细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发现与产气荚膜梭菌结果一致。经过多重PCR鉴定,产物进行1.5%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发现只在324bp处出现一条亮带。与NCBI的参考株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发现12个分离株的序列与其它已发表的产气荚膜梭菌序列同源性在97%以上,说明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试验中我们将肠毒素和分离得到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发现该菌对小鼠和雏鸡同样具有很强的致病性。通过对流行鹿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型,发现目前流行较多的依然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

许崇利,许崇波[6](2019)在《魏氏梭菌外毒素引起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文中提出魏氏梭菌可产生组织毒素和神经毒素等多种毒素蛋白从而引起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等肠道疾病。其产生的主要毒素包括α毒素、β毒素、θ毒素、ε毒素、ι毒素、肠毒素和坏死性肠炎毒素B。α毒素是魏氏梭菌主要的毒力因子,是一种依赖锌离子的多功能金属酶,具有磷脂酶C活性,可引起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β毒素能导致人类和动物的坏死性肠炎和肠毒血症,ε毒素可引起绵羊和山羊的肠毒血症,ι毒素是导致兔子肠炎的主要因素,肠毒素能导致人类食物中毒和痢疾,而坏死性肠炎毒素B则主要引起鸡的坏死性肠炎。魏氏梭菌毒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导致细胞死亡。魏氏梭菌引起的细胞死亡主要包括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和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过对魏氏梭菌引起细胞死亡机制的阐述以期对魏氏梭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张红英[7](2004)在《分泌抗A型魏氏梭菌肠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和初步应用》文中指出魏氏梭菌S020718培养物,用超声波裂解细胞,离心,取上淸液,即为粗制CPE;再经硫酸铵盐析、凝胶过虑 ,获得纯化的蛋白含量为2.335mg/ml CPE。该纯化CPE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为2.5ug/只;该CPE豚鼠皮肤蓝斑单位为2500-4000;引起新西兰白兔小肠积液的最小毒素量为25ug。将纯化的CPE,在含0.4%福尔马林的的PB液中透析制备类毒素。用类毒素和CPE与弗氏佐剂完全乳化后,免疫BABL/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和 NSO骨髓瘤细胞用聚乙二醇(PEG 4000)进行细胞融合,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和亚克隆,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CPE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定名为1D5、2B4。经鉴定,这两株杂交瘤细胞的平均染色体数目为96.8条,稳定性良好,单抗亚类为IgG1。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效价1D5为1:2048,2B4为1:1024;腹水单克隆抗体的效价1D5为1:204800,2B4为1:51200,与其他几种常见的毒素SE、LT、S-LT等不存在交叉反应。1D5能完全中和NCTC8239、S020718所产生的CPE的生物学活性,而2B4的中和活性则较差。建立了用McAb (1D5)包被酶标板检测CPE的ELISA方法,1D5单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400(2. 5μg/ml), 兔抗CPE高免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400。最低检出量为0.92ng/ml,该方法不受培养基、粪便及食物的影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于临床和食品卫生检验将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检测方法。

唐源[8](2009)在《产气荚膜梭菌PCR分型与肠毒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产气荚膜梭菌为一类革兰氏阳性产芽孢的厌氧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本试验对产气荚膜梭菌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1.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多重PCR分型研究根据产气荚膜梭菌α、β、ε和τ毒素基因分别合成4对引物,建立多重PCR分型方法,对34株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在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中,属于产气荚膜梭菌A型的有32株,属C型和D型的各有1株,与前期的血清学方法鉴定结果一致。表明,这种多重PCR方法可以应用于产气荚膜梭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的快速鉴定。2.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阳性菌株的筛选与鉴定参考相关资料,针对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基因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对34株贵州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和分析。结果在34株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中有1株(为C型菌株)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目的片段,经克隆测序后,该片段大小为233 bp,其与产气荚膜梭菌参考株肠毒素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100%,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98.7%~100%,表明所扩增产物为产气荚膜梭菌的肠毒素基因片段。由此可见,本试验从34株贵州分离株中筛选鉴定出一株产气荚膜梭菌cpe+菌株(为C型菌株),为肠毒素全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3.C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参照国外发表的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对肠毒素阳性C型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CP2株)肠毒素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后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基因序列全长960 bp,编码319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贵州分离株CP2株与产气荚膜梭菌参考株肠毒素基因序列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4%~99.8%,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99.1%~99.7%。这为进一步探讨肠毒素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分子基础。4.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含C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CP2)肠毒素基因的克隆载体pMD18-T-cpe为材料,根据产气荚膜梭菌开放阅读框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扩增,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从胶上回收目的基因,与经过相同两种内切酶处理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PCR和BamHⅠ/EcoRⅠ双酶切鉴定后测序,结果表明本实验已将肠毒素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上(重组质粒命名为pET32a-cpe),这为肠毒素表达及表达产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宋振银[9](2008)在《鸡源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分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掌握四川规模化养鸡场魏氏梭菌的分布现状,本试验首先从四川省规模化鸡场无临床病症鸡群的新鲜粪便、肠道内容物等样品中分离魏氏梭菌,然后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最后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对魏氏梭菌具有一定生物拮抗作用的有益菌株,为预防和治疗鸡魏氏梭菌病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材料。本试验从四川省雅安、名山、双流、德阳等地的规模化养鸡场采集健康鸡的新鲜粪便、肠道内容物样品共150份。通过比较1%葡萄糖血琼脂、卡那霉素加卵黄CW琼脂平板(CW平板)、SPS平板、TSC平板、TSN平板5种培养基对50株粪便样品中魏氏梭菌的分离状况,发现TSC平板表现出对粪便样品中的干扰菌具有很好的拮抗压力,而在TSC平板上魏氏梭菌长势良好,且形成典型易于分辨的菌落形态。最后选定TSC平板作为分离鸡粪便样品中魏氏梭菌的最佳选择性培养基。采用TSC平板对全部150份样品做魏氏梭菌分离,然后将分离到的菌株接种到紫牛乳培养基中,结合紫牛乳是否出现“爆裂发酵”特征,最终确定初步分离到8株鸡源魏氏梭菌。将分离的菌株纯化培养后,参照Yoo等实验公布的引物进行多重PCR(multiplex-PCR)反应,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病原基因确认,同时对其作血清分型。结果8株菌均可扩增出1条400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和报道的α毒素序列完全一致。另外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在相同的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没有扩增出特异性产物,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鉴定结果证实8株分离菌株为魏氏梭菌,且血清型为A型。把血清型相同的魏氏梭菌归为同一组,利用广泛存在于肠杆菌科的“ERIC”、“REP”重复序列设计引物,依照PCR后的指纹图谱,进一步对属于同一血清型的魏氏梭菌做亚型分类。按照菌株指纹图谱相似率达到80%则判定为同一菌株的标准,ERIC-PCR将8株A型魏氏梭菌分为5个亚型,REP-PCR分为3个亚型。可见多重序列PCR反应能够对魏氏梭菌的亚型做有效分类,比较两种重复序列反应,ERIC-PCR对魏氏梭菌亚型分类具有更好效果。利用双层琼脂法,从来自鸡源的17株有益细菌中筛选具有拮抗魏氏梭菌作用的菌株。在D11、D22、E31、E41、E42、F61、G31、G52、H51这9乳酸菌株中筛选出3株乳酸菌E41、G31、H51;在ND1、ND2、ND3、ND4、ND5、ND6、Z2、JS01这8株芽孢杆菌株中筛选出2株纳豆芽胞杆菌ND2、ND3和一株枯草芽胞杆菌Z2。这些菌株可望作为鸡魏氏梭菌病防治益生素候选菌株。

李昌明[10](2020)在《C、D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和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二价二联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梭菌病是由梭菌属(Clostridium)中致病性菌种引起的疾病的总称。通常包括产气荚膜梭菌、腐败梭菌、破伤风梭菌等。其中对于我国威胁最大的便是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梭菌病发病急促,病程短,死亡率高。动物一旦发病往往来不及治疗便发生死亡。因而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的三联四防疫苗其主要抗原成分多为菌体或类毒素,而腐败梭菌作为一种严格厌氧菌,本身的培养难度大,产毒能力弱,使得疫苗的防护能力大打折扣。通过基因工程表达的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可以保留天然毒素的免疫原性,同时生产工艺简单,可以用于三联四防疫苗的升级换代。因此,本研究拟制备C、D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和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二价二联疫苗。在本研究中,对C型产气荚膜梭菌(NCTC 3180)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NCTC 8346)进行复苏、增菌和产毒。利用一次性细菌滤器过滤除菌获得毒素溶液。并利用本实验室构建完成的表达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的质粒通过原核表达系统生产重组蛋白。将C、D型产气荚膜梭菌天然毒素和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过甲醛灭活后,加入白油佐剂制得二联二价疫苗。对制备的疫苗进行物理性状检查、无菌检查、安全性检查和动物保护试验。结果表明,上述所制备的毒素在用终浓度为0.3%的甲醛灭活96 h后能够完全灭活,且能够保持良好的抗原性。制备的二价二联疫苗检验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在对小鼠免疫0.2 mL疫苗后,保护率可达100%。对6-7月龄的绵羊接种5 mL疫苗21天后,通过间接ELISA和毒素中和试验对绵羊血清中抗体效价水平进行评估,发现绵羊血清中抗C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的抗体效价为1:3200,抗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的抗体效价为1:6400,抗腐败梭菌毒素的抗体效价为1:6400;而中和效价分别为400,800和800。根据《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三部的规定,血清中和效价对快疫达到1(即0.1 mL免疫动物血清可中和1 MLD毒素),对肠毒血症达到3(即0.1 mL免疫动物血清可中和3 MLD毒素),即可判为疫苗合格。说明本实验所制备的疫苗效价高且安全可靠,可以用于针对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梭菌病的预防,并未为将来研制三联四防疫苗打下基础。

二、魏氏梭菌肠毒素的生物学及结构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魏氏梭菌肠毒素的生物学及结构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魏氏梭菌肠毒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魏氏梭菌肠毒素
2 CPE的生物学特性
    2.1 CPE具有潜在细胞毒活性
        2.1.1 CPE作用的分子机理
        2.1.2 CPE的作用对Ca2+有依赖性
    2.2 CPE具有超抗原性
    2.3 CPE生物学活性与结合特性之间的关系
3 CPE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3.1 cpe基因
    3.2 cpe基因的表达调控

(2)魏氏梭菌外毒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α毒素(CPA)
    1.1 α毒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1.2 α毒素的遗传学
    1.3 α毒素在动物疾病中的作用
2 β毒素(CPB)
    2.1 β毒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2.2 β毒素的遗传学
    2.3 β毒素在动物疾病中的作用
3 ε毒素(ETX)
    3.1 ε毒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3.2 ε毒素的遗传学
    3.3 ε毒素在动物疾病中的作用
4 ι毒素
    4.1 ι毒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4.2 ι毒素的遗传学
    4.3 ι毒素在动物疾病的作用
5 肠毒素(CPE)
    5.1 肠毒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5.2 肠毒素的遗传学
    5.3 肠毒素在动物疾病中的作用
    6.1 θ毒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6.2 θ毒素的遗传学
    6.3 θ毒素在动物疾病中的作用
7 展望

(3)山东省畜禽魏氏梭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魏氏梭菌简介
    2 我国魏氏梭菌病的流行及危害
    3 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4 魏氏梭菌毒力因子
    5 α毒素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魏氏梭菌 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多重 PCR 检测魏氏梭菌的基因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地高平标记探针检测魏氏梭菌的研究与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家畜粪便、肠内容物中魏氏梭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基因型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动物舍空气中魏氏梭菌的分离及基因型鉴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七章 不同方法对牛舍气载魏氏梭菌型别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八章 腹泻兔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研究
    1. 发病情况
    2. 实验室诊断
    3. 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不同来源的魏氏梭菌的分离株药敏实验和致病性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第十章 不同来源的魏氏梭菌α毒素全基因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十一章 魏氏梭菌α毒素基因的表达性克隆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山东地区鹿肠毒血症的综合诊断及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1 国内流行状况及危害
    1.2 病原形态及生化特征
    1.3 细菌的类型及毒素的生物学研究
    1.4 致病机制
    1.5 病理学变化
    1.6 诊断方法
    1.7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试验一 鹿肠毒血症的综合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仪器设备
        1.3 试剂配制
        1.4 方法与步骤
        1.4.1 临床诊断
        1.4.2 病理组织学诊断
        1.4.3 显微镜检查
        1.4.4 生化鉴定检测
        1.4.5 应用多重PCR进行鉴定和分型
        1.4.6 PCR产物胶回收及鉴定
        1.4.7 连接
        1.4.8 DH5α的制备
        1.4.9 转化
        1.4.10 重组质粒鉴定
        1.4.11 测序分析
        1.4.12 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分析
        2.2 临床症状
        2.3 剖检病变
        2.4 病理组织学检测
        2.5 病料涂片镜检结果
        2.6 细菌的分离培养
        2.7 细菌生化鉴定的结果
        2.8 多重PCR鉴定结果
        2.9 同源性及进化分析
        2.10 药敏试验结果
        2.11 干预治疗
    3 讨论
试验二 鹿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肠内容物毒素测定结果
        2.2 分离菌毒力测定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魏氏梭菌外毒素引起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α毒素
    1.1 α毒素遗传学特性和结构特征
    1.2 α毒素引起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
2 β毒素
    2.1 β毒素遗传学特性和结构特征
    2.2 β毒素引起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
3 ε毒素
    3.1 ε毒素遗传学特性和结构特征
    3.2 ε毒素引起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
4 ι毒素
    4.1 ι毒素遗传学特性和结构特征
    4.2 ι毒素引起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
5 肠毒素
    5.1 肠毒素遗传学特性和结构特征
    5.2 肠毒素引起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
6 坏死性肠炎毒素B
    6.1 坏死性肠炎毒素B遗传学特性和结构特征
    6.2 坏死性肠炎毒素B引起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
7 展望

(7)分泌抗A型魏氏梭菌肠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和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缩略语
中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魏氏梭菌及魏氏梭菌肠毒素研究进展
    1.2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1.3 抗魏氏梭菌肠毒素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8)产气荚膜梭菌PCR分型与肠毒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多重PCR分型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阳性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C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文献综述
    1 产气荚膜梭菌简介
    2 产气荚膜梭菌的血清型与致病性
    3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3.1 α毒素研究进展
        3.2 β毒素研究进展
        3.3 ε毒素研究进展
        3.4 ι毒素研究进展
        3.5 肠毒素研究进展
        3.6 β2毒素研究进展
    4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致病基因的检测
    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1 多重PCR定型方法的目的与意义
        5.2 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基因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参与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二 本试验用到的溶液、培养基、仪器和各种操作方法步骤
附录三 本文用到的部分英文缩写及含义说明
致谢

(9)鸡源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分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魏氏梭菌简介
    1.2 魏氏梭菌的血清型与致病性
    1.3 魏氏梭菌各毒素的生物学活性
    1.4 国内外魏氏梭菌病的流行及危害
    1.5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分型的研究与应用
        1.5.1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
        1.5.2 细菌分子生物学分型的意义
    1.6 魏氏梭菌分类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鸡源魏氏梭菌的分离与纯化
        2.2.2、Multi-PCR法对鸡源魏氏梭菌进行检测和分型
        2.2.3、ERIC-PCR对相同血清型菌株进行亚型分类
        2.2.4、REP-PCR对相同血清型菌株进行亚型分类
        2.2.5、筛选具有魏氏梭菌拮抗作用的益生菌
3 结果和分析
    3.1 魏氏梭菌的分离与纯化
    3.2 Multi-PCR对魏氏梭菌鉴定及分型结果
        3.2.1 Multi-PCR反应的优化条件
        3.2.2 魏氏梭菌Multi-PCR鉴定结果
        3.2.3 特异性试验结果
    3.3 ERIC-PCR对A型魏氏梭菌亚型分类结果
        3.3.1 ERIC-PCR反应的优化条件
        3.3.2 ERIC-PCR对魏氏梭菌亚型分类结果
    3.4 REP-PCR对A型魏氏梭菌亚型分类结果
        3.4.1 REP-PCR反应的优化条件
        3.4.2 REP-PCR对魏氏梭菌亚型分类结果
    3.5 具有魏氏梭菌拮抗作用的益生菌筛选结果
4 讨论
    4.1 分离魏氏梭菌
    4.2 利用Multi-PCR反应检测魏氏梭菌
    4.3 利用多重序列PCR反应对魏氏梭菌亚型分类
    4.4 益生元、益生素对魏氏梭菌的拮抗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C、D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和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二价二联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资助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梭菌属细菌概述
    1.2 产气荚膜梭菌研究进展
    1.3 腐败梭菌研究进展
    1.4 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的诊断
    1.5 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在国内外的流行情况
    1.6 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感染的致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2.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表达质粒及实验动物
        2.1.2 相关培养基的配制
        2.1.3 相关试剂的配制
        2.1.4 实验所需试剂、材料及引物
        2.1.5 主要实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C型产气荚膜梭菌天然毒素的获取
        2.2.1.1 C型产气荚膜梭菌参考株的复苏和增菌
        2.2.1.2 C型产气荚膜梭菌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
        2.2.1.3 C型产气夹膜梭菌天然毒素的制备
        2.2.1.4 C型产气夹膜梭菌天然毒素的粗提
        2.2.2 D型产气夹膜梭菌天然毒素的获取
        2.2.2.1 D型产气夹膜梭菌参考株的复苏和增菌(同2.2.1.1)
        2.2.2.2 D型产气荚膜梭菌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同2.2.1.2)
        2.2.2.3 D型产气夹膜梭菌天然毒素的制备(同2.2.1.3)
        2.2.2.4 D型产气夹膜梭菌天然毒素的粗提(同2.2.1.4)
        2.2.3 腐败梭菌天然毒素的制备
        2.2.3.1 腐败梭菌参考株的复苏
        2.2.3.2 腐败梭菌的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
        2.2.3.3 腐败梭菌天然毒素的制备
        2.2.3.4 腐败梭菌天然毒素的粗提(同2.2.1.4)
        2.2.4 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的制备
        2.2.4.1 表达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质粒的转化
        2.2.4.2 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蛋白的表达
        2.2.5 天然和重组毒素SDS-PAGE鉴定
        2.2.6 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western-blot检测
        2.2.7 蛋白浓度的测定
        2.2.7.1 各毒素的蛋白浓度的确定
        2.2.7.2 蛋白浓度标准曲线的建立
        2.2.8 天然毒素对于小鼠的最小致死量的测定
    2.3 二价二联疫苗的制备
        2.3.1 毒素的灭活
        2.3.2 二价二联疫苗的制备
        2.3.3 二价二联疫苗的检测
        2.3.3.1 稳定性检测
        2.3.3.2 甲醛及硫柳汞的检验
        2.3.3.3 无菌检验
        2.3.3.4 安全性检验
    2.4 疫苗的效力检验
        2.4.1 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比较
        2.4.2 疫苗对于绵羊的免疫保护效果检验
        2.4.2.1 间接ELISA法测定绵羊血清抗体含量
        2.4.2.2 毒素中和试验
3.结果
    3.1 毒素的制备
        3.1.1 C、D型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的复苏
        3.1.2 C、D型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的PCR鉴定
        3.1.3 表达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阳性克隆菌株的筛选
        3.1.4 C、D型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的天然毒素粗提结果
        3.1.5 腐败梭菌天然毒素和重组α毒素的鉴定
        3.1.6 标准蛋白曲线的建立
    3.2 各天然毒素的毒力测定结果
    3.3 类毒素灭活时间测定结果
    3.4 二价二联疫苗的检验
        3.4.1 二价二联疫苗的物理性状检验
        3.4.2 二价二联疫苗的无菌检验
        3.4.3 二价二联疫苗的甲醛和硫柳汞残留量测定
        3.4.4 二价二联疫苗的安全性检验
        3.4.5 二价二联疫苗对于小鼠的保护率结果
        3.4.6 免疫绵羊血清间接ELISA的检测
        3.4.7 免疫绵羊的血清中和试验结果
4.讨论
    4.1 制备C、D型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二价二联疫苗的意义
    4.2 外毒素制备过程中温度的选择和灭活处理
    4.3 各毒素的配比
    4.4 重组腐败梭菌蛋白的免疫原性
    4.5 血清抗体消长规律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的研究
    4.6 C、D型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抗毒素血清的研究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四、魏氏梭菌肠毒素的生物学及结构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魏氏梭菌肠毒素研究进展[J]. 张红英,杨霞,卢中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04(09)
  • [2]魏氏梭菌外毒素的研究进展[J]. 许崇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3]山东省畜禽魏氏梭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王海荣. 山东农业大学, 2006(12)
  • [4]魏氏梭菌肠毒素的生物学及结构特性[J]. 王云峰,王翠兰,王西川.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6(01)
  • [5]山东地区鹿肠毒血症的综合诊断及致病性研究[D]. 朱凯宗. 青岛农业大学, 2019(03)
  • [6]魏氏梭菌外毒素引起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J]. 许崇利,许崇波. 中国兽药杂志, 2019(12)
  • [7]分泌抗A型魏氏梭菌肠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和初步应用[D]. 张红英. 河南农业大学, 2004(03)
  • [8]产气荚膜梭菌PCR分型与肠毒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D]. 唐源. 贵州大学, 2009(S1)
  • [9]鸡源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分型研究[D]. 宋振银. 四川农业大学, 2008(02)
  • [10]C、D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和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二价二联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评价[D]. 李昌明.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韦氏梭菌肠毒素的生物学和结构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