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老、失业、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推进中(论文文献综述)
丁学娜[1](2022)在《保障功能分化:中国共产党对职业福利的认知与实践逻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综合判断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以及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完成度和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对职业福利的认知与实践沿着保障功能分化的逻辑,阶段性、多维度地推进和深化。从建党到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将职业福利与公共福利混合为一体来推进,之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了两者保障功能定位的分化并明确了职业福利的补充保障功能;进而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完成的基础上,推动职业福利保障功能从微弱补充到实质补充的层次分化;同时协调推进公私部门间的职业保障功能分化进程,从公私分立到公私"可比较"。最终通过对职业保障功能分化的推进,建构起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蔡文秀[2](2022)在《形势·机理·路径:中国社会保障助推共同富裕的理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保障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制度设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之下需要重新审视社会保障的功能定位,全面认识社会保障在助推共同富裕进程中稳定并拉动经济增长、反贫困并改善民生、再分配并促进社会公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并带动高等收入群体更好回报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正视其在助推共同富裕进程中在制度及相关配套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延伸并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反贫困功能、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的适应性、缩小社会保障待遇的人群差距、均衡社会保障项目地区间的运行成本,加快构建以共同富裕为价值指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雷晓康[3](2021)在《推动我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中提出建设和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社会保障建设的主要方向。针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中存在的结构失衡、发展理念有待转变、支持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应明确现阶段社会保障发展的新方向、新形势和新要求,在厘清促进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基础上,有序推动社会保障的制度改革和结构调适,切实提升社会保障的法治保障和治理效能,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林卡[4](2021)在《回顾与展望: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演化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政策发展》文中提出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与社会基础的变化,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发展,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只有将这些阶段性特征置于政策实践和社会体制演化的互动关系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研究这一互动关系,梳理这一发展进程的脉络,有助于分析社会政策与制度基础演化的相互联系,以便揭示不同时期的政策导向和分析各时期的改革发展任务。探索各种社会政策的理念及其政策发展路径,为把握社会保障在现代国家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阐释诸如"共同富裕"等政策实践问题提供帮助;揭示体系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以回应各阶段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寻找有效的政策路径。
方向明,覃诚[5](2021)在《现阶段中国城乡发展差距评价与国外经验借鉴》文中研究表明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发展面临的重点难题。本文构建包含17个具体指标的城乡发展评价体系,分析中国2010—2019年城乡发展差距,总结国外统筹城乡的经验教训,为下一步城乡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城乡发展相对差距逐渐减小,但城乡发展绝对差距仍然保持高位,且略有提高。国外通过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乡村综合建设,保证城乡社保福利均等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较好经验,是中国新发展阶段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借鉴。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提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融合,构建以分散化为基本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以中小城镇建设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公平统一导向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周晖,经洪斌[6](2021)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风险及安全发展浅析——以贝克“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文中提出社会保障是保民生的"安全网"、国泰民安的"稳定器",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承担基石作用。近年来,学界和业界就社会保障对社会机体的安全稳定作用讨论得较多,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后,尚未有学者从安全治理层面系统地讨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风险及如何实现安全发展。
国务院[7](2021)在《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发[202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9月8日
贾玉娇[8](2021)在《百年奋斗之路与未来所向——中国共产党民生本位的价值关切》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彻底的民生实现为其全部实践的价值本位,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国家发展与民生实现相辅相成的实践道路。这是一条服务对象与工作主体相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创新之路,是一条中国共产党将自身作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要条件而不断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的"大我""无我"之路。在这条道路中,民生实现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价值本位,民生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广大人民参与自身解放与发展事业的动员机制,民生改善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目标所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历程就是中国人民从饥寒交迫走向共同富裕的宏伟的民生发展历程。
唐琼,高莉圆[9](2021)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借鉴已有的耦合理论研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户籍制度综合评价体系和系统耦合协调模型,收集2014—2019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户籍制度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两者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户籍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耦合相关关系,协同水平不断上升,但二者之间仍未建立起优质协调关系。因此,应继续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调整不协调因素,充分释放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使其与新型城镇化进程高度协调,共同促进城乡社会的全面进步。
王琼[10](2021)在《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法律实现》文中提出分配是劳动者享有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方式,而薪酬分配作为分配活动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则是劳动者获取经济收入的基本方式,其不仅直接关系劳动者物质利益的实现程度,决定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同时公正的薪酬分配也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的标志,是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说过:“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就对薪酬分配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坚持以人民为发展中心,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有效提升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薪酬分配制度已经确立,有序合理科学的薪酬分配秩序已经逐步形成。薪酬分配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劳动者薪酬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度也日益提升。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阶级矛盾逐步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各项改革已经不断深入推进,劳动者薪酬分配的方式和公正性也暴露出新问题。不同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劳动者群体之间的薪酬差距依然不合理,部分劳动者尤其是一线职工和低收入劳动者薪酬增长缓慢,劳动者对提高薪酬的需求与用人单位用工成本提升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各生产要素的分配中劳动力要素所占比重严重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健全劳动法制度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薪酬分配法律机制。学界一直致力于关于薪酬分配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和深化。一是需要拓展和夯实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理论基础。西方资本主义的分配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正义的理念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关社会分配的精华部分,并非相互对立、互不认同,相反,可以将三者相互融通、有机结合,深化和完善适应我国当代国情的薪酬分配理论体系,以指导具体薪酬分配问题的有效解决。二是需要探寻契合时代发展主题和背景的法律机制。现有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少有从法学视角关注薪酬分配的问题,对于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问题更是涉及甚少。在我国践行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大背景下,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不仅需要经济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劳动者权益,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实现薪酬分配公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三是需要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提出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原则和方法。这既具有完善我国新时期分配正义的理论价值,又有破解当代劳资矛盾的现实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薪酬分配体系可以有效维护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底层劳动者的切身权益,保障整体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运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等方法,构建法学视角下的劳动者薪酬分配及其公正性问题的研究框架体系。以分配正义、矫正正义构成的哲学维度和以人权保障原则、倾斜保护劳动者原则构成的法学维度共同支撑起薪酬分配公正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的回应、得所应得的强化、差别原则的考量和深化改革的要求这四个层面体现了薪酬分配公正法律实现的必要性。本着批判继承的原则,对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的演进进行总结,为实现当代中国薪酬分配公正提供历史和文化经验。从薪酬分配公正的评判标准来看,经济学的评判标准主要为基尼系数和要素价格,法学的评判标准由“三个程度”构成,即劳动报酬请求权的实现程度、同工同酬的实现程度和劳动薪酬集体协商的实现程度。通过上述标准,可以基本判断出某个国家在某段时期内劳动者的薪酬分配是否公正或者趋近于公正。通过纵向比较总结出当今世界的几种薪酬分配的典型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典型的薪酬分配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瑞典的多种政策措施并用控制收入差距的模式、美国的以税收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对分配进行调节的模式和巴西的以政府公权力为主导维护分配公正的模式。这三种典型模式可以为我国劳动者薪酬分配模式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为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需要完善和优化由权力保障机制、权利实现机制和社会支撑机制构成的、保障薪酬分配公正的制度体系。一是权力保障机制。通过分析权力配置的原则和结构,影响权力运行的因素,以及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困境,总结出我国权力配置的运行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薪酬分配公正的国家责任,即司法公正的型塑、薪酬分配制度的完善和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新冠病毒带来的变化和困顿,尝试提出疫情背景下薪酬分配公正对权力行使的新要求;二是权利实现机制。以人本理念和劳资共赢理念构建起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利观,以劳资共决权、同工同酬权和劳动报酬请求权为内容,构成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利实现机制。这三项权利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虽不尽相同,但各有侧重,多效并举,共同促进薪酬分配公正之实现;三是社会支撑机制。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劳动法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两大社会化组织,在确保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中有其特定的角色和作用。工会代表权和维权手段的强化保障以及职工代表大会决策权和监督建议权的强化保障,是这两个社会化组织有效履行职责和充分发挥保障职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社会化支撑机制完善的关键之所在。
二、养老、失业、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推进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老、失业、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推进中(论文提纲范文)
(1)保障功能分化:中国共产党对职业福利的认知与实践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保障功能定位的分化:混合——补充 |
(一)公共福利与职业福利混合为一体 |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对职业保障的认知与实践 |
(1)中国共产党对职业保障的认知发展 |
(2)中国共产党对职业保障的实践推进 |
(3)职业保障的混合性 |
2.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福利[14] |
(1)单位福利的项目内容规定 |
(2)单位福利的混合性 |
(二)职业福利:对公共福利的补充 |
1.市场经济转型条件下补充论的产生 |
2.公共福利改革明晰了职业福利的补充空间 |
(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2)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 |
二、补充保障功能分层递增:微弱补充——实质补充 |
(一)职业福利的补充保障价值缓慢凸显 |
1.法规补充型保险福利的保障功能增进进程平缓 |
2.工资替代型职业福利补充水平提高 |
3.法规补充型非货币福利微弱补充 |
(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实质性推进职业福利的补充保障功能 |
1.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保障 |
2.社会主要矛盾转型及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期待 |
三、保障功能分化的协调推进:公私分立——公私可比较 |
(一)公私分立 |
(二)公私可比较[41] |
1.公共部门法规补充型货币福利的改革 |
2.公共部门法规补充型非货币福利的改革 |
3.公共部门工资替代型福利的改革 |
4.扩展企业法规补充型非货币福利 |
四、结语 |
(2)形势·机理·路径:中国社会保障助推共同富裕的理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同富裕视域下中国社会保障面临的新形势 |
(一)阶段之新:新发展阶段要求社会保障功能有新定位 |
(二)理念之新:新发展理念要求社会保障功能有新突破 |
(三)格局之新:新发展格局要求社会保障功能有新作为 |
二、社会保障在助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作用 |
(一)稳经济,促发展 |
(二)反贫困,促民生 |
(三)再分配,促公平 |
(四)扩“中高”,提效率 |
三、共同富裕视域下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反贫困功能受限: 影响脱贫攻坚成效 |
(二)制度设计相对滞后: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
(三)项目人群差异:产生收入再分配负面效应 |
第一,社会保障在待遇水平上的差异。 |
第二,社会保障在项目上的差异。 |
(四)项目地区差异:影响区域均衡发展 |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共同富裕的具体措施 |
(一)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反贫困功能 |
(二)提升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
(三)缩小社会保障待遇的人群差距 |
(四)均衡社会保障项目地区之间的运行成本 |
(3)推动我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建设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总结 |
(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建设的历史进程 |
1. 社会保障事业的建立与探索发展阶段 |
2. 社会保障事业的转型与完善阶段 |
3. 社会保障事业的成熟与定型阶段 |
(二)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建设的经验总结 |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一)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目标亟待转变 |
(二)社会保障制度内部结构发展失衡 |
(三)社会保障制度支持体系仍不完备 |
三、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推进路径 |
(一)明确新方向,完善社会保障事业的价值取向与总体思路 |
(二)立足新形势,加强社会保障的制度改革与结构调适 |
(三)应对新要求,提升社会保障的法治保障与治理效能 |
(4)回顾与展望: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演化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政策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国家保障的社会政策模式 |
改革开放与生产主义和发展主义社会政策 |
从劳动保障到社会保障:再分配型的社会政策 |
体系整合和包容性社会政策 |
现代化建设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同富裕 |
(5)现阶段中国城乡发展差距评价与国外经验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城乡发展水平评价与现阶段差距分析 |
(一)指标选取 |
(二)评价方法 |
(三)2010—2019年中国城乡发展差距分析 |
三、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一)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经验 |
1.经验一:迁徙自由、辅助就业,发挥城镇化对乡村的溢出效应。 |
2.经验二:政府主导、三产融合,促进农产品地产地消。 |
3.经验三:立法完善、多元供给,保证城乡社保福利均等化。 |
(二)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教训 |
1.教训一:发展过度、失业率高,城市发展陷入“两难困境”。 |
2.教训二:农民失地、人口老化,农村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
四、政策建议 |
(6)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风险及安全发展浅析——以贝克“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 |
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一)文献综述 |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风险分类 |
1. 环境风险 |
2. 制度自身不完善风险 |
四、新发展阶段确保社会保障体系安全发展的途径与措施建议 |
(一)树立社会保障安全思维 |
1. 系统思维 |
2. 底线思维 |
3. 精细化思维 |
(二)新发展阶段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安全发展的措施建议 |
1. 强化风险意识 |
2. 建立精细化监测预警机制 |
3. 健全基金监督制度,加强规范化建设 |
4.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对基础数据的管理 |
5. 健全法治,确保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 |
(8)百年奋斗之路与未来所向——中国共产党民生本位的价值关切(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民生本位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民生实践 |
新时代的民生所向 |
(9)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耦合作用机制 |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权重的确定 |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
1. 指标标准化。 |
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三、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户籍制度耦合协调度模型 |
(一)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建立 |
(二)相关关系的确定 |
四、耦合协调水平分析 |
(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
(二)我国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水平分析 |
(三)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耦合协调度分析 |
五、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讨论与启示 |
(一)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讨论 |
1. 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进程明显慢于新型城镇化进程。 |
2. 社保制度城乡差异大城乡二元结构仍未真正打破。 |
3. 受户籍利益分配影响农民进城落户意愿不够强烈。 |
(二)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对策启示 |
1. 强化户籍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 |
2. 实施社会福利均等化以促进社会公平。 |
3. 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
(10)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法律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三、论文的基本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五、预期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薪酬分配公正及其法律实现的理论阐述 |
第一节 薪酬分配公正的概念阐释 |
一、薪酬概念的理论阐析 |
二、劳动者概念的理论阐析 |
三、公正概念的理论阐析 |
第二节 薪酬分配公正的理论基础 |
一、哲学维度 |
二、法律维度 |
第三节 薪酬分配公正法律实现的现实必要性 |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回应 |
二、得所应得的强化 |
三、差别原则的考量 |
四、现实国情的呼唤 |
第四节 中国传统分配公正理论的历史演进 |
一、传统分配公正思想的演进 |
二、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
第二章 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评判标准 |
第一节 经济学的评判标准 |
一、基尼系数 |
二、要素价格理论 |
第二节 法学的评判维度 |
一、劳动报酬请求权的实现程度 |
二、同工同酬的实现程度 |
三、劳动薪酬集体协商的实现程度 |
第三章 薪酬分配公正法律实现的模式借鉴 |
第一节 当代薪酬分配法律实现的典型模式 |
一、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型——瑞典 |
二、市场主导型——美国 |
三、政府主导型——巴西 |
第二节 对当代中国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借鉴意义 |
一、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应与时俱进 |
二、破除阻碍市场机制运行的壁垒 |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归位 |
四、建立公平且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
五、完善薪酬配套政策体系 |
第四章 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力保障机制 |
第一节 权力配置基本要义 |
一、权力配置原则 |
二、权力配置结构 |
三、影响权力运行的因素 |
四、实现薪酬分配公正过程中的权力运行困境 |
第二节 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国家责任 |
一、司法公正的型塑 |
二、薪酬分配制度的完善 |
三、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
第三节 疫情下薪酬分配公正与政府权力行使 |
一、政府权力在疫情保障中的行使方式 |
二、疫情背景下的薪酬分配 |
三、薪酬分配公正对权力行使的新要求 |
第五章 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利实现机制 |
第一节 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利观 |
一、人本理念下的权利观 |
二、劳资共赢理念下的权利观 |
第二节 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利支撑 |
一、群体公正的实现——劳资共决权 |
二、个体公正的实现——同工同酬权 |
三、现实公正的实现——劳动报酬请求权 |
第六章 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社会支撑机制 |
第一节 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中工会角色定位及其实现 |
一、工会的角色定位 |
二、工会在薪酬分配中的作用 |
三、工会的代表权保障 |
四、工会的维权手段保障 |
第二节 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中职工代表大会角色定位及其实现 |
一、职工代表大会的角色定位 |
二、职工代表大会在薪酬分配中的职能 |
三、职工代表大会的决策权保障 |
四、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建议权的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养老、失业、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推进中(论文参考文献)
- [1]保障功能分化:中国共产党对职业福利的认知与实践逻辑[J]. 丁学娜.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2(01)
- [2]形势·机理·路径:中国社会保障助推共同富裕的理路分析[J]. 蔡文秀.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1)
- [3]推动我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J]. 雷晓康.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1(06)
- [4]回顾与展望: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演化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政策发展[J]. 林卡.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
- [5]现阶段中国城乡发展差距评价与国外经验借鉴[J]. 方向明,覃诚. 农业经济问题, 2021(10)
- [6]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风险及安全发展浅析——以贝克“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J]. 周晖,经洪斌. 上海保险, 2021(10)
- [7]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J].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29)
- [8]百年奋斗之路与未来所向——中国共产党民生本位的价值关切[J]. 贾玉娇.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19)
- [9]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分析[J]. 唐琼,高莉圆. 经济论坛, 2021
- [10]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法律实现[D]. 王琼. 吉林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