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保险企业投资效益审计的方法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鑫漪[1](2021)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X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卡哈日曼·艾买提[2](2020)在《企业财务收支中资金预算的价值分析构架》文中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呈飞速式发展,经济建设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企业生存的重要保障因素之一便是资金,如果资金无法得到充实,企业发展难免遭受困难与挫折。充裕的资金、高素养的管理人才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上升至另一个层次,因而资金问题也成为了企业发展或者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自企业注册登记至注销登记期间,在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资金预算都发挥着增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作用,换言之,企业资金预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资金预算作为企业财务收支中的关键一环,对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企业的高效经营有重大价值,本文予以简要探讨之。
陈钰莹[3](2020)在《TCB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信息化时代,在我国保险行业持续强监管的发展态势和海量保险数据信息的高效信息化管理的迫切需求下,多数保险企业所面临的更大的挑战是如何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所独具的监督职能优势。结合国内外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现状看来,我国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研究大体上处于初期阶段,因此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和实务研究是很有必要的。TCB公司作为保险行业的领头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已在内部审计信息化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必要建设,而近些年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技术转型与持续升级都为TCB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挑战,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完善。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对应用系统建设、信息资源服务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完善建议,实际解决目前TCB公司在内部审计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公司内部审计效能与内部控制质量。其研究意义不仅在理论上拓展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研究领域、丰富了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并且实际地解决了TCB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便公司在今后从信息化管理视角更直观、容易地发现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保证,同时也为保险行业的其他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提供了借鉴参考。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内部审计信息化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作为论文的研究基础。其次采用实地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应用系统建设、信息资源服务建设以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现状入手,对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后续加以归纳分析得出TCB公司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应用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是获取审计数据可靠性不高存在审计风险和非现场审计方式整体应用效果不理想,问题成因则分别是审计信息获取与问题反馈机制不完善和数据识别技术瓶颈导致审计对象无法实现全面信息化;信息资源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审计结果使用效果不好,问题成因是内部审计成果的高效信息化共享机制不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终端上传出现数据窃取与篡改问题和管理员身份登录权限宽泛出现信息泄密问题,问题成因则是网络边界与数据传输防护缺失和管理权限认证功能不全与操作认证缺失。随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TCB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具体解决建议,从应用系统建设角度来说应优化内部审计信息获取体系、完善非现场审计信息化技术功能,从信息资源服务建设角度来说应横向建立各机构通用的审计成果共享平台和纵向建立运营管理风险提示共享平台,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来说要更改主机控制策略加强操作系统安全性并设立日志审计系统。
郭璐[4](2020)在《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以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18年保险收入跃居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逐渐形成中资主导、外资并存、迅速发展、相互竞争的新格局。我国保险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各种违规乱象层出不穷,各项资金违规操作风险时有发生,不断受到银保监会的严厉处罚,这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和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2018年银保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的形成,保险行业的监管逐渐趋于规范化和全方位化。2019年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保险行业正从粗放快速发展走向“面对挑战,积极转型”的道路,保险业务进入从重规模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当前环境下,防范风险、强化监管依然成为我国保险行业的主旋律。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监管的重要环节,逐步得到广泛重视。1985年,我国的保险行业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引入了内部审计制度,各项保险相关的指导性制度形成并发布。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以《保险稽核审计指引》和《保险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为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帮助组织完善内部控制,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本文以内部审计理论为基础,以我国银保监局下发的内部审计制度为政策依据,利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演绎法,查阅了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实际情况,总结归纳了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以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为例,借助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公司内部审计现状,揭示出公司内部审计存在内部审计范围狭窄、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不完善、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薄弱等问题,并究其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加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推进内审人员队伍建设、树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等建议。
万小芬[5](2019)在《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全面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时代。我国已将信息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国策之一,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了当代的主要旋律。现有信息化背景下,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运营管理、内部控制中的职能价值是当前多数企业都面临的挑战。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整体进程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理论研究尚不够成熟。因此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理论和实务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我国保险强监管态势目前的情况下将一直延续下去,完善保险企业内部控制,加强保险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信息技术逐渐融入行业各流程环节以达到高效率、高质量运营的目的,同时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工作也在不断深化,为我国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思路与新挑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及案例分析法,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内部控制理论、计算机审计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概念,结合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业务情况及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展开,介绍并分析了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问题形成原因,最后针对问题形成原因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就国内外文献对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相关研究和审计信息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第二部分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理论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定义与特征、目标与原则以及必要性,就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以及审计信息化的主要程序进行了展开,并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述。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T保险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组织架构,就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业务开展方式及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进行了阐述,并重点介绍了T保险公司当前在内部审计信息化方面已完成并关注的工作重点。第四部分对T保险公司当前内部审计信息化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表现以及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对应分析了产生原因。T保险公司在内部审计信息化过程中仍面对着审计数据可靠性不足、现行审计方式难以满足审计需求、审计发现在不同机构、不同项目间重复率高以及现有SAS等专业分析工具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该部分问题分析得出主要是由于T保险公司现有信息获取系统体系不完善、非现场审计信息化建设功能不全、高效的内部审计成果共享渠道缺失、基层审计人员缺乏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导致的。针对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在本文第五部分提出了对应的信息化的改进建议,围绕建立健全审计信息获取体系、加快非现场审计信息化功能建设、完善公司内部审计成果共享机制、优化审计分析工具与人才建设四个角度展开:建议T保险公司在建立健全审计信息获取体系方面,要根据需求扩展数据采集功能,并建立系统需求及问题上报反馈机制并规范相应的流程;在加快非现场审计信息化功能建设方面,要加强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电子化、影像化建设并对建设完成的审计功能模块进行集成;在建立公司内部审计成果共享平台方面,建立内审机构及运营管理机构审计发现共享平台;在优化审计分析工具与人才建设方面,开发用户友好型审计辅助工具及加强审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引进与建设。T保险公司目前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国内一些保险公司同样存在或即将面对的,通过对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情况的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建议,一方面希望为T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保险行业内其他公司在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丰富审计信息化相关领域的理论成果,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研究或信息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素材。
赵怡[6](2019)在《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研究 ——以G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参保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无论是收入、支出还是累计结余的金额都快速增长。作为百姓的“养命钱”,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性同时也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实现财务可持续性。然而规模如此庞大的养老保险基金却屡屡出现政府官员挪用、挤占事件,并且养老保险基金严重的收不抵支也引起了社会百姓的强烈关注。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开展绩效审计,有利于评价政府部门基金管理运营的效果,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就目前国内外有关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来看,绝大部分关注理论层面,基于实务视角的研究比较缺少。本文的研究则是在深入学习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综述基础上,运用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相关理论,解析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等基本概念,同时立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现状,尝试性地构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实施框架,框架内容包括审计主体与客体、目标、审计程序和方法、绩效评价体系、审计结果公开。然后运用构建的实施框架对G省开展的2018年度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案例进行例证分析,验证了框架的合理性,同时总结出G省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案例中存在的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缺少法律制度保障、资源共享平台未建立等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完善制度保障强化法律地位、统一评价标准开展纵横比较、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辅助功能、建立数据平台推广联网审计等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尝试性构建了针对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实施框架,并且构建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环节、管理运营环节、分配使用环节分别设立了审计目标和具体指标,能更加细化全面地评价绩效水平。
熊雅兰[7](2019)在《P保险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改进研究》文中提出2017年12月22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保险行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指出,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理念正在由查错防弊转变为积极为公司创造价值,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在大数据常态化、保险业务复杂化、以及“偿二代”制度的产生等宏观和行业环境下,保险公司的发展拥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而需要改变传统内部审计的职能,探索以增值型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增值并且持续增强其增值功能,这也是目前内部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其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从功能、实现途径和绩效评估三个方面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分析保险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特点,分别从受托责任理论、价值链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介绍P保险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发现P保险公司审计资源配置不合理、增值范围有待拓展、审计流程质量控制不完善和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内审部门未能充分实现企业增值;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促进内部审计部门为企业增值;最后,本文还提出了系列保障措施来确保P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更多价值。本文通过研究在新的外部环境下P保险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设计相应的改进方案,用以提高P保险公司公司运营效率并促进公司价值増值,并推动同行业其他保险公司増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
于瑜[8](2018)在《风险管理审计在XX保险公司的应用及完善》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居民的风险意识也得到强化,推动了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保险市场中,市场主体的快速增加和业务量的不断扩大,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经营的不确定性。同时,外资保险公司开始进入中国,与国内同类企业相比,它们往往具有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等优势,使我国保险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本文在对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后,结合XX保险广东分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针对其企业经营中的主要风险、当前内部审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开展探讨,找出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并且以此为起点,形成符合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审计框架,设计出新的内部审计方案,并且加以实施。方案实施后效果良好。因此,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审计体系,能够克服原有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风险管理能力,为企业经营体系的提升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助力,也从理论角度丰富了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审计理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风险管理审计对于保险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而且风险管理效果很好。由于保险行业产品复杂、覆盖面广,从风险属性上来说,处于较高水平,并且这些风险具有复杂性高、隐蔽性强的特点。通过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为保险行业的日常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其次,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审计体系复杂,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实施。一般来说,风险管理审计体系需要包括风险预警和监控两大核心,借助于这两个核心的协作实现静态和动态的风险管理,并且将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管理联系起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风险预警体系,突出了事前控制的作用,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损失。而静态和动态风险管理模式也能够实现对残余风险的科学控制,在风险发生过程中及时识别和控制风险。再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对于保险行业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主要表现在:一是突出了风险控制主体,风险防范工作更加具有成效,通过建立识别、程度评价、政策和措施评估以及管理有效性评价等环节,能够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能够使内审工作的监管范围更加广泛,克服传统审计只关注财务活动而缺少企业整体视角的缺陷。三是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有助于更好地规避风险,推动管理机制的完善,建立更加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本文的研究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以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视角,对内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审视,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对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内审工作的质量都是有帮助的。
楼颖[9](2018)在《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政府审计的重要内容,自衍生至今的十几年间,得到不断地发展完善。尽管如此,目前仍处于一种不断推广和创新的发展阶段。由于缺乏一套完整有效、合理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而在审计评价中,其核心内容就是评价指标的构建,为此,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以及实务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国有企业作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我国众多主要行业与关键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督促国有企业要逐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完善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企业组织管理架构,按照企业功能的差异,逐步深化改革。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完善、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且在当前的背景下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为此,本文将以委托代理理论以及权力制衡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概念作为着手点,并在已有的审计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不足,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以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论文首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了概述,通过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经济责任以及财务收支审计进行比较,分析并说明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接着,对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搜集介绍,阐述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同时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要性作了相关叙述。第三,针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以及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指出我国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评价指标内容不全面、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不统一、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不完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最后,以前人的理论为基础,根据评价内容与审计内容相同的原则,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进行了四个维度的构建,同时,遵循全面性与重要性兼顾等多种原则,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各个维度进行指标体系的进行构建,随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构建指标体系的运用进行了相关检验。
李婉[10](2018)在《保险公司高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以H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所有权一方必然需要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遂出现经济责任审计。我国经济体制的独特性直接决定了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从萌芽到现在不过短短30年,在跌跌撞撞中逐步成长的同时,带着浓厚的“中国印记”。经济责任审计在推进我国的经济社会迅速转型、督促领导人合理使用手中权力、完善领导人追责体制以及督促领导人践行科学发展观,严重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可以说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具体审计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如缺少科学的审计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审计评价内容有限、评价质量不佳,而且最初审计成果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究。本研究以H公司为例,深入了解其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状况,并收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权变理论及风险管理理论指出H公司高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目前较为明显问题,如缺乏评价体系、统一的判断标准、评价内容局限且维度单一、审计成果应用不足等。针对这些明显的问题,本文提出指标体系的相关建立原则,选取了适用于H公司乃至整个保险行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六大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结果确定各自指标权重。之后,针对全部26个末级指标构建具体量化的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并打分,可以得出直观的评价结果,对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有一个清晰观的反映,并将这种反应同过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强可理解性。最后通过对H公司S省分公司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利用文中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进行佐证,最终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应当尽量整体周全地设立审计评价指标;二是科学合理的评价审计对象,量化所得的评价结果,确保结果真实可信,减少主观因素;三是从经济责任审计模型中可以反映出审计的具体目的和特征;四是要确保审计模型是可操作的,有实用性。本文构建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虽然主要针对的是H公司,在指标选取时主要集中在保险行业相对关键的一些指标,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针对不同的行业,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对文中涉及指标,通过重新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重新确定及选择,替代现有指标,然后给出合理的评价结果。基于此,可确定本文设计的评价模型实用性与操作性较强,基本可以满足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运用。
二、浅谈保险企业投资效益审计的方法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保险企业投资效益审计的方法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企业财务收支中资金预算的价值分析构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财务收支中资金预算的重大价值分析 |
(一)有利于增强企业对资金的管控力度 |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
(三)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价值 |
二、当前企业财务收支中资金预算存在的问题 |
(一)企业资金筹集中的问题 |
(二)企业日常经营中资金的预算问题 |
(三)企业收支预算方面的问题 |
三、增强企业财务收支中资金预算水平的思路分析 |
(一)落实系统性预算管理 |
(二)增强资金预算管理意识 |
(三)构建财务风险机制 |
四、结语 |
(3)TCB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相关概述与理论基础 |
2.1 内部审计信息化概述 |
2.1.1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涵义 |
2.1.2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特征 |
2.1.3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内部控制理论 |
2.2.2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 |
2.2.3 免疫系统理论 |
3 TCB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与成效分析 |
3.1 TCB公司内部审计概况 |
3.1.1 TCB公司简介 |
3.1.2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
3.1.3 内部审计范围与流程 |
3.1.4 内部审计模式 |
3.2 TCB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基本现状 |
3.2.1 应用系统建设 |
3.2.2 信息资源服务建设 |
3.2.3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3.3 TCB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成效分析 |
3.3.1 高效整合对接平台审计资源实现审计范围全面化 |
3.3.2 审计对象信息化提升内部审计规范性 |
3.3.3 加快内部审计流程运作提升内部审计效率 |
4 TCB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4.1 TCB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4.1.1 应用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
4.1.2 信息资源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
4.1.3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
4.2 TCB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应用系统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2 信息资源服务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3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
5 完善TCB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相关建议 |
5.1 应用系统建设的完善建议 |
5.1.1 优化内部审计信息获取体系 |
5.1.2 完善非现场审计信息化技术功能 |
5.2 信息资源服务建设的完善建议 |
5.2.1 横向建立各机构通用的审计成果共享平台 |
5.2.2 纵向建立运营管理风险提示的共享平台 |
5.3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建议 |
5.3.1 更改主机控制策略加强操作系统安全性 |
5.3.2 设立日志审计系统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以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内部审计的定义及主要模式 |
2.1.1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 |
2.1.2 内部审计的主要模式 |
2.2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的制度规范 |
2.2.1 保险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 |
2.2.2 保险稽查审计指引 |
2.3 内部审计的主要理论 |
2.3.1 内部控制理论 |
2.3.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
3.1 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 |
3.1.1 保险公司风险的多重性 |
3.1.2 保险交易过程特殊 |
3.1.3 保险合同特殊 |
3.1.4 保险经营资产的负债性 |
3.1.5 保险资金运用占重要地位 |
3.1.6 保险经营的广泛性 |
3.2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 |
3.3 我国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
3.3.1 内部审计情况 |
3.3.2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
4.1 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基本情况 |
4.1.1 公司简介 |
4.1.2 业务发展 |
4.1.3 受处罚情况 |
4.2 新华人寿内部审计开展情况 |
4.2.1 内审人员及组织架构 |
4.2.2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
4.2.3 内部审计流程 |
4.2.4 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
4.3 新华人寿内部审计现状调查 |
4.3.1 问卷调查的实施 |
4.3.2 问卷调查对象的情况说明 |
4.3.3 新华人寿内部审计调查结果 |
4.4 新华人寿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4.4.1 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
4.4.2 内部审计模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 |
4.4.3 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
4.4.4 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薄弱 |
4.4.5 对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认识不足 |
4.5 新华人寿内部审计问题原因分析 |
4.5.1 管理层偏重业务发展,内部审计重视度不够 |
4.5.2 内部审计制度化建设不完善 |
4.5.3 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不完善 |
4.5.4 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不足 |
4.5.5 内部审计理念落后 |
第5章 加强新华人寿内部审计的建议 |
5.1 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 |
5.1.1 开展销售行为管理审计 |
5.1.2 加强保险资金运用审计 |
5.2 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方法 |
5.2.1 推进内部审计制度化建设 |
5.2.2 加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5.2.3 完善非现场审计,提升审计效率 |
5.3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
5.3.1 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部门联动体系 |
5.3.2 规范内部审计结果的反馈程序 |
5.3.3 细化管理要求,持续跟踪整改,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
5.4 整合审计资源,打造专业审计队伍 |
5.4.1 整合人力资源,加强内审力量 |
5.4.2 加强交流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
5.5 树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2015-2019年我国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研究相关文献 |
附录2 新华人寿内部审计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5)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
1.2.2 审计信息化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框架 |
2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理论概述 |
2.1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概念 |
2.1.1 内部审计信息化定义与特征 |
2.1.2 内部审计信息化目标与原则 |
2.1.3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
2.2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
2.2.1 应用系统建设 |
2.2.2 信息资源建设 |
2.2.3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2.3 审计信息化的基本程序 |
2.3.1 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
2.3.2 系统开发与上线测试 |
2.3.3 上线运行与跟踪维护 |
2.4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
2.4.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 |
2.4.2 内部控制理论 |
2.4.3 计算机审计理论 |
3 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案例介绍 |
3.1 T保险公司基本情况 |
3.1.1 T保险公司背景 |
3.1.2 T保险公司组织结构 |
3.2 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业务概况 |
3.2.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
3.2.2 内部审计业务范围 |
3.2.3 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模式 |
3.3 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
3.3.1 事前管理:预警监测信息化 |
3.3.2 事中管理:审计项目管理信息化 |
3.3.3 事后管理:整改监督信息化 |
3.3.4 风险防控:数据安全信息化 |
4 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4.1.1 基础审计数据可靠性不足 |
4.1.2 现行审计方式难以满足审计需求 |
4.1.3 不同项目的审计发现重复率高 |
4.1.4 SAS等专业分析工具利用率不高 |
4.2 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审计信息获取体系不完善 |
4.2.2 非现场审计信息化建设功能不全 |
4.2.3 高效的内部审计成果共享渠道缺失 |
4.2.4 基层审计人员缺乏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
5 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改进建议 |
5.1 建立健全的审计信息获取体系 |
5.1.1 根据需求扩展数据采集功能 |
5.1.2 建立系统需求及问题上报反馈机制 |
5.2 加快非现场审计信息化功能建设 |
5.2.1 运营管理信息电子化、影像化档案建设 |
5.2.2 远程非现场审计功能模块集成 |
5.3 建立公司内部审计成果共享平台 |
5.3.1 建设内审机构审计成果共享平台 |
5.3.2 建立运营管理风险提示共享平台 |
5.4 优化审计分析工具与审计人才建设 |
5.4.1 开发用户友好型的审计辅助工具 |
5.4.2 强化审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引进与建设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研究 ——以G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本文创新之处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1.1 政府绩效审计 |
2.1.2 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1 政府绩效审计 |
2.2.2 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 |
2.3 文献评述 |
3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辨析 |
3.1 理论基础 |
3.1.1 成本效益理论 |
3.1.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3.1.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3.2 基本概念 |
3.2.1 绩效审计 |
3.2.2 养老保险基金 |
3.2.3 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 |
4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现状研究 |
4.1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现状 |
4.2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
4.2.1 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内容不突出 |
4.2.2 缺乏科学统一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
4.2.3 绩效审计结果公开不全面 |
5 构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实施框架 |
5.1 审计主体与客体 |
5.2 审计目标 |
5.3 审计程序和方法 |
5.4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5.5 审计结果公开 |
6 基于实施框架的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例证分析—以G省为例 |
6.1 案例背景简介 |
6.2 案例具体内容分析 |
6.2.1 审计主体与客体 |
6.2.2 审计对象 |
6.2.3 审计目标 |
6.2.4 审计程序 |
6.2.5 绩效审计内容 |
6.3 案例总结 |
6.3.1 审计人员数量不足 |
6.3.2 缺少法律制度保障 |
6.3.3 资源共享平台尚未建立 |
7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建议 |
7.1 完善制度保障,强化法律地位 |
7.2 统一评价标准,开展纵横比较 |
7.3 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辅助功能 |
7.4 建立数据平台,推广联网审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P保险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研究 |
1.2.2 增值型内部审计实现途径的研究 |
1.2.3 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分析 |
2.1 保险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基础概念 |
2.1.1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 |
2.1.2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的特点 |
2.2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分析 |
2.2.1 受托责任理论 |
2.2.2 价值链理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2.2.4 公司治理理论 |
第3章 P保险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P保险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保险行业环境分析 |
3.2 P保险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现状 |
3.2.1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 |
3.2.2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组织体系 |
3.2.3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信息系统 |
3.2.4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 |
3.2.5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效果 |
3.3 P保险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3.3.1 内部审计投入成本与收益不配比 |
3.3.2 保险创新业务审计价值增值能力不足 |
3.3.3 保险分支机构违规事件频发 |
3.3.4 内部审计成果未被充分利用 |
3.3.5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数据质量不高 |
3.4 P保险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1 内部审计资源配置不合理 |
3.4.2 内部审计增值范围有待拓展 |
3.4.3 内部审计流程质量控制不完善 |
3.4.4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
第4章 P保险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改进方案 |
4.1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改进原则和思路 |
4.1.1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改进原则 |
4.1.2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改进思路 |
4.2 增值型内部审计资源配置的优化 |
4.2.1 建立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机制 |
4.2.2 完善审计管理资源配置 |
4.2.3 改善审计项目资源配置 |
4.3 增值型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 |
4.3.1 开展战略审计以完善公司治理 |
4.3.2 以风险为导向建立创新业务审计标准 |
4.3.3 以价值链为工具优化保险业务流程 |
4.4 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 |
4.4.1 审计计划阶段利用经验数据确定审计重点 |
4.4.2 审计实施阶段建立审计项目督导机制 |
4.4.3 后续审计阶段加强问题分析与整改监督 |
4.5 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 |
4.5.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4.5.2 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保障 |
第5章 P保险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改进方案的保障建议 |
5.1 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
5.2 构建综合化内部审计人才结构 |
5.3 加强内部审计内外部信息沟通 |
5.4 完善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风险管理审计在XX保险公司的应用及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理论综述 |
一、企业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
(一) 内部审计的概念 |
(二) 内部审计的作用 |
(三) 内部审计理论发展历程 |
二、风险管理审计理论概述 |
(一) 风险管理审计的概念 |
(二) 风险管理审计的框架模型 |
(三) 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
(四) 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程序 |
第三章 XX保险广东分公司内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一、XX保险广东分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 |
(一) XX保险广东分公司概况 |
(二) XX保险广东分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与特点 |
二、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一) 内审工作难以满足企业长期发展需要 |
(二) 内部审计力量薄弱 |
(三) 审计结论无法真正得到落实 |
(四) 对于后续审计重视不够、信息化水平较低 |
第四章 XX保险广东分公司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方案设计与实施 |
一、XX保险广东分公司经营风险分析 |
(一) 外部环境风险分析 |
(二) 业务管理风险分析 |
(三) 退保风险分析 |
(四) 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
二、保险业风险管理审计体系的设计 |
(一) 设计思想 |
(二) RMASOI体系的组成结构 |
三、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方案设计 |
(一)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设计 |
(二) 风险管理审计体系中的风险控制方法 |
(三) 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流程设计 |
第五章 XX保险广东分公司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方案实施 |
一、风险预警 |
(一) 风险信息收集与整理 |
(二) 风险指标设立 |
(三) 提交预警报告 |
(四) 快速应对风险 |
二、风险监控系统 |
(一) 风险识别 |
(二) 风险评估 |
(三) 风险分析 |
(四) 提交审计报告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9)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理论基础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本文结构安排 |
1.5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献综述 |
2.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文献综述 |
3 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现状 |
3.1 我国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3.1.1 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3.1.2 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现状 |
3.2 我国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存在问题 |
3.2.1 评价指标内容不全面 |
3.2.2 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不统一 |
3.2.3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不完善 |
3.3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的原因 |
3.3.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3.3.2 未能根据审计评价内容对评价指标作调整 |
3.3.3 未能兼顾统一性与特殊性 |
4 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国企领导经济责任维度 |
4.1.1 财务责任 |
4.1.2 管理责任 |
4.1.3 法纪责任 |
4.1.4 社会责任 |
4.2 指标的选取原则和方法 |
4.3 指标的类型和分类 |
4.4 权重的确定及评价 |
4.5 指标评价 |
5 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以A公司为例 |
5.1 案例选择标准与公司介绍 |
5.2 构建判断矩阵 |
5.2.1 目标层T-准则层S判断矩阵构建 |
5.2.2 准则层S1-指标层F判断矩阵构建 |
5.2.3 准则层S2-指标层F判断矩阵构建 |
5.2.4 准则层S3-指标层F判断矩阵构建 |
5.2.5 准则层S4-指标层F判断矩阵构建 |
5.3 指标层的各项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 |
5.4 评价得分与综合评价 |
5.4.1 评价得分 |
5.4.2 综合评价 |
6 总结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10)保险公司高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以H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的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框架 |
1.5 本文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概述及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回顾 |
2.1.2 国内文献回顾 |
2.1.3 文献评述 |
2.2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受托责任理论 |
2.2.3 权变理论 |
2.2.4 风险管理理论 |
2.3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基础 |
2.3.1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 |
2.3.2 经济责任审计类型 |
2.3.3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
2.3.4 不同类型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区别 |
3 H公司高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
3.1 H公司相关背景介绍 |
3.2 H公司高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现状 |
3.3 H公司分支机构高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3.3.1 审计内容局限,评价维度单一 |
3.3.2 缺少系统评价标准体系,审计评价缺乏可比性 |
3.3.3 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忽视风险导向评价 |
3.3.4 评价囿于审计发现问题,缺乏被审对象综合评价 |
3.3.5 忽视任中审计结果应用,审计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
4 H公司高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明确审计目标 |
4.2 审计评价原则 |
4.3 界定评价内容 |
4.4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构建 |
4.4.1 经营目标责任指标 |
4.4.2 政策法规贯彻执行指标 |
4.4.3 财务指标 |
4.4.4 内部控制指标 |
4.4.5 风险管理指标 |
4.4.6 可持续发展指标 |
4.5 构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 |
4.6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设计 |
5 评价体系的应用 |
5.1 S分公司总经理任职期间基本情况介绍及主要工作职责介绍 |
5.2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
5.3 应用启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浅谈保险企业投资效益审计的方法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X县为例[D]. 赵鑫漪.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2]企业财务收支中资金预算的价值分析构架[J]. 卡哈日曼·艾买提. 现代商业, 2020(22)
- [3]TCB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研究[D]. 陈钰莹.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4]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以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为例[D]. 郭璐.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5]T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研究[D]. 万小芬.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6]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研究 ——以G省为例[D]. 赵怡.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7]P保险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改进研究[D]. 熊雅兰. 湖南大学, 2019(06)
- [8]风险管理审计在XX保险公司的应用及完善[D]. 于瑜. 厦门大学, 2018(02)
- [9]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楼颖. 浙江工业大学, 2018(01)
- [10]保险公司高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以H公司为例[D]. 李婉. 北京交通大学, 2018(12)
标签:养老保险基金; 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