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C化控技术在棉花中的应用与发展——从防长腿到系统定向诱导

DPC化控技术在棉花中的应用与发展——从防长腿到系统定向诱导

一、DPC化控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和发展——从防止徒长到系统的定向诱导(论文文献综述)

孟璐,杜明伟,李亚兵,杜萌,左彦利,田晓莉,李召虎[1](2020)在《几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对棉花生长及脱叶催熟剂应用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在河北省河间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植物生长促进剂DA-6(胺鲜酯)、BR(芸苔素内酯)和6-BA(6-苄基腺嘌呤)对棉花生长及脱叶催熟剂50%噻苯·乙烯利(50%T·E)应用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重复4次。主区为50%T·E处理,包括0(对照)、2 250、3 750 mL·hm-23个应用剂量;裂区为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设DA-6低、高剂量(6.74、20.24 g·hm-2)、BR低、高剂量(0.09、0.30 g·hm-2)和6-BA低、高剂量(10.12、30.37 g·hm-2)共6个处理,于初花期、盛花期和打顶后分3次喷施,以同期喷清水为对照(CK)。与CK相比,各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的株高、果枝数及其长度、营养枝数及其长度与CK无显着差异。50%T·E(2 250、3 750 mL·hm-2)脱叶效果明显,药后21 d的脱叶率超过90%;药后28 d表现出催熟作用,一次花率较对照增加6.4百分点。50%T·E处理的平均铃重比对照降低7.4%,但铃数和籽棉产量较清水对照分别显着增加14.7%和7.6%;处理上部果枝棉铃的马克隆值降低0.1~0.3。几种促进剂不影响吐絮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50%T·E的脱叶催熟效果及增产效应也无显着影响。

聂嘉谊,杜明伟,朱烨倩,羿国香,李亚兵,田晓莉,李水清,陈舫,张立祯,李召虎[2](2020)在《“棉太金”对长江流域棉区不同密度麦(油)后直播棉产量形成和成铃结构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棉太金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产量形成和成铃结构的影响有重要生产指导意义。2011―2013年以早熟棉品种国欣12-1为材料,在安徽和湖北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7.5、9.0、10.5株·m-2)下,不同棉太金施用量(0、1.08、2.16 L·hm-2)在盛蕾期(7月28日)、盛花期(8月28日)、盛铃期(9月21日)分3次施用处理试验。结果显示,2011―2013年化控和年份显着影响了籽棉产量,化控与密度之间没有互作,化控与年份之间存在显着互作。在天气正常条件下,喷施棉太金能显着增加籽棉产量。在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喷施棉太金会抑制营养生长,从而避免花铃期出现蕾铃脱落和烂铃,显着增加籽棉产量;在干旱少雨的条件下,喷施棉太金则会对产量不利。密度影响单位面积成铃数,但不影响籽棉产量。在7.5株·m-2条件下,分3次施用棉太金1.08 L·hm-2,利于实现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高产及机械采收。这些结果对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彭延,黄顺礼,彭小峰,刘素华,蔡志平,李克福,刘晓红,邵青龙,吴玉蓉,王凡,宋伟,张选,龚举武,袁有禄[3](2020)在《基于主成分分析新疆生态条件下陆地棉品种核心指标筛选》文中研究说明为更好地服务新疆棉花生产,揭示32个棉花品种不同处理条件下各品种的特征特性,为优质棉花品种客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取不化学调控和化学调控2种处理,分别调查各品种的16个表型性状,应用DPS 7.0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性状存在明显变异,差异分析表明未化学调控和化学调空棉花品种的株高、单株果节数、倒三果枝长度、倒三果枝铃数、铃重、上半部平均长度6个性状的差异达极显着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未化学调控下前5个主成分涵盖了72.36%的信息,化学调控条件下前6个主成分涵盖了76.91%的信息。综合得出,化学调控条件下较好的品种(系)是‘新陆中66’‘、K836’‘、A03’‘、917’‘、邯棉646’‘、C9’,未化学调控条件下较好的品质依次是‘新陆中61’、‘中棉97’、‘邯棉646’、‘577’、‘新农兴2号’、‘K836’。主成分分析作为优良品种评价选择标准,避免了性状间相互作用造成的重复选择,较传统的评价选择方法更加科学准确,综合性强,因此新疆棉花品种的评价、选择、更新应以化学调控管理为准。

齐海坤,王赛,徐东永,路正营,赵文超,郝延杰,张祥,李蔚,韩焕勇,汪江涛,王洪这,陈洪章,王林,杜明伟,田晓莉,李召虎[4](2020)在《不同棉区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98%甲哌鎓(1, 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粉剂(以下简称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稳定性和普适性。【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北疆棉区的石河子Ⅰ和Ⅱ以及南疆棉区的轮台、沙雅共10个地点开展试验,供试棉花品种(系)为当地主栽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4次。在各地常规DPC系统化控技术的基础上,设早于人工打顶10 d(T1)、与人工打顶同期(T2)2个封顶时期,并设0、90、180、270 g·hm-24个DPC剂量,以人工打顶为第一对照,以不打顶为第二对照。【结果】DPC化学封顶时期显着影响株高(河北邯郸、山东无棣和山东德州除外)和果枝数(江苏大丰和湖北黄冈除外),表现为封顶早、控长作用强(植株较低,果枝数较少),封顶晚、控长作用弱(植株较高,果枝数较多)。河北河间和新疆石河子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平均株高不仅低于T2期,且分别较人工打顶低3.3 cm和4.6 cm。多数试验点T1期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个左右,T2期增加较多,增加2.3~7.7。DPC封顶剂量越大,对株高的控长作用越强(湖北黄冈除外),中(180 g·hm-2)、高剂量(270 g·hm-2)DPC的株高在数个试验点甚至较人工打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清水对照的果枝数较人工打顶每株增加2.4~8.3,DPC化学封顶的果枝数显着少于清水对照,不同剂量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河北邯郸T2期DPC化学封顶后遇高温干旱,与人工打顶相比铃数减少、产量显着降低;其他试验点DPC化学封顶除个别处理外对产量无显着影响。DPC化学封顶各处理喷施脱叶催熟剂前的吐絮率和一次花率不低于人工打顶,对熟期无不利影响。【结论】初步判断棉花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普适性,生产中建议与人工打顶同期应用中、低剂量(90~180 g·hm-2)DPC进行化学封顶。

芮秋治[5](2020)在《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和熟相调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8-2019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设计缩节胺不同用量,不同施用方式处理,探讨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熟相等的调节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缩节胺用量180 g/hm2并于盛蕾期+初花期(1:2)或盛蕾+初花期+盛花期(1:2:3)运筹条件下最有利于小麦后直播棉产量提高,产量比对照增加4.9-14%;产量构成因素则进一步表明产量提高是由于铃数和铃重共同增加的结果。在上述运筹方式下成铃强度高,比对照提高38-47.4%,吐絮强度大,比对照提高59-85.3%。因此适宜的缩节胺运筹有利于小麦后直播棉集中成铃和集中吐絮。缩节胺180g/hm2并于盛蕾期+初花期(1:2)或盛蕾+初花期+盛花期(1:2:3)应用可构建小麦后直播棉高效株型,株高保持在60.6-78.9cm,果枝长度在18.5-21.3cm,节枝比在3.1-3.6,主茎节间长度在4.2-6cm,果节间长度在3.9-6.3cm,主茎节间直径在6.1-7.8mm,弯曲度在3.3-6.8,果枝向值在36.4-40.8。回归分析表明,株高、果枝长度、主茎节间长度、果节间长度、主茎节间直径和弯曲度等株型指标与子棉产量和成铃强度呈显着或极显着开口向下抛物线关系,而节枝比、果节数和果枝向值则与子棉产量和成铃强度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缩节胺180g/hm2并于盛蕾期+初花期(1:2)或盛蕾+初花期+盛花期(1:2:3)应用可调节小麦后直播棉形成符合收获需要的熟相。黄叶率保持在28.2-83.5%,铃叶比在0.45-0.52,主茎红茎比在78-81%,倒1果枝红茎比在59-69%,倒2果枝红茎比在60-73%,倒3果枝红茎比在69-74%,倒4果枝红茎比在69-86%,吐絮倒序位在2.8-4.8台。回归分析表明,黄叶率、铃叶比、主茎红茎比、上部四台果枝红茎比和吐絮倒序位等熟相指标与吐絮强度呈现显着或极显着开口向下抛物线关系。缩节胺180g/hm2并于盛蕾期+初花期(1:2)或盛蕾+初花期+盛花期(1:2:3)应用有利于提高小麦后直播棉生理活性。叶片SPAD值保持在48.5-57.4,初始荧光值在279-283,最大荧光值在989-1116,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在0.72-0.75,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19.6-26.5 mg/g,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在624.9-692.1ug/g,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619.8-694.1ug/g,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在81.2-89.5kg/hm2,生殖器官氮素积累量在111.7-137.5kg/hm2。回归分析表明,叶片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SPAD值、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生殖器官氮素积累量与子棉产量及成铃强度呈现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而初始荧光值、最大荧光值和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则与子棉产量及成铃强度呈现显着或极显着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

赵文超,杜明伟,黎芳,田晓莉,李召虎[6](2019)在《应用缩节安(DPC)调控棉花株型的定位定量效应研究》文中指出缩节安(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是棉花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其调控棉花茎枝生长的定位定量效应尚缺乏系统的量化研究。本研究2013—2014年在田间条件下分别于棉花现蕾期、盛蕾期后、盛花期前、盛花期后和打顶后单次应用不同剂量的DPC,测量了DPC作用有效期内的棉花株高和主茎生长速率,探究了所有主茎节间及所有果节对DPC的响应。结果表明, DPC处理对棉花主茎节间的影响范围为N节(应用DPC时的主茎节)以下1~4个和N节以上0~6个(打顶条件下),对果枝的影响范围为N节以下1~11个和N节以上0~5个,其中N节以下果枝受影响的果节多于N节以上果枝。将盛蕾期后和盛花期前2次应用DPC的效应叠加,其影响范围几乎可以覆盖全部主茎节间(果枝始节以上)和全部果节。DPC应用剂量与其作用强度并不总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DPC的定位定量效应除了与应用时间和剂量有关,还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条件和棉株生物量、源库关系的影响。

张选,彭小峰,刘素华,吴玉蓉,彭延[7](2019)在《小海子垦区棉花不同化调方案对新陆中78号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为了探讨棉花化学调控次数和缩节胺(DPC)用量对其生长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在南疆小海子垦区以新陆中78号为材料,研究缩节胺不同用量和不同喷施次数对棉花农艺性状、SPAD值、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棉花幼苗期喷施缩节胺,极大地限制新陆中78号主茎上部节间的生长,表现株高矮,果枝数少,但有利于外围果节和顶部三台果枝结铃;而减少化调次数处理,在棉花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方面均表现较好。因而在南疆小海子垦区,应用缩节胺化调方案以初花期30 g/hm2、打顶后90 g/hm2较好,达到了控制株型、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刘丽英,戴茂华,吴振良[8](2018)在《缩节胺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化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探讨缩节胺(DPC)化控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合理的化控时期和缩节胺用量原则,以机采棉新品系衡棉HD008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DPC剂量处理。结果表明:DPC显着降低株高和果枝长度,减小果枝夹角和叶片面积,合理化控可有效塑造机采棉理想株型。DPC对产量及产量组分有显着的影响,适量DPC可增加伏桃和秋桃从而增加总铃数,增加铃重和子指,但衣分降低,适量DPC可增加产量。DPC显着提高纤维的断裂比强度,适控可提高纤维的整齐度,其他指标无显着影响。根据机采对棉花农艺性状的要求及棉株生长特点,可在棉花现蕾后开始化控,每10天左右化控一次,根据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喷施量,株高日增长量控制在1.51.8 cm之间,株高控制在7590 cm之内。

李志坤[9](2018)在《过量施用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我国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过量施用氮肥的问题,同时,又使用过量的缩节胺(DPC)进行化控。为探讨过量使用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和棉子品质的影响。2016-2017年,在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滩区进行了大田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3次重复。以施氮量为主区,设三个水平,分别是不施氮(N0)、常量氮肥(N1)、过量施氮(N2),施用尿素量分别为0kg.hm-2、300kg.hm-2和600kg.hm-2。以缩节胺(DPC)为副区,设三个水平,分别是不施 DPC(D0),常量 DPC(D1),过量 DPC(D2),DPC 用量分别为 0g.hm-2、75g.hm-2、150g·hm-2。调查了棉花叶片SPAD值,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以及氮素的吸收和分配,纤维及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棉花“四桃“的产量,不同时期成铃的纤维品质及棉子质量。主要结果如下:(1)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叶片SPAD值显着增加。两年平均,在7月15日、8月15日、9月15日,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的SPAD值值分别为41.39、50.60、50.68,而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则分别为42.57、54.91、54.96。且在8月15日、9月15日,施氮量和缩节胺用量对SPAD值表现出显着的交互作用。(2)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的分配不合理,表现为茎枝和叶片的干物质积累较高,而花铃中干物质积累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无显着差异,花铃中干物质分配系数降低;此外,过量氮肥及缩节胺还导致叶片中氮素含量及分配系数提升,同时花铃的含氮量也会增加,但其氮素分配系数下降。(3)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导致棉花成铃时间推迟,在空间分布上有向上和向外的趋势。早秋桃和晚秋桃所占比例增加;6-10果枝成铃占比降低,而11果枝及以上的成铃占比增加;棉花1-2果节成铃占比差异较小,但第三果节及以上的成铃受到影响较大。两年平均,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3-4果节和第5果节以以上成铃占比分别为30.74%和8.30%,而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则分别为32.43%、6.28%。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优质铃率和霜前花率降低,两年平均,分别比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降低了 3.45和3.56个百分点。(4)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的处理纤维发育过程中ZR含量显着降低,但ABA含量在花后15天及花后30天均较高,GA含量增加,而IAA含量则没有显着差异。此外,花后15天及30天棉子内ZR含量均显着降低,但花后15天棉子中GA含量及花后30天ABA含量升高。纤维和棉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的伏前桃和晚秋桃数有所增加;伏桃数显着降低,两年平均,伏桃籽棉产量下降339.13 kg·hm-2;“四桃“衣分均有所下降,尤其是晚秋桃,两年平均衣分为仅为27.12%,显着低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的37.15%。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棉花籽棉产量平均降低6.71%,,但衣分显着降低了 3.94个百分点,皮棉产量显着降低了 316.40kg·hm-2。表明过量氮肥及缩节胺会造成伏桃减少,棉花衣分和皮棉产量显着降低。(6)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四桃”的纤维均表现出马克隆值升高、断裂比强度下降。两年平均,伏前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的纤维马克隆值分别升高0.72、0.62、0.54和0.51;纤维断裂比强度降低了 3.09cN·tex-1、2.9cN·tex-1、2.02 cN·tex-1、2.85 cN·tex-1;另外,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的纤维整齐度指数也有所下降。(7)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四桃”的种子总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均降低,而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则升高。两年平均,伏桃和早秋桃种子总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10.62%、16.83%和8.45%;伏前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的棉子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 3.70g/kg、1.19g/kg、2.64g/kg 和 1.63g/kg,淀粉含量则提升了 2.35%、3.03%、1.95%和 1.56%。两年平均,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52.29%和82.96%,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的65.44%和93.68%相比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

石治鹏[10](2018)在《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对缩节胺的敏感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棉花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具有无限生长发育的特性,易造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最终导致棉花早衰,蕾铃脱落严重,产量和品质降低。因此,协调好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的关系,是实现棉花优质、高产、高效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缩节胺(DPC)化控技术可以塑造理想株型,合理调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的关系,使棉花育种水平步上新台阶。MAGIC群体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弥补了常规育种遗传基础狭窄的缺点,为今后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为了探讨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对DPC的敏感性、筛选极端材料及建立极端材料池,为下一步的生态响应试验提供材料。本试验于2016-2017年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学院试验基地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采用96份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分别在初花期、盛花期喷施DPC,考察棉花株型、棉铃空间分布、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明确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对DPC的敏感性,初步建立极端材料池;第二步采用从极端材料池中筛选的5份敏感材料和5份钝感材料,分别在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打顶后喷施DPC,考察棉花株高和茎粗生长速率、株型、棉铃时间分布、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纤维品质,研究5份敏感材料和5份钝感材料对DPC的敏感性及其一致性,证明极端材料池建立的可行性,为筛选判断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对DPC的敏感性的核心指标提供思路,为下一步进行生态响应试验提供材料。两年试验结果表明:1.应用DPC抑制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的营养生长。第一年试验应用DPC可以降低棉花株高、主茎节距、果枝数、第5果枝长、第10果枝长、顶部果枝长等。第二年试验中敏感材料S1-S5和钝感材料D1-D5的株型对缩节胺的响应结果与第一步结果一致,株高生长速率对DPC的响应大,生育期越靠后,敏感材料对DPC的响应越大;生育期越靠前,钝感材料DPC的响应越大,而茎粗生长速率对DPC的响应较小,说明DPC的作用时间可能与材料对其的敏感性有关。2.应用DPC抑制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的生殖生长,可以影响棉铃的时空分布,对果枝铃的生长发育有影响。第一年试验应用DPC对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棉株中部、上部、内围的结铃数有影响,对下部、外围的结铃数没有影响。第二年试验伏前桃对DPC的响应较大,伏桃和秋桃响应相对较小;敏感性材料中,喷施DPC一方面有抑制“三桃”形成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伏桃和秋桃的形成。3.应用DPC抑制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的产量影响不显着。两年应用DPC均减少总果节、单株结铃数,提高单铃重,对棉花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无显着影响;但DPC对衣分的影响不一致,可能跟试验材料、年份等因素有关。第二年试验应用DPC可以提高籽指,对衣指的影响因不同材料而异,说明DPC可以调控棉花种子和纤维的生长发育。4.应用DPC对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纤维品质影响不大。钝感材料D1的马克隆值、成熟度指数对DPC的响应较敏感,D3的成熟度指数、上半部平均长度、短纤维对DPC的响应较敏感,D5的上半部平均长度对DPC的响应较敏感,其他材料的纤维品质响应不明显;DPC可以改变马克隆值,且可以改变其等级范围。5.敏感材料S1-S5和钝感材料D1-D5分别对DPC的响应度差异明显。5个敏感材料的株高、第5果枝长对DPC的平均响应度值与5个钝感材料对DPC的平均响应度值之间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敏感材料的主茎节数、果枝数、第10果枝长对DPC的平均响应度值与钝感材料的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敏感材料的主茎节距、顶部果枝长对DPC的平均响应度值与钝感材料无显着差异,但敏感材料的农艺性状对DPC的响应比钝感材料要敏感;5个敏感材料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别对DPC的平均响应度值与钝感材料无显着差异,且敏感材料的平均响应度值均比钝感材料平均响应度值高;5个敏感材料和5个钝感材料的纤维品质对DPC的敏感性均无差异。6.第一年聚类分析把96份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分成3个材料池:敏感材料池(40份)、钝感材料池(43份)、中间材料池(13份);第二年聚类分析把10份材料分成2个材料池:敏感材料池(S1、S2、S3、S4、S5)和钝感材料池(D1、D2、D3、D4、D5),结果表明材料S1、S2、S3、S4、S5、D1、D2、D3、D4、D5的敏感性与极端材料池建立的结果保持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喷施DPC可以优化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的冠层结构,调控棉铃的时空分布,从而稳定产量。5份敏感材料和5份钝感材料对DPC的敏感性与极端材料池建立的结果保持一致,初步证明极端材料池的建立是可行的,响应度和敏感性划分等级可以作为筛选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敏感性材料的依据,可以加快优质资源的选择;同时,可以进行判断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对DPC的敏感性的核心指标的筛选试验和生态响应试验。该策略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田间试验来验证和完善。

二、DPC化控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和发展——从防止徒长到系统的定向诱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PC化控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和发展——从防止徒长到系统的定向诱导(论文提纲范文)

(1)几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对棉花生长及脱叶催熟剂应用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调查内容及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2.2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冠层结构的影响
    2.3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脱叶催熟剂药后脱叶率和吐絮率的影响
    2.3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脱叶催熟剂药后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3 讨论和结论

(2)“棉太金”对长江流域棉区不同密度麦(油)后直播棉产量形成和成铃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籽棉产量的影响
    2.2 对单位面积成铃数的影响
    2.3 对铃重的影响
    2.4 对吐絮率和霜前花率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3)基于主成分分析新疆生态条件下陆地棉品种核心指标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3.2 调查项目
        1.3.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陆地棉不同性状的结果与分析
    2.2 差异性分析
    2.3 主成分分析
        2.3.1 未化学调控条件下的主成分分析及性状综合评价
        2.3.2 化学控性状条件下的主成分分析及性状综合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4)不同棉区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调查和测定方法
    1.3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DPC化学封顶对棉株生长的影响
        2.1.1 株高。
        2.1.2 果枝数
    2.2 DPC化学封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2.3 DPC化学封顶对棉花熟期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5 展望

(5)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和熟相调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长江流域棉花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2 棉花化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3 棉花株型和熟相调控的研究进展
        1.3.1 棉花群体株型调控
        1.3.2 棉花熟相调控
    1.4 本研究主要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内容
        2.2.1 生长发育调查
        2.2.2 熟相调查
        2.2.3 株型调查
        2.2.4 全氮含量测定
        2.2.5 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2.2.6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2.2.7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2.2.8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2.9 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缩节胺运筹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 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形成的影响
        3.2.1 对果节数的影响
        3.2.2 对成铃数和成铃强度的影响
        3.2.3 对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3 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的影响
        3.3.1 对最终株高的影响
        3.3.2 对果枝台数及其日增量的影响
        3.3.3 对节枝比的影响
        3.3.4 对果枝长度的影响
        3.3.5 对主茎节间长度的影响
        3.3.6 对果节间长度的影响
        3.3.7 对主茎节间粗度的影响
        3.3.8 对果枝弯曲度和果枝向值的影响
        3.3.9 对MTA的影响
    3.4 缩节胺运筹下各株型指标与产量及成铃强度的关系
        3.4.1 株型指标与子棉产量的关系
        3.4.2 株型指标与成铃强度的关系
    3.5 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熟相的影响
        3.5.1 对吐絮率和吐絮强度的影响
        3.5.2 对黄叶率的影响
        3.5.3 对铃叶比的影响
        3.5.4 对主茎和果枝红茎比的影响
        3.5.5 对吐絮倒序位的影响
    3.6 缩节胺运筹下熟相指标与产量及吐絮强度的关系
        3.6.1 熟相指标与子棉产量的关系
        3.6.2 熟相指标与吐絮强度的关系
    3.7 缩节胺运筹对于小麦后直播棉生理特征的影响
        3.7.1 对SPAD值的影响
        3.7.2 对初始荧光值的影响
        3.7.3 对最大荧光值的影响
        3.7.4 对原初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
        3.7.5 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7.6 对叶片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3.7.7 对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7.8 对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3.8 缩节胺运筹下生理活性与产量及成铃强度的关系
        3.8.1 生理活性与产量的关系
        3.8.2 生理活性与成铃强度的关系
4.小结与讨论
    4.1 缩节胺合理运筹有利于小麦后直播棉提高产量,并能集中成铃和集中吐絮,为实现机采奠定基础
    4.2 缩节胺的合理运筹构建的高效株型,提高了棉株生理活性的提高,为集中成铃和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
    4.3 缩节胺的合理运筹有利于实现集中吐絮的熟相形成,为集中采收和机采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应用缩节安(DPC)调控棉花株型的定位定量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株高及主茎日增量
        1.3.2 主茎节间及果节长度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茎日增量 (cm d-1) 及株高变化动态
    2.2 DPC对棉株生长速度和株高的影响
    2.3 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及果枝长度
    2.4 DPC影响主茎节间长度和果节长度的“定位效应”
    2.5 DPC影响主茎节间长度和果节长度的定量效应
3 讨论
    3.1 棉花应用DPC的定位定量效应
    3.2 温度和降水是影响DPC定位定量效应的重要环境因素
    3.3 生物量和源库关系是影响DPC定位定量效应的作物内部因素
4 结论

(7)小海子垦区棉花不同化调方案对新陆中78号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2.1.1 棉花株高和主茎节间长度
        2.1.2 其他主要农艺性状
    2.2 对SPAD值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铃空间分布的影响
    2.5 对产量的影响
3 讨论与小结

(8)缩节胺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化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1.3.1株型性状
        1.3.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1.3.3纤维品质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DPC喷施时间及用量
    2.2 DPC对株型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主茎各节位之间的影响及株高动态变化。
    2.4 DPC对产量及组成成分的影响
    2.5 DPC对纤维品质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9)过量施用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棉花应用氮肥及缩节胺的概况
        1.1.1 氮肥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
        1.1.2 缩节胺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
    1.2 施氮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1.2.1 施氮量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1.2.2 施氮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1.2.3 施氮量对棉花生理特征的影响
        1.2.4 施氮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1.3 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1.3.1 缩节胺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1.3.2 缩节胺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1.3.3 缩节胺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1.3.4 缩节胺对棉花生理特征的影响
        1.3.5 缩节胺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的影响
        1.3.6 缩节胺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项目和方法
        2.2.1 棉花叶片SPAD值
        2.2.2 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和分配
        2.2.3 纤维及种子中内源激素含量
        2.2.4 成铃数量及分布
        2.2.5 “四桃”产量
        2.2.6 纤维品质和棉子质量
        2.2.7 棉子质量
    2.3 数据统计和分析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叶片SPAD值的影响
    3.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3.2.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3.2.2 过量氮肥对棉花不同器官含氮量及氮素积累量分配系数的影响
    3.3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的影响
        3.3.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成铃时间分布的影响
        3.3.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成铃空间分布的影响
        3.3.2.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成铃空间纵向分布的影响
        3.3.2.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成铃空间横向分布的影响
    3.4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纤维及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4.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4.1.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花后15天纤维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4.1.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花后30天纤维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4.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4.2.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花后15天棉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4.2.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花后30天棉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5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3.5.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伏前桃产量的影响
        3.5.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伏桃产量的影响
        3.5.3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早秋桃产量的影响
        3.5.4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晚秋桃产量的影响
        3.5.5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四桃”的总产量的影响
    3.6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3.6.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伏前桃纤维品质的影响
        3.6.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伏桃纤维品质的影响
        3.6.3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早秋桃纤维品质的影响
        3.6.4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晚秋桃纤维品质的影响
    3.7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质量的影响
        3.7.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不孕籽率的影响
        3.7.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子指的影响
        3.7.3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3.7.4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7.5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3.7.6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7.7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淀粉含量的影响
        3.7.8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发芽势的影响
        3.7.9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发芽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叶片SPAD值的影响
    4.2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4.3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的影响
    4.4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纤维和棉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4.5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4.6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4.7 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对棉子质量的影响
    4.8 本试验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10)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对缩节胺的敏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缩节胺在棉花应用上的研究进展
    1.2 MAGIC群体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极端材料池的构建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与结论
第3章 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敏感性的一致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结论
第4章 总结
    4.1 主要结论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四、DPC化控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和发展——从防止徒长到系统的定向诱导(论文参考文献)

  • [1]几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对棉花生长及脱叶催熟剂应用效果的影响[J]. 孟璐,杜明伟,李亚兵,杜萌,左彦利,田晓莉,李召虎. 中国棉花, 2020(11)
  • [2]“棉太金”对长江流域棉区不同密度麦(油)后直播棉产量形成和成铃结构的影响[J]. 聂嘉谊,杜明伟,朱烨倩,羿国香,李亚兵,田晓莉,李水清,陈舫,张立祯,李召虎. 中国棉花, 2020(10)
  • [3]基于主成分分析新疆生态条件下陆地棉品种核心指标筛选[J]. 彭延,黄顺礼,彭小峰,刘素华,蔡志平,李克福,刘晓红,邵青龙,吴玉蓉,王凡,宋伟,张选,龚举武,袁有禄. 中国农学通报, 2020(28)
  • [4]不同棉区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研究[J]. 齐海坤,王赛,徐东永,路正营,赵文超,郝延杰,张祥,李蔚,韩焕勇,汪江涛,王洪这,陈洪章,王林,杜明伟,田晓莉,李召虎. 棉花学报, 2020(05)
  • [5]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和熟相调节的研究[D]. 芮秋治. 扬州大学, 2020(05)
  • [6]应用缩节安(DPC)调控棉花株型的定位定量效应研究[J]. 赵文超,杜明伟,黎芳,田晓莉,李召虎. 作物学报, 2019(07)
  • [7]小海子垦区棉花不同化调方案对新陆中78号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张选,彭小峰,刘素华,吴玉蓉,彭延. 棉花科学, 2019(01)
  • [8]缩节胺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化控技术研究[J]. 刘丽英,戴茂华,吴振良.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3)
  • [9]过量施用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D]. 李志坤.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10]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对缩节胺的敏感性研究[D]. 石治鹏. 长江大学, 2018(12)

标签:;  ;  

DPC化控技术在棉花中的应用与发展——从防长腿到系统定向诱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