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讲课质量研究

青年教师讲课质量研究

一、青年教师讲课质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邢明静[1](2016)在《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及其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教学比赛是促进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中学物理教师日常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以赛促教”“以赛育教”教师培养方式的推广,全国性教学比赛的规模和类型都得到迅速发展。参赛人群也由中学教师、教研员,扩大至高校的在校师范生与研究生。全国性教学比赛在中学物理教师、物理专业师范生及研究生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深入了解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的形式、内容及其影响,本文主要进行了三个研究,并得到相关结论。研究一,通过整理分析比赛相关文件资料,对比赛的发展历程及类型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专家访谈,进一步对比赛的组织模式进行探究。通过研究一得到以下结论:(1)比赛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成三个主要阶段:起步阶段(1994-2000年)、推广及自身完善阶段(2001-2010年)、繁荣发展阶段(2011年以后);(2)根据比赛主办方的举办宗旨,可以将比赛分为三类:优质课类比赛、教学技能类比赛、微课类比赛,优质课类比赛出现的最早,数量最大,微课类比赛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比赛类型,数量较少;(3)目前我国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有两种典型的组织模式:一种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监督的,自上而下的,具有强制性的组织模式;另一种是自主参与的组织模式。研究二,通过梳理分析比赛相关文件资料、参赛者教案,对比赛的项目及参赛者选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二得到以下结论:(1)教学比赛通过设置不同的比赛项目来实现比赛的目的,优质课类比赛项目设置比较简单,主要是一堂真实的课堂教学来观察教师对教学的整体设计、组织实施及教学效果,更关注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学技能类的比赛评比项目非常丰富,通过多个比赛项目全面考察参赛者的教学技能;而微课类比赛则是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考察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力以及微课制作的能力;(2)教师初、高中选题和学生初、高中选题所涉及的知识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学习模块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内容一级主题中的分布呈现相似性;教师选题和学生选题在二级主题中的分布情况有所不同。研究三,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研究比赛对中学物理教师及物理专业师范生及研究生的影响。通过研究三得到以下结论:(1)比赛对在职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维度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在教学技能维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实验技能中的自制教具及实验创新能力、现代技能中的网络技术、组织与实施技能有显着提高;在教学方法维度,教师使用讲授法的频率有所减少,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法及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频率有所增加;在教学手段维度,粉笔与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频率有所减少,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以及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频率有所增加;(2)比赛对物理专业师范生及研究生的现代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讲授技能、实验技能及课堂导入技能等五项技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现代技能中的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显着提高;实验技能中的自制教具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有显着提高。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全国性教学比赛的规模及种类都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本文对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的形式、内容及其影响做了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朱德友,余仰涛[2](2012)在《论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文中提出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讲课竞赛具有对参赛的青年教师做思想政治教育之"功"的能力。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机制教育等功能。在内容教育功能方面,主要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人格完善、情感因素、教师课堂教学权利的人本化等内容教育;在形式教育功能方面,主要是组织教育、自我教育、互动教育、专家点评等形式教育;在机制教育功能方面,主要是竞赛机制的选择教育、确立教育、运用教育等。

叶志明,黄兴[3](2017)在《搭建平台、强化交流、以赛促教、提升质量——全国六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概况与思考》文中指出阐述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历经12年组织的全国历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内容与要求、比赛办法、比赛组织程序和组织原则等概况,以及比赛中呈现的各种有益现象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基础力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质量状况.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对基础力学教学未来以及质量监控等提供一些经验与方法,并得以在普通高等学校基础力学教学中推广和借鉴.

李明成,陈建平,童明波[4](2013)在《着力实践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近年来,快速跃升的国家综合实力发展急需大批优质的建设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大批青年教师迅速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有关资料显示,至2011年底,江苏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0万多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比

叶志明,黄兴[5](2018)在《从竞赛看基础力学教与学的质量提升——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相关分析与思考》文中指出通过对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参赛各学校情况以及各校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课时等方面数据进行相关性数据分析,初步揭示了教师、学生与其教学情况之间的关联度等问题.希望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对基础力学教学的未来、教学质量的监控及其改革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孙在丽[6](2019)在《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为导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关系到高校以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面对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变,市场经济深入推进,多媒体传播迅速发展等各种挑战,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认真落实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政策,教师队伍建设方向更加明确具体,教师队伍培养规划更加全面,教师队伍构成更加合理,教师队伍保障机制日益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初步形成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影响因素,探析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到80年代末,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恢复调整时期。第二阶段贯穿90年代,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改进时期。第三阶段是从进入新世纪到十八大召开之前,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推进阶段。第四阶段是从十八大召开至今,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期。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本文认为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四个层面的挑战:高校之间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的不平衡;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保障不足等。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本文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抓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机遇,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原则,利用和落实好国家的政策,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在资料的收集和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用到文献研究法、统计研究法、实证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首次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演变历程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及体制研究领域的空白;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归纳思政课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思政课教师的选拔培育、成长发展、专业化建设及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健康发展。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分析。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的理论等。通过理论研究,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方法论的指导。第二章是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进行分析和归纳。本章节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有益探索,为总结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奠定基础。第三章是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四章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通过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选拔培养机制,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成长发展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适合思政课教师的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熊志勇[7](2011)在《讲课比赛对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文中指出高校扩招使得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成为高校师资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阐述了讲课比赛对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介绍了重庆科技学院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做法、效果和基本经验。

鄢玲佩[8](2020)在《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文中指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青年教师作为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已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江西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不断引进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数量占比稳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关注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其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四所本科高校(江西师范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和南昌大学)部分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终身教育以及多元智力理论,分析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发现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认知、教学组织操作、教学监控以及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整体上存在差异,个体上发展不平衡。结果表明,虽然青年教师对教学目标以及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掌握情况较好,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驾驭能力较弱,因此因材施教的能力相对欠缺;高校对教研平台设置以及教学能力培养机制不完善,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青年教师教学投入时间与精力有限,导致其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不足。根据上述存在问题,本文从青年教师自身、国家政策、学校培养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角度分析其教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并结合国外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科学的发展经验,为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探寻行之有效的提升路径。在继续完善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职前(研究生教育)、入职(岗前培训)、在职(教学研讨、导师制、讲课比赛、教学反思等)培训制度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建立适合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引力、助力和驱力体系。其中,引力体系是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动力,助力体系是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基础,驱力体系是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保障,三个体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陈梦圆[9](2019)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文中认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第一次围绕一类课程在中央层面召开的重要会议。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是前所未有的,这既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科自信和职业自信,同时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新时代,要巩固好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就必须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多措并举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最活跃、最外显的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不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既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整体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实现科学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梳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和发展特点,并对近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概况和总结。同时,厘清了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内容和路径,并从内容、主体和对象的三维视角分析了教学方法科学运用与不断优化的途径,并在行文的最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做出了展望和构想。这是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亦是主要的步骤。具体而言,论文主体部分主要从四个逻辑板块来展开研究:一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和价值;二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发展进程有什么特点,积累了哪些经验;三是研究该如何不断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更加科学运用与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四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和构想。以上四个逻辑板块研究的内容层层递进并有机联系在一起。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特点的分析,以期在更深层次上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本质,同时对教学方法的重要价值及功能进行了阐释。这部分主要是本文第一章的内容。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变化发展的演变进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发展历史总伴随着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所以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的历史,以及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人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认知、把握和运用的历史为线索,来回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概括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近70年来呈现的特点,并对教学方法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此来确定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该在哪些方面运用与优化。这部分主要是第二章的内容,从逻辑上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的具体内容。这部分分别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动态的发展研究和静态的理论阐释两个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是论文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基本内容。第三章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离开了对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理论的研究,我们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就是静止的、固化的、僵硬的。当外在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大学生呈现新的思想行为特点时,教学方法就要与时俱进,以“八个相统一”为方法论指导,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第四章是三维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与优化。本章是整篇论文的核心章节和主要的研究创新点之一。在本章突破了以往研究教学方法的按课程、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或者基本方法与拓展方法的分类标准,创新性的从教学内容视角、教学主体视角和教学对象视角的三维角度来论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如何科学地运用和优化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在教学内容视角主要论述了理论原理性知识内容的利用多媒体的讲授法、专题式教学方法和研讨式教学方法;与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联系密切内容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和两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心理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与暗示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主体视角分别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的特殊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体特殊性两方面来论述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优化。在教学对象视角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进而论述了突出学生专业特色的分类教学方法。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构想。这部分内容也是本论文的一个创新点。本部分从一定的理论高度探讨了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观的相关内容,并从联系现实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关注教学效果发展教学方法两个视角进一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阐释,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理性思维的提升。这部分是本论文第五章的内容。

刘业伟[10](2015)在《新中国文学新人培养机制研究 ——从文学研究所到鲁迅文学院》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鲁迅文学院为研究对象,以历史研究的严谨态度,打通文学和历史研究的界限,借鉴创意写作的研究思路,运用文化领导权、文学生产等理论方法,从共和国意识形态和文学制度设计、文学研究所创办溯源、文学研究所的建立和发展、不同办学时期新人培养的情况、新人培养的方法和途径、鲁院文学新人培养的成效与影响等六个方面系统考察了鲁迅文学院六十年来的办学情况,阐释了其作为文艺界的“黄埔军校”的重要意义和“文艺党校”的历史局限。以此,一方面可以厘清新中国新人培养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多多少少地管窥到创意写作在中国的文学实践。鲁迅文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10月的中央文学研究所,至今已经走过了64年的历程。文研所的创办,既立足本土传统——老解放区的办学经验,又借鉴于友邦——苏联的办学模式,体现了当时文艺界对新老解放区的传统以及苏联模式取舍整合的尝试与实践。它的创办,充分体现出新政权对文学新人培养的重视。文学学校的建立不仅仅是文学任务,也是政治任务。鲁迅文学院新人培养分为三个时期,即中央文学研究所时期、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时期和鲁迅文学院时期。从考察可以得知,这三个时期的培养情况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方式方法上有所区别。同样,鲁院在不同办学时期对文学新人的培养方式和途径也有所区别,比如八十年代以办进修班为主,辅之以与高校联合办学;九十年代延续八十年代的思路,以举办进修班和文学创作专业班为主;到了新世纪则创造性地开办了高研班,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鲁院在文学新人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中国的文坛淬炼输送了一大批共和国作家。从1950年中央文学研究所创办到现在,鲁迅文学院已经举办了近百期各种类型的文学创作班。半个多世纪来,鲁迅文学院对于中国当代作家队伍的建设产生了显着而又直接的影响,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当代文学重要奖项的获奖者中,曾在鲁迅文学院学习过的学员也占有显着的比重。鲁院办学的成功,还有另外一个标志,就是各地对鲁院办学模式的模仿与复制,纷纷建立了作协文学院。在此基础上,鲁院牵头成立了全国文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并在鲁院建立了常设办事机构联席会秘书处,这可以看作是鲁院对全国文学院的一个整合,以此为标志,一个遍布全国各地的“大鲁院”格局已经形成。就鲁院初期的办学模式而言,很大程度上毫无疑问是苏联模式的拷贝。但在进入新时期以后,在文学新人培养方面,鲁院已经摆脱了苏联的影响,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种新的文学新人培养机制已经形成。鲁院新人培养的未来趋势必将吸收包括创意写作理论在内的各种理论方法,努力拓展学历教育渠道,引入包括创意写作工坊在内的各种作家训练方法。

二、青年教师讲课质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年教师讲课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教学比赛的意义与作用研究
        1.2.2 教学比赛的组织实施与规则研究
        1.2.3 教学比赛问题与对策研究
    1.3 概念界定
        1.3.1 教学比赛
        1.3.2 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整体设计
2 中学物理教学比赛形式研究
    2.1 比赛的缘起与发展研究
    2.2 比赛的类型研究
    2.3 比赛的组织模式研究
        2.3.1 比赛宗旨
        2.3.2 组织单位
        2.3.3 比赛的组织程序
    2.4 本章结论
3 中学物理教学比赛内容分析研究
    3.1 比赛项目分析
        3.1.1 优质课类比赛项目分析
        3.1.2 教学技能类比赛项目分析
        3.1.3 微课类比赛项目分析
    3.2 比赛选题分析——以第二届“华夏杯”教学技能大赛为例
        3.2.1 教师选题分析
        3.2.2 学生选题分析
    3.3 本章结论
4 中学物理教学比赛的影响调查研究
    4.1 工具制定与实施
        4.1.1 问卷的编制
        4.1.2 调查实施
    4.2 调查结果及分析
        4.2.1 被试的人口特征分析
        4.2.2 比赛对中学物理教师的影响分析
        4.2.3 比赛对物理专业师范生及研究生的影响分析
    4.3 本章结论
5 总结
    5.1 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论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育功能
    (一) 讲课竞赛具有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育功能的缘由
        1. 讲课竞赛中的教学设计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
        2. 讲课竞赛中的课堂教学融合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
        3. 讲课竞赛中的教学反思蕴含着教师对自己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 讲课竞赛中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育功能的表现
        1.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教育。
        2. 教师人格完善内容教育。
        3. 情感因素教育。
        4. 课堂教学权利行使的人本化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教育功能
    (一) 讲课竞赛具有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教育功能的缘由
        1. 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2.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生成的根本原因。
        3.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可变性导致其功能的差异性和变动性。
    (二) 讲课竞赛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教育功能的表现
        1. 组织教育。
        2. 自我教育。
        3. 互动教育。
        4. 专家点评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教育功能
    (一) 讲课竞赛具有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教育功能的缘由
        1. 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存在着一个机制问题。
        2. 竞赛机制给以教师参赛的行为动力。
        3. 竞赛机制给以教师参赛的活动空间。
        4. 竞赛机制给以教师参赛的精神天地。
    (二) 讲课竞赛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教育功能的表现
        1. 竞赛机制的选择教育。
        2. 竞赛机制的确立教育。
        3. 竞赛机制的运用教育。

(3)搭建平台、强化交流、以赛促教、提升质量——全国六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概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回顾
    (1) 讲课比赛基本反映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基础力学青年教师的中上等教学水平
    (2) 基础力学课程得到了全国各普通高等学校的普遍重视
    (3) 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参与面广、影响力大
    (4) 讲课比赛为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搭建了很好的教学交流平台
    (5) 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内容和要求、命题理念的变与不变
    (6)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规范、可操作性的比赛办法、组织程序和原则
2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品牌的推进及其思考

(4)着力实践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及现状
二、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行动举措
    1. 建立教学能力培养提升机制
    2. 加强岗前培训
    3. 构建教学指导体系
    4. 广泛开展专项教研活动
    5. 深入开展师德教风建设
    6. 加强教学质量反馈
    7. 建立青年教师教学联谊组织
三、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思考

(5)从竞赛看基础力学教与学的质量提升——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相关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相关统计分析
    1.1 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相关统计与分析
        1.1.1 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奖教师与高校类型之关系
        1.1.2 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奖教师与学校课程教学时数之关系
    1.2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奖学生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1.2.1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2]特、一、二、三等奖获奖学生与学校类型之关系
        1.2.2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特、一、二等奖获奖学生与课程教学时数之关系
    1.3 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奖和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特、一、二、三等奖获奖之关系分析
2 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相关统计分析结果的若干思考
    2.1 加强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和改革
    2.2 加强和改进基础力学青年教师培养方式, 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2.3 合理改革和安排学科培养计划, 提供合适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课时[2]
    2.4 继续办好青年教师讲课点评会

(6)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趋势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主要的创新点
第一章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第一节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概念
        一、相关概念辨析
        二、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
    第二节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的理论
    第三节 新时代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
        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题中之义
        三、培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成绩与经验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
        一、恢复调整阶段(1978-1989 年)
        二、加强改进阶段(1990-1999 年)
        三、规范推进阶段(2000-2012 年)
        四、质量提升阶段(2012 年至今)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建设了专业化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二、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坚持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领导
        三、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
        四、尊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五、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育
第三章 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二、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使命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自身的诉求
    第二节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普通高等学校之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的不平衡
        二、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挑战
        四、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不足
    第三节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普通高等学校体制机制的影响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本身的影响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长效机制建设
    第一节 完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拔培育机制
        一、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拔工作
        二、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育工作
    第二节 健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成长发展机制
        一、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
        二、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互动的交流机制
        三、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机制
        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指导机制
    第三节 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建设
        一、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助力教师队伍的发展
        二、以学科带动和学院建设助力教师队伍的发展
        三、以构建课堂合力助力教师队伍的发展
        四、打造高标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第四节 建立适合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保障激励机制
        一、加强对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
        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职称评定的单独系列管理机制
        三、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立体多元的激励机制
结语
附录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7)讲课比赛对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讲课比赛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我校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基本经验
    (一) 领导重视, 群策群力
    (二) 营造人人关心教学的良好局面
    (三) 完善评价指标, 突出示范性

(8)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1.1.2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1.3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增强高等教育质量的助推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1.1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3.1.2 关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路径的研究
        1.3.1.3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对教学影响研究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3.2.1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内涵的研究
        1.3.2.2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3.2.3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
        1.3.2.4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1.3.2.5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1.1 高校青年教师
        1.4.1.2 教学能力
        1.4.2 理论基础
        1.4.2.1 终身教育理论
        1.4.2.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1.4.2.3 多元智力理论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访谈法
    1.7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2.1 调查对象及内容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内容
    2.2 调查统计与分析
        2.2.1 教师基本情况
        2.2.2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2.2.2.1 从青年教师个人角度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2.2.2.2 从高校层面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2.3 调查小结
3 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外部因素
        3.1.1 学校制度因素
        3.1.1.1 职前培养制度
        3.1.1.2 入职培养制度
        3.1.1.3 职后培养制度
        3.1.2 国家政策因素
        3.1.3 社会因素
        3.1.3.1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3.1.3.2 社会的价值观念
    3.2 影响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部因素
        3.2.1 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选择动因
        3.2.2 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3.2.3 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职业信念
4 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寻
    4.1 转变培训理念和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构建促进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引力体系
        4.1.1 转变培训理念,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
        4.1.2 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激励机制
    4.2 建立与完善多元化培训体系,构建促进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助力体系
        4.2.1 注重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4.2.2 完善本科高校岗前培训制度
        4.2.3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
        4.2.4 多方面筹集资金,保障培训经费充足
    4.3 完善教学评价、反思制度,形成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驱力体系
        4.3.1 完善评教制度、建立多主体多渠道的考评机制
        4.3.2 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一)研究成果的内容综述
        (二)对已有成果的研究述评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教学方法的一般含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指向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受制约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价值
        (一)中介与桥梁价值
        (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良好形象的有效手段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85方案”前的教学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85方案”时期的教学方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时期的教学方法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时期的教学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特点分析
        (一)教学理念由“说服式”向“启发、互动、参与式”转变
        (二)教学手段由单一向现代转变
        (三)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向多种方式相结合转变
        (四)从经验总结到逐步科学化、专业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经验总结
        (一)依据历史条件的变动与教学对象的变化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二)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三)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提升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思想基础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必要手段
        (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情、意、行并重发展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情况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主要做法与成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二)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三)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四)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五)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六)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七)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八)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一)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
        (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三)提升思政课教学改革优质供给增强学生获得感
第四章 三维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与优化
    一、内容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与优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高度契合
        (二)理论原理性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优化
        (三)与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联系密切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优化
        (四)实践性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优化
    二、主体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与优化
        (一)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主体
        (二)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特殊性上看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优化
        (三)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体特殊性上看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优化
    三、对象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与优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三)突出学生专业特色的分类教学方法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构想
    一、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观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
        (二)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观
    二、联系实际问题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一)正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的区别与差异
        (二)正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间教与学的关系
        (三)正视教学方法改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地位
    三、关注教学效果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一)提升教学效果应避免为方法而方法
        (二)提升教学效果应避免方法的工具主义倾向
        (三)提升教学效果应始终关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四)提升教学效果应切实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质与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新中国文学新人培养机制研究 ——从文学研究所到鲁迅文学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一章 共和国意识形态和文学制度设计
    第一节“文学大一统”时代里的“文学新人”
    第二节“文化领导权”语境下的“新人培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学研究所创办溯源
    第一节 文研所与延安鲁艺
        一、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特别优待
        二、师资队伍和招生方式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四、尝试改变办学方式
    第二节 文研所与高尔基文学院
        一、文研所对高尔基文学院的借鉴
        二、文研所对高尔基文学院的“创新”
    第三节 文学研究所与丁玲
        一、为何选择丁玲?
        二、创办文学研究所
        三、主政文研所的厄运
        四、平反后的丁玲与文研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学研究所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文研所的筹备与成立
        一、文研所的筹备
        二、文研所的成立与倒掉
    第二节 文讲所的恢复与鲁迅文学院的成立
        一、文讲所的恢复
        二、鲁迅文学院的成立
    第三节 鲁院的办学环境
        一、朴素而典雅的鼓楼东大街
        二、艰苦而有趣的朝阳区党校和职工大学
        三、素雅而偏远的八里庄
    第四节 鲁院的学习风气
        一、活跃的课堂
        二、多彩的课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办学时期新人培养的情况
    第一节 文学研究所时期
        一、文研所招生特点
        二、在办学中发展
    第二节 文学讲习所时期
        一、停办之前的文讲所
        二、恢复工作以后的文讲所
    第三节 鲁迅文学院时期
        一、进修班:八十年代鲁院办学形式
        二、与高校合作办学
        三、多样化办班:九十年代鲁院的招生办学
        四、高研班:新世纪鲁院的招生办学
    第四节 不同时期的对比与渐变
        一、文研所时期
        二、文讲所向鲁院过渡时期
        三、九十年代
        四、新世纪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人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节 文学研究所时期
        一、理论学习
        二、社会实践
    第一节 文学讲习所时期
        一、文讲所前期
        二、文讲所后期
    第三节 鲁迅文学院时期
        一、八十年代
        二、九十年代及新世纪初期
        三、新世纪高研班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鲁院文学新人培养的成效与影响
    第一节 从对作家队伍的影响到体制的认可和学员的评价
        一、对中国当代作家队伍的建设的影响
        二、体制的认可和学员的评价
    第二节 从小鲁院到大鲁院:地方对鲁院培养模式的复制
        一、各地对鲁院的模仿和复制
        二、文学院院长联席会议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鲁迅文学院新人培养的未来趋势及其对策
    第一节 一种新的理论的生成:创意写作视域下的文学新人培养
        一、文学新人培养的可行性
        二、中国创意写作方兴未艾
    第二节 一个新的培养路径:可借鉴的爱荷华大学创意写作系统
        一、爱荷华大学创意写作的发展成就
        二、鲁院借鉴创意写作的基础与前景
    本章小结
附录
    一、鲁院更名后开展的文学活动
    二、历届高研班学员名单
    三、鲁迅文学院讲义一览表
    四、鲁迅文学院历届主要负责人任职简表及简历
    五、鲁迅文学院主要授课教师名单
    六、史料
    七、鲁迅文学院建院六十周年访谈录
    八、鲁迅文学院办班名录(1950年—2014年)
    九、鲁迅文学院学员问卷调查
主要参考文献
    一、着作
    二、期刊
后记
致谢

四、青年教师讲课质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及其影响研究[D]. 邢明静. 西南大学, 2016(02)
  • [2]论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朱德友,余仰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28)
  • [3]搭建平台、强化交流、以赛促教、提升质量——全国六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概况与思考[J]. 叶志明,黄兴. 力学与实践, 2017(04)
  • [4]着力实践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J]. 李明成,陈建平,童明波. 中国高等教育, 2013(01)
  • [5]从竞赛看基础力学教与学的质量提升——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相关分析与思考[J]. 叶志明,黄兴. 力学与实践, 2018(02)
  • [6]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孙在丽.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7]讲课比赛对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J]. 熊志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8]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D]. 鄢玲佩.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D]. 陈梦圆.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10]新中国文学新人培养机制研究 ——从文学研究所到鲁迅文学院[D]. 刘业伟. 上海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青年教师讲课质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