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扩大基层民主 实行村民自治(论文文献综述)
丁文,戴凯[1](2021)在《合作共治:三治融合视阈下的村民自治转型——基于W村的实证调查》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悬浮"困境,各地农村进行以自治单元下沉为中心的村民自治转型探索。W村的村民自治转型沿两条路径展开:一是以"行政村—村民小组—基地"自治单元体系以及"村委会—二团一队N会"自治组织结构为基础,采取以最低协调成本来约束的合作机制,通过嵌入自治规则和程序,形成了合作共治的村民自治之有效实现形式;二是通过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三治融合的建设和明晰各类治理主体间的关系等途径,将村民自治纳入乡村治理之中,使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新体系下得以转型,实现了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的有效衔接。W村的实践表明,在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村民自治不应脱离乡村治理而独立发展,应当在乡村治理新体系的框架下,与其他治理方式相协调共同作用于乡村,从而实现有效的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
吴理财[2](2021)在《村民小组的历史变迁及其基本逻辑》文中提出村民小组是我国乡村治理的基本组织,它在乡村治理乃至整个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村民小组经历了从人民公社体制到改革开放以后乡政村治体制、乡村治理体制的变革,从农村集体生产共同体渐次演变为农民生活共同体和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
李欣颖[3](2021)在《村民自治中的协商民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易小倩[4](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立的发展成就研究》文中提出
辛凯[5](2021)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社区治理体制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陈姝境[6](2021)在《黑龙江省村民自治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杨雨婷[7](2021)在《村民自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制度优势及效能转化内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能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农民。只有农民自身发展起来,乡村才能够保持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态势。村民自治是在农村实行的推进农村直接民主发展的政治制度。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3个方面探讨了村民自治的制度优势,深入分析了村民自治的制度优势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效能转化内涵,强调村民自治制度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石蕾[8](2021)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农村社会治理研究》文中提出农村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的事业,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局部执政的重要实验基地。在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谱写了中国革命和社会治理的壮丽史诗,其成功的经验和曲折的探索,值得后人认真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生治理,探讨其经验和启示。文章首先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大环境着手,全面地分析中央苏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思想基础、现实基础。其次文章介绍了中央苏区农村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四个角度作了全面的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中央苏区的农村社会治理是比较成功的,它在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农民思想觉悟、培育良好生活习惯、稳定社会秩序等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治理经验不足,受到“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的影响及盲目听从共产国际的指导,这导致苏区的农村社会治理过程较为曲折和艰辛。尽管如此,中央苏区的农村社会治理仍然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如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全面引领社会治理的开展;在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治理的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当代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发展也可以从中央苏区农村社会治理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时刻关注民情民生,以农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农村社会治理必须多方发力,为了充分发挥农民在基层自治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着力于提高村民自治治理能力。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更要发挥法治的根本作用,在法治的基础上再通过德治引领农村社会新风尚。
黄文[9](2021)在《明清时期碑刻文献中的村寨自治研究 ——以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村寨自治是我国古代自魏晋以后县以下广大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特殊历史原因,这项基层治理制度特点尤为明显。本文主要以明清时期乌江流域的碑刻为研究对象,试图挖掘其中符合村寨自治的相关内容。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村寨自治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并从村寨的特殊地理位置与村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需要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为村寨自治的内容,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对村寨自治的特征进行了归纳。第四部分则是对村寨自治进行了评价,村寨自治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地区的稳定,又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其专治色彩较为浓重,阻碍了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第五部分为村寨自治与现当代村民自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则是通过对村寨自治的研究,对现当代村民自治更好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陈华春[10](2021)在《湛江市城中村村民自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扩大基层民主 实行村民自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扩大基层民主 实行村民自治(论文提纲范文)
(1)合作共治:三治融合视阈下的村民自治转型——基于W村的实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例选择与研究方法 |
(一)案例选择与引介 |
1.案例选择 |
2.案例引介 |
(二)研究方法 |
二、W村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 |
(一)自治单元:行政村—村民小组—基地 |
(二)自治组织:村委会—二团一队N会 |
(三)自治规则:内生—外生 |
三、W村“合作共治”的自治模式 |
四、W村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的有机衔接 |
(一)坚持党的领导 |
(二)推进三治融合的建设 |
(三)明晰各类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
五、结语 |
(2)村民小组的历史变迁及其基本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论 |
二、人民公社中的生产队 |
三、乡政村治中的村民小组 |
四、乡村治理中的村民小组 |
五、总结 |
(7)村民自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制度优势及效能转化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 |
3 村民自治的制度优势 |
3.1 政治:村民自治是提高政府治理绩效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推力 |
3.2 经济:村民自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可以提高农民发展经济的能力 |
3.3 社会文化:村民自治是解决社会矛盾和建构公民社会的重要基础 |
4 村民自治制度优势助推乡村振兴的效能转化内涵 |
4.1 政治层面的优势:民主推动治理有效 |
4.2 经济层面的优势:经济能力提高促进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 |
4.3 社会文化层面的优势:协商对话保证乡风文明,民主素养保障生态宜居 |
5 结束语 |
(8)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农村社会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创新点 |
1.4 基本概念及界定 |
1.4.1 土地革命时期 |
1.4.2 中央苏区 |
1.4.3 农村社会治理 |
第二章 中央苏区农村社会治理的历史条件 |
2.1 历史背景 |
2.1.1 国际背景 |
2.1.2 国内背景 |
2.2 思想基础 |
2.3 现实基础 |
2.3.1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
2.3.2 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
第三章 中央苏区农村社会治理的举措 |
3.1 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民主政治 |
3.1.1 加强基层党建,壮大基层力量 |
3.1.2 实施民主选举,实现民主参与 |
3.1.3 健全法律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
3.2 变革生产关系,发展农村经济 |
3.2.1 开展土地革命,落实土地分配 |
3.2.2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农业生产 |
3.2.3 开展劳动互助合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3.3 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农村文化 |
3.3.1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
3.3.2 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
3.3.3 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
3.4 解决社会问题,营造良好环境 |
3.4.1 解决宗族及会匪,改善农村风气 |
3.4.2 提供社会保障,维护苏区社会稳定 |
3.4.3 提倡妇女解放,增添革命力量 |
第四章 中央苏区农村社会治理的成效评析 |
4.1 中央苏区农村社会治理的成效 |
4.1.1 提高农民政治觉悟,壮大革命力量 |
4.1.2 保障农民基本权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
4.1.3 推动文化教育发展,提高农民思想觉悟 |
4.1.4 创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
4.2 中央苏区农村社会治理的不足 |
4.2.1 思想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
4.2.2 “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 |
4.2.3 听从共产国际的盲目指导 |
第五章 中央苏区农村社会治理的经验和启示 |
5.1 中央苏区农村社会治理的经验 |
5.1.1 改善民生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首要任务 |
5.1.2 坚持党的领导是农村社会治理的方向保证 |
5.1.3 保障农民基本权利是农村社会治理的根本准则 |
5.1.4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 |
5.1.5 健全法律制度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托 |
5.2 中央苏区农村社会治理的启示 |
5.2.1 以农民为中心,时刻关注民情民生 |
5.2.2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
5.2.3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
5.2.4 以社会调查为基础,坚持群众路线 |
5.2.5 加强法治和德治,注重民风体系建设 |
第六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9)明清时期碑刻文献中的村寨自治研究 ——以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价值 |
(三)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之处 |
一、明清时期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村寨自治产生的原因 |
(一)该地地处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区,远离中央政权 |
(二)村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需要 |
二、明清时期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村寨自治的具体内容 |
(一)维护村民团结与社区稳定 |
(二)注重维护生产生活秩序 |
(三)倡导“和平共处”与“合一共存”的和谐思想 |
三、明清时期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村寨自治的特征 |
(一)“寨老”一权独大 |
(二)村寨与官府权力相结合,对村寨进行“关联治理” |
(三)封建色彩较为浓重,缺乏现代民主因素 |
四、明清时期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村寨自治的评价 |
(一)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地区的稳定 |
(二)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
(三)专制色彩较为浓重,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
五、村寨自治与现代村民自治间的区别与联系 |
(一)村寨自治与村民自治的区别 |
1.自治内容有别 |
2.自治方式不同 |
(二)村寨自治与村民自治的联系 |
1.自治目的相同 |
2.自治主体相同 |
六、村寨自治对现代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启示 |
(一)尊重民族地区本地文化 |
(二)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
(三)加强政治监督与下放村务管理权力并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扩大基层民主 实行村民自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合作共治:三治融合视阈下的村民自治转型——基于W村的实证调查[J]. 丁文,戴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村民小组的历史变迁及其基本逻辑[J]. 吴理财. 社会学评论, 2021(04)
- [3]村民自治中的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 李欣颖.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立的发展成就研究[D]. 易小倩.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5]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社区治理体制变迁研究[D]. 辛凯.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6]黑龙江省村民自治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姝境.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7]村民自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制度优势及效能转化内涵[J]. 杨雨婷. 山西农经, 2021(12)
- [8]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农村社会治理研究[D]. 石蕾.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9]明清时期碑刻文献中的村寨自治研究 ——以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为例[D]. 黄文.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10]湛江市城中村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 陈华春. 广东海洋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