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宏观管理

加强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宏观管理

一、加强对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宏观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世勇[1](2004)在《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1978—2003)》文中认为

郭涛[2](2014)在《浅谈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文中指出我国个体私营经济(private economy)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走过了一些弯路,目前仍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张彦惠[3](2018)在《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从实践上总结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对执政党主动迎接挑战和适应社会变革,实现长期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非公企业起步早、发展快,非公企业党的建设也开展的比较早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国家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依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以“历史脉络”为线,以“典型个案”为点,以历史启示和“实践创新经验”为结论,分四个阶段分别考察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概括论述了整个国家对非公企业党建的探索过程。第一阶段,即1979年至1991年,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萌芽期。这个阶段深圳外资企业快速发展,深圳对外资企业党建的认识又分为两个阶段:1979年到1985年,理论探讨在外资企业里开展党组织建设的合法性和必要性;1986年到1991年,从实践上重点在外资企业里开展党组织建设。第二阶段,即1992年至2002年,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探索发展期。十年间,深圳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都迎来了大发展,深圳市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非公企业在党组织建设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对外资企业,坚持“业余”、“小型”、“分散”为主,采用机动灵活的弹性制度保证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对于股份制企业,坚持按照党章规定,与企业组建同步建立党组织;对个体私营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党章规定组建党组织,加强对私营企业主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第三阶段,即2002年至2012年,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创新发展期。主要分析深圳在进行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国家加强非公企业党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在领先于全国其他地方的同时,仍然遵循深圳特区一贯的创新路径,在公推直选、定岗定责、双培双推、新社会阶层发展党员、留学归国党员过党组织生活等都进行了试点,继续为全国的党建创新提供参考。第四阶段,即2012年十八大至今,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全面加强期。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党组织建设向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目标迈进。通过对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发展历程的历史梳理,回顾总结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的经验,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加强党建工作相结合;二是必须坚持探索先行与顶层设计相结合;三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非公企业主积极性相结合;四是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苏峰[4](2018)在《北京市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1978-1988)》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所有制结构经历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改革开放前的二十余年,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受苏联模式影响以及长期被“左”的思想所禁锢,中共认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规律;认为公有制结构越大越公越纯越好,致使新中国成立初期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格局,不断“过渡”和“升级”,最终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按劳分配也被异化为平均主义。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经济发展,通过鼓励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调动多方积极性,多种经济成分经历了从默认、限制到引导、促进的过程,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外贸经济、集多种经济成分于一体的股份制经济,以及获得法定地位的私营经济,经过十多年的突破与发展,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格局。改革开放40年来,多种经济成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社会投资、培育市场竞争环境、解决人民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聚焦1978年至1988年多种经济成分的复苏和兴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总结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正反两方面经验,巩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1978年至1988年,北京城乡多种经济形式的兴起和发展历程,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多种联产责任制和安置待业青年工作为集体经济的兴起、个体经济的复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从实际出发、探索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京郊之路”和推动乡村工业化的乡镇企业,有力推动了京郊农村集体经济的崛起;引发全国关注的“牛奶难”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展现了国有经济的改革和探索;改革开放后十年间,商业流通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对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和合资饭店,标志着外资经济在北京的起步;中关村一条街早期的三个争论和三次风波,特别是股份制改革尝试、政府作用对民营科技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正是这些经济形式的兴起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有力促进了购销政策、物价政策、商业流通、财政管理、街道管理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突破了原有城乡二元结构的藩篱,深刻改变了所有制经济结构,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总的来说,北京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呈现出国有和集体经济主体地位巩固、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特点,扭转了人们此前的思想观念,迎来了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从中可以得出几点启示:一是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是制定所有制政策的根本依据;二是生产力标准是构建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客观标准;三是解放思想是推动所有制理论创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四是政府推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形成的有力支撑;五是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时代使命,不能站在今天苛责昨天。改革开放后这十多年北京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做到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内在需求和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水平,特色鲜明,成绩突出,为此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刘成奎[5](2005)在《民营经济融资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民营经济是完全依靠市场规则来运作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以赢利为唯一目标;民营经济治理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纯粹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的,其产权关系是比较清晰的;民营经济具有较为灵活的内部用人、分配和激励机制。民营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壮大不是由国家计划来引导的,而是主要通过市场引导的,它和国家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是一致的。民营经济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繁荣市场经济,促进就业,增加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制度的变迁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民营经济融资的实现依靠融资制度。融资制度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主要依靠融资结构和融资效率。融资制度的功能主要在于,依靠预期的交易规则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各自的交易目的,并降低交易的各种风险,进而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反观我国的融资制度,其在融资结构、融资效率上都不能适应民营经济融资的需要,如在降低交易成本、价格发现、风险转移等方面都无法很好地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因此,我国融资制度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民营经济则可以从融资制度创新中获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西方国家企业融资理论发轫于M-M理论,之后它发展成三个主要流派,即企业融资的委托—代理理论、企业融资的信息传递理论以及企业融资的控制权理论。我国学者对民营经济融资问题也进行了很多的实证分析,并得出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民营经济萌芽阶段、波折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 在萌芽阶段,国家承认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但对私营经济还是没有给予正式的承认;国家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营经济融资的税收、金融政策,但都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模式。内源融资是此时的主要融资方式,银行信贷只是一种补充方式。 在波折发展阶段,国家承认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国家继续创新有利于民营经济融资的税收、金融制度,此时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模式依然明显。1989年之后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处于波折发展之中。 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后,国家明确规定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税收制度方面开始将民营经济列为和国有经济对称的市场主

崔吉男[6](2004)在《延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六大指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用最高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虽然个体私营经济有所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是延边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摆脱目前延边经济发展的困境,就必须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上,制定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和具体政策,依法保护利益,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服务体系,加快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为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创造条件。 本论文由四个方面构成:一、绪论;二、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三、延边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程和现状;四、加快延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刘学力[7](2001)在《加强对南宁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整体层次低、外部环境不宽松是制约南宁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为使南宁市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其进行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

耿正洁[8](1989)在《税收论文篇目辑览》文中研究指明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的固有特性(徐佑立)财会审1985,6,47“税收”概论辩析(蒋大鸣)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86,2,58浅谈税收抵制问题: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流(廖世忠)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6,6,23社会主义税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王绍飞)税务研究1985,2,15社会主义税收征纳关系的探讨(李大明)

闫天池[9](2003)在《中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步是贫困地区跨世纪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分析研究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转换过程、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乃至跨世纪稳定脱贫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县域经济是县域范围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部分,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属于中观经济和区域经济范畴,又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实现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的重要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层次,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中间桥梁作用。但遗憾的是,我国经济学界对县域经济研究甚少,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 贫困地区县域经济是将贫困问题和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加以研究的,通过对现存贫困地区的特色研究,采用共性分析与个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力求为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应用方面的指导。 贫困是贫困地区最普遍的社会经济特征,贫困的大面积存在及消极影响是贫困地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基本原因。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但是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贫困问题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处理得不好就有可能产生许多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革除一切羁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脚踏实地全面有效的建设社会主义,以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得到了解放,整个国民经济空前发展,扶贫工作取碍了巨大成就,但我们不应忽视,目前我国农村仍然有两千多贫困人口,其中大部分贫困程度很深,解决起来也很困难。单靠政策和财政扶贫来解决贫困问题,从长远来看是不可行的,贫困地区所欠缺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政策支持,还欠缺先进的文化观念和先进的生产力。要反贫,不能单靠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更重要的是观念扶贫,为贫困地区传播先进的文化观念内容提要和先进的生产力,使贫困地区的人们能够从观念上加以转变,对一本地区、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科学认识,充分发挥本地区自身的比较优势,结合本地实情,选择一条适合本地区的发展道路实现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最终消除贫困.这也是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一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题目的直接原因,也是笔者衷心希望之所在。 本文共分九章,各章节安排如下: 第·章为导言,首先介绍了本题的选题背景,并在分析了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我国的贫困现状,进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指出了研究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深远意义. 第二章研究我国县域经济的基本分类及其特征。在研究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基本分类、我国县域经济的差异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我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贫困形成的自然客观原因,并进而从理论上分析了贫困形成的根源。 第三章主要研究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讨论了各种资源在县域经济中的存在形态及其开发模式。 第匹章主要研究贫困地区非公有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讨论了丽公有经济科学性质,简要回顾了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了贫困地区发展非公有经济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同时也分析了贫困地区非公有经济发展的阻碍及其对策。 第五章研究了贫困地区农业问题与县域经济发展。在本章,笔者探讨了贫困地区面临的农业问题、农业结构调整,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等等,同时也对贫困地区的土地流转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六章探讨了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与县域经济发展,指出了“三农”间题的实质其实就是农民过多的问题,要想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单靠发展农村经济是不够的,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减少农民。 第七章主要研究贫困地区民族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比重高,是我国贫困地区分布最集中、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笔者‘首先分析了民族地区落后的原因,同时分析了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优劣势己经发展战略。 第八章研究了贫困地区县级财政与县域经济发展。县级财政困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一问一题,但是相对其他地区而言、贫困地区的县级财政面临的困难更多内容提要更大,因此,在这里,笔者重点分析了造成贫困地区县级财政困难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贫困地区县级财政困难的对策与建议。 最后一章研究了贫困地区县级政府机构改革与县域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相比,贫困地区政府机构改革问题更多、难度更大。因此,从理论上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小恒[10](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经济政策变迁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政策的阴晴直接关系着个体经济的命运。政策导向是个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信号,个体经济的消长可以从个体经济政策中找到解释。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个体经济政策不断开放,在一系列政策的有效引导下,个体经济不断成长壮大。从动态的政策变迁角度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的个体经济政策,可以将其分为重新确立(1978-1988年),调整(1989-1991年),发展(1992-2007年)和巩固与深化(2008年至今)四个阶段。个体经济政策变迁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经济政策演变的动因包括经济形势的改变,政治形势的改变,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政策需求和决策者的积极引导。个体经济政策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实现了个体经济政策的优化,促进了个体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决策者的决策水平。然而,个体经济政策发展过程中存在政策滞后于实践,政策制定公众参与度低,政策宣传和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鉴于此,未来的个体经济政策应坚持与时俱进,强化政策的引领性;多元主体参与,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加强过程监督,保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二、加强对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宏观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对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宏观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2)浅谈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意义
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思想观念上仍存在多种错误认识
    (二) 缺乏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
三、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 解放思想, 统一认识, 更新观念, 营造环境
    (二) 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宏观管理
        1.引导个体私营经济朝着有利于国民经济全局的方向发展
        2.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3.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业务技术指导
        4.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同城镇化建设相结合
    (三)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1.转变政府职能
        2.解决个体私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难的问题
        3.进一步健全保护个体私营经济合法财产权的法律制度
        4.继续治理“三乱”,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3)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及难点
    六、研究思路
第一章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考察
    第一节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萌芽期(1979年-1992年)
        一、吸引外资的前奏
        二、外资企业进入
        三、民营经济起步
        四、股份制企业悄然兴起
    第二节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期(1992年-2002年)
        一、南方谈话促外资企业再崛起
        二、股份制企业发展
        三、民营企业迎来春天
    第三节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转型期(2002年至今)
        一、民营经济继续转型升级
        二、新常态下深圳非公经济创新新发展
第二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萌芽起步期(1979年-1992年)
    第一节 南方谈话前中国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发展历程
        一、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非公企业党建的初步提出、曲折认识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启非公企业党建的中央顶层设计
        三、地方党委对非公企业党建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萌芽探索
        一、理论探索(1979年-1985年)
        二、理论探索指导实践运用阶段(1986年-1992年)
        三、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建设的主要成绩
        四、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中问题采取的措施
第三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探索发展期(1992年-2002年)
    第一节 深圳市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一、南方谈话引起中央对非公企业党建的重视
        二、深圳市理顺非公企业党建的领导管理体制
        三、南方谈话后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快速发展
    第二节 深圳市外资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探索
        一、深圳市探索外资企业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二、深圳市探索外资企业党建的具体策略
    第三节 深圳市股份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探索
        一、认识股份制企业中党的工作的特殊性
        二、深圳市股份制企业党建的探索过程
        三、深圳市股份制企业党建的思路对策
    第四节 深圳市个体私营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探索
        一、中央认识到私营企业党建的重要性
        二、深圳市对个体私营企业党建的探索发展
        三、个体私营企业要不要党建已经成为无需争论的真理
第四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创新发展期(2002年-2012年)
    第一节 全国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进入大力发展时期
        一、十六大开启非公企业党的工作新篇章
        二、十六大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特点
    第二节 深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启新局面
        一、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会议精神
        二、中共深圳市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三、全面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第三节 开展各种主题学习,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常态化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三、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第四节 创新非公企业党组织及发展党员试点工作
        一、开展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
        二、认真开展党员信息采集及IC卡试点工作
        三、开展“公推直选”试点工作
        四、做好发展党员规范化和留学回国党员恢复组织生活试点工作
第五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期(2012年-)
    第一节 强化思想建党开创非公企业党建新局面
        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三、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第二节 全面探索新时期非公企业党建的新模式
        一、探索新的工作机制
        二、探索创新“总部经济”党建
        三、统筹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四、优化配备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
        五、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的教育引导
        六、统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第三节 对深圳非公企业全面加强期党建工作的思考
        一、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的问题
        二、应对挑战解决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经验启示
    第一节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探索发展过程中的思考及评价
        二、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第二节 新时代下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需要实践创新
        一、新时代下深圳非公企业党建面临的客观难题及遇到的发展短板
        二、对进一步完善深圳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4)北京市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1978-198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研究界定与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四、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第二章 城乡多种经济形式兴起的动力
    一、多种联产责任制的联动效应
        (一)改革开放前夕的京郊农村
        (二)多种联产责任制调动多方积极性
        (三)多种联产责任制效应分析
    二、城市待业青年问题推动多种经济形式兴起
        (一)北京就业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各项改革开始突破现有政策
        (三)安置就业使多种经济形式迎来发展契机
        (四)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三章 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创新与所有制调整
    一、京郊之路:集体经济的搞活放开与适度规模经营
        (一)窦店开展多种经营
        (二)四季青实行专业化生产和横向联合
        (三)适度规模经营的试点与波折
    二、乡镇企业的转型与高速发展
        (一)社队企业实现历史转折
        (二)政社分开与高速发展
        (三)乡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分析
        (四)北京乡镇企业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 个体、私营经济的回归与发展
    一、北京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分析
    二、商业流通体制改革推动国家、集体、个人“三足鼎立”
        (一)“放开”“搞活”阶段
        (二)深入到体制改革阶段
    三、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与个体经济
        (一)向街道放权,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二)部门利益博弈下的街道个体经济
    四、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基本分析
        (一)城镇个体私营经济基本情况
        (二)个体工商户收入基本情况与来源分析
        (三)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简析
第五章 农村国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一、京郊国营农场发展概述
    二、所有制结构改革促使“喝奶难”问题根本解决
        (一)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引发全国关注与基本解决
        (三)所有制结构改革促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三、农场系统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初步形成
        (一)农场系统乡镇企业的兴起
        (二)京郊农垦系统三资企业的起步
        (三)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畜牧业结构
第六章 外资经济在北京城乡的起步
    一、外贸体制开始实行承包制改革
    二、三资经济的兴起
        (一)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的艰难起步
        (二)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北京建国饭店的兴建
    三、北京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四、外资经济对北京经济结构的影响
第七章 民营科技经济的迅速崛起
    一、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形成
    二、早期的三个争论与三次风波
        (一)三个争论与股份改制尝试
        (二)三次风波
    三、民营科技经济初步形成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一)优化高新技术发展环境
        (二)新技术产业试验区的酝酿与初创
        (三)试验区初创时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第八章 结语
    一、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形成的理论根源、历史逻辑和现实意义
    二、北京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主要特点
    三、几点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一、经典着作及文献资料
    二、着作
    三、论文
    四、报刊及档案
后记

(5)民营经济融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民营经济及其融资理论综述
    第一节 民营经济的界定
        一、民营经济的含义
        二、民营经济出现的必然性
    第二节 民营经济的作用
        一、对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二、对繁荣市场经济的作用
        三、对就业的巨大作用
        四、对增加税收的作用
        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六、对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作用
    第三节 有关民营经济融资理论的回顾和总结
        一、有关企业融资理论的介绍
        二、对有关理论的简评
第二章 融资制度创新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节 融资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融资制度的含义
        二、融资制度的功能
    第二节 当前我国融资制度的特征分析
        一、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
        二、我国现行融资制度特征的分析
    第三节 融资制度创新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融资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二、融资制度创新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 民营经济融资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民营经济萌芽阶段的融资制度(1978-1986年)
        一、民营经济萌芽阶段融资制度的初始状态
        二、民营经济萌芽阶段融资制度的变迁及其特征
        三、民营经济萌芽阶段融资制度变迁的作用和不足
    第二节 民营经济波折发展阶段的融资制度(1987—1991年)
        一、民营经济波折发展阶段融资制度的变迁及其特征
        二、民营经济波折发展阶段融资制度的作用和不足
    第三节 民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融资制度(1992年—)
        一、民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融资制度的变迁及其特征
        二、民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融资制度的作用和不足
第四章 民营经济融资制度困境
    第一节 微观环境制度:民营经济融资的内部制度困境
        一、我国民营经济自身制度的缺陷是民营经济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二、内源融资制度安排的制约
    第二节 宏观环境制度:民营经济融资的外部制度困境
        一、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而且互有冲突
        二、社会配套服务体系和中介机构制度安排不健全
    第三节 软环境:民营经济融资的非正式制度滞后的困境
        一、非正式制度的重大作用
        二、我国非正式制度变迁滞后对民营经济融资的不利影响
第五章 解决民营经济融资制度困境的对策
    第一节 民营经济融资正式制度的创新
        一、民营经济自身的制度创新
        二、直接融资制度的创新
        三、间接融资制度的创新
        四、其他融资制度的创新
    第二节 民营经济融资非正式制度的创新
        一、非正式制度创新的内容
        二、非正式制度创新的着力点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民营经济融资制度的创新
        一、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规则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营经济融资制度的影响
        三、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民营经济融资的制度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延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个体经济理论概述
        1.2.1 个体经济概念
        1.2.2 个体经济的性质
        1.2.3 个体经济的作用
    1.3 私营经济理论概述
        1.3.1 私营经济概念
        1.3.2 私营经济的性质
        1.3.3 私营经济的作用
        1.3.4 私营经济的组织形式
        1.3.5 私营经济的特征
    1.4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民营经济之间的关系
        1.4.1 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区别
        1.4.2 民营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1.5 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趋势
        1.5.1 企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规模逐渐扩大
        1.5.2 企业组织形式将逐步向以公司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1.5.3 企业经营理念将更加开放
        1.5.4 企业科技含量将明显提高,科技型私营企业将会有长足的发展
第二章 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
    2.1 改革开放前的个体私营经济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
    2.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
        2.2.1 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存在和发展
        2.2.2 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
        2.2.3 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
        2.2.4 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章 延边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程和现状
    3.1 延边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阶段和现状
        3.1.1 恢复发展阶段
        3.1.2 徘徊发展阶段
        3.1.3 快速发展阶段
    3.2 延边州个体私营经济的作用
        3.2.1 推动延边州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3.2.2 促进了城乡市场的繁荣,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要
        3.2.3 扩大了劳动就业,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3.2.4 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3.2.5 促进了国家和地方财税收入
        3.2.6 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3.3 延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3.1 经济总量小
        3.3.2 发展不平衡
        3.3.3 科技含量不高
        3.3.4 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3.4 延边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1 思想认识不到位
        3.4.2 结构不合理
        3.4.3 政策环境仍然不平等
        3.4.1 需制定符合宪法精神的法规和政策
        3.4.5 融资困难
        3.4.6 信息不透明,缺乏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
        3.4.7 “三乱”问题影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3.4.8 个体私营经济的统计不准
        3.4.9 个体私营经济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四章 加快延边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2 加强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作的组织引导
        4.2.1 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
        4.2.2 进一步理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宏观管理体制
        4.2.3 全面推进观念更新,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发展氛围
        4.2.4 努力提高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家的素质和政治社会地位
    4.3 营造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制政策环境、经营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4.3.1 加快有关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单行条例和配套政策的制定步伐,依法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保护个体私营经济的合法财产
        4.3.2 放宽投资领域和经营条件,创造公平的环境,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4.3.3 继续治理“三乱”,减轻企业负担
    4.4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
        4.4.1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4.4.2 优化政务环境,逐步完善政府社会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4.4.3 消除各种歧视与不合理规定
        4.4.4 进一步探索和建立个体私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评估体系建设
        4.4.5 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财政与金融支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当前比较突出的融资难问题
        4.4.6 解决个体私营企业发展中的用地困难
    4.5 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4.6 重点扶持发展四类个体私营企业
        4.6.1 科技型企业
        4.6.2 外向型企业
        4.6.3 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
        4.6.4 吸纳下岗人员就业的企业
    4.7 加强管理,依法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4.8 加强劳动保障工作,维护职工权益,将个体私营企业尽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4.8.1 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切实维护职工的权利
        4.8.2 将个体私营企业尽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4.9 适应新形势,实现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转变
        4.9.1 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9.2 在企业组织结构上,由小而全、小而散向专业化协作和公司化、集团化转变
        4.9.3 在产权制度上,由自然人产权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转变
        4.9.4 在企业管理上,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科学的现代化管理转变
        4.9.5 在私营企业家素质上,由经验型向知识型、现代型转变
结论
参考文献

(9)中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言
    一、 选题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本文的研究范围
    四、 研究县域经济的意义
    五、 研究贫困问题的意义
    六、 本文的研究方法
    七、 本文的篇章安排
第二章 我国县域经济的基本分类及其特征
    第一节 我国县域经济的基本分类
        一、 发达县与贫困县
        二、 山区县与城市郊区县
        三、 农业主导县、工业主导县与服务业主导县
    第二节 我国县域经济差异比较
        一、 县域经济差异的一般比较
        二、 省际县域经济差异比较
        三、 省内县域经济差异比较
        四、 县域经济差异扩大的表现
    第三节 中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 县域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 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贫困的形成
第三章 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县域经济中的资源形态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贫困地区非公有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对非公有经济的科学认识
        一、 关于非公有经济的说明
        二、 非公有经济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三、 对非公有经济性质的科学认定
    第二节 非公有经济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贫困地区非公有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 非公有经济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三、 非公有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节 贫困地区非公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贫困地区非公有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问题
        二、 贫困地区非公有经济所面临的内部问题
    第四节 贫困地区非公有经济发展趋势与对策
        一、 非公有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
        二、 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趋势
        三、 贫困地区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五章 贫困地区农业问题与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 关于贫困地区农业基本问题
        二、 关于贫困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
        三、 关于贫困地区的农民负担问题
    第二节 贫困地区农业粮食生产函数估计
        一、 我国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函数研究方法
        二、 计算结果
        三、 得到的结论
    第三节 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
        一、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二、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三、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个误区
        四、 市场制度与农业产业化
        五、 贫困地区的订单农业发展
        六、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第四节 贫困地区的土地流转
        一、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优点
        二、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应具备的条件
        三、 关于贫困地区的土地流转
第六章 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及现状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二节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
        一、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
        二、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障碍
    第三节 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一、 县级政府要从观念上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二、 大力提高本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增强其适应能力
        三、 推进本地区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建设
        四、 加快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
        五、 大力发展“以工代赈”项目
        六、 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七、 贫困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与劳动力转移
        八、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七章 贫困地区民族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民族经济一般
        一、 民族地区的概况
        二、 对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认识
        三、 民族地区落后的基本表现
        四、 贫困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五、 贫困地区民族经济发展一般
    第二节 贫困地区民族人力资源发展
        一、 贫困地区民族人力资源状况
        二、 贫困地区民族人力资源发展对策
    第三节 贫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一、 贫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旅游优势
        二、 贫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外部环境优势
        三、 贫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劣势
        四、 贫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对策
第八章 贫困地区县级财政与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县级财政的现状
        一、 县级财政的职能
        二、 贫困地区县级财政困难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县级财政困难的原因
        一、 内部原因
        二、 外部原因--分税制改革对县级财政的影响
    第三节 县级财政困难解决的对策
        一、 我国财政扶贫工作的起源
        二、 财政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三、 县级财政困难解决的对策
第九章 贫困地区县级政府机构改革与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贫困地区县级政府面临的问题
        一、 贫困地区县级政府面临的问题
        二、 贫困地区县级机构改革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贫困地区县级政府改革设想
        一、 切实转变县级政府职能,构建新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 调整政府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三、 要加快县域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
        四、 切实作好人员分流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
        五、 切实理顺体制关系合理划分事权
        六、 引入竞争机制,加快人事制度的改革步伐
        七、 广开就业渠道,妥善安排分流人员
        八、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后记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经济政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个体经济
        2.1.2 政策变迁
        2.1.3 个体经济政策
    2.2 研究个体经济政策变迁的相关理论
        2.2.1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
        2.2.2 商品交换理论
        2.2.3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政策的演变
    3.1 改革开放前个体经济政策的回顾(1949-1978 年)
    3.2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政策的考察
        3.2.1 个体经济政策的重新确立(1978-1988 年)
        3.2.2 个体经济政策的调整(1989-1991 年)
        3.2.3 个体经济政策的发展(1992-2007 年)
        3.2.4 个体经济政策的巩固与深化(2008 年至今)
第4章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政策演变的动因
    4.1 个体经济政策演变的外部动因
        4.1.1 经济形势的改变
        4.1.2 政治形势的改变
        4.1.3 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4.2 个体经济政策演变的内部动因
        4.2.1 政策需求
        4.2.2 决策者的积极引导
第5章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政策演变的评价
    5.1 个体经济政策发展的积极作用
        5.1.1 实现了个体经济政策的优化
        5.1.2 促进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5.1.3 提升了决策者的决策水平
    5.2 个体经济政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政策滞后于实践
        5.2.2 政策制定公众参与度低
        5.2.3 政策宣传不到位
        5.2.4 政策执行不到位
第6章 个体经济政策的未来走向
    6.1 坚持与时俱进,强化政策的引领性
    6.2 多元主体参与,提高政策的科学性
    6.3 加强过程监督,保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加强对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宏观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1978—2003)[D]. 王世勇. 中共中央党校, 2004(04)
  • [2]浅谈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J]. 郭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1)
  • [3]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D]. 张彦惠.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4]北京市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1978-1988)[D]. 苏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5]民营经济融资制度研究[D]. 刘成奎. 武汉大学, 2005(05)
  • [6]延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D]. 崔吉男. 延边大学, 2004(01)
  • [7]加强对南宁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J]. 刘学力.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01(02)
  • [8]税收论文篇目辑览[J]. 耿正洁. 税收纵横, 1989(Z1)
  • [9]中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闫天池. 东北财经大学, 2003(03)
  •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经济政策变迁研究[D]. 宋小恒. 南昌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加强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宏观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