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能量、蛋白水平饲料对仔猪增重效果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侯磊[1](2021)在《无抗饲粮蛋白质水平对仔猪生长、肠道健康和养分沉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系统研究了无抗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健康、结肠微生物及代谢、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体成分沉积的当期影响及后续效应,旨在为饲用抗生素禁用后的断奶仔猪蛋白质营养提供一定理论基础。试验采用2×5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2个抗生素添加水平(添加和不添加)和5个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16%、18%、20%、22%和24%CP)。添加的抗生素为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以杆菌肽计30 ppm)、金霉素(以金霉素计75 ppm)和土霉素钙(以土霉素计300 ppm)。选取250头平均体重为(6.39±0.03)kg的21日龄健康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10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在断奶后0~14 d(断奶过渡期),各处理组断奶仔猪饲喂不同处理日粮。随后,在断奶后15 d~25 kg(保育期),所有仔猪均统一饲喂不含抗生素的相同保育饲粮(19%CP)直到其平均体重(BW)达到约25 kg,以研究早期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仔猪后续生长的影响。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生长性能和器官指数:提高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线性提高断奶仔猪第14 d体重以及0~14 d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P<0.05),而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没有显着影响(P>0.05)。尽管0~14 d降低粗蛋白质水平线性降低断奶仔猪生长性能(P<0.05),但在15 d~25 kg保育期饲喂正常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后,各组仔猪0 d~25 kg试验天数及平均日增重没有显着差异(P>0.05)。提高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线性提高断奶仔猪肝脏、肺脏、肾脏和肠的绝对重量(P<0.05),对相对重量没有显着影响(P>0.05),而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对断奶仔猪器官指数没有显着影响(P>0.05)。不论0~14 d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高低和是否添加抗生素,仔猪25 kg体重时各组器官指数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2)肠道健康和结肠微生物及代谢产物: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学指标没有显着影响(P>0.05),而饲粮中添加抗生素显着降低断奶仔猪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腹泻率、胃肠道内容物p H值、空肠和回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和炎症因子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没有显着影响(P>0.05)。饲粮添加抗生素显着降低断奶仔猪结肠拟普雷沃菌属和萨特氏菌属等有害菌相对丰度(P<0.05),但在15 d~25 kg保育期饲粮停用抗生素后则会显着提高仔猪25kg体重时结肠拟普雷沃菌属和颤杆菌属有害菌相对丰度(P<0.05)。饲粮添加抗生素主要下调(P<0.05)结肠氨基酸代谢相关化合物而减少蛋白质后肠发酵,但在15 d~25 kg保育期饲粮停用抗生素后则会上调(P<0.05)氨基酸代谢相关化合物而增加蛋白质后肠发酵。与20%粗蛋白质饲粮相比,16%粗蛋白质饲粮显着降低结肠拟普雷沃菌属和Faecalicoccus有害菌相对丰度(P<0.05),其在15 d~25 kg保育期饲喂正常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后显着降低奈瑟菌属和Marvinbryantia等有害菌相对丰度(P<0.05)。与20%粗蛋白质饲粮相比,16%粗蛋白质饲粮主要上调(P<0.05)结肠色氨酸代谢相关化合物含量而有利于调节宿主免疫和代谢稳态,其在15 d~25 kg保育期饲喂正常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后主要上调(P<0.05)仔猪25 kg体重时参与甘油磷脂代谢和脂肪酸羟基脂肪酸代谢相关化合物含量而有利于抗炎和改善肠道屏障。(3)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与代谢:提高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线性提高断奶仔猪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线性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提高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线性降低断奶仔猪血清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和赖氨酸浓度(P<0.05),线性提高血清酪氨酸浓度(P<0.05),同时显着提高断奶仔猪的空肠和回肠黏膜B0AT1 m 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而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氨基酸浓度和小肠黏膜氨基酸转运载体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没有显着影响(P>0.05)。此外,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着影响(P>0.05)。不论0~14 d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高低和是否添加抗生素,仔猪25 kg体重时各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参数和血清氨基酸浓度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4)体成分沉积:提高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线性提高断奶仔猪体蛋白质含量(P<0.05),线性降低体灰分含量以及体脂肪:体蛋白质和体灰分:体蛋白质比值(P<0.05),而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对断奶仔猪体成分含量没有显着影响(P>0.05)。提高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线性提高断奶仔猪体水分、体蛋白质和体灰分沉积速率(P<0.05),显着降低体脂肪沉积速率(P<0.05),而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对断奶仔猪体成分沉积速率没有显着影响(P>0.05)。尽管0~14 d降低粗蛋白质水平线性降低断奶仔猪体蛋白质含量和体蛋白质沉积速率(P<0.05),但在15 d~25kg保育期饲喂正常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后,各组仔猪25 kg体重时体蛋白质含量及0 d~25 kg体蛋白质沉积速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5)蛋白质与能量利用效率:提高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线性提高断奶仔猪粗蛋白质摄入量和单位增重粗蛋白质摄入量(P<0.05),线性降低单位粗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沉积和脂肪沉积(P<0.05),同时线性提高断奶仔猪代谢能摄入量和单位代谢能摄入量蛋白质沉积(P<0.05),线性降低单位增重代谢能摄入量和单位代谢能摄入量脂肪沉积(P<0.05),而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蛋白质和能量利用效率没有显着影响(P>0.05)。(6)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无抗饲粮条件下,以平均日增重为评价指标,断奶仔猪0~14d适宜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3.01%,每日粗蛋白质需要量为100.90 g/d,如以体蛋白质沉积为评价指标,则相应分别为24.00%和101.70 g/d。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蛋白质需要量无显着影响。此外,析因法MEi(MJ/d)=0.444 MJ/kg×BW0.75(kg)+0.0444 MJ/g×体蛋白质沉积(g/d)+0.0523 MJ/g×体脂肪沉积(g/d)可作为断奶仔猪每日代谢能摄入量(MEi)的分配模型。综上所述,尽管0~14 d降低粗蛋白质水平线性降低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体蛋白质沉积,但在15 d~25 kg保育期饲喂正常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后,仔猪会发生一定的补偿性生长和补偿性体蛋白质沉积。此外,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可改善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产物,而且在15 d~25 kg保育期统一饲喂正常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后,仍持续改善仔猪结肠微生态稳态。本研究为饲用抗生素禁用背景下的仔猪断奶过渡期蛋白质需要量研究以及仔猪断奶过渡期蛋白质限制-保育期蛋白质正常的营养策略可行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徐凯[2](2021)在《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小肠形态和肌纤维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生长性能、小肠形态、肌纤维特性及生肌调节因子4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采用2因素2水平析因试验设计。分别按来源和性别选取23~25日龄断奶的体重为(5.59±0.47 kg)和体重为(7.14±0.22 kg)的三元(杜×长×大)断奶仔猪各48头。分别接受二阶段(断奶后1~7 d和8~45 d)和三阶段(1~7 d、8~28 d和29~45d)共2个饲喂模式处理,共4个处理组:即低断奶重二阶段饲喂模式组(K1组)、低断奶重三阶段饲喂模式组(K2组)、正常断奶重二阶段饲喂模式组(K3组)和正常断奶重三阶段饲喂模式组(K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试验期共45 d。结果显示:(1)三阶段饲喂模式显着提高了低断奶重仔猪的日增重(P<0.05),降低了料重比(P<0.05)。仔猪断奶重(P=0.024)、阶段饲喂(P=0.037)和两因素互作效应(P<0.01)对仔猪的日增重均具有显着影响,断奶重对仔猪料重比没有影响(P=0.176),阶段饲喂模式对仔猪日采食量影响不显着(P=0.091);断奶重、阶段饲喂模式显着影响血清的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水平(P<0.05),两因素互作效应对仔猪的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均具有极显着的影响(P<0.01);断奶重、阶段饲喂模式、两因素互作效应对仔猪血清的生长激素、胰岛素水平均有显着影响(P<0.05)。(2)断奶重对仔猪的心、肺、脾和肾器官指数有显着影响(P<0.05),阶段饲喂模式对仔猪的心、肺、肝和小肠器官指数有显着影响(P<0.05);断奶重对仔猪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有显着影响(P<0.05)。阶段饲喂模式对仔猪的血清和肝脏的SOD、CAT和GSH-Px活力均有显着影响(P<0.05)。两因素互作效应对仔猪的血清和肝脏的SOD、CAT活力及血清的GSH-Px活力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3)断奶重对仔猪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隐比均具有显着影响(P<0.05),阶段饲喂模式对仔猪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具有显着影响(P<0.05),两因素互作效应对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隐比有显着影响(P<0.05);断奶重、阶段饲喂模式、两因素互作效应对仔猪的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乳糖酶和蛋白酶活力均有显着影响(P<0.05)。(4)断奶重、阶段饲喂模式、两因素互作效应均对仔猪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有显着的影响(P<0.05)。三阶段饲喂模式显着提高了低断奶重仔猪的肌纤维横截面积(P<0.05),降低了低断奶重仔猪的肌纤维密度(P<0.05)。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肌肉生肌调节因子4表达量影响显着(P<0.05)。综上所述,三阶段饲喂模式可有效提高保育期仔猪的生产性能,特别是对低断奶重仔猪的生长性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张卓[3](2021)在《粪菌移植和结肠菌移植对新生仔猪生长、代谢及肠道健康的差异影响》文中认为为探索两种菌群(粪菌、结肠菌)移植对新生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肠道菌群结构、免疫屏障功能及肠道激素分泌的差异影响及作用机制,试验选取相同出生日期的1日龄新生“长×荣”二杂仔猪9窝,分为3组,每组3窝仔猪,并称初生窝重。在出生后的第三天,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组仔猪每头每天口服灌喂1 m L健康成年“杜×长×大”杂交猪的粪便菌悬液;结肠菌移植(colonic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CMT)组仔猪相应地灌喂1 m L同一供体的结肠菌悬液;对照(CON)组仔猪相应地灌喂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连续灌喂5天,每天灌喂一次,于7日龄结束。断奶前不补饲。所有仔猪在3日龄、28日龄时空腹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统计腹泻率;28日龄时每组挑选接近平均体重的6头(6个重复)健康仔猪进行静脉血采集,用于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激素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同期屠宰并收集相应肠道及内容物样品用于检测肠道内容物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形态结构、肠道屏障及免疫相关蛋白表达、免疫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和肠道菌群结构、代谢产物及相关受体表达和肠道激素表达。结果如下:1)与对照组相比,FMT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提高了约36.1%(P<0.01),CMT组仔猪的ADG在数值上增加了约15.5%,但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水平(P>0.05);FMT组仔猪腹泻率降低了约45.0%(P<0.01),CMT组仔猪腹泻率降低了约57.5%(P<0.01)。表明:FMT和CMT不同程度地加速了仔猪生长、减少了仔猪腹泻。2)FMT显着提高了仔猪血液中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s,GH)、瘦素(leptin,LEP)、胰岛素(insulin,INS)等相关生长激素的含量(P<0.05);两种菌群移植均能够提高仔猪结肠内容物中总淀粉酶的活性,分别体现在FMT组仔猪β-淀粉酶活性提高(P<0.01)、CMT组仔猪α-淀粉酶活性提高(P<0.05)。另外FMT和CMT均提高了仔猪脂肪酶的活性(P<0.01);两种菌群移植均显着降低了仔猪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含量(P<0.01),提高了血糖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FMT组仔猪白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1);三组仔猪的甘油三酯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两种菌群移植通过引入外源益生菌进而不同程度地促进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摄入并加速其生长和消化代谢。3)FMT和CMT均显着提高了仔猪回肠绒毛高度(P<0.01);CMT明显增加了仔猪回肠的隐窝深度(P<0.01)以及肠壁肌层厚度(P<0.01);FMT显着降低了仔猪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量(P<0.05),而CMT对仔猪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量无显着影响(P>0.05);CMT显着提高了仔猪回肠中Occludin和结肠中Claudin-1的蛋白表达(P<0.01),上调了回肠中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而FMT组仔猪黏膜屏障相关蛋白表达未发生显着差异(P>0.05),结肠中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下调(P<0.05)。提示:CMT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仔猪肠道的屏障功能。4)FMT组仔猪血清中促炎因子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肠道中防御素pBD-2和粘蛋白MUC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回肠中TLR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CMT组仔猪肠道中防御素p G1-5和粘蛋白MUC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回肠中TLR2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提示:FMT可能会引起仔猪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并增加肠道潜在的患病风险,而CMT可能对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5)CMT组仔猪结肠菌群的多样性下降;CON组与FMT组仔猪结肠菌群结构更加相似;两种菌群移植均提高了肠道中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并降低了致病菌的数量;与CON组仔猪相比,FMT和CMT均降低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增加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提示:两种菌群移植导致的肠道菌群变化能够增加有益菌或功能性细菌的相对丰度,从而保证仔猪更好的适应早期饲喂的植物性固体饲料。6)FMT组和CMT组仔猪结肠中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s)的含量均有上升趋势,其中FMT组仔猪丙酸、异丁酸、异戊酸的含量显着增加(P<0.05),结肠中受体FFAR1、FFAR2、FFAR3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上调(P<0.01);CMT组结肠中各类SCFAs的含量未发生显着变化(P>0.05)。回肠中SCFAs受体FFAR2以及结肠中SCFAs受体FFAR1、FFAR2、FFAR3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上调(P<0.05)。提示:两种菌群移植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能够加速营养物质的利用并产生SCFAs,从而激活SCFAs受体的表达。7)FMT组仔猪血清中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饥饿素(ghrelin)三种肠道激素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其中GLP-1和ghrelin达到显着水平(P<0.05),而CMT组仔猪血清中激素水平未发生显着变化(P>0.05);FMT组仔猪的回肠中CCK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CCK的受体CCKAR和CCKBR的mRNA相对表达量同样有上调趋势,其中CCKAR达到显着水平(P<0.05),而ghrelin表达量及其受体GHSR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变化(P>0.05)。结肠中GLP-1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其受体GLP-1R的mRNA相对表达量出现上调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Ghrelin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其受体GHSR的mRNA相对表达量同样明显下调(P<0.01);CMT组仔猪回肠中ghrelin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其受体GHSR的mRNA相对表达量同样显着上调(P<0.01)。结肠中CCK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ghrelin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其受体GHSR的mRNA相对表达量同样显着下调(P<0.05)。提示:两种菌群移植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能够造成肠道激素的分泌及其相关受体表达发生波动变化。综上所述,FMT和CMT对仔猪生长、肠道健康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两种菌群移植均能够促进仔猪的生长和代谢,FMT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然而会增加仔猪肠道受损和患病的潜在风险。CMT对仔猪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虽然不及FMT明显,但能够改善仔猪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降低肠道潜在的患病发生机率,有助于肠道健康。此外,两种菌群移植均引起了仔猪肠道菌群组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同时会引起肠道激素及其受体在肠道中的表达水平发生波动,同时也会增加SCFAs的产生并激活SCFAs受体的表达。
王春旭[4](2020)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葡萄糖对颗粒料质量及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保育仔猪是指断奶后至70日龄的仔猪,具有生长速度快、易应激、疾病抵抗力低的特点。因此保育仔猪的管理要以保证仔猪生产性能、减少应激和提高成活率为重点。保育料的营养和质量对保育仔猪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在保育料中适当添加葡萄糖有利于仔猪生长健康,但添加标准目前尚不明确。本项目针对不同葡萄糖添加剂量对保育颗粒料质量、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健康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和生产调查。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方法,在基础日粮中配置葡萄糖添加剂量分别是0%、2%、4%、8%的葡萄糖,通过高温高压进行制粒,测定饲料制粒加工质量。四个试验组分别是A组(基础日粮+0%葡萄糖)、B组(基础日粮+2%葡萄糖)、C组(基础日粮+4%葡萄糖)、D组(基础日粮+8%葡萄糖)。对各组饲料颗粒制粒硬度、制粒含粉率与粉化率以及密度、体积质量的差异性进行组间比较。择选健康体况、采食正常的21天保育仔猪120头,依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保育仔猪,分别饲喂剂量为0%(A组)、2%(B组)、4%(C组)、8%(D组)的葡萄糖,进行饲养试验,10天预试期结束后,转入保育舍进行后期试验,正式期30天。比较各组保育仔猪在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及免疫功能方面的数据差异。最后对省内超过万头规模化猪场推广应用4%葡萄糖的仔猪保育料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1)在饲料中添加葡萄糖,对饲料颗粒制粒硬度有显着影响,随着添加量的增多,颗粒制粒硬度趋于提高,以添加8%量硬度最高(P<0.05),但2%、4%添加量与0%比较影响差异并不显着(P>0.05)。(2)添加4%、8%剂量的葡萄糖后,颗粒饲料制粒含粉率与粉化率显着降低(P<0.05),但4%、8%之间颗粒饲料制粒的含粉率及粉化率的差异不显着(P>0.05);可见4%、8%葡萄糖添加剂量有利于降低颗粒饲料制粒的含粉率与粉化率。(3)葡萄糖不同添加水平对颗粒饲料密度、体积质量的影响并不显着(P>0.05)。(4)生长性能方面:1)葡萄糖添加剂量为2%、4%、8%时保育仔猪日均采食量均要较对照组无添加时高(P<0.05);添加8%葡萄糖的D组日采食量最高(P<0.05),但与C组并无显着差异(P>0.05),与B组日均采食量差异显着(P<0.05);证明添加葡萄糖剂量4%、8%时,易提高保育仔猪采食量。2)各不同葡萄糖添加水平处理组间保育仔猪初始体重并无差异(P>0.05)。试验期仔猪日增重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C、D两组日平均增重均要显着高于A、B两组(P<0.05);证明添加葡萄糖量4%、8%时,有利于促进保育仔猪体重增长。(5)肠道健康方面:1)D组腹泻率、腹泻频率及腹泻指数较其它三个处理组均高(P<0.05);B、C两组与A组比较,腹泻率、腹泻频率及腹泻指数差异不显着(P>0.05);其中B组腹泻率、腹泻频率及腹泻指数均稍低于C组;证明添加8%的葡萄糖会引起保育仔猪腹泻率上升。2)在试验前期(第10d)及全期(第40d),葡萄糖添加剂量为4%时(C组),保育仔猪血清总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值,且第40d总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试验第10d时,C组中保育仔猪白蛋白含量明显较A、B两组高(P<0.05),但当葡萄糖剂量增高到8%时,D组白蛋白含量降低(P<0.05);试验第40d,B组仔猪白蛋白含量明显较A组提高(P<0.05),但和C组比较差异并不显着(P>0.05);B、C、D三组在添加不同剂量的葡萄糖后,第10d时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均较A组有显着提高(P<0.05),但组间差异比较并无显着性变化(P>0.05)。3)保育仔猪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葡萄糖对其干物质、蛋白质与能量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分析:B组干物质及能量消化率稍高于其它组,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多,粗蛋白消化率呈剂量依赖性的减低趋势,但组间差异值并不显着(P>0.05)。4)B、C、D三组和A组比较,保育仔猪空肠食糜中的乙酸浓度、丙酸浓度均有明显增加,同时总短链脂肪酸显着增高(P<0.05);B、C、D三组保育仔猪盲肠食糜当中的丙酸浓度、丁酸浓度明显较A组增高,同时总短链脂肪酸显着增高(P<0.05)。(6)免疫功能方面:保育仔猪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葡萄糖,对其血液炎性细胞因子(IFN-γ)、抗炎性细胞因子(IL-2、IL-10)含量并无明显影响。试验第10d时,发现随着添加葡萄糖剂量的增多,IL-6、TNF-α、IFN-γ含量呈趋于下降状,并且C、D两组抗炎性细胞因子IL-2含量均较A组低,但差异性并不显着(P>0.05);各组间IL-10含量差异并不显着。在试验第40d,观察到随着葡萄糖剂量的增多,D组IL-6含量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各组之间的IL-10含量差异性不显着(P>0.05).体液免疫方面来看,试验第10d时,基于葡萄糖添加剂量的增多,Ig G、Ig M含量均呈逐渐减低状,尤其D组Ig M含量较其它组更低(P<0.05);在试验第40d时,C组中仔猪血液Ig G含量明显增高(P<0.05),而D组Ig G含量显着降低(P<0.05)。(7)添加4%葡萄糖对三个猪场仔猪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末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头均增重、增重收入上,试验组数据均较对照组优,且试验组饲料支出成本较对照组低(P<0.05),其中,猪场一试验组增重收入高出对照组9.03元,猪场二试验组仔猪增重收入高出对照组8.43元,猪场三试验组仔猪增重收入高出对照组8.48元。结果表明:保育仔猪饲料添加4%的葡萄糖有利于颗粒饲料制粒的硬度,并降低颗粒饲料制粒含粉率、粉化率;可显着提高保育仔猪采食量、日均增重等生长性能,对保育仔猪腹泻没有影响,并有利于仔猪免疫。因此,4%葡萄糖添加量的保育仔猪饲料可在规模化猪场中推广使用,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郭洁平[5](2020)在《羟基蛋氨酸锌对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补锌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而有机锌和无机锌在畜牧生产中的使用效果仍存在争议。羟基蛋氨酸锌(HMZn)作为一种新型有机锌,具有同时补充锌和蛋氨酸的双重营养功效,而且稳定性好,价格较蛋氨酸锌更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系统的比较了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和和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旨在为断奶仔猪高效、科学的补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仔猪抗氧化应激能力的调控作用选取30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2头(9.41±0.11 kg),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浓度以锌计,下同):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80 mg/kg硫酸锌)、应激对照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80 mg/kg硫酸锌)、羟基蛋氨酸锌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200 mg/kg羟基蛋氨酸锌)、硫酸锌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200 mg/kg硫酸锌)。饲养试验第14天采用diquat腹腔注射造成仔猪氧化应激。结果显示,在应激前饲喂阶段,与对照组相比,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日粮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氨基酸组成均没有显着影响,羟基蛋氨酸锌上调了血清SOD1、GPx酶活和T-AOC(P<0.05),而硫酸锌日粮对仔猪血液抗氧化性能没有显着影响。diquat应激后,与对照组比,应激对照组的仔猪日增重显着下降,料重比和腹泻率升高;血清丝氨酸浓度下降;肝脏、脾脏、肾脏器官指数没有明显变化;肝、肾、背肌组织Zn、Fe等元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十二指肠Zn T1 m RNA显着降低;血清MDA显着升高,GPx酶活性和T-AOC显着降低;小肠、肝脏和肾脏中Nrf2、SOD1等抗氧化酶类的m RNA表达量显着降低;空肠绒毛高度下调,小肠紧密连接蛋白m RNA表达量下降;小肠NF-κB和m TOR信号通路被激活(P<0.05)。与应激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200 mg/kg羟基蛋氨酸锌或硫酸锌对仔猪生长性能没有显着的改善效果;此外,羟基蛋氨酸锌还显着提高了肝脏锌和肾脏铜的浓度,两者均可有效提高了仔猪血清GPx的酶活、上调了十二指肠Nrf2 m RNA表达量;上调了肝脏、肾脏、十二指肠SOD1m RNA表达量;上调了肝脏GPx的m RNA表达量;降低十二指肠、空肠IL-1βm RNA表达量(P<0.05)。此外,羟基蛋氨酸锌降低了仔猪腹泻率;上调了肝脏Zn锌含量和肾脏Cu含量;上调了血清T-AOC;上调了十二指肠ZO-1、各肠段occludin m RNA表达量;上调了肝脏Nrf2、空肠CAT m RNA的表达量;下调了肾脏、回肠IL-1βm RNA表达量;下调了肠道AMPK、m TOR和NF-κB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羟基蛋氨酸锌比硫酸锌更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功能、降低腹泻率、促进锌的转运与沉积、维持肠上皮结构完整、缓解应激诱发的炎症反应。2.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的混合使用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选取30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2头(9.39±0.13 kg),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80 mg/kg硫酸锌)、应激对照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80 mg/kg硫酸锌)、混合锌组(diquat应激+120 mg/kg羟基蛋氨酸锌+80 mg/kg硫酸锌)、硫酸锌组(diquat应激+200mg/kg硫酸锌+545.3 mg/kg羟基蛋氨酸),混合锌组和硫酸锌组中的羟基蛋氨酸和锌的浓度相等。饲养试验第14天采用diquat腹腔注射造成仔猪氧化应激。在应激前饲喂阶段,与空白对照组比,混合锌和硫酸锌日粮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指标均没有没有显着影响。与应激对照组相比,混合锌和硫酸锌显着上调了血清GPx酶活和肝脏GPx的m RNA表达,以及肝脏和肾脏SOD1,空肠和回肠CAT的m RNA表达;上调了十二指肠Zn T1 m RNA表达量;上调了回肠ZO-1 m RNA表达量;下调了十二指肠和空肠IL-1β的m RNA表达量。另外,混合锌还上调了肝和十二指肠MT-1的m RNA表达量,空肠occludin的m RNA表达量,显着下调了肾脏IL-1β的m RNA相对量(P<0.05)。结论:饲粮添加200 mg/kg混合锌或硫酸锌,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对氧化应激的耐受能力,与单一使用硫酸锌相比,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混合使用略有优势。3.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IPEC-J2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IPEC-J2细胞为模型,通过测定不同镉浓度(10~200μmol/L)的氯化镉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建立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适宜镉浓度为30μmol/L。根据培养基的镉和不同锌处理将细胞分6个组:空白对照组,Cd对照组,Cd+60μmol/L MHZn,Cd+90μmol/L MHZn,Cd+60μmol/L ZnSO4,Cd+90μmol/L ZnSO4。不同培养基中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活性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d对照组NF-κB及其上游IKKα/β、IκBα、PI3K磷酸化水平和TRAF6表达水平显着增高,表明镉应激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P<0.05);与Cd对照组相比,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均显着下调了NF-Κb、IKKα/β、IκBα、PI3K磷酸化水平和TRAF6表达水平,硫酸锌显着下调了JNK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60μmol/L、90μmol/L硫酸锌和羟基蛋氨酸锌均有效缓解了镉应激对IPEC-J2细胞NF-κB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的上调趋势,60μmol/L硫酸锌和90μmol/L羟基蛋氨酸锌的缓解效果没有显着差异。全文结论:羟基蛋氨酸锌比硫酸锌更有助于促进锌的转运与沉积、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抗氧化酶的表达,同时,还能通过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抑制小肠AMPK和NF-κB信号通路,进而维护氧化应激仔猪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综上所述,与单独使用硫酸锌比,单独使用羟基蛋氨酸锌更有助于缓解断奶仔猪的氧化应激,混合使用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没有优势。
刘栩州[6](2020)在《金针菇菇脚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针菇菇脚是金针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由于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膳食纤维及多种微量元素,直接丢弃或不合理应用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先前的研究证明,金针菇菇脚应用在鸡养殖中效果良好,如可以提高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和肠道健康水平等。我们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试验手段,解决金针菇菇脚作为一种纤维原料在猪生产中的应用问题。本研究一共包括五个试验,分别测定了金针菇菇脚的化学组成、有效能值和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并通过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生长试验,评价了菇脚对不同阶段猪的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全肠道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及菇脚对育肥猪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形态、胴体性状及肉质的影响。试验一,目的在于测定金针菇菇脚的消化能及代谢能,试验采用全收粪尿法,选用12头初始体重为37.48±4.31 kg的去势公猪,随机分配到2个日粮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日粮包括1个基础日粮和1个金针菇菇脚待测日粮。结果显示,金针菇菇脚生长猪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是4.58和4.06 MJ/kg(干物质基础)。试验二,目的是测定菇脚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采用12头初始体重为32.56±1.67 kg,且回肠末端装有简单T型瘘管去势公猪,分为两个处理组,分别饲喂1个无氮日粮和1个含有40%金针菇菇脚的待测日粮。结果表明:金针菇菇脚粗蛋白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是48.68%,必需氨基酸消化率是从17.50%到59.47%。试验三,选用150头初始体重为6.89±1.17 kg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试验期为28天。5个处理包括1个基础日粮和4个试验日粮。4个试验日粮分别添加2.5%、5%、7.5%和10%的金针菇菇脚。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2.5%的菇脚不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虽然,随着金针菇菇脚添加量增多,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都显着降低,但菇脚可以提高鲜粪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还可以提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试验四,选用72头初始体重8.20±1.67 kg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试验期为56天。3个处理组包括1个基础日粮和2个试验日粮。2个试验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1.5%和3%的金针菇菇脚。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5%或3%的的金针菇菇脚,在各个不同阶段不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但同样会降低一些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而菇脚的添加可以提高鲜粪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还可以提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生长激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同时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试验五,选用90头,体重为63.98±6.89 kg的生长猪,按照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三个处理,包括一个基础日粮,其余两个试验日粮分别添加2.5%和5%的金针菇菇脚,试验期为63天。结果显示,添加2.5%菇脚对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没有影响。尽管添加菇脚会降低平均日采食量和一部分营养物质消化率,但菇脚的添加能够提高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及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另外,菇脚还能显着降低试验猪的背膘厚,增加了背最长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且改善了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在肠道健康方面,菇脚还提高了空肠黏膜的绒腺比,及结肠和盲肠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并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评价了金针菇菇脚的营养及饲喂价值,试验结果证明,在猪的各个生长阶段,适当添加金针菇菇脚不会影响生产性能,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猪的健康及福利,还能改善肉的品质及营养水平。本研究为金针菇菇脚进一步应用提供数据参考,也为食用菌行业其他副产物的利用提供一条新思路。
肖霞[7](2020)在《山银花、黄芩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后代仔猪生长性能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旨在研究山银花、黄芩复合提取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and Lonicera japonica,SL,以下简称“山黄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效果是否具有母体效应,并初步探索山黄提取物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机理。本课题分为两个试验,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试验Ⅰ母猪不同阶段饲粮中添加山黄提取物对母猪生产性能及其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随机试验设计分组,两个主效应因子分别为山黄提取物在母猪饲粮中的添加阶段(妊娠80107d和妊娠108d21d断奶)和山黄提取物添加水平(0mg/kg和1000mg/kg),即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期为妊娠80d泌乳21d。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妊娠后期试验组分娩母猪血清IL-6和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5),但母猪繁殖性能、哺乳仔猪生产性能、母猪乳品质、母猪抗氧化功能、母猪肝功能和仔猪免疫力等相关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围产-泌乳期试验组仔猪断奶窝增、分娩和泌乳14d母猪血清CAT活性极显着提高(P<0.01),仔猪断奶数量、断奶个体重、初乳蛋白含量、初乳全乳固体含量、初乳非脂乳固体含量、分娩母猪血清总蛋白、球蛋白水平和泌乳14d母猪血清T-AOC活性显着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全期试验组断奶窝重、断奶窝增重、断奶仔猪育成率、分娩母猪血清CAT活性极显着提高(P<0.01),断奶仔猪数量、断奶仔猪个体重、初乳蛋白质含量、初乳全乳固体含量、初乳非脂乳固体含量、分娩母猪血清总蛋白、球蛋白、T-AOC和泌乳14d母猪血清CAT、T-AOC活性显着提高(P<0.05),分娩母猪血清IL-6和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5),仔猪哺乳14d血清IgG和IgM含量显着提高。整个试验过程中,两个不同添加阶段无显着交互作用。试验Ⅱ母猪和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山黄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Ⅰ结束后,分别从对照组(试验母猪全期饲喂基础饲粮)和全期试验组(试验母猪妊娠80d泌乳21d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0 mg/kg SL的试验饲粮)选取健康、体况相似,断奶日期、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各60头(公母各占1/2),分为2个处理组(仔猪饲粮SL添加量分别为0mg/kg和500mg/kg),即共有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试验期为仔猪28日龄70日龄,共42d。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间仔猪平均个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母猪饲粮(添加量为1000mg/kg)和仔猪饲粮(添加量为500mg/kg)同时添加SL可显着提高仔猪蛋白质、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P<0.05),在母猪饲粮和仔猪饲粮中添加SL对仔猪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着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试验全期(妊娠80d-21d断奶)和围产-泌乳期(妊娠108d泌乳21d)在母猪饲粮中添加1000 mg/kg山黄提取物均能改善母猪抗氧化能力和肝功能,抑制母猪炎症反应,提高仔猪免疫能力,改善母猪初乳品质,从而促进仔猪的生长,且试验全期添加比围产-泌乳期添加效果更好。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500 mg/kg对保育期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但可改善仔猪营养物质消化率,在本试验条件下山黄提取物作用效果无显着母体效应。
梁耀文[8](2020)在《低蛋白、低磷饲粮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泌乳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生长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氮排放、粪便微生物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及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低蛋白、低磷饲料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一选取品种、胎次、预产期、上一胎产仔成绩、体重和膘情接近的38头长白×大白二元杂交健康母猪,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19个重复,每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P=17%),试验组饲喂低蛋白质饲粮(CP=16%)。试验为期21天。试验结果显示:(1)母猪繁殖与泌乳性能:低蛋白质饲粮对泌乳母猪的头均采食量、日均采食量和背膘损失、断奶-发情间隔、断奶7天发情率、发情配种率和下一胎返情率无显着影响(P>0.05);低蛋白质饲粮显着提高了泌乳母猪的总泌乳量(P<0.05),显着降低了料乳比(P<0.05),对泌乳母猪乳品质无显着影响(P>0.05);(2)母猪血清生化指标:低蛋白质饲粮显着提高了泌乳母猪血清白蛋白含量(P<0.05);极显着降低了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P=0.0001),对泌乳母猪血清总蛋白、尿素氮、葡萄糖、碱性磷酸酶和IGF-1的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3)哺乳仔猪生长性能:低蛋白质饲粮显着提高了哺乳仔猪的断奶窝仔猪数、断奶窝增重、平均日增重和仔猪存活率(P<0.05),显着降低了哺乳仔猪腹泻率(P<0.05);(4)粪便微生物:低蛋白质饲粮显着降低了泌乳母猪粪便中Veillonellaceae、Dialister两类致病菌的丰度;(5)氮排放:低蛋白质饲粮显着提高了泌乳母猪氮平均摄入量(P<0.05),显着降低了泌乳母猪的粪氮、尿氮排放量以及总氮排放量(P<0.05);(6)经济效益:饲喂低蛋白质饲粮每头母猪饲料成本降低了27.54元,每1kg仔猪耗料生产成本降低了3.34元。试验二选取品种、胎次、预产期、上一胎产仔成绩、体重和膘情接近的40头长白×大白二元杂交健康母猪,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P=17%,P=0.62%),试验组饲喂低蛋白质低磷饲粮(CP=16%,P=0.55%)。试验为期21天。试验结果显示:(1)母猪繁殖与泌乳性能:低蛋白质低磷饲粮对泌乳母猪的头均采食量、日均采食量和背膘损失、断奶-发情间隔、断奶7天发情率、发情配种率和下一胎返情率无显着影响(P>0.05);低蛋白质低磷饲粮对泌乳母猪的总泌乳量、料乳比和乳品质均无显着影响(P>0.05);(2)母猪血清生化指标:低蛋白质低磷饲粮显着提高了泌乳母猪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极显着降低了血清尿素氮、游离脂肪酸和钙离子含量(P<0.001),对泌乳母猪血清白蛋白、葡萄糖、碱性磷酸酶、IGF-1和磷的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3)哺乳仔猪生长性能:低蛋白质低磷饲粮对哺乳仔猪的断奶窝仔猪数、断奶窝增重、平均日增重、仔猪腹泻率、哺乳期存活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4)哺乳仔猪血清生化指标:低蛋白质低磷饲粮显着提高了哺乳仔猪血清白蛋白和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对哺乳仔猪血清总蛋白、尿素氮、葡萄糖、碱性磷酸酶、IGF-1、钙离子和磷的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5)粪便微生物:低蛋白质低磷饲粮对泌乳母猪粪便优势菌群无显着影响;(6)氮磷排放:低蛋白质低磷饲粮显着提高了泌乳母猪的氮、磷平均摄入量(P<0.05),显着降低了泌乳母猪粪氮、粪磷、尿氮以及总氮排放量(P<0.05);(7)经济效益:饲喂低蛋白质低磷饲粮每头母猪饲料成本降低了3.27元,每1kg仔猪耗料成本降低了0.09元。综上所述: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由17%降低到16%,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繁殖性能无显着影响,提高了母猪泌乳性能,降低了粪尿氮的排放,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由17%降低到16%,同时磷水平由0.62%降低到0.55%,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繁殖性能、泌乳性能均无显着影响,但也显着降低了粪尿氮的排放,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
陈庆菊[9](2020)在《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旨在研究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抗氧化功能、小肠黏膜形态、肠道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及结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并评价柑橘黄酮在断奶仔猪上的最佳添加剂量与替代抗生素的效果。试验选取50头28日龄健康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ON组);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5 mg/kg的金霉素(CTC组);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了20、40、80 mg/kg柑橘黄酮(CF20、CF40、CF80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单栏饲养。试验期为28天。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CF40和CF80组显着提高断奶仔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P<0.05),且CF40和CF80组显着降低了料肉比和腹泻指数(P<0.05)。(2)各组仔猪的器官指数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CTC、CF40和CF80组显着降低仔猪胃肠道的中十二指肠的pH(P<0.01)。(3)与对照组相比,柑橘黄酮能显着提高胃蛋白酶、空肠脂肪酶、回肠脂肪酶、空肠α-淀粉酶、回肠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活力(P<0.05)。(4)与对照组相比,柑橘黄酮显着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P<0.01),CF80组显着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力(P<0.01)并增加血清中的二胺氧化酶和生长激素(P<0.01),CF40和CF80显着降低血清中的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P<0.01)和增加IGF-Ⅰ(P<0.01)及前列腺素E2的含量(P<0.05),CF40组显着增加了一氧化氮的含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柑橘黄酮显着提高血清中IgA、IgM和IgG含量(P<0.01)和增加血清中IL-4、IL-10和TGF-β含量(P<0.01)并降低血清中IL-2、IL-6、IL-8、IFN-γ和TNF-α含量(P<0.05)。(6)与对照组相比,CF40组显着增加了仔猪血清和肝脏中的T-AOC、T-SOD(P<0.05),但降低了MDA的含量(P<0.05);柑橘黄酮和CTC组增加了仔猪血清和肝脏中的CAT(P<0.05),CTC组增加了血清和肝脏中的GSH-Px(P<0.05)。(7)与对照组相比,CF80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V/C)(P<0.01);CF40和CF80组显着增加空肠V/C比值(P<0.01),且CF80的淋巴细胞的数量显着高于CTC组和CON组(P<0.01);CF80的显着增加回肠绒毛高度和杯状细胞数量(P<0.05),并增加V/C比值和淋巴细胞的数量(P<0.01)。(8)与对照组相比,柑橘黄酮显着提高肝脏中HO-1、NQO-1和Nrf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P<0.05),柑橘黄酮和CTC组增加了仔猪肠道黏膜中HO-1、NQO-1、Nrf2和Occlud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P<0.05),但CF40和CF80组降低了NF-κB的相对表达量。(9)与对照组相比,柑橘黄酮增加了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提高了免疫因子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降低了NF-ΚB、TLR2和TNF-α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增加了抗氧化蛋白基因Nrf2和抗氧化酶HO-1和NQO-1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10)与对照组相比,柑橘黄酮和CTC组增加了仔猪结肠微生物OTU数量(P<0.05),且各组微生物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Chao1、ACE、Shannon、Simpson)不显着(P>0.05)。在门水平上各组仔猪结肠微生物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柑橘黄酮组和抗生素组能够显着降低仔猪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在科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CTC组、CF40组和CF80组显着降低S24-7和帕拉普氏菌科(Paraprevotellaceae)微生物菌群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先比,CTC、CF40和CF80组显着增加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P<0.05),降低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Prevotella和Ruminococcus菌属(P<0.05),且巨型球菌属(Megasphaera)在CTC组和CF80组中显着降低(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柑橘黄酮提高了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改善肠道健康,促进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并提高了结肠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有望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且柑橘黄酮添加量为80 mg/kg的效果最优。
董羽翔[10](2019)在《表皮生长因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通过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采用毕赤酵母表达的高生物活性表皮生长因子,研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理指标的影响,验证表皮生长因子在改善断奶应激方面的作用,确定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方案。本研究共分为三个动物试验,一是浓度梯度试验:挑选200头断奶仔猪,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处理A、B、C、D、E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μg/kg、15μg/kg、30μg/kg、45μg/kg、60μg/kg的表皮生长因子产品进行饲喂;二是扩大群试验:挑选24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仔猪,处理A、处理B分别在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μg/kg、30μg/kg的表皮生长因子产品进行饲喂,并测定其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三是低蛋白日粮试验:挑选15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仔猪,采用低蛋白日粮为基础日粮,处理A、处理B分别在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μg/kg、30μg/kg的表皮生长因子产品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浓度梯度试验,发现在断奶至70日龄仔猪日粮中添加30μg/kg表皮生长因子效果最佳,能够显着提高采食量、日增重、降低料重比(p<0.05);添加30μg/kg、45μg/kg、60μg/kg表皮生长因子均能极显着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p<0.01);扩大群试验发现添加30μg/kg能够提高断奶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在7-11d阶段,EGF组总能、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NDF、ADF表观消化率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而粗纤维、干物质、钙、磷差异不显着(p>0.05);在27-31d阶段,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粗纤维、NDF、ADF、钙、磷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显着提高了11d和31d血清中总蛋白、降低了尿素氮;低蛋白日粮试验发现添加30μg/kg能够显着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极显着降低料重比(p<0.01),而采食量相较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不仅对改善仔猪生产性能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提高消化率,提升动物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方面有显着影响,结果表明30μg/kg是最佳添加剂量,能显着提高日采食量、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显着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
二、不同能量、蛋白水平饲料对仔猪增重效果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能量、蛋白水平饲料对仔猪增重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无抗饲粮蛋白质水平对仔猪生长、肠道健康和养分沉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断奶仔猪蛋白质研究进展 |
1.1.1 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1.1.2 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
1.1.3 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与代谢的影响 |
1.1.4 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体成分沉积的影响 |
1.1.5 断奶仔猪蛋白质需要量 |
1.2 影响断奶仔猪蛋白质需要量的因素 |
1.2.1 肠道健康 |
1.2.2 氨基酸平衡 |
1.2.3 能量摄入量 |
1.3 蛋白质需要量和能量需要量研究方法 |
1.3.1 蛋白质需要量研究方法 |
1.3.2 能量需要量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试验饲粮 |
2.3 饲养管理 |
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4.1 生长性能 |
2.4.2 血清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2.4.3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2.4.4 体成分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2.4.5 肠道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
3.1.1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2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器官指数的影响 |
3.2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
3.2.1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胃肠道内容物p H值的影响 |
3.2.2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的影响 |
3.2.3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紧密连接蛋白m RNA表达的影 |
3.2.4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炎症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
3.3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结肠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
3.3.1 有/无抗生素饲粮对断奶仔猪结肠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
3.3.2 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结肠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
3.4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与代谢的影响 |
3.4.1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4.2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参数的影响 |
3.4.3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
3.4.4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氨基酸转运载体m RNA表达的影响 |
3.5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体成分的影响 |
3.5.1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体成分含量的影响 |
3.5.2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体成分沉积速率的影响 |
3.6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粗蛋白质和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
3.7 断奶仔猪蛋白质需要量和能量需要量 |
3.7.1 断奶仔猪蛋白质需要量 |
3.7.2 断奶仔猪能量需要量 |
4 讨论 |
4.1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
4.2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
4.3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
4.4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与代谢的影响 |
4.5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体成分沉积的影响 |
4.6 有/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粗蛋白质和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
4.7 断奶仔猪蛋白质需要量和能量需要量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小肠形态和肌纤维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断奶应激与断奶仔猪生理及营养需要特点 |
1.1.1 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 |
1.1.2 断奶仔猪生理特点 |
1.1.3 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特点 |
1.2 断奶重对仔猪发育的影响及生长调控研究 |
1.2.1 仔猪断奶重不同的产生原因 |
1.2.2 断奶重对仔猪发育的影响 |
1.2.3 仔猪低断奶重的生长调控研究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2.1.2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2.1.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
2.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 |
2.2.1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2.2.3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血清GH和INS水平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2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2.3.3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血清GH和INS水平的影响 |
2.4 小结 |
3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器官指数、血清及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3.1.2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3.1.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
3.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 |
3.2.1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器官指数的影响 |
3.2.2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血清及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器官指数的影响 |
3.3.2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血清及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
3.4 小结 |
4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小肠形态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4.1.2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4.1.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
4.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 结果 |
4.2.1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影响 |
4.2.2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影响 |
4.3.2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4.4 小结 |
5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血清IGF-I和 IGF-II水平、肌纤维特性及MRF4 表达量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5.1.2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5.1.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
5.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5.1.4.1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水平的测定 |
5.1.4.2 肌纤维特性的测定 |
5.1.4.3 生肌调节因子4(MRF4)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
5.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2 结果 |
5.2.1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血清IGF-I和 IGF-II水平的影响 |
5.2.2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肌纤维特性的影响 |
5.2.3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MRF4 表达量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血清IGF-I和 IGF-II水平的影响 |
5.3.2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肌纤维特性的影响 |
5.3.3 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 MRF4 表达量的影响 |
5.4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粪菌移植和结肠菌移植对新生仔猪生长、代谢及肠道健康的差异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1 文献综述 |
1.1 菌群移植及在猪上的应用 |
1.1.1 菌群移植的概述 |
1.1.2 菌群移植的历史 |
1.1.3 菌群移植的效果和安全性 |
1.1.4 FMT在动物上的应用 |
1.2 猪肠道微生物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
1.2.1 猪肠道微生物组成 |
1.2.2 猪肠道微生物的定植规律及影响因素 |
1.2.3 肠道微生物与猪生产性能的关联 |
1.3 “微生物-肠-脑”轴与肠道激素 |
1.3.1 “微生物-肠-脑”轴的概述 |
1.3.2 微生物对EECs的影响 |
1.3.3 肠道激素(肠脑肽) |
2 引言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2.1 研究内容 |
2.2.2 研究技术路线 |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仪器设备与试剂 |
3.2.1 仪器设备 |
3.2.2 试剂与耗材 |
3.3 试验动物与设计 |
3.4 饲养管理 |
3.5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3.6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6.1 生长性能测定 |
3.6.2 肠道形态测定 |
3.6.3 血液指标测定 |
3.6.4 仔猪肠道微生物结构测定 |
3.6.5 肠道免疫相关指标 |
3.6.6 肠道激素及其受体测定 |
3.6.7 内容物酶活性、代谢物及其受体基因测定 |
3.7 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两种菌悬液差异分析 |
4.2 两种菌群移植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3 两种菌群移植对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4 两种菌群移植对仔猪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
4.5 两种菌群移植对仔猪免疫指标的影响 |
4.6 两种菌群移植对仔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
4.7 两种菌群移植对SCFAS含量及相关受体表达影响 |
4.8 两种菌群移植对仔猪肠道激素分泌的影响 |
5 讨论 |
5.1 菌悬液的制备 |
5.2 两种菌群移植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5.3 两种菌群移植对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5.4 两种菌群移植对仔猪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
5.5 两种菌群移植对仔猪免疫指标的影响 |
5.6 两种菌群移植对仔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
5.7 两种菌群移植对仔猪肠道代谢产物及受体影响 |
5.8 两种菌群移植对仔猪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4)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葡萄糖对颗粒料质量及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1 保育仔猪对饲料营养与加工质量的要求 |
1.1 保育仔猪对饲料营养的需求 |
1.2 保育仔猪对饲料加工质量的需求 |
2 评价保育仔猪饲料加工质量指标 |
2.1 硬度 |
2.2 含粉率 |
2.3 粉化率 |
3 葡萄糖的功能 |
3.1 葡萄糖的生理作用 |
3.2 体内葡萄糖来源与利用 |
4 评价保育仔猪消化功能的发育及影响因素 |
4.1 消化吸收发育影响因素 |
4.2 肠道免疫力影响因素 |
4.3 葡萄糖对保育仔猪的影响 |
5 国内外促进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研究 |
5.1 国外促进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研究 |
5.2 国内促进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研究 |
6 本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6.1 主要内容 |
6.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6.3 技术路线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葡萄糖对保育仔猪饲料制粒质量的影响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颗粒料制备 |
1.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1.1.4 指标测定 |
1.1.5 数据处理及统计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硬度 |
1.2.2 含粉率 |
1.2.3 粉化率 |
1.2.4 密度和体积质量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葡萄糖对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饲养方法 |
2.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1.4 指标测定 |
2.1.5 数据处理及统计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生长性能 |
2.2.2 肠道健康 |
2.2.3 不同葡萄糖添加量对保育仔猪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对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2 对保育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
2.3.3 对保育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规模化猪场生产应用调查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3.1.3 经济效益 |
3.1.4 数据处理及统计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猪场1 |
3.2.2 猪场2 |
3.2.3 猪场3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羟基蛋氨酸锌对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氧化应激概述 |
1.1.1 自由基和氧化应激 |
1.1.2 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互作 |
1.1.3 氧化应激作用机制 |
1.2 猪氧化应激 |
1.2.1 猪氧化应激的症状 |
1.3 引起猪发生氧化应激的因素 |
1.3.1 仔猪断奶 |
1.3.2 饲料污染 |
1.3.3 温度和湿度 |
1.3.4 养殖密度 |
1.4 敌草快和镉应激模型 |
1.5 锌的生物学功能 |
1.5.1 锌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
1.5.2 锌的转运与储存 |
1.5.3 锌与氧化应激 |
1.5.4 锌与免疫 |
1.5.5 锌与细胞膜结构 |
1.5.6 锌的其他功能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7.1 研究内容 |
1.7.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作用的比较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饲粮组成 |
2.1.4 饲养管理 |
2.1.5 样品采集 |
2.1.6 指标测定及方法 |
2.1.7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
2.2.2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
2.2.3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
2.2.4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
2.3.2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
2.3.3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
2.3.4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的混合使用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机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饲粮组成 |
3.1.4 实验方法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
3.2.2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
3.2.3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
3.2.4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
3.3.2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
3.3.3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
3.3.4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IPEC-J2 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细胞培养与传代 |
4.1.3 试验设计与处理 |
4.1.4 细胞活力测定 |
4.1.5 Western Blot |
4.1.6 数据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镉导致的氧化应激IPEC-J2 细胞模型的建立 |
4.2.2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镉应激细胞活性的影响 |
4.2.3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NF-k B信号通路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全文总结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金针菇菇脚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金针菇及菇脚简介 |
1.1 食用菌营养价值及行业现状 |
1.2 金针菇分类学地位及营养价值 |
1.3 金针菇的食药用价值研究 |
1.4 金针菇菇脚简介 |
第二章 纤维原料及金针菇菇脚在养殖中的应用 |
2.1 饲料工业现状 |
2.2 纤维的定义及分类 |
2.3 纤维对猪生产性能、营养消化率及血液指标影响 |
2.4 纤维对猪肠道健康影响 |
2.5 纤维对猪肉质影响 |
2.6 金针菇菇脚在鸡养殖中的应用 |
2.7 饲料原料的评价体系 |
第三章 研究意义、目的和方法 |
3.1 有效开发金针菇菇脚对循环经济模式的促进意义 |
3.2 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金针菇菇脚的消化能及代谢能测定 |
1.1 前言 |
1.2 材料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第二章 金针菇菇脚的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测定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金针菇菇脚在断奶仔猪中的应用研究一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金针菇菇脚在断奶仔猪中的应用研究二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金针菇菇脚在生长育肥猪中饲喂效果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三篇 结论与展望 |
1、本研究主要结论 |
2、本研究创新点 |
3、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山银花、黄芩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后代仔猪生长性能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妊娠后期、泌乳期母猪和断奶仔猪生理特点 |
1.1.1 妊娠后期母猪生理特点 |
1.1.2 泌乳期母猪生理特点 |
1.1.3 断奶仔猪生理特点 |
1.2 山银花和黄芩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 |
1.2.1 山银花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 |
1.2.2 黄芩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 |
1.3 山银花和黄芩在养猪生产中的利用 |
1.3.1 山银花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 |
1.3.2 黄芩在生猪生产中的研究 |
第二章 待研究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2.1 有待研究的问题 |
2.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母猪饲粮添加山黄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试验饲粮 |
3.1.4 饲养管理 |
3.1.5 样品采集与处理 |
3.1.6 测定指标 |
3.1.7 数据统计与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山黄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2.2 山黄提取物对母猪泌乳期采食量的影响 |
3.2.3 山黄提取物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4 山黄提取物对母猪乳成分的影响 |
3.2.5 山黄提取物对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6 山黄提取物对母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7 山黄提取物对母猪、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
3.2.8 山黄提取物对母猪激素水平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山黄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2 山黄提取物对母猪乳成分的影响 |
3.3.3 山黄提取物对母猪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3.4 山黄提取物对母猪、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
3.3.5 山黄提取物对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6 山黄提取物对母猪血清激素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母猪和仔猪饲粮中添加山黄提取物对仔猪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动物 |
4.1.3 试验饲粮 |
4.1.4 饲养管理 |
4.1.5 样品采集与处理 |
4.1.6 测定指标 |
4.1.7 数据统计与处理 |
4.2 结果 |
4.2.1 饲粮添加山黄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2 饲粮添加山黄提取物对断奶仔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总体讨论与结论 |
5.1 总体讨论 |
5.2 研究结论 |
5.3 创新点 |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低蛋白、低磷饲粮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泌乳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
1.2 我国养猪业面临的问题 |
1.2.1 环境污染严重 |
1.2.2 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 |
1.2.3 磷饲料资源短缺 |
1.2.4 生产效率低下 |
1.3 低蛋白低磷日粮的研究进展 |
1.3.1 低蛋白低磷日粮在仔猪生产上的应用 |
1.3.2 低蛋白低磷日粮在育肥猪生产上的应用 |
1.3.3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母猪生产繁殖性能的影响 |
1.3.4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3.5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母猪泌乳性能的影响 |
1.3.6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母猪氮排放的影响 |
1.3.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低蛋白日粮对哺乳母猪作用研究效果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饲粮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饲养管理 |
2.2.3 待测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
2.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4.1 体况变化和采食量的测定 |
2.2.4.2 生产繁殖性能的测定 |
2.2.4.3 仔猪腹泻率 |
2.2.4.4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2.2.4.5 母猪泌乳量和乳成分的测定 |
2.2.4.6 泌乳母猪粪样16Sr DNA测序 |
2.2.5 数据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3.3 低蛋白日粮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4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5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泌乳性能的影响 |
2.3.6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氮排放的影响 |
2.3.7 低蛋白日粮对本试验经济效益的影响 |
2.3.8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4.2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4.3 低蛋白日粮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4.4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5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泌乳性能的影响 |
2.4.6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氮排放的影响 |
2.4.7 低蛋白日粮对本试验经济效益的影响 |
2.4.8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
2.4.9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粪便菌群丰度的影响 |
2.4.10 低蛋白日粮对泌乳母猪粪便差异菌群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哺乳母猪作用研究效果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饲粮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试验设计 |
3.2.2 饲养管理 |
3.2.3 待测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
3.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2.4.1 体况变化和采食量的测定 |
3.2.4.2 生产繁殖性能的测定 |
3.2.4.3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3.2.4.4 母猪泌乳量和乳成分的测定 |
3.2.4.5 泌乳母猪粪样16Sr DNA测序 |
3.2.5 数据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2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3.3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4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5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哺乳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6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泌乳性能的影响 |
3.3.7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氮排放的影响 |
3.3.8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本试验经济效益的影响 |
3.3.9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粪便微生物性能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2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4.3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4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5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哺乳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6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泌乳性能的影响 |
3.4.7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氮排放的影响 |
3.4.8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本试验经济效益的影响 |
3.4.9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
3.4.10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粪便菌群丰度的影响 |
3.4.11 低蛋白低磷日粮对泌乳母猪粪便差异菌群的影响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
(9)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 |
2 黄酮类化合物 |
2.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 |
2.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2.3 柑橘黄酮 |
3 黄酮化合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3.1 黄酮化合物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黄酮化合物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 |
3.3 黄酮化合物对动物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4 黄酮化合物对动物肠道健康的影响 |
4 抗氧化信号通路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部分 引言 |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日粮组成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
1.6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与腹泻指数的影响 |
2.2 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器官指数的影响 |
2.3 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胃肠道pH的影响 |
2.4 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5 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6 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2.7 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8 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肠道粘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
2.9 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肝脏和肠道粘膜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
2.10 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肠道粘膜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 |
2.11 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柑橘黄酮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指数的影响 |
3.2 柑橘黄酮对仔猪器官指数的影响 |
3.3 柑橘黄酮对仔猪胃肠道pH的影响 |
3.4 柑橘黄酮对仔猪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3.5 柑橘黄酮对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 柑橘黄酮对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3.7 柑橘黄酮对仔猪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8 柑橘黄酮对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
3.9 柑橘黄酮对仔猪肝脏和肠道黏膜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
3.10 柑橘黄酮对仔猪肠道黏膜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 |
3.11 柑橘黄酮对仔猪结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四部分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表皮生长因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1 文献综述 |
1.1 仔猪断奶的行业现状 |
1.2 断奶对仔猪的影响 |
1.2.1 断奶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1.2.2 断奶对仔猪肠道结构的影响 |
1.2.3 断奶对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1.2.4 断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1.2.5 断奶对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1.2.6 断奶仔猪应激的应对措施 |
1.3 表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 |
1.3.1 表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
1.3.2 表皮生长因子在消化道的稳定性 |
1.3.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1.3.4 表皮生长因子对动物的影响 |
1.4 表皮生长因子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
1.5 外源性补充EGF的研究 |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7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主要仪器设备 |
2.1.2 主要试剂 |
2.1.3 猪表皮生长因子制备过程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2.2.2 饲养管理 |
2.2.3 数据记录 |
2.2.4 样品采集 |
2.2.5 生长性能测定 |
2.2.6 腹泻率测定 |
2.2.7 饲料及粪中养分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
2.2.8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2.2.9 数据统计 |
3 试验结果 |
3.1 表皮生长因子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表皮生长因子对腹泻率的影响 |
3.3 表皮生长因子对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4 表皮生长因子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表皮生长因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表皮生长因子对断奶仔猪腹泻率的影响 |
4.3 表皮生长因子对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4.4 表皮生长因子在低蛋白日粮中对仔猪的影响 |
4.5 表皮生长因子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6 经济效益分析 |
4.7 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不同能量、蛋白水平饲料对仔猪增重效果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无抗饲粮蛋白质水平对仔猪生长、肠道健康和养分沉积的影响[D]. 侯磊.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阶段饲喂模式对低断奶重仔猪小肠形态和肌纤维特性的影响[D]. 徐凯.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9)
- [3]粪菌移植和结肠菌移植对新生仔猪生长、代谢及肠道健康的差异影响[D]. 张卓. 西南大学, 2021
- [4]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葡萄糖对颗粒料质量及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D]. 王春旭. 吉林大学, 2020(03)
- [5]羟基蛋氨酸锌对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D]. 郭洁平.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 [6]金针菇菇脚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刘栩州. 吉林农业大学, 2020
- [7]山银花、黄芩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后代仔猪生长性能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肖霞.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8]低蛋白、低磷饲粮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泌乳性能的影响[D]. 梁耀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 [9]柑橘黄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D]. 陈庆菊. 西南大学, 2020
- [10]表皮生长因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D]. 董羽翔.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