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学的直观演示和语言讲解

自然教学的直观演示和语言讲解

一、自然教学的直观演示与语言讲解(论文文献综述)

梁倩[1](2019)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研究 ——以长沙市L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美术素材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幼儿美术学习的“教科书”。高质量的美术素材对促进美术活动目标的达成、幼儿审美创造力的建构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美术素材的选用需要仔细雕琢、推敲。本研究旨在了解教师在美术活动中选用美术素材的现状,分析教师美术素材选用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美术素材选用水平。本研究采用质量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资料的收集。研究共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章:绪论。这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的缘起、相关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意义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以及资料的编码与分析。第三章: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基本状况。包括教师选择和运用美术素材的情况。其中,本研究从美术素材选择的类型、选择的目的、选择的原则、选择的途径及不同美术活动中各类美术素材的选择五个方面分析教师选择美术素材的情况。从美术素材运用的呈现方式和方法两个方面分析教师运用美术素材的情况。第四章: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选用美术素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美术素材选用的基本情况,总结出教师选用美术素材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层面、幼儿园层面和家长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章:解决教师选用美术素材存在问题的建议。针对原因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尝试从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优化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相关建议。

徐荣光[2](2019)在《第七届全国体育优质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文中指出针对当下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相对滞后、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缺乏来自一线课堂的实证数据支撑以及在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中有关教学技能培训的知识体系与方法手段较为陈旧等问题的思考。同时,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理论和课堂观察法体系逐步发展成熟,以及在其它学科领域的成功实践探索。认为针对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亟需引用课堂观察法,构建《体育教师教学行为量表》。对参加全国优质课的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总结与提炼,提供体育教师教育培训可供参考的建议,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深化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以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展示活动的优质课视频录像为分析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依托《体育教师教学行为量表》,采用课堂观察技术,记录、分析参加全国体育优质课展示活动的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炼优秀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征。进一步丰富了体育教学研究方法,提供了体育教学行为分析的测量工具。同时既为对于后期体育教学研究探索了新的范式,也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与提升,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教学行为分析理论,借鉴相关学科教学行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结合体育学科自身特征,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可以从教学语言行为和教学动作行为两个视角分析、构建《体育教师教学行为量表》,从具体观察点探究参加全国优质课展示活动的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共性特征。2.参加全国体育优质课展示活动的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行为在讲解的方式体现出专业术语讲解、口语化讲述和举例说明,语言特点呈现平铺直叙式、设疑提问式、指示命令式、鼓励激发式四种特点。教学语言行为时间控制合理,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开展的进度,准确把握讲解时机。语言行为类型丰富多彩,特点鲜明。善于合理高效地利用肢体语言、口哨辅助语言讲解,口令下达准确、短促、有力,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3.参加全国体育优质课展示活动的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动作行为展示形式通过体育教师自身动作示范、学生配合展示和课件演示辅助紧密结合呈现。体育教师在自身示范过程中,动作位置选取恰当,动作时机把握准确。教态自然、示范标准、反馈准确、纠错有效。善于突出重点示范、正确与错误对比示范和慢速重复示范相结合示范呈现教学动作,利于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的主动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就如何促进年轻体育教师成长、完善自身课堂教学行为提出针对性建议。

何晓清[3](2019)在《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会经常运用图片、视频和板画等直观手段,但笔者经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对图片、视频等的观察目的、重点、顺序认识模糊,容易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而且无法结合已有经验理解直观素材,导致思维发展不到位。这不仅和教学三维目标有差距,更和直观教学目的相去甚远。笔者整理分析前人关于直观教学的研究后,发现研究集中于论述直观教学的形式和功能,问题研究却大多只是一线教师的经验之谈,理论概括较缺乏,而且对如何具体纵向地展开直观教学也未深入分析。因此笔者将“直观教学问题”作为本研究的核心,调查了解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的现状及效果,得出群体差异,分析教学过程与学习效果的相关关系,据此探讨如何正确展开直观教学过程,以期为教师提供可行性建议。笔者以J小学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及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先后运用文献法(结合了教学PPT和教案)、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笔者以J小学语文实习教师的身份进行了一学期的调研,共观察了 6个班的语文课堂,计40节课。问卷调查了 6个班计280名学生对直观教学的评价和学习效果,访谈了 12名语文教师。笔者首先利用问卷描述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的现状、效果水平及群体差异,然后通过课堂观察记录表分析教师直观教学的过程,并用课堂实录进行补充,最后结合教师访谈分析问题成因。调查发现:(1)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和学习效果总体处于一般水平;(2)二年级与四、六年级相比,直观教学和学习效果都处于较好水平;(3)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在呈现形式、指导观察、讨论分析和概念形成环节均存在不足;(4)直观教学与学习效果均存在显着相关关系;(5)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的问题对学生知识积累、语言感知和思维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分析论证,形成三条结论:(1)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存在年级差异,低年级更重视观察指导,直观素材选择更丰富,以模象为主;中、高年级侧重言语直观;(2)教师直观教学四环节对直观教学原则执行不到位,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一般;(3)教师对直观教学目的、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认识不足,导致直观教学倾向兴趣培养,忽视思维训练。据此提出建议:(1)教师选择直观素材应考虑学生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2)教师要结合语言、动作和表情,不分年级地细致指导学生观察;(3)教师应转变对直观教学目的的认识,从学生感知出发,引导他们从表象到概念、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维;(4)学校应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群体直观教学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仲永言[4](2019)在《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设计》文中认为对外汉语文化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程,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开展适当的文化教学可以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文化课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以教师的语言讲解为主,可能较难取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现有文化课教学的不足,开展了以情境教学法为指导的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以期进一步提高文化课的教学质量。本文一共分为四章。开头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相关文献综述等。正文第一章主要阐述情境教学法的起源、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二章首先分析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的可行性,通过对现有文化课堂的观察,探讨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文化课的优势。其次,探讨情境教学法中创设情境的基本原则和情境的具体类别。第三章以情境教学法为指导进行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设计。首先,通过总体设计来分析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其次,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一课作为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教案编写并予以教学实施。第四章为教学反馈与反思。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调查问卷、课堂测验和访谈等方式来检验情境教学法指导下的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效果,根据反馈信息总结优势,找出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经研究发现: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严格[5](2020)在《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技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石河子y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和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高中化学教师而言,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这无疑无形中对化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本研究是基于石河子市y中学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的调查,将教龄不同的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并且选取每个教龄段的代表教师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解高中化学不同教龄的教师对教学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专家型化学教师是如何提高教学技能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化学教学技能的措施。首先,本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教学技能的研究现状,了解教学技能的发展与分类,并且界定了“技能”、“教学技能”、“化学教学技能”等相关概念,分析了教学技能重要性的理论基础。其次,基于上述文献资料研究以及在教育实习期间对实习学校的考察,设计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技能调查问卷,了解高中不同教龄的化学教师在教学技能方面掌握和运用情况,便于对比研究。然后,利用教育实习期间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并选取3名不同教龄段的教师进行课堂实录。在此基础上,选取各个教龄段具有代表性的教师进行访谈,综合数据提出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对策。最后,从学校方面、教育培训方面以及个人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何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希望为新手型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提出可行性措施,使他们可以更快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李风娜[6](2020)在《中学化学教师三重表征教学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最本质的特征,三重表征是化学学习独特的思维方式。《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提出的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素养1即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明确强调了宏观、微观和符号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近些年的研究一直在倡导一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三重表征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有关三重表征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以“三重表征”为主题,对中学化学教师三重表征认知和教学行为现状进行了研究。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中学化学教师三重表征认知水平,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大部分中学化学教师能够认识并认可三重表征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具有运用三重表征教学的意识,大多数教师认为三重表征一般认知顺序为宏观-微观-符号。在教学行为研究方面,论文在对三重表征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明确三重表征的内涵,构建三重表征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模型,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三重表征使用频次三个维度确立具体的观察指标,选择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进行具体的课堂观察。基于三重表征教学行为课堂观察模型,对比分析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教学行为差异,发现:在教学内容方面专家教师对具体知识点的处理更细致,在教学策略方面专家教师能思考所选方法的合理性,在表征使用频次方面,专家教师的表征使用及转换频率与水平更高。论文还对被研究的教师进行跟踪访谈,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师对三重表征的理解。

胡金铭[7](2020)在《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作为示范者的角色,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实现专业发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教师的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体现在教师自身的方方面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包括教师的非语言行为。除此以外,许多学者纷纷表示人与人在进行交流时,非语言行为在传递信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信息传递的桥梁,能够在课堂中恰当的运用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来说是十分有益处的。本研究以生物学课堂为依托,了解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中对非语言行为的运用情况,并整理出课堂上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类型、功能、特点以及教师非语言行为在课堂上的运用等方面的理论。通过整理笔者发现我国学者对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研究,重实践,轻理论,且以外语、数学、体育这几个学科的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高中生物学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研究缺乏,这对于有效指导高中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中非语言行为的运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以理论为基础来指导教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中运用非语言行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看重教师在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也表现出对教师的非语言行为有很大的期待,但部分教师表示不知如何恰当的运用非语言行为。为了使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笔者对以上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设计了三个教学案例并在实习学校进行实践,实践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最后,针对生物学教师如何有效的在课堂中运用非语言行为,根据相应理论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学实践;第二,促进规范,提高运用水平;第三,灵活适度,适时运用;第四,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总之,本研究不仅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生物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恰当的运用非语言行为做出了指导。

崔雨[8](2021)在《情景视角下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 ——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对外汉语综合课是汉语语言教学的主要课程,其核心是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学习者多角度地理解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基于此,本文在情景教学法视角下,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研究。在个案的研究基础上,探究初级汉语综合课情景法教学设计的策略。第一章,绪论部分。从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展开。我们发现学者们目前教学设计的调研对象主要以教材、多媒体、教学中的课堂活动为主。这些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理论,让学习者能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体会到趣味性的教学。第二章,问卷调查。我们邀请了国内某大学国教院的师生,共同完成了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表,从而全方面了解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现状。问卷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1.初级综合课词汇、语法和课文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性。2.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形式简单化和语言导入方式理论化。3.目前学习者对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期望是更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内容。在教学设计前,我们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技巧六大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抽象量化、关联拓展和言语交际三种语言教学模式。在这些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辅以动态图示、螺旋顺序、上、下位和小组传输教学策略。同时在Wittgenstein“意义即使用”的原则下,创设语言环境和情景,研究语境下词汇识别和搭配方面的教学。词的识别我们主要考量词语的发音、语义、结构三个基本方面,因此很有必要在语境构建中学习词的搭配。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分析后,设计教学过程。初级汉语综合课注重听说读写,而且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对初级课堂的整个环节进行设计,即知识点导入、操练和巩固。然后对初级综合课某一具体教学事件的教学方案进行了详细编写。第四章,教学设计实施后评价与反思。设计的教学成果采用ELEOT2.0课堂有效实施环境观察工具进行课后评估和对最终的期末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期末成绩及格率数据达到99%,得出该理论下的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教学设计实施后,我们从教学优点、缺点和改进意见三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的反思。第五章,教学设计后反思具体教学策略。在情景教学法指导下,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从短语语境、句子语境和语篇语境三方面,分析词汇和语法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我们认为,情景法应用于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不但能够完成语言知识目标、语言能力目标和文化能力目标,还能增加课堂的交际性。

程冰心[9](2019)在《影视片段在“中国概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概况”作为来华留学生高等学历教育的必修课,是一门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的文化类课程,包含中国的地理、历史、宗教、哲学、经济、文学、医药等多方面知识。文化课内容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等特点不易理解。为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本文在对“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就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媒体传播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和文化适应模式,分析了在其教学中应用影视片段的可行性。通过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习,对影视片段在“中国概况”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位置、案例进行了设计和实践。最后结合教师教学反馈和学生学习效果调查问卷的分析,验证了将影视片段应用于“中国概况”教学的可行性,并对教学实践反馈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文化传播方面,能够帮助留学生加深对《中国概况》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文化的理解,具有语言讲解所不具备的形象性、生动性,帮助留学生快速打破刻板印象,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刷新对中国的认知。在教学管理方面,课程不同阶段的影视片段运用,不仅有助于集中留学生的注意力,促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而且将教师的精力从维持课堂秩序集中到教学中来,提升教学效率,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该教学形式还可以摆脱课堂教学的局限,将学习时间、频次、地点自主化,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更新,也为今后“中国概况”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贾燕凤[10](2019)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 ——以鞍山市A幼儿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游戏作为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幼儿认识自我,探索、体验和认识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保证游戏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教师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对于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以及动作等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选取鞍山市A幼儿园中的体育教师及带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作为研究方法。首先,从观察指导、示范指导、安全指导及借助环境的隐性指导四个方面对教师显性指导行为和隐性指导行为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其次,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客观分析,找出A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访谈进一步挖掘导致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匮乏、教师观察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安全第一”带来的压力、教师对游戏环境价值认识不足等。最后,从丰富教师知识素养、提高教师观察能力、运用适宜的指导方式、创设良好的体育游戏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二、自然教学的直观演示与语言讲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然教学的直观演示与语言讲解(论文提纲范文)

(1)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研究 ——以长沙市L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美术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美术素材选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选用美术素材的困境
        四、研究者的旨趣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材料与素材
        二、美术素材与美术素材选用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美术素材选用的相关研究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幼儿园课程理论
        二、儿童美术教育理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第五节 资料的编码与分析
        一、资料的编码
        二、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第三章 L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基本状况
    第一节 美术素材选择的情况
        一、美术素材选择的类型
        二、美术素材选择的目的
        三、美术素材选择的原则
        四、美术素材选择的途径
        五、不同类型美术活动中各类美术素材选择的情况
    第二节 美术素材运用的情况
        一、美术素材运用的呈现方式
        二、美术素材运用的方法
第四章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美术素材选用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素材选择存在的问题
        二、美术素材运用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美术素材选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层面的原因
        二、幼儿园层面的原因
        三、家长层面的原因
第五章 解决教师美术素材选用存在问题的建议
    第一节 对教师的建议
        一、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美术教育观念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提升教师的美术素养
    第二节 对幼儿园管理者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者的认知
        二、开展培训和专项教研活动
    第三节 对家长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美术作品评价观
        二、积极协助美术素材的选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2)第七届全国体育优质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 选题的依据
        1.国家层面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
        2.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现实状况
    (二) 研究意义
    (三) 创新之处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 理论基础
        1.核心概念的界定
        2.课堂观察法的发展
    (二) 国外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三) 国内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1.教学行为价值研究
        2.教学行为的涵义
        3.教学行为类型研究
        4.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四) 国内关于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1.体育教学行为的定义
        2.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3.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目标
    (三)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访谈法
        3.观察法
    (四) 研究工具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教学行为观测点的选取
        1.专家组的确定
        2.专家访谈与回馈
    (二) 语言行为观察点分析
        1.讲解的方式
        2.句式的选用
        3.时间的控制
        4.时机的把握
        5.肢体的配合
        6.口哨的运用
    (三) 动作行为观察点分析
        1.动作的呈现
        2.动作的位置
        3.动作的时机
        4.动作的规范性
    (四) 教学行为在各教学环节的呈现
        1.导入环节
        2.准备活动环节
        3.建立动作表象环节
        4.练习组织环节
        5.纠错指导环节
        6.整理结束环节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二) 建议
    (三)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3)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研究理论基础
    2.1 直观性教学原则
    2.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3 注意理论
    2.4 巴甫洛夫的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理论
    2.5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现状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2 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现状
    3.3 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学习效果总体水平与群体差异
    3.4 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学习效果各维度水平现状
    3.5 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与学习效果的相关统计
    3.6 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现状对学习效果水平的回归分析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状况的分析与讨论
    4.1 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特点分析
    4.2 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现状与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C 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D 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观察记录表

(4)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缘由
    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研究综述
第一章 情境教学概述
    1.1 情境教学的概念阐释
        1.1.1 情境教学的起源
        1.1.2 情境教学的概念
    1.2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1.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2.2 二语习得理论
        1.2.3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情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中的运用
    2.1 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1 分析文化课程特点
        2.1.2 分析现有的文化课教学情况
        2.1.3 分析学习者文化课学习情况
        2.1.4 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对外汉语文化课的优势
    2.2 情境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文化课的具体结合
        2.2.1 对外汉语文化课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2.2.2 对外汉语文化课情境模式的构建
        2.2.3 对外汉语文化课的具体情境类别
第三章 基于情境教学法的文化课教学设计
    3.1 总体设计
        3.1.1 教学内容分析
        3.1.1.1 教材分析
        3.1.1.2 具体教学内容分析
        3.1.2 学习者分析
        3.1.3 教学目标
        3.1.3.1 知识水平目标
        3.1.3.2 能力培养目标
        3.1.3.3 素质培养目标
        3.1.4 教学策略
        3.1.5 教学媒体
    3.2 基于情境教学法的文化课教学案例—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为例
        3.2.1 布置教学环境
        3.2.2 教学设计
        3.2.2.1 课型
        3.2.2.2 使用教材
        3.2.2.3 实物准备
        3.2.2.4 教学对象
        3.2.2.5 教学内容
        3.2.2.6 教学目标
        3.2.2.7 教学课时
        3.2.2.8 情境运用
    3.3 教学实施
        3.3.1 第一课时
        3.3.2 第二课时
        3.3.3 第三课时
第四章 教学评价反馈与教学反思
    4.1 教学评价反馈
        4.1.1 自我评价
        4.1.2 课堂观察
        4.1.3 问卷调查和课后访谈情况分析
        4.1.3.1 调查问卷分析
        4.1.3.2 课后访谈分析
        4.1.4 随堂测验成绩分析
    4.2 教学反思
        4.2.1 中国饮食文化课情境教学的优点
        4.2.2 中国饮食文化课情境教学的不足
        4.2.3 教学改进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2:调查问卷二
附录3:学生自由回答题情况
附录4:文化课情境教学的课后访谈情况
附录5:随堂测验试题

(5)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技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石河子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化学教学教学技能相关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技能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方式及调查对象
    3.3 调查问卷的编制
    3.4 调查现象分析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技能个案研究
    4.1 课堂实录
    4.2 访谈实施与结果分析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技能对策研究
    5.1 个人发展方面
    5.2 学校方面
    5.3 教育培训方面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技能调查问卷
    附录B 化学教师教学技能课堂观察表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中学化学教师三重表征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三重表征是化学学习独特的思维方式
    1.2 国内外多年研究的倡导
    1.3 新课标强调宏微结合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 文献综述
    2.1 三重表征的研究起源
    2.2 三重表征的国内研究综述
        2.2.1 三重表征的内涵研究
        2.2.2 三重表征的困难及策略研究
        2.2.3 三重表征的调查研究
        2.2.4 三重表征的教学实践研究
        2.2.5 教师三重表征的教学行为研究
3 研究目的与任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任务
    3.3 研究方法
4 研究设计
    4.1 三重表征的内涵
    4.2 三重表征教学行为的观察模型构建
        4.2.1 三重表征教学内容维度
        4.2.2 三重表征教学策略维度
        4.2.3 三重表征使用频次维度
    4.3 新手、专家型教师的界定
5 中学化学教师三重表征认知水平的调查
    5.1 调查目的
    5.2 调查对象
    5.3 问卷编制
    5.4 调查结果及分析
        5.4.1 整体结果分析
        5.4.2 不同发展阶段化学教师的三重表征认知差异分析
    5.5 小结
6 中学化学教师课堂三重表征教学行为分析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对象
    6.3 课堂教学视频的转录
    6.4 课堂三重表征教学行为的编码
        6.4.1 编码方法
        6.4.2 编码结果及统计
    6.5 结果分析及比较
        6.5.1 新手和专家型教师教学内容维度三重表征教学行为的比较分析
        6.5.2 新手和专家型教师教学策略维度三重表征教学行为的比较分析
        6.5.3 新手和专家型教师三重表征教学行为使用频次维度的比较分析
    6.6 中学化学教师三重表征认知水平及教学行为现状的访谈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三重表征教学注意问题及建议
    7.3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7)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述评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左右脑分工理论
    二、身势学理论
    三、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四、现代语言学理论
第三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概述
    一、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特点
        (一)先天性
        (二)真实性
        (三)差异性
        (四)辅助性
    二、教师非语言行为的分类
    三、教师非语言行为的功能
第四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课堂应用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制定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的内容
    二、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
        (一)对教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二)对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三)现状调查的结论
第五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在生物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运用策略
    一、教师非语言行为在生物学课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教师对非语言行为缺乏理论的学习
        (二)教师对非语言行为运用的不够全面
        (三)教师和学生存在认知上的差异
    二、教师非语言行为在生物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体势的运用
        (二)副语言的运用
        (三)仪表形象的运用
        (四)人际距离的运用
        (五)时间的运用
        (六)环境因素的运用
第六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案例设计及实施
    一、案例设计
        (一)案例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二)案例二:细胞的增殖
        (三)案例三: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二、案例实践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对象
        (三)实践过程
        (四)案例一实践结果分析
        (五)案例二实践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应用的建议
        (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学实践
        (二)促进规范,提高运用水平
        (三)灵活适度,适时运用
        (四)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
第八章 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致谢

(8)情景视角下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 ——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和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初级汉语综合课研究
        1.2.2 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
        1.2.3 情景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的应用性研究
    1.3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1.3.1 Wittgenstein“意义即使用”理论要略
        1.3.2 系统理论与教学设计
        1.3.3 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现状调查
    2.1 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方法
        2.1.3 调查内容
    2.2 调查结果和分析
        2.2.1 教师的观念
        2.2.2 学生的感受
3 情景视角下的初级阶段综合课教学设计——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为例
    3.1 制定教学目标
    3.2 分析教学内容
    3.3 探究教学模式
    3.4 分析教学对象
    3.5 制定教学策略
        3.5.1 螺旋式教学顺序
        3.5.2 动态的图示教学
        3.5.3 上、下位的教学
        3.5.4 小组式教学传输
    3.6 选择教学方法
    3.7 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3.7.1 组织教学
        3.7.2 知识点引入
        3.7.3 知识点操练
        3.7.4 知识点巩固
    3.8 《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教学详案
        3.8.1 词汇和汉字—第一课时
        3.8.2 课文和语法—第二课时
4.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的测评与反思
    4.1 教学设计实施后的评价
        4.1.1 学习结果测量与评价
        4.1.2 课堂有效环境教学评价
    4.2 教学设计实施后的反思
        4.2.1 教学设计的优点
        4.2.2.教学设计的不足
        4.2.3 教学设计的改进建议
5.情景视角下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策略
    5.1 以语言要素为导向的策略
        5.1.1 词汇
        5.1.2 语法
    5.2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策略
        5.2.1 语言知识目标
        5.2.2 认知结构目标
        5.2.3 文化能力目标
    5.3 以教学主体为导向的策略
        5.3.1 教师方面
        5.3.2 学生方面
6 结语
本课题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影视片段在“中国概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影视片段应用于语言教学研究现状
        1.3.2 国内影视片段应用于语言教学研究现状
        1.3.3 影视片段应用于“中国概况”教学研究现状
    1.4 影视片段的界定及应用理论
        1.4.1 影视片段的概念及范围界定
        1.4.2 影视片段应用于“中国概况”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2章 “中国概况”教学现状分析
    2.1 “中国概况”教学现状调查
    2.2 “中国概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2.1 “中国概况”教学存在的问题
        2.2.2 “中国概况”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2.3 影视片段应用于“中国概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3.1 影视片段的教学优势
        2.3.2 影视片段的传播优势
第3章 影视片段在“中国概况”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3.1 影视片段的应用原则
        3.1.1 碎片化原则
        3.1.2 目的性原则
        3.1.3 典型性原则
        3.1.4 适应性原则
        3.1.5 多样性原则
    3.2 影视片段的应用位置
        3.2.1 课程导入阶段应用影视片段
        3.2.2 课程中间阶段应用影视片段
        3.2.3 课程总结阶段应用影视片段
    3.3 影视片段在《中国概况》第十三课的教学设计
        3.3.1 教材和影视片段选取说明
        3.3.2 《中秋节》教学设计
第4章 影视片段在“中国概况”教学中的效果及改进建议
    4.1 影视片段的应用效果反馈
        4.1.1 教师教学效果反馈
        4.1.2 学生学习效果反馈
    4.2 “中国概况”教学的改进建议
        4.2.1 提升教师媒介素养水平
        4.2.2 正视学生的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
        4.2.3 建立影视片段教学资料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中国概况”课程加入影视片段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 ——以鞍山市A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幼儿园体育游戏
        2.教师指导行为
    (四)文献综述
        1.关于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相关研究
        2.关于教师指导行为的相关研究
        3.关于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相关研究
        4.文献述评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观察法
        3.访谈法
        4.文献法
    (六)研究工具
三、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现状
    (一)教师指导方式
    (二)教师指导时机
    (三)教师指导内容
    (四)教师利用环境的隐性指导
四、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体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
        1.教师指导缺乏针对性
        2.教师的介入不恰当
        3.教师“过度”关注安全
        4.教师对体育游戏价值认识片面
        5.教师对游戏环境创设不适宜
    (二)体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匮乏
        2.教师观察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3.教师承受着“安全第一”的巨大压力
        4.教师对游戏环境价值认识不足
五、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改进建议
    (一)丰富教师的知识素养
        1.加深幼儿心理发展方面相关理论的学习
        2.拓宽幼儿体育运动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1.合理运用不同观察方法的能力
        2.科学分析和解读观察结果的能力
    (三)运用适宜的指导方式
        1.根据幼儿发展,选择指导方式
        2.根据游戏发展,选择指导方式
    (四)创设良好的体育游戏环境
        1.探究游戏材料的教育功能
        2.营造鼓励和赞赏的游戏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自然教学的直观演示与语言讲解(论文参考文献)

  • [1]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美术素材选用的研究 ——以长沙市L幼儿园为例[D]. 梁倩.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第七届全国体育优质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D]. 徐荣光.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3]小学语文教师直观教学问题研究[D]. 何晓清. 延边大学, 2019(01)
  • [4]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设计[D]. 仲永言.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9(07)
  • [5]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技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石河子y中学为例[D]. 严格.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中学化学教师三重表征教学现状研究[D]. 李风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7]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D]. 胡金铭.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8]情景视角下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 ——以《我们骑着自行车去颐和园》为例[D]. 崔雨.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影视片段在“中国概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程冰心. 沈阳大学, 2019(02)
  • [10]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 ——以鞍山市A幼儿园为例[D]. 贾燕凤. 鞍山师范学院, 2019(04)

标签:;  ;  ;  ;  ;  

自然教学的直观演示和语言讲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