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光法测定盐酸可卡因溶液

旋光法测定盐酸可卡因溶液

一、旋光法测定盐酸可卡因溶液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1](2017)在《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首先对核酸适配体与其特点、体外筛选技术以及在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然后分别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抗生素卡那霉素、毒品可卡因以及各自的分析检测手段进行了概述,重点对各自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最后阐明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第二章:双酚A(BPA)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涂层等与人类饮食密切相关的领域,BPA是一种具有拟雌激素作用的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本章以小檗碱为荧光探针,利用BPA与其核酸适配体形成G-四链体结构从而减少小檗碱与核酸适配体的键合使体系荧光降低的原理分别对两条核酸适配体链进行研究,比较两种适配体体系的分析特性,选出适宜的核酸适配体并对该核酸适配体传感体系的选择性和回收率进行研究。该传感体系对BPA检测的线性范围是0mM—1300mM,检出限是32 n M(S/N=3),饮用水中的加标回收率是92.4%—102.3%,可应用于BPA的实际样品检测。第三章:卡那霉素具有抑制细菌增殖和促进畜禽生长发育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饲料的生产领域,卡那霉素的滥用会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和听力损伤等危害。本章以小檗碱为荧光探针,利用卡那霉素和其适配体形成发夹状结构从而减少小檗碱与核酸适配体的键合使体系荧光降低的原理构筑了卡那霉素核酸适配体传感体系。详细考察了适配体浓度、体系的酸度及离子强度等对卡那霉素识别检测的影响,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分析测定卡那霉素的传感平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与卡那霉素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是5 n M—70 n M,检出限为2.3 n M(S/N=3),牛奶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是98.3%—101.2%,适合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第四章:可卡因是世界公认的五大类毒品之一,由于它的滥用已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可卡因进行快速、准确、灵敏检测已成为研究热点。核酸适配体与荧光光谱法结合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特异性识别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合适的荧光探针与适配体的选择成为研究的关键。本章以廉价免标记的小檗碱作为荧光探针,以可卡因核酸适配体的三段寡聚核苷酸链作为识别单元,利用可卡因引起寡聚核苷酸链构型的变化对小檗碱荧光发射的影响,实现了对可卡因的分析检测。详细考察了适配体浓度、体系的p H值及离子强度等对可卡因识别体系的影响,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分析测定可卡因的传感平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与可卡因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卡因分析检测的线性范围是为5mM—100mM,检出限为2.8mM(S/N=3)。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可卡因在人体血清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是为95.6%—101.3%。

马吉祥[2](2014)在《农药的THz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大约有600余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被用作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杀藻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类农药,而且每年都有新的农药问世。由于农药种类繁多,仅凭感观和经验对所有种类农药进行分辨是不可能的,给农药的辨别带来困难。农药的大量使用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及破坏,同时农药在农产品及食品中的残留日益成为一个影响人类安全的社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发展简单、快速、准确和无损的农药鉴别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光谱分析技术,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所用波段处于微波和红外之间,有机分子的低频振动模式落在该波段范围内,具有指纹特性;太赫兹波可以穿透塑料制品、纸制品、布料、陶瓷等很多非极性分子构成的材料,可对包装内的物品进行无损检测;光子能量低,对活性分子几乎无光致电离作用;太赫兹光源稳定,环境中的热辐射对其影响很小,且其波长较长,散射作用较弱;采用相干测量技术,能够同时获得太赫兹瞬时电场的幅值和相位信息(传统的光谱技术只能直接获得幅值信息)。基于以上特性,该技术在农药的快速准确鉴别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结合密度泛函理论和模式识别算法,以四种常用农药对研究对象,在光谱分析和分类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对四种常用农药(三氯杀螨砜、敌百虫、亚胺硫磷和六氯苯)与三种蔬菜(菠菜、西蓝花和胡萝卜)的太赫兹光谱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四种农药在0.3-2.2THz波段范围内均有不同的特征吸收,而且吸收峰的位置均不相同;在0.3-1.6THz波段范围内,三种蔬菜中,除了胡萝卜在1.44THz处有一个吸收峰外,其他两种均无吸收峰,三种蔬菜的吸收光谱与四种农药的吸收光谱均不相同。(2)本文利用Gaussian09量子化学计算软件包,以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1+G**水平模拟计算了上述四种农药在太赫兹波段的理论振动光谱,并与实验得到的吸收光谱进行比对,对相匹配的吸收峰的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分析。(3)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两种模式识别算法对四种农药的太赫兹吸收光谱进行分类:1)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四种农药吸收光谱的主成分,以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作为特征向量,利用C4.5决策树方法对农药进行分类。2)同样以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作为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农药进行分类;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直接对四种农药的吸收光谱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方法优于C4.5决策树方法。论文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农药进行检测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林瑶,杨敏茹,郭飞燕,王荣,王晓娟,顾宜[3](2011)在《HPLC法测定多聚甲醛牙髓失活剂中盐酸可卡因含量》文中指出目的:建立测定多聚甲醛牙髓失活剂中盐酸可卡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0.5%三乙胺溶液(磷酸调pH值至4.5)=30∶70,检测波长为235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盐酸可卡因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6.208~129.664μg·mL-1(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12%,RSD=1.1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陈正平[4](2009)在《多巴胺转运蛋白示踪药物18F-FECNT的制备与临床前药理研究》文中提出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转运蛋白(DAT)与多种神经精神类疾病有关,以DAT为靶点的诊断与治疗药物的设计颇受重视。DAT示踪药物对帕金森病(PD)的分子影像研究具有临床价值。本论文研制了用于DAT示踪的放射性药物氟[18F]-N-(2-氟乙基)-2β-甲酯基-3β-(4-氯苯基)去甲基托烷(18F-FECNT),并评价其作为PD显像药物的成药性。论文主要结果如下:设计并制备了DAT示踪药物18F-FECNT标记前体化合物N-(2-甲磺酰乙基)-2β-甲酯基-3β-(4-氯苯基)去甲基托烷(MsOECNT)。以可卡因为起始原料,经酸性水解、分子内脱水、选择性1,4-加成反应等过程,制备了关键中间体2β-甲酯基-3β-(4-氯苯基)托烷(CClT),并通过衍生化法完成其立体结构测定。将CClT脱去N-位甲基,再进行羟乙基化制备了新化合化物N-(2-羟乙基)-2β-甲酯基-3β-(4-氯苯基)去甲基托烷(HOECClT),最后将HOECClT酯化获得了新的18F-FECNT标记前体化合物N-(2-甲磺酰乙基)-2β-甲酯基-3β-(4-氯苯基)去甲基托烷(MsOECNT)。此外,通过nor-CClT的氟乙基化反应制备了18F-FECNT的对照品FECNT。合成过程中对关键的合成步骤进行了优化,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等技术确证了各步中间体及终产物的化学结构。建立了自动化的一步法、高产率的18F-FECNT放射合成方案。在催化剂K222作用下,4 mg的MsOECNT与K18F于1 ml无水乙腈中在90℃下反应20 min,直接生成了18F-FECNT,氟[18F]化产率为48%。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享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18F-FECNT注射液,其放射化学纯度为98.4%,最终放射化学产率为33%,总合成时间为80-100 min。标记反应过程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完成了18F-FECNT的作为一种DAT示踪药物的临床前主要药效与药理学研究,证实了18F-FECNT的临床应用潜力。18F-FECNT在正辛醇-水相中的分配系数为34.1(pH7.0),56.4(pH7.4)。生物分布结果表明,18F-FECNT能穿透无损的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组织并有较好的滞留特性(给药后5, 15, 30, 60, 120, 180 min的脑摄取值分别为2.22, 1.20, 1.02, 0.78, 0.71, 0.67 %ID),脑内的18F-FECNT在靶部位(纹状体)有较好的摄取与滞留,纹状体(ST)与小脑(CB)、海马、顶叶、颞叶的放射性摄取比值分别高达3.47, 3.55, 4.40, 3.47(给药后15min),与额叶、枕叶的比值分别为3.17, 3.35(30min)。纹状体对18F-FECNT的摄取能被DAT阻断剂特异性地阻断。放射自显影结果显示正常大鼠纹状体显影清晰,双侧对称(ST左/CB = 5.42,ST右/CB = 5.52),单侧纹状体经6-OHDA损毁的PD模型大鼠其未损毁侧放射性浓聚(ST未损毁侧/CB = 2.57),而损毁侧放射性摄取不明显(ST损毁侧/CB = 1.05)。上述系列研究表明DAT对18F-FECNT对结合具有高特异性与高选择性。体内的18F-FECNT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异常毒性结果小鼠可耐受剂量是人体注射用量的625倍以上,表明18F-FECNT对人安全。完成了正常及PD模型大鼠的小动物PET显像研究,在活体内证实18F-FECNT用于PD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常大鼠纹状体显影清晰,双侧对称,脑内未见其它放射性浓聚区(ST/CB=2.18±0.16,ST左/ST右=1.00±0.05,n=3,给药后5-125 min)。动态分析结果双侧纹状体的放射性浓度在120 min内均高于小脑,ST/CB值最高达3.44(给药后25 min)。单侧纹状体经6-OHDA损毁的PD模型大鼠其未损毁侧显影清晰(ST未损毁侧/CB=2.01±0.23,n=3,5-125 min),而损毁侧不显影,其放射性浓度与小脑接近(ST损毁侧/CB=1.04±0.05,n=3)。单侧PD模型大鼠的动态分析结果未损毁侧纹状体在5-125 min内放射性浓度高于小脑,但相对摄取值低于正常大鼠,而损毁侧纹状体的放射性浓度始终与小脑接近,研究结果在活体动物内证实了18F-FECNT用于临床PD的影像学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8F-FECNT是良好的DAT示踪药物,对PD的分子影像学研究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马军刚[5](2002)在《有机概念图和泡沫分离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次将有机概念图理论和泡沫分离技术应用到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和分离上,是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重大改进,并具有普遍适用意义和指导作用。 有机概念图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计算中药有效成分的有机性值与无机性值,从而确定其在有机概念图各性状区的分布。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与有机概念图之间的关系,可以验证许多中药有效成分的性状,并能够很好地解释几味常用中药的分离提取、剂型设计及复方配伍等问题。另外,根据常用中药在有机概念图中的分布,可以推测其他有效成分的性质或者进行药物筛选。 泡沫分离技术主要是根据中药中含有蛋白质、皂甙类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进行浓缩和分离中药有效成份的一种简便新型的分离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分离技术对浓缩和分离甘草酸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彭晓梅,温昌泓[6](1996)在《折光法测定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文中研究指明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中国药典采用银量法,该法准确,但费时,耗试剂,笔者根据葡萄糖和氯化钠都具有折光性的特点,参考有关资料,于1995年3月用折光法测定氯化钠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得到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李君,张良志,邓文章[7](1993)在《旋光法测定盐酸可卡因溶液的含量》文中认为根据盐酸可卡因具有旋光性的特点,笔者用旋光法测定盐酸可卡因溶液的含量,其平均回收率为100.04%,变异系数为0.29%。用旋光法与银量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盐酸可卡因溶液的含量,结果比较接近。

周同惠,徐礼燊[8](1990)在《药物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对药物分析在1988~1989年间的进展作了较全面的评述。内容包括概述、容量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光密度扫描法、电化学分析法及其他方法等。共引用文献400多篇。

李延亭,吴文全[9](1990)在《用折光法测定盐酸可卡因溶液的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盐酸可卡因溶液在临床上常用于眼、耳、鼻、喉专科表面麻醉,中国药典(1985年版)系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其药物含量。济南部队后勤部卫生部主编的《药局技术操作手册》则采用银量法和中和法进行含量测定,以上方法操作繁琐,费时较长,

二、旋光法测定盐酸可卡因溶液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旋光法测定盐酸可卡因溶液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核酸适配体概述
    1.2 核酸适配体的特点
    1.3 核酸适配体体外筛选技术
        1.3.1 传统SELEX技术
        1.3.2 先进的SELEX技术
    1.4 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应用
        1.4.1 荧光传感器
        1.4.2 比色传感技术
        1.4.3 电化学传感技术
    1.5 双酚A及其检测
        1.5.1 环境激素及双酚A
        1.5.2 双酚A的分析检测方法
    1.6 卡那霉素及其分析检测
        1.6.1 抗生素及卡那霉素
        1.6.2 卡那霉素的检测
        1.6.3 卡那霉素的适配体传感技术
    1.7 可卡因
        1.7.1 可卡因概述
        1.7.2 可卡因检测方法
    1.8 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1.8.1 选题背景
        1.8.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小檗碱/适配体G-四链体构型转变的双酚A荧光检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
        2.2.2 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2.2.3 实验条件的优化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设计
        2.3.2 可行性考察
        2.3.3 小檗碱浓度的选择
        2.3.4 小檗碱-aptamer1-BPA传感体系构建
        2.3.5 小檗碱-aptamer2-BPA传感体系构建
        2.3.6 选择性研究
        2.3.7 回收率研究
    2.4 结论
第三章 基于小檗碱/核酸适配体发夹状构象转变的卡那霉素荧光检测
    3.1 引言
    3.2.实验部分
        3.2.1 试剂
        3.2.2 仪器
        3.2.3 实验条件的优化
        3.2.4 分析特性研究
        3.2.5 选择性研究
        3.2.6 回收率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实验原理
        3.3.2 卡那霉素分析检测条件优化
        3.3.3 卡那霉素分析特性
        3.3.4 选择性研究
        3.3.5 回收率实验
    3.4 结论
第四章 基于小檗碱/三段式核酸适配体构象Y型转变的可卡因荧光检测
    4.1 引言
    4.2.实验部分
        4.2.1 试剂
        4.2.2 仪器
        4.2.3 实验条件的优化
        4.2.4 分析特性研究
        4.2.5 选择性研究
        4.2.6 回收率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实验原理
        4.3.2 可卡因分析检测条件优化
        4.3.3 可卡因分析特性
        4.3.4 选择性研究
        4.3.5 回收率实验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2)农药的THz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成果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3.3 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
    2.2 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及原理
    2.3 试剂和材料
    2.4 仪器分析条件
    2.5 样品制备
    2.6 实验过程
    2.7 样品吸收系数和折射率计算
    2.8 本章小结
3 农药样品和蔬菜样品的 THZ 光谱分析
    3.1 样品简介
    3.2 四种农药的实验结果
    3.3 三种蔬菜的实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密度泛函(DFT)理论的农药分子 THZ 光谱解析
    4.1 密度泛函(DFT)理论
        4.1.1 Hohenberg-Kohn 定理
        4.1.2 Kohn-Shan(沈吕九)方法
    4.2 GAUSSIAN09 的使用
    4.3 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农药太赫兹光谱分类
    5.1 主成分分析理论
    5.2 C4.5 决策树算法理论
    5.3 支持向量机理论
    5.4 利用 C4.5 决策树算法对农药吸收系数光谱特征分类
        5.4.1 四种农药的吸收光谱数据及主成分
        5.4.2 WEKA 软件使用
        5.4.3 C4.5 决策树对农药吸收光谱的主成分进行分类
    5.5 利用支持向量机对农药吸收系数光谱特征分类
        5.5.1 LIBSVM 软件使用
        5.5.2 支持向量机对农药吸收光谱的主成分进行分类
        5.5.3 支持向量机对农药吸收光谱进行分类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HPLC法测定多聚甲醛牙髓失活剂中盐酸可卡因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
        2.2.3 空白溶液。
    2.3 线性关系考察
    2.4 精密度试验
    2.5 稳定性试验
    2.6 重复性试验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2]
    2.8 样品含量测定
3 讨论

(4)多巴胺转运蛋白示踪药物18F-FECNT的制备与临床前药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巴胺转运蛋白概述
    1.2 多巴胺转运蛋白(DAT)与帕金森病显像
        1.2.1 帕金森病简介
        1.2.2 帕金森病的显像药物
        1.2.2.1 多巴代谢显像剂
        1.2.2.2 多巴胺D2 受体显像
        1.2.2.3 囊泡单胺转运体显像
        1.2.2.4 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及其优点
    1.3 多巴胺转运蛋白靶向分子的构效关系
    1.4 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示踪显像的放射性药物研究进展
        1.4.1 用于SPECT 显像的~(123)I 标记的DAT 显像剂
        1.4.2 用于SPECT 显像的~(99m)Tc 标记的DAT 显像剂
        1.4.3 用于PET 显像的~(11)C 标记或~(18)F 标记的DAT 显像剂
    1.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成像原理
    1.6 ~(18)F-FECNT 是理想的多巴胺转运蛋白PET 显像药物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7.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2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
        1.7.3 课题来源
第二章 ~(18)F-FECNT 标记前体化合物的合成
    2.1 合成路线
    2.2 主要材料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标记前体化合物MSOECNT(7)的化学合成
        2.3.1 3-羟基-8-甲基-8-氮杂二环[3,2,1]辛烷-2-羧酸(1)
        2.3.1.1 合成方法与结果
        2.3.1.2 讨论
        2.3.2 3-羟基-8-甲基-8-氮杂二环[3.2.1]辛烷-2-羧酸甲酯(3)
        2.3.2.1 合成方法与结果
        2.3.2.2 讨论
        2.3.3 2β-甲酯基-3β-(4-氯苯基)托烷(4)
        2.3.3.1 合成方法与结果
        2.3.3.2 讨论
        2.3.4 2β-甲酯基-3β-(4-氯苯基)去甲基托烷(5)
        2.3.4.1 合成方法与结果
        2.3.4.2 讨论
        2.3.5 (N-(2-氟乙基)-2β-甲酯基-3β-(4-氯苯基)去甲基托烷(9)
        2.3.5.1 合成方法与结果
        2.3.5.2 讨论
        2.3.6 N-(2-羟乙基)-2β-甲酯基-3β-(4-氯苯基)去甲基托烷(6)
        2.3.6.1 合成方法与结果
        2.3.6.2 讨论
        2.3.7 N-(2-甲磺酰乙基)-2β-甲酯基-3β-(4-氯苯基)去甲基托烷(7)的合成
        2.3.7.1 合成方法与结果
        2.3.7.2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巴胺转运蛋白示踪药物~(18)F-FECNT 的制备
    3.1 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18)F-FECNT 的放射合成过程
        3.2.1 ~(18)F 标记与纯化
        3.2.2 放化纯检测与稳定性研究
    3.3 结果
        3.3.1 标记产率与结构验证
        3.3.2 ~(18)F-FECNT 注射液的体外稳定性研究
    3.4 讨论
        3.4.1 一步法制备~(18)F-FECNT 的优点
        3.4.2 影响标记产率的因素
        3.4.3 最佳HPLC 分析条件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8)F-FECNT 的临床前主要药效、药理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1.3 实验动物
    4.2 ~(18)F-FECNT 的药理与药效学研究
        4.2.1 分配系数的测定
        4.2.2 正常ICR 小鼠脑内分布
        4.2.3 正常小鼠体内主脏器分布
        4.2.4 DAT 阻断实验
        4.2.5 小鼠血药清除动力学研究
        4.2.6 6-OHDA 单侧损毁PD 模型大鼠的制备
        4.2.7 放射自显影研究
        4.2.8 安全性试验(异常毒性)
    4.3 研究结果
        4.3.1 分配系数
        4.3.2 正常ICR 小鼠脑内分布
        4.3.3 正常ICR 小鼠体内分布
        4.3.4 脑内DAT 阻断试验
        4.3.5 小鼠血药清除动力学
        4.3.6 正常及PD 模型大鼠放射自显影
        4.3.7 安全性研究
    4.4 讨论
        4.4.1 ~(18)F-FECNT 在小鼠脑内分布及阻断实验
        4.4.2 ~(18)F-FECNT 在小鼠体内主要脏器分布
        4.4.3 放射自显影
        4.4.4 安全性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8)F-FECNT 的小动物PET 显像研究
    5.1 材料
        5.1.1 主要试剂
        5.1.2 主要仪器
        5.1.3 实验动物
    5.2 小动物PET 显像
        5.2.1 6-OHDA 单侧损毁PD 模型大鼠的制备
        5.2.2 小动物PET 显像
        5.2.3 显像结果的数据分析
    5.3 结果
        5.3.1 正常及单侧PD 模型大鼠microPET 显像
        5.3.2 动态分析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有机概念图和泡沫分离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甘草和甘草酸简介
    1.3 有机概念图理论及应用
    1.4 泡沫分离法研究及应用
第二章 有机概念图在中药提取和剂型设计中的应用
    2.1 中药有效成分在有机概念图上的分布及其应用
        2.1.1 中药有效成分物理性质的分类
        2.1.2 提取溶剂的选择
        2.1.3 薄层色谱展开剂的选择
        2.1.4 抗癌药和兴奋剂的分布
        2.1.5 中药剂型的设计
    2.2 甙类物质的有机概念图
        2.2.1 普通甙类
        2.2.2 强心甙
        2.2.3 皂甙
    2.3 小结
第三章 泡沫分离法浓缩和分离甘草酸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甘草酸提取液的制备
        3.2.2 甘草酸浓度的测定
        3.2.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2.4 甘草酸纯度的测定
        3.2.5 杂蛋白的去除
        3.2.6 泡沫分离效果的表达
        3.2.7 实验过程
        3.2.8 实验装置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去除
        3.3.2 进料浓度的影响
        3.3.3 气体流量的影响
        3.3.4 pH值的影响
        3.3.5 离子强度的影响
        3.3.6 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影响
        3.3.7 甘草酸纯度的变化
    3.4 小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四、旋光法测定盐酸可卡因溶液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刘伟. 山西大学, 2017(03)
  • [2]农药的THz检测研究[D]. 马吉祥. 青岛科技大学, 2014(04)
  • [3]HPLC法测定多聚甲醛牙髓失活剂中盐酸可卡因含量[J]. 林瑶,杨敏茹,郭飞燕,王荣,王晓娟,顾宜. 中国药房, 2011(25)
  • [4]多巴胺转运蛋白示踪药物18F-FECNT的制备与临床前药理研究[D]. 陈正平. 江南大学, 2009(02)
  • [5]有机概念图和泡沫分离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D]. 马军刚. 大连理工大学, 2002(02)
  • [6]折光法测定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J]. 彭晓梅,温昌泓. 贵阳医学院学报, 1996(01)
  • [7]旋光法测定盐酸可卡因溶液的含量[J]. 李君,张良志,邓文章. 中国药学杂志, 1993(01)
  • [8]药物分析[J]. 周同惠,徐礼燊. 分析试验室, 1990(04)
  • [9]用折光法测定盐酸可卡因溶液的含量[J]. 李延亭,吴文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0(02)

标签:;  ;  ;  ;  ;  

旋光法测定盐酸可卡因溶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