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弹性面接触问题的数值求解及滚轮修边分析

任意弹性面接触问题的数值求解及滚轮修边分析

一、任意弹性表面接触问题的数值解法及对滚子修缘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美莹[1](2011)在《一种更加高效的求解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直接迭代算法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点接触弹性流体动力润滑问题的快速算法,共分六章。第一章回顾了弹流动力润滑的发展史,重点对点接触EHL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流算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提出了本文研究与选题的意义和重要性。第二章介绍了等温点接触EHL的基本方程,并详细介绍了本文算法的研究基础——复合直接迭代法。第三章提出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求解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直接迭代算法——带状算法,通过大量算例,证明了新算法的可行性、正确性与精确性。第四章研究第三章提出的新算法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大量算例证明本文新算法较复合直接迭代法运算效率可提高几十倍,且随着计算区域网格划分的加密优势愈加明显;并发现当压力系数矩阵半带宽取为满阵的22%-25%时,新算法具有最佳的收敛速度和载荷范围。第五章将新算法用于重载点接触EHL计算,给出了七组算例,获得了点接触EHL的典型特征,证明本文新算法可适用于重载工况,打破了“直接迭代算法不适用于重载弹流问题研究”的传统看法。第六章对全文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以后工作的若干设想。

李颖[2](2008)在《点接触EHL的快速直接迭代算法》文中指出本文由任意弹性体接触问题的数值算法研究和点接触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数值算法研究两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提出一种快速求解任意弹性表面接触问题的新算法。基于Boussinesq半无限体力与变形的关系和结构分析中的影响系数法,将各未知压力组成线性方程组,运用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的分块迭代法,将方程组降阶,并保证数值求解过程的稳定;进一步,通过将接触压力迭代矩阵由满元矩阵变为稀疏的带状矩阵,显着地提高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数据实验表明,当迭代矩阵密度为满阵时的15%~20%时,新算法具有满意的效果。该算法不仅是对经典弹性表面接触问题数值算法的改进,同时为本文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研究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快速数值算法。在复合直接迭代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求解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新的迭代格式,编制了基于该迭代格式的计算机程序,并对若干种等温工况的点接触弹流问题进行了计算,获得了点接触弹流问题的典型特征,证明了新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与复合直接迭代法的对比表明,本文新算法不仅具有很好的计算精度,而且可以显着地提高计算效率和载荷范围。本文新算法对复合直接迭代法是一种重要改进与发展,同时也为非稳态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研究奠定了新的基

陈家庆,张沛,徐林林[3](2001)在《滚动轴承滚子凸度设计的理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在系统沦述滚动轴承滚子凸度设计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工程实际中采用过的几种滚子凸型,给出相应的母线方程和表面间隙表达式,并阐述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王爱林[4](2013)在《滚子轴承摩擦学设计》文中认为近年来,高速滚动轴承的快速发展对轴承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润滑方法和理论分析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车、汽车等领域,高速、高温轴承的设计与应用已经成为重大的技术问题,其疲劳寿命、温升、胶合等摩擦学设计等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滚子轴承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及其热性能,建立了滚子轴承的接触力学模型、疲劳寿命模型、温度模型、胶合模型等,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分析轴承参数及工作条件对轴承性能的影响,以指导轴承在工程实际中的设计及应用,为设计长寿命高性能的轴承提供保证。同时,建立的轴承计算模型及方法也可以推广到蜗轮蜗杆、齿轮等机构的优化设计。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滚子轴承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研究的工程意义,概述了圆锥滚子轴承的结构、发展方向、失效形式等方面的内容,总结了滚子轴承修形、疲劳寿命、温度场分析、胶合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建立了圆锥滚子轴承接触应力计算模型及疲劳寿命模型,计算了在直母线和对数修形母线两种母线形式下,不同材料圆锥滚子与内滚道接触时的应力分布情况及疲劳寿命情况,并对圆锥滚子无偏斜、向小端偏斜及向大端偏斜三种情况时与滚道接触的应力分布情况和疲劳寿命也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建立了滚针轴承弹性接触模型,针对滚针轴承这一研究对象,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的方式,对Palmgren的弹性趋近量公式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在滚针无偏和滚针偏斜两种情况下接触应力及疲劳寿命。第四章考虑了滚子轴承的摩擦功率、热量传递等问题,依据圆柱体热源和微凸体热源两种温度计算模型,求解了轴承内的热传导方程,对比了载荷、转速、热传导系数、滚子材料等参数对滚子及内外滚道温升的影响第五章建立了滚子轴承胶合的判断标准,计算了滚子及内外滚道在不同条件下的热膨胀量。第六章总结了本文完成的工作,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李金平[5](2012)在《分布载荷下轧机辊间压扁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轧机的综合刚度是轧机控制的关键参数,而辊间压扁量是综合刚度的重要体现,因此辊间压扁量对辊缝控制和板形控制,以及改善板形质量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四辊轧机辊间接触力分析及辊间压扁量计算,主要做了如下几点工作:1)借助Hertz接触理论,以及弹性基础梁理论,分析了辊间接触压力沿压扁宽度方向和沿辊身长度方向上的分布情况,并对辊间接触力进行求解。2)建立了计算辊间压扁量的模型。利用弹性四分之一空间表面受集中外载的法向位移求解模型,再借助于微小变形与卡氏定理的叠加原理,求解在分布载荷下弹性四分之一空间表面的法向位移,利用该模型及解法来计算辊间压扁量。最后将计算结果与J. M. de Mul和H. van Engelenburg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本文计算的辊间压扁量比F ppl公式的辊间压扁量更接近试验值的结论。3)分析了辊间接触力和压扁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辊间压扁量计算模型,以及各种条件及模型下圆柱体的接触,推导出了辊间接触力和压扁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分析了辊间压扁系数与轧辊半径之间的变化关系。

夏伯乾,李颖[6](2008)在《一种快速求解任意弹性表面接触问题的新算法》文中提出提出一种快速求解任意弹性表面接触问题的新算法。基于Boussinesq半无限体力与变形的关系和结构分析中的影响系数法,将各未知压力组成线性方程组,运用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的分块迭代法,将方程组降阶,并保证数值求解过程的稳定;进一步,通过将接触压力迭代矩阵由满元矩阵变为稀疏的带状矩阵,显着提高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数据实验表明,当迭代矩阵密度为满阵时的15%~20%时,新算法具有满意的效果。

周海,陈家庆,陈琪[7](2000)在《牙轮钻头滚动轴承滚子接触问题的数值模拟》文中指出研究有限长线弹性体的接触问题是进行牙轮钻头滚动轴承滚子凸度设计的前提 ,现文扼要介绍了有限长线弹性体接触问题经典数值解法的理论基础、基本方程以及相应的数值方法 ,并结合研究体会阐述了程序实现过程中的要点 ,最后用算例验证了所开发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郭新伟[8](2010)在《一种求解点接触EHL问题的新的迭代格式》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构造了一种新的求解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直接迭代格式,通过将方程组系数矩阵由满元矩阵变为稀疏的带状矩阵,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和收敛性。编制了基于该迭代格式的通用计算程序,并对若干种工况进行了求解,得到了点接触弹流问题的典型特征,并将结果与Hamrock-Dowson公式计算值进行了比较,从而证明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本文还详细分析了系数阵化为带状阵时半带宽对数值稳定性和计算速度的影响,发现当半带宽β的值在取满元时的19%~25%时,该算法具有最优的计算速度和载荷适用范围。

陈灿辉[9](2002)在《牙轮钻头变曲率修形滑动轴承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油钻井中使用最多的是牙轮钻头,牙轮钻头中牙轮与牙爪之间的轴承质量直接影响着钻头的性能和工作寿命。对于目前使用广泛的滑动轴承来说,由于重载与低速的工作环境,粘着磨损是牙轮钻头滑动轴承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提高轴承的寿命,除了可对材料进行改进和改善润滑状况以外,更有效的方法是对轴承的结构进行改进,即:设计合理的间隙,尽可能增大轴承的承载面积,避免局部接触压力过大,使压力分布尽量均匀。 本文即是从改善轴承的承载能力出发,对牙爪轴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即:沿径向与轴向分别进行变曲率与凸型设计,提出了四种不同结构的牙爪轴,即:直线型变曲率牙爪轴、修正型变曲率牙爪轴、全凸型变曲率牙爪轴和对数型变曲率牙爪轴,并运用有关接触理论、润滑理论和磨损理论,分别对四种变曲率修形滑动轴承进行了接触、润滑、磨损分析和寿命预测。另外,对于应用于牙轮钻的O型密封圈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分析结果表明,对牙爪轴进行变曲率修形设计可以大大改善轴承的接触压力分布,进而提高轴承的工作寿命。利用本分析结果,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对牙爪轴进行凸型优化与凸度量的优化设计。并且对O型密封圈的结构参数设计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扈文庄[10](2004)在《燃气涡轮起动机减速器用超越离合器研究》文中提出超越离合器是机械工程传动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它的特点是在传力或传动机构中当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从动轴的转速在瞬时或短时大于主动轴时,使主、从动轴互相脱离,而当主动轴的转速大于从动轴时,离合器立刻起作用,带动从动轴做同速旋转并传递扭矩,这在航空器中尤其显得重要。 本文就航空飞机用起动机的工况条件,就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展开深入地研究,确定了超越离合器结构形式,并对其主要部件楔块的结构参数进行详尽地设计计算。根据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几何关系,导出了楔角函数,绘制并分析了楔块楔角曲线,应用弹性理论,推导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内、外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式。在完成了工艺制造和小批试制的基础上,对离合器超越状态下的摩擦阻力力矩进行了测试,并对超越离合器的静态超扭、疲劳寿命和超越等性能进行了模拟和主机试验,经用户确认,所研制的超越离合器达到各项指标要求,并已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实现了国产化。

二、任意弹性表面接触问题的数值解法及对滚子修缘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任意弹性表面接触问题的数值解法及对滚子修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更加高效的求解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直接迭代算法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弹流解法的研究
        1.2.1 弹流润滑算法的研究背景
        1.2.2 重载弹流问题的研究
        1.2.3 计算解法概述
    1.3 本研究的主要任务
2 点接触弹流问题的基本方程及复合直接解法
    2.1 基本假设
    2.2 基本方程
    2.3 方程的无量纲化
        2.3.1 无量纲单位
        2.3.2 等温方程的无量纲化
    2.4 方程的离散及解法
        2.4.1 区域网格的划分
        2.4.2 点接触表面弹性变形计算
        2.4.3 Reynolds方程的离散
        2.4.4 载荷平衡方程的离散
        2.4.5 低松弛复合直接迭代法
    2.5 本章小结
3 一种更加高效的求解点接触EHL问题的直接迭代格式
    3.1 分条迭代
    3.2 一种更加高效的新的直接迭代法
    3.3 算例与结果
    3.4 等温点接触弹流润滑特性
        3.4.1 粘压关系的影响
        3.4.2 速度参数的影响
        3.4.3 载荷参数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带状算法的研究
    4.1 运算效率的比较
    4.2 半带宽的影响
        4.2.1 半带宽对数值稳定性的影响
        4.2.2 半带宽对载荷的影响
        4.2.3 半带宽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新算法用于重载点接触EHL问题的研究
    5.1 膜厚公式
    5.2 重载算例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点接触EHL的快速直接迭代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本课题的发展及现状
        1.2.1 弹性体接触算法的发展及现状
        1.2.2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算法的发展及现状
        1.2.3 弹流润滑问题的计算方法概述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弹性接触问题的新算法
    2.1 弹性接触问题的基本方程
    2.2 弹性接触问题的经典算法
        2.2.1 求解区域的离散
        2.2.2 基本方程的离散
        2.2.3 方程组的降阶与求解
    2.3 弹性接触问题的新算法
    2.4 计算结果与分析
        2.4.1 新算法的可靠性检验
        2.4.2 不同密度网格数划分时的耗时比较
        2.4.3 半带宽β的影响
    2.5 总结
3 等温点接触弹流的复合直接法
    3.1 基本方程
    3.2 方程的无量纲化
    3.3 点接触弹性变形的计算
    3.4 Reynolds方程的离散化
        3.4.1 差分格式
        3.4.2 Reynolds方程的离散
    3.5 数值计算流程
        3.5.1 网格划分
        3.5.2 初始压力和初始中心膜厚H_0的初值
        3.5.3 收敛准则
        3.5.4 计算流程
    3.6 计算结果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新的快速求解点接触EHL问题的直接迭代格式
    4.1 分条求解的迭代格式
    4.2 分条求解格式计算的结果与分析
        4.2.1 算法的可靠性
        4.2.2 新算法与复合直接迭代算法耗时的比较
        4.2.3 新算法的载荷适用范围
    4.3 带状阵求解的迭代格式
    4.4 带状阵求解格式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4.4.1 新算法的可靠性
        4.4.2 半带宽β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滚动轴承滚子凸度设计的理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凸度设计的研究方法
    1.1 经典数值方法
        1.1.1 围绕凸型选择的研究
        1.1.2 围绕凸度量设计的研究
        (1)Ahmadi方法
        (2)Gohar方法
        (3)Reusner方法
        (4)Hoeprich法
    1.2 数学规划、变分等其它方法
    1.3 有限元、边界元等现代数值方法
2 工程中常用凸型的相关分析
    2.1 纯直母线型
    2.2 全圆弧凸型滚子
    2.3 直线-圆弧结合凸型
    2.4 对数凸型
3 滚子凸度设计理论研究的展望
    3.1 非常规圆柱体的凸度设计研究
    3.2 接触形状优化
    3.3 有限长线接触的弹流润滑研究
    3.4 开展表层下接触应力的研究
    3.5 设计宗旨的转变研究

(4)滚子轴承摩擦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滚子轴承摩擦学设计的研究意义
    1.2 圆锥滚子轴承摩擦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滚子的接触应力分析、修形与滚子偏斜
        1.2.2 轴承疲劳寿命模型
        1.2.3 温度场分析
        1.2.4 轴承胶合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小结
第二章 圆锥滚子轴承接触应力计算与疲劳寿命分析
    2.1 接触应力计算模型
        2.1.1 接触区域的选取
        2.1.2 网格划分
        2.1.3 方程离散化
        2.1.4 影响系数的计算
        2.1.5 两接触体表面的原始距离
        2.1.6 方程组的求解
        2.1.7 对数修形母线滚子
        2.1.8 Mises应力的计算
    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2.2.1 直母线圆锥滚子轴承
        2.2.2 对数母线圆锥滚子轴承
    2.3 滚子偏斜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2.3.1 滚子偏斜计算模型
        2.3.2 直母线GCr15圆锥滚子与GCr15内圈接触
        2.3.3 直母线Si_3N_4圆锥滚子与GCr15内圈接触
        2.3.4 对数母线GCr15圆锥滚子与GCr15内圈接触
        2.3.5 对数母线Si_3N_4圆锥滚子与GCr15滚道内圈的接触
    2.4 滚子轴承的疲劳寿命分析
        2.4.1 疲劳寿命计算模型
        2.4.2 修形及偏斜前后轴承疲劳寿命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滚针轴承接触应力及疲劳寿命分析
    3.1 前言
    3.2 滚针轴承的弹性接触模型
    3.3 滚针轴承的弹性趋近量
    3.4 滚针轴承偏斜量计算
    3.5 滚针偏斜对滚针磨损和滚针断裂的影响
    3.6 滚针偏斜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滚子轴承温度计算模型及分析
    4.1 滚动轴承的摩擦力矩
    4.2 滚动轴承的热量传递
    4.3 滚动轴承温度计算的模型
        4.3.1 前言
        4.3.2 圆柱体热源模型
        4.3.3 微凸体热源模型
    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4.4.1 圆柱体热源模型接触区温度分布
        4.4.2 微凸体热源模型接触区温度分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滚子轴承胶合分析
    5.1 胶合的判断
        5.1.1 胶合的判断准则
        5.1.2 轴承的温差膨胀
        5.1.3 弹性趋近量
    5.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2.1 GCr15滚子与GCr15内滚道接触处的胶合情况分析
        5.2.2 GCr15滚子与GCr15外滚道接触处的胶合情况分析
        5.2.3 Si_3N_4滚子与GCr15内滚道接触处的胶合情况分析
        5.2.4 Si_3N_4滚子与GCr15外滚道接触处的胶合情况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完成的工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分布载荷下轧机辊间压扁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轧机辊间压扁综述
    1.3 轧辊弹性压扁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标
        1.5.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辊间接触力的分布解析
    2.1 轧辊弹性变形模型
        2.1.1 简支梁模型
        2.1.2 无限长梁模型
        2.1.3 弹性基础梁模型
        2.1.4 叠层梁模型
        2.1.5 悬臂梁模型
    2.2 轧机辊间压力分布形式
        2.2.1 均匀分布
        2.2.2 抛物线分布
        2.2.3 高次多项式函数分布
        2.2.4 Fourier 级数和 Bessel 函数分布
    2.3 辊间压力的分析
    2.4 轧辊内部应力分析
    2.5 辊间接触力的弹性基础梁模型求解
        2.5.1 理论分析
        2.5.2 力学模型和假定条件
        2.5.3 变形协调方程
        2.5.4 轧辊挠度微分方程的建立
        2.5.5 辊间接触力
        2.5.6 挠度及辊间接触力的求解
        2.5.7 利用边界条件求解积分常数
    2.6 辊间接触力实例计算
        2.6.1 计算条件
        2.6.2 结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辊间压扁量的求解
    3.1 文克尔基础梁模型
    3.2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3.3 弹性四分之一空间表面法向位移解
        3.3.1 求解弹性四分之一空间表面法向位移的模型
        3.3.2 集中载荷下弹性接触矩形区间法向位移计算
        3.3.3 分布载荷下矩形区域的法向位移计算
    3.4 有关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3.4.1 实例计算条件
        3.4.2 建立模型及计算
        3.4.3 计算区域中邻域 Eps 的选取
        3.4.4 计算结果分析
    3.5 压扁量与半径关系
        3.5.1 接触区半宽 b 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图
        3.5.2 压扁量与半径 R1、R2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辊间压扁量与接触力的关系
    4.1 有关计算理论及方法
    4.2 线性关系的分析
    4.3 弹性理论分析
    4.4 压扁系数与半径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和所发表学术论文
详细摘要

(6)一种快速求解任意弹性表面接触问题的新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基本方程
3 数值分析方法
    3.1 求解区域的离散
    3.2 接触问题基本方程的离散
    3.3 方程组的降阶与求解
4 求解任意弹性表面接触问题的新算法
5 数值实验
    5.1 新算法可靠性检验
        5.1.1 算例1
        5.1.2 算例2
    5.2 不同密度网格数划分时的耗时比较
    5.3 半带宽β的影响
        5.3.1 半带宽β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5.3.2 半带宽β对数值稳定性的影响
6 总结

(8)一种求解点接触EHL问题的新的迭代格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和附表清单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历史及现状
    1.3 计算方法概述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基本假定、基本方程及其无量纲化
    2.1 基本假定
    2.2 基本方程
    2.3 方程的无量钢化
    2.4 小结
3 点接触弹流的数值求解
    3.1 网格的划分
    3.2 弹性变形的计算
    3.3 Reynolds方程的离散
    3.4 载荷平衡方程的离散
    3.5 数值计算过程
        3.5.1 初始压力
        3.5.2 流程图
        3.5.3 收敛准则
    3.6 小结
4 计算结果与分析
    4.1 结果对比
    4.2 半带宽β的影响
        4.2.1 带宽β对循环次数的影响
        4.2.2 带宽β与载荷的关系
        4.2.3 带宽β对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的影响
    4.3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牙轮钻头变曲率修形滑动轴承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预期达到的结果
2 牙轮钻头滑动轴承的工作特性
    2.1 牙轮钻头滑动轴承系统组成
    2.2 滑动轴承系统工作特点
        2.2.1 牙轮钻头轴承的工作环境
        2.2.2 牙轮钻头轴承的失效形式
        2.2.3 牙轮钻头轴承失效的原因
    2.3 钻头轴承的润滑状态
    2.4 牙轮钻头滑动轴承摩擦副接触压力
3 牙轮钻头滑动轴承受力分析
    3.1 轴承系统受力分析
    3.2 钻头载荷谱的处理
    3.3 牙轮相对于轴颈偏转角度
4 轴承接触压力的计算
    4.1 理论分析
        4.1.1 初始整合接触区函数
        4.1.2 初始整合接触条件
        4.1.3 初始接触区的确定
        4.1.4 接触区的离散
        4.1.5 修正后的影响函数
    4.2 数值计算方法
        4.2.1 高斯消去法
        4.2.2 高斯—塞德尔迭代法
    4.3 变曲率牙爪外形方程
        4.3.1 径向变曲率设计
        4.3.2 母线修形设计
    4.4 轴承接触应力计算
    4.5 理论分析结果
5 轴承润滑问题的分析
    5.1 基础理论
    5.2 基本方程
        5.2.1 Reynlod方程
        5.2.2 油膜厚度方程
        5.2.3 弹性变形方程
        5.2.4 弹性变形矩阵的求法
    5.3 各参数的确定
        5.3.1 接触因子φ_c的确定
        5.3.2 粘压、粘温效应
        5.3.3 流量因子的确定
    5.4 数值求解
    5.5 理论分析结果
6 轴承磨损的计算分析
    6.1 磨损的基本概念
    6.2 三牙轮钻头滑动轴承的磨损分析
    6.3 磨损量的计算
        6.3.1 平均摩擦力的计算
        6.3.2 磨损量的计算
    6.4 磨损寿命的预测
    6.5 结论
7 密封圈的计算与寿命分析
    7.1 O型密封圈的工作原理
    7.2 O型密封圈的主要失效形式
    7.3 O型密封圈的摩擦阻力计算
    7.4 O型密封圈的磨损及失效判断
    7.5 理论分析结果
8 软件的开发
    8.1 软件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8.2 软件的运行环境
    8.3 软件运行实例
        8.3.1 计算实例一
        8.3.2 计算实例二
        8.3.3 计算实例三
    8.4 结果分析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燃气涡轮起动机减速器用超越离合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论
    1.1 离合器的分类
    1.2 离合器的工作过程
    1.3 离合器的结构因素
    1.4 超越离合器的种类
        1.4.1 啮合式
        1.4.2 摩擦式
        1.4.2.1 圆柱式超越离合器
        1.4.2.2 斜撑式超越离合器
    1.5 超越离合器在航空燃气涡轮起动机减速器中的作用
    1.6 超越离合器的发展概况
    1.7 研究项目来源及目的意义
    1.8 小结
第二章 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设计
    2.1 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结构
    2.2 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2.2.1 预紧过程和楔紧状态
        2.2.2 分离过程和分离状态
    2.3 楔块式离合器的自锁条件
    2.4 楔块工作面曲线的选择
        2.4.1 偏心圆弧
        2.4.2 对数曲线
        2.4.3 阿基米德螺线
    2.5 楔角函数和楔角曲线
        2.5.1 楔角函数
        2.5.2 楔角曲线
        2.5.2.1 内、外套同心情况下楔角曲线
    2.6 楔块设计
    2.7 外套设计
    2.8 内套设计
    2.9 保持架设计
    2.10 小结
第三章 离合器楔块与滚道接触状态分析
    3.1 概述
    3.2 弹性接触理论的基本方程
    3.3 小结
第四章 楔块接触状态下的接触角及变形分析
    4.1 楔块接触角分析
    4.2 楔块式离合器楔角的确定
    4.3 离合器载荷的计算
    4.4 接触应力和周向应力的计算
        4.4.1 接触应力
        4.4.2 内轴周向应力
        4.4.3 外套的周向应力
    4.5 楔块升程的计算
    4.6 小结
第五章 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制造
    5.1 WgCr4V钢高精度楔块的制造
        5.1.1 楔块制做工艺分析
        5.1.2 冷挤压工艺实践
    5.2 内外保持架的制造
    5.3 弹性波形带的制造
    5.4 小结
第六章 超越离合器的性能试验及检测
    6.1 测试的目的意义
    6.2 超越离合器的测量
        6.2.1 带状阻尼力矩
        6.2.2 外阻尼力矩
        6.2.3 内阻尼力矩
    6.3 超越离合器测试装置的研制
        6.3.1 测试装置的研制内容
        6.3.2 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
        6.3.3 测试装置的传动系统设计
        6.3.4 离合器产品摩擦力矩的测试结果
        6.3.5 测试结果分析
    6.4 超越离合器的模拟试验
        6.4.1 试验原理
        6.4.2 试验装置
        6.4.3 试验
        6.4.3.1 磨合试验
        6.4.3.2 结合、脱开试验
        6.4.3.3 超越试验
    6.5 超越离合器的性能试验
        6.5.1 试验结果
        6.5.2 低周疲劳、静态超扭试验
        6.5.3 静态超扭试验
        6.5.4 试验前后偏心滚子组件的情况
        6.5.5 超越试验
        6.5.6 长试
        6.5.7 结论
    6.6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6.1 结论
        6.1.1 完成的工作
        6.1.2 创新点
    6.2 存在问题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四、任意弹性表面接触问题的数值解法及对滚子修缘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更加高效的求解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直接迭代算法及研究[D]. 张美莹. 郑州大学, 2011(04)
  • [2]点接触EHL的快速直接迭代算法[D]. 李颖. 郑州大学, 2008(02)
  • [3]滚动轴承滚子凸度设计的理论研究进展[J]. 陈家庆,张沛,徐林林.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1(01)
  • [4]滚子轴承摩擦学设计[D]. 王爱林. 浙江大学, 2013(S2)
  • [5]分布载荷下轧机辊间压扁量研究[D]. 李金平. 武汉科技大学, 2012(02)
  • [6]一种快速求解任意弹性表面接触问题的新算法[J]. 夏伯乾,李颖. 机械强度, 2008(05)
  • [7]牙轮钻头滚动轴承滚子接触问题的数值模拟[J]. 周海,陈家庆,陈琪. 石油矿场机械, 2000(06)
  • [8]一种求解点接触EHL问题的新的迭代格式[D]. 郭新伟. 郑州大学, 2010(05)
  • [9]牙轮钻头变曲率修形滑动轴承分析研究[D]. 陈灿辉. 西南石油学院, 2002(02)
  • [10]燃气涡轮起动机减速器用超越离合器研究[D]. 扈文庄. 合肥工业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任意弹性面接触问题的数值求解及滚轮修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