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心“摇晃综合症”的侵扰(论文文献综述)
潘超艳[1](2021)在《论朱利安·巴恩斯小说中的记忆书写》文中研究表明
朱晓煜[2](2021)在《基于星形胶质细胞AEG-1/EAAT2通路探讨柴胡疏肝汤对癫痫模型小鼠的干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炎症反应导致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是癫痫发病的机制之一。近年来已发现促炎因子可通过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膜上兴奋性谷氨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表达和功能,引起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失衡,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癫痫发生。目前,抗炎治疗成为癫痫新的治疗靶点;柴胡疏肝汤可能通过降低促炎因子表达水平,从而维持中枢神经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的平衡。因此,本实验研究基于星形胶质细胞AEG-1、EAAT2的表达探讨柴胡疏肝汤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对癫痫小鼠的干预研究。方法:1.在动物实验中,应用柴胡疏肝汤干预慢性癫痫小鼠,观察癫痫发作情况的改变,HE染色、尼氏染色、免疫荧光染色、ELISA、RT-PCR分别检测观察神经元损伤、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因子水平和GATA1、AEG-1、EAAT2基因水平的变化;2.在细胞实验中,利用炎性因子IL-1β刺激星形胶质细胞使其呈“反应性活化”状态,在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模型中运用慢病毒shRNA干扰技术,沉默AEG-1基因表达,检测EAAT2基因表达的变化,总结AEG-1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转录因子GATA1对AEG-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调控作用;探讨柴胡疏肝汤通过GATA1/AEG-1/EAAT2途径调控癫痫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抗痫机制。结果:1.癫痫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细胞肿胀破裂,胞浆内尼氏体数量减少,胞核边聚、固缩、核仁消失;海马区GFAP阳性细胞增多;血清IL-1β表达量和海马组织GATA1、AEG-1 mRNA表达升高;而海马组织EAAT2mRNA表达降低;柴胡疏肝汤可改善小鼠癫痫发作情况,小鼠海马组织CA1和CA3区损伤情况明显改善,海马区GFAP阳性细胞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汤组小鼠血清IL-1β表达量及海马组织GATA1、AEG-1 mRNA表达降低,而海马组织EAAT2 mRNA表达升高。2.经炎性因子IL-1β激活后的星形胶质细胞AEG-1 mRNA表达水平升高,EAAT2 mRNA表达水平降低。而利用慢病毒shRNA干扰技术沉默AEG-1表达的细胞模型,EAAT2 mRNA的表达降低水平减少;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转录因子GATA1可调控AEG-1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影响荧光素酶的活性。结论:1.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小鼠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升高,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增加,同时海马组织GATA1、AEG-1基因的表达上升,而EAAT2基因表达下降。这初步提示GATA1、AEG-1基因的表达与癫痫存在着一定的关系。2.柴胡疏肝汤能够降低癫痫小鼠的发作的频率、平均发作的时间,改善癫痫小鼠脑组织神经元损害情况;降低脑部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并可能通过下调GATA1和AEG-1基因、上调EAAT2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癫痫小鼠的发作情况。3.转录因子GATA1可能通过调节AEG-1的转录从而介导IL-1β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为GATA1/AEG-1/EAAT2途径作为调控癫痫的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王畅[3](2021)在《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治法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其上承病因病机,下统方药,在理、法、方、药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独特体现。历代医家无不重视对治法的研究。采用医史文献学、考据学、归纳与总结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暖肝治法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暖肝治法的定义及适用范围,厘清其学术发展源流,系统归纳了其功效,总结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论文主体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医“肝”相关的理论问题。具体包括(1)中医对“肝”的解剖认识概括成命名时期、功能概括时期、丰富发展时期、中西医交流互鉴四个时期。(2)“肝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3)中医文献中少见“肝阳虚”的原因。(4)关于“肝无补法”的提法有失偏颇。(5)肝为“刚脏”,是对肝脏不易见阳虚病机而易见阴虚病机的病机易趋性和病证表现的概括。(6)梳理了历代对“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认识过程。(7)对“肝藏血”生理功能的进行了阐释。(8)肝与小便的调控及生殖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9)肝之所以称为“将军之官”,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10)“罢极之本”一词主要有“耐受疲劳”和“遣散气血到周身”两种含义。(11)“肝生于左”并非指的是肝的实际解剖部位,而是对其功能特点的高度概括。第二部分提出了“暖肝”的定义与适用范围。认为暖肝法适用于治疗肝阳不足或寒凝肝脉所引起的寒性病证。暖肝法的适用范围是肝寒证,包括肝阳虚证、肝气虚证、肝血虚证、寒凝肝脉证、肝郁气滞证等诸证中有寒象者。比较了暖肝与疏肝、泻肝、补脾与补肾这几组治法,阐释了其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梳理了散落在中医古籍中有关“肝寒”和“暖肝”的内容,将暖肝治法学术源流划分先秦两汉、晋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其理论特点分别概括为理论奠基、深化病机、创制新方、崇尚温补的四个阶段。第四部分归纳了暖肝治法的功效与临床运用,暖肝治法下又可以再分为八个证治原则,分别是(1)暖肝散寒,理气止痛法;(2)暖肝温阳,舒筋通脉法;(3)暖肝行血,补虚养血法;(4)暖肝通阳,行气解郁法;(5)温敛肝气,缩尿起痿法;(6)暖肝和胃,降逆止呕法;(7)暖肝通阳,化气行水法;(8)暖肝补虚,调摄冲任法。第五部分对《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暖肝法的运用进行数据发掘,数据挖掘结果与文献分析结果相互应证。
邓宁[4](2021)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在癫痫中的作用及柴胡疏肝汤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癫痫是脑内神经元反复突发异常放电所致的慢性脑部疾病。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是色氨酸(TRP)转化为犬尿氨酸(KYN)过程中第一步的限速酶。IDO1通过调控色氨酸代谢,影响相关代谢产物的生成,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介导免疫及氧化应激反应。大量的研究表明IDO1参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但是IDO1在癫痫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中医药治疗癫痫历史悠久,尤其是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显着,毒副作用小,优势突出。本课题组自拟柴胡疏肝汤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我们通过探索柴胡疏肝汤抑制IDO1的过度活化,影响色氨酸代谢途径干预癫痫,为癫痫有效预防及调控寻找新的分子靶点。方法:收集癫痫患者和对照受试者血清和脑脊液(CSF)样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受试者血清和CSF中IDO1的水平和活性;在动物实验中,利用野生型和IDO1基因敲除小鼠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应用柴胡疏肝汤和丙戊酸钠干预癫痫小鼠,利用行为学实验评价癫痫发作及行为学表现,ELISA、LC-MS、HE染色、尼氏染色、免疫化学染色检测观察IDO1水平和活性、KYN途径代谢产物、神经元损伤、胶质细胞活化、促炎因子的水平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变化。结果:癫痫患者血清和CSF中IDO1的水平和活性显着上升,其中,原发性癫痫患者和继发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癫痫患者血清中IDO1活性均显着上升;癫痫模型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IDO1的水平和活性均显着上升,促炎因子水平也升高;IDO1基因缺失可以延长癫痫持续状态(SE)的潜伏期和改善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并且缓解抑郁样行为;IDO1基因缺失显着减轻癫痫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降低喹啉酸(QUIN)的水平,抑制胶质细胞活化和降低促炎因子的水平,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和降低丙二醛(MDA)水平;中、高剂量柴胡疏肝汤可以显着改善癫痫小鼠癫痫发作,且能够抑制IDO1的活化,降低QUIN的水平、抑制胶质细胞活化和降低促炎因子的水平,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和降低MDA水平。结论:IDO1基因缺失通过减少色氨酸代谢途径神经毒性代谢产物,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和胶质细胞活化,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改善癫痫的发作;柴胡疏肝汤通过抑制IDO1的活化调节色氨酸代谢,改善匹罗卡品癫痫模型的癫痫发作,为IDO1作为临床治疗癫痫重要靶点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赖振平[5](2018)在《基于属性偏序结构图原理对《伤寒论》治疗自闭症的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伤寒论》自成书以来,经历近两千年的时间洗礼,不但没有被历史遗忘,更成为医门圭臬,历代医家必读之经典。是张仲景在继承内经的六经学说上,博取各家的精华,荟萃各门的优点,推陈出新,完善和丰富了六经辨证学说,提出了六经病独特的临床证候,提纲挈领,使后世医家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不单在面对疾病时有一套完整系统的辨证方法,同时又记载了理法方药的使用,还有或然证、变证和壊证的处理方法,所以《伤寒论》不只是当时划时代的医学临床书籍,更加收录了治疗和方药的配对方法,供习医者专心致志潜心本始,旁征博引以欲瘳瘅,成为一本既全面又实用的临床医学典籍,所以《伤寒论》受人景仰和推崇。虽然《伤寒论》仍散发无比的生命力,随着时间发展,医学的知识日新月异,复惜老一辈的经验医家和老师天不假年,至使他们的宝贵临床经验和指导理论在岁月的洪流中更显得弥足珍贵。有前辈言,中医的存亡体现在切实的疗效之中,只要有疾病的地方,就有中医生存的空间,要令中医能活化起来,除了有牢固的经典理论支撑外,也有赖与时并进,结合和善用现代其它学科,将中医学的研究擦亮和闪烁人前,为中医学发展带来一个新旧结合、中西并融的新台阶,赢取世人仰慕的眼光。李赛美教授孜孜淑淑地钻研《伤寒论》为己任,继往开来,以六经辨证为纬、方证结合为经,经纬交织,临床以经方应用在多种疑难病上,在治疗糖尿病上疗效显着,饮誉杏坛,以身作则不遗余力教导学生以经方治疗疑难病,搏得病众和学生的尊重和推崇。本论文课题亦是疑难病种之一,借助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原理,运用形式概念分析方法,生成相属性偏序结构图,再发现经方在治疗上的运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以病案佐证经方在不同年代,只要能辨证准确,方证结合,就能对号入座,产生疗效;其次是通过六经每经的独特性,发掘自闭症与六经的关系,使之在治疗上可能「有是证,用之方」。方法:由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洪文学教授开发出来的形式概念分析方法,通过软件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目的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式,寻求同类和分门别类的近似性,透过图型的聚集和剖析,将结果以一个微观的图表显现出来,使之应用在中医药的研究上提供了一个将资料和数据重新整理和发现讯息的平台。从古今医书中收集了210个病案,预制了两个Excel表格,?患者—症状(病案症状总表),?患者—方药(病案方药总表),将所有病案的原始数据,通过Excel预设栏目输入制成两表。病案症状总表以全部患者姓名作对象,患者症状为属性;病案方药总表以患者姓名作对象,通过病案中患者服用的药物为属性,以这两表格作为资料分析的基础加以调理,分割成有研究方向性的细表,由专人使用MATLAB程序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把数据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研究方法是建基于两个总表内收集的数据,首先从症状角度,通过症状的出现频次,了解自闭症表现出来的相关症状的共通性和独特性,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发掘寻找有关证状与六经中表现的独特证状对照,然而了解证状和六经的关系。另外,从透过药物的使用频次,佐证不论在任何时间或年代,应用经方针对类似自闭症的疑难病是非常普遍和有效,只要表现有六经证状的独特性,便能因应其症状使用经方或经方与时方的互相结合,产生有效而实际的疗效。此方法在中医中药研究中,将本来彼此毫无相关性的药物和症状,通过属性偏序的整理,把病案中的独立资料共融转化,将之成可视化的有用资料罗列出来,进行再发现和再思考的用途,提供研究使用。成果:通过210个病案分析,得出了66种症状,常见的症状计有36个,几乎接近90%的病案中都出现同样的症状。透过发现这些症状特点,可以发现和肝、心、脾、肾和先天禀赋不足有息息相关的联系,其中以肝经和心经的症状相对明显,而肝经所主的条达气机和心经所主的神智语言的功能,常见于自闭症中出现的临床症状。在210个病案当中,不同时期医家使用的药物合共有204种药物,发现以茯苓、白芍和远志出现的频次最高;其次是药物之中有镇静和增强记忆功效的占常用药物的74%;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有22种,占40%;具有增智或增强记忆能力的药物有11种,占21%。再通过204种药物,发现在经方之中都含这类的药物成份,佐证了治疗近似自闭症的药物之中经方的影子随处可见。结论:分析结果显示,六经离不开脏腑经络,人身离不开五脏六腑,辨证在于证候,证候系于六经,因此以六经研究近似自闭症的疑难病是切实可行的,只是方证对应,便能对号入座;明白六经的特点,了解当中主要病机,「知其所犯,随证治之」、「有是证,用是方」援引经方而对应之。徐灵胎先生有言:「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通过病案归类分析,经方的应用也非一承不变,「一病有一病之方,一方有一方之药,一药有一药之效」,临机善用,以病机为轴。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宝库中寻找和提炼与研究相关的资料,的确是一个大难题,透过属性偏序的资料重整,有助勾划出一个可视性的复合资料图,通过整合发现六经辨证和经方确实能「诠百病」。
陆源[6](2015)在《按摩禅》文中研究指明死亡的颂诗产生水,死亡的精液产生火。——《广林奥义书》一按摩让水火交融,大禅师说。最原初的粒子——他毫不掩饰地告诉我们——构成世界万物,有时候是以一声响屁的形式,有时候是以一场春梦的形式,自众生体内滚滚往外奔涌。"通过按摩来提取它们,"男人双手画圆,结束神息的激烈运转,拔掉他与天地通联的隐秘插头,"难度不亚于从水中提取出火……"时值春末夏初,大禅师也许尚未察觉,我们
苏全新[7](2010)在《肝病三纲学说的理论探讨》文中提出肝具升发之性,主疏泄,使气机流畅,又主藏血,司血之贮藏,故有体阴用阳之谓。肝为气化之发始,握气血之枢机,乃升降之根本,肝兼阴阳之体用,肝合刚柔之德。肝在病理上具有郁结、上扰、下迫、横乘、流窜的特点,具有太过、不及、热化、寒化的病理变化,常常影响上下左右,欺强凌弱,涉及乘土、刑金、冲心、耗肾之变,因此多诱发其它脏腑发病,形成肝病为害的广泛性。因而调肝可以治疗百病。故而古人有“肝为万病之贼”的说法。历代不少医家就肝病的理论如对肝的生理、病理的阐述、肝病病因的分析、辨证的归纳以及治疗原则和方药运用,都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切的体会。特别是在肝病的临床证治方面,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直至清代,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肝病的证治,经过无数医家不断归纳总结丰富肝病的辨证论治体系,概述了肝病的辨证要点及治疗方药,最终形成了以肝气肝火肝风三纲统领肝病辨治的三纲学说,这为中医肝病辨治规律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目的:细数肝病源流,详申三纲精义,发扬先贤之说,深入探究肝病三纲学说,有益于提高临床疗效、发展中医理论。2.方法:本课题以叶天士、王旭高、林佩琴有关肝气、肝火、肝风三纲学说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着作以及古代医家如巢元方、孙思邈、钱乙、张元素、朱丹溪、张景岳、李中梓、邵新甫等学术观点,并参考近现代名医张锡纯、张山雷、程门雪、岳美中、刘渡舟、章真如等有关肝脏生理、病理、辨证论治观点,对于肝病三纲辨治学说加以辨析,明辨各自含义,厘清相互联系,探讨证治方法,尤其是对王旭高治肝三十法加以诠释。3.结果:肝病三纲学说是在清代叶天士倡导肝气、肝火、肝风同源影响下,经由王旭高、林佩琴等发展历代肝脏病机证治,才得以建立起来的。肝病三纲学说是以肝气肝火肝风三个病机环节为分证纲要,概括多种虚实寒热具体证候,从生理、病理、治法、方药几个方面阐述了肝病证治,体现出其说是一个以纲代目,以肝脏为中心,兼涉其他脏腑,理法方药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发展中医脏腑辨证理论,提高中医辨治肝病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其在理、法、方、药诸多方面皆补充和发展了前人关于肝病的辨治学说,其中尤以将反映肝脏生理和病理特点的病机环节作为辨证纲要最富深意。并且,三纲学说的学术思想和主要内容得到了后世医家的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以致成为目前脏腑辨证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4.结论:肝病三纲辨治学说的形成是脏腑辨证学说发展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它标志着中医学具备了一个成熟而丰富的肝病辨证论治体系。
房伟[8](2009)在《艰难的生成与暧昧的整合 ——1990年代中国小说宏大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宏大叙事”,是解读1990年代小说关键词之一。对“宏大叙事”的理解,直接影响1990年代以来文学史面貌、整体框架和内在评定标准。然而,对该概念的使用范围、内涵、局限、在当代中国的复杂意义生成状态,我们还缺乏清晰认识。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理论,首先是西方后现代哲学家推出的术语,原义指呈现出整体性、宏大性的现代性神话,后被扩展为一种人类整体性、宏大性的思维方式。利奥塔将宏大叙事分为启蒙解放与哲学思辩两个类型。启蒙解放叙事,主体是人民,目标是自由,人类从宗教和封建专制中摆脱出来,现代民族国家得以确立。思辨叙事,则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也是知识与理性,追求科学合法性的话语策略。宏大叙事概念,伴随后现代思潮对现代思维的解构应运而生,本义的负面色彩浓厚,在解读上也存在很大争议。在向文艺学、社会学等学科延伸时,后现代思维对“宏大叙事”的认识,更具一定偏颇性——特别是该理论在阐释第三世界国家文化的时候。就中国语境而言,宏大叙事概念伴随后现代理论,于80年代中后期登陆中国,并在1990年代风行一时。它既有利于解读文艺界新现象,也造成多重“误读”,理论阐释和文学创作实际的脱节,更影响到文学批评导向,及作家的创作心态。对1990年代小说,我们目前文学史认知的一个常识性判断,就是“宏大叙事解体”。但是,宏大叙事的价值何在,宏大叙事对1990年代小说的合法性,1990年代小说中宏大叙事是否解体并消失,以及宏大叙事如何解体,多元叙事如何确立等问题,目前学术界还缺乏有份量的研究专着。我认为,在目前理论前提下,宏大叙事,可以被看成一种人类“趋向整体性、宏大性的”思维方式,一种结构性因素,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本质性因素。涵盖全社会的宏大叙事权威,在1990年代中国已趋于解体。然而,正如现代性发育,对后发现代中国仍具合法性,1990年代小说“中国宏大叙事”,也并没有终结,而是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并置,“解构与建构”并存,“个体神话”与“集体影像”杂糅的空间化情况下“艰难再生”。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启蒙思想、国家民族意识、革命意识等不同宏大叙事类型重新“暧昧整合”的过程,充满了碰撞、嫁接、拼贴与融合,并展现出独异的“中国特色”。在绪论与上篇部分,首先,我梳理了宏大叙事理论的概念生成,以及围绕它而产生的争论。这里,我强调了两点。一是后现代理论下宏大叙事概念的内涵,二是指出这种以解构姿态出现的“宏大叙事”语义的缺陷。其次,我研究了宏大叙事与现代小说结合的过程,并分析了现代小说中宏大叙事的美学因素。它不仅可以表述为经典现代小说的本质性形态,也可以成为结构性要素;它不仅是小说思想意义、小说主题、小说技法、小说美学风格、也是一种构成性的小说叙事策略。再次,我从总体上,重新指认了1990年代中国小说宏大叙事的特点。一是1990年代小说对宏大叙事的三重误读,即宏大与个体的对立、宏大叙事的终结、解构与建构的对立;二是1990年代小说宏大叙事的文学史逻辑,即无法断裂的断裂性;三是1990年代小说宏大叙事的文学史形态,即理论与创作错位、并置性生成、杂糅式整合。这些特点,既给1990年代小说宏大叙事表述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又蕴育着有中国独特文化经验的“中国现代性”宏大叙事。具体而言,在1990年代中国小说中,有两种非常明显的宏大叙事性质素。一是启蒙宏大叙事,二是国家民族叙事。启蒙宏大叙事,经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短暂迷茫后,在反思和有限个体性原则下,推向了新的人性深度表述。它可以大致划分为批判性个体、世俗性个体、和谐性个体三个类型。在批判性个体小说中,存在着悲剧抗争意识与死亡意象,第一人称旁观者的反思视角,隐含作者与叙事者、主体性人物价值趋同,有限个体化历史反思四种宏大叙事特点。悲剧抗争与死亡意象,为集体性激进启蒙唱响了挽歌。而“第一人称旁观者的反思视角”,“隐含作者与叙事者、主体性人物价值趋同”的双重叙事策略,则一方面标志着“对封建权力专制的反思”与“对启蒙的反思”同时并存于这类批判性小说中;另一方面,则表明这些批判性启蒙小说,人物、作者与叙事者在相对平等关系下,重塑启蒙理性的努力。在世俗性个体小说中,存在革命与世俗的悖论,女性身份与文化权力的世俗表述困境,世俗幽默的主体焦虑三种宏大叙事表现形态;世俗个体对革命叙事的解构,伴随着世俗个体神话的生成。然而,革命却在“青春期的转喻”、“区隔革命恐怖与理想主义”等策略中,成为精神怀旧与市场化暧昧整合,从而将颠覆的冲动与叛逆的解构杂糅一体。女性身份和权力的构建,也在消费文化的挪用和改写之下,面临着内在危机。而世俗性幽默小说,在利用“幽默”找到世俗个体信心时,也使“话语过量”的焦虑,时刻阻挠着主体性的完成。和谐性个体小说,则存在日常生活的审美提升、伦理美乌托邦、虚构历史的轻逸想象三种宏大叙事倾向。和谐性个体小说对日常经验的“审美化提升与反思”,是其策略之一,展示了1990年代小说家向和谐美回归的审美趣味;伦理美乌托邦在结合“启蒙”与“传统美”时,则表现出巧妙的“意识形态规避性”;而从历史虚构到虚构历史的转变,“轻逸”的古典想象,在先锋转型之中,有着削平深度、将启蒙变为通俗故事的内在危机。同时,我还以“余华小说的两次转型”与“王小波小说中的革命+恋爱”为个案,进一步分析启蒙宏大叙事在“解构”与“建构”并置,“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杂糅情况下新的可能性与表述困境。余华从否定宏大叙事,到认同世俗性启蒙,再到生硬地回归宏大叙事,深刻地验证了一部分启蒙叙事小说的内在逻辑。而作为“文坛异数”,王小波改写“革命+恋爱”小说模式,重构革命与爱情的关系、性爱与爱情的关系,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从而有效反思了集体性启蒙弊端,张扬了个体精神自由、欲望合法性、智慧与创造力,凸出了启蒙的有限个体性原则。国家民族叙事,也是1990年代小说宏大叙事的重要表征。就其整体性特点而言,1990年代小说中国家民族叙事最鲜明特色,就是“文化复兴现代中国”。这是继五四以来“他者的启蒙焦虑”、“建国神话”后,国家民族叙事新的核心内涵。这种内涵在1980年代已初现端倪,并在1990年代不断发育,成为比较鲜明特点。“文化复兴现代中国”,一方面,延续了国家民族叙事的现代性品质,以现代国家民族主体的塑造为其中心任务;另一方面,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他者启蒙”对本土传统文化的遮蔽,以及“建国神话”中阶级革命对国家民族意识的改写。同时,这一特点的出现,也使1990年代中国国家民族叙事,更具主体性与开放性,允许国家民族意识与革命叙事、启蒙批判、通俗消费文化以“杂糅”与“并置”的方式加以整合。具体而言,1990年代小说国家民族叙事呈现出“现代强国梦”的国家史诗与“民族文化史诗”两种叙事倾向。“现代强国梦”的国家史诗,是延续80年代改革小说的,新主流意识形态宏大艺术策略,从属于“文化复兴的现代中国”设计。这一新宏大主题,使主流意识形态文艺,顺应时代潮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形态规范下,不断调整与整合,并生成了“主旋律小说”,这一特定的小说宏大叙事美学。这种“凸出主体、容纳多声部”的叙事策略,杂糅政党利益、阶级革命叙事、国家民族意识形态、启蒙批判与大众通俗消费意识。它围绕国家民族意识核心,形成由近至远,既有核心价值,又杂糅而开放的同心圆式体系结构。主旋律叙事不仅有效整合了各种小说类型(即新改革小说、新军旅小说、新现实主义小说、官场小说),而且在每种类型内部,也都复制了这种稳定结构形态。再次,就“民族文化史诗”而言,国家民族叙事,从启蒙史诗与革命建国史诗中挣脱出来,在“文化复兴的现代中国”主题下,不断拓展史诗的空间和时间建构,从而形成现代小说的史诗主体。在叙事空间感上,它表现为原有叙事空间的拓展,以及新的叙事空间的生成。在叙事时间上,表现为民族文化时间记忆的复活。通过这两种方式,中国国家民族叙事打破了“他者启蒙”、“阶级建国神话”的文化被动性,展示了独特现代性经验。就国家民族叙事空间的拓展与塑造而言,“边地小说”对国家民族叙事中的现代性权力结构复制,通过超然的叙事者,暧昧的价值态度,使得“边地的边地”的故事,复制了西方/中国的权力关系,成为中国国家民族想象内部,建构现代性关系的一种方式。对“城市中国形象”塑造而言,则是通过“城市怀旧”与“都市新女性”两种策略来完成的。论文以长篇小说《长恨歌》为例,在该小说世俗怀旧神话对宏大历史的虚假对抗性、哲学分析性语言与世俗性语言的缝合与绽裂、“城市史诗”内在悖论、小说的“空间阴性化”价值形态四个特点之中,总结其“怀旧化”城市中国形象塑造的得失。对“都市新女性”而言,论文以《上海宝贝》为例,寻找其在个人化表述、消费文化与宏大叙事间暧昧的缝合策略,阐释1990年代语境“变形”的宏大表述。对“异域中国的想象”,本论文则通过《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乌鸦》、《扶桑》等作品分析,通过“国家民族主体”与“他者”的三种想象关系:“征服”、“羞辱”和“平等”,女性自恋、女性自虐与他者得女神三种主体塑造方式,来考察这个想象过程。就国家民族叙事时间记忆层面复活而言,则强化了对传统文化的吸纳和整合。这种传统记忆重生,使很多原本在启蒙批判、阶级革命中被压抑的传统文化信息得到释放,不但使现代性的构成,更加丰富与多样化,且使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文化的并置,更为明显。在宏大叙事话语形态中展现出新的中国特色。该论文通过《白鹿原》、《九月寓言》等长篇小说,在“现代视野下乡土中国时间体验的儒家宗族文化”、“另类诗性传统记忆的复活:在野地和海洋之间”等切入角度,分析了传统记忆复活的形态及其危机。最后,该论文又进一步说明了西方意义下的后现代小说形态,以及其缺陷。论文指出,宏大叙事,作为一种人类思维方式,并不能简单以解构或消亡论,就可以消除。它是人类“获得认可欲望”的一种现代标识。同时,1990年代小说宏大叙事形态,也深深影响了新世纪中国小说的表述方式,使得中国现代性宏大叙事,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黄梵[9](2007)在《南方礼物》文中认为后来我和他东一言西一语的,话题聊得比较乱。我的身体在座位上滑来滑去,几乎把什么事都聊完,想请他帮忙的想法还是没能说出口。最后他好像听得很累了,便起身走到门口和我分了手。看见他搀扶着妻子往街口拐角而行,我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隔着很远的距离,我像孩子似的挥着手给他们送行,心里想着:该结束了,我不该用可怕或污秽的事情再去打搅他们。
陈维灶[10](2006)在《RNAi抑制口蹄疫病毒复制与感染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真核生物细胞在转录后引发基因沉默的分子机制,该机制的发现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为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首,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最引人关注的研究进展。诱发RNAi的最关键分子是长度为19—27个核苷酸的双链RNA,称作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并由一系列蛋白复合物介导,对与之具有序列同源性的基因在转录、转录后、翻译等水平进行表达调控。SiRNA可以由细胞内源性产生,或者外源性由病毒感染、转座子侵入、或质粒转染表达。该机制在从酵母到哺乳动物等真核生物中普遍保守,并证明在这些物种中发挥着发育调控、病毒免疫等重要功能。目前,RNAi的分子机制及其功能仍然有待更加细致地阐明,但作为一种反向遗传学手段已经在基因功能研究中广泛运用,并已作为一种治疗策略运用于人类抵抗重大遗传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当中。本文将对RNAi的分子机制,及其抗病毒功能的相关研究作出简要的概括和展望。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FMD)是偶蹄类动物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引发FMD的病原体是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口蹄疫病毒(FMD virus,FMDV)。VP1基因是FMDV的四个结构蛋白基因之一,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该蛋白与易感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介导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我们设计并构建了两个靶向FMDV VP1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pNT21和pNT63),首先在BHK-21细胞中评估了该shRNA表达质粒对VP1/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报告基因表达的抑制效应,接着在BHK-21细胞和乳鼠动物模型中进一步检验了它们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当shRNA表达质粒与报告基因表达质粒(pVP-EGFP-N1)共转染BHK-21细胞时,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了80-90%。在病毒攻击实验中,转染了shRNA表达质粒的8HK-21细胞能够显着抵抗100个半数细胞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FMDV的感染,抗病毒效应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在乳鼠动物模型中,用100微克shRNA表达质粒通过颈部皮下注射乳鼠,约80%的动物在6个小时后能够抵抗20个半数动物致死剂量(50%animal lethal dose,LD50)FMDV的攻击。此外,我们发现了一种增强RNAi效应的新途径,我们构建了一个表达VP1基因mRNA的质粒pVP1,将该质粒与shRNA表达质粒共同注射乳鼠可以显着提高动物的保护率。实验结果暗示,RNAi可能成为预防或治疗FMDV感染的可行方法。发展RNAi技术使其成为一种可行的FMDV防御策略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那就是RNA病毒普遍具有的高度的遗传多变性。这里,我们通过序列分析确定了FMDVHKN/2002基因组的5个保守区(分别是5’NCR、VP4、VPg、POL和3’NCR),并采用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长dsRNA、人重组Dicer酶体外剪切的策略获得鸡尾酒siRNA(cocktail siRNA)。实验结果表明,这些siRNA的转染能够有效降低相应的保守区基因与EGFP融合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在病毒攻击实验中,能够诱导BHK-21细胞对O型同源(HKN/2002)和异源(CHA/99)毒株的交叉抑制,在病毒感染48 h检测到约10-1000倍的抑制效率,而且,抑制效应至少持续了6天。有趣的是,这些HKN/2002特异性的siRNA还能够显着抵抗Asial型病毒YNBS/58的感染,在感染后12、24和48 h均检测到了约10倍的抑制效率,但是该抑制效应最多只能持续约60 h。此外,我们观察到在事先感染了FMDV的BHK-21细胞中,siRNA的转染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似乎更加有效。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靶向病毒基因组保守区的RNAi是克服病毒遗传多变性的一种可行的策略。业已证明RNAi作为FMDV防御策略在细胞水平是有效的,但是在动物个体水平的有效性仍然有待评估。在这里,我们采用复制缺陷型的人重组腺病毒(Ad5)作为载体构建能够表达靶向FMDV 1D和3D基因shRNA的新型重组腺病毒(分别为Ad5-NT21和Ad5-POL)。实验证明,Ad5-NT21和Ad5-POL能够完全保护猪IBRS-2细胞不受同源FMDV毒株的感染,Ad5-POL还能够抵抗异源FMDV毒株的感染。接着我们利用豚鼠作为动物模型,评估了新型重组腺病毒在动物个体内对FMDV感染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每头豚鼠肌肉注射106PFU剂量Ad5-POL,在面对24 h后50 ID50同源FMDV攻击时,有3/5的动物没有明显的口蹄疫疾病症状(即在脚掌发生病毒性水泡);但是,两次免疫、或者提高重组腺病毒的剂量、或者同剂量Ad5-NT21/Ad5-POL混和注射等对免疫方法简单地进行改进并不能提高对动物的保护效率;令人惊讶的是,Ad5-NT21/Ad5-POL的混和注射使豚鼠能够即刻有效地抵抗50 ID50同源FMDV攻击,这暗示腺病毒介导的RNAi能够十分快速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以豚鼠动物模型的抗病毒实验数据为参照,我们进一步以易感动物而且也是主要的经济型动物之一的家猪作为对象,评估了重组腺病毒的抗病毒潜力,结果显示,给家猪颈部肌肉注射4×109 PFU剂量Ad5-NT21/Ad5-POL混合腺病毒,有2/3的猪能够抵抗24 h后100 ID50同源FMDV的攻击而不发生任何明显的口蹄疫疾病症状。Ad5-NT21和Ad5-POL的抗病毒潜力是特异的,因为作为对照的能够表达靶向大肠杆菌LacZ基因shRNA的重组腺病毒Ad5-LacZ没有任何显着的抗病毒活性。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拥有一套由dsRNA诱发的对具有序列同源性的mRNA产生表达抑制效应的分子机制,称为RNA沉默(RNA silencing)。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RNA沉默是植物和无脊椎动物细胞主要的病毒防御机制。近年来发现,该分子机制也十分保守地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当中,尽管哺乳动物细胞诱发的RNA沉默反应的能力似乎比植物或无脊椎动物细胞有所减弱。由于脊椎动物具备一套完善的蛋白质水平的免疫系统(protein-based immune system),因此,在脊椎动物细胞中发现RNA沉默分子机制使科学界对脊椎动物病毒防御机制的发展进化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们认为,脊椎动物拥有的另一套病毒防御机制——干扰素系统(IFN system)可能是真核生物免疫系统从RNA沉默进化到蛋白质免疫过程当中的中间产物:干扰素系统的出现可能解释了RNA沉默机制在脊椎动物细胞中的弱化以及蛋白质免疫系统的发展与成熟。此外,我们在本文中亦强调,RNA沉默机制的发现为人类更深地了解脊椎动物病毒防御机制乃至生命进化提供一个契机。
二、当心“摇晃综合症”的侵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心“摇晃综合症”的侵扰(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星形胶质细胞AEG-1/EAAT2通路探讨柴胡疏肝汤对癫痫模型小鼠的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节 基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AEG-1、EAAT2基因表达探讨柴胡疏肝汤对小鼠癫痫发作水平及脑损伤的干预研究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3.1 柴胡疏肝汤对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小鼠行为学表现的影响 |
1.3.2 柴胡疏肝汤对癫痫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
1.3.3 柴胡疏肝汤对癫痫小鼠血清炎性因子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 |
1.3.4 柴胡疏肝汤对癫痫小鼠海马组织GATA1、AEG-1、EAAT2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1.3.5 柴胡疏肝汤对癫痫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AEG-1表达影响 |
1.4 讨论 |
第二节 AEG-1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EAAT2基因的表达影响及GATA1对于AEG-1启动子的调控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3.1 分离原代培养大鼠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纯度鉴定 |
2.3.2 慢病毒shRNA基因沉默效果 |
2.3.3 各组细胞GATA1、AEG-1、EAAT2表达情况对比 |
2.3.4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3)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中医“肝”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 |
第一节 中医对“肝”的解剖认识 |
第二节 “肝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 |
第三节 “肝阳虚”源流及文献中少见“肝阳虚”的原因探讨 |
第四节 “肝无补法”之说的探讨 |
第五节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考释 |
第六节 “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再认识 |
第七节 “肝藏血”生理功能阐释 |
第八节 肝与小便及生殖功能的关系 |
第九节 肝为“将军之官”的理论内涵 |
第十节 肝为“罢极之本”的理论内涵 |
第十一节 关于“肝生于左”的考释 |
第二章 暖肝治法的理论内涵 |
第一节 暖肝治法的定义与适用范围 |
第二节 暖肝治法的相关概念解析 |
第三节 暖肝与疏肝、泻肝、补肾、补脾的区别与联系 |
1. 暖肝与疏肝 |
2. 暖肝与泻肝 |
3. 暖肝与补肾 |
4. 暖肝与补脾 |
第三章 暖肝治法的学术源流 |
第一节 先秦两汉——理论奠基 |
第二节 晋唐时期——深化病机 |
第三节 宋元时期——创制新方 |
第四节 明清时期——重视温补 |
第四章 暖肝治法的功效与运用 |
第一节 暖肝散寒,理气止痛 |
1. 功效阐释 |
2. 代表方药 |
3. 主治病证举要 |
4. 证治验案举隅 |
第二节 暖肝温阳,舒筋通脉 |
1. 功效阐释 |
2. 代表方药 |
3. 主治病证举要 |
4. 证治验案举隅 |
第三节 暖肝行血,补虚养血 |
1. 功效阐释 |
2. 代表方药 |
3. 主治病证举要 |
4. 证治验案举隅 |
第四节 暖肝通阳,行气解郁 |
1. 功效阐释 |
2. 代表方药 |
3. 主治病证举要 |
4. 证治验案举隅 |
第五节 温敛肝气,缩尿起痿 |
1. 功效阐释 |
2. 代表方药 |
3. 主治病证举要 |
4. 证治验案举隅 |
第六节 暖肝和胃,降逆止呕 |
1. 功效阐释 |
2. 代表方药 |
3. 主治病证举要 |
4. 证治验案举隅 |
第七节 暖肝温阳,化气行水 |
1. 功效阐释 |
2. 代表方药 |
3. 主治病证举要 |
4. 证治验案举隅 |
第八节 暖肝补虚,调补冲任 |
1. 功效阐释 |
2. 代表方药 |
3. 主治病证举要 |
4. 证治验案举隅 |
第五章 《临证指南医案》运用暖肝法的数据挖掘 |
第一节 暖肝治法相关医案的频数统计 |
第二节 暖肝治法相关药物的频数统计 |
第三节 暖肝药物关联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暖肝治法的代表药物整理 |
第三节 暖肝治法的代表方剂整理 |
第四节 小茴香历代本草文献整理 |
第五节 缩泉丸用茴香考 |
1《魏氏家藏方》中有关“缩泉丸”的原始记载 |
2 后世传抄过程中将两首“缩泉丸”混淆 |
3 现代《方剂学》教材因袭讹误 |
4 缩泉丸配伍茴香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在癫痫中的作用及柴胡疏肝汤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IDO1在癫痫患者中的水平和活性研究 |
第一节 IDO1在癫痫患者中的水平和活性研究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节 IDO1在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表达的研究 |
一、引言 |
二、材购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章 IDO1基因敲除对癫痫动物模型行为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
第一节 IDO1基因敲除对癫痫动物模型行为学影响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节 IDO1基因敲除在癫痫发作中的可能机制研究 |
一、引言 |
二、材购施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章 柴胡疏肝汤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的干预作用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IDO1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名词对照表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基于属性偏序结构图原理对《伤寒论》治疗自闭症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沿革 |
1.1.1 「自闭症」一词的由来 |
1.1.2 自闭症的定义 |
1.1.3 自闭症的范围与修订 |
1.1.4 定义的延伸 |
1.1.5 新旧定义之差别 |
1.1.6 自闭症之近况 |
2.1 自闭症成因的学说 |
2.1.1 认知神经说 |
2.1.2 脑部机制研究说 |
2.1.3 遗传因素说 |
2.1.4 病毒感染和免疫因素说 |
2.1.5 家庭因素说 |
2.1.6 孕产期危险因素说 |
2.1.7 环境因素说 |
3.1 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 |
3.2 病因病机 |
3.2.1 肝源说 |
3.2.2 心源说 |
3.2.3 肾源说 |
3.2.4 五迟五软说 |
3.2.5 现代观点 |
4.1 从六经辨自闭症 |
4.1.1 临床意义 |
4.1.2 自闭症与太阳 |
4.1.3 自闭症与阳明 |
4.1.4 自闭症与少阳 |
4.1.5 自闭症与太阴 |
4.1.6 自闭症与少阴 |
4.1.7 自闭症与厥阴 |
4.1.8 小结 |
5.1 经方的含意 |
5.1.1 经方研究的探讨和方向 |
5.1.2 研究思路 |
5.1.3 抓主证 |
5.1.4 抓病机 |
5.1.5 合方运用 |
5.1.6 承继先启后 |
6.1 形式概念分析的理念 |
6.1.1 形式概念分析沿革 |
6.1.2 建立原始形式背景图表 |
6.1.3 优化形式背景图 |
6.1.4 生成偏序结构图 |
6.1.5 提取知识的方法 |
第二章 运用医案中方证辨治经验整理 |
7.1 病案采集和数据搜集研究方法 |
7.1.1 病案来源 |
7.1.2 筛选标准 |
7.1.3 排除标准 |
7.1.4 收集结果 |
7.1.5 数据规范化处理 |
7.1.6 数据整理与收录 |
7.2 病案中出现的症状情况 |
7.3 证状分层结构分析 |
7.3.1 自闭症与太阳 |
7.3.2 自闭症与阳明 |
7.3.3 自闭症与少阳 |
7.3.4 自闭症与太阴 |
7.3.5 自闭症与少阴 |
7.3.6 自闭症与厥阴 |
7.3.7 小结 |
8.1 总病案方药表形式背景图 |
8.2 总病案方药属性偏序结构图 |
8.3 经方在自闭症中的应用 |
8.3.1 桂枝汤 |
8.3.2 桂枝加葛根汤 |
8.3.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8.3.4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
8.3.5 桃核承气汤 |
8.3.6 栀子豉汤 |
8.3.7 五苓散 |
8.3.8 干姜附子汤 |
8.3.9 真武汤 |
8.3.10 泻心汤 |
8.3.11 白虎汤 |
8.3.12 承气汤 |
8.3.13 小柴胡汤 |
8.3.14 柴胡桂枝汤 |
8.3.15 大柴胡汤 |
8.3.1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8.3.17 四逆汤 |
8.3.18 四逆散 |
8.3.19 黄连阿胶汤 |
8.3.20 乌梅丸 |
9.1 学习体会 |
9.1.1 太阳病变 |
9.1.2 少阳病变 |
9.1.3 阳明病变 |
9.1.4 太阴病变 |
9.1.5 少阴病变 |
9.1.6 厥阴病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按摩禅(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7)肝病三纲学说的理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肝气肝火肝风证治 |
综述二 肝为万病之贼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肝病三纲学说探讨 |
第一节 肝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 |
一、肝的生理特点 |
二、肝的病理特点 |
第二节 肝病证治源流 |
一、先秦两汉时期 |
二、两晋隋唐时期 |
三、宋金元时期 |
四、明清时期 |
第三节 "三纲一源"论 |
第四节 王旭高治肝三十法诠释 |
一、肝气证治 |
二、肝风证治 |
三、肝火证治 |
四、肝寒肝虚等证治 |
第五节 三纲学说的意义及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8)艰难的生成与暧昧的整合 ——1990年代中国小说宏大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上篇 1990 年代中国小说宏大叙事综论 |
第一章 现代小说中的宏大叙事 |
第二章 中国1990 年代小说宏大叙事特点 |
中篇 1990 年代中国小说宏大叙事形态之一:启蒙再叙事 |
第一章 反思与有限个体性:启蒙再叙事的艰难表述 |
第二章 批判性个体:绝望的抗争与新的生成 |
第三章 世俗性个体:“没有抱负”的欲望还是“合法”现代性? |
第四章 和谐性个体:古典抒情美的复活与创新 |
第五章 从虚伪的作品到新宏大叙事:论余华小说的两次转型 |
第六章 新启蒙叙事的可能性:王小波小说的“革命+恋爱” |
下篇 1990 年代中国小说宏大叙事形态之二:国家民族叙事 |
第一章 新的宏大想象:“文化复兴的现代中国” |
第二章 “同心圆叙事策略”:现代强国梦下的主旋律小说构成 |
第三章 “城市中国”:民族文化史诗空间塑形之一 |
第四章 “边地”的抒情:民族文化史诗空间塑形之二 |
第五章 异域中的“中国形象”:民族文化史诗空间塑形之三 |
第六章 传统记忆的复活:民族文化史诗的时间重塑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RNAi抑制口蹄疫病毒复制与感染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列表 |
第一部分 综述 |
RNA干扰的分子机制、功能及其作为病毒防御策略的研究进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RNAi分子机理 |
MicroRNA与RNAi |
RNAi介导的细胞发育调控 |
RNAi与病毒防御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研究论文 |
第一章 靶向VP1基因的RNAi抑制口蹄疫病毒在BHK-21细胞和乳鼠中的复制与感染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靶向FMDV基因组保守区的RNAi诱导对异源毒株感染的交叉抑制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腺病毒介导的RNAi抑制FMDV在IBRS-2细胞、豚鼠以及猪体内的复制与感染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理论假设 |
RNA沉默机制与脊椎动物蛋白质水平免疫系统之间的进化关系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RNAi是天然的病毒防御机制 |
脊椎动物RNAi可能与蛋白质免疫系统协同作用 |
干扰素反应:RNA沉默与蛋白质免疫系统之间的进化纽带?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总结 |
综述部分 |
研究部分 |
理论假设部分 |
发表论文 |
申请专利 |
获得荣誉、奖项、及科研基金 |
致谢 |
四、当心“摇晃综合症”的侵扰(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朱利安·巴恩斯小说中的记忆书写[D]. 潘超艳.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星形胶质细胞AEG-1/EAAT2通路探讨柴胡疏肝汤对癫痫模型小鼠的干预机制研究[D]. 朱晓煜.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3]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D]. 王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在癫痫中的作用及柴胡疏肝汤的干预研究[D]. 邓宁.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5]基于属性偏序结构图原理对《伤寒论》治疗自闭症的文献研究[D]. 赖振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6]按摩禅[J]. 陆源. 西湖, 2015(10)
- [7]肝病三纲学说的理论探讨[D]. 苏全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1)
- [8]艰难的生成与暧昧的整合 ——1990年代中国小说宏大叙事研究[D]. 房伟. 山东师范大学, 2009(09)
- [9]南方礼物[J]. 黄梵. 作家, 2007(06)
- [10]RNAi抑制口蹄疫病毒复制与感染的相关研究[D]. 陈维灶. 复旦大学,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