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附理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通附理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一、通腑理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赵盈[1](2021)在《中医外治疗法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较传统开腹手术术式创口小,患者接受度高,已成为具备手术指征的胆囊良性疾病首选手术方式,但仍会因其不可避免的创伤性操作出现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对此传统西医常规治疗手段单一,治疗费用高,因此本研究尝试运用中医外治疗法即穴位贴敷联合通腑承气汤灌肠疗法,观察其能否治疗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帮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加快胃肠功能康复,提高术后胃肠功能评分,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为中医药辅助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方面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符合要求的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后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0.5 h开始在双侧合谷穴、足三里穴以大黄+肉桂为药对进行穴位贴敷,每天一次,每次贴敷时间为2 h;同时术后8小时开始进行通腑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每日1剂,水煎400 ml,每次取200 ml进行保留灌肠,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保留30min。上述治疗方案以出现第一次排便为治疗截点,最长治疗时间为5天,5天仍无自主排便则采取其他治疗措施。记录两组临床疗效、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胃肠功能恢复评分、术后VAS评分。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信息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对比,基线具有可比性。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首次自主排气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的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39.70±15.30 h,对照组的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0.70±17.82 h,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试验组患者术后12h、24h、48h的胃肠功能恢复总体疗效评分高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0.05)。5.在术后12 h、24 h、48 h与对照组相比,中医外治疗法可以降低LC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可以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及通腑承气汤灌肠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缩短治疗时间,且其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罗云,郭铁,朱长康,吴定泉,周良弼,王年斌[2](2021)在《中医外治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加速康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胃肠功能障碍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促使术后胃肠功能加速康复,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是广大临床医生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术后胃肠功能加速康复、预防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现就有关采用中药热敷疗法、针灸疗法、电针疗法、推拿按摩疗法、中药灌肠疗法、耳穴贴压疗法及足浴疗法促使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加速康复进行综述。

吴晓芳[3](2021)在《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渐趋向老龄化,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癌症发病率明显升高,恶性肿瘤手术率随之也增加,而恶性肿瘤病人手术由于病情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范围大,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AIO)的比率也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恶性肿瘤术后AIO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再次发生肠梗阻的概率升高,故临床多首选保守治疗。西医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必要时抗感染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献研究中发现中医中药治疗AIO效果较好。中医保守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由于肠梗阻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应用中药内服汤剂会加重患者胃肠负担,且具有肝肾效应,因此中药外治法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术后AIO更为适合。中医外治方法多样,包括中药灌肠,中药外敷,针灸等,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易于接受、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可反复给药等优势。前期在临床中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incomplet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患者,“急则治其标”,采用“温阳散寒,行气通腑”的治疗原则,应用“温阳行气通腑方”进行神阙穴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并进行了单组临床研究,有效率达88.9%。但未设立对照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观察,更加科学的评价本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服务。研究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科学评价“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提供科学依据,以便进一步临床推广,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设计方案,收集2017年1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70例恶性肿瘤术后IAIO患者,根据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记录治疗前1天及治疗1,3,7,10,14天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中医症状积分,对治疗后14天的立位腹平片进行对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在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1.总体疗效评价:经结果统计分析,治疗组共35例,脱落4例,共完成31例,完全缓解18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共35例,脱落3例,共完成32例,完全缓解9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值=0.0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对纳入统计的两组6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寒凝气滞证肠梗阻中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完全缓解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间,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比较P=0.0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对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疗效更好。3.卡氏评分比较:对纳入统计的两组6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进行统计,组内比较P值=0.00,均小于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值=0.0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联合西医保守治疗或单纯西医保守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帮助,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4.肠道功能恢复比较:两组间对比,在恢复排便、肠鸣音、胃液引流量及呕吐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气方面,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安全性评价: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两例贴敷后用药处皮肤微红,无特殊处理,观察4小时后,红色消退,无瘙痒及水疱。研究顺利,未出现血常规、肝肾功能、离子水平、心电图的异常,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6.随访:疗程结束后1个月随访。随访的63例病人中治疗组总体疗效评价有效的26例病人中1例病人因饮食不节梗阻复发,复发率为3.8%;无效的5例病人因年龄大,患者拒绝手术,继续“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1月后症状均有所缓解,但仍有不同程度的梗阻,考虑与入组前梗阻病程较长及梗阻程度较重有关。随访对照组总体疗效评价有效的22例病人中有2例病人梗阻复发,复发率为9.1%,均因饮食不节所致,无效的10例病人均转外科治疗,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对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远期疗效较好。研究结论“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肠梗阻症状、体征、立位腹平片情况,尤其在腹痛、腹胀、腹寒、呃逆嗳气症状改善上更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因此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申玉立[4](2021)在《针刺对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针刺治疗对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为针刺促进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集来源于江苏省中医院妇科病区住院病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54例,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予术后常规治疗(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足三里、血海、丰隆、合谷、太冲以及内关针刺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指标,包括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恶心呕吐评分、腹胀腹痛评分、术后发热情况、腹部切口愈合情况、胃泌素变化及血常规、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2例,每组25例。其中,治疗组中因个人因素而脱落2例,对照组中因不符合纳入标准脱落2例。1.一般情况:包括患者年龄,身高,BMI指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指标:(1)观察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及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观察首次排便时间,发现治疗组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2天腹胀评分相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腹胀评分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腹痛评分相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腹痛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1),术后第3天两组腹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1-2天,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术后腹痛程度均有改善,术后第2天腹痛评分表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术后第3天两组的腹痛程度相当;(5)术后第1天、第2天的恶心呕吐评分,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显着差异;术后第3天恶心呕吐评分,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情况;(6)治疗组术后发热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针刺可以减少术后发热率;(7)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统计学意义(P>0.05);(8)血清胃泌素水平:治疗后,治疗组胃泌素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治疗可增强胃肠动力。3.疗效判定: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说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均无明显不适症状的发生且术后血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研究实验具有可靠性、安全性。结论:针刺疗法临床疗效显着,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尽早恢复患者的术后胃肠道生理功能,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可以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有利于缓解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在减少术后发热等方面疗效显着,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曹立幸,黄阳雪,陈其城,蒋志,陈志强[5](2020)在《中药防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胃肠功能恢复是手术后,尤其是腹部手术后快速康复的关键点,西医治疗多采用口服促胃肠动力药和胃肠减压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总体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中医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属于中医学"肠痹",其病机多为虚证,或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以扶正补虚或扶正祛邪为主要治法,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作者以复方、单味药为线索,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对中药内服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探讨中药内服防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

邵慧婷[6](2020)在《电针治疗腹腔镜胃癌及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腹腔镜胃癌及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电针补充治疗腹腔镜胃癌及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提供循证依据,使针灸治疗该病的方法更加科学规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腹腔镜胃癌及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电针组33例,常规治疗组3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普通外科常规治疗;电针组则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电针干预,选穴:足三里、上巨虚、太冲和公孙。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腹胀、腹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等,并总结其临床愈显率。结果:治疗后电针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均比常规治疗组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鸣音恢复情况电针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胀程度均较前明显减轻(P<0.01),组间比较,电针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痛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电针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比较上,电针组总有效率93.7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本研究中电针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因针刺产生不适而终止治疗者。结论: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太冲和公孙治疗腹腔镜胃癌及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安全有效,在缩短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促进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早期进食及改善术后腹胀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同时临床愈显率也优于常规治疗,在改善术后腹痛方面二者疗效无显着差异。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太冲和公孙,可以有效治疗腹腔镜胃癌及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

季双双[7](2020)在《针药结合外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发生于腹部术后,表现为机械性、动力性共存的肠梗阻类型。该病发生率较高,诊断难度较大,极易误诊误治,强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多数学者主张该病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单纯西医保守治疗的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增加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因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胃肠下合穴及芒硝脐敷疗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探究针药结合辅助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是否优于常规西医治疗,探索临床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新方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48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入组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护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肥皂水灌肠,酌情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相关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胃肠下合穴(双侧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下巨虚)联合芒硝脐敷,共治疗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肠功能恢复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血钠、钾离子水平及临床有效率。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年龄分布、原发病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麻醉方式、影像学资料及入组时白蛋白分布水平进行比较,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存在均衡性,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症状缓解、肠功能恢复及血清CRP、血浆白蛋白水平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症状积分评价:治疗组在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总症状积分评价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肠功能评价: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指标:1)血清CRP水平:两组患者第1天、治疗第3天、血清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LB水平两组患者第1天、治疗第3天及第7天ALB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钠、血钾水平: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第1天、治疗第3天、第7天测定钠、钾离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有效率: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胃肠下合穴联合芒硝脐敷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针刺胃肠下合穴联合芒硝脐敷够促进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蠕动,调节肠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加快肠功能恢复时间,快速缓解肠梗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临床应用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张帅[8](2020)在《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胃肠功能障碍症状的研究提供临床试验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手术前后行ERAS相关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ERAS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给予加味六君子汤服用。服用方法:术后12小时以后开始予以加味六君子汤水煎200ml服用,早晚各100ml空腹口服,日一剂。若手术需要留置胃管,则将汤药自胃管内打入,夹闭胃管1h,防止药物因负压吸引器而流出,以上方药物经我院住院中药房代煎。观测比较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1、3、7天腹胀、腹痛程度,肠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第1、3、7天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指标水平并对整体治疗有效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评估对比。结果:研究组试验过程中脱落2例,最终剩余34例完成研究,对照组试验过程中脱落1例,最终剩余35例完成研究。1.两组患者脱落率、年龄、性别比例、既往病史、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首次出现排气、排便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腹胀、腹痛等级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第1天腹胀、腹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第3、7天腹胀、腹痛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比较:研究组术后WBC、Hb、ALB、ALT、AST及Cr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术后总体疗效评价比较:研究组术后总体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比较:研究组术后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研究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加味六君子汤能够促进患者大肠癌根治术后早期排气、排便,减轻腹胀、腹痛程度,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加快了患者的恢复进程;2.加味六君子汤在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同时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具有安全性。

潘敏[9](2020)在《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围手术期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规范的临床观察研究,评估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这一中医外治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从而丰富这一问题的临床治疗方法,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脊柱骨科住院病人,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两组均予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并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每次5mg(一片),每天三次,饭前服用,便出则终止治疗。治疗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在患者双侧足三里穴、天枢穴、中脘穴、气海穴及其周围用热敏灸艾条熏灸寻找热敏点,并在神阙穴行便利贴穴位贴敷,所用热敏灸艾条、便利贴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艾灸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时,便利贴每天更换一次,便出则终止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对两组治疗前、治疗24小时后、治疗48小时后进行临床症候评分,对试验患者采取常规的安全性评价,其中包括血常规、小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心电图检查等,并且记录不良事件,比如头晕、心悸、皮疹、腹泻、恶心、呕吐等。根据研究结果进行治疗后的组间平行对照,组内自身前后对照。最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运用例数(n)或百分数(%)表示,并且运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运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如果是正态分布样本,则运用双侧t检验,如果是非正态分布样本,则运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热敏灸联合穴位敷贴疗法在临床操作存在特殊性,不能实现盲的治疗者和盲的受试者,本研究则采用盲的评价者和盲的统计者的方法,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治疗者、评价者以及统计分析者都采取三方分离。结果:1、从两组治疗后首次通气时间、首次通便时间上来看,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表明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这一中医外治法起效快。2、两组组间对比,两组在治疗前积分无差异性(P>0.05),在治疗24小时后、48小时后两组评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好。3、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小时后、48小时后两组评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表明两组均有治疗效果。4、从疗效来看,在治疗48小时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7%、100%,两组间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这一中医外治法能够显着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腹胀、便秘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莫沙必利片,而且起效更快,是—种疗效可靠、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郑逸佳[10](2020)在《穴位注射上巨虚穴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上巨虚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促进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评估该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同时为穴位注射在肝癌术后的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本课题从厦门市中医院肝外科2019年0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的住院病人中筛选出符合课题纳入标准的患者共80例,通过简单随机化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保证两组术后同一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双侧上巨虚穴位注射1ml新斯的明;对照组臀大肌注射2ml新斯的明,每日2次至肛门首次排气或排便停止。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临床症状积分及胃泌素水平,运用SPSS20.0对课题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课题共纳入80例患者,完成临床研究的患者为77例,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均因为伤口剧烈疼痛使用吗啡止痛,因其可能影响研究结果,按自行脱落处理不计入疗效分析,总脱落率为3.75%。2.治疗前,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及术前胃泌素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治疗后,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肛门首次排便时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对比: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术后6h)与术后24h、48h、72h临床症状积分差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两组治疗前(术后6h)与各组术后24h、48h、72h临床症状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前后胃泌素水平对比: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术前12h)与术后24h、48h、72h胃泌素水平差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治疗前(术前12h)与各组术后24h、48h、72h胃泌素水平,观察组治疗前(术前12h)与术后24h胃泌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48h、72h胃泌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胃泌素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按照临床疗效标准评价,观察组的显效率为17.95%,有效率为71.79%,无效率为10.26%;对照组的显效率为2.63%,有效率为68.42%,无效率为28.95%。两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恶心呕吐、晕针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同一治疗基础上,加予上巨虚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能有效促进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术后临床症状,提高术后胃泌素水平,且临床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二、通腑理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腑理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外治疗法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一、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1.1 现代医学对于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于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
        1.3 小结
    2. 祖国医学对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2.1 祖国医学对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障碍的认识
        2.2 中药内服治疗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障碍
        2.3 中医外治法治疗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障碍
        2.4 中医内外结合治疗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障碍
    3.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3.1 穴位贴敷对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3.2 中药灌肠对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引言
二、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图
    3. 临床干预
        3.1 常规治疗措施
        3.2 干预治疗措施
    4. 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5. 治疗疗程
    6. 结局观察指标
        6.1 一般病例信息
        6.2 综合疗效
        6.3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6.4 术后疼痛(VAS)评分
        6.5 术后胃肠功能评分
        6.6 不良反应评价
        6.7 安全性评价
    7. 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8. 质量控制
    9. 数据统计
三、研究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病例信息情况
    2. 两组手术相关资料
    2. 组引流管留置时长对比
    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5.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6. 干预措施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评分比较
    7. 干预措施术后VAS评分情况比较
    8. 不良反应
    9. 安全性评价
四、讨论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中医外治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加速康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学研究
    1.1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1.2术后胃肠功能加速康复措施
2 中医学研究
    2.1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
    2.2 中医外治法干预术后胃肠功能加速康复
        2.2.1 中药热敷疗法
        2.2.2 针灸疗法
        2.2.3 电针疗法
        2.2.4 推拿按摩疗法
        2.2.5 中药灌肠疗法
        2.2.5 耳穴疗法
        2.2.6 足浴疗法
3 小结

(3)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现代研究
        1.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流行病学研究
        2.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4.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西医治疗进展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术后AIO的认识
        2. 术后AIO的病因病机
        3. 恶性肿术后AIO的中医治疗进展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2. 临床研究方法
    临床研究结果
        1.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分析
        2. 疗效统计分析
    小结
    讨论
        1. 本研究入组患者基线情况探讨
        2. 本研究结果探讨
        3.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西医研究现状分析
        4. “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理论依据
    结语
        结论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4)针刺对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学对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
        1.1 胃肠运动的生理调节
        1.2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学分析
        1.3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2. 中医对行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
        2.1 胃肠功能的中医认识
        2.2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
        2.3 中医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3. 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手术指征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中止、剔除标准
        1.7 不良事件及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情况
        3.2 临床疗效指标
        3.3 疗效判定标准
        3.4 安全性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比较
        5.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5.3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时间比较
        5.4 两组患者术后D1、D2、D3腹胀评分比较
        5.5 两组患者术后D1、D2、D3腹痛评分比较
        5.6 两组患者术后D1、D2、D3恶心呕吐评分比较
        5.7 术后发热情况的比较
        5.8 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
        5.9 检测术前、术后第3天胃泌素水平比较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1. 立项依据
        1.1 针刺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依据
        1.2 针刺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优势
    2.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3. 结论
    4. 创新之处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中药防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复方
    1.1 攻下通腑法
    1.2 理气通腑法
    1.3 益气通腑法
2 单味药
    2.1 大黄
    2.2 番泻叶
    2.3 莱菔
    2.4 枳实
    2.5 槟榔
    2.6 厚朴
    2.7 沉香
3 展望

(6)电针治疗腹腔镜胃癌及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剔除与脱落标准
        1.2.5 观察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异常情况的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结果与分析
        3.2.1 术后首次排气、排便及恢复进食时间
        3.2.2 腹胀评分
        3.2.3 腹痛评分
        3.2.4 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情况对比
        3.2.5 疗效评价
        3.2.6 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
    1 临床研究思路
    2 针刺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理论探讨
    3 针刺选穴组方的探讨
        3.1 经络选择依据
        3.2 选穴组方依据
    4 针刺治疗方式的探讨
        4.1 针刺治疗方式选择的探讨
        4.2 电针的探讨
        4.2.1 电针治疗本病的机理探讨
        4.2.2 电极的连接
        4.2.3 波形及电针刺激参数的探讨
    5 针刺介入时间的探讨
    6 留针时间的探讨
    7 结果探讨
        7.1 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7.2 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
        7.3 术后首次进食时间
        7.4 腹胀情况
        7.5 腹痛情况
        7.6 肠鸣音恢复情况
        7.7 不良反应
    8 课题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近 20 年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7)针药结合外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西医研究进展
        1. EPISBO的概念
        2. EPISBO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3. EPISBO的发病机制
        4. EPISBO的临床特点
        5. EPISBO的治疗
        6. EPISBO的预防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古籍文献溯源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药对EPISBO的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3. 安全性评价
        4. 随访
        5. 临床试验步骤
        6. 统计学处理
        7. 技术路线图
        8. 质量控制
    临床研究结果
        1. 基础资料
        2. 基线资料比较
        3. 疗效指标评价
        4. 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5. 随访
    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2. 本研究方案实施依据
        3. 本研究的优点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临床试验流程图
附录2 CONSORT 2010对照检查清单
致谢
个人简介

(8)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技术路线
2.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及分组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干预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统计学处理
4.研究结果
    4.1 病例脱落情况
    4.2 一般情况分析
    4.3 指标测评结果
5.讨论
    5.1 立题依据
    5.2 指标结果分析
6.创新性、存在问题及展望
    6.1 创新性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9)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围手术期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2. 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治疗研究进展
    3. OVCF 后腹胀便秘的病因病机
    4. 穴位贴敷法治疗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PVP手术方式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的排除标准
        1.6 剔除及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对照
        2.3 盲法
        2.4 确立治疗方案
        2.5 安全性评价
        2.6 数据记录
        2.7 不良事件的处理
        2.8 医学伦理原则
        2.9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骨折的责任椎体比较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两组治疗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候评分对比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1.祖国医学对OVCF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OVCF所致腹胀、便秘的认识
    3.现代医学对OVCF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4.中医外治法对胸腰椎骨折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5.热敏灸对OVCF围手术期腹胀便秘的作用机制
        5.1 热敏灸的作用机制
        5.2 穴位选择
    6.穴位贴敷对OVCF围手术期腹胀便秘的作用机制
    7.一般情况分析
    8.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10)穴位注射上巨虚穴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脱落病例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具体实验方法
        2.4 临床疗效评价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2.1 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2.2 观察指标基线比较
    3 疗效性分析
        3.1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分析
        3.2 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析
        3.3 胃泌素水平比较分析
        3.4 临床疗效评价
        3.5 安全性指标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1.1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1.2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形成机制
        1.3 现代医学对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现状
    2 传统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2.1 中医病机认识
        2.2 传统医学对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现状
    3 穴位注射现代研究
    4 上巨虚穴的相关研究
    5 胃泌素(GAS)、新斯的明对胃肠功能的调整作用
    6 分析与小结
        6.1 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比较分析
        6.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分析
        6.3 两组治疗前后胃泌素水平对比分析
        6.4 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6.5 可能作用机制分析
    7 安全性分析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通腑理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外治疗法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D]. 赵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中医外治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加速康复的研究进展[J]. 罗云,郭铁,朱长康,吴定泉,周良弼,王年斌. 河北中医, 2021(05)
  • [3]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D]. 吴晓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针刺对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D]. 申玉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中药防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 曹立幸,黄阳雪,陈其城,蒋志,陈志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2)
  • [6]电针治疗腹腔镜胃癌及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邵慧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针药结合外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D]. 季双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 张帅.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0(08)
  • [9]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围手术期便秘的临床研究[D]. 潘敏.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10]穴位注射上巨虚穴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的临床观察[D]. 郑逸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通附理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