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全飞行模拟培训中心

我国最大的全飞行模拟培训中心

一、我国规模最大的全飞行模拟训练中心(论文文献综述)

李进[1](2019)在《某型直升机飞行训练模拟器总体方案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直升机飞行训练模拟器为研究对象,分析评述现有的标准规范,以此为基础开展直升机飞行训练模拟器的总体设计。开发主要气动部件的仿真模型,完成模拟器分系统的初步设计,明确某型直升机飞行训练模拟器训练需求。重点研究以下部分:整理国内外现行的标准规范,对模拟器标准进行分析评述。对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业规范进行重点分析。明确鉴定和认证方法,总结一般规律,指出现行标准的缺点不足,为后文总体方案规定设计标准。基于数据包研制要求,选择合适的研制方法和路线,研究数据包的组成结构,定义数据包的数据内容,并规范数据的提交格式,声明了数据包的法律认可。为设计用于模拟器的直升机飞行仿真动力学模型提供技术依据。在机动飞行的特殊状态下,对主要气动部件的仿真模型进行技术研究。模拟其气动特性、操纵特性和飞行性能,以及机载传感器、发动机、起落架等部分。除此之外,针对高高原飞行的特殊气动特性,研究高高原大气仿真模型的建模方法。基于现行规范开展模拟器分系统设计。以直升机座舱精确数模为样本,开展全局视野分析并进行光路设计。明确声源,进行声场建模,确定本型号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对运动及振动感觉模拟系统进行设计,选择适合本型号的平台和洗出滤波算法。对气象和教员台系统进行设计。结合国内现有训练大纲和国外的主流训练模式,明确训练科目,完成训练大纲设计研究。并根据规范实现科学系统的训练效果评估。

李进,刘淼[2](2019)在《飞行模拟训练器规范评述》文中提出美国联邦政府于2018年4月颁布实施了美国联邦法规电子法典第14章第一节D小节第60部——《飞行模拟训练器初期、定期鉴定标准及使用规范》,对飞行模拟训练器的鉴定使用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和技术使用要求。在此规范的基础上,对比中国民用航空局于2005年3月公布的《飞行模拟设备的鉴定和使用规则》,进行了了简单介绍并做评述。

熊海国[3](2010)在《飞行模拟器发动机系统建模与面向对象的仿真研究》文中提出飞行模拟器能够在地面逼真、安全地再现飞机的空中飞行行为,是航空业新机研制、飞行训练不可或缺的模拟设备。而我国对于飞行模拟器,尤其是高等级飞行模拟器的研制和技术储备均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大飞机项目的背景下,开展飞行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服务于大飞机的研制和飞行训练势在必行。飞行模拟器以飞机及机载系统的实时仿真模型为主体,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其仿真模型是模拟器的核心,直接决定着飞行模拟的逼真度和模拟器的鉴定等级。由于航空发动机不仅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的气动热力系统,而且其工作条件和工作状态复杂多变,因此发动机及其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是一项非常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本文旨在建立高逼真度的、实时的、完整的发动机及其控制系统模型,并开发一套结构清晰、维护方便、易于扩展的发动机仿真软件,以实现飞行模拟器动力系统的实时仿真。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首先研究了适用于飞行模拟的航空发动机模型的特征,提出了飞行模拟器发动机及其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建模原则,为建立具有高精度、实时性、扩展性和灵活性的动力系统模型进行有效的指导。采用相似理论和部件级建模方法建立了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的实时性能模型,包括转子动力学、热力学模型,传感器、作动器动力学模型和活门动态模型,相比单纯的发动机稳、动态性能模拟,极大地拓宽了模拟范围、提高了模拟精度,满足了飞行模拟的应用需求。在正常状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故障因子建立了发动机故障模型,克服了采用气动耦合原理和逐级模拟技术建立故障模型的复杂性,所建立的实用简化的故障模型不仅提高了仿真的实时性,而且逼真地再现了故障性能、故障逻辑和效应,满足了飞行模拟器发动机故障模拟的要求。其次,采用模块化技术和精细化建模方法建立了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功能模型,研究了提高仿真精度和实时性的处理方法。通过对实际的控制系统进行功能性分解,确定了功能模型的接口关系和组成结构,建立了功率管理、燃油流量控制、引气流量控制、极限控制、反推控制、起动逻辑等功能模型。在建模过程中虽然对次要功能进行了简化处理或忽略,但实施发动机控制必须的基本、重要的控制功能被完整无缺的保留了下来,控制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系统功能模型的有效性。再次,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和应用框架技术建立了发动机及其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为了避免传统的面向过程的开发方式在大型软件设计过程中造成的可读性差、维护困难的弊端,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与MATLAB相链接的方法进行发动机仿真系统的软件设计。按照由“总”到“分”的建模路线和层级式的设计模式构建了实时仿真模型和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的类属层次结构,定制了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的运行框架。对象类之间的继承性、多态性、聚合和关联机制保证了仿真系统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易于扩展和维护,统一的运行框架既增强了建模的灵活性又实现了仿真模型的稳定、高效运行。最后,剖析了仿真逼真度的内涵,构建了多层次的发动机仿真逼真度的评价体系,研究了仿真逼真度评价的定量验证法和定性验证法。在具有分布式仿真体系结构的飞行模拟器上开展了发动机及其控制系统仿真逼真度的客观定量验证、主观定性评价和仿真实时性验证,结果表明了发动机及其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以及面向对象的仿真模型的实用性和优越性。相比国外大公司使用专用设备进行飞行模拟器的研制,采用当前主流PC机配合成熟的商用软件更具成本上的优势和研发的灵活性,为高等级飞行模拟器的国产化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宋琼,胡荣华[4](2015)在《动态飞行模拟器及其发展概述》文中指出在分析载人离心机对航空生理医学研究以及飞行员高过载训练作用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载人离心机向动态飞行模拟器的发展历程,并对国内外发展历史、发展现状进行总结,重点介绍当代国际上主要厂家以及国内载人离心机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产品。随着我军先进战机的大量服役,国内仅有的一台引进的动态飞行模拟器已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在多年大型科学实验用离心机研制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动态飞行模拟器研制工作,目前已完成部分主要性能指标的调试工作,并根据工程研制经验对动态飞行模拟器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国内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分析讨论。

蔡正祥[5](2016)在《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飞行员人因时延建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今,航空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航空领域乃至人们日常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的话题。随着航空机械电子系统的日臻完善,飞机系统故障所引发的航空事故率正不断减小;相比之下,航空人为因素正逐渐成为制约航空安全进一步提高的关键要素。全数字模拟仿真技术在人为因素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究飞行员模型中人因时延环节的建模和仿真技术,以期为航空安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分析飞行员的认知结构,通过引入隐马尔可夫模型理论,讨论多层级人因时延模型的建模思路。提出基于扩展隐马尔可夫的人因时延模型,给出人因时延模型中各层级状态的定义和具体的测量方法,包括飞行状态层、认知状态层和人因时延层。通过设计和实施全动飞行模拟实验,采集单发失效紧急飞行任务中,飞行员的生理参数,其中包括心率(HR)、呼吸深度(RD)、呼吸率(RR)、扫视率(SR)和瞳孔直径(PD),并记录任务过程中的飞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了人因时延、飞行状态及认知状态的数据集,并指出了不同飞行机组的时延分布、飞行状态和认知状态的异同性。进一步地,实例化了人因时延模型的建模过程,得到了各机组人因时延模型的具体结构与参数,实验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交叉验证的方法说明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实验结果也指明了模型结构和参数选择的优选方案。

沈孝云[6](1995)在《我国规模最大的全飞行模拟训练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在1994年8月6日,飞行学院3台“夏延”ⅢA全飞行模拟机(FFS)和两台“夏廷”ⅢA六类练习器(FTD)通过了现场验收和FAA的等级鉴定,获得了FAA的合格等级证书。至此,我国第一个专为培养新飞行员的模拟机训练中心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正式落成。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模拟机训练中心。

程海峰[7](2013)在《民机全动飞行模拟机鉴定测试软件开发》文中指出随着人为因素的民航事故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国均采用高性能的飞行模拟机对飞行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而合格的飞行模拟机需要通过相关标准进行鉴定测试,并由民航总局认证。新的飞机飞行模拟机鉴定和使用规则已经颁布和实施,使用定制的软件完成飞行模拟机的鉴定测试工作,并按照规则提交测试报告,对于提高鉴定测试效率,更快实现等级认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主要针对某型民用飞机飞行模拟机的鉴定测试工作,对飞行模拟机鉴定测试软件开发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对现行的鉴定测试规则CCAR60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其他要求,完成软件开发需求分析,形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其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利用层次化和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方法,对鉴定测试软件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对软件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划分。然后给出了关键模块的详细设计和实现方法,分别采用了TCP/IP技术,使用自定义通信数据格式完成鉴定测试软件与服务器的通信连接;使用ADO数据库技术和STL容器,实现对标准数据的管理和测试数据的记录;根据实际曲线图形的需要,使用GDI+技术实现测试数据结果的图像化表示,便于最后结果的分析和比较;使用Lua脚本技术实现鉴定测试软件中的客观科目自动化测试过程。最后根据软件测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使用静态测试和黑盒测试完成对鉴定测试软件的测试。本文以Visual C++为开发工具,利用微软基础类库MFC,并综合运用ADO数据库技术、SOCKET套接字、GDI+技术和Lua脚本技术实现基于WindowXP系统平台的飞行模拟机鉴定测试软件开发。本课题在套接字编程的基础上,通过自定义通信数据格式实现测试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的通信连接和数据传送需求,并能满足飞行模拟机系统中的其他系统通信需求;使用GDI+技术,实现曲线光滑处理;使用脚本Lua技术实现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经过测试,鉴定测试软件能按照CCAR60要求,对某型飞行模拟机鉴定测试工作中的客观测试科目进行自动和手动测试,满足需求,运行稳定正常,达到设计要求。

郑淑涛[8](2010)在《飞行模拟机实时仿真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行模拟机是一种能够逼真模拟真实飞机在地面和空中运动的航空试验设备,它是系统仿真技术的典型应用。飞行模拟机以经济、安全、高效和环保等优点在新机研制、飞行理论研究、飞行控制研究和飞行训练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近期大飞机研制计划的启动,围绕飞行模拟机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不仅有助于加速和完善大飞机的研制进程,而且对于缩短我国同国外同行在飞行仿真研究领域的差距,培养独立的飞行模拟机研发队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逼真度飞行模拟机,真正地实现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飞行模拟机的调度控制中心,实时仿真管理系统(Real-Time sim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TMS)通过实时调度机制和实时通信技术,控制和管理各分系统仿真软件的实时运行和数据交互,使它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预定的功能和性能,产生出协调一致的仿真运算结果。它对飞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产生重要影响,是飞行模拟机研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飞行模拟机软件构架、实时调度理论、实时通信技术和飞行仿真软件集成等技术的深入研究,研制出了一套高效、灵活的实时仿真管理系统。通过对飞行模拟机软件功能的需求分析,即应满足进行飞行训练、环境模拟和故障模拟的基本要求,给出了飞行模拟机实时仿真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系统组成。运用质量属性分析的观点对飞行模拟机软件系统进行了质量属性需求分析,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MVC)设计模式设计出了具有良好平台独立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飞行模拟机软件构架,并对实时仿真管理系统的软件构架元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在软件构架基础上,根据飞行仿真任务具有周期性任务、偶发任务和后台任务并存,仿真任务间存在较强顺序相关性的特点,为飞行模拟机设计出了一种改进型层次式的仿真任务调度结构。在对实时调度算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周期性任务、偶发任务和后台任务建立起了一种具有二叉树结构的循环调度算法;在对最早时限优先(Earliest Deadline First, EDF)和后台调度算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优先级和时钟驱动的混合任务集调度算法。这不仅能够高效地完成对飞行模拟机复杂任务集的实时调度,而且能够方便灵活地对复杂任务集进行修改与扩充。数据交互在飞行模拟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对飞行模拟机公共数据区与参数分布服务的研究为中心,重点对参数分布技术,公共数据区数据共享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参数分布技术的研究,基于发布/订购概念,提出了仿真计算节点间参数共享的方法。给出了最小参数发布区原理,并利用该原理设计了共享参数订购区和发布区的构造算法。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依次在仿真模型、仿真子系统和仿真计算节点三个层次上对共享参数的访问进行了完整性控制,满足了公共数据区参数共享的完整性要求。设计了具有双缓冲数据结构的参数共享方法,满足了仿真子系统对共享参数输入的一致性要求。随后运用通信类工厂机制设计了配置灵活的数据通讯模块,以满足分布式系统的数据通信要求。这些方法的应用有效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提高了分布式飞行仿真网络的通信效率。为了验证实时仿真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灵活性,缩短软件系统的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基于商用货架产品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进行了飞行模拟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开发。组建了基于以太网、IEEE 1394火线和CAN总线技术的混合实时网络分布式仿真平台。采用COTS软件完成了飞行模拟机仿真软件的开发,并在该平台上进行了仿真任务运行时间、帧周期占用率、软件构架评估、总体性能测试等工作,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飞行模拟机软件构架结构合理,实时仿真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完成飞行模拟机复杂任务集的实时调度和通信要求,满足高逼真度飞行模拟机开发对实时仿真管理系统的需求。

樊军[9](2007)在《训练型飞行模拟器系统设计及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行模拟器是一种能比较逼真地复现飞机在空中的飞行状态和环境的地面设备,包括工程型飞行模拟器、研究型飞行模拟器和训练型飞行模拟器三种,是新机研制、飞行理论研究、飞行控制研究和飞行员训练不可缺少的设备。本人参与的是民航总局项目.全任务飞行模拟器研制,开发用于对飞行员进行飞行训练的模拟仿真设备。论文是对项目中所做工作的一个总结。 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论文对训练型飞行模拟器的需求形势、国内外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给出了我国目前在该领域存在的差距。 2、采用GL Studio软件对空中客车A320发动机的飞行仪表界面、操纵装置进行了仿真;给出了仪表仿真界面的动态变化结果;总结了仿真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仿真的发动机操纵装置和ECAM(中央电子监控系统)两个程序之间采用共享内存技术进行数据通讯,编制了相应的通讯程序。 3、介绍了发动机系统的仿真方法和发动机模块的组成,给出了训练型飞行模拟器的故障设置分类、要求和实现办法,复现了发动机的部分典型故障,给出了相应的仪表界面显示。 4、应用改进变步长2阶Runge-Kutta法求解了某型飞机在定直平飞状态下纵向小扰动全量运动方程组,给出了求解过程和参数的变化曲线,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飞行仿真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该部分主要从理论上对飞行仿真的参数计算进行了探讨。 5、给出了飞行仿真视景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通过MultiGen Creator软件建立了空中客车A320的飞机三维模型和机场模型,利用视景仿真软件开发工具Vega,给出了视景仿真的流程图,模拟了飞机的起飞、降落过程。所开发的视景仿真系统能支持四级能见度。为适应飞行训练和教学演示的多种需求,视点可支持双视窗、机窗外和飞行员视景三种类型视点,并在视景上叠加了显示/隐藏飞机飞行数据功能。视景系统能真实反映飞机的位置与姿态变化,并实现了夜航模式。 论文解决了在模拟器开发初期没有油门杆等操纵硬件的问题,同时也是系统

贾博[10](2018)在《飞行模拟器动感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民用航空业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服役的飞机数量呈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在航空业规模扩大和飞机数量增长的同时,为了节约飞机的设计和研究成本,保障飞行安全,飞行模拟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与使用真实飞机进行人员培训和飞机设计相比,利用飞行模拟器可以大幅地减少辅助工作和资源消耗,节约准备时间,提高效率。另外,飞行模拟器的安装地点灵活,使用环境条件宽松,因此可以很大程度拓宽飞行训练、预研设计、理论研究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但是由于真实飞行场景的复杂性,以及模拟设备的条件限制,飞行员在模拟器中的感受无法和在真实飞机中完全相同,其中差异最为明显的是飞行员的动感体验,于是飞行模拟器的动感是否有必要存在,它是否会影响飞行员的操纵,如何影响等问题被业界争论了长达半个世纪。在以人为中心的模拟飞行过程中,掌握飞行员是否受到动感的影响,以及如果受到影响在固定式模拟设备中进行弥补,均可以大幅提高飞行模拟设备的利用效率,同时使模拟飞行得到的各项飞行数据更类似于真实飞行后得到的飞行数据。21世纪,人们面临的各类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在航空领域,随着传感技术与计算机容量的提升,数据规模也在迅速地扩大。为了处理这些大量且关系复杂的数据诞生了数据挖掘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将获得的庞杂信息转换为可以被理解、解释的有用信息。本研究以飞行模拟器执行任务时获得的数据为基础,结合飞行员认知过程,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飞行员在不同动感模式的模拟器上完成相同任务是否存在差异?模拟器动感如何影响飞行员操纵?如何使飞行员在无动感的情况下获得与有动感类似的飞行结果?具体如下:(1)针对飞行员认知过程,研究影响飞行员操纵行为的重要因素,分析飞行员驾驶技能的形成过程和飞行训练对它的影响。(2)基于飞行数据的动感影响研究。它包括设计针对飞行数据的辨识、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方法,探索不同飞行数据特征在辨识飞行数据是否受动感影响中的重要程度;为了克服飞行数据的高维特性对降维方法进行研究;设计并开展不同动感状态下的模拟飞行试验,对得到的飞行结果进行辨识。(3)分析飞行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通过感知系统从周围环境获取的外界信息,根据信息建立不同动感模式下的飞行员模型,比较有无动感模型之间的差异,得出模拟器动感对飞行员操纵模型造成的影响。(4)建立飞行员在环的仿真系统,提出对固定式模拟设备的补偿办法,并在仿真系统中验证补偿后与有动感的模拟器飞行数据之间的差异减小。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模拟器动感对飞行员操纵产生的影响,并根据CCAR-25部得到了与动感相关的飞行任务。通过ACT-R认知架构和试验,指出有经验的飞行员具有相似的驾驶技能。(2)提出基于仿射传播的辨识方法,用来辨识飞行员在有动感和无动感情况下,得到的飞机数据是否相同。改进布谷鸟算法,有效解决了仿射传播中需要设定偏向参数和阻尼因子,以及振荡的问题。辨识结果显示飞行员在人工手动爬升、非精密进近等跟随任务中,模拟器的动感对飞行结果产生了影响。(3)首次提出针对飞行数据辨识的特征选择和处理方法。向飞行数据特征中加入多项式次数由小到大,拟合优度首次大于0.6时的多项式拟合函数特征;利用Relief方法选取特征;为解决高维飞行数据的稀疏性问题,提出一种能保证数据结构不变,反应样本全局和局部密度信息的改进扩散映射降维方法。(4)针对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的感知特性,首次提出以多元信息融合为基础的飞行员模型建立方法。建立在不同动感模式中的飞行员模型,得到不同感知信息对飞行员操纵产生的影响。(5)利用Visual Studio和Mathematica构建飞行员在环的仿真平台,提出固定式飞行模拟设备中飞行员的操纵补偿和感知补偿办法,并在仿真平台中获得验证。

二、我国规模最大的全飞行模拟训练中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规模最大的全飞行模拟训练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1)某型直升机飞行训练模拟器总体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直升机模拟器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总体方案设计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国内外标准规范评介
    2.1 概述
    2.2 国外模拟器标准规范评介
        2.2.1 国外模拟器标准体系简介
        2.2.2 新60 部的直升机模拟器要求概述
        2.2.3 ARINC610A/B/C报告解读
    2.3 国内模拟器标准规范评介
        2.3.1 民用模拟器标准规范
        2.3.2 军用模拟器标准规范
    2.4 鉴定和认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飞行仿真数据包设计研究
    3.1 概述
        3.1.1 飞行仿真软件包要求
        3.1.2 QTG软件包要求
    3.2 研制方法和路线
    3.3 数据包组成
        3.3.1 配置和设计用数据
        3.3.2 仿真建模数据
        3.3.3 验证数据
        3.3.4 认证数据
        3.3.5 故障数据
    3.4 数据包内容
        3.4.1 结构及设计数据
        3.4.2 气动和飞控数据
        3.4.3 直升机重量、重心和惯性
        3.4.4 地面操纵特性和起落架系统
        3.4.5 发动机、传动和旋翼传动系统
        3.4.6 燃油系统
        3.4.7 环境系统
        3.4.8 液压系统
        3.4.9 电源系统
        3.4.10 其他系统
        3.4.11 飞行仪表和大气数据系统
        3.4.12 导航系统
        3.4.13 任务系统
        3.4.14 光电产品
        3.4.15 雷达系统
        3.4.16 声音
        3.4.17 振动/运动感数据
        3.4.18 环境数据库
        3.4.19 视景数据
        3.4.20 电子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3.5 提交格式
    3.6 法律认可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合机动飞行的仿真模型开发
    4.1 概述
    4.2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理论
    4.3 仿真模型开发
        4.3.1 旋翼/尾桨动力学及空气动力学仿真模型
        4.3.2 机身空气动力学仿真模型
        4.3.3 尾部升力面气动模型
        4.3.4 机载传感器仿真模型
        4.3.5 发动机仿真单元
        4.3.6 飞行操纵及飞行控制仿真单元
        4.3.7 起落架仿真单元
    4.4 高高原大气环境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器分系统设计
    5.1 概述
    5.2 飞行仿真系统
    5.3 座舱及操纵系统
        5.3.1 鉴定要求
        5.3.2 系统设计
    5.4 视景仿真系统
        5.4.1 设计规范
        5.4.2 系统组成
        5.4.3 系统要求
        5.4.4 方法路线
        5.4.5 光路设计
    5.5 音响还原系统
        5.5.1 设计规范
        5.5.2 系统结构
        5.5.3 声源设计
        5.5.4 声场建模仿真
        5.5.5 逻辑架构
        5.5.6 技术路线
    5.6 运动及振动感觉模拟系统
        5.6.1 设计规范
        5.6.2 设计路线
        5.6.3 结构设计
        5.6.4 控制设计
    5.7 综合环境模拟系统
        5.7.1 规范要求
        5.7.2 技术路线
        5.7.3 主要设计界面
    5.8 教员台及讲评考核系统
        5.8.1 系统要求
        5.8.2 设计规范
        5.8.3 设计方案
        5.8.4 主要设计界面
    5.9 组网及联合战术仿真系统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模拟器训练大纲体系设计研究
    6.1 概述
    6.2 国外模拟器训练介绍
    6.3 大纲设计
        6.3.1 基础技术飞行训练科目
        6.3.2 应用技术飞行训练科目
        6.3.3 改装飞行训练科目
        6.3.4 特情处置训练科目
        6.3.5 教学管理科目
    6.4 模拟器训练效果评估方法
        6.4.1 客观评价
        6.4.2 主观评价
        6.4.3 自我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总结
    7.2 展望
        7.2.1 新型视景技术
        7.2.2 新型联合技术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飞行模拟训练器规范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规范编制的背景
2 两部规范的对比分析
3 直升机全飞行模拟器鉴定性能标准的对比分析
    3.1 针对性鉴定使用规则
    3.2 直升机全飞行模拟器一般要求
        3.2.1 概述
        3.2.2 视景系统
    3.3 直升机全飞行模拟器的客观测试
        3.3.1 视景系统
        3.3.2 运动系统
        3.3.3 音响系统
    3.4 直升机全飞行模拟器的主观测试
4 评述

(3)飞行模拟器发动机系统建模与面向对象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3 飞行模拟器的研究概况
        1.3.1 飞行模拟器分类
        1.3.2 飞行模拟器系统组成
        1.3.3 飞行模拟器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及现状
    1.4 航空发动机及其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的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概况及现状
        1.4.2 国内研究概况及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飞行模拟器发动机系统性能建模
    2.1 引言
    2.2 发动机模型的特征
        2.2.1 数学模型的特征
        2.2.2 仿真模型的特征
    2.3 发动机模型的建模原则
    2.4 发动机模型的分类
        2.4.1 非实时模型
        2.4.2 实时模型
    2.5 偏导数法建模
        2.5.1 模型的线性化
        2.5.2 偏导数的计算
    2.6 涡扇发动机性能建模
        2.6.1 性能参数折算
        2.6.2 进气道模型
        2.6.3 稳态性能模型
        2.6.4 动态性能模型
        2.6.5 起动性能模型
        2.6.6 感应部件模型
        2.6.7 滑油系统模型
        2.6.8 机载振动模型
    2.7 发动机故障建模
        2.7.1 发动机故障分类
        2.7.2 发动机故障模型
        2.7.3 典型故障仿真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飞行模拟器发动机控制系统功能建模
    3.1 引言
    3.2 涡扇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
        3.2.1 控制器功能模型接口
        3.2.2 控制器功能模型组成
    3.3 功率管理模型
        3.3.1 EEC 工作方式
        3.3.2 指令转速计划
    3.4 燃油控制模型
        3.4.1 稳态控制
        3.4.2 过渡控制
    3.5 极限控制模型
    3.6 引气控制模型
    3.7 起动逻辑模型
    3.8 反推控制模型
    3.9 座舱指示模型
    3.10 控制系统仿真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航空发动机及其控制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
    4.1 引言
    4.2 面向对象的关键技术
        4.2.1 面向对象技术
        4.2.2 应用框架技术
    4.3 航空动力系统的仿真分析
        4.3.1 动力系统的面向对象分析
        4.3.2 动力系统的仿真模型结构
    4.4 实时仿真模型框架
        4.4.1 实时仿真模型类库结构
        4.4.2 实时仿真模型运行机制
    4.5 动力系统仿真模型框架
        4.5.1 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类库结构
        4.5.2 动力系统仿真模型运行流程
        4.5.3 动力系统仿真模型实现机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飞行模拟器发动机仿真系统验证研究
    5.1 引言
    5.2 飞行模拟关键技术研究平台
        5.2.1 研究平台的组成原理
        5.2.2 研究平台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5.3 仿真逼真度评估
        5.3.1 逼真度的内涵
        5.3.2 逼真度的验证方法
    5.4 发动机仿真逼真度验证
        5.4.1 稳态特性仿真
        5.4.2 动态特性仿真
        5.4.3 起动特性仿真
        5.4.4 功能性仿真
    5.5 发动机仿真实时性验证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4)动态飞行模拟器及其发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2国外发展历程
    2.1载人离心机
    2.2动态飞行模拟器
3典型产品
    3.1AMST载人离心机
    3.2Wyle实验室动态飞行模拟器
    3.3ATFS-400型动态飞行模拟器
4国内发展历程
5各国装备情况
6关键技术
7发展趋势
8结语

(5)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飞行员人因时延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飞行员建模研究现状
        1.2.1 控制理论模型
        1.2.2 认知理论模型
        1.2.3 基于认知结构的量化飞行员模型
    1.3 飞行员时延建模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人因时延建模基础
    2.1 飞行员认知结构
    2.2 隐马尔可夫模型
        2.2.1 HMM模型表示
        2.2.2 HMM的应用
    2.3 人因时延建模假设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因时延建模
    3.1 人因时延模型概述
    3.2 人因时延的定义
    3.3 飞行状态的定义
    3.4 飞行员认知状态识别
        3.4.1 特征提取
        3.4.2 高斯过程分类模型
        3.4.3 自适应花粉传播算法
        3.4.4 认知状态识别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动飞行模拟实验
    4.1 飞行实验设备
    4.2 飞行模拟方案
    4.3 被试人员及数据采集
    4.4 数据处理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因时延建模与分析
    5.1 模型数据集
        5.1.1 人因时延
        5.1.2 飞行状态
        5.1.3 认知状态
    5.2 人因时延建模
    5.3 人因时延模型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民机全动飞行模拟机鉴定测试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飞行模拟机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飞行模拟机概述
        1.2.2 国内外飞行模拟机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鉴定测试研究的现状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4.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鉴定测试软件需求分析
    2.1 飞行模拟机鉴定测试标准——CCAR60
        2.1.1 CCAR60 概述
        2.1.2 飞行模拟机鉴定测试要求
    2.2 需求分析
        2.2.1 概述
        2.2.2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鉴定测试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3.1 软件总体设计
        3.1.1 鉴定测试软件工作原理
        3.1.2 鉴定测试软件设计思路
        3.1.3 鉴定测试软件设计技术路线
    3.2 软件总体流程
    3.3 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鉴定测试软件关键技术及关键模块
    4.1 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1 TCP/IP 协议
        4.1.2 自定义通信命令字
        4.1.3 设计与实现
    4.2 绘图模块设计与实现
        4.2.1 GDI+技术
        4.2.2 GDI+在模块中的应用
        4.2.3 模块设计与实现
    4.3 测试标准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数据库 ADO 技术
        4.3.2 ADO 在模块中的应用
        4.3.3 模块设计与实现
    4.4 自动化测试模块设计与实现
        4.4.1 Lua 脚本技术
        4.4.2 Lua 在模块中的应用
        4.4.3 模块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测试
    5.1 软件测试基础
    5.2 软件测试与验证
        5.2.1 测试软件模块
        5.2.2 测试整体功能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飞行模拟机实时仿真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飞行模拟机发展历程
        1.2.1 国外飞行模拟机发展历程
        1.2.2 国内飞行模拟机发展历程
    1.3 数字式飞行模拟机组成原理
    1.4 飞行模拟机实时仿真管理系统研究背景
        1.4.1 概况
        1.4.2 飞行仿真软件构架研究现状
        1.4.3 实时系统调度理论研究现状
        1.4.4 共享数据区管理与数据通信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安排
第2章 基于 MVC 模式的飞行模拟软件构架研究
    2.1 引言
    2.2 飞行仿真软件需求分析
        2.2.1 飞行模拟机的功能
        2.2.2 飞行仿真软件的特点
        2.2.3 飞行模拟机运行状态
        2.2.4 飞行模拟机实时仿真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3 飞行仿真软件构架设计
        2.3.1 飞行仿真软件质量属性
        2.3.2 设计模式
        2.3.3 基于 MVC 模式的飞行仿真软件构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飞行模拟机实时调度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任务及其属性
        3.2.1 基本术语
        3.2.2 任务相关性
        3.2.3 任务模型
    3.3 调度策略分析与确定
        3.3.1 集中式调度
        3.3.2 分布式调度
        3.3.3 层次式调度
        3.3.4 飞行仿真任务分层调度策略
    3.4 实时调度算法研究
        3.4.1 优先级驱动调度算法
        3.4.2 循环调度算法
        3.4.3 时钟驱动调度算法
        3.4.4 优先约束调度
        3.4.5 实时调度算法性能评估标准
    3.5 基于优先级的时钟驱动混合任务调度算法
        3.5.1 飞行模拟机周期性任务循环调度算法
        3.5.2 飞行模拟机非周期任务调度算法
        3.5.3 飞行模拟机混合任务调度算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共数据区与参数分布服务的设计与开发
    4.1 引言
    4.2 公共数据区数据结构
    4.3 参数分布技术
    4.4 公共数据区完整性设计
        4.4.1 仿真子系统软件构架
        4.4.2 仿真子系统参数分布
    4.5 公共数据区一致性设计
    4.6 分布式实时飞行仿真网络通信
        4.6.1 仿真计算节点网络通信模型
        4.6.2 网络通信服务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 COTS 的飞行模拟机开发与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系统结构
        5.2.1 飞行模拟机硬件结构
        5.2.2 计算机系统硬件结构
        5.2.3 基于 COTS 的软件开发方法
        5.2.4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特点
    5.3 实时仿真管理系统的实现和应用
        5.3.1 RT-LAB 和 Labview 软件简介
        5.3.2 开发实现和应用
    5.4 系统试验
        5.4.1 仿真任务执行时间测试
        5.4.2 软件构架性能评估
        5.4.3 系统性能试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训练型飞行模拟器系统设计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飞行模拟器的目的和意义
    1.2 飞行模拟器概述
        1.2.1 飞行模拟器分类
        1.2.2 飞行模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飞行仿真技术概述
        1.3.1 飞行仿真技术分类
        1.3.2 飞行系统仿真发展概况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础知识
    2.1 飞行模拟器的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
    2.2 空中客车 A320简介
    2.3 涡轮风扇发动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状态简介
    2.4 飞机的飞行性能
    2.5 坐标变换
第三章 发动机仪表仿真
    3.1 计算机实时图形仿真仪表
    3.2 GL Studio简介
    3.3 发动机虚拟仿真仪表系统实现
        3.3.1 发动机虚拟仿真仪表系统实现
        3.3.2 发动机虚拟仪表仿真技术
    3.4 共享内存
        3.4.1 内存映像文件
        3.4.2 共享内存页
        3.4.3 定制资源
        3.4.4 内存共享例子
    3.5 结论
第四章 发动机系统故障仿真
    4.1 发动机系统的仿真方法
    4.2 发动机模块
    4.3 飞行模拟器的故障设置
    4.4 发动机故障仿真
        4.4.1 发动机2发不正常启动
        4.4.2 发动机1发滑油压力低
        4.4.3 发动机1发滑油温度高
    4.5 结论
第五章 飞行运动方程组解算
    5.1 运动方程组的建立
        5.1.1 飞机运动方程组的假设
        5.1.2 飞机受力分析
        5.1.3 全量运动方程
    5.2 全量运动方程的数值解算方法
    5.3 结论
第六章 视景系统仿真
    6.1 设计视景系统时应考虑的因素
    6.2 三维模型
        6.2.1 MultiGen Creator简介
        6.2.2 基于 MultiGen的多边形建模
    6.3 视景系统实现
        6.3.1 Vega简介
        6.3.2 Vega编程接口
        6.3.3 Vega的渲染机制
        6.3.4 仿真线程的实现
        6.3.5 视景系统功能与实例
    6.4 仿真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情况
    参与的科研项目
    发表的文章:
致谢

(10)飞行模拟器动感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缩略词语
第一章 绪论
    1.1 飞行模拟器动感研究
        1.1.1 飞行模拟器的诞生与发展
        1.1.2 飞行模拟器的动感模拟
        1.1.3 模拟器动感的争论
        1.1.4 模拟器动感研究现状
    1.2 模拟器的动感模拟
        1.2.1 有动感模拟器的洗出算法
        1.2.2 模拟器运动范围限制
    1.3 本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4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飞行员认知与驾驶技能
    2.1 认知心理学和认知架构
        2.1.1 认知心理学概述
        2.1.2 认知架构发展
        2.1.3 ACT-R认知架构
    2.2 人机系统和飞行员认知
        2.2.1 飞行中的人机系统
        2.2.2 飞行员认知过程
        2.2.3 飞行员的ACT-R架构
    2.3 飞行员感知与动感相关飞行任务
        2.3.1 人体感知机理
        2.3.2 飞行中的感知
        2.3.3 前庭器官
        2.3.4 飞行任务中的运动感知
    2.4 飞行员驾驶技能形成
        2.4.1 飞行员驾驶技能
        2.4.2 飞行员驾驶技能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受动感影响的飞行数据辨识
    3.1 飞行数据辨识中的方法研究
        3.1.1 基于仿射传播的辨识方法
        3.1.1.1 仿射传播原理
        3.1.1.2 改进布谷鸟算法
        3.1.1.3 改进AP算法及试验
        3.1.2 多项式拟合特征
        3.1.3 过滤式特征选择
        3.1.4 基于扩散映射的降维
    3.2 飞行模拟器试验方案
        3.2.1 试验目的
        3.2.2 材料与方法
        3.2.2.1 模拟飞行设备
        3.2.2.2 试验飞行员
        3.2.2.3 试验流程
        3.2.3 试验任务
    3.3 数据分析和特征选择
        3.3.1 数据采集
        3.3.2 数据初步分析
        3.3.3 飞行数据特征
        3.3.3.1 飞行数据拟合特征
        3.3.3.2 飞行数据特征选择
        3.3.4 飞行数据辨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感研究中基于感知的飞行员模型
    4.1 飞行员感知信息
        4.1.1 模拟器多元信息
        4.1.2 飞行员视觉感知
        4.1.2.1 眼动数据使用
        4.1.2.2 眼动数据测量
        4.1.3飞行员运动感知
    4.2 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模型
        4.2.1 飞行员模型概述
        4.2.2 MARS的思想
        4.2.3 MARS计算
        4.2.4 MARS优点
    4.3 基于MARS构造飞行员操作模型
        4.3.1 动模中飞行员模型
        4.3.2 动模中的变量影响
        4.3.3 固模中飞行员模型
        4.3.4 固模中的变量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飞行员补偿仿真
    5.1 飞机的空间运动
        5.1.1 飞机飞行的运动学表示
        5.1.2 飞机六自由度运动方程
        5.1.3 飞机空气动力学计算
    5.2 飞行员在环仿真平台的实现
        5.2.1 仿真系统环境
        5.2.2 飞行任务和飞行员设置
        5.2.3 仿真平台运行
    5.3 飞行员补偿方法
        5.3.1 飞行员操纵补偿
        5.3.2 飞行员的感知补偿
        5.3.3 补偿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我国规模最大的全飞行模拟训练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型直升机飞行训练模拟器总体方案研究[D]. 李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2]飞行模拟训练器规范评述[J]. 李进,刘淼. 直升机技术, 2019(01)
  • [3]飞行模拟器发动机系统建模与面向对象的仿真研究[D]. 熊海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4)
  • [4]动态飞行模拟器及其发展概述[J]. 宋琼,胡荣华. 装备环境工程, 2015(05)
  • [5]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飞行员人因时延建模研究[D]. 蔡正祥.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2)
  • [6]我国规模最大的全飞行模拟训练中心[J]. 沈孝云. 国际航空, 1995(01)
  • [7]民机全动飞行模拟机鉴定测试软件开发[D]. 程海峰. 南昌航空大学, 2013(04)
  • [8]飞行模拟机实时仿真管理系统的研究[D]. 郑淑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4)
  • [9]训练型飞行模拟器系统设计及仿真研究[D]. 樊军.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1)
  • [10]飞行模拟器动感模式研究[D]. 贾博.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我国最大的全飞行模拟培训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