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子机刮片弹簧通过600小时台架耐久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杨亲民[1](1977)在《浅谈转子机刮片弹簧的选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阐述了刮片弹簧选材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刮片弹簧选材的概况;提出了刮片弹簧选材的三条依据,即:使用性、工艺性和经济性;讨论了刮片弹簧选材的试验方法,并认为静态夹持法颇为理想,值得推广;最后,文章全面比较了国内目前常用的四种刮片弹簧材料Incone1718、65WMo、3J3和A286的特点和性能,发现铁基耐热合金A286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选择为汽油转子发动机通用的刮片弹簧材料较为适宜。
马骏[2](2008)在《7PV型旋转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关键试验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多家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厂商,大部分厂家目前具备了开发和生产摇摆斜盘式定/变排量压缩机和旋转斜盘式定排量压缩机的能力,但国内旋转斜盘式可变排量压缩机的开发基本处于空白。旋转斜盘式可变排量汽车空调压缩机是当前国内外中、高档轿车上普遍采用的机型,该类压缩机主要性能已达到德国汽车行业协会的VDA标准,该类压缩机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压缩机作为汽车空调中的核心零件,需进行系统的试验验证,满足设计的性能指标才能真正实现开发目标。论文结合旋转斜盘式可变排量压缩机项目的开发过程,通过试验和分析对压缩机和轿车空调系统的工作特点进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相关的零部件进行改进,实现优化压缩机的设计、改善空调系统性能的目的,并完成旋转斜盘式可变排量压缩机——SE7PV16的产品开发验证。本文将对旋转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SE7PV16的关键试验进行验证和分析,并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适当的设计改进,为该压缩机实现高转速、控制性好的特点提供了可能。通过本文的大量试验和分析、结构改进,实现该项目为中、高档轿车的配套成功!
Jan P.Norbye[3](1973)在《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文中提出 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于1929年8月9日建立,它是由飞机和发动机公司、寇蒂斯-莱特航空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合并组成的.1958年,从西德纳苏公司购买了转子机专利权. 寇蒂斯-莱特公司并不想在其本公司生产各种转子机,而是计划研究转子机的用途和基本机器,并把专利权转卖给其他公司.
南伟杰[4](2016)在《汽车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平台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汽车离合器是汽车内部动力系统中的非常重要的部件,由盖总成和从动盘总成构成,是联接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桥梁。设计开发的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平台是用来检测离合器膜片弹簧等分离元件的耐久性能。无论涉及到汽车离合器的新产品研发,产品升级改进,还是产品检验,都需要对汽车离合器的耐久性能进行分析与检测。在检测设备上重现汽车离合器的实际工作情况,通过室内台架试验,即节省空间,又大大提升检测效率,降低了成本,一方面能够准确地检测汽车离合器性能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准确地了解其产品的耐久性能,从而对其产品的前期设计方案和制造工艺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研制相关检测平台的发展现状,对未来汽车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平台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在深入分析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机理基础上,设计了汽车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平台总体结构和关键部件,通过CATIA软件对检测平台进行实体建模,采用ANSYS软件对检测平台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本文确定了汽车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平台的控制策略,设计了检测平台控制系统结构,根据耐久性能检测平台的基本要求,确定检测平台控制系统所采用的主要硬件。基于汽车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平台的设计要求,建立异步电机调速系统模型,选择先进高效的控制算法,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调速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评价调速系统的性能是否满足检测平台的性能指标要求。设计开发了汽车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平台软件系统和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对检测数据的保存、回放、分析等功能,便于实验人员进行试验后的海量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工作。通过实验验证了汽车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平台样机符合设计要求。
姜维[5](2017)在《乘用车汽油机润滑系统节能潜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满足国家第四阶段乘用车油耗法规的要求,需要汽车发动机采用一系列的节能措施,包括降低润滑系统的机械损失,如采用可变排量机油泵、润滑油匹配优化、润滑油快速温升等措施来实现发动机的节能。可变排量机油泵节能的依据是按需供给,要求精确了解发动机各用油零部件的需求。本文对这些需求进行了分析,发现掌握液压挺柱和可变气门正时等的精确需求存在较大难度,但通过控制策略优化等措施,可降低这些需求。另外,对曲轴轴颈的用油需求进行了详细计算,得出用油量随转速呈加速上升的趋势,通过台架耐久试验验证了额定工况的供油压力可降至300kPa的低水平。本文列举了常见的可变排量机油泵的类型,重点对各型叶片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可变排量机油泵在乘用车常用的低转速、低负荷工况下的节能潜力有限;电磁阀式二级可变排量机油泵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其主要节能区间与常用工况吻合。理论计算和台架测试表明,使用电磁阀式二级可变排量机油泵在90℃、2000r/min时可降低1N?m的摩擦功,由此预测在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中可降油耗1.5%左右。另外,通过其高、低压模式的切换,可实现活塞冷却喷嘴喷油时机的灵活控制。润滑油匹配优化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摩擦阻力,包括使用减摩剂与降低粘度等级两个途径。本文分析了减摩剂用量以及粘度等级从40降至30与20对摩擦阻力的影响,并通过发动机台架摩擦功测试以及整车NEDC循环测试得出其节能潜力在2%以上。最后,本文对润滑油的快速温升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电加热没有节能收益,而排气加热是降低摩擦阻力的有效手段,但需要解决加热系统的成本问题。
冯钊[6](1981)在《克莱斯勒2.2升四缸发动机》文中研究说明 克莱斯勒新的2.2升四缸顶置凸轮轴发动机是该公司有史以来专门为前轮驱动汽车设计的第一台发动机。除了满足车辆的功率和重量要求,提供良好的保养方便性,发现并克服四缸发动机发展中固有的问题外,提高整车燃料经济性是研制该发动机的目的之一。从1969年以来,公司要求未来车辆要缩小尺寸并重新装用四缸发动机,因而四缸机的设计和发展研究工作几乎一直在进行。这些研究包括将已有的V8发动机和直列六缸发动机改为四缸机,以
二、转子机刮片弹簧通过600小时台架耐久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子机刮片弹簧通过600小时台架耐久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2)7PV型旋转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关键试验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常见类型 |
1.2 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工程背景和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旋转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研究 |
2.1 旋转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的排量控制原理 |
2.2 旋转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的运动机构工作特点 |
2.2.1 运动机构的作用 |
2.2.2 活塞的运动特性 |
2.3 变排量压缩机控制阀的工作特点 |
2.4 7PV 型压缩机的设计特征参数 |
2.4.1 压缩机的主要参数 |
2.4.2 压缩机质量特征和活塞余隙 |
2.4.3 压缩机运动件的转动惯量和静不平衡量的计算 |
2.4.4 压缩机运动件惯性积的计算 |
2.4.5 机构的惯性矩与压缩机极限转速的简单关系 |
2.4.6 压缩机产品设计中的技术保证 |
第三章 7PV 型压缩机在台架上的关键试验研究 |
3.1 压缩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
3.2 控制特性试验研究 |
3.2.1 试验规范确定 |
3.2.2 试验设备的技术参数及简介 |
3.2.3 试验及试验数据的分析 |
3.2.4 控制特性试验结论 |
3.3 扭矩特性试验研究 |
3.3.1 扭矩特性试验方法简介 |
3.3.2 扭矩特性试验与分析 |
3.3.3 扭矩特性试验结论 |
3.4 可靠性试验研究 |
3.5 台架耐久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3.5.1 在耐久试验中遇到的问题 |
3.5.2 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3.5.3 改进方案提出 |
3.5.4 新方案验证 |
3.5.5 压缩机的改进总结 |
3.6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7PV 型压缩机在空调系统中的关键试验研究 |
4.1 变排量压缩机与定排量压缩机的空调试验对比 |
4.2 压缩机控制阀的选用与空调的降温效果 |
4.3 变排量压缩机的控制阀与空调系统结霜试验研究 |
4.4 变排量空调系统中压缩机与膨胀阀匹配问题研究 |
4.5 空调系统调节曲线试验与研究(排量可控性试验) |
4.6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7PV 型压缩机在用户整车上的认可试验研究 |
5.1. 7PV 型压缩机在整车上的发动机匹配检测(EMC)试验 |
5.2. 7PV 型压缩机在整车上的 NVH 试验 |
5.3. 7PV 型压缩机在整车上进行的道路耐久试验 |
5.4 用户对旋转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的评价、认可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汽车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平台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来源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检测平台总体结构设计与静力学分析 |
2.1 汽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
2.2 检测平台工作机理 |
2.3 检测平台功能特点及技术参数 |
2.4 汽车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平台结构设计 |
2.4.1 传动方式选择 |
2.4.2 总体结构设计 |
2.4.3 主轴箱部件结构设计 |
2.4.4 分离部件结构设计 |
2.4.5 分离部件调节压头行程机构设计 |
2.4.6 油箱部件结构设计 |
2.4.7 移动滑台部件结构设计 |
2.4.8 制热箱部件结构设计 |
2.5 检测平台关键部件静力学分析 |
2.5.1 检测平台有限元分析关键部件选择 |
2.5.2 在ANSYS中创建有限元分析模型 |
2.5.3 检测平台关键部件静力学分析 |
2.5.4 ANSYS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检测平台控制方案确定与硬件设计 |
3.1 检测平台硬件系统方案确定 |
3.2 检测平台硬件电路设计 |
3.2.1 PLC输入开关量电路设计 |
3.2.2 模拟量输入电路设计 |
3.2.3 PLC继电器输出电路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检测平台异步电机调速与控制算法 |
4.1 异步电机调速方式 |
4.2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 |
4.2.1 矢量控制的基本意义 |
4.2.2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
4.2.3 矢量控制坐标变换仿真 |
4.2.4 异步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数学模型 |
4.2.5 异步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数学模型 |
4.2.6 异步电机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4.2.7 异步电机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数学模型 |
4.2.8 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
4.3 检测平台电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 |
4.3.1 转子磁链观测器电流模型法 |
4.3.2 两相旋转坐标系下转子磁链观测器模型 |
4.3.3 电流滞环控制PWM控制方法 |
4.4 模糊PID控制算法的研究 |
4.4.1 PID控制 |
4.4.2 模糊控制 |
4.4.3 模糊PID控制 |
4.5 系统仿真 |
4.5.1 转子磁链观测模块 |
4.5.2 电流滞环脉冲发生器模块 |
4.5.3 磁链调节器和转矩调节器 |
4.5.4 模糊PID控制器 |
4.5.5 仿真实验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检测平台系统软件设计与实验验证 |
5.1 检测平台系统软件设计 |
5.2 检测平台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5.3 检测平台样机实验验证 |
5.3.1 检测平台操作过程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乘用车汽油机润滑系统节能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可变排量机油泵 |
1.2.2 润滑油与发动机的匹配优化 |
1.2.3 润滑油的快速温升 |
1.2.4 降低发动机的用油需求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基本结构 |
第2章 润滑系统的压力需求分析 |
2.1 润滑系统构成 |
2.2 液压挺柱的需求 |
2.3 可变相位调节器的需求 |
2.4 活塞冷却喷嘴的需求 |
2.4.1 喷油时机 |
2.4.2 喷油流量 |
2.5 曲轴轴颈的需求 |
2.5.1 克服斜油道离心力所需的最小泵送压力 |
2.5.2 维持支撑油膜所需的润滑油流量 |
2.5.3 轴颈散热所需要的润滑油流量 |
2.5.4 低油压试验 |
2.5.5 主轴颈轴向流量的节省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可变排量机油泵节能潜力研究 |
3.1 传统机油泵工作原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
3.2 可变机油泵的结构及优势分析 |
3.2.1 一级可变排量机油泵 |
3.2.2 机械式二级可变排量机油泵 |
3.2.3 电磁阀式二级可变排量机油泵 |
3.2.4 连续可调排量机油泵 |
3.3 电磁阀式二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的节能评估 |
3.3.1 常用工况节能计算 |
3.3.2 发动机分解摩擦功测试 |
3.3.3 发动机整机摩擦功测试 |
3.3.4 节能与安全策略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润滑油快速温升的节能分析 |
4.1 润滑油粘温特性分析 |
4.1.1 润滑油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
4.1.2 润滑油粘温特性对发动机摩擦功的影响 |
4.1.3 润滑油粘温特性改善与控制分析 |
4.2 影响润滑油温度的因素 |
4.2.1 润滑油的吸热 |
4.2.2 润滑油对外的散热 |
4.2.3 润滑油的热容 |
4.3 提高润滑油温升速度的措施分析 |
4.3.1 减少润滑油的加注量 |
4.3.2 双室油底壳 |
4.3.3 电加热 |
4.3.4 排气加热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润滑油与发动机的匹配优化 |
5.1 发动机各零部件的润滑状态 |
5.1.1 曲轴轴颈的润滑状态 |
5.1.2 活塞总成的润滑状态 |
5.2 降低润滑油粘度等级 |
5.2.1 不同粘度等级润滑油的整机摩擦功测试 |
5.2.2 使用0W-20润滑油的条件 |
5.3 润滑油的筛选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转子机刮片弹簧通过600小时台架耐久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转子机刮片弹簧的选材[J]. 杨亲民. 仪表材料, 1977(02)
- [2]7PV型旋转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关键试验和分析[D]. 马骏.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3)
- [3]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J]. Jan P.Norbye. 小型内燃机, 1973(02)
- [4]汽车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平台设计与开发[D]. 南伟杰. 长春工业大学, 2016(11)
- [5]乘用车汽油机润滑系统节能潜力研究[D]. 姜维. 清华大学, 2017(02)
- [6]克莱斯勒2.2升四缸发动机[J]. 冯钊. 国外汽车, 1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