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切割挡土墙的简单计算

浅谈切割挡土墙的简单计算

一、也谈路堑挡土墙简捷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丁乾鼎[1](1978)在《也谈路堑挡土墙简捷计算》文中指出《铁路标准设计通讯》1973年第5期的"铁路路堑挡土墙简捷设计介绍"(以下称"简文"),及1977年第1-2期上登的"路堑挡土墙简捷计算的商榷"(以下称"商榷"),这两篇文章都推导了平行四边形重力式俯斜挡土墙在抗滑稳定为控制设计因素时截面厚度的通用计算公式。这对简化该类挡墙的设计工作、提高设计速度、广开思路都是很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商榷"作者通过理论研究,并对该类挡土墙大量的设计算例进行统计、分析,指出"简文""……只要抗滑稳定性这一控制因素能够得到满足,则挡墙结构是偏于安全的"结论,

曾廉[2](1977)在《路堑挡土墙简捷计算的商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前言 1973年《铁路标准设计通讯》第5期,发表了“铁路路堑挡土墙简捷设计介绍”一文(以下称“简文”)。对平行四边形重力式俯斜路堑挡土墙的设计,按照“简文”介绍的方法,可以简化设计工作,提高设计速度,因此有研究、使用和推广的价值。但“简文”得出的结论还有些问题。“简文”写道:“重力式挡土墙断面大,抗倾倒的稳定性好。同时山区铁路

陶德钧[3](1984)在《三谈堑路挡土墙的简捷计算》文中研究说明 本刊1977年第1~2期发表的“路堑挡土墙简捷计算的商榷”一文对理论和简捷计算方法得到进一步的阐述和应用。文中主张采用x=B/H指出墙宽B与墙高H成线性方程关系,很有卓见,具备一定适用价值。但假如能做到在各种不同的设计参数和边界条件下,受任何不同稳定因素控制,均可采用最合理的安全系数(即Kc=1.3或Ko=1.5)来计算出最经济断面,

刘家顺[4](2007)在《川九公路设计与环境保护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是四川省规划的重要旅游干线公路,是九寨黄龙机场通往九寨沟风景区和九寨天堂国际会议中心的唯一通道。公路穿越高原、雪山、草地和森林公园,沿线风景秀丽迷人。公路连接四川省阿坝州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区;有被誉为“人间瑶池”的世界自然遗产黄龙风景区;还有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白河金丝猴保护区、红原大草原、神仙池自然风景区及四姑娘山。但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原路技术标准低、路基病害多、抗灾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公路环境与沿线自然风景极不协调,服务能力与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的地位极不相称。为此,交通部与四川省联合组织了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改建示范工程。本文以川九公路为依托,以公路环境保护为主线,对以下五个方面的设计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指导川九公路设计不断创新、升华理念、精心创作。1.研究和总结公路总体设计思路及原则问题,探索了“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设计体系及多层次公路环境保护设计体系,指导川九公路的总体设计及其他关键问题的设计、研究工作,丰富了建设八字方针的内涵。2.研究公路建设标准的科学确定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公路设计灵活性”的新理念,指导川九公路设计尊重和适应沿线环境,最大程度地不破坏环境。3.研究公路路线指标的灵活应用问题,分析和运用了运行速度检验技术,指导川九公路路线设计在确保公路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贴切和顺应沿线环境,灵活应用技术指标布设路线,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并尽可能优化路线线形,提高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及行车的舒适性。4.研究公路路基工程与环境协调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宽容设计”的新理念,分析和总结了对路基工程的正常使用、路侧安全、景观协调等要求,指导川九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协调和配合沿线环境,合理设计最小程度地影响环境,可靠设计保证路基结构物安全稳定,宽容设计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5.研究公路生态恢复与景观塑造问题,分析和总结了公路景观对生态绿化及构造物的配置自然性、形式多样性及环境协调性等要求,指导川九公路生态恢复与景观塑造设计,展现公路景观的多样性及地区特性,恢复与塑造公路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公路环境;同时提升行车的舒适性和愉悦性。

王炳锟[5](2009)在《铁路边坡支挡与稳定分析程序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铁路工程中,支挡结构的应用非常广泛,支挡结构的设计对整个工程的好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手工计算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设计工作的需要,也达不到较理想的效果。然而借助于计算机,不但可以使设计工作又好又快的完成,而且能够节约投资。本文结合玉蒙铁路的科研项目,编制了铁路边坡支挡与稳定分析程序。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本文归纳总结边坡支挡结构和稳定分析的相关理论,作为程序编制的理论基础。2.本文共编制3个程序,包括挡土墙程序设计、抗滑桩程序设计以及边坡稳定分析程序设计。3.挡土墙程序设计,实现了对重力式路肩挡土墙、重力式路堤挡土墙、衡重式路肩挡土墙和重力式路堑挡土墙进行检算的功能。本程序可以根据不同的墙型参数、荷载参数以及土体参数自动找出最合理最经济的墙宽。适合于一般地区、地震地区和浸水地区单线及双线挡土墙的设计计算。本程序除用于铁路挡土墙设计外,通过对换算土柱的不同处理,还可以考虑公路荷载或其他类型的荷载。因此,只要稍加修改本程序同时可用于公路、水利、房屋建筑等部门。4.抗滑桩程序设计,实现了对给定滑动面形状反算内摩擦角、给定滑动面形状进行设计计算、给定滑坡推力进行设计计算以及给定滑动面处弯矩、剪力进行设计计算的功能。5.边坡稳定分析程序,由边坡稳定分析和沉降固结计算两大模块组成。在边坡稳定分析程序中,实现了以费伦纽斯法和固结有效应力法的边坡稳定分析与计算;基于太沙基三向固结理论的固结度计算及基于分层总和法的沉降计算。6.程序基于面向对象的原理,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采用可视化Windows程序开发工具Visual C++6.0编写而成。为用户提供了具有友好、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数据输入环境,更易于操作,界面更加优化。本论文开发的程序实现了在界面中输入和修改相关参数,数据自动保存等功能,计算结果可自动导入Excel表格,有利于数据的提取和标准图设计。

张卫中[6](2007)在《向家坡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动态综合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开展,公路建设逐年增长,而且不断向山区延伸,因为地形、地貌等条件的约束,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工程,甚至出现高陡人工边坡,以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最为严重。在现有的公路线路中,不少线段屡有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造成车毁人亡,运输中断,损失惨重。所以进行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意义非常重要。本文以渝黔高速公路向家坡滑坡为工程背景,系统研究了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失稳机理、监测及预报,以及正在运营中的路堑边坡动态优化综合治理问题。论文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①利用MTS岩石材料试验机对向家坡路堑边坡岩石在不同围压和不同含水量的变形、强度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有围压的莫尔-库仑强度准则,依据最小二乘法,采用回归分析求解出了向家坡路堑边坡岩石试件的强度参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C ;根据弹塑性力学理论,以弱风化砂岩为例,提出了能正确反映岩石三轴受力的抛物线-线弹性-Duncan双曲线-塑性软化-残余理想塑性五段式模型。②结合向家坡滑坡工程地质情况以及变形情况,总结了向家坡滑坡特征,深层次分析了该开挖路堑边坡降雨诱发失稳机理,汲取了向家坡滑坡前期治理失败的原因。③考虑降雨对滑坡滑面介质的应变软化和水致弱化性质,提出了三维滑坡力学模型,应用突变理论对其失稳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浅层滑坡坡体位移与降雨量的拟合关系,结合向家坡滑坡工程实例建立了考虑降雨对滑坡滑面介质的应变软化和水致弱化影响下浅层滑坡的尖点突变模型,分析了向家坡滑坡强降雨条件下浅层失稳的破坏机制。④结合向家坡这一路堑边坡的具体地形地貌以及滑坡等情况,设计出以地表监测为主、辅以深部位移监测及地下水监测等多层次综合监测系统,经现场一年多的测试,效果很好。⑤采用指数平滑法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滑坡预测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向家坡工程实践;详细分析了滑坡演变的非线性特征,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向空间重构混沌方法的滑坡预测模型,并给出基于时间序列向空间重构混沌方法预测滑坡的一般步骤。⑥基于最优传递矩阵改进层次分析法求解权重,建立了基于可拓理论结合改进层次分析法的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向家坡稳定性评价。⑦考虑前期治理的支挡工程和土体的共同作用,将其视为桩土复合体,对滑坡体岩体力学参数进行了综合取值;采用反分析法和极限平衡法对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情况进行了计算;根据传递系数法计算了边坡的下滑推力,为边坡的加固处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⑧提出了“基于治理方案优选+优选方案细化结合监测信息反馈”的滑坡综合治理思路;考虑层次分析法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给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权重以及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的简单可行方法,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向家坡滑坡治理方案的优选。⑨针对向家坡路堑高边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临时抢险和长久根治相结合的综合方案,采取以加固方案结合地下以及地表排水等主要治理措施对向家坡路堑滑坡进行了综合治理;同时采用监测信息反馈实现治理方案优化、滑坡治理的动态化施工和治理效果检验。

宋从军[7](2004)在《路堑高边坡开挖变形理论及控制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小塘至甘塘段)路堑高边坡工程为依托,从坡体结构入手,提出了建立坡体结构的方法,并通过对依托工程中大量路堑高边坡的地质情况和坡体结构调查和总结,从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意义的4类(厚层砂岩节理倾向临空面、煤系地层断层破碎带、红土地层顺坡坡体及残坡积层)路堑高边坡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坡体结构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路堑高边坡开挖变形理论及控制措施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数值分析、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对现场测试结果的分析,取得了如下主要结论和成果: 1、通过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144处路堑高边坡的大量地质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各坡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和影响开挖失稳的主要控制因素,并进行了分类研究。提出了坡体结构的概念,给出了建立坡体结构的方法,以及按坡体结构建立坡体地质力学模型进行开挖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坡体结构和开挖施工工艺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的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和正确的研究思路。 2、从分析坡体开挖卸荷作用产生的应力场与位移场出发,给出了坡体的开挖影响范围,指出在坡体开挖影响范围内,不同的稳定系数对应不同的松动区;搜索一定稳定系数下开挖坡体潜在滑面,实际上是判断该稳定系数下坡体开挖松动区。提出了均质边坡开挖松动区可以用弹性理论中的楔形体理论进行分析,应用平面应变问题基本理论解析了坡体分步开挖过程中的松动区范围,给出了分析步骤,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3、研究了确定路堑高边坡开挖松动区范围的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阐述采用应力分析法和位移分析法搜索确定开挖松动区范围的过程,并给出所选4类坡体结构代表性工点的数值分析结果。 4、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K98工点路堑高边坡开挖松动区范围,经比较,由试验结果得出的开挖坡体的变形规律与相应的理论和数值分析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采用本文方法确定路堑高边坡开挖松动区范围的理论和数值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 5、总结出控制开挖变形的综合施工技术(包括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原则、施工方法的优化、信息施工技术、预加固工程技术等),并列举了信息施工技术成功应用在依托工程中的实例。 6、整理分析了现场试验工点中多个路堑高边坡开挖施工现场测试获取的大第n页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量实测数据,包括锚索受力、桩身主筋应力、桩背应力、深孔测斜和位移观测等现场测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现场测试作为信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及时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对加固效果进行验证,还能将测试所取得的成果及时反馈给设计和施工,以便修改完善设计和及时指导施工。 7、提出了确定抗滑桩的合理间距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从抛物线形土拱效应分析出发,综合考虑土拱强度条件(包括土拱跨中及拱脚处截面的强度条件)和桩间静力平衡条件。该方法已应用于依托工程具体工点的实例,可以较好地考虑若干最不利状况的组合,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8、提出了预应力锚索地梁(包括单片型和框架型)的内力分析方法,指出地梁内力应该区分锚索张拉阶段与锚索工作阶段分别进行计算,取二者的最不利组合作为地梁设计的依据,并通过工程实例较详细地说明了单片型和框架型地梁的计算过程。 在张拉阶段,对于单片型地梁,可采用温克尔假定计算破碎软弱岩体上的地梁内力,可按弹性半无限体地基计算有较好弹性性质地层.的地梁内力;对于框架型地梁,计算时宜拆成单片梁的形式分别计算,可按温克尔地基模型计算各单片梁的内力。 在工作阶段,单片型和框架型地梁均可按照受分布力作用下倒置于坡面上的连续梁来计算地梁内力。 9、分析了路堑高边坡中最下一级坡通常采用的悬臂式抗滑桩结构的一些弊端,提出可在桩前适当地保留部分岩土体而形成埋入式抗滑桩结构,以改善桩身受力状况。对比分析了埋入式抗滑桩与悬臂式抗滑桩的优缺点,阐明埋入式抗滑桩应用的经济合理性,并以工程实例进行具体比较和说明。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路堑高边坡工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及时地指导了设计和施工,确保众多路堑高边坡的安全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具有较新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关键词:路堑高边坡;松动区;加固支挡结构;信息施工技术;抗滑桩;地梁

刘毅[8](2010)在《317国道狮子坪水库区改线段公路病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狮子坪水电站是岷江一级支流杂谷脑河流域开发的龙头电站,坝址位于四川省理县古尔沟镇小丘地。穿越水库的317国道改建公路全长13.206km。在水库初期蓄水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处于复杂而脆弱地质环境条件下的改线公路产生了诸如滑坡、坍方等一系列严重的公路病害,对公路的行车安全构成了极大危害。因此,研究改线公路病害体的发育特征、变形破坏机制及治理措施,对317国道的减灾避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丰富库水作用下山区公路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遵循“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及“量化评价”的指导思想,对317国道狮子坪水库区改建公路病害体的发育特征、成因机理、稳定性状况及治理措施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公路沿线边坡地质结构归纳为3大类型6亚类,并将沿线边坡划分为5个地质结构分区。分析了各类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及灾害发育特征。(2)依据沿线公路病害体的基本特征将沿线发育的公路病害体总结为3种类型:①滑坡,②坍方,③挡墙倾倒路基沉陷。分别解析各种公路病害体在不同坡体结构中的变形破坏机制、模式及发育分布规律,深入剖析边坡地质结构对公路病害体发育的控制性作用及得出公路边坡的开挖填筑、水库升降水位是沿线公路病害体产生的关键诱发因素。(3)以地质原型为基础,采用地质过程机制分析、极限平衡计算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各类典型病害体的变形破坏机制、模式,评价预测了病害体的稳定性。(4)基于对各类典型公路病害体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等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确定较为合理的治理对策。通过静力平衡计算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治理措施进行概念设计及加固效果分析。

安爱军[9](2008)在《水毁路基的稳定性及修复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每年雨季,全国公路,特别是山区公路,路基水毁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公路安全和运营的顽疾。本文在结合公路路基水毁现场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和有限差分法对路基在降雨、径流、入渗条件下路基内部地下水位上升对路基边坡的稳定性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工程实际,应用强度折减法对一类路基水毁工程加固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总结和提出现有常用公路路基水毁加固方法。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采用现场调研,分析了不同路基水毁工点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处治技术措施及恢复交通的经验教训,结合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总结出了路基塌方、沉陷的类型、基本规律及形成条件;(2)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基本原理,根据线性破坏准则和相关联流动法则,利用极限分析中的机动法,根据外力功率与内部耗能相等原理,建立了相应的临界高度和边坡稳定性系数上限解的表达式,对建立的上限解目标函数进行了基于MATLAB软件平台的SQP(序列二次规划)优化求解;(3)简单介绍了强度折减法在FLAC软件中的实现,对几个简单条件下的路堤边坡采用强度折减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将强度折减法计算几个简单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结果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析方法的优缺点。(4)针对工程实际,采用强度折减法对路基内部不同地下水位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对一类常用路基水毁工程加固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5)在综合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成果基础上,针对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常用公路路基水毁修复的设计原则及加固措施。

晁新秀[10](2013)在《挡土墙和抗滑桩在边坡防护措施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简述挡土墙整体失稳的类型和常规处理方法,提出了采用抗滑桩处理挡土墙失稳的设计方法和施工特点。由于效果良好、造价低廉等优点,抗滑桩、重力式挡土墙是工程中应用广泛的支挡结构。抗滑桩和重力式挡土墙用做治理边坡的联合支挡结构时,其受力特性与单独存在的抗滑桩或重力式挡土墙并不相同。这种支挡结构的受力特点与土体侧向力在抗滑桩和重力式挡土墙上的分担规律有很大关联。而土体侧向力分布又取决于抗滑桩间土拱效应的发挥。因此,抗滑桩与重力式挡土墙联合支挡结构的受力特性的研究,可以归结为抗滑桩土拱效应以及抗滑桩、挡土墙侧向力计算的问题。本文综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从抗滑桩土拱效应和挡土墙土压力计算两方面入手,分析了抗滑桩与重力式挡土墙联合支挡结构的受力特性。

二、也谈路堑挡土墙简捷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也谈路堑挡土墙简捷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4)川九公路设计与环境保护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川九公路工程概况
        1.2.1 主要控制点
        1.2.2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
        1.2.3 原有公路状况
        1.2.4 原路环境现状
        1.2.5 改建的技术标准
        1.2.6 技术特点及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设计研究情况
        1.3.2 国内设计研究情况
    1.4 研究内容和目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第2章 公路线形与使用者要求
    2.1 公路使用者内涵
    2.2 公路线形
        2.2.1 线形单元
        2.2.2 线形组合
        2.2.3 速度的影响
    2.3 公路使用者对线形的要求
        2.3.1 公路功能性要求
        2.3.2 行驶安全性要求
        2.3.3 视觉连续性要求
        2.3.4 乘坐舒适性要求
第3章 公路景观环境与使用者要求
    3.1 公路景观及景观环境
    3.2 公路景观的分类
    3.3 公路景观的特性
    3.4 公路景观的影响因素
    3.5 公路使用者对景观的要求
第4章 川九公路总体设计思路及原则研究
    4.1 公路设计科学体系探讨
        4.1.1 “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设计体系
        4.1.2 四层次公路环境保护设计的体系
    4.2 丰富八字方针内涵
    4.3 设计理念的逐步升华与先进的设计方法应用
        4.3.1 设计理念的升华
        4.3.2 先进设计方法的应用
    4.4 川九公路景观序列划分及总体设计
        4.4.1 沿线地貌生态区域划分
        4.4.2 公路景观序列划分及总体设计
第5章 川九公路建设标准的科学确定研究
    5.1 “公路设计灵活性”理念探讨
        5.1.1 “公路设计灵活性”的新理念
        5.1.2 灵活运用的必要性
        5.1.3 灵活运用的可能性
        5.1.4 灵活运用的内涵
    5.2 川九公路建设标准的合理确定
    5.3 川九公路建设方案的科学选择
        5.3.1 九黄机场专用线建设方案
        5.3.2 弓杠岭下山段建设方案
        5.3.3 九道拐段建设方案
        5.3.4 达吉寺至永竹工程艰巨段路基宽度方案
第6章 川九公路路线指标的灵活应用研究
    6.1 运行速度检验技术研究
        6.1.1 两种车速设计体系
        6.1.2 运行速度理论
        6.1.3 主要参数的确定
        6.1.4 检验控制原则和改善措施
    6.2 川九公路路线布设与设计原则
        6.2.1 路线布设原则
        6.2.2 路线定线方法
        6.2.3 路线平面设计
        6.2.4 路线纵断面设计
    6.3 川九公路路线指标的灵活应用
        6.3.1 路线平纵指标的灵活应用情况
        6.3.2 低指标运行速度安全性检验效果
第7章 川九公路路基工程与环境协调研究
    7.1 “宽容设计”理念探讨
        7.1.1 “宽容设计”新理念
        7.1.2 宽容的路侧设计
    7.2 对路基工程的技术和景观要求
        7.2.1 正常使用的要求
        7.2.2 路侧安全的要求
        7.2.3 景观协调的要求
    7.3 川九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原则
        7.3.1 路基工程设计原则
        7.3.2 “以人为本”、“灵活设计”和“宽容设计”
    7.4 川九公路特殊路基设计及其方案比选
        7.4.1 特殊地段沿河路基设计及方案比选
        7.4.2 原路边坡病害的综合处治及方案比选
第8章 川九公路生态恢复与景观塑造研究
    8.1 公路景观对绿化及构造物的要求
        8.1.1 对公路构造物的要求
        8.1.2 对公路绿化的要求
    8.2 川九公路绿化及生态恢复设计原则
        8.2.1 绿化及生态恢复设计原则
        8.2.2 分段绿化设计方案
    8.3 川九公路景观塑造与改善设计原则
        8.3.1 公路景观设计原则
        8.3.2 构筑优美路容景观
        8.3.3 探索边坡防护绿化与景观协调的新形式
第9章 川九公路主要设计情况
    9.1 路线设计及线形优化
        9.1.1 全线路线平纵指标采用情况
        9.1.2 注重连续均衡,构筑川九公路优美线形
    9.2 路基工程设计
        9.2.1 路基边坡设计
        9.2.2 原有路堑边坡的处理措施
        9.2.3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9.2.4 路基排水构造物设计
        9.2.5 沿河路基整治及防护设计
        9.2.6 取弃土节约用地措施及环境保护
    9.3 植物物种配置及种植
        9.3.1 物种选择
        9.3.2 物种规格与配置
        9.3.3 植物种植及栽植方式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1 探讨“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设计科学体系
        2 构建公路环境保护设计的体系
        3 探索公路设计的新理念
        4 总结川九公路设计指导思想
    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在攻读硕士期间主持勘察设计项目
在攻读硕士期间获奖项目

(5)铁路边坡支挡与稳定分析程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现状
        1.1.1 边坡稳定分析的现状与发展
        1.1.2 挡土墙的现状与发展
        1.1.3 抗滑桩的现状与发展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思路
第2章 挡土墙设计
    2.1 概述
    2.2 土压力设计理论
        2.2.1 土压力的概念
        2.2.2 土压力的分类
    2.3 库伦土压力理论
        2.3.1 基本原理
        2.3.2 主动土压力
        2.3.3 第二破裂面计算方法
        2.3.4 力多边形法
        2.3.5 地震作用下的土压力
        2.3.6 浸水作用下的土压力
    2.4 挡土墙稳定性检算
        2.4.1 滑动稳定性检算
        2.4.2 倾覆稳定性检算
        2.4.3 基底应力与偏心距检算
        2.4.4 墙身截面强度检算
第3章 抗滑桩设计
    3.1 概述
    3.2 抗滑桩设计的基本原则
    3.3 抗滑桩的设计计算
        3.3.1 滑坡推力及分布
        3.3.2 桩身内力和变位计算
        3.3.3 桩的结构设计
第4章 边坡稳定分析
    4.1 概述
    4.2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4.2.1 固结有效应力法
        4.2.2 复式滑面稳定分析法
        4.2.3 瑞典条分法
        4.2.4 毕效甫条分法
    4.3 地基沉降
        4.3.1 分层总和法
第5章 程序编制
    5.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5.2 挡土墙设计程序
        5.2.1 程序概况
        5.2.2 程序主界面
        5.2.3 系统菜单功能
        5.2.4 小结
    5.3 抗滑桩设计程序
        5.3.1 程序概况
        5.3.2 程序主界面
        5.3.3 系统菜单功能
        5.3.4 小结
    5.4 边坡稳定分析程序
        5.4.1 程序主界面
        5.4.2 程序功能说明
        5.4.3 小结
    5.5 程序验证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向家坡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动态综合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1 定性分析方法
        1.2.2 定量和半定量分析方法
    1.3 滑坡灾害时间预测预报研究现状及趋势评述
        1.3.1 滑坡时间预报方法综述
        1.3.2 常用的滑坡时间预测方法评述
        1.3.3 滑坡灾害时间预报趋势
    1.4 滑坡防治技术现状
        1.4.1 滑坡灾害治理发展现状
        1.4.2 滑坡治理方法及评述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向家坡滑坡工程地质概况
    2.1 向家坡滑坡滑动及前期治理情况简介
    2.2 向家坡滑坡工程地质环境
        2.2.1 地形和地貌特征
        2.2.2 地层
        2.2.3 地质构造特征
        2.2.4 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
3 向家坡滑坡岩石力学特性实验及岩土本构关系研究
    3.1 向家坡路堑边坡岩石变形特性实验研究
        3.1.1 实验设备介绍
        3.1.2 岩样加工
        3.1.3 MTS 试验控制变量的选择
        3.1.4 MTS 试验结果分析
        3.1.5 常规三轴试验处理
    3.2 弱风化砂岩本构关系的研究
        3.2.1 弱风化砂岩围压与强度的关系研究
        3.2.2 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阶段理想化处理
        3.2.3 抛物线-线弹性-Duncan 双曲线-塑性软化-残余理想塑性五段式模型
        3.2.4 弱风化砂岩本构模型的建立
        3.2.5 弱风化砂岩三轴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向家坡滑坡机理分析
    4.1 向家坡路堑边坡滑坡综合治理前期变形特征
        4.1.1 滑坡中前部滑坡平台及拉裂纹特征
        4.1.2 地表下、地下水特征
        4.1.3 建(构)筑物破坏特征
    4.2 向家坡滑坡特征
        4.2.1 滑体空间形态
        4.2.2 滑体结构及岩性特征
    4.3 强降雨条件下滑坡尖点突变理论分析
        4.3.1 突变理论
        4.3.2 滑坡失稳尖点突变分析
        4.3.3 强降雨条件下向家坡浅层滑坡尖点突变分析
        4.3.4 浅层滑坡突变与一般滑坡突变对比分析
    4.4 滑坡产生机理
        4.4.1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4.4.2 向家坡路堑滑坡机理分析
    4.5 前期治理主要教训
    4.6 本章小结
5 向家坡滑坡监测系统
    5.1 滑坡监测的必要性和作用
    5.2 边坡工程监测的内容和原则
        5.2.1 边坡工程监测的内容
        5.2.2 监测设计的原则
        5.2.3 滑坡监测方法及仪器
    5.3 向家坡监测系统设计
        5.3.1 向家坡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5.3.2 向家坡滑坡监测系统设计
        5.3.3 监测周期的确定
        5.3.4 监测数据处理及报告编写
    5.4 监测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向家坡滑坡非线性预测预报研究
    6.1 滑坡预报的基本问题
        6.1.1 基本定义及重要性
        6.1.2 滑坡预报的规律性及可行性
        6.1.3 滑坡预报的涵义
        6.1.4 滑坡预报的时间尺度
        6.1.5 滑坡预报的参数选择
    6.2 变形参数数据的获取及监测数据的预处理
        6.2.1 变形监测数据的获得
        6.2.2 监测数据的预处理
    6.3 基于指数平滑法与非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滑坡预测
        6.3.1 基于指数平滑法与非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滑坡预测原理
        6.3.2 预测步骤
        6.3.3 工程应用
    6.4 基于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混沌方法的滑坡预测研究
        6.4.1 滑坡变形的非线性特征
        6.4.2 基于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混沌方法的滑坡预测
        6.4.3 工程应用
    6.5 本章小结
7 向家坡滑坡稳定性分析
    7.1 改进层次分析法结合可拓方法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应用
        7.1.1 基本概念
        7.1.2 可拓综合评判模型
        7.1.3 指标权重的确定
        7.1.4 改进的层次分析原理与模型
        7.1.5 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及分类标准
        7.1.6 向家坡深层滑坡稳定性评价应用
    7.2 向家坡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计算评价
        7.2.1 边坡稳定分析极限平衡法
        7.2.2 向家坡路堑滑坡稳定性计算
        7.2.3 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7.2.4 滑坡推力计算
    7.3 向家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7.3.1 3D-σ有限元软件介绍
        7.3.2 向家坡路堑边坡治理前后稳定性有限元数值模拟
    7.4 稳定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向家坡滑坡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8.1 概述
        8.1.1 失稳路堑边坡类型及成因
        8.1.2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安全系数
        8.1.3 滑坡治理的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
        8.1.4 滑坡整治原则
        8.1.5 滑坡灾害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
        8.1.6 目前滑坡整治常见问题
    8.2 方案优选+优选方案细化结合信息反馈的滑坡综合治理思路
    8.3 滑坡灾害治理方案的优化决策—模糊层次分析法及应用
        8.3.1 滑坡治理方案优选指标体系和方案集
        8.3.2 层次分析法
        8.3.3 模糊层次分析法
        8.3.4 向家坡滑坡治理方案优选研究
    8.4 向家坡滑坡治理优选方案细化
        8.4.1 临时处理
        8.4.2 永久根治方案的确定
        8.4.3 滑坡综合具体治理措施
    8.5 滑坡监测信息反馈及在滑坡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8.5.1 基于监测的滑坡信息化治理思路
        8.5.2 滑坡综合治理各阶段监测系统设计
        8.5.3 监测信息反馈在向家坡动态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8.6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7)路堑高边坡开挖变形理论及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1.1 路堑高边坡开挖变形规律
        1.1.2 控制开挖大变形的工程措施
        1.1.3 桩锚结构控制开挖大变形的设计计算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坡体开挖变形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边坡开挖大变形控制措施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桩锚结构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路堑高边坡坡体结构
    2.1 概述
    2.2 路堑高边坡地质结构类型
        2.2.1 建立坡体结构的方法
        2.2.2 路堑高边坡坡体结构
    2.3 典型坡体结构开挖可能的破坏形式
    2.4 路堑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坡体开挖变形的弹性理论分析
    3.1 概述
    3.2 弹性坡体开挖后的应力与变形
    3.3 坡体开挖松动区的概念
    3.4 开挖松动区的弹性理论分析
        3.4.1 平面应变问题基本理论
        3.4.2 楔体理论及其与坡体模型关系
        3.4.3 开挖松动区的理论解析
    3.5 算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路堑高边坡开挖松动区数值分析
    4.1 概述
    4.2 岩土体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4.3 松动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4.4 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开挖变形的施工技术研究
    5.1 概述
    5.2 施工方法的优化
        5.2.1 工程地质条件
        5.2.2 主要施工方案
        5.2.3 制定施工原则
    5.3 信息施工技术
        5.3.1 信息施工法在锚索施工中的应用
        5.3.2 信息施工法在锚固桩施工中的应用
    5.4 控制边坡开挖变形的预加固技术
        5.4.1 开挖边坡的预加固技术
        5.4.2 开挖松动区的试验研究
        5.4.3 预加固施工方法及工艺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6.1 试验工点的工程概况
    6.2 试验模型
    6.3 试验内容与方法
    6.4 试验结果分析
        6.4.1 分级开挖不加支挡条件下坡体稳定性
        6.4.2 边开挖边做坡面预加固条件下坡体稳定性
        6.4.3 模拟雨水渗入及蠕变条件下的坡体位移变化规律
        6.4.4 开挖诱发坡体松动区范围的变化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坡体开挖变形规律的现场测试研究
    7.1 测试工点的工程概况
        7.1.1 测试工点的地质概况
        7.1.2 测试工点的设计方案
        7.1.3 测试目的
    7.2 现场测试方案设计
        7.2.1 测试内容
        7.2.2 测试断面
        7.2.3 测试方法
    7.3 测试结果及分析
        7.3.1 变形观测结果及分析
        7.3.2 锚索测力计测试结果及分析
        7.3.3 桩背压应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7.3.4 桩身主筋应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7.3.5 桩顶位移测试结果及分析
    7.4 现场测试对设计和施工的指导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桩锚结构控制开挖变形的设计计算
    8.1 概述
    8.2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计算
        8.2.1 计算假定条件
        8.2.2 锚索拉力的确定
        8.2.3 桩身内力计算
        8.2.4 实例分析
    8.3 预应力锚索单片地梁结构设计
        8.3.1 概述
        8.3.2 内力分析
        8.3.3 实例分析
    8.4 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结构设计
        8.4.1 概述
        8.4.2 地梁型式与基本假定
        8.4.3 受力分析
        8.4.4 计算方法
        8.4.5 实例分析
    8.5 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计算
        8.5.1 概述
        8.5.2 设计计算方法
        8.5.3 实例分析
        8.5.4 埋入式抗滑桩与悬臂抗滑桩的比较
    8.6 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研究
        8.6.1 概述
        8.6.2 土拱效应分析
        8.6.3 计算方法
        8.6.4 实例分析
    8.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8)317国道狮子坪水库区改线段公路病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边坡破坏模式研究
        1.2.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1.2.3 库水位变化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2.4 边坡治理工程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气象水文
        2.1.1 气候条件
        2.1.2 径流特征
        2.1.3 洪水特性
    2.2 区域地质条件
        2.2.1 地质构造背景
        2.2.2 区域地貌及新构造运动
        2.2.3 地震
    2.3 公路沿线地质环境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层岩性
        2.3.3 地质构造
        2.3.4 水文地质
        2.3.5 人类工程活动
第3章 沿线公路病害体发育特征分析
    3.1 公路沿线地质结构类型及其分布
        3.1.1 边坡地质结构类型
        3.1.2 公路沿线地质结构分区
    3.2 公路沿线病害体发育特征及机制研究
        3.2.1 病害体成因类型及其机制分析
        3.2.2 沿线病害体分布特征分析
    3.3 沿线病害体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典型病害体变形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4.1 分析方法
        4.1.1 地质过程机制分析方法——定性分析
        4.1.2 定量分析方法
    4.2 典型病害体分析
        4.2.1 坍方病害分析(k843+220~k843+250)
        4.2.2 挡墙倾倒路基沉降病害分析(k842+980~k843+100)
        4.2.3 上边坡滑坡病害分析(k853+460~k853+510)
        4.2.4 弃渣下边坡滑坡(k848+160~k848+240)
        4.2.5 崩塌堆积层整体滑坡(k849+545~k849+675)
        4.2.6 岩质为主边坡整体滑坡(k851+440~k851+650)
    4.3 典型病害体稳定性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4.3.1 稳定性定性计算
        4.3.2 稳定性评价及发展趋势预测
第5章 典型地质灾害体治理对策研究
    5.1 现有支护结构情况
    5.2 治理思路
    5.3 治理方案的选择
    5.4 k842+980~k843+100 段治理设计研究
        5.4.1 墙后土压力计算
        5.4.2 锚杆工程设计
        5.4.3 加固效果分析
    5.5 k853+460~k853+510 段治理设计研究
        5.5.1 上边坡滑坡推力计算
        5.5.2 锚杆工程设计
        5.5.3 加固效果分析
    5.6 k848+160~k848+240 段治理设计研究
        5.6.1 滑坡推力计算
        5.6.2 锚固力计算
        5.6.3 加固效果分析
    5.7 k849+545~k849+675 段治理设计研究
        5.7.1 滑坡推力计算
        5.7.2 锚索抗滑桩结构计算
        5.7.3 支护效果分析
    5.8 k851+440~k851+650 段治理设计研究
        5.8.1 滑坡推力计算
        5.8.2 治理方案研究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水毁路基的稳定性及修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路基水毁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路基水毁修复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路基失稳规律现场调研及分析
    2.1 序言
    2.2 现场调研的目的及内容
        2.2.1 现场调研的主要目的
        2.2.2 现场调研的主要内容
    2.3 贵州省公路水毁路基现场调研
        2.3.1 贵州气候特点
        2.3.2 贵州地形地貌特点
        2.3.3 贵州水文地质特点
        2.3.4 贵州交通现状
        2.3.5 水毁公路状况
    2.4 现场调研的具体内容
        2.4.1 现场调研的行程与工作量
        2.4.2 320国道现场调研的主要内容
        2.4.3 321国道现场调研的主要内容
    2.5 现场调研总结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基稳定性上限分析及SQP实现
    3.1 序言
    3.2 极限分析假设和原理
        3.2.1 理想刚塑性体假设
        3.2.2 屈服准则和流动法则
        3.2.3 基本概念与理论
        3.2.4 极限分析上限定理
    3.3 路基边坡稳定系数上限计算
        3.3.1 直线破裂面边坡
        3.3.2 通过坡趾的对数螺旋线破裂面边坡
        3.3.3 通过坡趾下方的对数螺旋线破裂面边坡
        3.3.4 考虑地下水影响的边坡
    3.4 路基边坡稳定系数上限计算SQP实现
        3.4.1 问题的分析
        3.4.2 最优化问题的基本理论
        3.4.3 序列二次规划法(SQP)
        3.4.4 SQP法在MATLAB中的实现
        3.4.5 MATLAB平台SQP优化实例求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基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及 FLAC实现
    4.1 序言
    4.2 差分法软件FLAC原理和方法简介
        4.2.1 FLAC软件简介
        4.2.2 基本理论
    4.3 强度折减法FLAC实现
        4.3.1 强度折减法
        4.3.2 边破安全系数的确定
        4.3.3 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实例求解
    4.4 极限分析与强度折减法对比分析
        4.4.1 滑动面通过坡趾的边坡
        4.4.2 滑动面通过坡趾下方的边坡
        4.4.3 考虑地下水影响的边坡(r_u=0.25)
    4.5 地下水位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4.5.1 数值模型
        4.5.2 分析条件
        4.5.3 不同地下水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5.4 工程加固措施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公路路基水毁修复技术的设计与施工
    5.1 序言
    5.2 公路路基水毁修复设计流程
    5.3 公路路基水毁修复设计原则
        5.3.1 水毁修复结构设置基本原则
        5.3.2 水毁修复结构设置位置的选择
        5.3.3 修复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5.4 公路路基水毁修复加固方法及施工
        5.4.1 常用修复方法发展简介
        5.4.2 常用修复方法使用范围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10)挡土墙和抗滑桩在边坡防护措施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边坡的形态与分类
        1.2.1 边坡分类
        1.2.2 工程边坡病害的分类
        1.2.3 工程滑坡类型及成因
    1.3 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1.3.1 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1.3.2 地质构造
        1.3.3 岩质边坡的岩体结构
        1.3.4 水文地质作用
        1.3.5 地震
        1.3.6 边坡形态
        1.3.7 地应力
        1.3.8 风化作用
        1.3.9 人为的工程活动因素
    1.4 边坡加固技术的发展方向
        1.4.1 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1.4.2 边坡处治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挡土墙边坡防护措施的设计与施工
    2.1 挡土墙的设计
        2.1.1 基本概念
        2.1.2 护岸设计原则
        2.1.3 护岸的类型
        2.1.4 几种护岸类型的浅析
    2.2 路堑边坡防护的设计
        2.2.1 路堑边坡工程现状与发展
        2.2.2 路堑边坡工程实用分类
        2.2.3 工程地质模式(坡体结构)
        2.2.4 变形破坏机制(失稳类型)
        2.2.5 稳定性分析计算
        2.2.6 坡形坡率设计原则和防护加固工程对策
    2.3 挡土墙防渗水设计
        2.3.1 路基排水
        2.3.2 地面排水
        2.3.3 地下排水
        2.3.4 路面排水
        2.3.5 路堤边坡防护
        2.3.6 路堑边坡防护
        2.3.7 土路肩及护坡道防护
    2.4 挡土墙施工技术
        2.4.1 混凝土挡土墙
        2.4.2 加筋挡土墙
    2.5 工程高边坡路基的防护
第三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3.1 抗滑桩类型、特点及适用条件
    3.2 抗滑桩的设计
        3.2.1 抗滑桩设计要求
        3.2.2 抗滑桩设计内容
        3.2.3 抗滑桩设计荷载的确定
        3.2.4 抗滑桩的计算方法
    3.3 抗滑桩的施工控制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也谈路堑挡土墙简捷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也谈路堑挡土墙简捷计算[J]. 丁乾鼎. 铁路标准设计通讯, 1978(08)
  • [2]路堑挡土墙简捷计算的商榷[J]. 曾廉. 铁路标准设计通讯, 1977(Z1)
  • [3]三谈堑路挡土墙的简捷计算[J]. 陶德钧.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 1984(04)
  • [4]川九公路设计与环境保护关键问题研究[D]. 刘家顺.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6)
  • [5]铁路边坡支挡与稳定分析程序设计[D]. 王炳锟.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3)
  • [6]向家坡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动态综合治理研究[D]. 张卫中. 重庆大学, 2007(05)
  • [7]路堑高边坡开挖变形理论及控制措施研究[D]. 宋从军. 西南交通大学, 2004(02)
  • [8]317国道狮子坪水库区改线段公路病害研究[D]. 刘毅. 成都理工大学, 2010(04)
  • [9]水毁路基的稳定性及修复技术研究[D]. 安爱军. 中南大学, 2008(12)
  • [10]挡土墙和抗滑桩在边坡防护措施中的应用研究[D]. 晁新秀. 山东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浅谈切割挡土墙的简单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