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芪多糖对创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及感染后死亡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沙洲[1](2021)在《松花粉多糖对鸡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及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文中认为松花粉作为传统医学中的膳食补充剂已有数百年历史,而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糖(Polysaccharides,PS)是松花粉的关键活性成分之一,已经被运用到改善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黏膜免疫系统是动物(尤其是家禽)整个免疫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抵抗外源抗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肠道黏膜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关键部位,其中存在的肠道微生物和大量免疫细胞共同形成坚固的防御屏障,而作为免疫细胞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s,m(?))具有趋化性运动、吞噬、分泌和抗原呈递等功能,在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过程中扮演积极角色。本论文以从山东省泰安市的松花粉中分离纯化的松花粉多糖(Pine pollen Polysaccharides,PPPS)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体内探究PPPS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通过16S高通量测序分析PPPS对肠道内菌群结构丰度的作用;在体外以鸡巨噬细胞(HD11)作为靶细胞,揭示PPPS对其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究作用机制。本研究旨在为研制对黏膜免疫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新型免疫增强制剂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PPPS对黏膜免疫的影响本试验首先选取120只1日龄的SPF鸡,随机分为PBS组、PPPS低剂量组(LPPPS组)、PPPS中剂量组(MPPPS组)、PPPS高剂量组(HPPPS组),分别口服PBS和3种不同剂量的PPPS(10 mg/m L,20 mg/m L和40 mg/m L),0.2 m L/只,持续21天。在试验的第7、14和21天分别收集各组鸡的肠道组织、粪便及血液样品。通过ELISA方法、流式细胞术、CCK-8试剂、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等技术分别检测免疫学相关指标,主要包括:SIg A和Ig G抗体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T淋巴细胞转化率、细胞因子(白介素2、白介素4、干扰素γ)、黏膜免疫相关分子基因(CD80、CD86、MHC-I、MHC-II)。结果表明PPPS显着提高鸡的黏膜抗体SIg A和血清抗体Ig G水平,并有效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及T淋巴细胞水平,上调黏膜免疫相关基因m RNA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PPPS对小肠绒毛结构的影响,分别采集PBS组及PPPS组鸡的小肠不同部位组织制成石蜡切片,测量并统计分析各组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及V/C值(长度/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PPPS能有效改善小肠绒毛发育以增强肠道黏膜抵御病原体的物理屏障。为了探究PPPS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试验的第21天,分别对每组鸡滴鼻100μL106TCID50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病毒液,记录攻毒后体重变化及死亡率,并取各段小肠及肺脏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通过q PCR检测肠黏膜病毒载量。结果表明,MPPPS、HPPPS组与LPPPS、PBS组相比,显着减轻由NDV引起的体重降低、病理损伤、病毒载量及死亡率。另外通过感染H9N2病毒探究口服PPPS对呼吸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在口服40 mg/m L的PPPS剂量7天后,PBS组及PPPS组选取5只鸡分别滴鼻100μL 104TCID50H9N2病毒液,在攻毒后第3、5和7天采集肺脏组织HE染色,通过q PCR检测肺脏病毒量,采用免疫荧光对病毒进行定位并分析荧光强度。结果表明PPPS显着降低肺脏中病毒量,减轻肺脏病理变化。证明PPPS不仅能有效保护肠道黏膜损伤,同样对呼吸道黏膜也具有保护作用。2、PPPS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了探究PPPS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在口服PPPS的第21天,收集PBS组及HPPPS组(40 mg/m L)鸡粪便样本,通过16S高通量测序对鸡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BS组与PPPS组的肠道菌群组成存在较大差异,通过Venn图结果表明,PPPS组OTU值显着升高。在门水平上分析,PPPS组的Firmicutes(厚壁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与PBS组相比均有较大变化。在科水平上分析,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科)、Bacteroidaceae(拟杆菌科)、Lachnospiraceae(毛螺菌科)、Rikenellaceae(理研菌科)变化较为明显。在属水平上分析,PPPS组与PBS组相比,诸如Enterococcus(肠球菌)、Bacteroides(拟杆菌属)、Alistipes(别样杆菌属)、Helicobacter(螺杆菌属)、Intestinimonas(瘤胃菌属)等均丰度上升。在种水平上分析,Lactobacillus_reuteri(罗伊氏乳杆菌),Enterococcus_cecorum(盲肠链球菌)、Bacteroides_uniformis、Bacteroides_thetaiotaomicro(拟杆菌),Lachnospiraceae_bacterium_615、Lachnospiraceae_bacterium_M18-1(毛螺菌),Clostridium_sp_AUH-JLC140(梭状杆菌),Alistipes_finegoldii(别样杆菌)等丰度上升。在α多样性及UPGMA聚类树等分析发现,PPPS组的菌群物种多样性显着高于PBS组。因此说明PPPS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及丰富度。3、PPPS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为了探究PPPS对巨噬细胞HD11的免疫调节作用,首先用CCK-8试剂检测不同浓度的PPPS对HD11细胞的增殖作用,通过中性红及FITC-葡聚糖分析PPPS对HD11细胞的吞噬活性的影响,Griess试剂检测PPPS处理HD11细胞后分泌一氧化氮(NO)水平,荧光探针法测定活性氧(ROS),ELISA法检测HD11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通过q 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IL-1β和TNF-α的m RN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当PPPS浓度高于800μg/m L时,PPPS对HD11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低于400μg/m L时能显着促进增殖效果。因此选用50-400μg/m L浓度范围的PPPS进行后续试验。中性红及FITC-葡聚糖试验显示PPPS均能显着提高HD11细胞吞噬活性,但各浓度间的作用效果无显着差异。PPPS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促进HD11细胞分泌NO、IL-1β、TNF-α,且上调i NOS、IL-1β、TNF-αm RNA水平。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以200μg/m L PPPS处理24 h的HD11细胞与PBS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比较差异表达m RNA、mi RNA及信号通路。结果表明,PPPS组有2358个上调表达基因和2028个下调表达基因,其中富集分析与免疫相关主要通路为内吞作用、黏附连接、内质网蛋白质加工、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转运蛋白、Toll样受体、MAPK、Notch、C型凝集素受体、NOD样受体、RIG-I样受体等信号通路。mi RNA结果显示10个mi RNA在PPPS组中高表达,21个mi RNA下调表达。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通路为内吞作用、紧密连接、溶酶体、黏合连接、细胞粘附分子、内质网蛋白加工、Notch等信号通路。为了探究PPPS作用的HD11细胞的受体以及免疫调节的信号通路,根据转录组结果,我们选择分析验证Toll样受体、MAPK、NF-κB分子对HD11细胞的影响。在PPPS处理HD11细胞后,通过q PCR方法检测Toll样受体2、4(TLR 2、4)、甘露糖受体(MR)和NF-κB分子m RNA水平。TLR4、MAPK三种亚基(p38、JNK、ERK1/2)和NF-κB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后,Griess法检测NO水平、ELISA法检测IL-1β和TNF-α的分泌量。结果表明,PPPS在不同时间点均上调细胞表面受体TLR4和NF-κB的m RNA水平,证明TLR4是PPPS激活HD11细胞的重要受体,NF-κB是PPPS促进HD11细胞活化的关键核因子。TLR4、MAPK、NF-κB抑制剂均能显着降低HD11细胞NO、IL-1β和TNF-α的分泌量,说明TLR4、MAPK、NF-κB均参与PPPS对HD11细胞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PPPS通过TLR4/MAPK/NF-κB信号通路激活HD11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综上所述,PPPS显着促进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及小肠绒毛发育,有效减轻由NDV和H9N2引发的肠道及肺脏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肠道菌群丰度且通过TLR4/MAPK/NF-κB信号通路激活HD11细胞。本课题不仅探究PPPS对鸡黏膜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而且揭示了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PPPS作为天然免疫增强剂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何元庆[2](2021)在《玉屏风提取物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肉鸡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玉屏风提取物(Yupingfeng Extracts,YPF),对免疫抑制和免疫正常状态下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并探索YPF对鸡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为YPF在肉鸡生产中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玉屏风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公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取120只1日龄健康小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鸡,每只鸡为1个重复,共40个重复。CN组,饲喂基础日粮,肌肉注射(9d、10d、11d、14d)生理盐水;CTX组,饲喂基础日粮,肌肉注射(9d、10d、11d、14d)环磷酰胺(CTX);YPF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 mg·kg-1玉屏风提取物,肌肉注射(9d、10d、11d、14d)CTX。试验期21天。测定小公鸡生长性能和血清中H9抗体滴度、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YPF提高了免疫抑制小公鸡14日龄、21日龄体重,以及14~21天、1~21天平均日增重(P<0.05)。与CTX组相比,YPF组改善了血清中H9抗体滴度水平(P<0.05),提高了血清中Ig M、IL-1β的含量(P<0.05),IL-10提高了36.7%(P>0.05)。与CN组相比,CTX组14日龄、21日龄体重及1~21天平均日增重显着降低(P<0.05),血清中H9抗体滴度、Ig G、Ig M、IL-10、IL-1β均显着降低(P<0.05)。结论:CTX减轻了小公鸡体重,降低了日增重,减少了抗体、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合成。YPF可提高免疫抑制小公鸡体重和日增重,以及血清中抗体和Ig M水平,表明YPF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试验二玉屏风提取物对AA肉鸡生长性能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600只1日龄健康AA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肉鸡。ATG组为抗生素组,饲喂含金霉素50 mg·kg-1的日粮,CNG组、YPF 200组、YPF 400组和YPF 600组,分别添加0 mg·kg-1、200mg·kg-1、400 mg·kg-1和600 mg·kg-1的玉屏风提取物日粮。试验期42天。测定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中ND、H5抗体滴度水平和脾脏、肝脏的NF-κB的相关因子m 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ATG组与CNG组相比较,ATG组提高了肉鸡平均日增重(P=0.10),降低了料重比(F/G)(P<0.05)。(2)不同水平的YPF组与ATG组相比较,0-21天平均日增重、料重比,YPF 400组最佳(P<0.05),21~42天、0~42天平均日增重、料重比,YPF 600组最好(P<0.05);21日龄,YPF 600组胰脏器官指数最佳(P<0.05),YPF 200组、YPF 400组法氏囊器官指数最好(P<0.05);42日龄时,YPF 400组、YPF 600组法氏囊器官指数最佳(P<0.05);35日龄、42日龄血清中H5抗体滴度水平最好(P<0.05),42日龄时,ATG组、YPF 200组、YPF400组、YPF 600组新城疫NDV抗体水平显着高于CNG组(P<0.05)。(3)与CNG组相比,YPF600组降低了脾脏组织中TNF-α、TRAF2、IκBα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显着提高了脾脏和肝脏组织中IFN-γ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降低了肝脏组织中TNF-α、IκBα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YPF促进了AA肉鸡生长,提高了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中抗体水平,以600 mg·kg-1添加量为最佳。YPF可调控炎症因子NF-κB信号通路,减少促炎因子的合成和提高抗炎因子分泌量。综上所述,CTX降低了鸡体重和日增重,减少了血清中H9抗体滴度、Ig G、Ig M和IL-10含量,表明CTX免疫抑制小公鸡模型成功建立。日粮中添加YPF能改善免疫抑制小公鸡生长性能,促进了机体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表明YPF增强了小公鸡的免疫力。日粮中添加YPF改善了肉鸡免疫器官指数,促进了免疫器官发育,维持了机体抗体水平。通过调节脾脏和肝脏中免疫与炎症信号通路NF-κB功能发挥,促进了抗炎因子合成,降低下游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少了炎症发生,增强了肉鸡免疫力,提高了肉鸡日增重及降低了料重比。全程养殖以600 mg·kg-1添加量为最佳。
孙文静[3](2021)在《地锦多糖的制备及对小鼠免疫增强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糖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等生物活性。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对动物疾病具有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地锦草在我国分布范围广且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显着的抗氧化、抗肿瘤以及抗菌抗炎的功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开发价值。本研究选择地锦多糖作为研究对象,从提取纯化、结构鉴定、对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对巨噬细胞功能及对小鼠巨噬细胞的抗氧化等方面初步筛选出3个效果较好的活性部位,进一步研究其体内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试验Ⅰ地锦多糖的提取纯化采用一步醇沉和分步醇沉法提取粗地锦总多糖(EHPS tc)和各分级多糖EHPS60c、EHPS70c和EHPS80c。然后以脱色率、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采用L25(56)正交设计对双氧水加入量、反应温度、p H值、反应时间等脱色条件进行优选。脱色后EHPStc经DEAE-Sephadex A-2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得到纯化的地锦多糖1(EHPStp-1)和地锦多糖2(EHPStp-2),分别用苯酚-硫酸法和考马斯亮兰法测定多糖和蛋白含量。结果表明,EHPStc最优脱色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p H值为2、双氧水加入量4%时,多糖脱色率达到71.10%,保留率为63.31%,多糖含量为74.52%。经柱层析纯化后EHPStp-1糖含量提高为95.36%,EHPStp-2糖含量提高为92.35%。因此可以看出,地锦多糖经过DEAE-Sephadex A-25葡聚糖凝胶柱的洗脱纯化可以显着提高多糖含量;经验证试验发现双氧水脱色工艺有效可行。试验Ⅱ地锦多糖的结构鉴定采用红外光谱法(IR)、紫外光谱法(UVS)、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PMP-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法、硫酸咔唑法、刚果红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等方法分析各多糖结构。结果表明,EHPStc和EHPStp-2中可能含有少量蛋白。EHPStc、EHPStp-1和EHPStp-2均符合多糖类物质红外光谱基本特征。EHPStp-1主要包括Glc(83.1%)、Gal(6.1%)、Glc UA(1.6%);EHPStp-2主要包括Gal(25.6%)、Gal UA(22.2%)、Ara(16.6%);EHPStc主要包括Glc(53.5%)、Ara(16.8%)、Gal(14.3%)。EHPStc和EHPStp-1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26.2和26.0 k Da;EHPStp-2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45.6 k Da和8.9 k Da。EHPStp-1和EHPStp-2的糖醛酸含量分别为15.9%和27.9%。EHPStc和EHPStp-1均具有明显的三螺旋结构。EHPStp-1存在α构型的单糖;EHPStc存在α和β构型的单糖。经结构鉴定,水提醇沉提取物均为多糖,但多糖结构复杂,要得到具体的结构成分还需进一步检测。试验Ⅲ地锦多糖对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将EHPS60c、EHPS70c、EHPS80c、EHPStc、EHPStp-1和EHPStp-2加入到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用MTT法测定其安全浓度;然后取安全浓度范围内6个多糖,分别单独或协同PHA加入到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培养48 h后,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细胞A570值和最高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变化,筛选增强免疫活性的较好部位;将筛选出的3个多糖在31.25μg/m L时刺激淋巴细胞,分别在24 h、48 h和72 h收集细胞处理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各个时间点的周期分布情况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ELISA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和细胞因子IL-2、IL-4、IL-6、IFN-r的含量。结果表明,多糖单独刺激时EHPStp-1在15.625μg/m L时的细胞增殖率最高,为15.099%,其次为EHPStp-2在相同浓度时,达到12.129%;多糖与PHA共同刺激时,EHPStc在15.625μg/m L时的细胞增殖率最高,为23.820%;其次为EHPStp-1在31.25μg/m L时,为20.499%。综合评价,筛选出EHPStc、EHPStp-1和EHPStp-2可能是增强免疫活性的较好部位。细胞周期分布结果表明,与EHPStc相比较,EHPStp-1和EHPStp-2处理细胞48 h和72 h后,SPF值和PI值显着升高。EHPStp-1和EHPStp-2处理细胞48 h后,CD4+、CD8+淋巴细胞百分率显着高于EHPStc对照组。EHPStp-1、EHPStp-2和EHPStc均能显着促进IgA、IgG和IL-2、IL-4、IL-6、IFN-γ的分泌。说明,地锦多糖能够有效提高小鼠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其中EHPStc、EHPStp-1和EHPStp-2免疫增强活性最强。试验Ⅳ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取安全浓度范围内5个浓度的6个多糖,分别单独或协同LPS加入到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培养48 h后,测定巨噬细胞增殖的变化;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NO和iNOS分泌;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2、IL-6、IFN-γ、MCP-1、MIP-1?的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CD14和MHC-II表达。结果表明,多糖单独刺激时EHPStp-1在31.25μg/m L时的细胞增殖率最高,为23.17%;其次为EHPStc,在31.25μg/m L时的细胞增殖率为16.42%;协同LPS刺激巨噬细胞时,EHPStp-1在31.25μg/m L时的细胞增殖率最高,为20.29%;其次为EHPS60c,在31.25μg/m L时的细胞增殖率为17.41%。在31.25~1.953μg/m L时,EHPStc和EHPStp-1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最强,且在31.25~15.625μg/m L时,EHPStc促进噬细胞吞噬作用显着强于EHPStp-1。EHPStc、EHPStp-1和EHPStp-2分别在31.25~1.953μg/m L和31.25~3.907μg/m L时,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和iNOS分泌功能显着强于其余多糖组。EHPStp-1、EHPStp-2和EHPStc均能显着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在31.25~7.813μg/m L时,EHPStp-1组对CD14和MHC-II的表达显着高于EHPStp-2组和BL组。说明,地锦多糖能够有效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其中EHPStc、EHPStp-1和EHPStp-2免疫增强活性最强。试验Ⅴ地锦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取安全浓度范围内5个浓度的EHPStc、EHPStp-1和EHPStp-2,加入到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培养48 h后,ELSIA法测定EHPStc、EHPStp-1和EHPStp-2对小鼠巨噬细胞的SOD、GSH-PX、MDA及MPO含量。结果表明,EHPStc、EHPStp-1和EHPStp-2均可显着提高小鼠SOD酶、GSH-PX酶活性,其中EHPStp-1组地锦多糖SOD酶、GSH-PX酶活力显着高于其他多糖组。EHPStc、EHPStp-1和EHPStp-2在7.813~31.25μg/m L均能显着降低MDA含量,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EHPStc、EHPStp-1和EHPStp-2作用小鼠巨噬细胞后MPO酶活力均有显着降低。其中31.25μg/m L组MPO酶活力显着低于其他多糖组。说明,EHPStc、EHPStp-1和EHPStp-2具有显着的抗氧化作用,以减轻动物机体自由基损伤,保护动物机体,增强免疫功能。试验Ⅵ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建立环磷酰胺(CTX)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测定EHPStc和EHPStp-1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小鼠随机分为5组(n=10)。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EHPStc组、EHPStp-1组、阳性对照组(PC组)。NC组小鼠,每天灌胃给予生理盐水,2个多糖组小鼠每天灌胃150 mg/kg EHPStc和EHPStp-1,PC组小鼠给予左旋咪唑(100 mg/kg)。实验持续24 d。第15、16、17 d腹腔注射100 mg Cy/kg bw,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造模。NC组和MC组灌胃0.1 m L/10g生理盐水。结果显示,EHPStc和EHPStp-1在大多时间点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提高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水平,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脾脏抗氧化指标。说明,EHPStc和EHPStp-1能够有效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能力。综合评价EHPStp-1免疫增强活性最强。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地锦多糖提取脱色纯化后,获得总多糖和各分级多糖,利用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免疫抑制小鼠检测了多糖的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巨噬细胞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及其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地锦多糖具有显着的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为地锦草等中药多糖在防治动物疾病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申锋[4](2020)在《“固元颗粒”免疫增强剂研制及其在鸡疫苗免疫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很好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成为当前替代饲料中抗生素添加的一个重要方向。“固元颗粒”原方出自《新药转正标准》,由黄芪和生晒参芦头配方而成,其功效是益气固本。如果直接将其应用于兽医临床,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成本偏高,很难在养殖业中推广。但是,人用中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附属提取物,以及在非贵重药材中提取到的一些有效成分,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开发兽医临床用药的潜力。为此,我们以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和人参茎叶皂苷(Ginseng Stem-leaf Saponins,GSLS)代替“固元颗粒”配方中的黄芪和生晒参芦头,大幅降低成本,配伍组方,制成可溶性颗粒,称为兽用“固元颗粒”,用于增强动物抗病能力和疫苗免疫效果。本论文研究该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并评估其对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最适添加量。检测该制剂对免疫抑制条件下鸡和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初步揭示其对蛋鸡淋巴细胞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机制,并在蛋鸡鸡群进行应用试验,为预防禽病毒性疾病提供新方法。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优化并确定了“固元颗粒”的制剂工艺。通过制剂成型工艺预实验、辅料选择、润湿剂筛选和验证试验确定了最佳成型工艺。配方为:APS 110 g、GSLS100 g、蔗糖590 g和糊精200 g。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原材料混合均匀,采用75%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制粒,60℃烘干,整粒。所得颗粒易成型,颗粒完整,细粉较少。3个试验批次所得颗粒质量一致,该工艺稳定可行。2.建立了“固元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Rd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通过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及回收率试验证实,RSD<2%,测定三批“固元颗粒”,每1 g颗粒中Rg1+Re+Rd总量均在30 mg以上。该方法操作简便,测量准确,可作为对该制剂质量控制的内容记入质量标准。3.“固元颗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鸡按推荐量的1、3、5、10倍(0.05、0.15、0.25和0.5 g/kg体重)剂量混饮,连续7 d,停药后继续饲养2周。记录鸡行为、体重的变化,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脏器指数,结果均未见异常,表明该制剂对鸡临床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不同剂量的“固元颗粒”均可有效提高蛋鸡的抗体效价水平、红细胞花环率和生产性能指标,其中50 mg/kg为最适应用剂量。“固元颗粒”对注射新城疫(ND)疫苗的鸡群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使用50mg/kg该颗粒对鸡进行免疫调节试验,测定脏器指数、新城疫抗体效价和脾淋巴细胞转化指数,证实用药2-3周后其体内NDV抗体效价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固元颗粒”对免疫抑制鸡具有免疫调理作用。对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导致的免疫抑制鸡使用“固元颗粒”后,可使其免疫抑制现象得到显着缓解(P<0.05)。另外,在疫苗免疫后7、14和21d,上述4个给药处理组的脾淋巴细胞经刀豆蛋白A(ConA)和LPS诱导,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均显着高于CTX组(P<0.05)。“固元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亦有免疫调节作用。“固元颗粒”中、高剂量组可显着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给药15 d后,免疫抑制小鼠IL-2和IFN-γ含量接近正常小鼠水平,其中“固元颗粒”中剂量组(50 mg/kg)效果最为明显。另外,各剂量组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与CTX组相比较极显着提升(P<0.01)。4.“固元颗粒”促进蛋鸡淋巴细胞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分离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固元颗粒”(终浓度200、100、50、25、0μg/mL,阳性对照为浓度100μg/mL的APS)分别培养16 h、24h、32 h、48 h,采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细胞中TLR4、MyD88、TRAF-6、TRIF、IRF3、IFN-βmRNA表达量。收集培养24 h的淋巴细胞上清液,用ELISA测定cGMP、cAMP、NO、iNOS和Ca2+的含量。结果显示,“固元颗粒”通过TLR4受体激活MyD88依赖性和TRIF依赖性两条信号通路,还可降低鸡外周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cAMP的含量,提高cGMP、Ca2+、NO和iNOS的含量,从而调节蛋鸡的免疫功能。5.“固元颗粒”在鸡群中应用可促进疫苗免疫效果。随机选择2栋鸡舍,分为“固元颗粒”+疫苗免疫组和单独疫苗免疫组,各3100只鸡,按剂量50 mg/kg体重饮水进行临床应用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独疫苗对照组相比,“固元颗粒”试验组的疫苗免疫抗体效价显着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0.7和0.8个百分点,表明“固元颗粒”在大群临床试验中,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养殖收益。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了“固元颗粒”稳定的制备工艺并制定了其质量标准,证实制剂安全有效。初步证实该颗粒制剂可通过TLR4受体激活MyD88和TRIF通路,降低cAMP含量,提高cGMP、Ca2+、NO、iNOS含量,从而调节鸡的免疫应答。“固元颗粒”能够明显提高蛋鸡的疫苗免疫后特异性抗体的分泌水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余水兰[5](2020)在《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增强剂筛选与早熟株相关基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家禽传染性寄生虫病。由于使用药物防治球虫病会产生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免疫预防替代药物成为球虫病控制的主导途径。由早熟株卵囊组成的减毒活疫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球虫病疫苗,但球虫活疫苗对免疫鸡的生长具有潜在不良影响。研究发现免疫增强剂不仅可增强球虫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也可降低接种疫苗带来的不良影响。与母株相比,球虫早熟株具有潜在期明显缩短、致病性减弱、繁殖能力降低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但其早熟的分子机制不明。为此,本研究一方面通过笼养试验和平养试验研究盐酸左旋咪唑、黄芪多糖、壳寡糖、地衣芽孢杆菌、酵母多糖等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免疫增强效果和免疫鸡增重的影响,以筛选获得每种免疫增强剂的有效剂量,为筛选球虫活疫苗的免疫增强剂奠定基础;另一面通过RNA-seq技术筛选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与母株孢子化卵囊的转录组差异,并对其中两个差异表达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颈部蛋白2和3(EtRON2和EtRON3)的功能和特性进行初步分析,为探讨早熟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1.五种免疫增强剂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增强效果的评价——笼养试验通过笼养试验评价盐酸左旋咪唑、黄芪多糖、壳寡糖、地衣芽孢杆菌、酵母多糖的不同剂量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卵囊的免疫增强效果,以筛选每种免疫增强剂的有效剂量。3日龄雏鸡进行首次免疫并服用免疫增强剂,10日龄时仅用卵囊进行二免,17日龄时用柔嫩艾美耳球虫野毒株进行攻虫,以免疫期间体重、攻虫后的抗球虫指数(ACI)以及试验期间血清IgG和IgM抗体水平等作为评判指标。结果显示,0.05 mg~0.1 mg盐酸左旋咪唑、2.5 mg~5 mg黄芪多糖、2.5 mg~7.5 mg壳寡糖、1.25 mg酵母多糖以及10 mg地衣芽孢杆菌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鸡具有免疫增强和促生长双重作用。2.五种免疫增强剂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免疫增强研究——平养试验通过平养试验对笼养试验中所获得的5种免疫增强剂的有效剂量进一步验证。3日龄雏鸡用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卵囊进行免疫并服用免疫增强剂,24日龄用柔嫩艾美耳球虫野毒株进行攻虫,以免疫期间体重、攻虫后的抗球虫指数(ACI)以及试验期间血清IgG和IgM抗体、CD4和CD8分子、细胞因子(TNF-α、TGF-β1、IL-2、IL-4、IL-5、IL-10)水平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0.1 mg盐酸左旋咪唑可明显促进鸡CD4、CD8因子的增殖和TNF-α、IL-2的分泌,明显提高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免疫效果,且有促生长的作用。2 mg和6 mg地衣芽孢杆菌、5 mg和7.5 mg壳寡糖、2.5 mg酵母多糖均可明显促进鸡CD8分子的增殖和TNF-α的分泌,具有免疫增强和促生长的作用。5 mg黄芪多糖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鸡具有促生长作用,但免疫增强效果不显着,黄芪多糖对球虫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有效剂量仍需进一步研究。3.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和母株孢子化卵囊的转录组分析继续对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进行早熟选育,经过11次的早熟株选育,潜在期由126 h缩短到107 h,缩短了19 h,与同源母株的潜在期141 h相比,缩短了34 h。通过RNA-seq技术比较了该早熟株与母株之间孢子化卵囊的转录组差异,筛选两个虫株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共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6602个,早熟株上调表达基因3888个,下调表达基因2714个。这些差异基因主要与阳离子结合、未折叠蛋白结合、磷酸酯水解酶活性等功能相关,参与细胞内吞作用、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谷胱甘肽代谢、内质网蛋白加工等通路。利用qPCR对转录组数据分析获得的22个差异表达基因和5个非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7个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均与RNA-seq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探索球虫早熟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4.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和3特性与功能初步分析根据转录组学结果,选取两个早熟株下调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和3(EtRON2和EtRON3)进行特性和功能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EtRON2的mRNA转录水平在孢子化卵囊中最高,未孢子化卵囊和第二代裂殖子次之,子孢子最低;蛋白主要分布在游离的子孢子、胞内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顶端棒状体的位置,以及未成熟裂殖体的细胞质中;其抗体对子孢子入侵DF-1细胞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EtRON3转录水平在孢子化卵囊阶段转录水平最高,未孢子化卵囊阶段次之,第二代裂殖子和子孢子最低;蛋白主要分布在游离的子孢子和胞内子孢子顶端棒状体的位置,第二代裂殖子的胞质以及未成熟裂殖体的表面;其抗体对子孢子入侵DF-1细胞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EtRON2和EtRON3在早熟株孢子化卵囊中转录水平均明显低于母株,与转录组学分析的结果一致,这提示EtRON2和EtRON3与早熟性状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EtRON2和EtRON3在球虫入侵以及发育调节中的作用仍需深入研究。
刘智慧[6](2020)在《仔猪腹泻的辨证论治及泰山磐石散饲喂母猪对仔猪腹泻的影响》文中指出提高猪场生产效益关键在于提高仔猪成活率,而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主要措施是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1)我们对猪场腹泻仔猪进行了望诊,结合四诊,重点从眼、耳、鼻等部位寻找出各证的变化规律。首次绘制出了猪的眼、耳、鼻的功能反射区图谱及治疗仔猪腹泻的主要穴位示意图,将仔猪腹泻总结归纳为寒湿泄泻证、湿热泄泻证、伤食泄泻证、脾虚泄泻证及肾虚泄泻证,并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拟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2)选取妊娠13 d左右的昆明小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腹泻模型组、复方I组、复方II组,每组7只母鼠。在母鼠妊娠13~17 d,对照组和腹泻模型组母鼠每日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15m L/只,复方I组母鼠灌胃给予泰山磐石散煎剂0.15 m L/只,复方II组母鼠暂不做处理,在其产后6~10 d,灌胃给予泰山磐石散煎剂0.15 m L/只。母鼠产后,在仔鼠13~18日龄,每日分别给予腹泻模型组、复方I组和复方II组仔鼠灌服番泻叶煎剂0.15 m L/只,并腹腔注射大肠埃希氏菌菌液0.15 m L/只,对照组仔鼠分别灌服生理盐水0.3 m L/只,然后将仔鼠单独放在垫有滤纸的鼠笼内,观察记录其体征变化、稀便率、稀便级、出生个体重、各阶段均增重。在仔鼠19日龄时,从各组每窝仔鼠中随机抽取3只仔鼠,分别称量体重,均采用眼球摘除法采血,离心分离血清,颈部脱臼法处死后取仔鼠小肠组织,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方法制作组织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用ELISA试剂盒检测仔鼠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尿素氮(BUN)含量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研磨小肠组织后,离心取上清液检测小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 A)、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显示,应用番泻叶煎剂和大肠埃希氏菌菌液成功制备了仔鼠腹泻模型,仔鼠呈现明显的倦怠乏力、精神萎靡、活动量减少、出现扎堆嗜卧现象,粪便由稀糊状到水样不等,无死亡现象。与腹泻模型组相比,复方I组和复方II组仔鼠腹泻指数显着降低(P<0.05);小肠组织结构更完整,炎性细胞浸润及出血现象均较轻;复方I组中仔鼠均增重、SOD和GSH-Px活性、s Ig A、Ig G、TP、GLU及BUN含量显着提高(P<0.05);复方II组中仔鼠均增重、GLU含量显着提高(P<0.05);复方I组仔鼠血清MDA、IL-1、IL-6及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5)。(3)选择20头妊娠95 d左右的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母猪饲喂妊娠母猪基础日粮,实验组母猪则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泰山磐石散,拌料给药75 g/d·头,连续给药5 d。在仔猪21日龄,前腔静脉无菌采血,分离血清,用于仔猪血液生化检查。并观察记录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间母猪的体况变化、产仔数、产活仔数、泌乳力、断奶母体再发情时间及仔猪的体况变化、出生及断奶时窝重及个体重、腹泻率、死亡情况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平均每窝断奶数、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平均日增重、21日龄仔猪成活率、母猪日泌乳力、仔猪血清TP、GLB、GLU、ALP水平均显着提高(P<0.05),母猪的发情间隔时间、仔猪腹泻率、腹泻指数和死亡率均显着降低(P<0.05),各实验组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出生个体重等均无显着差异(P>0.05)。实验表明,泰山磐石散饲喂妊娠期母鼠能够提高仔鼠的生长性能,增强仔鼠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提高仔鼠抗炎性损伤能力,降低仔鼠的腹泻率;泰山磐石散饲喂妊娠母猪能够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预防仔猪腹泻的发生。
吴开开[7](2020)在《黄芪多糖、黄芪总皂苷与益生菌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鸡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雏鸡,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黄芪有效成分和益生菌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保护肠道健康。本论文研究黄芪多糖、黄芪总皂苷和非解乳糖链球菌、植物乳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的保护作用。为评价黄芪多糖和黄芪总皂苷组成的复合物与非解乳糖链球菌、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菌对E.coli感染肉鸡肠道的保护作用,200只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0只,饲喂基础日粮。1-21日龄时,空白组(BG)、阳性组(PG)和模型组(EG)雏鸡灌服0.2 mL/d.只生理盐水;受试物组(TG)雏鸡灌服复合益生菌菌液0.2 mL/d.只,并饲喂含黄芪多糖(1 g/kg)和黄芪总皂苷(10 mg/kg)复合物的基础日粮;阳性组(PG)雏鸡每日饲喂含50 mg/kg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的基础日粮。TG组、PG组和EG组雏鸡于21日龄灌服一次0.2 mL 6×108 CFU/mL的E.coli O78。于感染0 d、1 d、7 d、14 d和21 d采集十二指肠和空肠,观察肠组织结构,检测盲肠菌群数量,分析肠组织MPO活力、抗氧化指标水平、sIgA、IL-1、TNF-α和IL-10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受试物组和阳性组肠组织结构较为完整,MPO活力、IL-1和TNF-α含量降低,sIgA与IL-10含量升高,GSH-PX和SOD活力与总抗氧化能力增强;受试物组盲肠乳酸菌数量呈增加趋势,大肠杆菌数量呈降低趋势。为评价非解乳糖链球菌对E.coli感染肉鸡肠道的保护作用,200只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0只,饲喂基础日粮。1~10日龄时,空白组(BG)和模型组(EG)每只鸡灌服0.2 mL/d生理盐水,非解乳糖链球菌组(FG)和植物乳杆菌组(LG)每只鸡灌服0.2 mL/d 1×109 CFU/mL的FGM菌液和植物乳杆菌菌液。FG组、LG组和EG组雏鸡于14日龄时,灌服1次0.2 mL 6×108CFU/mL E.coli O78。于感染0 d、1 d、3 d和7 d采集十二指肠和空肠,观察肠组织结构,检测盲肠菌群数量,分析肠组织MPO活力、抗氧化指标水平、sIgA、IL-1、TNF-α和IL-10、TLR4和NF-κB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FGM组和LG组鸡肠组织结构较为完整,MPO活力、IL-1与TNF-α含量降低,GSH-PX和SOD活力与总抗氧化能力增强,sIgA和IL-10含量升高,TLR4和NF-κB水平降低,盲肠乳酸菌数量呈增加趋势、大肠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雏鸡饲喂黄芪多糖、黄芪总皂苷、非解乳糖链球菌、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后,可减少大肠杆菌引起的鸡肠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黄芪有效成分复合物与复合益生菌联合使用对雏鸡肠道损伤的保护与盐酸多西环素有类似效应。
郜艳雪[8](2020)在《芪术舌草复方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及其抑制AMDV增殖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水貂既是毛皮动物,也是药用动物,貂心、貂鞭、貂肝均可入药,貂心是利心丸的君药,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具有独特疗效;“定心丹”是以貂心为君药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用于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症。貂鞭对阳痿有治疗作用;貂肝对夜盲症有治疗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貂心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因此,保障貂心的充足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水貂阿留申病毒(Aleutian mink disease virus,AMDV)感染是引起水貂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貂心的供应。寻找抗病毒的药物已势在必行,许多中药具有增强免疫、抗病毒的作用,且应用安全。因此,筛选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且能够抑制病毒的纯中药复方,对于貂心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依据中医临床经典方剂玉屏风散、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剂的组方原则,在其基础上进行药味相加减,选取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的黄芪或党参作为君药,具有甘温补虚、健脾益气功效的白术作为臣药,同时考虑中兽药应价格低廉等因素,分别配伍不同的佐药和使药如白花蛇舌草和杜仲等进行组方配伍,组成三种不同复方,对其体外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作用进行了筛选研究,初步获得了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具有较好刺激作用的复方中药C(芪术舌草复方)。接下来本研究以体外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直接促增殖作用以及协同Con A和LPS促进作用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筛选了芪术舌草复方中黄芪、白术和白花蛇舌草的最佳配比,结果显示芪术舌草复方F4既可以直接促进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又与Con A和LPS有协同促进作用,所以选择F4作为候选方;进一步检测芪术舌草复方F4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对水貂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结果表明,芪术舌草复方F4能够显着促进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12和IFN-γ,促进水貂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为探讨芪术舌草复方F4是否对AMDV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应用q-PCR方法检测其对体外培养的CrFK细胞上AMDV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当药物浓度为12 mg/m L和6 mg/m L时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与病毒对照组相比AMDV基因拷贝数显着降低(P<0.05),表明芪术舌草复方F4能够抑制AMDV在CrFK细胞上的增殖。进一步将该复方分别以高、中和低3个剂量饲喂给AMDV阳性水貂,并对用药前后血清样品中AMDV基因拷贝数、γ-球蛋白含量和免疫复合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芪术舌草复方F4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能够极显着降低水貂血清中AMDV基因拷贝数、γ-球蛋白含量以及免疫复合物含量(P<0.01),低剂量组能够降低病毒基因拷贝数和免疫复合物含量(P<0.05),表明芪术舌草复方F4能够抑制AMDV在水貂体内的增殖。以上结果表明,由黄芪、白术、白花蛇舌草组成的芪术舌草复方F4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能够抑制AMDV在CrFK细胞以及在水貂体内的增殖。
金清[9](2020)在《黄芪多糖协同硫酸化淫羊藿多糖增强仔猪免疫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养猪生产中,添加中药及其提取物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腹泻率,已经成为养猪行业关注的热点。本研究以新生仔猪为研究对象,拟在前期筛选出的中药复方,研究黄芪多糖(APS)和硫酸化淫羊藿多糖(s EPS)配伍增强仔猪免疫的作用,通过动物试验测定APS和s EPS对仔猪外周血、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及其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结果显示,APS-s EPS可以显着提高仔猪血液生理参数,尤其是在25 d时,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APS-s EPS组仔猪在15d和25d表现出最高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0.05),提高CD3+CD4+细胞和CD3+CD8+细胞的百分比(P>0.05);APS-s EPS明显提高了仔猪血清中IFN-γ、IL-4、IL-10和s Ig A的浓度(P<0.05)。试验二结果显示,APS-s EPS能够明显改善仔猪小肠肠道的形态,尤其是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长度明显变长,且在回肠段绒毛长度显着长于其他各组(P<0.05);在空肠和回肠段,APS-s EPS组的隐窝深度显着短于对照组和s EPS组(P<0.05);APS-s EPS组的V/C值在空肠段和回肠段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肠系膜淋巴结中,APS-s EPS组的CD3+CD4+T细胞比例下降,而CD3+CD8+T细胞比例最大(P>0.05);在十二指肠APS-s EPS组Ig G和s Ig A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空肠APS-s EPS组IL-4、IL-10、Ig G和s Ig A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回肠APS-s EPS组IL-2、IL-4、IL-10、Ig G和s Ig A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IL-2、Ig G和s Ig A的含量显着高于APS组和s EPS组(P<0.05)。试验三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APS-s EPS组TLR4和NF-κB m 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回肠和回肠APS-s EPS组TLR4、NF-κB和IRF-3 m 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回肠,APS-s EPS组NF-κB和IRF-3 m 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APS组和s EPS组(P<0.05)。本研究的结果表明,APS-s EPS提高了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s Ig A的表达,并改善了小肠的形态和肠道体液免疫应答的活性,这可能与TLR4/NF-κB信号通路和IRF3功能的激活有关。综上所述,APS-s EPS可通过血液和肠道显着改善新生仔猪的免疫功能。
苗灵燕[10](2020)在《红茴香注射液对PRRSV和PRV的抗病毒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和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virus,PR)分别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是我国当前规模化猪场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红茴香注射液(Honghuixiang Injection,HHXI)是由木兰科八角属植物红毒茴(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根皮提取制备而成的无菌水溶液,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腰肌劳损,关节损伤或肌肉韧带拉伤及风湿性疼痛等疾病。本课题评价HHXI对PRRSV和PRV的抗病毒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1.红茴香注射液对PRRSV的抗病毒作用以MTT法测定HHXI对非洲绿猴胚胎肾Marc-145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PRRSV感染Marc-145细胞模型,通过细胞病变(CPE)观察、MTT法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HHXI对PRRSV的体外抗病毒作用。结果表明,HHXI不仅能直接杀灭PRRSV、阻断PRRSV吸附Marc-145细胞以及抑制PRRSV在Marc-145细胞中复制,还可降低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凋亡率,呈现显着的抗PRRSV作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范围为生药浓度0.1-0.571 mg/mL,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同时,HHXI可显着下调感染Marc-145细胞中PRRSV 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降低PRRSV感染细胞中炎性因子基因表达水平。这些结果显示:HHXI可以通过直接与病毒作用以及干预PRRSV诱导的炎症反应发挥保护细胞的作用。2.红茴香注射液对PRV的抗病毒作用以MTT法测定HHXI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PRV感染Vero细胞模型,通过CPE观察、MTT法以及流式细胞术,评价HHXI对PRV的体外抗病毒作用。结果表明:HHXI不仅能显着直接杀灭PRV、阻断PRV吸附Vero细胞、抑制PRV在Vero细胞中复制,降低PRV感染Vero细胞的坏死率,而且可下调PRV感染Vero细胞中PRV gD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呈显着的抗PRV作用,其EC50范围为生药浓度0.1-0.508 mg/mL。同时,鉴于PRV的神经嗜性,采用小鼠神经小胶质BV2细胞模型,研究HHXI对PRV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HHXI可显着降低PRV感染BV2细胞产生NO,下调IL-1β、IL-6、TNF-α、MCP-1、COX-2、iNOS和IFN-β等炎性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抑制NF-κB、细胞外信号相关激酶(ERK)、p38和c-Jun N-末端激酶(JNK)磷酸化,说明HHXI可以通过NF-κB和MAPKs通路抑制PRV诱导BV2细胞产生的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细胞作用。最后,以PRV感染小鼠模型评价HHXI对PRV的体内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HHXI可显着提高PRV感染小鼠的存活率以及延长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效果优于阿昔洛韦(ACV)。脑组织检测结果显示:HHXI可显着减轻PRV感染小鼠脑组织病理变化,降低脑组织病毒载量,下调脑组织中炎性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从小鼠体内的角度证明了 HHXI对PRV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作用。综上所述,HHXI对PRRSV和PRV具有显着的抗病毒作用,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黄芪多糖对创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及感染后死亡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多糖对创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及感染后死亡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松花粉多糖对鸡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及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松花粉及多糖概述 |
2 多糖的生物活性 |
2.1 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 |
2.2 多糖的抗病毒活性 |
2.3 多糖的抗肿瘤活性 |
2.4 多糖的其他生物学活性 |
3 黏膜免疫 |
3.1 肠道黏膜免疫屏障 |
3.2 多糖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 |
4 肠道菌群 |
4.1 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
4.2 多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5 巨噬细胞 |
5.1 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 |
5.2 巨噬细胞表面受体 |
5.3 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信号转导途径 |
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松花粉多糖对黏膜免疫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多糖 |
1.1.2 实验动物及毒株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主要仪器 |
1.1.5 多糖溶液配制 |
1.2 试验方法 |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1.2.2 体重及免疫器官称重 |
1.2.3 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 |
1.2.4 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检测 |
1.2.5 SIg A含量测定 |
1.2.6 血清中IgG含量的检测 |
1.2.7 qPCR检测肠道黏膜细胞因子 |
1.2.8 qPCR检测肠道黏膜免疫相关分子 |
1.2.9 PPPS对肠绒毛结构的影响 |
1.2.10 PPPS的攻毒保护作用 |
1.3 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PPPS对体重及免疫器官的影响 |
2.2 PPPS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
2.3 PPPS对外周血CD4+、CD8+T 淋巴细胞含量变化的影响 |
2.4 PPPS对肠道黏膜SIgA和血清IgG的影响 |
2.5 PPPS对肠道黏膜细胞因子的影响 |
2.6 PPPS对肠道黏膜免疫相关分子mRNA的影响 |
2.7 PPPS对肠绒毛结构的影响 |
2.7.1 PPPS对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及V/C值的影响 |
2.7.2 PPPS对空肠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及V/C值的影响 |
2.7.3 PPPS对回肠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及V/C值的影响 |
2.8 PPPS对肠绒毛形态的影响 |
2.8.1 口服PPPS7 天对肠绒毛形态的影响 |
2.8.2 口服PPPS14 天对肠绒毛形态的影响 |
2.8.3 口服PPPS21 天对肠绒毛形态的影响 |
2.9 PPPS对 NDV攻毒保护作用 |
2.9.1 攻毒后PPPS对体重及存活率的影响 |
2.9.2 攻毒后PPPS对肠道黏膜中病毒载量的影响 |
2.9.3 攻毒后肠道黏膜及肺脏组织学观察 |
2.10 PPPS对 H9N2 攻毒保护作用 |
2.10.1 攻毒后PPPS对肺脏病理变化影响 |
2.10.2 攻毒后PPPS对肺脏中病毒载量的影响 |
3 分析与讨论 |
第三章 松花粉多糖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多糖及溶液配制 |
1.1.2 实验动物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主要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样品采集 |
1.2.2 样本DNA提取 |
1.2.3 PCR扩增与产物纯化 |
1.2.4 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分析 |
1.2.5 测序数据质量优化 |
1.2.6 OTU聚类及Venn图绘制 |
1.2.7 物种相对丰度图及热图 |
1.2.8 α多样性及UPGMA聚类树分析 |
1.2.9 qPCR验证测序结果 |
2 试验结果 |
2.1 数据质量分析 |
2.2 基于OTU的 Venn图 |
2.3 物种相对丰度图 |
2.4 α多样性指数分析 |
2.5 等级聚类曲线 |
2.6 稀释曲线 |
2.7 UPGMA聚类树 |
2.8 qPCR验证 |
3 分析与讨论 |
第四章 松花粉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多糖及溶液配制 |
1.1.2 细胞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主要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巨噬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
1.2.2 PPPS对 HD11 细胞增殖的影响 |
1.2.3 PPPS对 HD11 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
1.2.4 PPPS对 HD11 细胞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
1.2.5 PPPS对 HD11 细胞分泌NO的影响 |
1.2.6 PPPS对 HD11 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的影响 |
1.2.7 细胞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
1.2.8 mRNA测序及数据分析 |
1.2.9 miRNA测序及数据分析 |
1.2.10 PPPS对 HD11 细胞受体的影响 |
1.2.11 MAPK抑制剂对HD11 细胞分泌NO、TNF-α和IL-1β的影响 |
1.2.12 PPPS对 HD11 细胞NF-κB分子的影响 |
1.3 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PPPS对 HD11 细胞的免疫增强作用 |
2.1.1 PPPS对 HD11 细胞增殖作用 |
2.1.2 PPPS对 HD11 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
2.1.3 PPPS对 HD11 细胞释放ROS的影响 |
2.1.4 PPPS对 HD11 细胞释放NO和 i NOS mRNA水平的影响 |
2.1.5 PPPS对 HD11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2.2 PPPS对 HD11 细胞免疫调节作用转录组分析 |
2.2.1 测序数据与参考序列比对结果 |
2.2.2 皮尔逊相关系数和PCA分析结果 |
2.2.3 DEGs的鉴定和分析 |
2.2.4 DEGs的 GO和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2.5 差异表达mRNA qPCR验证 |
2.2.6 miRNA测序分析及测序数据质量 |
2.2.7 miRNA差异表达鉴定和分析 |
2.2.8 miRNA靶基因的GO和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2.9 差异表达miRNA的 qPCR验证 |
2.3 PPPS对 HD11 细胞受体的影响 |
2.3.1 PPPS对 HD11 细胞受体TLR2、4、MR的影响 |
2.3.2 TLR4 抑制剂抑制HD11 细胞分泌IL-1β、TNF-α、NO |
2.4 MAPK抑制剂抑制PPPS诱导HD11 细胞分泌IL-1β、TNF-α、NO |
2.5 PPPS对 HD11 细胞NF-κB分子的影响 |
2.5.1 PPPS上调HD11 细胞NF-κB分子mRNA水平 |
2.5.2 NF-κB抑制剂抑制HD11 细胞分泌IL-1β、TNF-α、NO |
3 分析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玉屏风提取物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肉鸡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免疫抑制 |
1.1.1 导致免疫抑制的因素 |
1.1.1.1 应激免疫抑制 |
1.1.1.2 病原体感染性免疫抑制 |
1.1.1.3 营养不平衡引起免疫抑制 |
1.1.1.4 霉菌毒素引起免疫抑制 |
1.1.1.5 药物滥用引起免疫抑制 |
1.1.1.6 其他因素 |
1.1.2 免疫抑制对肉鸡养殖业的影响 |
1.1.2.1 生产性能降低 |
1.1.2.2 损伤免疫系统 |
1.1.2.3 免疫力低下 |
1.1.3 预防家禽免疫抑制方案措施 |
1.2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概述 |
1.2.1 免疫增强剂 |
1.2.2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
1.2.3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机理 |
1.2.3.1 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 |
1.2.3.2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 |
1.2.3.3 提高特异性免疫机能 |
1.3 玉屏风散的研究概述 |
1.3.1 玉屏风散的概述 |
1.3.2 玉屏风散拆方概述 |
1.3.2.1 黄芪 |
1.3.2.2 白术 |
1.3.2.3 防风 |
1.3.3 玉屏风散作用机理 |
1.3.3.1 免疫调节作用 |
1.3.3.2 抗炎作用 |
1.3.3.3 抑菌作用 |
1.3.4 玉屏风散在动物上应用 |
1.3.4.1 在猪上的应用 |
1.3.4.2 在家禽上应用 |
1.3.4.3 在其它动物上应用 |
1.4 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的概述 |
1.4.1 环磷酰胺介绍 |
1.4.2 环磷酰胺动物免疫抑制模型的作用机制 |
1.4.2.1 影响动物生长与免疫器官发育 |
1.4.2.2 影响体液免疫 |
1.4.2.3 影响细胞免疫 |
1.5 NF-κB 信号通路概述 |
第二章 待研究的问题及本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2.1 有待研究的问题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玉屏风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公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试验日粮 |
3.1.4 试验地点与时间 |
3.1.5 饲养管理 |
3.2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
3.2.1 小公鸡体重及日增重的测定 |
3.2.2 血清中禽流感H9 抗体滴度测定 |
3.2.3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测定 |
3.2.4 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测定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分析 |
3.4.1 YPF对小公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2 YPF对血清中禽流感抗体水平的影响 |
3.4.3 YPF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3.4.4 YPF对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玉屏风提取物对AA肉鸡生长性能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地点与时间 |
4.1.3 试验设计 |
4.1.4 试验日粮 |
4.1.5 饲养管理 |
4.2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
4.2.1 生长性能指标测定 |
4.2.2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
4.2.3 血清中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水平检测 |
4.2.4 肝脏和脾脏NF-κB相关因子m RNA的检测 |
4.3 数据分析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1 YPF对AA肉鸡生长性能影响 |
4.4.2 YPF对AA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4.3 YPF对血清中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水平 |
4.4.4 YPF对 AA肉鸡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
4.4.4.1 YPF对 AA肉鸡脾脏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4.4.4.2 YPF对 AA肉鸡肝脏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
5.1 总体讨论 |
5.2 研究结论 |
5.3 创新点 |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地锦多糖的制备及对小鼠免疫增强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地锦草的研究进展 |
1.1.1 地锦草的化学成分 |
1.1.2 地锦草的药理作用 |
1.1.3 地锦草的临床应用 |
1.2 多糖的研究进展 |
1.2.1 多糖的生物活性 |
1.2.2 多糖结构的研究 |
1.2.3 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 |
1.2.4 多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地锦多糖的提取与脱色纯化 |
2.1 材料 |
2.1.1 药材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方法 |
2.2.1 地锦样品的前处理 |
2.2.2 地锦多糖的提取 |
2.2.3 地锦多糖的含量测定 |
2.2.4 地锦多糖中蛋白含量测定 |
2.2.5 地锦多糖双氧水脱色的最佳条件的优化 |
2.2.6 地锦多糖的纯化 |
2.3 结果 |
2.3.1 地锦多糖的提取结果 |
2.3.2 地锦多糖的纯化结果 |
2.3.3 地锦多糖双氧水脱色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
2.3.4 地锦多糖双氧水脱色的正交试验结果 |
2.3.5 地锦多糖双氧水脱色的验证试验结果 |
2.4 讨论 |
2.4.1 地锦多糖的提取方法 |
2.4.2 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
2.4.3 地锦多糖的双氧水脱色 |
2.5 小结 |
第三章 地锦多糖的结构鉴定 |
3.1 材料 |
3.1.1 地锦多糖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2 方法 |
3.2.1 地锦多糖的紫外光谱分析 |
3.2.2 地锦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
3.2.3 地锦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
3.2.4 地锦多糖的分子量检测 |
3.2.5 地锦多糖的糖醛酸含量测定 |
3.2.6 地锦多糖的刚果红试验 |
3.2.7 地锦多糖的核磁共振波谱测定 |
3.3 结果 |
3.3.1 地锦多糖的紫外光谱分析结果 |
3.3.2 地锦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
3.3.3 地锦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 |
3.3.4 地锦多糖的分子量结果 |
3.3.5 地锦多糖的糖醛酸含量结果 |
3.3.6 地锦多糖的刚果红试验结果 |
3.3.7 地锦多糖的核磁试验结果 |
3.4 讨论 |
3.4.1 多糖的光谱分析 |
3.4.2 多糖的分子量及及糖醛酸分析 |
3.4.3 多糖的核磁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
4.1 材料 |
4.1.1 地锦多糖 |
4.1.2 试验动物 |
4.1.3 主要试剂 |
4.1.4 主要仪器 |
4.2 方法 |
4.2.1 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
4.2.2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 |
4.2.3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4.2.4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 |
4.2.5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4.2.6 地锦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影响 |
4.2.7 地锦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
4.2.8 数据分析 |
4.3 结果 |
4.3.1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 |
4.3.2 地锦多糖单独刺激时各组淋巴细胞增殖的结果 |
4.3.3 地锦多糖协同PHA刺激时淋巴细胞增殖的结果 |
4.3.4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
4.3.5 地锦多糖对CD4~+、CD8~+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
4.3.6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影响结果 |
4.3.7 地锦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 |
4.4 讨论 |
4.4.1 地锦多糖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
4.4.2 地锦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4.4.3 地锦多糖对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 |
4.4.4 地锦多糖对CD4~+、CD8~+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4.4.5 地锦多糖对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
5.1 材料 |
5.1.1 地锦多糖 |
5.1.2 试验动物 |
5.1.3 主要试剂 |
5.1.4 主要仪器 |
5.2 方法 |
5.2.1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
5.2.2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 |
5.2.3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
5.2.4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
5.2.5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和iNOS生成的影响 |
5.2.6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影响 |
5.2.7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14和MHC-II表达 |
5.2.8 数据分析 |
5.3 结果 |
5.3.1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 |
5.3.2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
5.3.3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 |
5.3.4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和iNOS生成的影响结果 |
5.3.5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 |
5.3.6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14和MHC-II表达的影响结果 |
5.4 讨论 |
5.4.1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
5.4.2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
5.4.3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分泌NO和iNOS生成的影响 |
5.4.4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影响 |
5.4.5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CD14和MHC-II表达的影响 |
5.5 小结 |
第六章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
6.1 材料 |
6.1.1 地锦多糖 |
6.1.2 试验动物 |
6.1.3 主要仪器 |
6.1.4 主要试剂 |
6.2 方法 |
6.2.1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
6.2.2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形态学观察 |
6.2.3 地锦多糖对H_2O_2诱导的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细胞存活率影响 |
6.2.4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抗氧化作用的测定 |
6.2.5 数据分析 |
6.3 结果 |
6.3.1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 |
6.3.2 地锦多糖对H_2O_2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细胞存活率影响 |
6.3.3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SOD酶活力的影响 |
6.3.4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GSH-PX酶活力的影响 |
6.3.5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DA含量的影响 |
6.3.6 地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PO酶活力的影响 |
6.4 讨论 |
6.4.1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SOD酶活力的影响 |
6.4.2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GSH-PX酶活力的影响 |
6.4.3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MDA含量的影响 |
6.4.4 地锦多糖对巨噬细胞MPO酶活力的影响 |
6.5 小结 |
第七章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7.1 材料 |
7.1.1 地锦多糖 |
7.1.2 试验动物 |
7.1.3 主要仪器 |
7.1.4 主要试剂 |
7.2 方法 |
7.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
7.2.2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分析 |
7.2.3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
7.2.4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 |
7.2.5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CD4~+、CD8~+T亚群的影响 |
7.2.6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7.2.7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
7.2.8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抗氧化作用指标的测定 |
7.2.9 数据分析 |
7.3 结果 |
7.3.1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分析 |
7.3.2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增殖的结果 |
7.3.3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
7.3.4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CD4~+、CD8~+T亚群的影响结果 |
7.3.5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影响结果 |
7.3.6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 |
7.3.7 地锦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
7.4 讨论 |
7.4.1 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周期和CD4+、CD8+的影响 |
7.4.2 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7.5 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固元颗粒”免疫增强剂研制及其在鸡疫苗免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
1.1 免疫增强剂的分类 |
1.2 中药免疫增强剂概述 |
1.3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有效成分 |
1.4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理 |
1.5 人参、黄芪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进展 |
1.6 中药免疫增强剂在养禽业中的应用 |
第二章 中药对TOLL样受体和信号传导的研究进展 |
2.1 先天性免疫 |
2.2 ToLL样受体 |
2.3 中药对TLRs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 |
2.4 中药对信号转导的影响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固元颗粒”制剂工艺研究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固元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固元颗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
3.1 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试验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固元颗粒”对蛋鸡TLR4 信号通路及胞内分子的调节 |
4.1 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固元颗粒”在蛋鸡疫苗免疫中的应用 |
5.1 材料 |
5.2 方法 |
5.3 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增强剂筛选与早熟株相关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鸡球虫病 |
1.1.1 鸡球虫病原 |
1.1.2 鸡球虫病的防治 |
1.2 鸡球虫疫苗研究进展 |
1.2.1 活疫苗 |
1.2.2 DNA疫苗 |
1.2.3 亚单位疫苗 |
1.2.4 活载体疫苗 |
1.3 禽用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
1.3.1 微生态制剂类免疫增强剂 |
1.3.2 生物制剂类免疫增强剂 |
1.3.3 中草药及多糖类免疫增强剂 |
1.3.4 化学合成小分子类免疫增强剂 |
1.4 展望 |
第二章 五种免疫增强剂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增强效果的评价——笼养试验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实验动物 |
2.2.2 实验虫株 |
2.2.3 实验试剂和仪器 |
2.2.4 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用和攻毒用卵囊制备 |
2.2.5 免疫增强剂的配制 |
2.2.6 实验动物分组 |
2.2.7 免疫攻虫程序 |
2.2.8 主要观察指标 |
2.2.9 数据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免疫期间动物体重变化 |
2.3.2 免疫增强剂对攻虫后免疫效果的影响 |
2.3.3 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五种免疫增强剂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免疫增强研究——平养试验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实验动物 |
3.2.2 实验虫株 |
3.2.3 实验试剂和仪器 |
3.2.4 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用和攻毒用卵囊制备 |
3.2.5 免疫增强剂的制备 |
3.2.6 实验动物分组 |
3.2.7 免疫攻虫程序 |
3.2.8 主要观测指标 |
3.3 结果 |
3.3.1 免疫增强剂对免疫期间动物体重变化 |
3.3.2 免疫增强剂对攻虫后免疫效果的影响 |
3.3.3 免疫增强剂对鸡群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3.4 讨论 |
第四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和母株孢子化卵囊的转录组分析 |
4.1 前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实验动物 |
4.2.2 实验虫株 |
4.2.3 实验试剂和仪器 |
4.2.4 继续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进行早熟选育 |
4.2.5 柔嫩艾美耳球虫母株卵囊的收集和纯化 |
4.2.6 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卵囊的繁殖和纯化 |
4.2.7 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和母株孢子化卵囊的转录组测序 |
4.2.8 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
4.3 结果 |
4.3.1 继续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早熟选育结果 |
4.3.2 早熟株与母株转录组测序结果 |
4.3.3 差异基因的筛选 |
4.3.4 差异基因功能分类 |
4.3.5 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验证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和3特性与功能初步分析 |
5.1 前言 |
5.2 材料和方法 |
5.2.1 实验虫株和细胞 |
5.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5.2.3 柔嫩艾美耳球虫四个阶段虫体的纯化以及cDNA制备 |
5.2.4 EtRON2和EtRON3 转录水平分析 |
5.2.5 DF-1细胞的传代培养 |
5.2.6 EtRON2和EtRON3 在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分布 |
5.2.7 EtRON2和EtRON3 多抗对子孢子入侵DF-1 细胞的影响 |
5.3 结果 |
5.3.1 EtRON2和EtRON3 在早熟株和母株孢子化卵囊的转录水平差异 |
5.3.2 EtRON2和EtRON3 在不同发育阶段中转录水平的差异 |
5.3.3 EtRON2和EtRON3 在虫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情况 |
5.3.4 EtRON2和EtRON3 多抗对子孢子入侵DF-1 细胞的影响 |
5.4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仔猪腹泻的辨证论治及泰山磐石散饲喂母猪对仔猪腹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仔猪腹泻的概述 |
1.2 中药治疗腹泻的概述 |
1.3 中药复方泰山磐石散的概述 |
1.4 仔猪腹泻的中兽医辨证概述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中药 |
2.1.2 实验动物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仔猪腹泻的中兽医辨证论治 |
2.2.2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腹泻的影响 |
2.2.3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猪对仔猪腹泻的影响 |
2.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仔猪腹泻的中兽医辨证论治 |
3.1.1 仔猪眼、耳、鼻的望诊及治疗仔猪腹泻的主要穴位 |
3.1.2 仔猪腹泻的中兽医辨证论治 |
3.2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腹泻的影响 |
3.2.1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体征的影响 |
3.2.2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腹泻指数的影响 |
3.2.3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体重的影响 |
3.2.4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免疫指标的影响 |
3.2.5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6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肠道组织炎性指标的影响 |
3.2.7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8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小肠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
3.3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猪对仔猪腹泻的影响 |
3.3.1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猪对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2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猪对仔猪腹泻及死亡情况的影响 |
3.3.3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猪对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仔猪腹泻的中兽医辨证论治 |
4.2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腹泻的影响 |
4.2.1 仔鼠腹泻模型的制备 |
4.2.2 泰山磐石散的组方原则 |
4.2.3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体征和腹泻指数的影响 |
4.2.4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体重的影响 |
4.2.5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免疫指标的影响 |
4.2.6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氧化指标的影响 |
4.2.7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肠道组织炎性指标的影响 |
4.2.8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9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鼠对造模仔鼠小肠组织的组织形态学影响 |
4.3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猪对仔猪腹泻的影响 |
4.3.1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猪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3.2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猪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3.3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猪对仔猪腹泻及死亡率的影响 |
4.3.4 泰山磐石散饲喂母猪对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黄芪多糖、黄芪总皂苷与益生菌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大肠杆菌对动物肠道屏障的影响 |
1.3.2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
1.3.3 黄芪有效成分在养鸡业中的应用 |
1.3.4 益生菌在养鸡业中的应用 |
第二章 黄芪多糖、黄芪总皂苷与益生菌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保护作用 |
2.1 试验材料 |
2.1.1 主要试验仪器和试剂 |
2.1.2 试验菌株 |
2.1.3 试验日粮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2.2.2 样品采集 |
2.2.3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石蜡切片制作 |
2.2.4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检测 |
2.2.5 盲肠内容物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检测 |
2.2.6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sIgA含量检测 |
2.2.7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炎性因子IL-1、TNF-α与 IL-10 含量检测 |
2.2.8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抗氧化指标GSH-PX、SOD与 T-AOC检测 |
2.2.9 数据分析 |
2.3 结果 |
2.3.1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结构 |
2.3.2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 |
2.3.3 盲肠内容物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量 |
2.3.4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sIgA含量 |
2.3.5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炎性因子IL-1、TNF-α与 IL10 含量 |
2.3.6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GSH-PX、SOD活力与T-AOC能力 |
2.4 讨论 |
第三章 非解乳糖链球菌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保护作用 |
3.1 试验材料 |
3.1.1 主要试验仪器和试剂 |
3.1.2 试验菌株 |
3.1.3 试验日粮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3.2.2 样品采集 |
3.2.3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石蜡切片制作 |
3.2.4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检测 |
3.2.5 盲肠内容物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检测 |
3.2.6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sIgA含量检测 |
3.2.7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炎症因子IL-1、TNF-α与 IL-10 含量检测 |
3.2.8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TLR4与NF-κB含量检测 |
3.2.9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抗氧化指标GSH-PX、SOD与 T-AOC检测 |
3.2.10 数据分析 |
3.3 结果 |
3.3.1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结构 |
3.3.2 十二指肠和空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 |
3.3.3 盲肠内容物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量 |
3.3.4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sIgA含量 |
3.3.5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炎症因子IL-1、TNF-α与 IL-10 含量 |
3.3.6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TLR4与NF-κB含量 |
3.3.7 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GSH-PX、SOD活力与T-AOC能力 |
3.4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4.1 全文结论 |
4.2 创新点 |
4.3 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芪术舌草复方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及其抑制AMDV增殖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
1.1 免疫增强剂简介 |
1.2 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概况 |
1.3 黄芪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概况 |
1.4 党参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概况 |
1.5 白术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概况 |
1.6 杜仲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概况 |
1.7 白花蛇舌草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概况 |
1.8 中药复方增强动物机体免疫机能研究概况 |
第二章 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
2.1 抗病毒中药概况 |
2.2 中药抗病毒的作用机理 |
第三章 水貂药用价值及AMDV的研究进展 |
3.1 水貂的药用价值 |
3.2 AMD概述 |
3.3 AMDV概述 |
3.4 AMD的防治 |
3.5 AMDV与中草药 |
3.6 组方药物的选取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三种复方中药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比较 |
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均匀设计法筛选芪术舌草复方的最佳组方配比 |
2.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芪术舌草复方对AMDV在 CrFK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
3.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芪术舌草复方对AMDV在水貂体内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
4.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4.2 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黄芪多糖协同硫酸化淫羊藿多糖增强仔猪免疫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仔猪肠道形态功能概述 |
1.3 中药防治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APS-s EPS 对仔猪外周血免疫作用的影响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与分析 |
1.4 小结 |
试验二 APS-s EPS 对仔猪小肠形态发育及肠黏膜免疫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试验三 APS-s EPS 调节 TLR 细胞信号转导因子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3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10)红茴香注射液对PRRSV和PRV的抗病毒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红茴香及红茴香注射液研究进展 |
1. 化学成分 |
2. 药理作用 |
3. 临床应用 |
4. 结语 |
第二章 PRRSV及中药抗PRRSV活性相关研究进展 |
1. PRRSV病原学 |
2. 中药体外抗PRRSV作用 |
3. 结语 |
第三章 伪狂犬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
1. PRV病原学 |
2. 伪狂犬病流行病学 |
3. 伪狂犬病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
4. 伪狂犬病的诊断 |
5. 伪狂犬病的防控 |
6. 抗伪狂犬病毒的药物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红茴香注射液抗PRRSV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仪器设备 |
1.2 主要试剂 |
1.3 供试药品 |
1.4 实验细胞 |
1.5 实验病毒 |
2. 实验方法 |
2.1 Marc-145细胞的复苏 |
2.2 Marc-145细胞的传代及培养 |
2.3 细胞接种与培养 |
2.4 PRRSV CH-1R株TCID_(50)测定 |
2.5 HHXI对Marc-145细胞毒性测定 |
2.6 HHXI对PRRSV的杀灭作用 |
2.7 HHXI对PRRSV的阻断作用 |
2.8 HHXI对PRRSV的抑制作用 |
2.9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 |
2.10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
2.11 免疫荧光分析(IFA) |
2.12 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
2.13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PRRSV毒力测定 |
3.2 HHXI对Marc-145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 HHXI对PRRSV的杀灭作用 |
3.4 HHXI对PRRSV吸附细胞的阻断作用 |
3.5 HHXI对PRRSV增殖的抑制作用 |
3.6 HHXI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
3.7 HHXI对感染Marc-145细胞PRRSV N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
3.8 HHXI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PRRSVN蛋白阳性细胞数的影响 |
3.9 HHXI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N蛋白表达的影响 |
3.10 HHXI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
4. 分析与讨论 |
第三章 红茴香注射液抗PRV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仪器设备 |
1.2 主要 |
1.3 供试药品 |
1.4 实验细胞 |
1.5 实验病毒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的复苏、传代及培养 |
2.2 细胞接种与培养 |
2.3 PRV的TCID50测定 |
2.4 HHXI对Vero细胞和BV2细胞增殖的影响 |
2.5 HHXI对PRV的杀灭作用 |
2.6 HHXI对PRV的阻断作用 |
2.7 HHXI对PRV的抑制作用 |
2.8 流式细胞术(FCM) |
2.9 HHXI对PRV诱导产生的NO的影响 |
2.10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
2.11 免疫荧光分析(IFA) |
2.12 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
2.13 HHXI体内抗PRV作用评价 |
2.14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PRV对Vero细胞和BV2细胞的毒力 |
3.2 HHXI对Vero细胞和BV2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 HHXI对PRV的杀灭作用 |
3.4 HHXI对PRV吸附细胞的阻断作用 |
3.5 HHXI对PRV增殖的抑制作用 |
3.6 HHXI对PRV感染Vero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
3.7 HHXI对PRV gD基因表达的影响 |
3.8 HHXI对PRV感染Vero细胞病毒阳性细胞数的影响 |
3.9 HHXI对PRV感染Vero细胞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 |
3.10 HHXI对PRV诱导BV2细胞产生NO的影响 |
3.11 HHXI对PRV感染BV2细胞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
3.12 HHXI对PRV感染BV2细胞MAPK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
3.13 HHXI对小鼠的毒性反应 |
3.14 HHXI体内抗PRV作用 |
3.15 HHXI对PRV感染小鼠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3.16 HHXI对PRV感染小鼠脑组织病毒载量的影响 |
3.17 HHXI对PRV感染小鼠脑组织中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
4. 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黄芪多糖对创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及感染后死亡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松花粉多糖对鸡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及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D]. 沙洲.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玉屏风提取物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肉鸡免疫功能的研究[D]. 何元庆.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3]地锦多糖的制备及对小鼠免疫增强活性研究[D]. 孙文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固元颗粒”免疫增强剂研制及其在鸡疫苗免疫中的应用[D]. 王申锋. 吉林大学, 2020(08)
- [5]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增强剂筛选与早熟株相关基因研究[D]. 余水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6]仔猪腹泻的辨证论治及泰山磐石散饲喂母猪对仔猪腹泻的影响[D]. 刘智慧.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7]黄芪多糖、黄芪总皂苷与益生菌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保护作用[D]. 吴开开.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8]芪术舌草复方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及其抑制AMDV增殖作用的研究[D]. 郜艳雪.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2)
- [9]黄芪多糖协同硫酸化淫羊藿多糖增强仔猪免疫的作用研究[D]. 金清. 长江大学, 2020(02)
- [10]红茴香注射液对PRRSV和PRV的抗病毒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D]. 苗灵燕. 浙江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