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公斤空气锤润滑系统的改装(论文文献综述)
朴金石[1](2010)在《贯通式潜孔锤钻进过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钻探方法,适用于复杂地层中的地质勘探以及各类钻孔工程。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生产性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该方法钻进过程中的数学模型以及在钻进过程中的合理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各种加载条件下岩石的破坏特征、动力学分析、裂纹扩展、破岩体积以及累积损伤与冲击次数关系等,确定了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的破岩机理、以及各种因素对钻速的影响。其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风动潜孔锤钻井的硬质合金钻头柱齿的磨损状况进行了详细观察,并综合以往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风动潜孔锤钻井钻头球齿的新的磨损机理和劣化机理。根据钻头磨损机理,对于合理控制实际钻进,论文以可控制钻进参数建立了钻头磨损函数和钻进过程的数学模型,讨论每个优化指标的钻进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对影响风动潜孔锤钻速的主要因素的详细分析和神经网络基础理论研究,利用野外生产性试验资料,建立了预测风动潜孔锤钻速的BP神经网络。最后,在利用神经网络法预测钻速和钻头磨损函数基础上,分析了钻进参数对钻井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提出了合理控制钻进过程的指标参数。总之,论文给出了一种优选钻进参数的方法,旨在将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引入油气勘探开发钻井领域,为解决当前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所面临的低压、低渗、低产油气藏的高效开发问题和提高复杂地层、深井硬岩地层钻进速度等难题提供有利技术支持。
周国良[2](1967)在《200公斤空气锤润滑系统的改装》文中研究表明 我厂一台200公斤空气锤是用油杯润滑的,油杯固定在锤身上。锻打时,由于锤身震动,使油杯的控制油量的针阀自行开大。一杯油在2——3分钟内即流光。这样不仅浪费了润滑油,工作缸中的润滑油大量流到锻件上,还使车间烟雾弥漫,有时烫伤工人。现在我们改装了润滑系统。将原装在锤身上的三只油杯取下,装到一个特制的扁钢
А.И.济明,唐英千[3](1957)在《锻压机械制造的基本发展方向》文中研究指明
呼晓青[4](2003)在《气体润滑推力轴承性能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气体润滑轴承的出现是微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发展的客观体现,也是适应环保节能的重要途径。所以气体轴承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但是,对气体轴承性能的研究却发展缓慢,特别是对气体轴承的实验研究不能深入到轴承间的内部,没有有效的方法和实验设备对轴承间隙内的压力场进行分析和测量。 本文首先介绍了气体轴承性能研究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对气体轴承的发展过程和分类也作了简要陈述;其次,对气体轴承的静态特性和参数进行了概括性分析,针对止推轴承建立实验方法,并进行了承载特性分析。最后,利用弹簧的拉伸平衡设计了一台止推轴承压力试验台。利用该实验台不仅可以测量轴承的承载力,而且可以测量轴承间隙内的任意一点气体压强,从而得到轴承间隙内的压力分布。本文还对该实验装置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及其调试标定作了详细介绍,利用实验装置测试了表面带有均压槽和不同数目气腔的圆形和矩形两种类型的轴承,对部分参数给出了定量分析,讨论了不同参数对止推轴承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轴承内部气膜压力分布的规律。并使用数学分析软件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图表。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有良好的一致件。
邹志勇[5](2002)在《工程机械维修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系统分析我国工程机械维修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工程机械维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维修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并分别针对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和施工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维修对策,提出了将维修管理工程和RCM模式引入工程机械维修中的建议,从而引出RCM服务的概念。为了寻求提高工程机械RCM服务水平较为有效的途径,本文讨论了影响工程机械RCM服务水平的因素,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其进行了评估,并编制了相应的工程机械RCM服务水平评估软件。
王恒[6](2002)在《低碳球铁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了化学成分为1.2%C,1.8Si;1.2%C,2.0%Si;1.4%C,2.0%Si,1.4%C,2.0%Si;1.8%C,2.3%Si六组成分的低碳球铁在分别加入Cu,Mo,V和Ti微量合金元素的条件下的磨损机理、耐磨性以及研究了化学成分为1.4%C,含硅量分别为2.3%和4.5%两组低碳球铁的耐腐蚀性能。 作者分别分析了低碳球铁滚动磨损和动载荷冲击磨料磨损试样的磨损表面特征和耐磨特性,讨论了合金元素的种类、加入量、石墨、硬度、冲击韧性等因素对低碳球铁耐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球铁的耐磨性不仅与硬度有关,而且还与材料的冲击韧性有关,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低碳球铁应该是材料的硬度与冲击韧性的较好结合;在冲击磨料磨损和在润滑良好的试验条件下,低碳球铁中石墨球越细小、圆整和分布均匀,低碳球铁的耐磨性会相对提高。在加入适量合金的条件下,低碳球铁的耐磨性明显优于淬火45钢和40Cr。 通过对低碳球铁的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经适量合金化的低碳球铁具有优良的耐强碱、耐浓(稀)硫酸腐蚀的能力,还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圆整、细小和分布均匀的石墨球有利于提高低碳球铁的耐腐蚀性能。石墨越圆整、细小和分布均匀,则低碳球铁的耐腐蚀性能也会相应增加。 作者还提出了选用低碳球铁作为耐磨和耐腐蚀材料一些参考建议。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设计讲座编写组[7](1972)在《空分设备设计讲座 第一讲 空分流程总体设计(上)》文中指出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制氧机行业形势越来越好,大造制氧机,增产钢和粮,一个自力更生制造和改装制氧机的大会战正在各地展开,并已取得一定成绩。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下,广大从事制氧工作的同志,迫切要求本刊登载一些关于空分装置的设计知识。为此,我们在所党支部的领导下,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老师编写“空分设备设计讲座”,主要内容为流程总体设计和单元设备(热交换器、精馏塔、膨胀机)的设计计算。从本期起开始连载。需要特别说明,这个设计讲座所介绍的内容(包括例题)主要是为了普及设计知识,不是设计规范与标准,某些参数也与实际产品有所区别,需请读者注意。在编写讲座的过程中,西安交通大学老师深入调查研究,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此我们表示深切的感谢。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纸办得好。”对于这个讲座,我们恳切地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今后修改。——本刊编者
姜锡朋,罗绍仁[8](1975)在《电磁振动机械综述》文中指出电磁振动机械有其独特优点,在铸造生产中,正在被日益广泛地采用。本文综合叙述了电磁振动机械概况及在铸造生产中的应用实例,供读者在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中参考。——编者
田正渠,唐作安[9](1990)在《电站锅炉监察与试验》文中指出一、引言为了查明电力设备的现状,判断是否需要检修或进行改造,以延长机组的运行寿命,现已十分关注对燃用矿物燃料的锅炉进行监察并对锅炉承压部件进行监察试验。其理由如下:1.许多发电站中的锅炉都是在二、三十年前设计的,几乎都是带基本负荷运行,且按每年的启动次数低于20次设计的;然而,如今许多电站把他们现有的锅炉改作周期运行来使用。目前,这些机组无论是长期带低负荷运行,还是经受每年启停次数高达两百次的考验,其
吴延周[10](1995)在《高海拔地区压缩空气站的设计》文中提出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力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变化,给压缩空气站带来了质量生产能力下降,总压缩比增高、排气温度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文中针对上述问题探讨了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设备选型的意见,认为海拔很高的地方使用气动设备是不适宜的,建议用电动或液压设备取代。
二、200公斤空气锤润滑系统的改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公斤空气锤润滑系统的改装(论文提纲范文)
(1)贯通式潜孔锤钻进过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2章 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心钻进技术 |
2.1 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钻进工艺 |
2.2 贯通式潜孔锤钻进破岩原理 |
本章小结 |
第3章 贯通式潜孔锤钻进破岩理论研究 |
3.1 静压、冲击破岩特点分析 |
3.2 岩石在冲击外在作用下的破碎发展过程 |
3.3 静压、冲击破岩的力学分析 |
3.4 静压、冲击破岩的损伤断裂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冲击回转钻进条件下硬质合金钻头柱齿磨损机理 |
4.1 钻头磨损机理理论基础 |
4.2 硬质合金的性质 |
4.3 利用打扫电子显微镜(SEM)详细观察 |
4.4 潜孔锤钻头硬质合金柱齿磨损机理 |
本章小结 |
第5章 钻进过程的数学模型 |
5.1 关于建立钻进过程中的数学模型的先前研究 |
5.2 钻头磨损函数 |
5.3 在各种优化指标的极值求解中合理的回程钻进时间的存在 |
5.4 在孕镶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过程中,每个优化指标的钻井规程参数之间的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6章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风动潜孔锤钻速 |
6.1 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
6.2 BP 人工神经网络及算法 |
6.3 利用BP 神经网络预测风动潜孔锤钻速 |
6.4 基于钻头磨损函数及神经网络,钻进参数对风动潜孔锤钻速的影响分析 |
6.5 钻进参数对风动潜孔锤钻井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分析 |
本章结论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绩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4)气体润滑推力轴承性能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综述 |
1.2 当前气体轴承的发展概况 |
1.2.1 国外气体轴承的发展概况 |
1.2.2 国内气体轴承的发展概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
1.3.1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水平及发展趋势 |
1.3.2 课题背景及来源 |
1.3.3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内容 |
1.4 小结 |
2 气体静压轴承及实验方法建立 |
2.1 气体轴承的简要介绍 |
2.1.1 轴承的发展过程 |
2.1.2 气体轴承的分类 |
2.2 气体静压轴承的特性 |
2.2.1 气体静压轴承的静态特性及主参数 |
2.2.2 气体静压轴承的静态特性 |
2.3 实验方法的建立 |
2.3.1 载荷与控制 |
2.3.2 承载特性分析 |
2.3.3 小结 |
3 气体静压轴承的实验研究 |
3.1 实验装置 |
3.1.1 实验装置简介 |
3.1.2 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 |
3.1.3 实验装置的调试标定 |
3.2 试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
3.2.1 实验方法 |
3.2.2 数据测定 |
3.3 数据分析与对比 |
3.3.1 气膜厚度的数据处理 |
3.3.2 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
3.4 实验结果分析与对比 |
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气浮轴承压力研究试验台 |
(5)工程机械维修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本文的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工程机械维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我国工程机械现状 |
2-2 工程机械维修市场现状 |
2-3 工程机械维修制度的发展现状 |
2-4 工程机械维修方式的发展现状 |
2-5 工程机械维修组织的发展现状 |
2-6 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发展现状 |
2-7 工程机械技术保养的发展现状 |
2-8 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人员的现状 |
2-9 工程机械维修技术的发展现状 |
2-10 工程机械维修评估现状 |
2-11 小结 |
第三章 工程机械维修对策 |
3-1 建立完善的工程机械维修市场 |
3-2 加强维修管理工程的应用 |
3-3 重视设备的前期管理 |
3-4 优化设备的现场管理 |
3-5 加强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 |
第四章 RCM模式在工程机械维修中的应用 |
4-1 RCM模式导言 |
4-2 RCM模式的先进性 |
4-3 RCM服务的实用性 |
4-4 RCM服务的具体实施 |
4-5 现阶段实施RCM服务的几个难点 |
第五章 工程机械RCM服务水平评估 |
5-1 概述 |
5-2 工程机械RCM服务水平评估方法的确定 |
5-3 改进的AHP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估原理 |
5-4 工程机械RCM服务水平评估体系的建立 |
5-5 工程机械RCM服务水平各项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 |
5-6 提高工程机械RCM服务企业服务水平的途径 |
5-7 工程机械RCM服务水平评估软件说明 |
第六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低碳球铁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球铁简介 |
1.2 低碳球铁简介 |
1.3 有关低碳球铁研究的文献综述 |
1.4 本文研究的低碳球铁的特点 |
1.5 选题及意义 |
1.6 本文目的 |
第二章 试验内容及方法 |
2.1 试验准备 |
一. 试样砂型的设计与制作 |
二. 砂型烘干支架的设计与制作 |
2.2 化学成分的选择 |
一. 摩擦磨损试样化学成分的选择 |
二. 耐腐蚀式样化学成分的选择 |
2.3 原材料的选择及配料 |
2.4 试验工艺路线的选择 |
2.5 试样的制备 |
一. 铁水的熔炼与浇注 |
二. 机械加工 |
2.6 冲击韧性与硬度试验 |
2.7 显微组织结构分析 |
2.8 摩擦磨损试验 |
一. 滚动摩擦磨损试验 |
二. 动载荷冲击磨料磨损试验 |
2.9 耐腐蚀试验 |
第三章 试验结果 |
3.1 低碳球铁的石墨形态 |
3.2 低碳球铁的基体组织 |
3.3 低碳球铁的硬度试验结果 |
3.4 低碳球铁的冲击韧性试验结果 |
3.5 低碳球铁的摩擦磨损试验结果 |
一. 低碳球铁的滚动摩擦磨损试验结果 |
二. 低碳球铁的动载荷冲击磨料磨损试验结果 |
3.6 低碳球铁的耐腐蚀试验结果 |
3.7 摩擦磨损试验数据回归分析 |
3.8 低碳球铁石墨球的扫描结果 |
第四章 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讨论 |
4.1 摩擦磨损的分类 |
4.2 低碳球铁的滚动摩擦磨损 |
一. 滚动摩擦磨损接触应力的计算 |
二. 滚动摩擦磨损的表面形貌特征和磨损机理 |
4.3 低碳球铁的冲击磨料磨损 |
一. 冲击磨料磨损过程及其简单模型 |
二. 冲击磨料磨损的表面形貌特征和磨损机理 |
4.4 耐磨性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
一. 化学成分 |
二. 石墨 |
三. 基体组织 |
四. 硬度和韧性 |
五. 其它因素 |
4.5 选用低碳球铁作为耐磨材料的参考建议 |
第五章 耐腐蚀试验结果讨论 |
5.1 腐蚀的分类 |
5.2 低碳球铁的电化学腐蚀机理分析 |
5.3 低碳球铁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
一. 化学成分 |
二. 基体组织 |
三. 石墨 |
四. 其它因素 |
五. 综合机械性能测试 |
5.4 对选用低碳球铁的耐腐蚀材料的参考建议 |
第六章 回顾与展望 |
一. 回顾与展望 |
二. 对低碳球铁的展望和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附表4 |
附表5 |
四、200公斤空气锤润滑系统的改装(论文参考文献)
- [1]贯通式潜孔锤钻进过程优化研究[D]. 朴金石. 吉林大学, 2010(08)
- [2]200公斤空气锤润滑系统的改装[J]. 周国良. 锻压机械, 1967(04)
- [3]锻压机械制造的基本发展方向[J]. А.И.济明,唐英千. 机床与工具, 1957(03)
- [4]气体润滑推力轴承性能的实验研究[D]. 呼晓青. 南京理工大学, 2003(04)
- [5]工程机械维修现状及对策研究[D]. 邹志勇. 长安大学, 2002(01)
- [6]低碳球铁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研究[D]. 王恒. 昆明理工大学, 2002(01)
- [7]空分设备设计讲座 第一讲 空分流程总体设计(上)[J].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设计讲座编写组. 深冷简报, 1972(03)
- [8]电磁振动机械综述[J]. 姜锡朋,罗绍仁. 铸造机械, 1975(02)
- [9]电站锅炉监察与试验[J]. 田正渠,唐作安.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 1990(01)
- [10]高海拔地区压缩空气站的设计[J]. 吴延周. 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19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