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银行债权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浅谈银行债权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一、谈银行债权安全度的评价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吕汶瑾[1](2021)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研究了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的法律问题。现阶段,我国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改革,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而随着企业负债的增加,企业发展负担过重,就会产生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这对于银行和企业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债转股的产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但是债转股在我国法律上的发展历史较短,法律规制尚不完善,因此目前的债转股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当前市场化债转股制度中的缺陷和漏洞,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建议。全文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法律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述评,指出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债转股的一般运行机理,结合已有理论和现实依据,阐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的概念和特征、发展概况以及现实实践;第三部分从已有法律基础不匹配和实际操作困境两个大的层面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结合国内外的相关实践经验、案例,从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银行主导型等方面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实践经验,并凝练出相应的启示;第五部分是结合以上分析,从法律视角,提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的对策建议。结合以上分析,从完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的制度原则、具体操作和配套机制三个大的层面,提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的对策建议。

孙汉康[2](2020)在《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文中研究指明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始于住房抵押贷款领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迅速开展起来。90年代初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被引入中国。2005年,中国开始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之后,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在借鉴美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适用性方面,比较了住房抵押贷款等12种主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发展动因、制约发展的因素。通过中外资产证券化的比较,分析了各种证券化产品在中国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运用分值评定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程度。适用性方面侧重于定性研究。在安全性方面,以“违约率”为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三类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的安全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安全性进行了量化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证券的年化违约率”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风险程度)的指标,也即因变量,以“年化早偿、资产利率、证券利率、次级占比、评级下调、证券年限”为自变量。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借助“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的模型,预测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并将安全性的实际数据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流动性方面,以“证券发行后进入二级市场的比例”为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进行了量化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证券发行后进入二级市场的比例”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指标,也即因变量,以“年度增长值、证券发行金额、进入二级市场交易额”为自变量。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借助SPSS软件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模型,预测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并将流动性的实际数据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盈利性方面,以“证券产品利差”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的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盈利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盈利性进行了量化比较。与前两节不一样的是,并没有将“证券产品利差”作为因变量,而是将“证券利润”作为因变量,以“证券产品利差、发行金额、各种费用”为自变量,根据会计准则建立了度量中国资产证券化盈利性的模型。在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为引领,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支撑的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综合评价体系(ASLP),提出了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对需大力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提出了发展路径,包括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REITs)、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的资产证券化。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通过对资产证券化产品之间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衡量资产证券产品的标准――“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并率先进行了探索。(2)在对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金融市场中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中国的适用程度,并提出了衡量产品“适用性”的主要依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风险程度),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的标准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产品的流动性,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标准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盈利性,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的标准和模型。(3)本文综合对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比较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评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四性”体系(ASLP)。

徐东燕[3](2020)在《远兴能源市场化债转股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压力增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杠杆率居高不下,频频发生债务违约事件。与此同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金融风险加大。在此背景下,市场化债转股应运而生。与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不同的是,本轮债转股坚守市场化原则,以解决企业财务困境、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目的,兼顾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化解金融风险,因此,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民营企业债转股推进缓慢已成为市场化债转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民营企业债转股的成功代表——远兴能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力求为后续债转股企业提供一定参考。在相关理论和实施现状部分,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其次,本文阐述了两轮债转股的不同点以及当前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现状,发现本轮债转股仍主要以国企为实施对象,虽然民营企业实施债转股的项目数量在增加,但总体占比还是非常小。最后,本文总结了民营企业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存在的两大限制,一是民营企业自身限制,二是债转股的适用范围限制。在案例介绍部分,本文考察了远兴能源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整个行业大背景,发现远兴能源所处的行业近几年发展良好,而且企业与同类企业相比具有三大核心竞争力,在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前一两年时,其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较好,财务风险较大,属于存在暂时性困难的优质企业,符合本轮市场化债转股筛选标的企业的条件。进而本文对整个债转股的方案以及具体流程进行介绍,具体包括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机构、资金来源、交易标的、定价机制和股权持有及退出安排五部分。在案例分析部分,本文首先从外部大环境以及内部交易各方两个维度进行了动因分析,发现行业升级转型、政策鼓励推动是实施本次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的外部动因;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寻求战略投资者等是内部动因。其次,本文深入分析了远兴能源选择发股还债模式的合理性,以及其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具有的特色,具体包括以下五点:保险资管公司自主操盘;资金来源为银行降准资金;退出通道设置对赌协议;债权与股权来自不同子公司;定价机制更合理。然后,本文通过财务分析法与事件研究法,重点分析了债转股项目的实施对债转股公司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推动股价向公司内在价值靠拢;兼顾考察了对实施机构和债权银行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增强债权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实施机构获得股权投资收益。最后,本文回顾了整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发现其存在四点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银行降准资金没有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债转股方案缺乏柔性,方案中缺少后期债务约束机制,以及无法消除公司经营不善风险和市场变动风险。在结论与建议部分,本文认为远兴能源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总体来看是成功的,但并不完美。本文通过总结远兴能源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从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关于提升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竞争力的建议,包括民营企业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多战略并举实现民营企业经营转型升级和合理增设债转股方案补充条款;二是关于降低实施机构市场化债转股风险的建议,包括实施机构应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培养或引入专业人才、注重后续债务约束机制和股东权益机制的设计;三是关于加强政府部门推动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建议,包括拓宽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资金来源、丰富股权退出渠道和落实债转股配套支持政策。

孙丽姿[4](2020)在《中国铝业债转股财务绩效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开始了结构性改革,降低了经济增速并进入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许多企业面临着债务规模负担过重、杠杆率逐渐升高、企业营业能力下降等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解决我国企业杠杆率高的问题,降低由银行不良贷款率带来的银行风险,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促进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随之展开。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去产能、降杠杆、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实施市场化债转股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何种效果,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又会产生哪些影响。本文以中国铝业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阅读整理大量文献、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研究中国铝业市场化债转股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中国铝业作为有色金属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响应了国家调整结构的号召,承担了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责任及义务,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坚持“市场化、合法化”制定了“债转股两步走”的方案积极实施债转股,为其他企业后续进行债转股提供了参考样本。本文应用案例分析法和财务指标对比分析法对中国铝业公司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债转股的内外部因素,债转股实施前后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债转股对中国铝业经营财务绩效等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铝业债转股完成后可能会面临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除了对中国铝业进行市场化债转股进行了传统的财务指标研究,还通过结合EVA理论与传统财务指标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不仅考虑了债务成本,还考虑到了债转股在资本成本方面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对会计信息进行了一系列必要的调整,消除了传统财务指标由于其稳健性原则所导致的财务数据部分不合理的情况,使调整后的数据更接近真实的现金流,同传统数据相比更能真实反映中国铝业实施债转股后公司的财务情况。通过对财务绩效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铝业本次债转股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其四家标的企业尤其是中铝矿业的杠杆率得到大幅度下降,其资产负债率由债转股前的90.95%下降到25.99%,下降了64.96%,去杠杆效果显着,四家标的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下降直接影响了中国铝业的资产负债率下降到了70%警戒线以下,企业的杠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缓解了企业的财务压力,中国铝业实施债转股“两步走”方案,该方案有效减少了中国铝业的有息贷款,共计126亿元,该笔贷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司的财务费用,减轻了一定的财务负担,该笔贷款的减少可每年有效节约7亿元的利息费用,由此公司的财务情况得以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本次债转股对公司的经营效率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变动,同时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也未能得到本质上的改变。中国铝业债转股“两步走”方案在子公司标的选择、股票定价方案制定、退出机制的选择制定等方面坚持“市场化”原则值得其他企业按照自身情况借鉴一二,虽然本次债转股方案的实施使得中国铝业在去杠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依旧面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无法改善、再举债及股东权利无法保障的风险。因此,后续进行债转股的企业应正确把握债转股的目标,将债转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坚持法制化与市场化的基础上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同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防止企业再举债,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本文对中国铝业案例的针对性研究为今后其他实施债转股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

陈赟[5](2020)在《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国内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G银行与我国绝大部分商业银行一样,对公业务是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当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G银行传统的公司业务经营策略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G银行加快了对公业务转型发展。此时,成本低、回报高、风险小的同业业务,便成为G银行关注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同业业务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有效开展合作,还能有效地确保资源共享发挥最大价值。G银行南京分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二级分行,自开展同业业务以来,资产规模与利润贡献都得到了显着增长,对公业务转型发展初见成效。但随着在国家监管力度加强和市场竞争加剧,同业业务遇到了瓶颈,也暴露了诸多的问题。因此,采取何种策略去推动同业业务良性发展并在同业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是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G银行南京分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同业业务发展策略展开研究。首先,在阐述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种类、发展沿历史以及经营的差异的基础上,对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指出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发展中暴露的经营管理制度不统一、资金定价能力较弱、营销推动力不足、考核机制不完善的缺陷。其次,针对这些问题,对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发展的行业外部环境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研究了行业的内部环境变化,并运用SWOT的分析法剖析了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进行论述分析。再次,根据策略研究得出G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策略,即同业业务市场管理的差异化,同业客户管理的差异化,同业业务授权权限差异化等。最后,从加快管理策略改革、推进强化同业业务定价能力、优化营销推动机制以及推动内控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来保障了策略实施。本文的研究成果对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推进了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的稳定合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提供了参考。

王清媛[6](2019)在《AB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

李克军[7](2018)在《破产程序中银行债权保护问题探究》文中认为本文从破产法视角研究银行债权的保护问题,破产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回避的问题,企业破产牵扯到债务人企业债务的清偿问题。在一般情况下,银行都是债务人企业的最大债权人,企业破产最大的受害者首当其冲就是银行。但在破产程序中银行债权与其他种类的债权在法律定位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除非银行债权因担保行为形成担保债权具有优先受偿性,在其他情况下银行债权在破产程序中的清偿顺序没有优先性。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金融业的稳定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定的基础,银行债权的实现程度也是银行发挥社会中介作用的前提,银行债权保护是本应放在优先地位。但遗憾的是,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称《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下称《商业银行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下称《企业破产法》)都没有给予银行债权足够的重视与保护。本文运用理论应用与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进行阐述。通过论述《企业破产法》及相关法律制度对破产程序中银行债权的保护现状与不足进行合理剖析,探讨破产实务中通过破产管理人制度与重整制度的构建完善来加强对银行债权保护,力争从实务与理论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为破产实务操作与破产立法活动提供建议,推动日后我国企业破产相关制度的完善发展,为企业破产程序中银行债权的保护做出一定的贡献。首先对银行债权进行概述,通过梳理银行债权的法律定位,阐释银行债权与其他债权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性,从中发现银行金融债权存在风险可能性,由于银行债权的特殊属性,银行债权发生风险将会带来连锁的反应。从《企业破产法》及相关法律制度对银行债权保护的现状入手,分析在破产程序下法律对银行金融债权的保护所做的贡献。并分析在银行债权的非优先债权的法律定位下,无论是破产管理人制度还是破产重整制度对银行债权保护的不足之处。其次,通过法经济学的理论分析银行金融债权保护的重要性,银行金融债权的实现有利于发挥银行业在市场经济的中介作用,也对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信用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认识到在破产程序中对银行债权进行保护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分析银行债权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保护不力的现实情况,以及银行金融债权保护的必要性,运用理论应用的研究方法探索破产程序中银行债权保护的路径。笔者认为在破产程序中对银行债权的保护在破产管理人制度、破产重整制度以及其他相关制度进行进一步细化。具体举措表现在赋予银行参与选定破产管理人的权利,对管理人的履职情况由破产管理人协会负责,在完善破产重整资格条件的同时,赋予银行在强制通过破产重整计划的复议权,银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国家从立法的层面解决法律之间的冲突。

王爱金[8](2016)在《新乡XX县农信社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受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影响,2015年以来,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不断上升,银行的经营风险也逐步增大。不良资产问题在全国的银行业普遍存在,但对于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而言,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制难以逾越的障碍。本文首先概述了新乡XX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现状。接着从宏观环境、农村信用社的借款主体、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管理三方面,深入分析新乡XX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然后借鉴处置不良资产成功案例的经验及启示,针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成因,结合近年来处置不良资产工作的经验,提出了以下处置建议:一是有效借助政府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二是农村信用社需加强其内部管理,包括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操作、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优化信贷结构的基础上加强风险控制;三是综合运用多种不良资产的处置操作方式,如政府置换、依法清收、内部核销等处置手段综合运用,有效处置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有效处置对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和改制农商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文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法及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新乡XX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问题,力求寻找到更具现实操作性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一些可利用的分析成果。

陈紫莹[9](2016)在《基于EVA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研究 ——以A行湖南省分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以及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传统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多重压力下,如何提高银行经营绩效,是所有银行面临着的重要问题。而本文研究的EVA价值管理体系则有利于衡量企业价值创造,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以及转变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因此,对EVA价值管理体系有着非常好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对EVA价值管理体系的产生、定义、计算、必要性和障碍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再者,为了较好的计算商业银行的经济附加值(EVA),本文罗列了重要的会计调整;之后,为了对影响商业银行经济增加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后文中的实证部分打下铺垫;然后,本文对A行湖南各地区分行的EVA值进行了计算,并简要的分析了EVA值的价值解释能力,并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仔细分析了各因素对经济增加值的影响;最后是根据实证部分提出的EVA价值管理体系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建议。通过实证部分发现,A行湖南各地区分行在2012年到2014年之间有创造正的价值,然而创造的价值随着银行规模的增大边际增加值减少,银行传统的“规模即效益”模式将终结;银行多元化发展以及立足长远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秦红松[10](2014)在《农户贷款担保困境及破解机制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论文是关于农户贷款担保困境及破解机制研究。许多农户生产经营渴望获得信贷支持,但由于农业本身的高风险性以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致使农户贷款面临风险大、监管难、成本高等难题。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经营目的驱使下,要么采取“惜贷”、“慎贷”策略,将从农村地区吸收的大量资金转移到城市地区,要么对借款农户提出较高融资担保要求。根据现实状况,由于农户自身担保能力有限、农业信贷服务滞后以及相关配套机制和支撑条件的缺陷,农户贷款担保陷入困境,从而造成农户融资非常艰难。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户“贷款难”的实质是“担保难”问题。为改变农户融资不畅的被动局面,就必须着手解决农户贷款担保存在的问题。一、主要研究内容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及历史归纳、比较分析、模型分析、机制构建等方法,建立农户贷款担保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借鉴国外农户贷款担保经验,剖析和实证我国农户贷款担保困境的现状、成因、影响,构建我国农户贷款担保困境的破解机制并设计有效担保模式,力求为开辟农户贷款担保的有效路径并促进农村金融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实证与决策思路的支持。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建立农户贷款担保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2)国外农户贷款担保的比较分析。(3)农户贷款担保现状及困境的调查分析。(4)农户贷款担保困境成因的实证研究。(5)农户贷款担保困境影响的实证研究。(6)农户贷款担保困境的破解机制设计。(7)农户贷款有效担保模式选择。二、主要研究结论1.在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和体系建设滞后、农户生产经营层次和效益水平相对较低的整体环境下,农户贷款担保成为农户贷款的“试金石”.其运行特点表现为:较低的信用层次带来较高的担保要求,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成为担保重点,担保质量主要体现在债权实现难易程度上。农户贷款担保的有效性除了担保主体是否具备主体资格和经济担保能力、担保物的合法有效性等影响要素外,信誉担保机制的有效性、担保人风险控制的能力、担保的动机和意愿以及利益平衡机制、担保合约能充分有效实施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2.借鉴国外农户贷款担保的经验得出,结合农户实际提供有效的信贷担保至关重要。要根据农户需求设计贷款担保方式是重要准则,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是降低农户贷款担保要求有效路径,优化信用环境是农户贷款担保健康运行的保障,完善配套措施是农户贷款担保顺利实施的支撑条件,政府支持是农户贷款担保良性发展的坚强后盾;对我国的启示是:加快农户担保创新,实现农户贷款担保方式多元化。改进农户贷款供给水平和质量,缓解农户实物担保的困难。发展农业保险和融资保险,健全农户贷款风险的分担机制。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户贷款担保健康运行。加快完善配套条件和法律制度,保障农户贷款担保的有效实施。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农户贷款担保良性发展。3.农户贷款担保现实困境的主要表现是缺乏有效担保物、有效担保人以及有效担保机制.重庆市近3年农户贷款总额中抵押贷款比例最高,其次是第三方保证、信誉担保。样本农户中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仅为28%,担保条件不足是多数农户不能获得贷款的主要原因,传统小而全农户贷款获得比率最低,采用抵押担保方式的农户贷款满足度最高。大型银行对农户贷款供给整体呈现担保门槛较高的特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担保要求有所降低,但仍以保证、抵押担保为主。农户抵质押动产数量少、价值低、难变现,家庭金融资产相对缺乏,不动产抵押品主要为城镇住房,农林土地承包权抵押较少,第三方担保以亲属朋友担保为主,财产权利、生物资产、互助担保等创新担保方式缺乏,担保模式总体较为单一4.农户贷款担保困境的根源在于农户自身担保能力存在先天不足,内生优势资源未有效利用,金融机构、社会、政府宽容和支持力度不够,外生力量和多方促成机制存在缺陷.模型检验表明,农户贷款担保困境形成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在农户自身方面,农户家庭收入、有形资产积累、财产性权利利用、声誉担保机制作用发挥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在金融机构方面,农户信贷供给水平、信贷担保认知、信贷管理技术对农户贷款担保困境形成影响较为显着。在配套支持条件和外部环境方面,担保实施条件、第三方担保机制、农业保险对农业产业风险的保障作用、信用评级体系、法律规制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农户具备担保条件的概率存在显着差异,创业型农户具备贷款担保条件的平均概率最高,其次依次为从事现代农业农户和传统小而全农户。5.担保困境影响农户贷款可得性,并带来农户生产发展条件及收入福利水平的分化。担保困境制约农户贷款获得额度,其对农户正规贷款渠道的影响更大,也增加了长期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的可得难度,造成农户贷款利率提高,也带来担保实施成本、中介费用、隐性费用等交易成本;在影响农户贷款满足程度的变量中,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金融资产、是否加入合作社、农业保险、专业评估机构具有显着正向影响,而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动产现值仅在抵押贷款模型中通过了显着性检验,农户任职只在信誉担保中影响显着,银行数目变量则整体不显着;担保条件较好的农户在生产规模扩张、生产性资产增加、经营项目增加以及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性资产增加、消费增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6.农户贷款担保困境的破解应按照创新性、贴近性、系统性、协调性的原则要求,全方位建立或完善农户贷款担保的有效机制.一是农户自我担保能力提升机制。强化有形资产的担保作用,完善声誉担保机制,充分发挥财产性权利的担保潜能。二是第三方保证人扩展机制。推行农产品采购企业担保和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担保,建立健全专业担保机构担保机制。三是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改进机制。积极推动农户信贷模式改革,强化信贷过程管理,提升信贷服务水平。四是强化信用环境促进机制。建立农户信用征信体系,构建道德诚信激励约束机制和村社组织监督约束机制。五是健全保险分担机制。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品种,加快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农业重大灾害救助机制。六是政府扶持机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优化扶持方式,实施差异化监管模式,加快农户贷款担保配套体系建设。7.农户贷款担保实施模式选择应遵循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大力推行与第一还款来源关联的农户财产担保,包括:在产品、产品抵押担保模式,订单、应收账款质押担保模式,农业项目经营权、收益权质押模式;扬长避短,克服农户家庭高价值实物担保资产相对缺乏的困难,强化以农户声誉约束为基础的保证担保模式,包括:农户个人信誉保证贷款模式、农户联保贷款模式、互助担保贷款模式;结合低附加值种植业、高附加值种植业、畜牧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不同类型农户的生产经营和贷款需求特点,建立健全多元性和差异化的农户贷款担保模式;着眼长远,在不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及其配套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户土地用益物权担保。三、主要创新点1.探索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农户贷款担保问题的理论视觉.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在理论层面上分析农户经济行为和贷款需求特征、农户贷款供给条件以及担保功效的基础上,厘清农户贷款担保的方式和有效性决定因素,剖析农户贷款与担保的依存关系以及农户担保条件对贷款需求和供给的牵制作用。2.本文从农户角度并以一手的统计资料,对农户贷款担保困境的现状、成因和影响进行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研究。探究农户贷款担保困境成因时,本文在农户财产性权利利用、金融机构的认知偏差和信贷技术、政府扶持方式等方面的分析较以前研究更为深化。此外,运用Logit模型,检验了农户自身、金融机构、外部配套条件和环境等因素对农户贷款担保的影响程度,并采用Order Logit模型检验了担保困境对农户贷款可得性的实际影响。3.论证并提出了农户贷款担保困境破解机制的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全面系统的构建了农户贷款担保困境破解的六个方面的具体机制.结合实际,确立了农户贷款担保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设计了四个方面的农户贷款有效担保模式。

二、谈银行债权安全度的评价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银行债权安全度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的概况
    2.1 债转股的概念和特征
        2.1.1 债转股的概念
        2.1.2 债转股的特征
    2.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的发展
        2.2.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发展概述
        2.2.2 两轮债转股的对比分析
    2.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的实践经验
        2.3.1 我国第一轮债转股的历史经验
        2.3.2 我国第二轮债转股的具体经验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3.1 针对债转股的相关法律规则不完善
        3.1.1 债转股存在立法缺失
        3.1.2 债转股存在法律争议
    3.2 债转股实施机构的股东存在权利缺位
        3.2.1 债转股实施机构无法完全实现股东权利
        3.2.2 债转股实施机构缺乏实行股东权利的能力
    3.3 股权退出机制不合理
        3.3.1 股权退出存在障碍
        3.3.2 股权回购存在风险
    3.4 债转股当事人存在风险
        3.4.1 道德风险
        3.4.2 股权定价风险
第四章 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转债股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4.1 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实践经验
        4.1.1 市场主导型债转股的经验
        4.1.2 政府主导型债转股的经验
        4.1.3 银行主导型债转股的经验
    4.2 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实践经验启示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的对策建议
    5.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制度建设应严格遵守基本原则
        5.1.1 平等自愿原则
        5.1.2 公平原则
    5.2 完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的具体细则
        5.2.1 明确转股债权的类型
        5.2.2 细化转股企业的选择标准
        5.2.3 明确界定实施机构的范围
        5.2.4 限定不良资产债转股的比例
        5.2.5 不良资产债转股方案的批准遵循一致同意原则
    5.3 完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制度的配套机制
        5.3.1 完善债权转让估值和议价机制
        5.3.2 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5.3.3 完善股权退出机制
        5.3.4 建立道德风险防范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境外研究文献
        1.3.2 国内研究文献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4 理论基础
        1.4.1 适用性分析
        1.4.2 “三性”原则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1.7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7.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7.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产品综述
    2.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结构
        2.1.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2.1.2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方
        2.1.3 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原因
        2.1.4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
    2.2 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分类
        2.2.1 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类
        2.2.2 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分析
        2.2.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类
    2.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2.3.1 发展现状
        2.3.2 外部环境
        2.3.3 存在的问题
        2.3.4 特点分析
第三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比较
    3.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分析
        3.1.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发行量分析
        3.1.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分析
    3.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比较
        3.2.1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的评分依据
        3.2.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得分
    3.3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结论
        3.3.1 高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3.3.2 中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3.3.3 低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第四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比较
    4.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比较
        4.1.1 历史数据比较
        4.1.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4.1.3 验证模型
    4.2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比较
        4.2.1 历史数据比较
        4.2.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4.2.3 验证模型
    4.3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比较
        4.3.1 历史数据比较
        4.3.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第五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和策略
    5.1 “四性”综合评价体系(ASLP)的建立及运用
    5.2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
        5.2.1 大力发展适用性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5.2.2 适度发展适用性居中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5.2.3 谨慎发展适用性较差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5.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策略
        5.3.1 不同类别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策略
        5.3.2 根据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特点确定发展策略
第六章 重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路径
    6.1 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6.1.1 组建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
        6.1.2 评级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6.1.3 规范汽车贷款证券的后期管理
    6.2 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REITs)的发展路径
        6.2.1 规范REITs的流程
        6.2.2 完善REITs的信用增级分析
        6.2.3 分析REITs评级的影响因素
        6.2.4 明确REITs的发展方向
    6.3 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6.3.1 建立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
        6.3.2 确定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原则
        6.3.3 合理设计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方案
        6.3.4 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
        6.3.5 规范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框架和流程
    6.4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6.4.1 明确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程序
        6.4.2 稳妥有序地发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6.4.3 严格筛选PPP项目资产
        6.4.4 采用主信托方式进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6.4.5 完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章 结论
    7.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四性”的比较
    7.2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和策略
    7.3 衡量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标准、指标、依据、模型及评价体系
    7.4 中国重点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远兴能源市场化债转股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债转股动因研究
        1.2.2 债转股模式研究
        1.2.3 债转股重点环节研究
        1.2.4 债转股效果研究
        1.2.5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 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现状
    2.1 两轮债转股的比较
    2.2 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现状
    2.3 当前民营企业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的困境
        2.3.1 民营企业自身的限制
        2.3.2 市场化债转股适用范围的限制
第3章 远兴能源市场化债转股案例介绍
    3.1 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经营情况
        3.1.3 公司财务状况
    3.2 行业背景
        3.2.1 纯碱行业
        3.2.2 煤炭行业
        3.2.3 尿素和甲醇行业
    3.3 市场化债转股方案介绍
        3.3.1 运行过程
        3.3.2 方案内容
第4章 远兴能源市场化债转股案例分析
    4.1 债转股的动因分析
        4.1.1 外部动因
        4.1.2 内部动因
    4.2 债转股方案模式与特色分析
        4.2.1 市场化债转股一般模式
        4.2.2 远兴能源的发股还债模式分析
        4.2.3 债转股方案特色分析
    4.3 债转股的影响分析
        4.3.1 改善债转股公司财务状况
        4.3.2 优化债转股公司治理结构
        4.3.3 推动债转股公司股价向内在价值靠拢
        4.3.4 增强债权银行抵御风险能力
        4.3.5 实施机构获得股权投资收益
    4.4 方案不足点分析
        4.4.1 降准资金没有撬动社会资金参与
        4.4.2 对赌协议缺乏柔性
        4.4.3 未建立后期债务约束机制
        4.4.4 无法完全消除风险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关于提升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竞争力的建议
        5.2.2 关于降低实施机构市场化债转股风险的建议
        5.2.3 关于加强政府部门推进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建议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铝业债转股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债转股的概念与意义
        2.1.1 债转股概念
        2.1.2 债转股发生的意义
    2.2 相关理论分析
        2.2.1 MM理论
        2.2.2 权衡理论
        2.2.3 代理理论
    2.3 我国两次债转股浪潮概况
        2.3.1 债转股的背景
        2.3.2 债转股的方式
        2.3.3 债转股的目标
        2.3.4 债转股的风险
第三章 中国铝业市场化债转股案例概况
    3.1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况
        3.1.1 基本情况介绍
        3.1.2 股权结构介绍
        3.1.3 生产经营情况介绍
    3.2 中国铝业债转股的外在动因分析
        3.2.1 国家政策方面
        3.2.2 行业环境方面
    3.3 中国铝业债转股的内在动因分析
        3.3.1 营业收入持续下降
        3.3.2 资产负债率过高
        3.3.3 公司经营效益不佳
        3.3.4 股权结构单一
    3.4 中国铝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
        3.4.1 子公司层面实施债转股方式增资扩股
        3.4.2 中国铝业层面实施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资产
第四章 中国铝业市场化债转股财务分析
    4.1 财务指标分析
        4.1.1 偿债能力分析
        4.1.2 盈利能力分析
        4.1.3 发展能力分析
    4.2 基于EVA理论对中国铝业债转股的财务绩效评价分析
        4.2.1 中国铝业EVA相关科目的调整
        4.2.2 中国铝业资本成本率的确定
        4.2.3 中国铝业债转股实施前后EVA值的确定
        4.2.4 中国铝业债转股实施前后EVA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中国铝业市场化债转股潜在风险及建议
    5.1 债转股实施后的潜在风险
        5.1.1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得不到真正的改善
        5.1.2 企业过度再举债风险
        5.1.3 投资机构的股东权利得不到保障
    5.2 本文建议
        5.2.1 完善债转股交易方案
        5.2.2 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5.2.3 形成利益共同体,预防过度再举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文献简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应用价值
第二章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基本理论
    2.1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概念及分类
        2.1.1 同业的概念
        2.1.2 同业业务分类
    2.2 商业银行发展同业业务的重要性
    2.3 国内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经营发展与策略差异化
        2.3.1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策略的差异
        2.3.2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经营
        2.3.3 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经营
第三章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发展策略现状
    3.1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基本情况
        3.1.1 G 银行南京分行同业存款概况
        3.1.2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资产及负债概况
        3.1.3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盈利能力概况
        3.1.4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考核概况
    3.2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现策略内容与特点
        3.2.1 深化银银合作扩大债券分销规模
        3.2.2 因地制宜发展第三方存管业务
        3.2.3 精准营销促成柜台债分销
        3.2.4 加强同业交流实现债券承销发行
        3.2.5 拓宽业务领域推进资产托管工作
    3.3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发展及其策略问题
        3.3.1 资金定价缺乏灵活性
        3.3.2 同业业务的营销能力不强
        3.3.3 同业业务经营缺乏统一管理
        3.3.4 “大同业”策略难以为继
第四章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现阶段机遇与挑战
    4.1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环境变化
        4.1.1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
        4.1.2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变化
        4.1.3 内外部环境推动同业业务转型
    4.2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发展的SWOT模型分析
        4.2.1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优势
        4.2.2 G 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劣势分析
        4.2.3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机会
        4.2.4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威胁
        4.2.5 综合分析
第五章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发展新策略
    5.1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发展策略的选择
        5.1.1 坚持“合规发展”策略为前提
        5.1.2 坚持“差异化与特色化”策略为重心
    5.2 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策略的目标管理
    5.3 “差异化与特色化”策略的主要内容
        5.3.1 同业业务市场与客户管理的差异化
        5.3.2 同业业务授权权限差异化
        5.3.3 科技对业务支撑的差异化
        5.3.4 优质资源倾斜的差异化
        5.3.5 同业创新思路的差异化
第六章 G银行南京分行推进同业业务新策略的保障措施
    6.1 加快管理策略的改革
        6.1.1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6.1.2 加强客户政策制定
    6.2 强化同业业务资金定价能力
        6.2.1 强化差别定价能力
        6.2.2 强化拓展同业资源的能力
    6.3 优化营销推动机制
        6.3.1 建立柔性团队
        6.3.2 部署实施人才强行策略
        6.3.3 加强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力
        6.3.4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6.4 推动内控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6.4.1 优化风险管理体制
        6.4.2 完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破产程序中银行债权保护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银行债权概述
    (一) 银行债权的法律定位
    (二) 银行债权风险存在的原因
    (三) 银行债权风险产生的危害
二、破产程序中银行债权保护的现状与不足
    (一) 《企业破产法》及相关法律对银行债权的保护现状
    (二) 破产管理人制度对银行债权保护存在问题
    (三) 破产重整制度对银行债权保护存在问题
    (四) 法律构建间的冲突对银行债权保护存在问题
三、破产程序中银行债权保护的重要性与正当性
    (一) 银行债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二) 银行债权进行保护的正当性基础
四、破产程序中银行债权保护制度构建与完善
    (一) 破产管理人制度构建完善
    (二) 破产重整制度的构建完善
    (三) 其他相关制度的构建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新乡XX县农信社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乡XX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现状
    第一节 新乡XX县农村信用社概况
    第二节 新乡XX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概况
        一 不良资产的数量规模
        二 不良资产的特点
    第三节 新乡XX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现状
        一 不良资产处置的模式
        二 不良资产处置的状况
第三章 新乡XX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第一节 宏观因素分析
        一 城乡经济二元化
        二 政府不当干预
        三 法制信用环境差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借款主体分析
        一 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分析
        二 小微企业及村集体企业分析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自身因素分析
        一 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
        二 内部控制流程易流于形式化
        三 信贷人员合规意识淡薄
        四 逾期贷款管理不到位
第四章 新乡XX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建议
    第一节 有效借助并利用政府力量
        一 成功处置不良资产案例分析和启示
        二 政府主导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处置
        三 创造良好的农村金融法制信用环境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需加强管理
        一 完善贷款的风险防控体系
        二 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操作
        三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 完善激励约束制度
        五 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三节 多种不良资产处置手段相结合
        一 依法清收
        二 内部核销
        三 代理清收
        四 出售转让
        五 回购加转让
        六 债转股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基于EVA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研究 ——以A行湖南省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EVA价值管理体系
    2.1 EVA价值管理体系的产生
    2.2 EVA价值管理体系的定义
        2.2.1 EVA指标的定义
        2.2.2 EVA价值管理体系
        2.2.3 EVA价值管理体系的特点
        2.2.4 EVA的计算
    2.3 EVA计算中会计指标的调整
        2.3.1 利息支出的调整
        2.3.2 费用资本化
        2.3.3 坏账准备金和各种资产减值准备金的调整
        2.3.4 商誉的调整
        2.3.5 非经常性损益
    2.4 EVA价值管理体系的原理
        2.4.1 评价系统(Measurement)
        2.4.2 管理系统(Management)
        2.4.3 激励制度(Motivation)
        2.4.4 理念体系(Mindset)
    2.5 我国商业银行引入EVA的必要性分析
        2.5.1 EVA价值管理体系能有效改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准确性
        2.5.2 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转变必须以EVA价值管理体系为依托
        2.5.3 EVA价值管理体系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2.5.4 EVA价值管理体系有助于银行风险管理
    2.6 商业银行在运用EVA价值管理体系的障碍
        2.6.1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EVA效用降低
        2.6.2 EVA调整事项可能会扭曲企业价值
        2.6.3 区域间不同的资本成本会导致银行EVA值不可比
第3章 商业银行下的EVA模型的评估及影响因素
    3.1 商业银行EVA值计算时会计调整
    3.2 商业银行EVA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资本实力
        3.2.2 资产质量
        3.2.3 收入多样化
        3.2.4 客户资源
        3.2.5 持续经营能力
第4章 基于A行湖南省分行的EVA实证分析
    4.1 数据选取
    4.2 EVA测算:以A行湖南省分行为例
        4.2.1 A行湖南省分行-NOPAT
        4.2.2 A行湖南省分行-CAPITAL
        4.2.3 A行湖南省分行-WACC
    4.3 EVA价值解释能力
        4.3.1 EVA与GDP
        4.3.2 EVA值与传统财务指标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面板数据模型的确定
        4.4.2 相关系数分析
        4.4.3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4.4.4 回归结果分析
第5章 基于EVA提升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的建议
    5.1 建立基于EVA的绩效考核机制
    5.2 优化传统商业模式,加强信贷管理
    5.3 推进“投贷联动”,提高业务综合性
    5.4 拥抱“互联网金融”,转变管理理念
    5.5 建立以EVA指标为导向的资本结构优化
    5.6 重点发展高回报业务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农户贷款担保困境及破解机制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具体研究结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信贷与农业发展理论
        2.1.1 投资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2.1.2 信贷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2.1.3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对信贷的影响
    2.2 信贷风险理论
        2.2.1 信贷风险的界定
        2.2.2 信贷风险的来源
        2.2.3 信贷风险的评价
        2.2.4 农业信贷风险的危害
    2.3 信贷担保理论
        2.3.1 信贷担保的目的
        2.3.2 信贷担保的实施
        2.3.3 信贷担保的要素
    2.4 国外相关研究及评述
        2.4.1 国外农户贷款担保相关研究
        2.4.2 国外农户贷款担保研究评述
    2.5 国内相关研究及评述
        2.5.1 国内农户贷款担保相关研究
        2.5.2 国内农户贷款担保研究评述
第3章 农户贷款担保的理论分析
    3.1 农户贷款与担保的概念界定
        3.1.1 农户的概念
        3.1.2 农户贷款的概念
        3.1.3 农户贷款担保的概念
    3.2 农户的经济行为及其贷款需求特征
        3.2.1 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
        3.2.2 农户的贷款需求特征
    3.3 农户贷款的供给及制度变迁
        3.3.1 农户贷款的供给主体及演变
        3.3.2 农户贷款的供给方式及演变
        3.3.3 农户贷款供给制度及信贷技术演变
    3.4 农户贷款担保的功效与方式
        3.4.1 农户贷款的风险
        3.4.2 农户贷款担保的功效和特征
        3.4.3 农户贷款担保的方式和有效性
    3.5 担保条件对农户贷款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3.5.1 农户贷款担保的政策及运用
        3.5.2 农户贷款担保的条件
        3.5.3 担保条件对农户贷款需求的影响
        3.5.4 担保条件对农户贷款供给的影响
第4章 国外农户贷款担保的比较分析
    4.1 发达国家农户贷款担保的运行状况
        4.1.1 美国
        4.1.2 法国
        4.1.3 日本
    4.2 发展中国家农户贷款担保的运行状况
        4.2.1 印度
        4.2.2 孟加拉
        4.2.3 巴西
    4.3 国外农户贷款担保的共性与差异
        4.3.1 共性分析
        4.3.2 差异分析
    4.4 国外农户贷款担保的经验和启示
        4.4.1 国外农户贷款担保的经验
        4.4.2 国外农户贷款担保的启示
第5章 农户贷款担保现状及困境的调查分析
    5.1 背景介绍与调查样本概况
        5.1.1 样本区选择依据
        5.1.2 重庆市农户贷款担保的整体状况
        5.1.3 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分析
    5.2 农户贷款的需求满足及担保影响状况
        5.2.1 农户贷款需求及满足的状况
        5.2.2 担保制约农户贷款需求状况
    5.3 农户贷款供给及担保特征
        5.3.1 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户贷款及担保特征
        5.3.2 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户贷款及担保特征
        5.3.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户贷款及担保特征
    5.4 农户贷款担保的现实困境表现
        5.4.1 缺乏有效担保物
        5.4.2 缺乏有效担保人
        5.4.3 缺乏有效担保机制
第6章 农户贷款担保困境成因的实证研究
    6.1 引言
    6.2 农户自身因素分析
        6.2.1 农户家庭收入及有形资产积累不足
        6.2.2 农户财产性权利没有充分行使
        6.2.3 信誉担保机制未有效发挥作用
    6.3 金融机构因素分析
        6.3.1 农户信贷供给不足
        6.3.2 信贷担保认知偏差
        6.3.3 信贷管理技术落后
    6.4 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分析
        6.4.1 担保配套条件的不完善
        6.4.2 第三方担保机制不健全
        6.4.3 农业保险的作用不显着
        6.4.4 社会信用环境不良
        6.4.5 担保法律制度约束
        6.4.6 担保扶持政策滞后
    6.5 农户贷款担保困境形成因素的实证检验
        6.5.1 样本选取及模型设定
        6.5.2 变量选择与描述
        6.5.3 实证结果分析
        6.5.4 不同类型农户担保困境因素解释
        6.5.5 稳健性检验
    6.6 农户贷款担保困境成因的综合视角解释
第7章 农户贷款担保困境影响的实证研究
    7.1 引言
    7.2 担保困境对农户贷款可得性的影响
        7.2.1 对贷款额度的影响
        7.2.2 对贷款渠道的影响
        7.2.3 对贷款类型的影响
        7.2.4 对贷款成本的影响
        7.2.5 担保困境因素影响农户贷款可得性的实证检验
    7.3 担保困境对农户生产和生活福利的影响
        7.3.1 担保困境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7.3.2 担保困境对农户非农生产经营的影响
        7.3.3 担保困境对农户生活福利的影响
    7.4 农户贷款担保困境影响结果的综合视角解释
第8章 农户贷款有效担保的机制设计
    8.1 农户贷款有效担保机制设计依据
        8.1.1 理论依据
        8.1.2 实践依据
        8.1.3 政策法律依据
    8.2 农户贷款有效担保机制设计原则
    8.3 农户贷款有效担保机制的构建
        8.3.1 农户贷款有效担保的自我担保能力提升机制
        8.3.2 农户贷款有效担保的第三方保证人扩展机制
        8.3.3 农户贷款有效担保的金融机构信贷改进机制
        8.3.4 农户贷款有效担保的信用环境促进机制
        8.3.5 农户贷款有效担保的保险分担机制
        8.3.6 农户贷款有效担保的政府扶持机制
第9章 农户贷款有效担保的模式选择
    9.1 农户贷款担保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9.2 农户贷款担保模式选择的总体思路
    9.3 农户贷款有效担保模式的实际选择
        9.3.1 与第一还款来源关联的资产抵质押担保模式
        9.3.2 以声誉约束为基础的保证担保模式
        9.3.3 不同类型农户的差异化贷款担保模式
        9.3.4 农村“三权”抵押担保模式探索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四、谈银行债权安全度的评价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法律问题研究[D]. 吕汶瑾. 兰州大学, 2021
  • [2]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D]. 孙汉康. 河北大学, 2020(02)
  • [3]远兴能源市场化债转股的案例研究[D]. 徐东燕.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4]中国铝业债转股财务绩效研究[D]. 孙丽姿.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G银行南京分行同业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陈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
  • [6]AB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D]. 王清媛. 南京理工大学, 2019
  • [7]破产程序中银行债权保护问题探究[D]. 李克军. 吉林大学, 2018(12)
  • [8]新乡XX县农信社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D]. 王爱金. 郑州大学, 2016(03)
  • [9]基于EVA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研究 ——以A行湖南省分行为例[D]. 陈紫莹.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10]农户贷款担保困境及破解机制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D]. 秦红松. 西南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浅谈银行债权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