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DSL超高速异步数字用户环路的应用与展望

VADSL超高速异步数字用户环路的应用与展望

一、VADSL甚高速异步数字用户环路的应用和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余其炯[1](1996)在《VADSL甚高速异步数字用户环路的应用和前景》文中研究说明 1994年后成立的ADSL(异步数字用户环路)论坛系由若干家厂商组成的。在欧洲伦敦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对应用,业务以及ADSL网络端到端口接口等进行了定义。 ADSL自1989年问世以来,其速率已从1.5Mbit/s增加到6Mbit/s以及现在的8Mbit/s。 标准制订单位以及ADSL论坛期望能将速率提高到52Mbit/s,成为甚高速ADSI,即VADSL。 ADSL供应商的Orckit通讯有限公司计划在1995年末进行VADSL的样机试验、并希望于1996年能开发出商用网络。

刘望军[2](2005)在《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数字化社区是现实社区与由数字化技术所营造的虚拟社区的有机组合,通信网络建设是数字化社区的核心部分;各种通信信息和数据的属性不同,传输速率各异,都通过宽带网络传输,用户不希望各种业务网的传输线路分别进入用户室内,客观需要建立连接于用户终端设备和各种业务网的业务节点之间的综合传送网络,即现代接入网;它是与业务无关的传送网络,能够满足各种业务网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传送信息的要求,实现综合业务的接入,特别是多媒体业务和IP业务的综合接入。 本文论述了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研究了接入网的物理参考模型、业务性能特点以及数字交换、光纤传输、数字复用等接入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对常见的接入网技术如xDSL接入、基于HFC的CableModem接入、以太网接入、光纤接入和无线接入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给出了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设计方案,包括光纤接入网设计方案、铜缆接入网设计方案、HFC接入网设计方案、以太网接入网设计方案以及无线接入网设计方案;最后以某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建设工程为例,分别进行了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的工程设计,研究了方案设计原理,分析了方案的性能,介绍了可实现的功能,对接入网设备进行了选型,给出了设备清单。 FTTx+ADSL+HFC/LAN综合接入网方案是以光纤接入为核心的综合宽带接入方案,能够满足社区多种信息业务的要求。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最终解决方案将是FTTH,能够实现全业务接入。

王启胜[3](2005)在《VDSL传输信道建模与噪声分析》文中提出本文主要是为了完成对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的传输信道和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噪声进行分析仿真。 VDSL技术被视为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的下一代产品——这是对ADSL概念的扩展,故其现在还处在研究阶段。本文先介绍了VDSL的模型和一些基本规范,分析和比较了VDSL的优点,并介绍了VDSL的发展现状。 VDSL系统的性能仿真分析,可以为VDSL系统设计、标准制定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性能仿真分析的过程,是根据双绞线信道特性和各种干扰特性,首先建立正确的信道模型和干扰模型;再根据VDSL传输的编码、调制方式,利用计算机仿真程序,即可计算出VDSL的传输性能。所以,无论在VDSL的性能分析还是测试过程中,首先都要仿真VDSL的信道环境以及VDSL实际工作中所受到的各种干扰。VDSL是通过双绞线实现最后传输的接入技术,因此信道环境的仿真过程,就是双绞线信道的建模过程,所以对双绞线信道的建模尤为重要。同样传输过程中各种噪声对系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介绍了影响VDSL系统性能的各种干扰,包括背景噪声、串音干扰、无线电电磁干扰和脉冲噪声等等,并且针对VDSL的传输信道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完成信道建模和噪声仿真分析。 本文的建模仿真的结果就是为了得出采用何种编码方式,使在双绞线中传输的VDSL信号能够获得最优的传输速率,使其受到的干扰达到最小,损耗也最小,尽可能的延伸其传输距离。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现有VDSL系统的理论依据,实施标准,具体实现和应用等一系列环节的研究来提出对现有VDSL系统的改进。

曹立鑫[4](2006)在《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工程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正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因此,人们对住宅小区智能业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宽带化智能小区的建设也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且随着业务的发展,用户提出了许多新的业务需求,如VoIP、VoD、还有如IPTV等,这些业务对网络带宽要求大、QoS要求高,为开通这些业务对小区宽带数据承载网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首先对主流的接入网技术如xDSL接入、以太网接入、光纤接入和无线接入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给出了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设计方案,包括光纤接入网设计方案、铜缆接入网设计方案、以太网接入网设计方案以及无线接入网设计方案,最后以某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建设工程为例,分别进行了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的工程设计,研究了方案设计原理,分析了方案的性能,介绍了可实现的功能,对接入网设备进行了选型,给出了设备清单。FTTx+ADSL+LAN综合接入网方案是以光纤接入为核心的综合宽带接入方案,能够满足社区多种信息业务的要求。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最终解决方案将是FTTH,能够实现全业务接入。

唐文利[5](2010)在《某地市运营商宽带入网升级改造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宽带网络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加强宽带网络建设,可以有效支撑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业务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是宽带网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宽带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为适应未来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需要,规范宽带接入网建设工作,必然要求我们进一步发展宽带接入网,全面推进宽带接入网提速项目。宽带接入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统一规划,量质并重,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宽带接入网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投资巨大,为切实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避免重复改造,宽带接入网建设应满足3-5年业务需求,适度超前建设。宽带接入网建设应在细分业务发展需求和全面资源核查的基础上,依据发展需求和网络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提高投资效益。投资应优先满足业务重点城市和业务重点区域。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协同效应。宽带接入网建设还应充分考虑各区域业务发展、网络资源的差异以及投资承受能力,根据业务需求的轻重缓急,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模式。接入网线路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平滑演进性和可维护性,能够平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厦门联通公司现有的宽带接入网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制约宽带提速的因素,明确现网升级存在的技术限制;二是结合厦门联通公司的现有资源,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及公司成本控制要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厦门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升级提速方案,即在厦门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中引入无源光网络技术来达到接入速率提升的业务需求;三是研究在宽带接入网中组建无源光网络的技术细节及制定实施规范。

童瑞君[6](2005)在《离散多音频调制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G.DMT 和无分离器的G.Lite 标准的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和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VDSL)都采用离散多音频(DMT)作为调制编码技术。由于具有频带利用率高和抗多径能力强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应用于很多领域。通信传输信道是连接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物理媒体,必然会引起ISI 干扰和其它噪声,在DMT 收发器中采用加循环前缀和时域均衡相结合方式消除信道符号间干扰。传统均衡器结构是单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FIR、FFT 多载波解调器和单抽头滤波器组的频域均衡器三部分的级连,目的是通过在接收端缩短信道冲激响应长度进而减少ISI。传统TEQ 设计方法,如最小均方误差(MMSE)、最大缩短信噪比(MSSNR)和最大几何信噪比(MGSNR)都是最大化目标函数,但并不是直接最优化比特率。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应用于ADSL 的离散多音频调制技术的理论基础,并对其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分析传统TEQ 设计算法和结构的基础上,重点提出最大信道容量的DMT 系统均衡器设计算法,进一步提出新的子信道SNR 模型。将均衡多载波信道分成等效信号、噪声和ISI 通路,并重新定义子信道的信噪比。利用此定义推出关于TEQ 抽头的信道容量非线性函数,进而提出基于此非线性函数的最优最大比特率(MBR)TEQ 算法,和次最优Min-ISI 算法。系统全面分析和阐述了三种TEQ 均衡器设计结构:(1)Single-Path,(2)Dual-Path,(3)Per-Tone。利用MATLAB 计算机仿真对不同算法的性能作了估计与评测。其仿真系统不仅比较了各种时域均衡方法,详细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并为今后时域均衡设计算法、均衡器结构的选择和优化参数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在8载波服务区ADSL信道上的仿真结果证明: (1)最大信道容量MBR和Min-ISI方法相比传统均衡器设计算法MMSE,MSSNR和MGSNR得到更高的比特率。(2)次最优Min-ISI算法的可用比特率可以达到最优MBR算法的99%。(3) Per-Tone均衡器结构实现Nw抽头FEQ频域独立优化每个子信道,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LS和MMSE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Single-FIR TEQ设计,Per-Tone对提高信道容量有所改善。(4) Dual-Path均衡器结构在比特率和结构实现两方面得到很好的权衡。

宛明[7](2007)在《新一代DSL技术研究与设备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早期的窄带接入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诞生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尤其xDSL技术由于成本低廉、易于部署,成为当前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以xDSL接入方式为主的数字用户线复用设备DSLAM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早期的ATM核心DSLAM逐渐向IP核心及综合的DSLAM演进,随着接入接点的下移,xDSL+FTTx将是一种良好的过渡技术。本文详细分析几种主要的新一代xDSL技术,比较ADSL、ADSL2、ADSL2+、SHDSL、VDSL及VDSL2等不同技术之间差异,阐述了实现低成本支持ATM和IP核心的DSLAM方案,对DSLAM各模块实现方案进行讨论,并对方案中所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盖阿妮[8](2010)在《VDSL2通信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接入网已经成为通信网发展的一个重点,同时它也是制约高速数字业务发展的瓶颈。VDSL2作为目前接入网中的首选技术,利用全世界最普遍的电话线来达到宽带应用所要求的速度而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改善VDSL2系统的传输性能。首先研究了VDSL2的发展概况、系统模型、工作流程等基本内容;其次研究了VDSL2通信系统的传输介质并对双绞线信道进行建模,分析了双绞线的相关噪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VDSL2通信系统的重要模块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利用MATLAB软件对时域均衡和循环前缀分别予以仿真,仿真结果凸显了时域均衡和循环前缀的重要作用。针对DMT调制技术,本论文研究了Fischer比特分配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在VDSL2有线通信环路上的应用,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较Chow算法有效的降低了误码率。

刘静[9](2004)在《唐钢三网合一可行性技术论证》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网络世界逐渐发展壮大成熟,人们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单一的网络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需要一个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网络,这样就推出了一个新的理念——三网合一。所谓“三网合一”即是把现有的传统的公共交换电信网,计算机网络以及有线电视网络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由一个全数字化的网络设施来支持包括数据、话音和图像在内的所有业务的通信。当前“三网合一”的主要难点是接入网问题,接入网是指从用户端到局端或网络节点的所有设备,包括网络终端、网络单元、分配单元,线路终端及传输媒介等,现阶段,接入网技术主要有HFC和基于铜线的XDSL技术。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要实现三网合一,建立一个宽带综合数据网络,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对现有的有线电视系统进行改造,以此为平台建立并实现多种业务。为此,我对我公司的有线电视系统的现状和当前的需求做了大量的分析和调研,并且作了详细的可行性论证,对在我公司的通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无论是从技术的可行性还是以后的市场前景,对我公司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改造后的系统,能和市广播电视局很好地连接,使我公司两万用户能很好地收看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并能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其次,网络系统改造后,能很好地开展增值业务,不但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也能为我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如,家庭计算机数据业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等。我把自己的设想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已经获得了领导的批准,准备明年投资对小区进行分批改造。改造后的网络系统,具备双向传输的基本要求。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进展,在改造好的网络上必将会开展越来越多的业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涂少文[10](1998)在《现代调制解调器技术探讨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了现代调制解调器技术现状,总结了有关的技术标准系列,分析并解释了关于调制解调器速率的若干常见疑惑,并对发展中的几种高速调制解调器技术作了介绍.

二、VADSL甚高速异步数字用户环路的应用和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ADSL甚高速异步数字用户环路的应用和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2)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概述
    1.2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的发展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的研究
    2.1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技术的理论基础
        2.1.1 接入网的物理参考模型
        2.1.2 接入网的业务性能及特征
        2.1.3 接入网的理论基础
    2.2 接入网技术的比较分析
        2.2.1 接入网分类
        2.2.2 xDSL技术
        2.2.3 基于HFC网的Cable Modem技术
        2.2.4 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2.2.5 光纤接入技术
        2.2.6 无线接入技术
第3章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设计方案
    3.1 接入网设计方案概述
        3.1.1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组成
        3.1.2 接入网方案比较
    3.2 光纤接入网设计方案
    3.3 铜缆接入网设计方案
    3.4 HFC接入网设计方案
    3.5 以太网接入网设计方案
    3.6 无线接入网设计方案
        3.6.1 无线接入网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
        3.6.2 无线接入网的典型方案
第4章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典型工程设计案例
    4.1 有线接入网工程设计案例
        4.1.1 工程概况及要求
        4.1.2 实现功能
        4.1.3 FTTx+ADSL+HFC/LAN综合接入网解决方案
    4.2 无线接入网工程设计案例
        4.2.1 设计根据
        4.2.2 方案设计说明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3)VDSL传输信道建模与噪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VDSL系统介绍
    1.1 VDSL概念
    1.2 VDSL模型
    1.3 VDSL技术规范的进展
    1.4 VDSL发展上的优点
    1.5 VDSL发展前景
    1.6 VDSL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7 在商用中的四大因素制约 VDSL
    1.8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第2章 VDSL传输信道分析
    2.1 双绞线简介
    2.2 双绞线信道建模
        2.2.1 RLCG模型
        2.2.2 ABCD模型
        2.2.3 输入阻抗、传输函数
    2.3 VDSL测试环路
        2.3.1 ADSL测试环路
        2.3.2 VDSL测试环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VDSL传输系统干扰分析
    3.1 干扰分析
        3.1.1 背景噪声
        3.1.2 串音干扰
        3.1.3 无线电电磁干扰
        3.1.4 脉冲噪声
        3.1.5 POTS
    3.2 本章小结
第4章 VDSL传输信道的建模与干扰仿真
    4.1 VDSL系统性能仿真概述
    4.2 DSL系统性能测试
        4.2.1 ADSL性能测试简介
        4.2.2 VDSL性能测试简介
    4.3 MATLAB简介
    4.4 双绞线的RLCG参数曲线
    4.5 T1线路的PSD
    4.6 VDSL、PSD建模
    4.7 色噪声建模
    4.8 脉冲噪声仿真
    4.9 其它噪声干扰仿真分析
        4.9.1 无线电电磁干扰
        4.9.2 POTS
        4.9.3 串音干扰
    4.10 归一化信噪比
    4.11 环路仿真结果及分析
    4.12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结果分析
    5.1 QAM和 DMT技术
    5.2 QAM和 DMT技术比较
        5.2.1 噪声问题
        5.2.2 功耗问题
        5.2.3 互操作性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4)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概述
    1.2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的研究
    2.1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技术的理论基础
    2.2 接入网技术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设计方案
    3.1 接入网设计方案概述
    3.2 光纤接入网设计方案
    3.3 铜缆接入网设计方案
    3.4 以太网接入网设计方案
    3.5 无线接入网设计方案
第四章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工程设计
    4.1 有线接入网工程设计
    4.2 无线接入网工程设计
    4.3 FTTH 基于MC 解决方案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5)某地市运营商宽带入网升级改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作者主要的研究工作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宽带接入网系统简介
    2.1 宽带接入网系统概述
    2.2 基于双绞线的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系统(ADSL)技术
    2.3 基于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的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技术
    2.4 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2.5 光纤接入技术
        2.5.1 接入网用同步光网络系统
        2.5.2 无源光网络PON
第三章 厦门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现状研究
    3.1 异步传输模式技术概述
    3.2 原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现状研究
        3.2.1 原厦门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现状描述
        3.2.2 原厦门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的优缺点
    3.3 因特网协议技术原理
    3.4 原网通公司宽带接入网现状研究
第四章 厦门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提速升级研究
    4.1 厦门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方案的研究
    4.2 厦门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4.3 厦门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升级改造研究方案
        4.3.1 宽带接入网提速升级总体思路
        4.3.2 厦门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提速升级方案一
        4.3.3 厦门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提速升级方案二
        4.3.4 两个宽带接入网提速升级方案对比
    4.4 厦门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中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应用研究
        4.4.1 无源光网络(PON)网络建设策略和应用场景
第五章 无源光网络建设研究
    5.1 无源光网络规划和建设基本要求
        5.1.1 光缆终端设备(OLT)部署原则
        5.1.2 光网络单元(ONU)部署原则
    5.2 光分配网络(ODN)规划设计要求
        5.2.1 光分配网络(ODN)网络结构规划设计要求
        5.2.2 光通道衰减预算
        5.2.3 光反射衰减要求
        5.2.4 光分路器部署
第六章 总结及厦门联通公司宽带接入网发展演进研究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缩略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离散多音频调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宽带接入网技术
        1.1.1 话带调制解调器
        1.1.2 电缆调制解调器
        1.1.3 综合业务数字网调制解调器
        1.1.4 数字用户线路调制解调器
    1.2 多载波调制
        1.2.1 离散多音频调制
        1.2.2 离散多音频调制中的信道均衡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离散多音频调制的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信道划分的问题
    2.3 比特加载的问题
        2.3.1 引言
        2.3.2 并行信道的性能分析
        2.3.3 注水算法
    2.4 信道辨识的问题
        2.4.1 增益估计和噪声谱估计
        2.4.2 训练序列
        2.4.3 SNR 计算
    2.5 信道缩短的问题
        2.5.1 循环前缀的影响
        2.5.2 时域均衡器
        2.5.3 时域均衡训练算法
    2.6 频域均衡的问题
3 传统时域均衡器算法设计
    3.1 最小均方误差
        3.1.1 单位归一化约束
        3.1.2 单位抽头约束
        3.1.3 单位能量约束
        3.1.4 性能分析
    3.2 最大几何信噪比
        3.2.1 MGSNR 算法表述
        3.2.2 性能分析
    3.3 最大缩短信噪比
        3.3.1 MSSNR 算法表述
        3.3.2 性能分析
4 最大信道容量TEQ 算法设计
    4.1 新的子信道SNR 模型
    4.2 最大比特率方法
    4.3 最小ISI 方法
        4.3.1 Min-ISI 算法表述
        4.3.2 改进方法
5 均衡器结构设计
    5.1 传统均衡器结构
    5.2 Per-Tone 均衡器结构
        5.2.1 滑动FFT 算法
        5.2.2 结构的改进
        5.2.3 均衡器初始化
        5.2.4 子信道组
    5.3 Dual-Path 均衡器结构
        5.3.1 新结构的提出
        5.3.2 算法设计
6 性能估计
    6.1 DMT 收发器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6.1.1 标准载波服务区环路配置
        6.1.2 频带分配
    6.2 信道噪声
        6.2.1 串扰噪声
        6.2.2 脉冲噪声
        6.2.3 背景噪声
        6.2.4 回波效应
    6.3 MATLAB DMTTEQ 工具箱
        6.3.1 图形用户界面
        6.3.2 仿真参数
    6.4 仿真结果
        6.4.1 Single-Path 结构
        6.4.2 Dual-Path 结构
        6.4.3 Per-Tone 结构
    6.5 理论与实际比较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7)新一代DSL技术研究与设备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宽带接入的市场现状
    1.2 宽带接入的主要技术
    1.3 国内外DSLAM 设备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
第二章 xDSL 技术
    2.1 ADSL 技术
        2.1.1 ADSL 技术的发展
        2.1.2 ADSL 技术原理
        2.1.3 ADSL2/ReADSL 技术
        2.1.4 ADSL2+技术
    2.2 SHDSL 技术
    2.3 VDSL/VDSL2 技术
第三章 DSLAM 设备简介
    3.1 ATM DSLAM
    3.2 IP DSLAM
    3.3 综合接入的DSLAM
第四章 DSLAM 设备实现
    4.1 DSLAM 项目产生背景
    4.2 DSLAM 系统硬件架构
    4.3 DSLAM 硬件系统设计
        4.3.1 主处理模块及环境监控模块
        4.3.2 ATM 上联模块
        4.3.3 IP 上联模块
        4.3.4 EPON 上联模块
        4.3.5 ADSL 用户模块
        4.3.6 SHDSL 用户模块
        4.3.7 VDSL2 用户模块
        4.3.8 分离器模块
        4.3.9 电源模块
        4.3.10 风扇模块
    4.4 DSLAM 软件系统设计
    4.5 网管设计
    4.6 系统测试
第五章 关键技术研究
    5.1 ADSL/ADSL2/ADSL2+技术
    5.2 NP 技术
    5.3 热插拔技术
第六章DSLAM 的应用
结束语
附录 实物照片
致谢
参考文献

(8)VDSL2通信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VDSL2 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VDSL2 系统简介
    2.1 VDSL2 的参考模型
    2.2 VDSL2 的工作流程
    2.3 VDSL2 的频带规划
    2.4 VDSL2 的关键参数
第三章 VDSL2 的传输介质—铜双绞线的性能研究
    3.1 双绞线的规格
    3.2 铜双绞传输线的信道模型
        3.2.1 传输线的ABCD 矩阵模型
        3.2.2 传输线的RLCG 特性
    3.3 传输线的干扰分析
        3.3.1 背景噪声
        3.3.2 串音干扰
        3.3.3 PSD 模板与频谱兼容性问题
        3.3.4 无线电电磁干扰
        3.3.5 脉冲噪声
        3.3.6 POTS
第四章 VDSL2 的系统模型解析
    4.1 扰码
    4.2 前向纠错编码(FEC)
    4.3 交织
    4.4 调制
    4.5 循环前缀
    4.6 成形
    4.7 均衡技术
        4.7.1 时域均衡
        4.7.2 频域均衡
        4.7.3 仿真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VDSL2 关键技术—DMT 调制的研究
    5.1 QAM 编码
        5.1.1 QAM 原理
        5.1.2 星座编码
        5.1.3 QAM 错误概率
    5.2 信道划分
        5.2.1 模拟调制
        5.2.2 离散信道划分
    5.3 并行信道的比特加载
        5.3.1 比特加载算法
        5.3.2 定吞吐量—最小发射功率准则下的最佳比特分配算法
        5.3.3 系统容限自适应子信道分配方式
        5.3.4 Fischer 算法及其改进算法
    5.4 仿真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9)唐钢三网合一可行性技术论证(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三网合一的概论
    1.1 三网合一的概念
    1.2 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 三网合一的技术论证及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2.1 从不同角度和不同领域阐述各个网独自发展的局限性并论证三网合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2 各网目前所能提供的服务以及新业务对网络的要求
    2.3 从技术角度分析三网合一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2.3.1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系统与简化的ADSL系统
        2.3.2 HFC网技术
    2.4 HFC网络三网合一的实现和问题的解决
        2.4.1 基于HFC的宽带通讯网
        2.4.2 HFC网络
    2.5 三网合一的前景
    2.6 基于HFC网络的三网合一
        2.6.1 系统结构
        2.6.2 数据传输的实现
        2.6.3 话音的传输
        2.6.4 与PSTN的互通
第三章 HFC双向网络的组建和技术难点
    3.1 HFC双向网络
    3.2 宽带HFC接入网络拓扑结构及结构形式
    3.3 宽带HFC交互式业务传输频带划分与配置
    3.4 双向传输的实现方式
        3.4.1 对称双向传输系统
        3.4.2 不对称双向传输系统
    3.5 上行通道的噪声和失真及抑制的方法
        3.5.1 上行通道的噪声漏斗效应
        3.5.2 噪声会聚因子与工作电平
        3.5.3 提高双向传输系统屏蔽系数,减少侵入噪声影响
        3.5.4 上行通道中的失真
    3.6 宽带HFC接入网的关键技术
        3.6.1 加扰与解扰技术
        3.6.1.1 加扰的定义
        3.6.1.2 加扰的几种方式
        3.6.2 软交换技术
    3.7 宽带HFC接入网中的关键设备
    3.8 宽带HFC接入网的新业务
第四章 宽带HFC接入网的新业务的实现技术
    4.1 基于HFC网的VOD数字视频点播信息服务
        4.1.1 视频点播VOD的特征
        4.1.2 系统构成
        4.1.3 系统性能描述
    4.2 基于HFC网的远程教育业务服务
    4.3 基于HFC网的IP电话业务服务
    4.4 基于HFC网的电子商务
第五章 选题依据
    5.1 我公司三网现状
    5.2 如何改造及方案介绍
        5.2.1 网络改造的目标
        5.2.2 网络总体结构概述
        5.2.3 网络总体结构设计
    5.3 改造后的网络功能
第六章 预期效果和发展前景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VADSL甚高速异步数字用户环路的应用和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VADSL甚高速异步数字用户环路的应用和前景[J]. 余其炯.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1996(01)
  • [2]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设计研究[D]. 刘望军. 湖南大学, 2005(02)
  • [3]VDSL传输信道建模与噪声分析[D]. 王启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08)
  • [4]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工程设计[D]. 曹立鑫. 吉林大学, 2006(05)
  • [5]某地市运营商宽带入网升级改造探讨[D]. 唐文利.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6]离散多音频调制技术的研究[D]. 童瑞君. 重庆大学, 2005(01)
  • [7]新一代DSL技术研究与设备实现[D]. 宛明.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5)
  • [8]VDSL2通信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盖阿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2)
  • [9]唐钢三网合一可行性技术论证[D]. 刘静. 天津大学, 2004(07)
  • [10]现代调制解调器技术探讨与分析[J]. 涂少文.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1998(01)

标签:;  ;  ;  ;  ;  

VADSL超高速异步数字用户环路的应用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