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新颖的高等数学教材——华东六省编着《高等数学》教材的教学体会

一本新颖的高等数学教材——华东六省编着《高等数学》教材的教学体会

一、一本颇有新意的高等数学教材——使用华东六省编《高等数学》教材的教学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黄一萍,丁莲珍,范锦芳[1](1991)在《一本颇有新意的高等数学教材——使用华东六省编《高等数学》教材的教学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我校九○级部分专业使用了华东六省工科数学系列教材编委会主编:的《高等数学》上、下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该教材颇有新意和特色,它与中学数学教材衔接自然合理,渗透了较新的观点和方法;在某些章节突破了高等数学传统的方法和体系,引进了分析与代数相结合的分析内容,

谭志杭[2](1991)在《浅析华东六省编《高等数学》的特色与新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近代数学的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中,高等学校许多专业对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不增加授课学时数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学到更丰富、更有用的数学知识,具备更强的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能用现代数学的思想观点处理新课题。这无疑会促使相应的《高等数学》教材作必要的提高与更新。近年米,各级各类学校数学教材的现代

徐建星[3](2011)在《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X实验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初中数学教改实验”的简称(“G”、“X”分别为“高效”一词的汉语拼音Gao Xiao的首字母),是陈重穆先生、宋乃庆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并实施,以“减负提质”为核心,旨在通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师生负担、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是一项融教育思想、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学教学改革实验。GX实验教学原则的“32字诀”是:积极前进,循环上升;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开门见山,适当集中;先做后说,师生共作。它是GX实验的基本理念,其中“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等观念已渗透到数学教育中,影响广泛。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否则“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减负提质要落实到中小学各科的课程与教学中,但反思当下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师生负担过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现象,更有必要对GX实验的教学原则进行传承与挖掘。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系列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这些改革构成了数学学科教育的发展史,在数学教学的历史长河中,不是今天的教学创造了教学的历史,而是教学的历史造就着今天的教学。教学的传统与历史远比我们所能认识的要丰富、深厚与完整,它们是先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的智慧累积,是人类教学发展的“源”与“流”。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人们对数学课程改革理解的偏见或缺失,课堂教学改革出现的简单与重复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遗忘了以前许多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经验,割裂了数学教学改革的历史,不前返教学改革的历史就失去了继承传统的阶梯,没有“源”与“流”的改革与发展将会迷失正确的路向。本研究主要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审视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以期在当下教育背景下挖掘与激活GX实验的教学原则,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同时也反思GX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过程中主要以GX实验教学原则的集中体现——“GX32字诀”为研究基点与核心,具体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学、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教育改革涵盖的教育理论与改革理论二个维度上,结合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相关教学问题展开研究。除导言、文献综述与结语外,论文还有6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第3、4、5、6章,主要参照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理论框架,把GX实验教学原则的发展历程划分为酝酿、启动、实施、提升四个阶段。对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研究,首先梳理本阶段中影响改革的因素,力图把GX实验教学原则的发展置于当时的背景下进行思考,然后根据教育改革的两大构成要素:教育理论——改什么的问题;改革理论——如何改的问题。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在教育理论维度上的分析,主要在当代素质教育视域下,本源性的梳理每一个发展阶段GX实验教学原则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在每一个阶段GX实验教学原则是什么;其次,在改革理论维度上的分析,主要在GX实验教学原则构思、启动、实施与提升的历程中,窥视其改革实践的策略与方法。基于两个维度的分析,系统探讨了GX实验教学原则由散到聚,由教材到教法,再到教材与教法融合于一体的教学改革实验的内涵及其实践的方法策略。通过教学改革事件的衔接,还原了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从数学观、数学教学观、数学学习观等角度系统梳理了GX实验教学原则的整体概貌。第二个部分为第7章,主要对GX实验作一个方法上的考量。由于GX实验是一项数学的教学实验,因此把讨论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把GX实验置于数学教育研究的范式下来思考,从GX实验的发展路径来看,GX实验属于经验的——科学家的研究传统。从GX实验教学原则构建的路向来分析,GX实验属于数学——归纳的研究范式:二是把GX实验置于教学实验的视角下来审视,GX实验是一项自然教学环境下的准实验,通过其改革事件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GX实验的实验假设、实验变量、实验评价等。并试图回答人们对GX实验科学性、方法论上的追问。第三部分为第8章,主要根据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启示当下的数学课程改革要认识数学形式化谱系,构建学校数学的知识体系;切实物化理念,构建易于师生操作的一体化课程资源;高效课堂释放课外,突破减负提质的现实困境;加强教师培训的“数学化”,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等。反思认为GX实验教学原则的研究要进一步提高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水平,加强对GX实验教学原则的传播与发展。研究的拟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从改革史的角度,首次对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尽管对GX实验研究的硕博学位论文有十余篇,期刊论文有一百四十余篇,但这些主要是对GX实验教材编写、教学效果、学习策略等某一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缺少整体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弥补了这一缺失;二是研究中采用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大量的改革史料从质与量两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按教学理论与改革理论两个维度,通过改革事件的续接,对GX实验教学原则的发展进行全景式的发展性透视;三是通过对GX实验教学原则的历史挖掘,为数学教学改革史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增添了一份素材,为当下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当然,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如对GX实验研究史料的挖掘还不是很全面,对GX实验史料的理论提炼还有待提高,如何进一步继承与深化GX实验教学原则的内涵与特色,当下GX实验如何再发展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也是以后将继续探讨的问题。

邹雪城[4](2020)在《中国“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研究 ——聚焦实验法》文中认为近年来,为提升本科教材质量,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高校教材改革与建设成为教育政策的重要聚焦点之一。在“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开设专业必修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准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为实现职后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在课程中,实验法的教学逐渐被边缘化,学生不太重视教育实验,学习成效较低。目前教育教学进入深化改革阶段,需要大量的教育实验,研究聚焦教材实验法章节有利于提高课程质量,推动教育教学实验发展,培养学生发展科学精神。本研究将以全面质量观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分别运用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从静态文本和动态使用两个维度对30本我国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主要是实验法部分)和2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包含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和质量分析在内的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就教材整体而言,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发展力量较为薄弱,整体质量水平偏低。就教材实验法的静态文本而言,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趋于一致但过度集中。在内容选取上,四个核心知识单元都以简单基础的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并且内容比较单调,不够丰富、全面和深入。在编写体例上,栏目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升。在图表系统上,图表数量较少且不同教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插图的类型以模式图和结果图为主,表格以非数据型表格为主,数据型表格在1998年后不再出现。事例和案例常被混淆,以国内、简单、简短的为主,数量较少,年代比较久,分布较为集中,研究主题没有反映当下学前研究热点。就教材的动态使用情况而言,学生对教材的不满意超过了满意,主要表现为内容不够全面、丰富和深入;案例和事例数量匮乏,质量较低;图表数量较少;内容可视化水平较低等。在学习成效上,超过一半的学生觉得教育实验可望而不可及,对教育实验产生了比较消极的认识,同时所有的学生都表示自己的学习仍不够全面、深入、具体并在教材编写逻辑、内容的选取和呈现以及教学方式上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王荐[5](2017)在《特级教师成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苏省生物学特级教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提高教师质量是办好教育的关键,中小学教师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师发展的迫切性和持久性是每一所学校必须要面对的实践课题。教师的培养如何不断改进?位于教师群体顶尖的特级教师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他们的发展是成功的,值得仿效的,也是值得研究的。我们可以从特级教师成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中寻找优秀教师成长的规律。"特级教师"(special-honor teacher)作为一项我国特有的教师荣誉制度,正式实施已有30余年。这项制度对于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起到了应有的促进作用。特级教师作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在教师群体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也成为许多教师奋斗的目标。江苏省生物学特级教师是一支在中学生物学教育界不可忽视的高端队伍。本论文研究目标在于对江苏省生物学特级教师群体特征进行分析提炼,个体特征进行概括总结,分析特级教师成长内外因形成的要素及作用机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从特征和影响因素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在研究思路上,首先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系统梳理了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教师发展的理论贡献,针对研究问题,建立相关假说,制定研究计划,编制访谈提纲,利用资料和网络等多种手段建立三个特级教师相关的数据库。然后实施研究计划,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特级教师群体特征;另一方面对十位生物学特级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积累了 20多万字的访谈记录,使用Nvivo软件对文本进行编码、分类和概括,对特级教师成长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和现实,提出改进特级教师培养管理的策略。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江苏省生物学特级教师成长周期漫长,构成分布复杂,科研产出丰硕。从入职到评上特级周期平均为24年,自然年龄平均为45.6岁;特级教师周期与获得正高职称周期为显着相关;女教师评上特级与男教师评上周期有显着差异,女教师周期更短;特级教师首次发表论文平均为入职后12年,人均28篇;早期10位特级教师与新生代在论文发表上无显着差异;特级教师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平均周期为22年,被转载周期与特级周期高度相关。2.质性材料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生物学特级教师具有以下人格特征:好学、立志、敬业、钻研。专业特征为持续的专业阅读、出众的专业写作、深刻的学生理解、扎实的教学功底。特级教师成长内因源于对生命的敏感,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等。这些特征使得特级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在特级教师心目中,江苏省生物学特级教师,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简、灵动、精致、厚实"的"苏派"教育风格,以及生物学教师特有的对于生命敏感的学科特征。3.特级教师的成长也需要特定的时空条件,不同阶段的关键事件和重要他人是影响特级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有时代特征、学校背景、区域文化、制度设计等因素。江苏省丰富的文教资源哺育了特级教师的成长。特级教师的成长说明教师成长需要有效的教师培训、有高度的专家引领、精准的同伴互助、持续的教学反思和不懈的行为改变。特级教师的成长特征研究有助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本论文对特级教师制度提出了改进意见,尤其是对教师教育提出了加强"生命自觉"、"生涯规划"的建议。

吴卫东[6](2007)在《教师个人知识研究 ——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教师个人知识是指为教师个人所拥有的经验、体验和信念的整合体,是一种复杂的整合性、场景性和多元表征性的知识。它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支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关注教师个人知识体现了教育研究者的社会使命感。教师个人知识研究是研究者寓居于小学数学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基于近十年的田野研究的具体成果,论文在探讨教师个人知识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构建了教师个人知识表征的立体结构,并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例,运用具体的案例与叙事的方式探讨了教师个人知识的思维表征、言语表征与行为表征,以及影响教师个人知识发展的个人经历、教学形象、职业追求等因素。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一个复杂概念,它可以通过内涵、特性、类型与表征方式加以描述。我们认为教师的个人知识可以依据其内容指向、知识的功能和获取的来源加以分类。鉴于研究者现有的能力,研究重点围绕教师个人知识的表征形式展开。我们构建了教师个人知识的立体表征模型,模型的三维分别是以命题、意象与图式为具体形式的思维表征,以教育隐喻与行话为命题性概念的言语表征,以及表现为教育智慧与疾病的行为表征。教师不同类型的个人知识其思维表征的形式表现出差异性。从心理学视角看,教师个人的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命题、意象与线性顺序加以表征,程序性知识主要通过“产生式”加以表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知识是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结合体——图式这一综合表征形式。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的命题网络表现出差异性,新手与专家教师对教学图式预设、展现与反思表现出显着的差异性。教师个人知识的言语表征,富有个体特性的原始言语方式就是隐喻与行话,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隐喻表述就是各种类型的教育隐喻。教育隐喻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教育问题的独特诠释,更是教师特有的认知方式,也是研究教师教育信念的重要依据。教师对各种教育信念的隐喻表述也反映了教师不同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和数学观。教师在不同的职业言语场景中有丰富的隐喻表述,这些隐喻表述蕴涵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个人知识的行为表征就其性质而言可以区分为教育技能、教育智慧与教育疾病三类。论文主要通过对教师行为中合伦理的创造性行为的案例分析,表明教育智慧在教学过程中的多元体现,它是教师个人知识中的精华与瑰宝,值得人们提炼与升华。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病态行为是对教师行为的反向研究,论文探讨了师生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失明、失聪、失范、失控”四种病态教学行为,以及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各要素中表现出来的教学阻隔行为,并提供反思了具体的反思教学疾病的策略,以此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的发展。为了情境化地展现教师个人知识的发展过程,通过对一个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成长个案的研究,并运用教师个人知识的某些命题性概念,如形象、经历、追求等反映教师个人知识的发展历程与影响因素。

二、一本颇有新意的高等数学教材——使用华东六省编《高等数学》教材的教学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本颇有新意的高等数学教材——使用华东六省编《高等数学》教材的教学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3)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的缘起
        1.1.1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需要
        1.1.2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素质教育概述
        2.1.1 素质教育的提出
        2.1.2 素质教育的内涵
        2.1.3 素质教育的特征
    2.2 GX实验教学原则概述
        2.2.1 教学原则概述
        2.2.2 数学教学的主要原则
        2.2.3 GX实验的数学教学原则
    2.3 GX实验研究述评
        2.3.1 GX实验的经验总结性研究
        2.3.2 GX实验的理论基础研究
        2.3.3 GX实验的推广与迁移研究
    2.4 GX实验的阶段划分
        2.4.1 教学改革过程的阶段性理论
        2.4.2 GX实验的四个阶段
第3章 GX实验对中学数学形式化的批判与重建
    3.1 对中学数学形式化的批判
        3.1.1 基础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
        3.1.2 数学教学改革的传统
        3.1.3 数学教学内容的过度形式化
        3.1.4 数学教学过度形式化的批判
    3.2 GX实验淡化形式的提出与初步形成
        3.2.1 淡化数学形式的思想溯源
        3.2.2 GX实验教学原则初步形成的主要路径
        3.2.3 酝酿阶段GX实验教学原则的教材呈现
    3.3 GX实验教学原则初步形成的基础
        3.3.1 丰厚的学术背景奠定了重建的数学基础
        3.3.2 多元化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了重建的平台
        3.3.3 多套教材的编写提供了重建的实践经验
第4章 GX实验教学原则由教材到教法的渗透与融合
    4.1 教法改革启动的影响因素
        4.1.1 教材多样化的政策
        4.1.2 教师参与改革的阻力
        4.1.3 改革理念由教材到教法的发展
        4.1.4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事件的道德诱因
    4.2 教材与教法融合的初步试验
        4.2.1 编写GX实验教材与启动实验
        4.2.2 初步试验的效果
    4.3 教材与教学融合的改革策略
        4.3.1 关注智力、政策和精神的有机融合
        4.3.2 构建数学教学原则表达的民族话语
        4.3.3 切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5章 GX实验教学原则的实施与形成
    5.1 GX实验数学教学原则的实践与澄清
        5.1.1 教学改革核心观点的实践与澄清
        5.1.2 形式化与非形式化之争
        5.1.3 GX实验教学原则的确认
    5.2 实施阶段的GX实验教学原则
        5.2.1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形成
        5.2.2 "积极前进,循环上升"的形成
        5.2.3 "开门见山,适当集中"的形成
        5.2.4 "先做后说,师生共作"的形成
    5.3 GX实验教学原则实施与形成的对策
        5.3.1 构建观点澄清的多元化路径
        5.3.2 构建学导研三级互动的培训制度
        5.3.3 构建基于教学现实的改革策略
第6章 GX实验教学原则的发展
    6.1 实施后的追问
        6.1.1 追问GX实验"32字诀"的内涵
        6.1.2 追问GX实验的理论基础
        6.1.3 追问GX实验的方法
        6.1.4 追问GX实验的推广
    6.2 GX实验教学原则的发展
        6.2.1 GX实验数学观的分析
        6.2.2 GX实验教学观的构建
        6.2.3 GX实验学习观的发展
        6.2.4 GX实验教材意涵的挖掘
        6.2.5 GX实验教学原则的整体认识
    6.3 GX实验教学原则提升与完善的路向
        6.3.1 演绎与归纳的双向理论构建
        6.3.2 科学精神的改革导引
        6.3.3 学术传播推动改革的发展
第7章 GX实验研究的方法考量
    7.1 基于数学教育研究范式的审视
        7.1.1 数学教育研究概述
        7.1.2 数学教育研究的范式
        7.1.3 GX实验的研究范式
    7.2 基于教学实验方法的审视
        7.2.1 教学实验的内涵与特征
        7.2.2 GX实验的实验设计
        7.2.3 GX实验的实施程序
        7.2.4 GX实验的实验评价
    7.3 实验方法的现实反思
第8章 GX实验教学原则研究的启示与反思
    8.1 GX实验教学原则研究的启示
        8.1.1 认识数学形式化谱系,构建学校数学的知识体系
        8.1.2 切实物化理念,构建易于师生操作的一体化课程资源
        8.1.3 高效课堂释放课外,突破减负提质的现实困境
        8.1.4 加强教师培训的"数学化",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
        8.1.5 协调利益与力量,构建和谐改革共同体
        8.1.6 遵循实践的理性,推动数学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
    8.2 对GX实验教学原则研究的反思
        8.2.1 GX实验教学原则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8.2.2 GX实验教学原则的实证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1993-2008年以GX实验为主题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GX实验的博硕学位论文统计表
    附录三:陈重穆先生关于GX实验的部分报告、信件、手稿
    附录四:宋乃庆教授组织教材编写活动的文件
    附录五:GX实验学校的实验计划
    附录六:沙坪坝区实验学校考试通知、考试成绩与教师概况统计表
    附录七:GX实验教师的调查问卷
    附录八:GX实验教研员的访谈提纲
后记

(4)中国“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研究 ——聚焦实验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校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的政策导向
        1.1.2 教育科研素养培养与发展的目标引领
        1.1.3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使然
        1.1.4 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使用者的现实诉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2.1.2 教材
        2.1.3 实验法
        2.1.4 教育实验与教育试验
    2.2 教材评价的相关研究
        2.2.1 教材评价的本质
        2.2.2 教材评价的思维
        2.2.3 教材评价的主体
        2.2.4 教材评价的维度
    2.3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的相关研究
        2.3.1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的评介研究
        2.3.2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的比较研究
        2.3.3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的重构和开发研究
    2.4 内容分析法在高校教材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2.4.1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研究
        2.4.2 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教材研究中的应用
        2.4.3 内容分析法在教育类教材研究中的应用
    2.5 教育科研方法的相关研究
    2.6 已有研究评析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思路
4 教材静态文本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教材概况研究
        4.1.1 出版时间
        4.1.2 出版性质
        4.1.3 编写目的
        4.1.4 编写原则
        4.1.5 读者定位
    4.2 教材实验法章节研究
        4.2.1 知识体系
        4.2.2 知识单元
        4.2.3 编写体例
        4.2.4 图表系统
        4.2.5 事例与案例
    4.3 小结
5 教材动态使用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使用满意度
    5.2 使用效果
    5.3 学生的期待
        5.3.1 编写逻辑
        5.3.2 教材内容
        5.3.3 教学方式
    5.4 小结
6 讨论、建议与反思
    6.1 讨论
        6.1.1 学习教育实验的意义
        6.1.2 教材中的教育实验案例与案例教学
    6.2 建议
        6.2.1 改进课程设置
        6.2.2 优化教材编写
        6.2.3 提升学生对课程的重视
    6.3 反思
        6.3.1 研究对象
        6.3.2 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后记

(5)特级教师成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苏省生物学特级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文献述评与理论梳理
    第一节 特级教师研究文献述评
        一、特级教师相关特征研究
        二、特级教师成长规律研究
        三、特级教师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四、特级教师评选管理机制研究
        五、特级教师的比较研究
        六、特级教师个体发展案例研究
    第二节 教师发展理论梳理
        一、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及途径
        二、维果斯基教师发展理论
        三、"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理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步骤
    第三节 数据采集
        一、量化数据的来源
        二、质性资料的来源
    第四节 数据分析
        一、量化数据的分析
        二、质性资料的分析
第三章 特级教师总体特征
    第一节 成长周期漫长
        一、评上特级周期
        二、评上正高级周期
    第二节 构成分布复杂
        一、批次分布
        二、时空分布
        三、性别分布
        四、职称分布
    第三节 科研产出丰硕
        一、发表周期
        二、论文数量
        三、论文质量
第四章 特级教师的个体特征
    第一节 人格特征
        一、好学
        二、立志
        三、敬业
        四、钻研
    第二节 专业特征
        一、持续的专业阅读
        二、出众的专业写作
        三、深刻的学生理解
        四、扎实的教学功底
    第三节 "特级"眼中的"特级"
        一、师德观
        二、教学观
        三、育人观
第五章 特级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关键事件
        一、职前阶段
        二、入门阶段
        三、蜕变期阶段
        四、成熟期阶段
        五、强化期阶段
    第二节 重要他人
        一、家庭影响
        二、师承影响
    第三节 时代特征
        一、第一代特级教师
        二、新生代特级教师
    第四节 学校背景
        一、学校类型
        二、学校文化
    第五节 区域文化
        一、苏南文化影响
        二、苏北文化影响
    第六节 制度设计
        一、特级教师制度的由来
        二、江苏省特级教师的评选方式
        三、特级教师培养管理与流动
结语: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回顾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教师个人知识研究 ——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成为理论与实践的互译者
第一章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
    1.1 一个源于教学实践的问题
        1.1.1 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支撑
        1.1.2 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1.1.3 关注教师个人知识体现了教育研究者的社会使命感
        1.1.4 存在着大量有价值、未被编码和阐释的教师个人知识
    1.2 教师知识研究的两种轨迹
        1.2.1 教师个人知识的涵义与内容
        1.2.2 教师个人知识的表征形式
        1.2.3 教师个人知识的影响因素
        1.2.4 教师个人知识的获取途径
        1.2.5 专家与新手教师个人知识
        1.2.6 国内教师个人知识研究概述
    1.3 研究的目的与问题
    1.4 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1.4.1 研究的阶段
        1.4.2 研究样本的选择
        1.4.3 研究资料的收集
        1.4.4 研究中的写作方式
    1.5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教师个人知识的立体建构
    2.1 知识观的多维思考
    2.2 什么是个人知识
    2.3 教师个人知识的立体建构
        2.3.1 教师个人知识的特性
        2.3.2 教师个人知识的不同类型
        2.3.3 教师个人知识的表征形式
第三章 教师个人知识的思维表征
    3.1 心理学视角中教师个人知识的思维表征
        3.1.1 教师陈述性知识的思维表征
        3.1.2 教师程序性知识的思维表征
        3.1.3 教师个人知识的综合思维表征——图式
    3.2 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知识的命题表征差异
        3.2.1 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
        3.2.2 各发展阶段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命题表征差异
    3.3 新手与专家教师教学图式表征的差异
        3.3.1 新手与专家教师预设教学图式的差异
        3.3.2 新手与专家教师展现图式的差异
        3.3.3 新手与专家教师再现图式的差异
第四章 教师个人知识的语言表征——教育隐喻与行话
    4.1 隐喻与教育隐喻
        4.1.1 隐喻
        4.1.2 教育隐喻
    4.2 教育隐喻是重要的认知与研究工具
        4.2.1 教育隐喻的认知价值
        4.2.2 教育隐喻的研究价值
    4.3 教师职业言语中的教育隐喻
        4.3.1 教师教学言语的特性
        4.3.2 教师教学言语的分析框架
        4.3.3 教师书面言语中的隐喻表达
    4.4 教育行话
第五章 教师个人知识的行为表征(一)—教育智慧
    5.1 智慧是什么
    5.2 教育智慧
    5.3 公开课场景中的教学智慧
        5.3.1 教学设计中的智慧性行为
        5.3.2 借班导课中的智慧性行为
        5.3.3 偶发事件处理中的智慧性行为
        5.3.4 结课的智慧性行为
第六章 教师个人知识的行为表征(二)——教学疾病
    6.1 教学疾病研究的价值思考
    6.2 教学疾病的具体表现
        6.2.1 教学失明
        6.2.2 教学失聪
        6.2.3 教学失范
        6.2.4 教学失控
    6.3 不同情景中的教学疾病
        6.3.1 教学目标失偏
        6.3.2 教学材料失量
        6.3.3 教学方式失效
        6.3.4 教学过程失控
    6.4 教学疾病的反思策略
        6.4.1 撰写反思
        6.4.2 分析反思
        6.4.3 疏导反思
第七章 教师个人知识发展个案研究
    7.1 研究的论题与假设
    7.2 研究概述
        7.2.1 研究对象的确定
        7.2.2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7.2.3 研究的效度
        7.2.4 研究者的角色与伦理
    7.3 研究的结论与分析
        7.3.1 教学形象
        7.3.2 个人经历
        7.3.3 职业自我
第八章 研究的结论、建议与局限性
    8.1 研究的结论
    8.2 基于研究结论的建议
        8.2.1 注重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发展
        8.2.2 发挥教师教育隐喻与教育行话的教育功能
        8.2.3 彰现蕴涵于教师群体中的教育智慧与教学风格
    8.3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 1: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2: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知识调查问卷
附录 3: 小学教师教学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附录 4: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知识调研答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一本颇有新意的高等数学教材——使用华东六省编《高等数学》教材的教学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本颇有新意的高等数学教材——使用华东六省编《高等数学》教材的教学体会[J]. 黄一萍,丁莲珍,范锦芳. 工科数学, 1991(04)
  • [2]浅析华东六省编《高等数学》的特色与新意[J]. 谭志杭. 工科数学, 1991(04)
  • [3]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 徐建星. 西南大学, 2011(06)
  • [4]中国“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研究 ——聚焦实验法[D]. 邹雪城.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5]特级教师成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苏省生物学特级教师为例[D]. 王荐.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6]教师个人知识研究 ——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例[D]. 吴卫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一本新颖的高等数学教材——华东六省编着《高等数学》教材的教学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