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形势,再创高水平

适应新形势,再创高水平

一、适应新形势 办出高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牛立成[1](1993)在《适应新形势 办出高水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中国税务》从1984年10月创刊,到这一期已经出版了整整100期。过去的八年,《中国税务》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为广大税务干部、纳税人服务的办刊方向,牢记宣传党和国家的税收方针政策、交流经验、研讨问题、提高广大税务干部的政策水平、增强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促进税收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的宗旨,走过了一条探索、奋斗、提高、发展的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对

王庆如[2](2012)在《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以陕西民办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陕西作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正处于一种举步维艰的“高原期”。根据对陕西省现有的18所民办高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其症状表现为:发展态势正在衰减,生存空间日趋局促,前途命运未卜难测。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走出“高原期”就成为目前民办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所在。本研究综合运用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将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田野研究法和德尔菲法有机结合,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概念、构成要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以此为框架,对陕西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了系统地阐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具体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建构了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分析架构。通过对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概念的厘定,指出了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由大学理念、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内部管理、办学效益五个核心要素构成。依照这五个核心构成要素,建构了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五维要素结构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第二,梳理了陕西民办高校发展历程、成就及特征。陕西民办高校发展经历了自学考试助学机构阶段、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阶段、实施学历教育专科阶段、实施学历教育本科阶段和实施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陕西民办高校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跨越式发展,成为陕西高等教育的一大靓点,被称为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陕西现象”。第三,扫描了陕西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问题与症结。利用分析框架,选取有代表性的民办高校,通过田野研究等方法,对陕西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状况、存在问题进行了扫描。其主要表征是:大学理念方面存在着办学理念模糊、办学定位失当、校园文化淡漠的问题;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培养目标与实践脱节、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着行政管理科学性不强、教学管理专业化不高、学生管理重管轻教的问题;办学效益方面存在着办学经费日趋拮据、经费用途偏失、忽视社会和个人效益的问题。第四,剖析了制约和影响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的因素。从宏观层面来看,由于生源数量萎缩与质量下降、转型期市场经济不健全、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影响因素;从中观层面来看,由于政策制定存在缺陷、政策执行不力、政府管理中存在问题,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的制度性因素;从微观层面来看,由于民办高校的逐利性动机和理念、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的自身原因。第五,提出了新时期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的具体策略。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需要建立整体的改革图景,需要政府、社会和民办高校共同协作。具体来讲:一是完善制度设计,理顺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实行分类管理机制、健全市场机制;二是端正办学思想,淡化逐利色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质量立校意识;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自有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和考核及激励、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四是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多元参与、协作发展”的治理模式;五是加强财政资助,将其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引导其提高质量、培育办学特色。

张颖,王卫宁[3](200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及现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青年编辑的现状不容乐观,文章从青年编辑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职业道德修养和新型业务素质3个方面简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为了办出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刊物,就必须加强高素质的编辑人才的培养,才能繁荣我国的科技出版事业.

李文全[4](2001)在《李文全副主任在省人大报刊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指明 今天这个会议,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形势下召开的。我们从事人大宣传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学习贯彻好"七一"讲话精

王芝华[5](2006)在《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主体,是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规范的传播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导力量。一所高校办得好坏、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所学校的教师阵容。国内外一些有名望的大学都拥有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因此,建设一支具有竞争实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人事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任务。然而,要切实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建立健全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分三部分对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机制做出研究。第一部分对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探析;第二部分探讨了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现行机制存在的一些弊端;第三部分从五个方面论述如何构建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一、师德建设机制: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关键;二、培训机制: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基础;三、激励竞争机制: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动力;四、保障机制: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保证。

王晓妹[6](2014)在《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研究》文中指出学校内涵发展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其理论与实践现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校内涵发展评估体系是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的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借助理论分析及实践研究,深入探究学校内涵发展的概念、特征,进一步完善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论体系;通过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建构,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内涵增值性评价,努力解释一种新的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思想或理论体系;通过文献研究法、内涵分析法、群体经验判断法、特尔斐法等方法研究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建构及实施,揭示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理论实质及操作策略,丰富和完善了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的理论体系及实践策略;通过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标准的实践,尤其是内涵增值性评价的探索,调动不同层次学校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教育公平和学校管理效能的提升,也为区域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引领和有力的保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预设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理论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揭示国内、国外在学校督导评估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现存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和方向。第一章,关于本研究的基本理论界定。主要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相关概念的界定,主要针对内涵发展、学校督导评估、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操作体系、内涵增值度等概念进行界定;二是主要的理论依据,分别简述复杂理论、增值性评价理论、管理效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系统论等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三是针对学校内涵发展的表征及其基本结构进行阐述;四是针对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的特征、主客体及在评估时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进行阐述。第二章,,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阐释。本章主要阐述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整体结构、主要特点及其支持条件。本评估体系是由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组成,突出强调“内涵”与“发展”两个重点。它是在内涵发展的评估价值体系的统领下,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与操作体系的实施来完成,这一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价值。第三章,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本章节主要阐述学校内涵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的依据、基本原则、主要方法及具体步骤;阐述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即:指标要素系统、指标权重系统及指标标准系统。整个评估指标体系共分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63个三级指标和9个核心增值性评估指标。各指标要素具有一定的合逻辑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指标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第四章,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的操作体系。主要阐述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操作系统、基本程序及方法、实施要求等,特别强调指标体系的具体操作以及实施的基本要求,是评估指标体系在实践层面的延伸。第五章,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实施。主要阐述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操作层面的策略、实施成效等,典型案例充分证明了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及实践性。最后,结论部分。本研究的重要创新性结论:内涵发展主要是指人或组织内在品质的不断提升,主要是指人或组织在不同时间段所表现出来的内涵增值度,一般需要2-3次测评方可完成;重点强调“内涵”与“发展”两个方面内容,缺一不可;学校内涵发展评估体系是由指标体系及操作体系构成。二者的和谐运行才能确保整个评估体系的效能,这必将引起教育督导理念及督导技术的转变,必将带来教育督导评估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张勇军[7](2012)在《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研究 ——以A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自创建以来,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型,在创建之初曾短暂依附于大学,随即便开始了独立设置的历史。“壬戌学制”使高等师范教育合并于普通高等教育;上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让高等师范教育又一次重新单独设置。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高等师范院校开始走综合化发展之路,开办非师范专业,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近代中国教师教育在“独”与“合”之间游走,每一次的教师教育转型都给教师教育带来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尽相同的综合化发展模式,综合化成效显着。然而,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以来,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与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担任主要力量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在综合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多,问题更严重,迫切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但从目前的研究文献综述来看,尚缺乏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进行比较系统的、以个案研究为特征的实证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如何综合化发展的?为什么要进行综合化发展?在综合化过程中各自遇到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各种不同类型的师范院校其综合化的模式是怎样的?对教师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在综合化过程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导向和支持?高师院校自身应该采取哪些应对策略?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未有研究以此为论题,并从宏观层面系统梳理和分析综合化发展的原因、模式及产生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措施。本研究围绕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这一主题,以“纵线”的历史回顾与“横线”的国际比较作为研究的基础,选取A省三所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作为研究案例,总结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的不同模式,提出优化地方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的策略,以及在地方师范院校综合化背景下发展教师教育的政策建议这一逻辑线路展开研究。本文首先从回顾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历史着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历史上四次重大转型的缘由和过程,重点分析了每一次转型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并在制度层面阐述了笔者的意见。在国际比较方面,本文重点选取法国、日本和美国三个国家作为国际比较对象,阐述了这三个国家教师教育发展历程,总结了各个国家教师教育发展的特点,为分析我国教师教育提供国际比较的视野。本文所选取代表着三种不同层次和类型院校做个案研究,剖析了案例院校综合化发展动因,评析了案例院校综合化发展的举措,总结了案例院校综合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各自的应对措施,概括总结出“综合协调发展型”、“双主体成长型”和“传统主体式微型”三种不同的综合化发展模式。本研究还将不同类型的综合化发展模式的特点、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各自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于相同类型的高师院校的办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最后提出在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背景下,在省域内构建分层、分类、递进式、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议,尤其提出了要在教师教育的不同层次注重对“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协调,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本研究建议在大学层面建立一个独立设置与综合培养、封闭管理与多元开放相结合的新型教师教育模式的构想,在当前教师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寇杰[8](2001)在《河南省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关键在校长。中小学校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本文属应用性研究,从对素质概念的剖析入手,分析了中小学校长素质的含义、结构,并对河南省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素质状况作出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一系列提高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为“十五”期间河南省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素质的概念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研究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是从教育学意义上的广义的素质概念出发的,即研究中小学校长的主体现实性。中小学校长素质特指校长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职业素质,它是校长从事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德、识、才、学、体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教育人口占全省总人数的27.7%,全省共有中小学校长53000人,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之当前政策对校长的素质要求偏低,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中小学校长培训形式化等原因,河南小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与沿海经济和教育发达省市,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与未来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素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少数卜匿氯;I 巧上堂仟”亡 丫、木。八lA引E R S 了旺S工S中小学校长思想品德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知识相对陈旧,教育理论水平不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学校常规管理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相对不强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在其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等几个方面。为此,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大力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水平,使之更好地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服务,为我省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要提高我省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素质,应采取以下对策:要面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校长的学历层次;严格选拔任用制度,把好校长入口关;建立开放的校长选拔系统,建立校长人才库;科学构建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体系,加强校长培训工作;完善相关政策,建立校长素质提高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约束和监督机制等。

李明佳[9](2021)在《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扩招是国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目前,高职扩招学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学生数量骤增,生源结构复杂,工学矛盾突出。高职院校需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政策供给和经费保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施联合培养工程;构建柔性管理体制,建立多元质量评价体系;对接精准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夏建国[10](2007)在《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以各类在校生2300万的总规模高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并没有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技术型人才稀缺产生的劳动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针对这种现状,许多本科院校,特别是一些由高职高专升格为本科的新建院校,提出要以技术性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举办本科层次技术教育,以此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与此同时,这些院校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是是否需要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何在?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如何?如何按照技术教育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培养出合格的本科技术应用型人才?发展技术本科教育需哪些保障条件等等一系列问题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系列难题。本文通过多学科研究、比较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等多种形式,分别就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背景、研究的出发点、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及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探索了技术本科教育,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释:第一章,导论。在对国内外已有技术本科教育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梳理与综述的基础上,重点厘定了技术本科教育的基本概念,提出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问题,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章,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从“三元论”哲学观及技术学、经济学、人才发展观和高等教育多样化等多学科角度出发,重点对技术本科教育存在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和教育基础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提出发展技术本科教育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第三章,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及特征。提出技术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它有别于本科层次的普通教育与工程教育,也有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其它层次,并尝试提出技术本科教育的若干特征。第四章,技术本科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对世界范围内的技术本科教育类型与院校进行比较研究,重点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日本技术科学大学、我国台湾应用科技大学及英国原多科技术学院等实施技术本科教育类型院校的基本情况与特征,并提出了借鉴方案。第五章,技术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对有关技术本科院校的实践和探索经验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第六章,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制度保障。在分析当前我国现有教育体制的基础上,重点就技术本科教育的管理制度、保障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发展我国技术本科教育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二、适应新形势 办出高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适应新形势 办出高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2)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以陕西民办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民办高校面临的困境需要深化该项研究
        1.1.2 陕西民办高校发展极具代表性
        1.1.3 休戚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相关概念及边界
        1.4.1 民办高校
        1.4.2 办学水平
        1.4.3 策略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架构及内容
        1.5.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的理论关照
    2.1 民办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与价值诉求
        2.1.1 民办高等教育本质属性
        2.1.2 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合理性
        2.1.3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诉求
    2.2 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高等教育系统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分析
        2.3.1 办学水平五维核心构成要素的论证
        2.3.2 办学水平核心构成要素的概念解析
        2.3.3 制约办学水平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3章 陕西省民办高校发展历程回顾
    3.1 陕西民办高校发展的基本历程
        3.1.1 自学考试助学机构阶段(1984—1995年)
        3.1.2 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阶段(1996—1999年)
        3.1.3 实施学历教育专科阶段(2000—2004年)
        3.1.4 实施学历教育本科阶段(2005—2010年)
        3.1.5 实施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2011年—)
    3.2 陕西民办高校发展取得的成就、特点和经验
        3.2.1 陕西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成就
        3.2.2 陕西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特点
        3.2.3 陕西民办高校发展的基本经验
    3.3 陕西民办高校在全国的地位与影响
        3.3.1 陕西民办高校目前的社会地位
        3.3.2 陕西民办高校在我国的影响力
第4章 现阶段陕西民办高校办学水平中存在的问题与症结
    4.1 大学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 办学理念模糊
        4.1.2 办学定位失当
        4.1.3 大学文化淡漠
    4.2 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4.2.1 培养目标与实践脱节
        4.2.2 专业结构不合理
        4.2.3 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4.3 师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4.3.1 师资结构不合理
        4.3.2 师资队伍不稳定
        4.3.3 师资管理不完善
    4.4 内部管理方而存在的问题
        4.4.1 行政管理科学性不强
        4.4.2 教学管理专业化不高
        4.4.3 学生管理重管轻教
    4.5 办学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4.5.1 办学经费日趋拮据
        4.5.2 经费用途存在偏差
        4.5.3 忽视社会和个人效益
第5章 制约陕西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的原因分析
    5.1 社会环境的变迁
        5.1.1 生源数量萎缩、质量下降
        5.1.2 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
        5.1.3 传统社会观念的束缚
    5.2 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
        5.2.1 政策制定存在的缺陷
        5.2.2 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
        5.2.3 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5.3 民办高校办学动机和办学行为存在缺陷
        5.3.1 逐利性的办学动机占据主导地位
        5.3.2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5.3.3 管理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的要求
第6章 提升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策略分析
    6.1 完善制度设计,为提升办学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1.1 理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法律地位,让其公平竞争
        6.1.2 实行民办高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机制
        6.1.3 健全市场机制,为民办高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6.2 端正办学思想,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提升办学水平
        6.2.1 淡化逐利色彩,强化公益属性
        6.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6.2.3 把提高教学质量视为立校之本
    6.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借助优质师资提升办学水平
        6.3.1 加强自有教师队伍建设
        6.3.2 完善教师队伍的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
        6.3.3 积极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
    6.4 完善治理结构,依靠科学管理提升办学水平
        6.4.1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章程
        6.4.2 完善法人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6.4.3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共同协作发展”的治理模式
    6.5 加强财政资助,积极扶持民办高校提升办学水平
        6.5.1 纳入公共政策框架,积极扶持发展
        6.5.2 以财政资助引导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6.5.3 培育办学特色,形成错位发展格局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中的问题
    1.1 师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
    1.2 师资队伍的素质与水平相对滞后
    1.3 师资队伍管理的变化与问题
2、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机制的弊端
    2.1 师德建设机制欠完善
    2.2 培训机制不完备
    2.3 激励机制缺失活力
    2.4 保障机制缺乏力度
3、构建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
    3.1 师德建设机制: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关键
    3.2 培训机制: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基础
    3.3 激励竞争机制: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动力
    3.4 保障机制: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保证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原创性声明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6)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预设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 国内学校督导评估及其评估体系的研究
        (二) 国外学校督导评估及其评估体系的研究
        (三) 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给本研究带来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界说
    一、本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内涵发展
        (二) 学校内涵发展
        (三) 学校督导评估
        (四) 评估指标体系
        (五) 评估操作体系
        (六) 内涵(发展)增值度
    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复杂理论(Complexity theory)
        (二) 管理效能理论(Management efficiency)
        (三) 增值性评价理论(Value-added Assessment)
        (四) 人本主义理论(Humanistic theory)
        (五) 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
    三、学校内涵发展的表征及其结构
        (一) 学校内涵发展的表征
        (二) 学校内涵发展的结构
    四、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的特征、主客体及其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 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的特征
        (二) 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的主客体
        (三) 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阐释
    一、基本结构
        (一) 宏观层面
        (二) 微观层面
    二、主要特点
        (一) 内涵发展评估体系的关键所在
        (二) 与其他几种评估体系的比较
    三、支持系统
        (一) 内部支持系统—内部条件
        (二) 外部支持系统—外部条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一. 指标体系建构的依据
    二. 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
        (一) 导向性原则
        (二) 全面性原则
        (三) 增值性原则
        (四) 过程性原则
        (五) 权衡性原则
        (六) 实效性原则
    三. 指标体系建构的方法与步骤
        (一) 建构的方法
        (二) 建构的步骤
    四. 指标体系的功能与特点
        (一) 指标体系的功能
        (二) 指标体系的特点
    五. 指标体系的构成
        (一) 指标要素系统
        (二) 指标权重系统
        (三) 指标标准系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操作体系
    一. 操作系统
        (一) 自评系统
        (二) 他评系统
    二. 操作程序与方法
        (一) 操作程序
        (二) 操作方法
    三. 操作的基本要求
        (一) 要有可操作的评估方案
        (二) 要有健全的保障机制
        (三) 要有必要的信息采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实施
    一、实施策略
        (一) 总体实施策略
        (二) 具体实施策略
    二、实施的典型案例
        (一) 实施方案
        (二) 实施效果
        (三) 实施结论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附录二:“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研究”课题系列问卷
    附录三:“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研究”课题访谈提纲
    附录四: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综合督导系列问卷
后记

(7)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研究 ——以A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以史为鉴: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制度变迁
    第一节 “师法日本”与我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高师改大”与我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三节 “院系调整”与建国后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第四节 “高师综合化”与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五节 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制度分析
第二章 他山之石: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从“双轨制”走向“一体化”:法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第二节 从“封闭定向”到“大学化”:日本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第三节 从“独立封闭”到“多元开放”: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第四节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发展的经验:综合化的趋势与反思
第三章 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发展的现状调查:A师范大学案例
    第一节 A师范大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A师范大学综合化发展的动因
    第三节 A师范大学综合化战略:迈向教学研究性大学的举措
    第四节 A师范大学综合化发展的评析
第四章 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发展的现状调查:B学院案例
    第一节 B学院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B学院向高层次综合化发展的动因
    第三节 B学院综合化战略:去师范化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B学院向高层次综合化发展的成就
    第五节 B学院综合化发展的评析
第五章 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发展的现状调查:c师专案例
    第一节 C师专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C师专向高层次综合化发展的动因
    第三节 C师专综合化战略:双主体并行的措施
    第四节 C师专向高层次综合化发展的成绩
    第五节 C师专综合化发展的评析
第六章 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发展的策略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发展的模式分析
    第二节 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发展的问题分析
    第三节 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背景下教师教育的困境
    第四节 优化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发展的策略选择
    第五节 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背景下发展教师教育的政策建议
    第六节 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
附录一:访谈对象一览表
附录二:院校领导、教师等访谈提纲
附录三:访谈内容摘录
附录四:攻读博士期间从事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8)河南省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引言
    一、 中小学校长素质的含义及结构
        (一) 素质的含义
        (二) 中小学校长素质的含义
        (三) 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结构
    二、 河南省中小学校长队伍素质状况的分析
        (一) 河南省中小学校长队伍状况的统计资料
        (二) 河南省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现状分析
    三、 河南省中小学校长整体素质偏低的原因分析
        (一) 受传统因素的消极影响
        (二) 现行教育政策对校长素质的要求偏低
        (三) 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四) 校长培训的形式主义也制约着校长素质的提高
    四、 提高我省中小学校长素质的对策
        (一) 面向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提高校长的学历层次
        (二) 严格选拔任用制度,把好校长队伍入口关
        1. 改革我省现行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体制
        2. 理顺中小学校长的任免权限
        (三) 科学构建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体系,加强校长培训工作
        1. 强化政策导向,加强宏观管理
        2. 继续开展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
        3. 加快优秀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步伐
        4. 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
        5. 加强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校长培训质量
        6. 积极改革创新,拓宽校长培养途径
        (四) 完善相关政策,建立校长素质提高的激励机制
        1. 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
        2. 实行校长职务职级制
        3. 设立校长津贴,提高校长待遇
        4. 设立“优秀校长”奖
        (五) 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约束和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9)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扩招的意义
    (一)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输送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服务和改善民生
    (三)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二、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数量骤增,教育管理理念如何转变
    (二)生源结构复杂,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改革
    (三)工学矛盾突出,教学管理工作如何加强
三、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路径
    (一)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政策供给和经费保障
        1. 政府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
        2. 保证实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的目标。
        3.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赋予学校更大的用人自主权。
        4.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办出高水平高职教育。
    (二)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施联合培养工程
        1. 在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学院。
        2. 在企业建立联合教育基地。
    (三)构建柔性管理体制,建立多元质量评价体系
    (四)对接精准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 多措并举,灵活组织教学。

(10)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概念与方法
第二章 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三元论”哲学观和技术观:技术本科教育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经济发展论:技术本科教育的动力支撑
    第三节 人才发展观:技术本科教育的现实需要
    第四节 高等教育多样化:技术本科教育的理性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技术本科教育的特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本科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 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FH)
    第二节 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
    第三节 英国原多科技术学院
    第四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应用科技大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及基本框架
    第二节 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第三节 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创新型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制度保障
    第一节 当前我国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第二节 我国发展技术本科的政策性建议
    第三节 技术本科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适应新形势 办出高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适应新形势 办出高水平[J]. 牛立成. 中国税务, 1993(01)
  • [2]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以陕西民办高校为例[D]. 王庆如. 陕西师范大学, 2012(10)
  • [3]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及现状分析[A]. 张颖,王卫宁. 第4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 [4]李文全副主任在省人大报刊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 李文全. 山东人大工作, 2001(09)
  • [5]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机制研究[D]. 王芝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06(09)
  • [6]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体系的研究[D]. 王晓妹. 辽宁师范大学, 2014(05)
  • [7]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研究 ——以A省为例[D]. 张勇军.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3)
  • [8]河南省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 寇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01(01)
  • [9]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探析[J]. 李明佳. 教育与职业, 2021(02)
  • [10]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 夏建国.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适应新形势,再创高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