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英[1](2015)在《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研究 ——基于陕西省横山县城区中学》文中认为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论述在我国已经非常丰富,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铺天盖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大量涌现出来,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优化用以促进课堂教学的策略也随之更加丰富。笔者在陕西省横山县城区对所有中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这个城区的中学的教育实践和新课程教育理论之间有一定的脱钩。为了理论和实践实践相结合以提高该城区中学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从横山县城区几个中学入手开始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寻找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该城区中学的高中物理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其该有的效用,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困境,教师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困境,学生学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学生主要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及学习热情和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没有充分发挥,对非智力因素理论分析觉得用非智力因素培养以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是可取的方法,而且高中物理教学迫切需要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支持。学生一直处于单纯文化知识的学习,学习过程单一,身心健康不能保证,通过分析学生每天所处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以及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师生关系的变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可行的,有其新课程理念的指向和新时代师生关系的培养基础,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的培养和影响辅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确定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方案是可行的。基于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和优化,在横山县城区的六所中学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从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教师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及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学生现有非智力水平进行分类调查研究,编制调查问卷,以及对六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掌握这六所中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和培养现状。从调查研究的结果发现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是学生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随后在其中的一所中学进行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物理的影响教学实践研究,利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堂教学对比和物理测评成绩分析及学生个案跟踪调查研究,将优化非智力因素和高中物理教学相结合,观察和总结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主要以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为重点,进而让学生懂得非智力因素是什么,其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有何作用,明白智力因素要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学习、快乐生活。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研究,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都有显着发展,学生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确实有非常显着的作用。
魏丽[2](2008)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其学科特点和教育评价体系等原因,物理教学中过多的强调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现在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强调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因此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无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物理教和学效果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功能,界定非智力因素在本研究课题中的内涵,明确了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关系,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说明了物理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设计问卷,对高中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抽样调查,并予以研究分析,比较学业好坏班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分析得出了非智力各因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如学生的兴趣与物理学业是正相关;有关情绪状态对物理学习效率或效果的影响认同值较高;性格与学业好坏无直接关系等。为高中物理教学中设计、优化培养非智力因素提供依据的方法,并结合案例予以说明,为应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教改,落实物理新课程目标,重视培养并运用非智力因素提高物理教和学的效果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
刘攀[3](2020)在《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国家脱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教育——尤其是乡镇高中教育面对着一系列的巨大挑战,如何培养符合时代标准、走向未来的人才,是横在乡镇高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随着人们对教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和个体成长的因素,不仅仅体现在记忆、观察、想象和思考等智力因素上,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逐渐显现。非智力因素指的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因素,主要指的是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这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和个体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日后并没有取得相应的高成就,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够健全,这样往往会呈现出所谓的“高分低能”。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三者对于个体的成才同等重要,甚至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格外重要。在新课改面前,尤其在条件艰苦的乡镇高中里,更应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通过培养非智力因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水平还可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更多正向的影响,例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等,帮助学生从学校到生活全面发展。综上所述,研究非智力因素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整理国内外相关非智力因素的文献资料可知,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和内涵,国内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学者认为,非智力因素泛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因素,包含的内容有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国外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学者认为,非智力因素是包含于智力因素之中的,主要内容是个人的气质和人格因素等。因为国内外专家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定义和内涵不同,因此对于非智力因素而言,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次研究将在综合国内外专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国家非智力因素研究会会长——燕国材先生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定义方式。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第一中学和第五中学的高一、高二和高三学生。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物理非智力因素调查时得出:(1)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整体良好。男生物理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女生;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最高、高二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物理学习兴趣略高于普通班。(2)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不明确。男生的物理学习动机明显高于女生;高二学生物理学习动机得分最高、高一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与普通班的学生在物理学习动机上没有明显差异,重点班学生学习兴趣略高于普通班。(3)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习惯不佳。男生的物理学习习惯略好于女生,但是差异性不明显;高一学生物理学习习惯最好、高二次之、高三最差;普通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反而好于重点班,但是并没有明显差异。(4)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意志良好。男生的物理学习意志好于女生,且差异性明显;高一学生物理学习意志最好、高二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学生的学习意志好于普通班,但是并没有明显差异。(5)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情感价值观整体上表现优秀。女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性不明显;高一表现最好、高二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的学习情感价值观明显高于普通班。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乡镇高中的教学特点,本次研究将从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高中生物理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和策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流程大致如下:首先是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有:重视课堂导入、理论联系实践、活跃课堂氛围等;接着是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可以从树立合理学习目标开始,进行合理归因,鼓励并关注学生等;接下来是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提醒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家校合作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等;然后是学习意志的提升,包括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制力等;最后是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包括心理健康咨询和竖立远大理想等。本文的主要结论:(1)在个体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同智力因素一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除了物理学习情感价值观,其他的非智力因素的维度,在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过程中表现不佳,亟待提高。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两点:(1)丰富了非智力因素与具体学科结合的研究理论,包括编撰出了物理非智力因素测量量表等;(2)给乡镇高中非智力因素的提升与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许潇[4](2020)在《普通高中学生物理成绩分化现象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长久以来,物理学科被认为是高中阶段最难懂、难学、难教的学科,学生成绩分化现象普遍存在。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学科正面临着被弃学、弃选的尴尬境地,导致很多学生在高一阶段就过早地放弃了物理学习,进一步加大了成绩分化现象。在高中这一基础教育学段,物理成绩的过度分化,不仅不利于课标中强调的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落实,不利于教师制定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计划,也不利于学校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大港油田普通高中学生物理成绩分化现象的调查,对成绩分化现象做出描述,对影响成绩分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寻求抑制成绩分化的有效措施,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界定相关概念后,对大港油田普通高中学生的成绩分化现象展开调查。通过分析油田B校2019年高考各科成绩数据,对比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高考成绩分化程度。收集几所学校三届毕业生的物理高考成绩和高一高二年级连续八次物理考试成绩样本,利用SPSS软件对同一届不同学校学生,同一学校不同届学生、同校同届男女生的成绩样本进行平均值、标准差、差异系数等数据分析,调查成绩分化的发展趋势,对物理成绩分化现象做出了描述。同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物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以及家庭关系、学校教育环境等因素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均值的方差分析,将结果与访谈相结合,得出了以上几个因素对成绩分化现象的影响。本文对成绩分化现象的调查结果显示:大港油田普通高中学生的物理高考成绩与其他高考科目相比存在较为严重的分化现象;不同学校同一届学生各阶段成绩分化的程度和分化趋势有所不同,同一学校不同届学生的成绩分化程度和分化趋势不同,但均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和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是成绩分化的两个高峰;男女生成绩分化程度和分化趋势不同,大多数阶段下女生群体的成绩分化程度要高于男生。结合问卷与访谈的调查结果显示: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差异导致物理成绩分化;家庭关系差异和家长在学习管理上的参与度差异导致成绩分化。学校教育管理方式不平等加剧成绩分化,不同学校各因素上的差异影响成绩分化。综合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物理成绩分化现象提出了几点建议: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优化家庭关系,加强有效沟通;优化分层教学,提倡多元评价;优化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公平。
韩晶晶[5](2020)在《基于“思维型”课堂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理念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加重视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并提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目的在于改变初中物理教学中不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现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对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主要有思维型课堂的心理学基础、三棱思维模型、基本原理和基本环节。二、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现状。三、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为解决学生目前思维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四、根据上述教学策略,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速度》和《摩擦力》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本研究的重点是提出有效开展思维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1.教师需增强思维教学意识,加强思维教学能力。做到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2.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好概念引入:(1)掌握已有知识基础,处理好前概念。(2)善于运用实验观察进行概念引入。(3)善用问题引入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新课导入,充分调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3.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探究概念过程可从这几方面展开:(1)以实验探究进行教学过程。(2)将物理学史融入概念教学。(3)结合生活合理利用类比法。(4)创建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优良教学情境。4.加深概念理解,促进概念的应用迁移。5.因材施教,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做好课堂的思维监控,使学生和教师在反思中得到提升。
李颖[6](2019)在《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高中开设的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高中生的物理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能应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及科学探究方法来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学生更好的适应当代生活和未来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物理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物理学困生,不能达到国家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意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学习困难也成为新课改研究问题之一。如何实现物理学困生的转化,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每位物理教师渴求解决的难题。物理学习困难的研究,可以促进物理学习困难的解决,对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归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物理课程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以佳木斯一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等多种方法对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进行成因分析,并通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来寻找相应的转化对策,以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物理教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借鉴,以期能够为高中物理教学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崔荣艳[7](2011)在《新课程理念下情感、兴趣、意志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文中提出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新课程的实施给整个基础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在学科教学中渗入非智力因素,改变只注重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现状。无论从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看,还是从实施新课程的要求以及物理学科的特点来看,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研究课题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借鉴以往非智力因素研究基础上,从情感、兴趣和意志三方面阐述了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旨在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改善学生学习物理的理念,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较好地受到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熏陶和训练,增长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并能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方法、情感体系。非智力因素的渗入,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增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学生将来的学生理念和方式的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培养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尚须进一步解决。
朱英[8](2012)在《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新课改已提出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物理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在《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在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应要求。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得出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各个内涵,再对生理学和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非智力因素”、建构主义心理学、寓教于乐的原理和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本研究还对新课改中提出的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分析,将情感分为社会情感和学生情感,态度分为自身态度、他人态度、学科态度和自然态度,价值观分为自然观、科学观、社会观和远大抱负,归纳整理出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以此为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的主线,自编调查问卷2份,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现状和教师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利用SPSS11.5for windows分析现在初中生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和性别差异对此的影响发现:学生只有在热情、自信的态度、合作态度、人际交往态度、科学态度、参与有关物理的社会科技活动的热情态度、求知的态度和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态度和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处于比较好的水平,此外,男生对于热爱科学的情感比女生强烈;女生对于指向客观世界的态度比男生坚定;男生对于创新的态度比女生勇于提出。而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情况和城乡差异对此的影响发现:教师只有在重视个别差异方面处于比较好的水平,此外,城市对于教师方法技能中的主导作用相比郊区是不够的,也得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因素——社会操作性、教师方法技能和学校操作性。本研究以改善影响因素之一的教师方法技能为指导路线,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研究物理学史、物理实验、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体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这六种方法的特点,专研其对应的教学要求及理论依据,希望通过这六个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初中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构建出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要求教师专研物理教材和教参,在了解物理教材的基础上判断所教的课题是否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材,从而根据情感策略、态度策略和价值观策略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模式的引领下,以初中物理四大主题中的机械运动为例,通过对其内容主题基础型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以惯性和声音为例进行教案设计,根据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吕源[9](2019)在《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的科学技术要得到持续发展,人才是根本保障,而高中教育对合格人才的培养既责无旁贷又举足轻重。进入21世纪,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是最近几年,提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在高中物理学科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习题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习题课不仅在高中物理总课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传统的习题课教学一是接受式学习,教师满堂灌,不给学生任何思考、讨论、合作学习、反思的机会;二是题海战术,让学生苦苦挣扎在频繁的解题练习之中。这些习题课是低效的课堂,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更不会有效地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如何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落实新课改理念,改变传统的习题课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一课题值得探究和实践。本课题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研读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国内外对习题课教学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的理论,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对笔者工作的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部分学生和物理教师的问卷调查,并辅以部分物理教师的访谈,比较深入地了解到目前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归纳和剖析。3、依据调查的结果,在相关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笔者多年高中物理教学的经验,经过探索提出了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习题课教学策略。4、依据提出的教学策略,通过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经过检测证明实验班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班,佐证了相应策略的可行性。
刘霞,鲁刚[10](2011)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当前物理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现状,并对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了探讨.
二、物理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研究 ——基于陕西省横山县城区中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关于非智力因素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国内关于非智力因素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安排 |
第2章 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与非智力因素理论分析 |
2.1 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概述 |
2.2 高中物理教学的困境 |
2.2.1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困境 |
2.2.2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困境 |
2.3 非智力因素概述 |
2.3.1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
2.3.2 非智力因素的特点 |
2.3.3 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
2.3.4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 |
2.4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迫切性和重要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非智力因素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3.1 广泛的教育空间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3.1.1 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非智力因素 |
3.1.2 社会生活启示有利于培养非智力因素 |
3.1.3 学校开设德育课程有利于培养非智力因素 |
3.2 新的师生关系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基础 |
3.3 新的课程理念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指明方向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非智力因素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 |
4.1 学生自我教育有利于获得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主动权 |
4.1.1 非智力因素纳入自我教育的目的 |
4.1.2 非智力因素纳入自我教育的方法 |
4.1.3 学生的自我教育推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4.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策略 |
4.2.1 利用物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 |
4.2.2 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力 |
4.2.3 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 |
4.2.4 巧用物理学之美培养学生审美观和价值观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非智力因素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与结果分析 |
5.1 实践目的 |
5.2 实践对象 |
5.3 实践过程 |
5.4 案例列举 |
5.5 实践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2)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0章 前言 |
0.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0.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0.3 论文的结构 |
第1章 非智力因素与物理教学 |
1.1 非智力因素的概述 |
1.2 非智力因素与高中物理教学 |
第2章 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 |
2.1 调查方案总体设计 |
2.2 调查的数据及分析 |
第3章 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3.1 物理教学中影响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因素 |
3.2 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案例) |
3.3 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结束语 |
4.1 注意点 |
4.2 局限性 |
附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3)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非智力因素概述 |
2.1.1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
2.1.2 非智力因素的组成 |
2.1.3 非智力因素的特点 |
2.1.4 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
2.2 理论基础 |
2.2.1 心理学基础 |
2.2.2 教育学基础 |
2.3 国内外非智力因素研究现状及趋势 |
2.3.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2.3.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2.3.3 非智力因素与物理学习的相关研究 |
第3章 乡镇高中生物理非智力因素现状 |
3.1 黄梅一中和黄梅五中基本情况介绍 |
3.2 测量工具的编制和实施 |
3.2.1 国内非智力因素测量工具的发展 |
3.2.2 测量工具的编制 |
3.3 数据统计 |
3.3.1 样本的选取 |
3.3.2 信效度检验 |
3.4 结果分析 |
3.4.1 非智力因素总体情况及分析 |
3.4.2 各维度的非智力因素均值情况及分析 |
3.4.3 不同性别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4 不同年级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5 不同班别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6 访谈结果 |
3.5 结论 |
3.5.1 问卷调查结论 |
3.5.2 访谈结论 |
第4章 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对策 |
4.1 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
4.1.1 重视课堂导入,整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4.1.2 理论联系实际,减少性别影响 |
4.1.3 活跃课堂氛围,改善年级影响 |
4.2 物理学习动机的培养 |
4.2.1 明确学习目标,形成正确学习动机 |
4.2.2 进行合理归因,消除性别影响 |
4.2.3 鼓励并关注学生,保持学习动机 |
4.3 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
4.3.1 预习和复习,养成良好习惯的开始 |
4.3.2 家校结合,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
4.3.3 改善教学模式,产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
4.4 物理学习意志的培养 |
4.4.1 端正学习动机,强化学习意志 |
4.4.2 培养学生自制力,提升意志品质 |
4.4.3 克服困难情境,磨练意志品质 |
4.5 物理学习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
4.5.1 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 |
4.5.2 志存高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5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 |
5.3 研究不足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访谈设计 |
致谢 |
(4)普通高中学生物理成绩分化现象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成绩分化现象 |
2.2 成绩分化的原因 |
2.3 成绩分化的应对策略 |
3 理论基础 |
3.1 发现学习理论 |
3.2 学习兴趣理论 |
3.3 学习动机理论 |
3.4 学习自我效能感理论 |
4 大港油田普通高中学生物理成绩分化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
4.1 物理学科与其他高考学科的高考成绩分化情况比较 |
4.2 物理成绩分化的发展趋势 |
5 大港油田普通高中学生物理成绩分化的影响因素调查 |
5.1 问卷调查 |
5.2 访谈调查 |
5.3 调查结果 |
6 普通高中学生物理成绩分化的应对策略建议 |
6.1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6.2 优化家庭关系,加强有效沟通 |
6.3 优化分层教学,提倡多元评价 |
6.4 优化教育生态,提倡教育公平 |
7 结论与反思 |
7.1 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点 |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5)基于“思维型”课堂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的形成和发展 |
2.1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的定义 |
2.2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
2.2.1 认知发展教学理论 |
2.2.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2.3 学习科学理论 |
2.3 林崇德的“三棱”思维结构模型 |
2.4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 |
2.4.1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 |
2.4.2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
2.4.3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与思维的关系 |
第三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
3.1 调查对象和目的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目的 |
3.2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3.3 调查结果和分析 |
3.3.1 调查数据统计 |
3.3.2 调查数据分析 |
3.4 调查结论 |
第四章 基于“思维型”课堂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策略 |
4.1 教师需增强思维教学意识,加强思维教学能力 |
4.2 明确概念教学目标,设计好概念引入 |
4.2.1 掌握已有知识基础,处理好前概念 |
4.2.2 善于运用实验观察进行概念引入 |
4.2.3 善用问题引入概念 |
4.3 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
4.3.1 以实验探究进行教学过程 |
4.3.2 将物理学史融入概念教学 |
4.3.3 结合生活合理利用类比 |
4.3.4 创建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优良教学情境 |
4.4 加深概念理解,促进概念的应用迁移 |
4.5 因材施教,培养非智力因素 |
4.6 做好课堂的思维监控 |
第五章 基于“思维型”课堂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 |
5.1 教学设计的思路 |
5.2 教学设计案例一 |
5.3 教学设计案例二 |
5.4 教学设计的比较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研究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内容 |
一、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理论历史研究与分析 |
(一)学习困难的研究历史和界定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三)国内外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的研究与分析 |
(四)国内外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转化的研究与分析 |
二、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实践调查及分析 |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 |
(二)问卷调查的数据处理 |
三、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的系统化分析 |
(一)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内因 |
(二)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外因 |
四、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转化的策略探讨 |
(一)学生方面的策略 |
(二)教师方面的策略 |
(三)学校方面的策略 |
(四)家庭方面的策略 |
(五)各方面之间的联合攻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调查问卷 |
(7)新课程理念下情感、兴趣、意志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关于非智力因素的提出、研究现状及写作缘由的分析 |
(一) 非智力因素的提出 |
(二) 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现状 |
二、对传统教育的反思 |
三、对物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四、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依据 |
第一章 非智力因素概述 |
1.1 理论基础 |
1.1.1 非智力因素的内涵 |
1.1.2 非智力因素的外延 |
1.1.3 非智力因素的特点 |
1.1.4 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
1.2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 |
1.2.1 教师的教学策略 |
1.2.2 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
第二章 情感的培养 |
2.1 关于情感 |
2.1.1 情感的含义 |
2.1.2 情感的来源 |
2.1.3 情感的特点 |
2.1.4 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 |
2.2 情感的培养 |
2.2.1 创设教育情境 |
2.2.2 倡导亲身体验 |
2.2.3 注重迁移默化 |
2.2.4 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
2.2.5 把握教育契机 |
2.2.6 开展平等对话 |
第三章 兴趣的培养 |
3.1 关于兴趣 |
3.1.1 兴趣的基本涵义 |
3.1.2 兴趣的发展过程 |
3.2 兴趣的规律与学习 |
3.2.1 兴趣逐步深化的规律 |
3.2.2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交替转化的规律 |
3.2.3 广阔兴趣与中心兴趣相互促进的规律 |
3.2.4 好奇心、求知欲、兴趣依次发展、交互作用的规律 |
3.2.5 兴趣与注意相互依存的规律 |
3.2.6 兴趣与努力不可分割的规律 |
3.3 兴趣的培养 |
3.3.1 发展情感,培养乐趣 |
3.3.2 培养理想,形成志趣 |
3.3.3 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 |
3.3.4 激发学生的自主情感 |
第四章 意志的培养 |
4.1 关于意志 |
4.1.1 意志的基本涵义 |
4.1.2 意志的特征 |
4.1.3 意志规律的应用 |
4.2 意志的品质 |
4.3 意志的培养 |
第五章 实验研究 |
调查问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教育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8)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5 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 |
1.5.1 初中物理“情感”的内涵 |
1.5.2 初中物理“态度”的内涵 |
1.5.3 初中物理“价值观”的内涵 |
第二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 |
2.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
2.1.1 生理学依据 |
2.1.2 心理学依据 |
2.2 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基础——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
第三章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 |
3.1 新课标中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教学目标分析 |
3.1.1 新课标中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教学目标 |
3.1.2 新课标中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教学目标分析 |
3.2 机械运动内容主题基础型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 |
3.2.1 机械运动内容主题基础型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3.2.2 机械运动内容主题基础型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 |
第四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
4.1 初中生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
4.1.1 “情感”、“态度”、“价值观”调查项目明细 |
4.1.2 调查结果分析 |
4.1.2.1 问卷信度分析 |
4.1.2.2 问卷效度分析 |
4.1.2.3 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
4.1.2.4 性别差异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 |
4.2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实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
4.2.1 调查结果分析 |
4.2.1.1 问卷信度分析 |
4.2.1.2 问卷效度分析 |
4.2.1.3 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
4.2.1.4 城乡差异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 |
4.2.2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的构建和案例片段 |
5.1 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的构建 |
5.1.1 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1.1 引入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1.2 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1.3 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1.4 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1.5 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1.6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
5.1.2 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的构建 |
5.2 机械运动内容主题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案例片段分析——以惯性和声音为例 |
5.2.1 惯性知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案例片段分析 |
5.2.2 声音知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案例片段分析 |
第六章 总结 |
6.1 本文创新点 |
6.2 结论与展望 |
6.2.1 结论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案例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附录三 SPSS 数据分析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物理解题能力 |
2.1.2 物理习题、习题课 |
2.1.3 实践、教学实践 |
2.2 习题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
2.3 习题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
2.4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1 杜威的教育理论 |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4.4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3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及分析 |
3.1.1 调查的目的 |
3.1.2 调查工具的制作 |
3.1.3 调查的实施 |
3.1.4 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3.1.5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情况访谈 |
3.2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影响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主要问题 |
4 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研究 |
4.1 加强习题课教学的开放性 |
4.1.1 加强习题选择的开放性 |
4.1.2 加强习题课教学的开放性 |
4.2 注重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
4.2.1 注重审题训练的有效性 |
4.2.2 注重不同题型相应解题策略运用的有效性 |
4.3 凸显解题思维训练的经常性 |
4.3.1 凸显解题建模训练的经常性 |
4.3.2 凸显解题变式训练的经常性 |
4.3.3 凸显解题思维方法训练的经常性 |
4.4 强化习题教学反馈的及时性 |
4.4.1 强化习题课堂反馈的及时性 |
4.4.2 强化学生作业反馈的及时性 |
4.4.3 强化考试评讲反馈的及时性 |
4.5 增强习题课教学的艺术性 |
4.5.1 增强针对性教学的艺术性 |
4.5.2 增强赏识教育的艺术性 |
4.5.3 增强课堂细节的艺术性 |
4.5.4 增强现代教学手段的艺术性 |
4.6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
4.6.1 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解题习惯 |
4.6.2 促进学生养成迎难而上的解题习惯 |
4.6.3 促进学生养成注重规范的解题习惯 |
4.6.4 促进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解题习惯 |
5 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实践研究 |
5.1 实验方案的设计 |
5.2 实验过程 |
5.2.1 《试卷评讲》习题课教学案例 |
5.2.2 第一轮复习习题课《动能定理》教学案例 |
5.3 实验效果分析 |
5.4 实践的几点体会 |
6 结束语 |
6.1 研究的收获 |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2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泰兴市第一高中2017-2018秋学期第一次阶段物理测试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物理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现状分析 |
2 非智力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
2.1 兴趣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
2.2 个性与气质差异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
(1) 个性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
(2) 气质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
2.3 动机与态度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
2.4 情感 意志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
3 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原则 |
3.1 遵循各非智力因素之形成及发展变化规律 |
3.2 科学性 思想性 实用性 趣味性相结合 |
3.3 长期性与持久性 多元性与复杂性 |
3.4 与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统一 |
4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4.1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
(1) 热爱本职工作, 提高自身修养 |
(2)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
(3) 让学生体验成功 |
4.2 要注重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
4.3 目标激励 促进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
4 结论 |
四、物理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研究 ——基于陕西省横山县城区中学[D]. 王海英. 陕西师范大学, 2015(02)
- [2]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D]. 魏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08(01)
- [3]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D]. 刘攀. 河南大学, 2020(02)
- [4]普通高中学生物理成绩分化现象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许潇.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5]基于“思维型”课堂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D]. 韩晶晶. 苏州大学, 2020(02)
- [6]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分析[D]. 李颖. 佳木斯大学, 2019(03)
- [7]新课程理念下情感、兴趣、意志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D]. 崔荣艳.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 [8]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研究[D]. 朱英.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2)
- [9]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践研究[D]. 吕源. 扬州大学, 2019(02)
- [10]物理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刘霞,鲁刚. 物理通报,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