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箍的超声波探伤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刘宪,范军[1](2006)在《机车轮箍和整体轮的超声波探伤》文中研究说明
刘宪[2](2015)在《机车车轮超声波不动车探伤可靠性试验》文中指出为验证不动车探伤的可靠性,在机车车轮上不同位置上制作了缺陷,采用横波组合探头进行探伤试验,证明了在车轮踏面上距离缺陷不同距离都能探测出缺陷反射波,并对车轮典型缺陷波形进行了介绍。
陈昌华[3](2009)在《车轮轮箍密集型缺陷分析》文中提出对存在密集型缺陷的车轮、轮箍,采用无损检测与有损检测对比解剖的方法,对典型缺陷进行超声波探伤、X射线探伤分析,通过断口、金相、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确认缺陷的性质。建立了缺陷性质与超声波探伤波形特征的对应关系,制定了在线超声波探伤方法和密集型小缺陷判定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波形形态的动态分析检测技术具有判定缺陷性质直观等特点。
高俊莉[4](2020)在《铁路机车轮箍标准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述铁路轮箍相关标准发展历程,介绍国内外轮箍相关标准情况。重点阐述最新版机车轮箍标准TB/T 1400.2—2018《机车用有箍车轮第2部分:轮箍》修订后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变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标准。
邱晨[5](2003)在《机车轮对超声波智能探伤系统》文中提出轮对是机车走行部的重要部件,是影响列车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随着我国铁路重载、提速战略的实施,轮对的工作条件更加恶劣,轮对故障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列车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由于全悬挂空心轴、半悬挂抱轴承等复杂结构车轴的使用和整体碾钢轮陆续替代轮箍组装式车轮,各型机车轮轴结构不同,车轴加工台阶和过渡圆角不同,从动牵引齿轮与车轴采用过盈装配等,在这些结构复杂且疲劳裂纹产生集中的区域,探伤时极易发生波形交织和重复,难以识别真正缺陷波。目前铁路运用部门普遍采用的人工超声波探伤方式已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开发研制轮对智能探伤系统,对轮对的技术状态进行准确诊断,是提高轮对工作可靠性,确保机车运行安全的必要措施。 为此,提出了机车轮对智能超声波探伤系统的总体方案,该系统综合利用数字超声探伤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构成完善的硬件系统。通过调研、总结、试验、理论分析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机车轮对图形库、诊断文档数据库、检验结果数据库及智能分析模块等软件系统。针对我国铁路轮对的具体结构,对探伤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用多种波形,多频率,多角度、组合探头进行探伤的新方法,有效解决了漏探和错探问题,并可大幅度提高探伤速度。开发了智能分析软件,它能根据探伤仪输出的数据,自动判断缺陷大小、位置,并能将有关结果显示在轮对的三维视图上,使检测结果一目了然。开发了检测结果处理模块,可以对检测结果进行存储、显示、打印输出,并可以按给定的条件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便于实现轮对管理现代化。 基于现代新技术设计的机车轮对超声波智能探伤系统,可以实现轮对探伤过程的自动化,图形、标准、参数的文档化,探伤结果分析的智能化。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探伤结果的准确率及探伤工作效率,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文的工作对开发研制现场继续的探伤设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汪春晓[6](2010)在《相控阵超声波车轮缺陷探伤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超声相控阵无损探伤技术是近年来超声无损探伤领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早期的应用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医学高分辨率成像领域,初期的超声相控阵系统制作复杂且成本较高,在工业无损探伤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随着近年来压电复合技术、微电子技术、探头设计制造工艺、强大功能软件的飞速发展,超声相控阵技术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的超声波探伤方法,担负起质量控制严格的航空、铁路、核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等工业领域的无损探伤职责,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超声相控阵技术通过对超声阵列换能器中各阵元进行相位控制,获得灵活可控的合成波束。它具有能进行动态聚焦、可进行成像检测、可检测复杂形状物体、能提高检测灵敏度、分辨力和信噪比等多项优点。本文通过跟踪调研近年来国内外超声探伤领域发展的新动向,分析采用将超声相控阵技术应用于车轮缺陷探伤的方法,针对车轮中的轮辋、轮辐缺陷性质和缺陷分布特点,利用超声相控阵技术中灵活的声束控制和聚焦两大突出优势来简化步骤,解决轮对的实时探伤,提高轮对探伤精度等一系列的问题。并根据标准试块、实物试块、车轮缺陷样板轮、现场动车在线探伤等一系列的实验,参考铁道部有关车轮探伤标准文件,完成车轮在线相控阵超声波探伤的成套解决方案。分析讨论了相控阵超声波车轮缺陷定位和探伤分辨率,提出利用可变孔径聚焦和深度聚焦的方式来优化车轮探伤,在提高探伤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较高的检测效率。在本文的最后,还对全文实验、超声相控阵车轮探伤的应用情况做出简单总结,客观地评价了超声相控阵车轮缺陷探伤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一些改进意见,还对今后车轮缺陷探伤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
陈昌华[7](2003)在《车轮轮箍超声波探伤计算机检测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超声波探伤数字化检测技术由时域分析过度到频域、图象处理等复杂的数字化信号识别,使复杂的超声波缺陷信号背景噪声干扰,削弱信号中的多余信息量的研究,成了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系统实现了车轮、轮箍两条超声波探伤生产线智能化检测功能。
程快明,孙慧[8](2008)在《铁路机车整体车轮缺陷分析与超声波检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统计上海铁路局机车整体辗钢车轮上线运用以来所发生故障现象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质,重点针对危害性缺陷——辋裂,指出当前探伤工艺难以发现的局限性。介绍上海铁路局当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并提出了研制轮对在线自动化检测设备的设想。
肖峰,卢永刚[9](2009)在《铁路机车轮箍超声波探伤的幻影波试验分析》文中认为通过试验证明了在超声波探伤仪的重复频率较高时,对于透声性好的工件,更容易出现"幻影波"。同时,证明了超声波探伤中"幻影波"不同于缺陷波的一些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可作为判定异常反射波为"幻影波"的依据。
高迈[10](1995)在《轮箍和轮辋的自动化超声波试验》文中提出介绍国际铁路联盟试验研究所E62委员会对轮箍和整体辗钢车轮轮辋产生疲劳裂纹的研究结果。通过超声波试验装置进行的试验和分析表明:整体车轮发生损坏所造成的后果比有箍车轮还要严重,即造成车辆或列车脱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整体辗钢车轮进行探伤检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前西德联邦铁路已研制成功了一种整体车轮轮辋的探伤装置。研究结论认为:轮箍和轮辋产生的疲劳裂纹是可以准确查出的。
二、轮箍的超声波探伤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轮箍的超声波探伤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机车轮箍和整体轮的超声波探伤(论文提纲范文)
1 车轮故障 |
1.1 轮箍崩裂 |
1.2 整体车轮踏面掉块 |
2 超声波探伤方法 |
2.1 新制轮箍 (整体车轮) 的超声波探伤 |
2.1.1 轴向检查 |
2.1.2 径向检查 |
2.1.3 材质透声性能检查 |
2.1.4 直探头探伤基本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
2.1.5 双晶片纵波探头垂直入射法原理及特点 |
2.2 在役轮箍的超声波探伤 |
2.2.1 斜探头横波斜入射法基本原理及特点 |
2.2.2 不动车横波探伤原理 |
2.2.3 波形分析 |
3 结论 |
(2)机车车轮超声波不动车探伤可靠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车轮不动车探伤基本原理 |
3 不动车探伤试验 |
3.1 车轮踏面下Ф3×30 mm横孔探伤 |
3.2 轮缘上3 mm深度的人工槽探伤 |
3.3 轮缘上轴向Ф3×10 mm横孔探伤 |
3.4 轮箍内侧面30 mm长、1 mm深人工槽探伤 |
3.5 轮箍挡圈处Ф3×10 mm横孔探伤 |
3.6 轮箍外侧面长40 mm的自然裂纹探伤 |
3.7 整体车轮外侧面自然裂纹探伤 |
4结论 |
(4)铁路机车轮箍标准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国内轮箍标准发展概述 |
3 国际轮箍标准概述 |
4 TB/T 1400.2—2018解读 |
4.1 修订背景 |
4.2 主要变化 |
4.3 关键指标 |
4.3.1 化学成分及允许偏差 |
4.3.2 显微组织、晶粒度和非金属夹杂物 |
4.3.3 低倍组织 |
4.3.4 内部完好性 |
4.3.5 力学性能 |
4.3.6 落锤性能 |
4.3.7 表面状态和表面质量 |
5 结语 |
(5)机车轮对超声波智能探伤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系统总述 |
2.1 机械系统 |
2.2 液压控制系统 |
2.3 电气控制系统 |
2.4 微机控制、分析系统 |
2.5 超声探伤系统 |
2.6 小结 |
第三章 超声探伤系统 |
3.1 探伤仪 |
3.1.1 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的原理 |
3.1.2 缺陷的显示方式 |
3.2 探头 |
3.2.1 探头的选择 |
3.2.2 频率的选择 |
3.3 耦合剂 |
3.4 缺陷位置的判断 |
3.5 诊断标准的文档化 |
3.5.1 超声场的特征量 |
3.5.2 文档化 |
3.6 探头灵敏度调整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部分 |
4.1 实现功能 |
4.2 开发软件的选取 |
4.3 面向对象技术 |
4.3.1 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模式 |
4.3.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模式 |
4.4 人机交互界面 |
4.5 结果显示程序 |
4.5.1 OpenGL |
4.5.2 轮对视图的开发 |
4.6 数据库存储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相控阵超声波车轮缺陷探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磁粉探伤法 |
1.2.2 涡流探伤法 |
1.2.4 超声探伤法 |
1.3 本文完成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超声相控阵车轮探伤技术原理 |
2.1 超声相控阵基本原理 |
2.1.1 换能器原理 |
2.1.2 波型与波型转换 |
2.1.3 声波的衰减特性 |
2.1.4 超声叠加波束形成与控制 |
2.2 动车车轮探伤技术现状及比较 |
2.2.1 车轮常规超声探伤方法 |
2.2.2 车轮超声相控阵探伤方法 |
2.2.3 两种车轮探伤方法的比较 |
2.3 超声相控阵探伤 |
2.3.1 相控阵探头及选型 |
2.3.2 数据采集与超声成像 |
2.3.3 超声相控阵探伤设备 |
2.3.4 声场的仿真覆盖分析 |
第3章 车轮缺陷分布特点及人工缺陷的制作 |
3.1 动车车轮构造及缺陷分布特点 |
3.1.1 车轮构造 |
3.1.2 轮辋缺陷分布特点 |
3.1.3 轮辐缺陷分布特点 |
3.2 人工缺陷的制作 |
3.2.1 标准试块 |
3.2.2 轮辋实物试块缺陷的制作 |
3.2.3 车轮样板轮缺陷的制作 |
第4章 针对车轮缺陷的探伤实验及分析 |
4.1 进行车轮探伤的基本操作流程 |
4.2 相控阵探伤仪校准 |
4.2.1 探伤仪/探头组合校准 |
4.2.2 轴向探伤灵敏度 |
4.2.3 周向探伤灵敏度 |
4.2.4 径向探伤灵敏度 |
4.3 轮辋缺陷试块探伤 |
4.4 轮辐缺陷探伤 |
4.5 车轮缺陷样板轮探伤 |
4.6 探伤实验小结 |
4.7 现场动车车轮探伤 |
4.7.1 探伤线路 |
4.7.2 扫查方式和扫查步骤 |
4.7.3 地沟内作业的扫查范围 |
4.7.4 缺陷的检测与评估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相控阵聚焦的改进及实验分析 |
5.1 改进的目的 |
5.2 缺陷的定位和探伤分辨率 |
5.2.1 缺陷面形对回波指向性的影响分析 |
5.2.2 探伤仪器定位误差实验及分析 |
5.2.3 轮辋探伤样块的缺陷定位能力测试 |
5.2.4 车轮缺陷几何数值转化关系 |
5.2.5 车轮声束扩散角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
5.2.6 缺陷定位能力测试总结 |
5.3 基于相控阵聚焦的缺陷探伤改进及实验 |
5.3.1 相控阵聚焦特性的适用性 |
5.3.2 轮辋区域可变孔径聚焦分析 |
5.3.3 轮辐区域深度聚焦分析 |
5.3.4 车轮聚焦测试 |
5.3.5 聚焦测试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9)铁路机车轮箍超声波探伤的幻影波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重复频率和幻影波 |
2 试验和分析 |
2.1 试验1:预备试验 |
2.2 试验2:重复频率对探伤灵敏度的影响 |
(1) 试验条件 |
(2) 试验步骤 |
(3) 试验结果: |
2.3 试验3:底面反射条件对“幻影波”的影响 |
2.4 试验4:材质透声性和探头频率对“幻影波”的影响 |
(1) 试验条件 |
(2) 试验步骤 |
3 试验结果 |
4 结论 |
四、轮箍的超声波探伤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机车轮箍和整体轮的超声波探伤[J]. 刘宪,范军. 无损检测, 2006(09)
- [2]机车车轮超声波不动车探伤可靠性试验[J]. 刘宪.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5(02)
- [3]车轮轮箍密集型缺陷分析[J]. 陈昌华. 无损探伤, 2009(06)
- [4]铁路机车轮箍标准综述[J]. 高俊莉. 铁道技术监督, 2020(04)
- [5]机车轮对超声波智能探伤系统[D]. 邱晨. 大连铁道学院, 2003(01)
- [6]相控阵超声波车轮缺陷探伤技术研究[D]. 汪春晓.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0)
- [7]车轮轮箍超声波探伤计算机检测技术[J]. 陈昌华. 物理测试, 2003(01)
- [8]铁路机车整体车轮缺陷分析与超声波检测[J]. 程快明,孙慧. 铁道机车车辆, 2008(03)
- [9]铁路机车轮箍超声波探伤的幻影波试验分析[J]. 肖峰,卢永刚. 铁道机车车辆, 2009(03)
- [10]轮箍和轮辋的自动化超声波试验[J]. 高迈. 国外铁道车辆, 19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