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粒尺寸对 Fe-1.8%wtSi 屈服过程声发射的影响

晶粒尺寸对 Fe-1.8%wtSi 屈服过程声发射的影响

一、晶粒度对Fe-1.8%wtSi屈服过程声发射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超[1](2019)在《面向转向架结构健康监测的声发射波传播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与重载是当代铁路发展的显着特点,在此背景下的转向架作为机车车辆的轨道引导者、重量支撑者和冲击承受者等多重功能的组合体,一旦发生失效,则可能会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事故。目前转向架结构定期检修所采用的无损探伤技术,并不能全面检查与评价动态裂纹的萌生发展及其危险程度。健康监测技术,特别是能够实时在线监测的声发射技术,或许成为解决转向架结构运用安全的重要出路。然而,由于转向架结构的复杂性和损伤的多样性,导致声发射波的产生机制、传播机理及衰减特性尚未完全明晰,因而成为制约声发射技术在转向架结构健康监测领域进一步应用与发展的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转向架构架材料的声发射波产生、声发射波的传播特性、声发射波的衰减特性以及声发射声压透射等关键问题开展了研究,以期为转向架结构实现声发射健康监测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转向架构架材料的声发射波产生与性能分析对声发射产生的根源——位错起源、增殖和塞积进行了理论研究,推导了声发射波能量、幅度与晶粒尺寸的关系式,声发射波幅度与位错切应力的关系式,声发射事件计数率与位错密度及实验参数等的关系式;明确了三个更能准确反映声发射波特性的新参数:幅度统计率、能量统计率和撞击速率;基于位错密度分布函数和无位错区理论阐明了弹性阶段的预设裂纹试件产生大量声发射信号的缘由;基于上述理论,应用声发射波幅度统计率等参数对构架S355J2材质试件单向拉伸过程的初夹、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五个阶段进行了准确划分,成功刻画了屈服“锯齿平台”和强化“三阶段”等特征,从而表明了声发射参数对材料的微观断裂比力学参量更加敏感,同时还全面掌握了转向架构架S355J2材质单向拉伸五个阶段的声发射性能。(2)转向架侧架的声发射波传播仿真及波速研究理论分析了声发射体波和兰姆波传播特性,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了Hsu-Neilsen断铅激励下声发射扩展波和弯曲波两种模态的产生机理和传播特性,研究了仿真中断铅激励力值、网格最大值以及其它参数设置等关键内容;基于此又提出了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仿真计算板状结构两种模态波波速的方法,即提取出仿真模型中节点的纵向振动速度和垂向振动速度作为重要参数,分别用于计算扩展波和弯曲波的波速值,二者与由频散特性计算出的理论值偏差均很小;最终集成UG、HyperMesh、LS-DYNA三种软件建立了转向架侧架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复杂结构声发射波传播过程的可视化,将波速的仿真值、现场断铅实验值及理论值相比对,证明了该方法完全适用于复杂结构的声发射声场模拟。(3)转向架构架的声发射波幅值衰减规律研究从平面波与柱面波的不同波阵面角度,对板状结构声发射波幅值衰减规律进行了理论推演,分别得到了传统的指数函数、修正的指数函数和改进的幂函数等三种幅值衰减模型,并且提取断铅实验信号单一模态的扩展波首波峰值作为衰减测量尺度予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全场范围的声发射波衰减规律为其幅值随传播距离增大而遵循幂函数模型形式逐渐减小,特别是在近场范围更加贴切,仅有在远场范围传统的指数幅值衰减模型才能符合声发射波的实际衰减规律;最后基于此幂函数幅值衰减规律提出声源定位新方法,并在转向架构架钢板上予以定位研究,依据检测到的声发射主要模态波首波峰值即可实现与传统幅值衰减区域定位相区别的更小范围的声源定位。(4)转向架构架的声发射声压透射系数研究提出了转向架构架钢板、氧化皮层、称合剂层、声发射传感器陶瓷层等多层介质的声发射平面波倾斜入射模型,推导了1~层之间的位移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计算公式;进而推演了声发射平面纵波垂直入射多层介质时的透射特性,通过声压平衡方程与速度平衡方程推导出无耦合剂、有耦合剂和有氧化层等三种典型状态下的声压透射系数公式,并搭建了转向架构架钢板声压透射系数实验系统,并针对上述三种状态分别进行了透射波形的振幅检测,理论方法和实验手段的正确性得以互为印证;最后详细分析了耦合剂层声阻抗值和厚度、氧化皮层声阻抗值和厚度、传感器陶瓷层声阻抗值以及耦合层介质的内外位置参数变化等因素对声压透射系数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以声发射波在转向架结构中的产生、扩散、衰减直至被传感器接收这一生命历程为研究主线,着重对构架材料的声发射波产生、声发射波的传播特性、声发射波的衰减特性以及声发射声压透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将声发射技术应用于转向架结构的健康监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刘同成[2](2018)在《微观组织对金属材料拉伸过程中声发射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金属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塑性好和韧性优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声发射检测技术作为一种动态无损检测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数据信号来自材料自身的缺陷,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用声发射检测技术能有效检测材料变形过程中的微观损伤。材料的声发射产生机制及信号特性是声发射检测技术应用的基础,现有的声发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不能有效指导人们对声发射的理解。本文通过热处理方法改变DC05型钢板微观晶粒形态,采用新三思拉伸试验机对钢板进行单向拉伸试验,使用PCI-2型双通道声发射检测仪检测钢板拉伸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分析了不同微观组织形态对声发射特征信号的影响。借助于金相观察结合金属学原理解释了声发射源产生的物理本质,对声发射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通过对DC05型钢板分别在750℃、800℃、850℃、900℃、950℃温度下进行热处理,750℃、800℃时材料的晶粒尺寸增大不明显,850℃、900℃、950℃材料的晶粒尺寸明显增大。对获得的不同微观组织结构的试件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发现晶粒尺寸变大对材料的弹性模量影响不大,而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材料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延伸率减小。研究了DC05型钢材拉伸过程的声发射特性,结合金相观察和金属学原理,解释了拉伸各阶段声发射源产生的机制。比较了经过不同温度(750℃、800℃、850℃、900℃、950℃)热处理后的试件拉伸过程的声发射特性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热处理温度较低时(750℃、800℃),由于热处理产生的铁素体数量减少,材料晶粒尺寸变化不大,故试件拉伸过程产生的声发射能量、幅值、振铃计数信号较弱,能量累积曲线及振铃计数累积曲线较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850℃、900℃、950℃),材料晶粒尺寸增大显着,试件拉伸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位错滑移运动加强,从而试件拉伸过程产生的声发射能量、幅值、振铃计数信号变强,能量累积曲线及振铃计数累积曲线变高。

沈朝[3](2015)在《超临界水冷堆燃料包壳候选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文中认为超临界水冷堆(SCWR)同现有的轻水堆(LWR)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布局紧凑,热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因此其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用来大规模发电的四代概念堆型。然而,水在超过临界点(374℃,22.1MPa)之后,其对堆内结构材料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而在所有的堆内构件中,燃料包壳的工作条件最为苛刻。当前,人们对用于超临界火电厂、航空发动机、压水堆核电站、聚变堆以及快堆的相关材料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并且得到了一系列候选材料,但其在SCWR堆内工况下的适用性,尤其是均匀腐蚀性能以及应力腐蚀性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分别对铁素体/马氏体(F/M)钢(P92和T91),奥氏体不锈钢(HR3C和304NG),镍基合金(C276)以及奥氏体ODS钢(316-ODS和310-ODS)在超临界水(SCW)中进行了均匀腐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F/M钢在SCW中的耐均匀腐蚀性能较差,并且表面氧化膜出现了开裂和剥落的现象;高Cr含量的奥氏体不锈钢HR3C具有优良的耐均匀腐蚀性能,而Cr含量较低的304NG钢出现了严重的疖状腐蚀;镍基合金具有极其优良的耐均匀腐蚀性能,当温度由600℃升高到650℃时材料的腐蚀增重反而降低;奥氏体ODS钢同样具有良好的耐均匀腐蚀性能,310-ODS钢表面氧化膜致密完整,而316-ODS钢由于熔炼过程中的缺陷,表面氧化膜结构不均匀。本文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的方法分别研究了P92钢,316Ti钢,HR3C钢,C276合金以及310-ODS钢在SCW中的应力腐蚀开裂(SCC)敏感性。在这五种候选材料中,P92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且其SCC倾向极低;316Ti钢的力学性能较差,同时其出现了严重的穿晶应力腐蚀开裂(TGSCC);HR3C钢、C276合金和310-ODS钢均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并且这三种材料均出现了沿晶应力腐蚀开裂(IGSCC),但是HR3C钢和310-ODS钢的SCC倾向较低,而C276合金具有极高的IGSCC敏感性。根据本文中的实验筛选结果可知,HR3C钢和310-ODS钢在SCW环境中具有优良的耐均匀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还有具有较低的SCC敏感性,因此它们在所有的候选材料中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冷建成[4](2012)在《基于磁记忆技术的铁磁性材料早期损伤诊断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损检测技术对于保障设备可靠运行及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设备正日益向高载、高速、高温、高压的方向发展,为了防止突发性事故的发生,早期发现引起机械结构和设备失效的各种微观缺陷和局部应力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在宏观裂纹或缺陷产生之前的隐性损伤对于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来说却无能为力。新兴的金属磁记忆技术,被认为在早期损伤检测方面极富开发潜力,但目前对铁磁构件早期损伤的磁记忆检测机理和方法还缺乏相应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研究,找到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初期塑性变形及早期疲劳损伤诊断的方法,以达到尽早发现构件损伤、提前预防失效的目的。首先探讨了磁记忆技术用于应力状态和疲劳损伤检测的可行性,进而围绕铁磁性材料早期损伤检测这一核心,从静载和疲劳拉伸试验研究、塑性范围内的磁机械效应模型构建、面向早期疲劳损伤的磁场畸变建模等几个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了铁磁构件早期损伤的磁记忆检测问题。具体来说,本论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探索和研究:基于有效场理论和接近原理,详细推导了单向应力作用下铁磁性材料的磁机械效应模型,数值模拟了地磁场下磁化强度随应力的变化关系,表明应力致磁场的变化是一个由初始磁状态不断向非滞后磁化强度接近的过程。通过旋转弯曲疲劳试验,跟踪了磁信号在旋转一周不同位置的变化,发现与受检对象的实际应力-变形状态一致;同时研究了磁记忆信号随循环次数的变化特征,表明磁曲线与疲劳损伤之间具有相关性。在对磁记忆技术用于早期损伤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未退磁平板试件和退磁平板试件的静载拉伸试验,研究了加载过程中磁记忆信号的演变规律,分别提出了识别弹塑性不同变形阶段的磁信号特征;结合接近原理,分析了不同初始剩磁状态对应力致磁场变化的影响及原因,可为以后磁记忆检测的标准制定提供参考。通过拉-拉疲劳试验,研究了磁记忆信号随循环周次的变化规律,提出表征疲劳损伤的关键参量为应力集中区磁场梯度,基于建立的损伤变量模型计算结果与动态疲劳过程中四个阶段不同损伤程度的演化规律相一致。建立了适用于塑性变形阶段的改进的磁机械效应模型,得到磁化强度随应变之间的变化关系。针对目前磁机械效应模型仅在弹性范围内有效的局限性,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推导出适用范围更广的磁化强度与有效场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参数钉扎系数和有效场度量系数在塑性范围内为位错密度的函数;塑性阶段加载时的有效场公式中明确区分了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所引起有效场分量的不同,而卸载后的有效场则要包括残余应力产生的附加磁场。通过对改进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较小塑性变形时磁化强度会发生急剧变化;基于光滑平板退磁试件的静拉伸试验,发现在线卸载时的磁记忆信号在屈服时产生突变。理论计算结果很好地吻合实验现象,表明提出的模型可以解决铁磁性材料的初期塑性变形检测问题。采用XH-500现场金相显微镜加DIG300专用数字摄像头并同步配合磁记忆检测装置建立了显微疲劳试验系统,应用磁记忆显微疲劳观测试验方法,对45#钢试件进行了拉-拉疲劳试验,在细观尺度上动态观察了疲劳短裂纹萌生和扩展的演化过程,通过维氏硬度测试得到显微硬度在整个疲劳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V型缺口处表面磁记忆信号随循环周次的变化,研究了不同裂纹尺寸下对应的磁信号曲线分布规律,进而确定了早期疲劳损伤的磁记忆信号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塑性区位错密度线性分布的假设,提出应用带磁偶极子模型等效应力集中区磁畴的定向排列,建立了裂纹尖端塑性区表面的漏磁场分布模型。分别对漏磁场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用于表征损伤程度和范围的两个关键参量分别为漏磁场切向分量的峰值Hxp和法向分量波峰-波谷之间的宽度△xHyp-p,实现了疲劳损伤的早期检测。

吴挺,徐约黄,杜凤牡[5](1991)在《晶粒度对Fe-1.8%wtSi屈服过程声发射的影响》文中认为用再结晶法制取晶粒直径从22至262μm的硅钢试片,拉伸过程用声发射监听。测得屈服阶段声发射振铃计数随晶粒直径的变化关系与晶界面积随晶粒直径的变化关系有相同的趋势,说明实验所用硅钢试样的屈服以晶界发射位错为主。高幅度声发射信号所占比重随晶粒直径增大而增大,认为这是位错滑移自由程增大的结果。

二、晶粒度对Fe-1.8%wtSi屈服过程声发射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晶粒度对Fe-1.8%wtSi屈服过程声发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转向架结构健康监测的声发射波传播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工程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声发射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声发射波传播特性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转向架构架材料的声发射波产生与性能分析
    2.1 晶体位错的基本理论
        2.1.1 位错的萌生
        2.1.2 位错的增殖
        2.1.3 位错的塞积
    2.2 声发射参数与晶体位错之间的关系
        2.2.1 声发射波形特性参数
        2.2.2 声发射波能量及幅度与晶粒尺寸的关系
        2.2.3 声发射波幅度与位错切应力的关系
        2.2.4 声发射事件计数与位错密度及实验参数的关系
    2.3 试件预设裂纹对声发射检测的影响
    2.4 构架材料拉伸的声发射实验
        2.4.1 构架材料性能与试件制备
        2.4.2 实验仪器与参数设置
    2.5 阈值设定对声发射分析的影响
    2.6 基于声发射特征的拉伸五阶段划分
    2.7 拉伸五阶段的声发射特征分析
        2.7.1 初夹阶段的声发射特征
        2.7.2 弹性阶段的声发射特征
        2.7.3 屈服阶段的声发射特征
        2.7.4 强化阶段的声发射特征
        2.7.5 颈缩(断裂)阶段的声发射特征
    2.8 本章小结
3 转向架侧架的声发射波传播仿真及波速研究
    3.1 声发射波的理论传播特性
        3.1.1 体波的理论传播特性
        3.1.2 兰姆波的理论传播特性
    3.2 声发射兰姆波两种模态的仿真研究
        3.2.1 断铅激励力的选取
        3.2.2 网格密度的划分
        3.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4 扩展波模态的仿真
        3.2.5 弯曲波模态的仿真
    3.3 声发射兰姆波波速的仿真研究
        3.3.1 波速的理论计算
        3.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3 波速的仿真计算
    3.4 转向架侧架的波速仿真与实验
        3.4.1 侧架波速测量的仿真方法
        3.4.2 侧架波速测量的实验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转向架构架的声发射波幅值衰减规律研究
    4.1 声发射波的幅值衰减规律研究
        4.1.1 传统的幅值衰减模型及其修正
        4.1.2 改进的幅值衰减模型
    4.2 幅值衰减规律的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2.1 幅值衰减规律的实验系统
        4.2.2 实验信号的处理方法
        4.2.3 全场衰减规律的曲线拟合与分析
        4.2.4 近场、远场衰减规律的曲线拟合与分析
    4.3 基于幂函数幅值衰减规律的声源定位方法
        4.3.1 传统幅值衰减的区域定位方法
        4.3.2 基于幂函数幅值衰减规律的定位方法
    4.4 幅值定位方法在构架钢板中的实验验证
        4.4.1 首波峰值的提出
        4.4.2 小波降噪
        4.4.3 定位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转向架构架的声发射声压透射系数研究
    5.1 声发射波反射透射的理论分析
        5.1.1 平面波倾斜入射多层介质的模型
        5.1.2 纵波横波反射透射系数的分析
    5.2 声波垂直入射的声压透射系数理论研究
        5.2.1 钢板层与传感器陶瓷层间无耦合剂状态
        5.2.2 钢板层与传感器陶瓷层间有耦合剂状态
        5.2.3 钢板层覆有氧化皮状态
        5.2.4 声压透射系数的理论结果
    5.3 声压透射系数的实验验证
        5.3.1 实验方案的建立
        5.3.2 实验结果的分析
    5.4 介质层参数对声压透射系数的影响规律
        5.4.1 耦合剂层声阻抗与厚度值对声压透射系数的影响规律
        5.4.2 氧化皮层声阻抗与厚度值对声压透射系数的影响规律
        5.4.3 陶瓷层声阻抗值对声压透射系数的影响规律
        5.4.4 内外介质层参数对声压透射系数的影响规律
        5.4.5 声发射波频率值对声压透射系数的影响规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微观组织对金属材料拉伸过程中声发射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声发射技术介绍
    1.3 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方向的研究现状
        1.3.1 声发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1.3.2 声发射检测技术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
        1.3.3 金属材料微观组织形态对声发射特性信号影响研究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声发射检测系统概述
    2.1 声发射简介
        2.1.1 声发射检测技术的优势
        2.1.2 声发射检测的目的
    2.2 声发射检测仪器结构
    2.3 金属材料常见声发射源
    2.4 声发射信号处理和分析方法
        2.4.1 声发射信号的类型
        2.4.2 特征参数分析法
        2.4.3 波形分析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处理对金属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3.1 热处理及金相试验
        3.1.1 热处理及金相试验目的
        3.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装置介绍
        3.1.3 热处理及金相试验方法
        3.1.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 不同微观组织形态试件的拉伸试验研究
        3.2.1 单向拉伸试验目的
        3.2.2 单向试验材料及设备
        3.2.3 单向拉伸试验方案
        3.2.4 不同微观组织形态试件单向拉伸试验结果
        3.2.5 不同微观组织形态试件拉伸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观组织对金属材料声发射特性影响研究
    4.1 声发射检测试验
        4.1.1 声发射检测试验装置
        4.1.2 拉伸过程声发射检测试验
    4.2 金属板材单向拉伸声发射特征信号分析
        4.2.1 未经热处理的金属板材拉伸试验声发射特性分析
        4.2.2 850℃热处理后未除氧化层拉伸试验声发射特性
    4.3 不同微观组织试件拉伸试验声发射特征信号对比分析
        4.3.1 不同微观组织试件拉伸声发射信号历程图对比分析
        4.3.2 不同微观组织试件拉伸声发射信号关联图对比分析
        4.3.3 不同微观组织试件拉伸声发射信号累积图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5.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超临界水冷堆燃料包壳候选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的能源结构与核电发展现状
    1.2 超临界水冷堆
    1.3 超临界水冷堆燃料包壳
        1.3.1 燃料包壳苛刻的工作条件
        1.3.2 包壳管壁的预充压和应力分析
        1.3.3 辐照损伤的影响
        1.3.4 超临界水中的腐蚀
        1.3.5 SCWR燃料包壳材料的技术要求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及影响因素
    2.1 超临界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2.2 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热力学
        2.2.1 氧化物在超临界水中的稳定性
        2.2.2 超临界水的离解作用
        2.2.3 高温氧化过程的析氢现象
        2.2.4 金属材料内Cr的挥发作用
    2.3 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动力学
    2.4 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水中的应力腐蚀
        2.4.1 应力腐蚀的基本概念
        2.4.2 影响应力腐蚀的因素
        2.4.3 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表征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性能研究现状
    3.1 国内外超临界水腐蚀的研究背景
    3.2 材料在超临界水中均匀腐蚀研究现状
        3.2.1 F/M钢
        3.2.2 奥氏体不锈钢
        3.2.3 镍基合金
    3.3 应力腐蚀开裂研究现状
        3.3.1 奥氏体不锈钢
        3.3.2 镍基合金
        3.3.3 F/M钢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方案设计及操作流程
    4.1 实验规划
        4.1.1 实验参数设定
        4.1.2 实验系统设计
    4.2 均匀腐蚀实验
        4.2.1 实验设备
        4.2.2 均匀腐蚀实验操作规程
        4.2.3 实验结果分析
    4.3 应力腐蚀实验
        4.3.1 实验设备
        4.3.2 应力腐蚀实验操作规程
        4.3.3 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水中的均匀腐蚀实验
    5.1 超临界水冷堆燃料包壳候选材料的腐蚀增重
    5.2 F/M钢的均匀腐蚀性能
        5.2.1 P92铁素体马氏体钢
        5.2.2 T91铁素体马氏体钢
    5.3 奥氏体不锈钢的均匀腐蚀性能
        5.3.1 HR3C奥氏体不锈钢
        5.3.2 304NG奥氏体不锈钢
    5.4 镍基合金的腐蚀性能
        5.4.1 C276镍基合金
    5.5 ODS钢的腐蚀性能
        5.5.1 310-ODS钢
        5.5.2 316-ODS钢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水中的应力腐蚀实验
    6.1 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
    6.2 P92钢
        6.2.1 应力-应变行为研究
        6.2.2 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研究
        6.2.3 实验小结
    6.3 316Ti钢
        6.3.1 应力-应变行为研究
        6.3.2 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研究
        6.3.3 实验小结
    6.4 HR3C钢
        6.4.1 应力-应变行为研究
        6.4.2 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研究
        6.4.3 实验小结
    6.5 C276合金
        6.5.1 应力-应变行为研究
        6.5.2 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研究
        6.5.3 实验小结
    6.6 310-ODS合金
        6.6.1 应力-应变行为研究
        6.6.2 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研究
        6.6.3 实验小结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基于磁记忆技术的铁磁性材料早期损伤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铁磁性材料早期损伤检测方法
        1.2.1 磁滞回线法(Magnetic Hysteresis Loop method, MHL)
        1.2.2 超导量子干涉器法(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 method, SQUID)
        1.2.3 磁巴克豪森噪声法(Magnetic Barkhausen Noise method, MBN)
        1.2.4 磁声发射法(Magnetic Acoustic Emission method, MAE)
        1.2.5 金属磁记忆法(Metal Magnetic Memory method, MMM)
    1.3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磁记忆效应的机理研究
        1.3.2 磁记忆效应的基础性试验研究
        1.3.3 磁记忆检测信号的影响因素分析
        1.3.4 工程应用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 存在的问题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磁记忆早期损伤检测的可行性分析
    2.1 引言
    2.2 磁记忆检测的理论基础
        2.2.1 铁磁性材料的典型特征
        2.2.2 应力对磁畴和畴壁运动的影响
        2.2.3 磁记忆检测原理
    2.3 磁机械效应
        2.3.1 磁机械效应建模
        2.3.2 模型数值仿真
    2.4 基于磁记忆效应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研究
        2.4.1 试验方法
        2.4.2 磁记忆信号用于应力状态检测的可行性验证
        2.4.3 磁记忆信号用于疲劳损伤检测的可行性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应力致磁场的演变规律研究
    3.1 引言
    3.2 静载拉伸过程的磁记忆表征规律
        3.2.1 试验方法
        3.2.2 未退磁平板试件拉伸试验结果与分析
        3.2.3 退磁平板试件拉伸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初始磁状态对磁记忆信号的影响
    3.4 疲劳损伤与磁记忆信号相关性研究
        3.4.1 试验方法
        3.4.2 拉-拉疲劳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初期塑性变形检测的磁记忆建模
    4.1 引言
    4.2 塑性变形机理分析
        4.2.1 位错的萌生与增殖
        4.2.2 屈服现象
        4.2.3 位错对磁化的影响
    4.3 塑性阶段磁机械效应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的构建
        4.3.2 塑性变形对有效场的影响
        4.3.3 塑性变形对模型参数的影响
    4.4 模拟结果与试验验证
        4.4.1 模拟结果
        4.4.2 试验结果与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早期疲劳损伤的磁记忆效应模型
    5.1 引言
    5.2 基于磁记忆检测的显微疲劳试验
        5.2.1 试验系统设计
        5.2.2 试验方法
    5.3 疲劳损伤行为的显微试验结果
        5.3.1 裂纹观察
        5.3.2 短裂纹的扩展
        5.3.3 显微硬度测试
    5.4 基于磁记忆技术的疲劳损伤检测
        5.4.1 不同循环次数下的磁信号曲线分布
        5.4.2 疲劳过程中V型缺口处测点的磁信号变化
        5.4.3 早期疲劳损伤的磁记忆信号特征
    5.5 疲劳损伤与磁记忆信号的相关性模型
        5.5.1 等效带磁偶极子模型
        5.5.2 裂纹尖端塑性区表面的漏磁场模型
        5.5.3 塑性区漏磁场分布的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晶粒度对Fe-1.8%wtSi屈服过程声发射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转向架结构健康监测的声发射波传播机理研究[D]. 张建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19(11)
  • [2]微观组织对金属材料拉伸过程中声发射特性的影响研究[D]. 刘同成. 南昌大学, 2018(12)
  • [3]超临界水冷堆燃料包壳候选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D]. 沈朝.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2)
  • [4]基于磁记忆技术的铁磁性材料早期损伤诊断方法研究[D]. 冷建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1)
  • [5]晶粒度对Fe-1.8%wtSi屈服过程声发射的影响[J]. 吴挺,徐约黄,杜凤牡.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04)

标签:;  ;  ;  ;  ;  

晶粒尺寸对 Fe-1.8%wtSi 屈服过程声发射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