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FG-01显微分光光度计的研制

XFG-01显微分光光度计的研制

一、XFG—01型显微分光光度计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政[1](2018)在《基于金纳米棒及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近红外协同响应纳米粒的可控构筑》文中研究说明智能响应性药物载体能够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来控制药物的释放。本论文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并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制备了具有近红外(NIR)光热稳定性和协同增强光热转换效率的金纳米棒/介孔二氧化硅/还原氧化石墨烯(Au/SiO2/rGO)核-壳结构纳米药物载体。随后,采用4-臂-聚乙二醇-氨基(4-Arm-PEG-NH2)修饰氧化石墨烯(GO),得到了在生理缓冲液中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纳米载体(Au/SiO2/GO-PEG)。本论文为发展基于光热治疗与化疗联合治疗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路。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为了提高金纳米棒/介孔二氧化硅(Au/SiO2)药物载体的NIR光热稳定性和增强其光热转换效率,将具有高热导率和高比表面积的rGO与Au/SiO2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制备了具有两种不同厚度SiO2壳的Au/SiO2/rGO纳米载体,并采用UV-Vis-NIR、AFM、Raman、TEM和Zeta电位等手段对纳米载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其次,对比研究了具有两种不同厚度SiO2壳的Au/SiO2/rGO和Au/SiO2纳米载体的NIR光热稳定性,并探究了Au/SiO2/rGO纳米载体中rGO的光热转换性能,结果表明Au/SiO2/rGO具有增强的NIR光热稳定性和协同增强光热转换性能。接下来对比研究了Au/SiO2/rGO和Au/SiO2的NIR响应药物释放性能与药物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Au/SiO2/rGO的药物释放速率高于Au/SiO2,表明了AuNRs和rGO之间协同增强的光热转换作用赋予了Au/SiO2/rGO纳米粒优异的光热转换效率。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纳米药物载体在生理缓冲液中的稳定性和NIR响应药物释放效果,并充分利用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积的优点,采用4-Arm-PEG-NH2修饰GO,并与Au/SiO2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制备了Au/SiO2/GO-PEG纳米载体。结果表明接枝4-Arm-PEG-NH2可显着改善Au/SiO2/rGO纳米粒在生理介质中的稳定性,与纳米载体Au/SiO2/rGO相比,载药率由26.7%提高到85.9%,释药率由12.1%提高到39.7%,纳米粒的NIR响应药物释放效果得到显着提升。

董浩浩[2](2013)在《高交换容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及黄芩苷纯化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用碳酸钙作成孔剂,并加入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共混熔融纺丝,再酸化制备多孔聚乙烯纤维基体。采用溶液法在纤维基体上接枝苯乙烯,再进行氯甲基化和胺化反应,从而制得聚乙烯基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并通过红外、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测试对制得的离子交换纤维进行分析与表征。用制备的离子交换纤维分离纯化黄芩中的黄芩苷,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切实可行的工艺条件。用溶液法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聚乙烯基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的交换容量可以达到3.10mmol/g,并且制备的纤维对乙醇、水都有较好的吸附性能。通过表征结果显示,该纤维的特征峰明显,纤维表面的微观形貌有明显变化,热稳定性良好。进行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纤维能够满足应用要求。将制备的离子交换纤维应用于黄芩苷的分离纯化,获得了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离子交换纤维能够将黄芩苷的纯度由38.87%提高到91.09%,提高了两倍多。这表明用聚乙烯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提取纯化黄芩苷的工艺是可行的。在最佳吸附条件下考察了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对黄芩苷的吸附特性。离子交换纤维对黄零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从而得到静态吸附过程的等量吸附焓、吉布斯自由能和吸附熵;运用动边界模型对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进行研宄,得到纤维内扩散控制交换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41.08kJ/mol、反应级数2.190、速率常数8.435×10-4及动力学方程式。

李春红[3](2012)在《聚乙烯基多孔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甘草酸纯化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以碳酸钙做为成孔剂,通过共混熔融纺丝和酸化制备多孔聚乙烯纤维,以其为基体,采用溶液法接枝苯乙烯,再进行氯甲基化和胺化反应,最终制得具有较高交换容量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并且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制得的离子交换纤维进行了表征。又用制备的离子交换纤维提取分离甘草中的甘草酸,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切实可行的工艺条件。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利用溶液法制备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的交换容量可以达到3.05mmol/g。制备的纤维对水、乙醇都有较好的吸附作用。表征的结果表明该纤维的特征峰明显,纤维表面的微观形貌有明显变化,热稳定性良好。进行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纤维能够满足应用要求。将制备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应用于甘草酸的分离纯化,获得了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离子交换纤维能够将甘草酸的纯度由28.38%提高到78.71%,提高了2.7倍。这表明用离子交换纤维提取纯化甘草酸的工艺是可行的。在最佳吸附条件下考查了溶液浓度和吸附温度对吸附速率的影响,并用动边界模型描述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从而推出了离子交换纤维交换过程的表观活化能39.84kJ/mol、反应级数1.804、速率常数9.89×10-5s-1和动力学总方程。

王闯[4](2012)在《高交换容量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对丹酚酸B纯化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以碳酸钙做为成孔剂,并加入多种添加剂,通过共混熔融纺丝和酸化制备多孔聚丙烯纤维,以该纤维为基体,采用溶液法接枝苯乙烯,再进行氯甲基化和胺化反应,最终制得具有高交换容量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并且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制得的离子交换纤维进行了表征。又用制备的离子交换纤维提取分离丹参中的丹酚酸B,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切实可行的工艺条件。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利用溶液法制备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的交换容量可以达到3mmol/g。制备的纤维对水、乙醇都有较好的吸附作用。表征的结果表明该纤维的特征峰明显,纤维表面的微观形貌有明显变化,热稳定性良好。进行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纤维能够满足应用要求。将制备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应用于丹酚酸B的分离纯化,获得了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离子交换纤维能够有效地分离纯化丹酚酸B,可将丹酚酸B的纯度由33.27%提高到78.22%。这表明用离子交换纤维提取纯化丹酚酸B的工艺是可行的。

陈建超[5](2012)在《缩多脲及多营养元素缓释碳基液肥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碳酸二烷基酯和尿素为原料合成了缩多脲,缩多脲可单独作为缓释碳基氮肥使用,其缓释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周期的长短通过调节其平均聚合度来灵活调节,并且该肥施用后能够在土壤中水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全部降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无任何基体残留;然后又以缩多脲和磷酸二氢钾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了新型多营养元素缓释液肥,该化肥的缓释期同样也可通过控制其平均聚合度n来灵活调节,并且氮、磷、钾的含量及相对比例亦可通过控制缩多脲的平均聚合度m来灵活调节,从而可以合成出适合各种作物的专用肥。关于缩多脲的合成研究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的:首先以碳酸二甲酯和尿素为原料、甲醇钾为催化剂,在常压下合成了缩三脲;然后以沸点相对较高的碳酸二丙酯和尿素为原料合成了缩多脲;最后,在充入二氧化碳的高压釜中,以尿素和碳酸二甲酯为原料通过酯的氨解反应合成了缩多脲低聚物,产率最高达88.3%,目标产物通过13C-NMR、元素分析确定是平均聚合度为11的缩多脲。本课题合成的多营养元素高分子缓释液肥是以缩多脲和磷酸二氢钾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的方式制备的。经过单因素多水平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摩尔比对产率和产物粘度的影响。该肥是一种液态缓释化肥,溶于水后,需在土壤中水和微生物作用下才能逐步降解、水解为能被农作物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特别适合于大棚蔬菜的滴灌和渗灌。

孙晶磊[6](2012)在《聚乙烯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研究了采用X荧光能谱仪对纺织品布样进行无损半定量检测,研究表明,检测时,纺织品布样厚度保持两层布的厚度以上,检测时间为100s。检测结果最佳。本论文对X荧光能谱仪检测结果数据的标准曲线线性、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了有关探讨,以具体的实验数据证实X荧光能谱仪检测数据的标准曲线线性较好,数据重复性较好。能够胜任对纺织品中的重金属进行快速初筛半定量检测。同时,本论文采用X荧光能谱仪这种快速初筛方法对纺织工业进行重金属监控,研究发现:1)涤纶纤维存在潜在的锑金属元素残留,应引起重视。2)目前自然生长的动植物纤维少数含有重金属铬和铜,但含量很低。说明动植物纤维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残留的重金属是微量的,不足以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但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应加强对动植物纤维中富集的重金属进行监控,预警。3)市面流通的塑料瓶及回收塑料瓶制备的衣服均含有锑,塑料瓶中的锑含量在几百毫克每千克范围内。发展纺织工业循环经济有利节能和环保。但做好回收环节的有害物质去除工作及监控预警工作也不容忽视。

张道武[7](2010)在《聚丙烯腈阴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利用腈纶纤维作为基材,分别采用溶液法和等离子体法两种方法接枝苯乙烯,以形成侧链,再进行氯甲基化和胺化使其具有功能性基团,最终制得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通过对各工艺参数的研究摸索,得出了最佳的合成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利用溶液法接枝苯乙烯可得到导入率约为70%的接枝产物,制得的离子交换纤维的交换容量为2.92mmol/g,而利用等离子体法可得到导入率约为20%的接枝产物,制得的离子交换纤维的交换容量约为1.40mmol/g。溶液法接枝率高,但是副反应较多,均聚物较难去除,而等离子体法虽然接枝率相对较低,但是均聚物也较少。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TG分析等方法对离子交换纤维进行了表征,特征峰明显,纤维表面的微观形貌有明显变化,热稳定性良好。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效果明显。利用自制的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对银杏叶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吸附率可达到88%以上,解吸率可达到92%以上,将银杏叶多糖粗品的纯度由22.51%提高到61.42%,分离效果显着。

王微[8](2009)在《黄芩指纹图谱及谱效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对于黄芩,前人已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尤其对其主要成分黄芩苷研究较多,2005版药典就把黄芩苷作为评价黄芩质量的指标性成分,并规定其含量不低于9%。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显示,不同产地黄芩中几个主要成分黄芩苷的含量不同,有的差异相当大。普遍认为质量最佳的河北承德产黄芩。同时在解热,抗炎等方面的效果优于其他地区的黄芩,但资料显示,其黄芩苷的含量却不比其它产地的高。提示用黄芩苷含量作为评价黄芩的质量标准有局限性。黄芩苷的含量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黄芩质量好坏,黄芩的药理作用也不单独以黄芩苷来体现,在某些药效作用方面,黄芩的其它活性成分可能起着关键性作用。本研究是课题的第二阶段,主要对黄芩成分的进一步分离、指纹图谱的优化构建,并与课题组其他同仁所做的药理实验相结合,通过灰色关联的研究方法研究其谱效关系,因此将论文分为以下五部分:1.对黄芩的中所含化学成分,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以及中药谱效关系三个方面进行综述2.理论探讨,从复杂性角度探讨中药药效与各成分之间的关系。3.本实验对黄芩做了提取和分离,并得到几个重要的黄酮类成分,包括黄芩苷(baicalin),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wogonin),木蝴蝶素A(oroxylin A),7-甲白杨素。4.采用HPLC法对不同来源的黄芩样品进行了分析,对色谱条件(洗脱梯度、色谱柱)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完成了系统的方法学考察,构建黄芩指纹图谱。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软件”对黄芩HPLC指纹图讲行了相似度评价。用聚类分析法对量化的指纹特征(色谱峰峰面积)进行了计算机聚类分析。在实际应用时,只需将待测样品按本研究所述色谱条件进行分析,将量化指纹特征输入计算机进行运算,就能快速得出分类结果。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5.黄芩的指纹图谱特征与药效关系的方法上的研究。在黄芩指纹图谱与药效学量化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方法,寻找指纹图谱特征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药效贡献的大小。结果表明:黄芩的解热作用是其内“化学成分群”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关联度的大小,确定各成分对“解热作用”贡献的大小顺序为:黄芩苷>保留时间为74.1min的物质>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而各成分对“抗流感病毒”贡献的大小顺序为:黄芩苷>保留时间为74.1min的物质>保留时间为58.5min的物质>汉黄芩素>黄芩素>汉黄芩菅。本研究在黄芩的谱效研究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6.总结与讨论

冯岗[9](2008)在《小果博落回杀虫杀菌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果博落回(Macleaya microcarpa)为罂粟科博落回属植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在对西北地区杀虫植物资源广泛筛选时发现该植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明确小果博落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本研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和杀虫活性测试;明确了该植物主要的活性成分,测试该活性成分对常见昆虫在不同作用方式下的室内毒力、观察了其对昆虫的致毒症状学并测定了其对昆虫体内重要酶系活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了其主要杀虫作用方式,初步推测了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同时研究了小果博落回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对试虫具有拒食、胃毒、毒杀、抑制生长发育、杀卵和种群抑制等多种作用。对粘虫3龄幼虫、菜青虫5龄幼虫和小菜蛾3龄幼虫48 h的AFC50值和96 h LC50值分别为0.265、0.557、0.543 mg/mL和0.106、0.123、0.166 mg/mL;对桃蚜和麦二叉蚜48 h LC50值分别为0.362和0.710 mg/mL;对山楂叶螨和棉红蜘蛛24 h LC50值分别为0.185 mg/mL和0.754 mg/mL;可抑制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种群增殖;对棉铃虫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7 d的生长抑制率为69.5%(5 mg/mL);对粘虫还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5 d的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仅为58.8%和22.6%(2.5 mg/mL)。2.以粘虫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活性追踪法,从小果博落回叶乙醇提取中分离纯化出21种活性成分,经MS、1H NMR、13C NMR分析鉴定了其中的16种化合物,其中,包括8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去甲基血根碱、二氢血根碱、二氢白屈菜红碱、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小檗碱、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β-别隐品碱、原阿片碱;3种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能果酸、羽扇豆醇;2种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和豆甾醇;2种脂肪酸类化合物:19-二十三碳烯酸和18-二十二碳烯酸;以及一种桉烷型倍桉烷-4-烯-3醇。经文献调研,熊果酸、羽扇豆醇、19-二十三碳烯酸、18-二十二碳烯酸、桉烷-4-烯-3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去甲基血根碱和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为首次从小果博落回中分离得到。分别测试了上述化合物对粘虫3龄幼虫、小菜蛾3龄幼虫、菜青虫5龄幼虫和棉铃虫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其中去甲基血根碱、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桉烷-4-烯-3醇、能果酸和羽扇豆醇等5种化合物的农用杀虫活性均为首次报道。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以上化合物中,生物碱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对供试昆虫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中,以二氢血根碱的杀虫活性最高,对粘虫3龄幼虫、菜青虫5龄幼虫和小菜蛾3龄幼虫96 h的LC50值分别为0.085、0.065和0.215 mg/mL,对棉铃虫3龄幼虫5 d和7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1.57%和81.48%(2 mg/mL),故推测其可能为小果博落回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之一;倍半萜化合物桉烷-4-烯-3-醇也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而分离得到的其它三萜类、甾醇类化合物活性明显低于生物碱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由此初步认为:小果博落回中生物碱类化合物可能是其主要的杀虫活性物质,倍半萜和三萜类化合物对其杀虫活性可能也有贡献。3.采用载毒叶片法测试了二氢血根碱对粘虫幼虫的毒杀活性,并测定了其对粘虫中枢神经系统乙酰胆碱酯酶(AChE)、腺甙三磷酸酶(ATPase)和几种代谢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氢血根碱对粘虫5龄幼虫具有较强的胃毒毒杀活性,处理后72 h的LC50为0.259 mg/mL;其对ACh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处理12、24、48和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11.78%,18.21%,35.27%和40.31%;离体条件下对AChE的IC50为0.0274 mg/mL;对Na+,K+-ATP酶和Ca2+,Mg2+-ATPase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粘虫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无明显影响;对酸性磷酸酯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对酶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碱性磷酸酯酶的抑制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O-脱甲基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推测粘虫5龄幼虫的AChE可能是二氢血根碱的作用靶标之一,二氢血根碱对粘虫5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可能与其对解毒酶的抑制有关。4.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对供试的1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0.022和0.024 mg/mL;对番茄灰霉和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39和0.049 mg/mL;组织法测定结果表明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在供试浓度为0.75 mg/mL时,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3.68%和43.06%;盆栽试验表明其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高的保护作用,防治效果为63.36%。本论文初步研究了小果博落回对昆虫主要的作用方式和杀虫谱,明确了杀虫活性化学成分特征,发现了几个具一定特色的农用杀虫活性化合物;比较了各活性成分的杀虫活性强度,确定了小果博落回中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初步揭示了该活性成分对昆虫可能的作用机理;并对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本论文为充分利用小果博落回植物资源,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提供了的理论依据。

马秋丽[10](2007)在《洋金花杀灭鱼类指环虫的活性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鱼类体外寄生指环虫病是危害水产养殖最为严重的寄生虫病害之一。当前,国内外防治主要以化学药物为主,长期使用导致指环虫的抗药性与日俱增,用药量增大,治疗效果下降,成本提高,甚至还产生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因此,开发能替代现有药品的无公害、环保型天然植物源杀虫药,以及从天然植物中分离杀虫活性成分,进而进行仿生合成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和热点。本研究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开展了活性植物筛选、成分预试、杀虫活性成分的跟踪分离、光谱分析等工作,并取得了以下结果:1.具有杀虫活性植物的筛选:通过药效试验,检测了15种天然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寄生于金鱼的中型指环虫的杀灭活性。试验结果表明:48h内,洋金花、蛇床、鸦胆子、槟榔、云南重楼、木通、牛心朴子、吴茱萸和夹竹桃的最高杀虫率均达70%以上,其中洋金花、蛇床和鸦胆子的最高杀灭率达到100%,并且这几种植物对试验鱼安全性较高;另外,牵牛子、青蒿对指环虫有一定杀灭作用,不仅杀虫浓度高,杀虫率也较低,分别为55%、30%。综合15种植物的杀虫试验效果、药物毒性以及实验操作的实际情况,再结合陕西当地资源情况,选择洋金花作为研究对象。2.洋金花化学成分预试与杀虫活性部位筛选:采用试管法对洋金花化学成分进行预试。结果显示:洋金花以生物碱成分为主,提取物呈弱碱性;用石油醚、氯仿、丙酮、乙酸乙酯、乙醇、蒸馏水六种溶剂对洋金花进行部位提取,采用药效试验观察各部位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洋金花的杀虫活性部位为氯仿提取物浓度为200 mg.L-1(按生药计)。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也有一定的杀虫作用,杀虫最佳浓度分别为400 mg.L-1、250 mg.L-1(按生药计)时,最高杀灭率达85%以上,且金鱼的中毒率较低;石油醚提取物、丙酮提取物和蒸馏水提取物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几乎不具备杀虫作用。所以洋金花的氯仿提取物杀虫活性是洋金花主要杀虫活性部位。3.洋金花杀虫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与结构鉴定:采用三级硅胶柱层析法,一级柱以氯仿:甲醇为溶剂系统梯度洗脱,对洋金花的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A—F等6段混合物,药效试验发现,C段混合物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48h内平均杀灭率为95%。二级柱合并C段化合物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溶剂系统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C1—C7段混合物,药效试验发现,C6段混合物具有突出的杀虫活性,48h内的平均杀灭率大于95%。三级柱合并C5、C6和C7段化合物,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的比例为1.5:1恒定极性洗脱系统对C6段进行分离,得到三种化合物Ⅰ、Ⅱ和Ⅲ,药效试验发现,化合物Ⅱ48h内的平均杀灭率为100%,杀虫效果明显优于化合物Ⅰ和Ⅲ。对化合物Ⅱ进行紫外光谱,气质联用色谱分析,结合杨炳友论文EI-MS图谱。推测该化合物可能为醉茄内酯类化合物中的一种物质。

二、XFG—01型显微分光光度计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FG—01型显微分光光度计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金纳米棒及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近红外协同响应纳米粒的可控构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纳米药物载体
        1.1.1 纳米药物载体介绍
        1.1.2 纳米药物载体分类及优势
        1.1.3 近红外响应纳米药物载体概述
    1.2 金纳米棒
        1.2.1 金纳米棒概述
        1.2.2 金纳米棒的制备
        1.2.3 金纳米棒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
    1.3 石墨烯类纳米材料
        1.3.1 石墨烯类纳米材料概述
        1.3.2 石墨烯类纳米材料制备及功能化修饰
        1.3.3 石墨烯类纳米材料在药物输送领域的应用
    1.4 课题的提出
        1.4.1 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引入
        1.4.2 4-Arm-PEG-NH2修饰的氧化石墨烯的引入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1.5.1 Au/SiO_2/rGO的制备及表征
        1.5.2 Au/SiO_2/rGO的性能研究
        1.5.3 Au/SiO_2/GO-PEG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6 课题创新点
2 材料与仪器
    2.1 化学试剂
    2.2 实验分析及测试仪器
3 Au/SiO_2/rGO的制备与表征
    3.1 引言
    3.2 具有两种不同厚度SiO_2壳的Au/SiO_2的制备
        3.2.1 金纳米棒的制备
        3.2.2 具有薄SiO_2壳的Au/SiO_2的制备
        3.2.3 具有厚SiO_2壳的Au/SiO_2的制备
        3.2.4 药物负载
    3.3 纳米级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3.3.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3.3.2 水热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
    3.4 Au/SiO_2/rGO的制备
    3.5 具有两种不同厚度SiO_2壳的Au/SiO_2/rGO的表征
    3.6 结果与讨论
        3.6.1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
        3.6.2 原子力显微镜(AFM)
        3.6.3 拉曼光谱(Raman)
        3.6.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3.6.5 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
    3.7 小结
4 Au/SiO_2/rGO的光热稳定性及协同增强近红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Au/SiO_2/rGO的光热稳定性研究
        4.2.1 具有薄SiO_2壳的Au/SiO_2/rGO的光热稳定性测试
        4.2.2 具有厚SiO_2壳的Au/SiO_2/rGO的光热稳定性测试
    4.3 Au/SiO_2/rGO的协同增强近红外性能研究
        4.3.1 还原氧化石墨烯近红外吸收测试
        4.3.2 Au/SiO_2/rGO的协同增强近红外吸收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具有薄SiO_2壳的Au/SiO_2/rGO的光热稳定性
        4.4.2 具有厚SiO_2壳的Au/SiO_2/rGO的光热稳定性
        4.4.3 Au/SiO_2/rGO的协同增强近红外吸收性能
    4.5 小结
5 Au/SiO_2/rGO药物释放与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5.1 引言
    5.2 具有两种不同厚度SiO_2壳的Au/SiO_2/rGO的药物释放行为
        5.2.1 DOX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5.2.2 DOX标准工作曲线测定及绘制
        5.2.3 样品载药率测定
        5.2.4 具有不同厚度SiO_2壳的Au/SiO_2/rGO的药物释放曲线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Au/SiO_2/rGO的载药率
        5.3.2 具有薄SiO_2壳的Au/SiO_2/rGO的NIR响应药物释放性能
        5.3.3 具有薄SiO_2壳的Au/SiO_2/rGO的药物释放动力学分析
        5.3.4 具有厚SiO_2壳的Au/SiO_2/rGO的NIR响应药物释放性能
        5.3.5 具有厚SiO_2壳的Au/SiO_2/rGO的药物释放动力学分析
    5.4 小结
6 Au/SiO_2/GO-PEG纳米载体的初步探索
    6.1 引言
    6.2 Au/SiO_2/GO-PEG的制备
        6.2.1 GO-PEG的制备
        6.2.2 Au/SiO_2的制备
        6.2.3 Au/SiO_2/GO-PEG的制备
    6.3 Au/SiO_2/GO-PEG的表征
    6.4 Au/SiO_2/GO-PEG的药物释放与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6.4.1 药物负载
        6.4.2 样品载药率测定
        6.4.3 Au/SiO_2/GO-PEG的NIR响应药物释放曲线测定
    6.5 结果与讨论
        6.5.1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
        6.5.2 Zeta电位
        6.5.3 Au/SiO_2/GO-PEG的载药率
        6.5.4 Au/SiO_2/GO-PEG的NIR响应药物释放性能
        6.5.5 Au/SiO_2/GO-PEG的药物释放动力学分析
    6.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参与及发表论文
致谢

(2)高交换容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及黄芩苷纯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离子交换纤维的简述
        1.1.1 离子交换纤维的发展现状
        1.1.2 离子交换纤维的分类及物理化学特性
        1.1.3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方法
        1.1.4 离子交换纤维的应用
        1.1.5 离子交换纤维的展望
    1.2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技术
        1.2.1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
        1.2.2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技术
        1.2.3 离子交换纤维在中药分离纯化的应用
    1.3 黄芩及黄芩苷的概述
        1.3.1 黄芩及黄芩苷简述
        1.3.2 黄芩苷的作用
        1.3.3 黄芩苷的提取方法
        1.3.4 黄芩苷的纯化方法研究
        1.3.5 黄芩苷的检测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2章 高交换容量聚乙烯基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2.2.2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
        2.2.3 离子交换纤维的性能测试
        2.2.4 离子交换纤维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粒度的CaCO_3及不同表面活性剂与导入率关系
        2.3.2 接枝苯乙烯实验结果与讨论
        2.3.3 氯甲基化反应实验结果与讨论
        2.3.4 胺化反应实验结果与讨论
        2.3.5 离子交换纤维性能测试结果
        2.3.6 离子交换纤维的表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子交换纤维分离纯化黄芩苷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3.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3 黄芩苷的浸提
        3.2.4 离子交换纤维的预处理
        3.2.5 静态吸附实验
        3.2.6 吸附纤维的制备
        3.2.7 静态解吸实验
        3.2.8 静态吸附黄芩苷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3.2.9 放大实验
        3.2.10 数据处理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黄芩苷标准曲线的确定
        3.3.2 黄芩中黄芩苷的浸提结果分析
        3.3.3 静态吸附结果分析
        3.3.4 静态解吸结果分析
        3.3.5 吸附热力学结果分析
        3.3.6 静态吸附动力学分析
        3.3.7 放大实验结果分析
        3.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聚乙烯基多孔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甘草酸纯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离子交换纤维的简述
        1.1.1 离子交换纤维的发展现状
        1.1.2 离子交换纤维的形貌特点及分类
        1.1.3 离子交换纤维的性能特点
        1.1.4 离子交换纤维的交换动力学
        1.1.5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
        1.1.6 离子交换纤维的应用
        1.1.7 离子交换纤维的发展与展望
    1.2 中药提取与分离纯化概述
        1.2.1 中药的提取方法
        1.2.2 中药的分离纯化方法
    1.3 甘草及甘草酸的概述
        1.3.1 甘草及甘草酸简述
        1.3.2 甘草酸的提取
        1.3.3 甘草酸的检测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聚乙烯基多孔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2.2.2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
        2.2.3 离子交换纤维的性能测定
        2.2.4 离子交换纤维的表征
    2.3 离子交换纤维制备的结果与讨论
        2.3.1 基体纤维中碳酸钙含量与导入率的关系
        2.3.2 接枝苯乙烯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3 氯甲基化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4 胺化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5 离子交换纤维性能测定
        2.3.6 离子交换纤维的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子交换纤维分离纯化甘草酸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3.2.2 标准曲线和恒流泵工作曲线的绘制
        3.2.3 甘草中甘草酸的浸提实验
        3.2.4 离子交换纤维的预处理
        3.2.5 饱和吸附纤维的制备
        3.2.6 甘草酸的静态吸附
        3.2.7 甘草酸的动态吸附
        3.2.8 甘草酸的静态解吸
        3.2.9 甘草酸的动态解吸
        3.2.10 静态吸附甘草酸的动力学研究
        3.2.11 数据处理方法
        3.2.12 放大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甘草酸标准曲线的确定
        3.3.2 甘草中甘草酸的浸提结果分析
        3.3.3 静态吸附结果分析
        3.3.4 动态吸附结果分析
        3.3.5 静态解吸结果分析
        3.3.6 动态解吸结果分析
        3.3.7 静态吸附甘草酸的动力学
        3.3.8 放大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高交换容量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对丹酚酸B纯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离子交换纤维综述
        1.1.1 离子交换纤维的定义
        1.1.2 离子交换纤维的发展现状
        1.1.3 离子交换纤维的分类
        1.1.4 离子交换纤维的物理化学特性
        1.1.5 离子交换纤维的优点
        1.1.6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方法
        1.1.7 离子交换纤维的表征方法
        1.1.8 离子交换纤维的应用
        1.1.9 离子交换纤维的展望
    1.2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
        1.2.1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
        1.2.2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技术
        1.2.3 离子交换纤维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纯化方面的应用
    1.3 丹参及丹酚酸B概述
        1.3.1 丹参及丹酚酸B简述
        1.3.2 丹酚酸B的作用
        1.3.3 丹酚酸B的提取及分离提纯方法
        1.3.4 丹酚酸B的测定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聚丙烯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2.2.2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
        2.2.3 离子交换纤维性能测定
        2.2.4 离子交换纤维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基体纤维中碳酸钙含量及不同添加剂与导入率的关系
        2.3.2 接枝苯乙烯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3 氯甲基化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4 胺化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5 离子交换纤维性能测试结果
        2.3.6 离子交换纤维的表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子交换纤维分离纯化丹酚酸B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3.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3 丹酚酸B的浸提实验
        3.2.4 离子交换纤维的预处理
        3.2.5 静态吸附实验
        3.2.6 吸附热力学函数的测定
        3.2.7 活化能的测定
        3.2.8 饱和吸附纤维的制备
        3.2.9 静态解吸实验
        3.2.10 动态吸附实验
        3.2.11 动态解吸实验
        3.2.12 放大实验
        3.2.13 数据处理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2 丹酚酸B浸提结果分析
        3.3.3 静态吸附结果分析
        3.3.4 吸附热力学函数的测定结果分析
        3.3.5 静态吸附活化能
        3.3.6 静态解吸结果分析
        3.3.7 动态吸附结果分析
        3.3.8 动态解吸结果分析
        3.3.9 放大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缩多脲及多营养元素缓释碳基液肥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缓释化肥的概念与分类
        1.2.1 缓释化肥的概念
        1.2.2 缓释化肥的分类
    1.3 缓释化肥合成研究的进展
        1.3.1 化学型缓释化肥合成的研究现状
        1.3.2 生物化学型缓释化肥的研究现状
        1.3.3 物理型缓释化肥的研究现状
        1.3.4 生物化学与物理包膜型缓释化肥的研究现状
    1.4 展望
        1.4.1 积极开发成本低廉的缓释专用肥
        1.4.2 积极开发环境友好的全营养缓释化肥
        1.4.3 改善缓释化肥养分的释放模式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以甲醇钾为催化剂用碳酸二甲酯和尿素合成缩三脲
    2.1 合成原理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仪器
        2.2.2 试剂
    2.3 实验
        2.3.1 甲醇钾的制备
        2.3.2 缩三脲的制备
    2.4 产物结构表征
        2.4.1 红外光谱
        2.4.2 核磁共振谱
        2.4.3 熔点测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FT-IR 光谱解析
        2.5.2 ~1H-NMR 波谱解析
        2.5.3 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2.5.4 尿素与碳酸二甲酯的投料摩尔比对产率的影响
        2.5.5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常压下用碳酸二丙酯与尿素合成低聚合度缩多脲
    3.1 合成原理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1 仪器
        3.2.2 试剂
    3.3 实验
    3.4. 产物结构表征
        3.4.1 红外光谱
        3.4.2 核磁共振谱
    3.5 结果及讨论
        3.5.1 FT-IR 红外光谱解析
        3.5.2 ~1H-NMR 谱图解析
        3.5.3 反应温度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3.5.4 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3.5.5 反应物的投料摩尔比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3.5.6 缩多脲在静水中的溶解度和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压下用碳酸二甲酯与尿素合成高聚合度缩多脲
    4.1 实验原理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1 仪器
        4.2.2 试剂
    4.3 实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13)C-NMR 谱解析
        4.4.2 分子量测算
        4.4.3 通入 CO_2的压力对产率的影响
        4.4.4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4.4.5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4.4.6 缓释机理探讨
    4.5 小结
第五章 以缩多脲与磷酸二氢钾合成多营养元素高分子液肥
    5.1 反应原理
    5.2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1 仪器
        5.2.2 试剂
    5.3 实验
    5.4 结构及性能表征
        5.4.1 ~(31)P-NMR 谱
        5.4.2 粘度的测定
        5.4.3 缓释性能测试
    5.5. 结果与讨论
        5.5.1 ~(31)P-NMR 谱解析
        5.5.2 投料比对产率及粘度的影响
        5.5.3 反应时间对产率及粘度的影响
        5.5.4 反应温度对产率及粘度的影响
        5.5.5 缓释性能探讨
        5.5.6 多营养元素高分子缓释化肥的养分配比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聚乙烯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离子交换纤维概述
        1.1.1 离子交换纤维国内外发展现状
        1.1.2 离子交换纤维的分类、结构与性能特点
        1.1.3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
        1.1.4 离子交换纤维的应用
        1.1.5 离子交换纤维的展望
    1.2 中药提取与分离纯化概述
        1.2.1 中药提取技术
        1.2.2 中药分离纯化技术
    1.3 三七及三七总皂苷概述
        1.3.1 三七及三七总皂苷简述
        1.3.2 三七总皂苷提取
        1.3.3 三七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
        1.3.4 三七总皂苷主要成分性质及紫外显色机理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2章 聚乙烯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2.2.2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
        2.2.3 离子交换纤维性能测定
        2.2.4 离子交换纤维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接枝苯乙烯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2 氯甲基化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3 胺化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4 离子交换纤维性能测试结果
        2.3.5 离子交换纤维的表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子交换纤维分离纯化三七总皂苷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3.2.2 三七总皂苷的浸提实验
        3.2.3 离子交换纤维的预处理
        3.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5 饱和吸附纤维的制备
        3.2.6 静态吸附
        3.2.7 静态吸附活化能的测定
        3.2.8 静态解吸
        3.2.9 静态解吸活化能的测定
        3.2.10 动态吸附
        3.2.11 动态吸附活化能的测定
        3.2.12 动态解吸
        3.2.13 动态解吸活化能的测定
        3.2.14 数据处理方法
        3.2.15 放大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2 三七总皂苷浸提结果分析
        3.3.3 静态吸附结果分析
        3.3.4 静态解吸结果分析
        3.3.5 动态吸附结果分析
        3.3.6 动态解吸结果分析
        3.3.7 放大实验结果分析
        3.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聚丙烯腈阴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离子交换纤维概述
        1.1.1 离子交换纤维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1.2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
        1.1.3 离子交换纤维的应用
        1.1.4 离子交换纤维的展望
    1.2 等离子体法概述
        1.2.1 等离子体产生的机理
        1.2.2 等离子体的应用
    1.3 中药提取与分离纯化概述
        1.3.1 中药提取技术
        1.3.2 中药分离纯化技术
        1.3.3 中药提取及分离技术的展望
        1.3.4 多糖简介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 章溶液接枝法制备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2.2.2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方法
        2.2.3 离子交换纤维性能测定
        2.2.4 离子交换纤维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接枝苯乙烯实验结果分析
        2.3.2 氯甲基化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3 胺化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4 离子交换纤维性能测试结果
        2.3.5 离子交换纤维的表征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等离子体法制备离子交换纤维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等离子体法处理实验结果
        3.3.2 氯甲基化和胺化结果
        3.3.3 表征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离子交换纤维分离纯化银杏叶多糖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数据处理方法
        4.2.4 放大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4.3.2 恒流泵工作曲线
        4.3.3 银杏叶粉末浸提结果分析
        4.3.4 静态吸附结果分析
        4.3.5 动态吸附结果分析
        4.3.6 静态解吸结果分析
        4.3.7 动态解吸结果分析
    4.4 放大实验结果分析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黄芩指纹图谱及谱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1 中药指纹图谱的概述
        1.1 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
        1.2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构建
    2 黄芩苷的提取方法
        2.1 酸沉淀法
        2.2 超声法
        2.3 超滤法
        2.4 溶剂提取法
        2.5 微波提取法
        2.6 其他方法
    3 黄芩中的化学成分研究
        3.1 黄酮类成分
        3.2 苯乙醇苷
        3.3 挥发油类
    4 谱效关系学研究初探
        4.1 寻找中药复方活性组分群
        4.2 化学-药理相结合
        4.3 计算机处理
    参考文献
理论探讨
    参考文献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2.1 仪器、试剂及原料
    2.2 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木蝴蝶素A和7-甲白杨素的提取分离
    2.3 提取分离流程图
    2.4 化合物结构解析
第三章 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3 色谱条件的确立
        3.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3.2 流动相条件的选择
        3.3.3 色谱柱的选择
        3.3.4 记录时间的选择
    3.4 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
        3.4.1 稳定性试验
        3.4.2 精密度试验
        3.4.3 重现性试验
    3.5 指纹图谱的测定
    3.6 用相似度软件处理黄芩药材色谱指纹图谱
    3.7 指纹图谱中6个峰的指认
    3.8 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讨论16个产地黄芩的指纹图谱
        3.8.1 聚类分析概述
        3.8.2 聚类分析研究黄芩药材指纹图谱
    3.9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黄芩药材谱效研究
    4.1 解热药理实验部分
    4.2 抗流感病毒实验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观测指标
        4.2.4 药效结果
    4.3 HPLC/UV指纹图谱测定
        4.3.1 色谱条件
        4.3.2 样品溶液制备
    4.4 统计方法
        4.4.1 原理
        4.4.2 计算方法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9)小果博落回杀虫杀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源农药研究概况
        1.1.1 植物源杀虫剂研究进展
        1.1.2 植物源杀菌剂概述
    1.2 博落回属植物研究进展
        1.2.1 博落回属植物简介
        1.2.2 博落回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1.2.3 博落回属植物药理研究
        1.2.4 博落回属植物农用活性研究
        1.2.5 博落回属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研究
        1.2.6 博落回属生物碱的分析方法
    1.3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小果博落回化学成分预试及活性部位的确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小果博落回叶化学成分预试结果
        2.2.2 小果博落回不同部位的杀虫活性
        2.2.3 小果博落回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粘虫幼虫的生物活性
    2.3 小结与讨论
        2.3.1 小果博落回的杀虫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2.3.2 小果博落回叶可作为后续研究的主要原料
        2.3.3 乙醇可作为小果博落回的主要提取溶剂
第三章 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杀虫活性初探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植物材料和昆虫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拒食作用
        3.2.2 胃毒作用
        3.2.3 触杀作用
        3.2.4 毒杀作用
        3.2.5 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种群抑制作用
        3.2.6 熏蒸作用
        3.2.7 生长发育抑制作用
        3.2.8 杀卵作用
    3.3 讨论
        3.3.1 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对昆虫具有多种作用
        3.3.2 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对昆虫具有一定的杀虫选择性
        3.3.3 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杀虫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3.3.4 小果博落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四章 小果博落回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及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小果博落回不同萃取物对粘虫幼虫的拒食及毒杀活性
        4.2.2 小果博落回氯仿萃取物不同柱层析馏分对粘虫幼虫的拒食及毒杀活性
        4.2.3 化合物结构解析结果
        4.2.4 小果博落回8 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对粘虫3 龄幼虫的拒食及毒杀活性
        4.2.5 小果博落回6 种非生物碱类化合物对粘虫3 龄幼虫的拒食活性
        4.2.6 10 种化合物对菜青虫幼虫的毒杀活性
        4.2.7 10 种化合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毒杀作用
        4.2.8 10 种化合物对棉铃虫3 龄幼虫的毒杀作用结果
    4.3 小结与讨论
        4.3.1 小果博落回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特征
        4.3.2 生物碱可能是小果博落回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
        4.3.3 萜烯类化合物可能是小果博落回中另一类活性成分
        4.3.4 二氢血根碱的杀虫作用有必要深入研究
第五章 二氢血根碱对粘虫幼虫的毒力及几种酶系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药剂
        5.1.2 供试昆虫
        5.1.3 主要仪器设备
        5.1.4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毒力测定结果
        5.2.2 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结果
        5.2.3 乙酰胆碱含量测定结果
        5.2.4 ATPase 活性测定结果
        5.2.5 二氢血根碱对粘虫5 龄幼虫酯酶活性的影响
        5.2.6 二氢血根碱对粘虫5 龄幼虫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5.2.7 二氢血根碱对粘虫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5.2.8 二氢血根碱对粘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5.2.9 二氢血根碱对粘虫细胞色素 P450 O-脱甲基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二氢血根碱可能作用于粘虫的神经系统
        5.3.2 二氢血根碱对粘虫的毒杀活性与ATP 酶活性的关系
        5.3.3 二氢血根碱对粘虫的毒杀活性与AChE 活性的关系
        5.3.4 二氢血根碱对粘虫幼虫的毒杀作用可能与其对解毒酶的影响有关
第六章 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抑菌活性初探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6.2.2 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对6 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毒力测定结果
        6.2.3 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对4 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6.2.4 小果博落回生物碱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作用
        6.2.5 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对小麦白粉病菌活体盆栽试验结果
    6.3 小结与讨论
        6.3.1 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6.3.2 小果博落回中各活性成分的杀菌活性强度需深入研究
        6.3.3 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有必要深入探讨
第七章 总结
    7.1 主要结论
    7.2 本论文的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4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部分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图谱
致谢
作者简介

(10)洋金花杀灭鱼类指环虫的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天然植物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1.1.1 饲料添加剂
        1.1.2 天然植物对水产动物的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防治
        1.1.3 天然植物在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1.2 指环虫病的研究现状
        1.2.1 指环虫病的病原及生物特性
        1.2.2 指环虫病的危害
        1.2.3 指环虫病的防治
    1.3 曼陀罗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学活性研究
        1.3.1 植物资源
        1.3.2 洋金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1.3.3 洋金花的药理学研究与应用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杀灭指环虫天然植物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天然植物杀虫活性筛选
        2.2.2 植物提取物杀虫活性测试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洋金花的化学成分预试验与杀虫活性部位追踪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洋金花化学成分预试验
        3.2.2 杀虫活性部位追踪
        3.2.3 洋金花杀虫活性部位筛选结果
    3.3 分析与讨论
        3.3.1 洋金花化学成分预试验
        3.3.2 洋金花杀虫活性部位筛选
    3.4 小结
第四章 洋金花杀虫活性成分追踪分离与结构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氯仿提取物TLC检查结果
        4.2.2 硅胶柱层析分离及药效试验结果
        4.2.3 晶体Ⅱ纯度检测结果
        4.2.4 化合物Ⅱ结构解析
    4.3 分析与讨论
        4.3.1 洋金花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纯化
        4.3.2 洋金花杀虫活性成分的活性研究
        4.3.3 晶体Ⅱ结构推测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XFG—01型显微分光光度计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金纳米棒及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近红外协同响应纳米粒的可控构筑[D]. 张政. 郑州大学, 2018(01)
  • [2]高交换容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及黄芩苷纯化的研究[D]. 董浩浩. 北京服装学院, 2013(04)
  • [3]聚乙烯基多孔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甘草酸纯化的研究[D]. 李春红. 北京服装学院, 2012(04)
  • [4]高交换容量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对丹酚酸B纯化的研究[D]. 王闯. 北京服装学院, 2012(04)
  • [5]缩多脲及多营养元素缓释碳基液肥的制备研究[D]. 陈建超. 中北大学, 2012(08)
  • [6]聚乙烯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应用[D]. 孙晶磊. 北京服装学院, 2012(06)
  • [7]聚丙烯腈阴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与应用[D]. 张道武. 北京服装学院, 2010(04)
  • [8]黄芩指纹图谱及谱效关系研究[D]. 王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9]小果博落回杀虫杀菌作用研究[D]. 冯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10]洋金花杀灭鱼类指环虫的活性成分研究[D]. 马秋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XFG-01显微分光光度计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