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术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内痔20例(论文文献综述)
庄小津[1](2021)在《芍甘止痛方药饼穴位贴敷缓解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旨在观察芍甘止痛方药饼穴位贴敷缓解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其在止痛、改善创缘水肿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希望为混合痔术后止痛提供一种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方便于临床操作的中药外用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2名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82例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厦门市中医院肛肠科收治入院的18岁~65岁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并接受外剥内扎术治疗。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接受肛肠科护理常规的同时接受芍甘止痛方药饼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接受肛肠科护理常规的同时使用仿制安慰剂药饼进行穴位贴敷。疗程为7天,术后6小时开始贴敷,并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第1、2、3、5、7天“VAS疼痛积分”,观察创缘水肿程度,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比较两组的总疗效、各临床症状的改善等情况,以及局部皮肤有无过敏、感染等不良反应,并分析三大常规及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综合评价芍甘止痛方药饼穴位贴敷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2例患者,至试验结束未出现脱落病例,共82例完成了临床观察并纳入统计。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疼痛评分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治疗后收集到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治疗后2小时、第1、2天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7天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总体疗效对比情况:治疗组41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有效率90.24%;对照组41例患者中,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有效率73.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在术后创缘水肿程度、创面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肿程度较轻,愈合时间较短。(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贴敷部位未见局部皮肤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芍甘止痛方药饼穴位贴敷具有缓急止痛,清热祛湿,活血消肿等功效,能有效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肛门疼痛症状,改善术后创缘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李炜[2](2021)在《九华膏联合康复新液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混合痔的发病率随着现代人们过多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在逐步增加,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肛肠高发病种,成为肛肠工作者重点研究对象。当前混合痔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术后创面多呈开放式,创面愈合时间长、疼痛剧烈、渗液多、水肿高发等并发症。因此寻求一种愈合时间短、疗效更优的创面治疗方案,是我们肛肠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本临床研究观察以九华膏纱条塞肛联合康复新液坐浴对比凡士林纱条塞肛联合高锰酸钾坐浴,探究更好的术后创面及并发症治疗方法。研究目的:观察九华膏纱条联合康复新液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且对比凡士林纱条联合高锰酸钾坐浴治疗的差异,来探究更快更优的创面治疗方案。研究方法: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部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采用九华膏纱条塞肛联合康复新液坐浴,对照组患者术后创面则采用凡士林纱条塞肛联合高锰酸钾坐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并发症疗效,并记录分析术后大出血、尿潴留或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在创面愈合疗效上,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30.57±1.63天、对照组35.53±1.83天;3周后愈合率方面,观察组68.97±6.36、对照组59.33±8.42,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观察组治疗能加快创面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在创面并发症疗效上,肛门渗液方面,术后第7天、第14天观察组肛门渗液评分为1.20±0.41、0.53±0.51,对照组为1.63±0.67、0.90±0.31,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创面水肿方面,术后第7天观察组创面水肿评分为1.03±0.41,对照组为1.23±0.68,P>0.05,无统计学差异,而第14天观察组评分为0.27±0.15、对照组为0.57±0.26,P<0.05,有统计学差异;肛门坠胀方面,术后第7天、第14天观察组评分为0.87±0.31、0.40±0.12,对照组为1.17±0.42、0.77±0.26,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肛门疼痛方面,术后第7天、第14天观察组评分为0.97±0.41、0.23±0.14,对照组为1.37±0.52、0.60±0.27,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创面并发症总体疗效方面,观察组治愈率83.3%远高于对照组60.0%;说明观察组治疗更能减少肛门渗液、消退水肿、缓解肛门坠胀、减轻肛门疼痛,更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在安全方面上,无药物不良反应、腹泻排便次数过多导致临床观察无法进行,入组患者均顺利结束观察研究。但对照组1例患者后期出现肛周瘙痒予以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止痒,1例患者术后3天未解大便腹胀予以灌肠通便;观察组1例患者在术后第6天出现结扎线脱落坏死不全创面出血予以缝扎止血,1例患者因术后长时间平躺不适应卧床排尿当晚发生尿潴留予以导尿、1例患者有假性愈合迹象予以修剪肉芽。研究结论:九华膏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在保证愈合疗效情况下,在减少肛门渗液、消退水肿、缓解肛门坠胀、减轻肛门疼痛提高创面愈合质量方面效果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杜佳睿[3](2021)在《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乳腺炎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研究对比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浆细胞性乳腺炎(PCM)一般资料情况、临床情况及中医药手段治疗情况。探讨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乳腺炎与一般非哺乳期乳腺炎之间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面的异同,为目前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乳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合理建议。研究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明确诊断为精神类疾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相关药物后停药,或持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且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罹患乳腺炎性疾病,并于2013年至2020年10月在我科门诊或住院,诊断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例。同时对比研究既往无精神类疾病病史,并于同一时段就诊与我科,确诊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设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对照组,浆细胞性乳腺炎对照组。对比研究三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面的异同。统计软件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乳腺炎病例组20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对照组(GLM对照组)2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对照组(PCM对照组)20例。1.一般情况:病例组20例患者口服单一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有14例(占70%),2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服用的患者为5例(占25%),3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服用的患者为1例(占5%)。口服药物以利培酮、氯氮平、舒必利等为主,发病年龄、发病季节、院外治疗、除精神类疾病外的既往病史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表现:病例组患者乳房肿块数目0-3个不等,均为单侧患病。其中未见乳房肿块的病例为3例(占15%),同侧乳房内单个乳房肿块的病例为11例(占55%),同侧乳房内2个乳房肿块的病例为4例(占20%),同侧乳房内3个乳房肿块的病例为1例(占5%);GLM对照组中,同侧乳房内单个乳房肿块的病例为19例(占95%),PLM对照组中,同侧乳房内单个乳房肿块的病例为19例(占95%),三组数据组间比较,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入院均有乳头畸形病例,且以乳头内陷及乳头分裂为主。病例组乳头畸形患者17例,24人次,乳头内陷(占54.17%),乳头分裂(占37.5%);GLM对照组乳头畸形患者16例,22人次,乳头内陷12人次(占54.55%),乳头分裂7人次(占31.82%);PCM对照组乳头畸形患者18例,26人次,其中乳头内陷12人次(占46.15%),乳头分裂11人次(占42.31%)。泌乳素水平方面:病例组11例患者入院时泌乳素异常升高,且异常泌乳素水平在652.6-2845μIU/ml之间,平均数为1060.96±622.89μIU/ml,另两组患者泌乳素均无异常。治疗疗程方面,病例组20例患者中最短疗程39天,最长疗程189天,平均数为88.7±32.61天;GLM对照组最短疗程10天,最长疗程273天,平均数为77.8±61.61天;PCM对照组最短疗程为13天,最长疗程为191天,平均数为77.75±60.78天。三组治疗疗程长短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乳腺炎在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等一般情况方面与一般非哺乳期乳腺炎无特殊差别,但在临床表现方面,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乳腺炎较之一般非哺乳期乳腺炎在肿块大小、发病部位是否囊括乳头乳晕区、泌乳素水平及治疗疗程方面均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有明确的差异。考虑是由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乳腺炎在病因方面与两者有明显差异导致。在中药治疗方面,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乳腺炎在中药治疗中除了辨证施治组方之外,运用焦山楂炒麦芽联合可有效降低泌乳素水平,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相关探讨也证实了这一现象。但因本研究中两对照组患者均处于正常泌乳素水平,病例组也仅有11例患者泌乳素水平较高,故该药物联合降低泌乳素水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则有待后续前瞻性研究进行验证。
姬慧茹[4](2021)在《止痛如神汤治疗PPH术后肛门感觉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Ⅲ、Ⅳ度内痔、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环形混合痔及直肠内脱垂等肛肠疾病。相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而言,PP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临床上仍有不少患者饱受并发症所带来的痛苦。有学者将PPH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控便障碍等短期不适症状称为“PPH术后肛门感觉功能障碍综合征”,这些症状虽然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在临床上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对PPH手术的满意度,影响术后伤口恢复,并且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临床上对此大多进行随症处理,尚缺乏完善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选用明代《外科启玄》的肛肠疾病经典方剂止痛如神汤,采用口服用药方法,来观察PPH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控便障碍的改善情况,探讨止痛如神汤治疗PPH术后肛门感觉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SPSS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出现肛门疼痛、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控便障碍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临床症状后予止痛如神汤颗粒冲服,每日一付,一付两次,一周为一个疗程,连服两周;对照组患者出现肛门疼痛、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控便障碍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临床症状后予致康胶囊口服,每日三次,每次0.6g,一周为一个疗程,连服两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服药后第1、2、3、7、14天肛门疼痛、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控便障碍的情况,并于服药后1月进行随访记录,利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5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做图分析。结果:最终共有60例PPH术后患者完成病例研究。(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性别,年龄,术前病程,术前痔疮分度,手术方式,治疗前各症状评分,症状总积分及止痛药物使用情况,P值均>0.05,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提示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基线数据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结果比较:①肛门疼痛:服药后第1、2、3、7天P值均<0.05,统计学上具有显着性差异,第14天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S评分:服药后第1、2、3、7天P值均<0.05,统计学上具有显着性差异,第14天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无论从肛门疼痛评分还是从VAS评分,在治疗第1、2、3、7天治疗组对PPH术后肛门疼痛止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4天效果无显着差异。②肛门坠胀:服药后第1天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3、7、14天P值均<0.05,统计学上具有显着性差异;提示在治疗第2、3、7、14天治疗组对PPH术后肛门坠胀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③里急后重:服药后第1、2、3天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14天P值均<0.05,统计学上具有显着性差异;提示在治疗第7、14天治疗组对PPH术后里急后重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④控便障碍:服药后第1、2、3、7天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治疗14天治疗组对PPH术后控便障碍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好。⑤症状总积分:服药后第1天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服药后第2、3、7、14天P值均<0.05,统计学上具有显着性差异;提示在治疗第2、3、7、14天治疗组对PPH术后肛门感觉功能障碍综合征总体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⑥证候总体积分疗效评定:治疗组30例患者,痊愈4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0例患者,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P<0.05,差异具有较大的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预后结果比较:在服药后1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有10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对照组有4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中两组患者肛门疼痛症状均消失。两组遗留症状情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遗留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肛门疼痛、里急后重、控便障碍分析结果显示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在肛门疼痛、里急后重、控便障碍的预后方面无明显区别;肛门坠胀、症状总积分的分析结果显示P值均<0.05,统计学上具有显着性差异,提示治疗组在肛门坠胀及症状总积分方面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止痛如神汤在治疗PPH术后肛门感觉功能障碍综合征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PPH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控便障碍等术后并发症,总体有效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左鲁玉[5](2020)在《圣瑜栓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圣瑜栓防治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疼痛、出血、水肿、坠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圣瑜栓组)30例,对照组(普济痔疮栓组)30例。所有患者均由固定医师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第1天撤除肛内敷料、消毒创面,从术后第2天开始换药。观察组给予圣瑜栓纳肛,对照组给予普济痔疮栓纳肛,每日换药1次,连续给药7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即用药前)、第3天、第5天和第8天创面的疼痛、出血、水肿、坠胀情况,分析各症状疗效与总疗效。结果:选取的60例患者,观察期间无病例脱落。将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即用药前)的创面疼痛、出血、水肿、坠胀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验的单项症状积分均具有可比性。用药后,观察组在术后第3天、第5天、第8天的肛缘水肿和创面出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8天的术后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5天、第8天的肛门坠胀情况与对照组情况相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疗效为73.3%,对照组总疗效为70%,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圣瑜栓能有效防治混合痔术后的肛缘水肿和创面出血,缓解术后创面疼痛,且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应用安全,疗效可靠。
周娇娇[6](2020)在《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目的与意义1.1梳理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史,揭示中医外科肛肠领域在中医药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面作出的贡献。1.2挖掘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为临床与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1.3系统梳理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文献,找出核心研究机构与研究者,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方向。2研究方法2.1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发文年代、作者、研究机构与期刊杂志等分布情况进行分析。2.2应用共现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作者、机构与关键词进行分析,找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以及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2.3应用聚类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找出该研究领域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并依据其时间线视图,直观展示出该领域的演化过程。2.4应用突现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挖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3研究结果3.1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李华山教授是该领域最高产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中国肛肠病杂志是该领域的核心期刊。3.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共现分析结果3.2.1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作者共现分析结果发现该领域已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团队分别是:李华山团队、韩宝团队、叶玲团队与范学顺团队。3.2.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机构共现分析结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联合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与国内十多个研究机构间开展了相对密切的合作,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则相对独立,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较少;另外机构共现结合作者共现分析发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华山团队对近几年该领域产生的影响最大,即该团队研究的内容是目前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研究的热点。3.2.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消痔灵注射液是该研究领域最常用的药物;该领域最常研究的直肠脱垂类型是直肠黏膜内脱垂;注射疗法联合PPH或者肛门紧缩术是最常研究的联合术式;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临床观察性研究。3.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关键词聚类后,共得到9个聚类,进一步分析得出6个基本知识结构:Cluster0的研究主题为祖国医学在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传承与发展;Cluster1、Cluster3和Cluster8的研究主题均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时联合其他术式的研究;Cluster2、Cluster4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类型研究;Cluster5的研究主题为利用有限元模型客观证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有效的理论研究;Cluster6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时注射方式的研究;Cluster7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患者的人群研究。3.4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1977年~2007年属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初期,经过长达30年不间断研究,丰富了国内关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经验。自2007年开始至今属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期:术式方面的研究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研究的注射药物以消痔灵注射液和芍倍注射液为主;注射疗法中的消痔灵注射术是研究的焦点;研究方法仍以临床观察性研究为主。4研究结论4.1对我国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医外科肛肠领域在中医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面作出的贡献。4.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中研究热点与前沿:关于注射药物,消痔灵注射液既是研究的热点又是研究的前沿,芍倍注射液是研究的前沿;关于注射疗法,消痔灵注射术是研究的前沿;关于联合术式,注射疗法联合PPH、TST或者RPH等联合术式属于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关于该领域研究的直肠脱垂类型,完全性直肠脱垂既是研究的热点又是研究的前沿,直肠粘膜内脱垂是研究的前沿;关于研究的方法,临床观察是研究的前沿。4.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中的核心研究机构与研究者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与该院的李华山教授,可以成为该领域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首先考虑对象。
曹茜茜[7](2020)在《瑶医挑针疗法治疗痔疮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瑶医挑针疗法治疗痔疮的临床观察与研究,以明确瑶医挑针疗法治疗痔疮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于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瑶医挑针疗法治疗,每周治疗1次,1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每周治疗5次,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临床症状(脱出、便血、痔核表面黏膜、分泌物)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组内及治疗后的组间进行对比统计学分析,并收集不同类型痔疮的疗效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VA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VAS评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脱出、便血、痔核表面黏膜、分泌物四种症状评分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各临床症状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便血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临床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类型痔疮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痔、外痔、混合痔组内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具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瑶医挑针可改善痔疮疼痛、脱出、便血、痔核表面黏膜、分泌物等临床症状,且疼痛、便血症状疗效优于普通针刺。2.瑶医挑针对于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痔疮类型治疗均有效。3.瑶医挑针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与普通针刺相当。
范烁[8](2020)在《嵌顿痔外剥内扎肛管重建术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外剥内扎肛管重建术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嵌顿痔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肛肠科住院的嵌顿痔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予嵌顿痔外剥内扎肛管重建术,对照组予外剥内扎术。观察并记录:主要症状(脱出、肛周疼痛)术后积分情况;次要症状(肛缘水肿、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平整度、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情况,评价外剥内扎肛管重建术对嵌顿痔的临床疗效,并于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组中1例患者脱落;对照组中1例患者脱落,1例患者被剔除;最终共有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2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嵌顿时间、嵌顿后痔核变化、治疗前脱出及肛周疼痛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明显差异,具有齐同性。3术后主要症状比较:1)脱出:术后第14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肛周疼痛积分:两组术后第1、3、7、14天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次要症状比较:1)肛缘水肿积分:两组术后第3、7、14天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血积分:两组术后第3、5、7天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肛门狭窄:术后第14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肛门平整度: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切口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判定:1)术前及术后第14天主要症状积分比较: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剥内扎肛管重建术可有效减轻嵌顿痔患者术后肛周疼痛、肛缘水肿及出血情况,缩短肛门切口愈合时间;在保证肛门正常功能及外形平整的同时,防止肛门狭窄的发生。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和应用。图0幅;表16个;参133篇。
何佳[9](2020)在《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疗效,探讨肛肠坐浴一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机制,验证肛肠坐浴一号方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共观察9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皆来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住院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肛门部,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肛门部,两组均于坐浴后予肛泰栓、痔疮消炎软膏常规换药处理,上午和下午各一次。于治疗后第3、7、14天进行比较,并于出院后门诊及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水肿、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收集数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对记录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共有87名患者纳入观察,其中治疗组44例给予肛肠坐浴一号方坐浴,对照组43例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前对两组性别、年龄、内痔分期、手术时长、术中处理外痔数量、术后当天即治疗前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肛缘水肿、肛门疼痛、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整体疗效,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肛缘水肿评分:治疗后第3天,两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7、14天,两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治疗后第3、7、14天,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整体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83.7%,两组整体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疼痛疗效均优于高锰酸钾溶液。结论: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在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疼痛疗效优于高锰酸钾溶,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石英晶[10](2020)在《加味止痛如神汤对混合痔(湿热下注证)术后疼痛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观察加味止痛如神汤治疗混合痔(湿热下注证)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本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进一步丰富临床治疗手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加味止痛如神汤口服治疗,参照NRS评分法,观察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疼痛评分及水肿情况,并记录住院时长。结果:1.加味止痛如神汤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疼痛,两组术后24、48、72小时及7天疼痛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改善术后水肿方面,治疗组术后水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住院时长比较,治疗组住院时长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止痛如神汤治疗混合痔(湿热下注证)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显着,明显改善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及7天疼痛评分;同时可改善水肿情况;临床症状及降低住院时长。由此可以发现加味止痛如神汤安全有效,实验过程中无毒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是治疗混合痔(湿热下注证)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体现中医药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独特优势,方法简便,适合临床应用于推广。
二、手术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内痔2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内痔20例(论文提纲范文)
(1)芍甘止痛方药饼穴位贴敷缓解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相关理论研究 |
1.1 中医病因病机 |
1.2 中医治疗 |
1.3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
1.4 西医治疗 |
2 穴位贴敷疗法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 中医学对穴位贴敷疗法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穴位贴敷疗法的研究 |
3 芍甘止痛方相关理论研究 |
3.1 芍药甘草汤 |
3.2 止痛如神汤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中止研究标准 |
6 剔除标准 |
7 脱落标准 |
8 样本量估算 |
9 病历分组 |
10 药物制备 |
11 治疗方案 |
12 临床观察项目 |
12.1 疗效评价 |
12.2 安全性评价 |
13 不良反应的处理 |
14 统计方法 |
15 伦理学要求 |
16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1.2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 |
2 疗效观察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
2.3 疗效比较 |
2.4 两组水肿程度评分比较 |
2.5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3 安全性观察 |
4 病例完成情况 |
第四部分 分析讨论 |
1 芍甘止痛方选方及意义分析 |
2 穴位贴敷选穴分析 |
2.1 神阙穴 |
2.2 二白穴 |
2.3 承山穴 |
3 药物制备分析 |
4 试验结果分析 |
4.1 疗效分析 |
4.2 安全性分析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九华膏联合康复新液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概述 |
2.混合痔术后创面的认识 |
3.混合痔术后创面的治疗 |
4.总结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一般资料比较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终止观察研究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设计方案 |
2.2 研究地点 |
2.3 治疗方案 |
2.4 方案实施 |
2.5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及安全评价 |
3.统计分析方法 |
4.研究结果分析 |
4.1 术后创面愈合疗效比较 |
4.2 创面并发症疗效比较 |
4.3 创面并发症疗效等级比较 |
4.4 安全评价 |
5.结论 |
6.讨论 |
6.1 祖国医学对痔的认识 |
6.2 现代医学对痔的认识 |
6.3 祖国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病因病机探讨 |
6.4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6.5 坐浴熏洗疗法作用机理 |
6.6 九华膏方药组成及药理分析 |
6.7 康复新液药理分析 |
6.8 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
7.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临床观察表 |
个人简介 |
(3)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乳腺炎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 |
1. 现代医学病因探究 |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
3.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
第二节 祖国传统医学研究 |
1. 古代文献病名研究 |
2. 传统医学病因病机 |
3. 治则治法 |
参考文献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诊断标准 |
1.4 样本量计算 |
1.5 病例分组 |
1.6 临床分型 |
1.7 观察指标 |
1.8 治疗所需药物及治疗方法 |
1.9 统计分析方法 |
第二节 结果 |
2.1 入院资料 |
2.2 基线比较 |
2.3 临床情况 |
第三节 讨论 |
3.1 一般情况讨论 |
3.2 临床表现情况讨论 |
3.3 中药治疗 |
3.4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山楂、麦芽联合降低泌乳素的作用机制 |
3.5 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乳腺炎病因及表现 |
结语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止痛如神汤治疗PPH术后肛门感觉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PPH术后并发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1 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术(PPH)的理论基础 |
1.2 PPH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
1.3 PPH术后并发症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
1.4 总结 |
参考文献 |
2 止痛如神汤治疗肛肠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 |
2.1 止痛如神汤的组方及药理分析 |
2.2 止痛如神汤治疗肛肠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 |
2.3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剔除、中止与终止试验的标准与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4 安全性评价 |
3 统计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5 结果 |
5.1 基线资料比较分析 |
5.2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分析 |
5.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分析 |
5.4 安全性分析 |
5.5 脱落、剔除、中止与终止试验情况 |
6 讨论 |
6.1 从中医角度探讨PPH术后肛门感觉功能障碍病因病机 |
6.2 从西医角度探讨PPH术后肛门感觉功能障碍的原因 |
6.3 对照组药物致康胶囊的选择 |
6.4 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圣瑜栓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医学伦理问题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
3.2 观察指标比较 |
3.3 安全性分析 |
3.4 病例脱落情况 |
讨论 |
1 中医学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1.1 湿热之邪是发病主因 |
1.2 气血瘀滞是重要病机 |
2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3 普济痔疮栓方药分析 |
4 圣瑜栓药物分析 |
4.1 圣瑜栓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中医机理 |
4.2 圣瑜栓主要药物成分分析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术后疗效分析 |
5.2 圣瑜栓作用效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治疗痔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病例观察表 |
致谢 |
论文着作 |
附件 |
(6)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一 西医对直肠脱垂的认识 |
1 直肠脱垂的定义与症状 |
2 直肠脱垂的病因病机 |
3 直肠脱垂的诊断与分型 |
4 直肠脱垂的治疗 |
4.1 经腹手术 |
4.2 经会阴手术 |
4.3 手术选择的大概标准 |
4.4 注射疗法 |
5 小结 |
文献综述二 中医对直肠脱垂的认识 |
1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定义与症状 |
2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脉象 |
3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病因病机与治则 |
4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治疗 |
4.1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中药治疗 |
4.2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针灸治疗 |
5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预后 |
6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防护 |
7 小结 |
文献综述三 消痔灵注射液主要成分的研究进展与相关古籍荟萃 |
1 明矾的概述 |
1.1 明矾的现代研究 |
1.2 中医古籍中有关明矾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 |
2 五倍子的概述 |
2.1 五倍子的现代研究部分 |
2.2 古籍中有关五倍子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 |
前言 |
1 研究数据 |
1.1 数据来源 |
1.2 数据检索 |
1.2.1 CNKI检索 |
1.2.2 维普检索 |
1.2.3 万方检索 |
1.3 数据去重 |
1.3.1 数据去重方法 |
1.3.2 数据去重结果 |
1.4 数据校验 |
2 CiteSpace分析 |
2.1 CiteSpace应用现状 |
2.2 Citespace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分析 |
3.1.1 发文年份统计分析结果 |
3.1.2 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统计分析结果 |
3.1.3 发文关键词统计分析结果 |
3.1.4 发文期刊杂志统计分析结果 |
3.2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共现分析结果 |
3.2.1 作者及研究机构共现分析结果 |
3.2.2 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 |
3.3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
3.4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起源 |
4.2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发展 |
4.2.1 新型注射药物——消痔灵注射液的诞生 |
4.2.2 注射疗法——消痔灵注射术的优化 |
4.3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主要贡献者 |
4.4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
5 结论 |
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录A: 古籍中有关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 |
附录B: 古籍中有关明矾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表 |
附录C: 古籍中有关五倍子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表 |
附录D: 同义关键词合并表 |
附录E: 关键词频次(≥10)统计表 |
附件 |
(7)瑶医挑针疗法治疗痔疮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痔疮的认识 |
1.1 定义及流行病研究 |
1.2 病因及形成机制 |
1.3 痔疮分类及临床表现 |
1.4 治疗方法 |
2.中医学对痔疮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症候分型 |
2.3 治疗方法 |
3 瑶医学对痔疮的认识 |
3.1 病因 |
3.2 发病机制 |
3.3 症候分型 |
3.4 治疗方法 |
4 瑶医挑针疗法 |
4.1 发展背景 |
4.2 治疗机理 |
4.3 临床应用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病例脱落 |
1.7 病例脱落的处理 |
1.8 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案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两组治疗前后VAS及症状评分比较 |
3.3 治疗前后总体疗效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瑶医挑针治疗痔疮的理论探讨 |
2 瑶医挑针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分析 |
3 瑶医挑针治疗痔疮的优势 |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瑶医特色疗法在痔疮中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8)嵌顿痔外剥内扎肛管重建术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诊断标准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脱落标准 |
1.1.5 退出标准 |
1.1.6 剔除标准 |
1.1.7 研究方法 |
1.2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
1.2.1 观察指标 |
1.2.2 疗效评价标准 |
1.2.3 复发评价标准 |
1.2.4 安全性指标 |
1.3 数据资料分析 |
1.4 研究结果 |
1.4.1 一般资料分析 |
1.4.2 术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
1.4.3 术后次要症状比较 |
1.4.4 临床疗效评价 |
1.4.5 复发情况评价 |
1.4.6 安全性评价 |
1.5 讨论 |
1.5.1 嵌顿痔中西医治疗概况 |
1.5.2 采用嵌顿痔外剥内扎术肛管重建术的理论依据 |
1.5.3 采用嵌顿痔外剥内扎术肛管重建术的优势 |
1.6 小结 |
1.7 展望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嵌顿痔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2.1 现代中医对嵌顿痔的认识 |
2.1.1 嵌顿痔的概述 |
2.1.2 嵌顿痔的发病机理 |
2.2 现代医学对痔的认识 |
2.2.1 现代医学对痔的认识 |
2.2.2 痔的发病学说 |
2.3 痔病的保守治疗 |
2.3.1 药物内服 |
2.3.2 熏洗坐浴法 |
2.3.3 敷药法 |
2.3.4 塞药法 |
2.3.5 针灸疗法 |
2.3.6 结扎法 |
2.3.7 枯痔法 |
2.4 痔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
2.4.1 痔环切术 |
2.4.2 外剥内扎术 |
2.4.3 外剥内扎改良术 |
2.4.4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
2.4.5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 |
2.4.6 痔疮自动套扎术 |
2.4.7 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
2.4.8 Liga Sure痔切除术 |
2.5 嵌顿痔的针对性治疗 |
2.5.1 急诊手术 |
2.5.2 保守治疗 |
2.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病例观察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9)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痔的认识 |
1.1 中医古籍对痔的认识 |
1.2 中医对痔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西医对痔的病因的认识 |
2 痔的治疗 |
2.1 痔的中医治疗 |
2.2 痔的西医治疗 |
3 痔术后水肿疼痛的认识 |
3.1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原因的认识 |
3.2 西医对痔术后水肿疼痛原因的认识 |
4 痔术后水肿疼痛的预防和治疗 |
4.1 术中预防 |
4.2 中医治疗 |
4.3 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式 |
2.4 治疗方案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判定标准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脱落情况 |
3.2 一般情况 |
3.3 临床疗效比较 |
3.4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药熏洗的作用和机理 |
2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方药分析 |
3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
4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作用机制 |
5 高锰酸钾的药理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
6 研究结果分析 |
7 问题与展望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术后评分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加味止痛如神汤对混合痔(湿热下注证)术后疼痛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痔病溯源 |
2 中医对痔的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对痔病术后疼痛的认识 |
4 中医治疗痔术后疼痛的相关疗法 |
5 现代医学对痔及术后疼痛的研究 |
5.1 痔的发病机制 |
5.2 痔术后镇痛研究进展 |
5.3 痔术式的研究进展 |
5.4 西医治疗痔疮术后镇痛的相关疗法 |
6 展望 |
试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病例来源 |
3 诊断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疗效评定标准 |
7 统计方法 |
8 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主要指标比较 |
2.1 术后6小时疼痛评分 |
2.2 术后24 小时疼痛评分 |
2.3 术后48 小时疼痛评分 |
2.4 术后72 小时疼痛评分 |
2.5 术后7天疼痛评分 |
3 次要指标比较 |
3.1 术后7天水肿情况 |
3.2 住院时长 |
4 安全指标 |
5 结果分析 |
讨论 |
1 混合痔术后疼痛病因病机探析 |
2 加味止痛汤治疗痔术后疼痛的立法思想 |
3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治疗 |
4 止痛如神汤加减的相关方药作用分析 |
5 临床疗效分析 |
6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手术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内痔2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芍甘止痛方药饼穴位贴敷缓解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D]. 庄小津.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九华膏联合康复新液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D]. 李炜.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性乳腺炎的病例对照研究[D]. 杜佳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止痛如神汤治疗PPH术后肛门感觉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姬慧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圣瑜栓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左鲁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D]. 周娇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瑶医挑针疗法治疗痔疮的临床研究[D]. 曹茜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嵌顿痔外剥内扎肛管重建术临床观察[D]. 范烁.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D]. 何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加味止痛如神汤对混合痔(湿热下注证)术后疼痛影响的临床观察[D]. 石英晶.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