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属单咀摇臂式喷头基本参数(草案)(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宾[1](2015)在《仰角可调喷头水力性能试验及流场射流碎裂仿真》文中研究说明摇臂式喷头是节水灌溉中的重要喷灌设备,喷头的性能与喷头结构、喷头内部水流的紊流程度,喷头外部射流碎裂情况等有关。但是实际应用中该喷头受风力影响严重,当风力达到3-4级时,喷头射程会大大减小,飘移损失大为增加;而喷头仰角减小能够达到抗风减小飘逸损失的目的,所以设计一种仰角调节装置,实现喷头仰角可调意义重大。研究结论如下:(1)设计一种仰角可调喷头。以ZY-1摇臂式喷头为研究对象,在喷头的喷体与空心轴之间加以刚性波纹管连接,再加以支撑装置,构成仰角可调喷头,实现喷头的仰角在13°、18°、23°、30°四个角度自由调节,经验证各种条件下喷头的平均喷灌强度均小于允许喷灌强度(6mm/h),满足不同土壤的喷灌要求;各象限转动最大偏差率均小于12%,符合要求。(2)模拟仿真了喷头仰角变化时副喷嘴位置及主喷嘴出口处短圆柱的长度对喷头主喷嘴出口处速度的影响。分析得副喷嘴在不同位置时主喷嘴出口处的速度最大误差为3.5%,最小误差为0.6%,所以副喷嘴位置的改变对主喷嘴出口处速度影响不明显;而主喷嘴出口处短圆柱应适当缩短,更有利于喷头的内部流动,这将为喷头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3)模拟仿真了喷头的射流碎裂情况。利用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COMSOL软件,采用多相流模型(Level set模型)研究喷头在仰角及入口压力变化时的射流碎裂情况,并确定了射流碎裂点,通过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模拟数值与试验数值的相对误差最大为8.1%,最小相对误差为1.97%,说明了本研究的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一种仰角调节装置,实现了喷头仰角可调;并试验了其水力性能,仿真了其流场流动情况,确定了射流碎裂点等;达到了研究目的,同时也符合精准灌溉的主题。
巩兴晖[2](2015)在《移动式喷灌机折射式喷头水量及动能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水资源和能源的日益短缺,低压灌溉成为喷灌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国内外喷灌机配备的灌水器也从高压喷头过渡到低压喷头。低压折射式喷头因其诸多优点成为国内外喷灌机中应用最广的灌水器,折射式喷头根据喷洒原理分为非旋转折射式喷头和旋转折射式喷头。本文以国内喷灌机中常用的两种低压折射式喷头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单喷头、喷头组合的水量及动能强度分布规律,以期为太阳能轻小型平移式喷灌机灌水器的选型和配置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折射式喷头:非旋转折射式喷头Nelson D3000(蓝色喷盘)和旋转折射式喷头Nelson R3000(绿色喷盘)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喷洒性能试验,分析了喷嘴压力与流量关系,对比了两种喷头的射程,径向水量分布,并通过标准化计算得到单喷头水量分布及网格化数据。Nelson D3000型喷头喷洒水量集中在射程末端三分之一处,径向水量分布呈近似三角形分布形式。Nelson R3000型喷头的喷灌强度沿喷头射程方向分布相对均匀。Nelson D3000型喷头单喷头水量分布呈环状分布,每束射流的湿润部分与相邻两束中间无重叠部分。Nelson R3000型喷头湿润范围呈规则的圆环状。(2)首次将基于三维视频粒子测量原理的视频雨滴谱仪(Two dimensional video disdrometer,2DVD)应用到喷灌水滴粒径测试中。对Nelson D3000和Nelson R3000型喷头在多个工作压力下的水滴直径沿射程分布进行测试,分析了水滴直径沿射程的变化趋势及水滴速度、水滴角度与水滴直径之间的关系。两种喷头的体积加权平均水滴直径沿射程方向呈指数函数分布;水滴速度随水滴直径的增大呈对数函数关系增大;水滴角度随水滴直径的增加呈线性规律减小,随水滴直径的增大可分为三个变化区间。水滴直径与水滴速度、水滴直径与水滴角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受工作压力影响较小。(3)在水量分布和水滴直径试验的基础上,计算对比Nelson D3000型喷头在50、100、150和200k Pa工作压力下,Nelson R3000型喷头在100、150和200k Pa工作压力下的单个水滴动能、单位体积水滴动能和动能强度,建立单个水滴动能与水滴直径关系,分析了单位体积水滴动能及动能强度沿射程方向的变化规律,通过标准化计算得到单喷头动能强度分布及网格化数据。通过对单喷头径向水量分布、水滴粒径和动能强度之间关系的分析,建议在喷头选型时,应选取喷灌强度沿射程方向减小的喷头,从而避免过大的喷灌强度在射程末端出现,引起射程末端动能强度的增大,产生地表径流。结合太阳能轻小型平移式喷灌机低能耗的配置要求,通过对比两种喷头的水量、水滴及动能强度分布。(4)以太阳能轻小型喷灌机为原型,对Nelson D3000型喷头在不同间距时的水量和动能强度分布进行研究。通过叠加法模拟50、100、150和200k Pa四个工作压力下,Nelson D3000型喷头在2.0、2.5、3.0、3.5、4.0、4.5和5.0m喷头间距时的水量和动能强度分布,计算不同间距下水量及动能强度分布均匀系数、喷头组合时横向水量和动能强度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并结合太阳能轻小型喷灌机低压工作要求,提出配置Nelson D3000型喷头的最佳喷头间距为2.5m,工作压力50k Pa。(5)研究弹道轨迹理论在折射式喷头水滴运动模拟中的应用。应用高速摄像仪测试Nelson D3000型喷头射流离开喷头的速度及角度(射流从喷盘边缘射出时的速度和角度),建立射流速度和角度随工作压力变化关系,应用弹道轨迹运动理论建立的模型,模拟Nelson D3000型喷头的水滴运动、水滴速度、水滴落地时角度、单喷头单位体积水滴动能和动能强度、喷头组合下的水量及动能强度分布,并与2DVD测试结果比对。结果表明从喷嘴出来的射流打击喷盘后的动能损失率分别为24.2%、23.48%、21.9%和23.82%,将试验测得的射流速度和角度与弹道理论建立的模型相结合,能够准确模拟Nelson D3000型喷头水滴飞行轨迹、水滴速度、水滴落地时角度、单喷头单位体积水滴动能和动能强度、喷头组合下的水量及动能强度分布。
窦以松[3](2000)在《节水灌溉设备标准》文中研究指明 一、基础标准 1.《喷灌机械名词术语》(GB 6956-86) 该标准规定的名词术语适用于喷灌机械(包括喷灌机、喷灌泵、喷灌管路、喷头等设备)设计、制造和试验。包括4部分共125条。每条名词术语均含名称、英译名及定义。125条名词术语分布情况如下。 (1)喷灌机部分有喷灌机、多支座喷灌机、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圆形喷灌机)、平移式喷灌机、滚移式喷灌机、绞盘式喷灌机、双臂式喷灌机、拖拉机悬挂式喷灌机、手推车式喷灌
黄志斌[4](1981)在《PSZ型自反馈式射流喷头的研究》文中提出近一年来,在全射流喷头研究中,我们提出超大位差的概念、拟负压切换的设计机理,解决了自反馈式射流喷头步进喷洒的程序控制;提出流场干扰的方法,解决了喷头元件喷嘴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时喷头的自动返回;应用水封隔气原理,解决了喷头元件喷嘴截面为园形时喷头的自动返回,这样就较全面地解决了自反馈式射流喷头的设计问题。本文就研究中的一些有关问题作初步的论述。
金树德,李世英,于浙民,梁芝兰[5](1980)在《金属低喷灌强度摇臂喷头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一、前言当前,国内外喷灌设备多采用中、高压力,即工作压力在4公斤/厘米2以上,与地面灌溉比较,能源消耗较大,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波及各国的情况下,如何减少喷灌设施的能源消耗已成为影响喷灌技术继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我国近几年喷灌事业发展较快,原有以轻小型移动喷灌机组占绝对优势的情况已不适应喷灌事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发展能源消耗少、喷洒质量高、适应性强的喷灌设备,所以近两年时针式喷灌机、平移式喷灌
杨刚[6](1980)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文中认为 喷灌作为一项新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如何开展喷灌的科研工作以促进喷灌技术的推广,这是值得我们认真讨论的问题。为了和大家共同讨论这问题,我想有必要回颐一下自一九七六年喷灌技术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以来我们所走过的道路。
尹万和[7](1979)在《我国喷灌技术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已不能适应机械化作业和稳产高产的要求。为了适应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尽快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和发展喷灌技术,一九七五年中国科学院把喷灌
本刊[8](1978)在《推荐喷灌机具两个系列产品》文中研究指明 近几年来,随着喷灌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中一批性能较好的喷灌机具相继产生,喷灌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喷灌机具仍然存在型号杂、品种多、性能不全,成本高、"三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喷灌机具的"三化"工作必须抓紧抓好。水电部、一机部于1977年4月共同组织了摇臂式喷头系列和喷灌泵系列两个联合设计组,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分别完成了 PY(?)系列喷头和喷灌泵系列的设计、试制和试验工作,并均已通过部级鉴定。同时,设计组还协助喷灌机具标准起草小组,进
喷灌机具系列型谱起草小组[9](1977)在《金属单咀摇臂式喷头基本参数(草案)》文中研究表明 本标准适用于喷洒,清水的金属单咀摇臂式喷头。金属单咀摇臂式喷头按工作压力分低压、中压高压三种,其中除低压喷头外,均需设有换向机构。金属单咀摇臂式喷头的工作压力、喷水量和射程范围如下:一、型式1.金属摇甘式喷头应按本标准分为两种组式
二、金属单咀摇臂式喷头基本参数(草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属单咀摇臂式喷头基本参数(草案)(论文提纲范文)
(1)仰角可调喷头水力性能试验及流场射流碎裂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摇臂式喷头的发展现状 |
1.2.2 仰角可调喷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3 CFD技术的应用现状 |
1.2.4 对喷头喷洒性能研究的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二章 摇臂式喷头仰角调节机构的设计及评价 |
2.1 仰角可调摇臂式喷头的结构 |
2.1.1 铰连接仰角调节机构 |
2.1.2 柔性连接的仰角调节机构 |
2.2 喷头的性能评价指标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仰角可调喷头水力性能试验及评价 |
3.1 仰角可调摇臂式喷头喷洒试验 |
3.2 仰角可调摇臂式喷头喷洒试验结果分析 |
3.2.1 喷头的喷灌强度、射程和喷洒均匀度 |
3.2.2 喷头水量分布曲线 |
3.2.3 喷头转动均匀性 |
3.2.4 组合喷头三维水量分布 |
3.3 结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副喷嘴仰角及主喷嘴出.处短圆柱长度对主喷嘴出口速度的影响 |
4.1 喷头二维模型的建立 |
4.2 CFD仿真软件 |
4.3 计算方法 |
4.4 计算的边界条件 |
4.4.1 进出.的边界条件 |
4.4.2 壁面边界条件 |
4.5 湍流支配方程 |
4.6 喷头内流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摇臂式喷头射流碎裂仿真研究 |
5.1 LEVEL SET法与VOF法的区别 |
5.2 LEVEL SET法控制方程 |
5.3 计算域及边界条件 |
5.4 试验系统 |
5.5 流场分析 |
5.6 实验及分析 |
5.7 实验与模拟对比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移动式喷灌机折射式喷头水量及动能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及进展 |
1.2.1 喷灌技术发展状况 |
1.2.2 喷灌机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1.2.3 喷灌机灌水器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1.2.4 喷灌机喷洒性能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折射式喷头水量分布试验研究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对象 |
2.1.2 试验时间及场地 |
2.1.3 试验测试系统及布置形式 |
2.2 结果与分析 |
2.2.0 喷嘴流量系数 |
2.2.1 喷洒射程 |
2.2.2 径向水量分布 |
2.2.3 单喷头水量分布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 2DVD的折射式喷头水滴粒径分布 |
3.1 视频雨滴谱仪(2DVD)简介及测试原理 |
3.1.1 2DVD简介 |
3.1.2 2DVD测试原理 |
3.2 水滴粒径试验方法 |
3.3 水滴直径的计算方法 |
3.4 折射式单喷头水滴粒径分布规律 |
3.4.1 水滴直径沿射程分布规律 |
3.4.2 水滴速度与水滴直径的关系 |
3.4.3 水滴角度与水滴直径的关系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折射式喷头动能分布规律 |
4.1 动能计算方法 |
4.1.1 单个水滴动能 |
4.1.2 单位体积水滴动能 |
4.1.3 动能强度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单个水滴动能分布 |
4.2.2 单位体积水滴动能沿射程分布 |
4.2.3 动能强度沿射程分布 |
4.2.4 单喷头动能强度分布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喷头组合水量及动能强度分布研究 |
5.1 水量及动能强度叠加 |
5.2 均匀度计算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水量分布均匀系数 |
5.3.2 动能强度分布均匀系数 |
5.3.3 喷灌机横向水量及动能强度分布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弹道理论的水滴运动及能量分布模拟 |
6.1 弹道轨迹数学模型 |
6.1.1 水滴运动规律 |
6.1.2 水滴受力分析 |
6.1.3 水滴运动方程 |
6.1.4 参数取值 |
6.1.5 求解方法 |
6.2 试验系统与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速度及出射角度 |
6.3.2 水滴运动轨迹 |
6.3.3 水滴直径与喷灌强度 |
6.3.4 水滴速度与水滴角度 |
6.3.5 单位体积水滴动能和动能强度 |
6.3.6 单喷头水量及动能强度分布 |
6.3.7 喷头组合水量及能量分布模拟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论文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金属单咀摇臂式喷头基本参数(草案)(论文参考文献)
- [1]仰角可调喷头水力性能试验及流场射流碎裂仿真[D]. 张建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1)
- [2]移动式喷灌机折射式喷头水量及动能分布规律研究[D]. 巩兴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1)
- [3]节水灌溉设备标准[J]. 窦以松. 农业机械, 2000(12)
- [4]PSZ型自反馈式射流喷头的研究[J]. 黄志斌. 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学报, 1981(02)
- [5]金属低喷灌强度摇臂喷头的设计研究[J]. 金树德,李世英,于浙民,梁芝兰. 喷灌技术, 1980(04)
- [6]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明确今后努力方向[J]. 杨刚. 喷灌技术, 1980(02)
- [7]我国喷灌技术的发展[J]. 尹万和.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1979(01)
- [8]推荐喷灌机具两个系列产品[J]. 本刊. 农业机械, 1978(08)
- [9]金属单咀摇臂式喷头基本参数(草案)[J]. 喷灌机具系列型谱起草小组. 喷灌技术, 19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