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藏东部洛隆马里柳湾组的腕足动物群(论文文献综述)
史晓颖[1](1987)在《西藏东部洛隆马里柳湾组的腕足动物群》文中认为1983年笔者参加青藏高原地调大队11分队对藏东怒江两岸进行地质调查时,在洛隆马里中侏罗统柳湾组中系统采集了大量腕足动物化石。经鉴定、计有14属26种。其中11属22 种系我国首次报导、并修正了2个种的归属问题,确认了一个同义名种,建立了1新种。本文是在杨遵仪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徐钰林副教授给予多方指导,谨致谢意。
史晓颖[2](1983)在《西藏东部洛隆马里柳湾组的腕足动物群》文中提出1983年笔者参加青藏高原地调大队11分队对藏东怒江两岸进行地质调查时,在洛隆马里中侏罗统柳湾组中系统采集了大量腕足动物化石。经鉴定、计有14属26种。其中11属22 种系我国首次报导、并修正了2个种的归属问题,确认了一个同义名种,建立了1新种。本文是在杨遵仪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徐钰林副教授给予多方指导,谨致谢意。
史晓颖[3](1987)在《西藏南部聂拉术地区中侏罗统的腕足动物群》文中提出本文记述的腕足动物大部分由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调大队第十一分队(1980—1981) 采于珠峰聂拉木地区,个别化石系第十七分队采于扎达波林及革吉天毕戈弥沟。经鉴定计有16属26种。其中12属24种为我国首次报导,并修正了3个种的归属,确定了一个新种。这些腕足动物大部分是特提斯区广泛分布的分予,它们的发现对珠峰地区与西欧进行直接的地层对比及古生物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是在杨遵仪教授和徐钰林副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谨向他们表示感谢。
史晓颖,杨遵仪[4](1992)在《青南、藏北中侏罗世缅甸贝内部构造的研究及修订》文中提出通过缅甸贝内部构造及解剖学特征的研究和对比,对该属进行了修订和整理.发现过去置于该属中的90余种实际上包括了现在理解的9个以上属的内容.经与相近属内部和外部特征的比较,对缅甸贝的起源和演化做了初步研究.提出该属在晚 Bajocian 期起源于 Formosarhynchia,早 Bathonian 期得到了爆发性的发展和辐射,并在中、晚 Bathonian 期朝3个方向演化.通过对该属时空分布、共生生物、群落结构、伴生沉积岩及介壳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综合分析,认为 Burmirhynchia-Holcothyris 群落主要生活于近岸浅水、含盐度偏低、水深可能小于 30m 的低能环境.
史晓颖[5](1983)在《西藏南部聂拉术地区中侏罗统的腕足动物群》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记述的腕足动物大部分由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调大队第十一分队(1980—1981) 采于珠峰聂拉木地区,个别化石系第十七分队采于扎达波林及革吉天毕戈弥沟。经鉴定计有16属26种。其中12属24种为我国首次报导,并修正了3个种的归属,确定了一个新种。这些腕足动物大部分是特提斯区广泛分布的分予,它们的发现对珠峰地区与西欧进行直接的地层对比及古生物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是在杨遵仪教授和徐钰林副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谨向他们表示感谢。
孙倩,纪占胜,廖卫华,武桂春,何继富,石秋圆,李浩,刘振宇,郭安臣,侯召硕,李东泽,万晓樵[6](2018)在《西藏措勤盆地上侏罗统吐卡日组上下段的厘定及其礁灰岩发现的油气勘探意义》文中指出西藏班戈县保吉地区各昌茶玉剖面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约12属16种,分别为Calamophylliopsis?sp.,Clausastraea?sp.,Epistreptophyllum cylindratum Milaschevitsch,Epistreptophyllum sp.,Heliocoenia aff.etalloni Koby,Kobyastraea?sp.,Montlivaltia tenuilamellats Roniewicz,Montlivaltia?sp.,Myriophyllia?sp.,Pseudocoenia hexaphyllia(d’Orbigny),Pseudocoenia?sp.,Rhipidogyra?sp.,Stephanastraea?sp.,Stylina?sp.,Stylina cf.subramosa de Fromentel,Thecosmilia?sp.等。化石指示各昌茶玉剖面上部第42—80层时代为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表明各昌茶玉剖面地层并不属于原划的中二叠统下拉组。本文依据化石及岩性特点将其修订为上侏罗统吐卡日组。根据保吉地区的吐卡日组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其岩性变化可划分为上下两段地层,各昌茶玉剖面代表吐卡日组下段地层,主要为厚层碳酸盐岩夹少量泥页岩及多层礁灰岩。久朗仓剖面代表吐卡日组上段地层,为一套碳酸盐岩夹大量粗碎屑岩地层。吐卡日组下段在措勤盆地内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广泛分布,指示晚侏罗世措勤盆地发育大面积广阔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其中生物礁表明晚侏罗世碳酸盐岩台地具有优越的油气生成和储集条件。
杨遵仪,史晓颖[7](1990)在《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文中提出在藏北双湖地区发现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13属19种。建立了Aalenian至早Bajocian期Ptyctorhynchia duogecoensis-Tubithyris tibetica和中、晚Bajocian期Cymatorhynchia densecosta-Monsardithyris ventricosa两个腕足动物组合。认为特提斯北支的演化发展及两侧板块活动是控制青藏高原北部古地理的主要因素,并决定了腕足动物群的分布特征。
杨遵仪,史晓颖[8](1994)在《藏北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文中研究说明双湖地区位于西藏北部,青藏高原的腹地,以往人迹罕至。因此,迄今除路线地质穿越获得过少量地质资料外,整个地区的侏罗纪地层和生物群知之甚少。而中侏罗世早期的腕足动物在青藏高原除南部珠峰、扎达及藏东洛隆有零星报道外,其它地区还尚未发现。
杨遵仪,史晓颖[9](1994)在《藏北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湖地区位于西藏北部,青藏高原的腹地,以往人迹罕至。因此,迄今除路线地质穿越获得过少量地质资料外,整个地区的侏罗纪地层和生物群知之甚少。而中侏罗世早期的腕足动物在青藏高原除南部珠峰、扎达及藏东洛隆有零星报道外,其它地区还尚未发现。
邱军强,强巴扎西[10](2011)在《藏东类乌齐地区中侏罗世地层的特征与划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近年1:5万类乌齐县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综合分析研究,项目组将1:20万类乌齐幅地质调查报告所划的雁石坪群和1:25万昌都幅地质调查报告所划的东大桥组解体为莎巧木组和捷布曲组,对该区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做了有益的尝试,有助于藏东的基础地质调查。
二、西藏东部洛隆马里柳湾组的腕足动物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东部洛隆马里柳湾组的腕足动物群(论文提纲范文)
(6)西藏措勤盆地上侏罗统吐卡日组上下段的厘定及其礁灰岩发现的油气勘探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层描述 |
2 珊瑚动物的组成及时代 |
3 地层划分 |
4 地层对比 |
4.1 与措勤盆地内部的岩石地层单位对比 |
4.1.1 与日拉组的对比 |
4.1.2 与仁多组的对比 |
4.1.3 与错果组的对比 |
4.2 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吐卡日组对比 |
4.3 与藏东地区的岩石单位的对比 |
5 地质意义 |
5.1 措勤盆地晚侏罗世发育大面积的稳定碳酸盐岩台地沉积 |
5.2 措勤盆地晚侏罗世碳酸盐岩台地具有优越的油气生成和储集条件 |
6 结论和建议 |
(7)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层及腕足动物群特征 |
2 青藏高原北部侏罗纪的古地理轮廓 |
(10)藏东类乌齐地区中侏罗世地层的特征与划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沿革 |
2 剖面描述 |
3 岩石地层特征及化石依据 |
3.1 中侏罗统莎巧木组 (J2s) |
3.1.1 岩石地层特征 |
3.1.2 生物组合带划分与对比 (表2) |
3.2 中侏罗统捷布曲组 (J2j) |
3.2.1 岩石地层特征 |
3.2.2 生物组合带划分与对比 (表2) |
双壳类: |
4 结论 |
四、西藏东部洛隆马里柳湾组的腕足动物群(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东部洛隆马里柳湾组的腕足动物群[J]. 史晓颖.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 1987(00)
- [2]西藏东部洛隆马里柳湾组的腕足动物群[A]. 史晓颖.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8)——地层·古生物——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三), 1983
- [3]西藏南部聂拉术地区中侏罗统的腕足动物群[J]. 史晓颖.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 1987(00)
- [4]青南、藏北中侏罗世缅甸贝内部构造的研究及修订[J]. 史晓颖,杨遵仪. 古生物学报, 1992(05)
- [5]西藏南部聂拉术地区中侏罗统的腕足动物群[A]. 史晓颖.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8)——地层·古生物——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三), 1983
- [6]西藏措勤盆地上侏罗统吐卡日组上下段的厘定及其礁灰岩发现的油气勘探意义[J]. 孙倩,纪占胜,廖卫华,武桂春,何继富,石秋圆,李浩,刘振宇,郭安臣,侯召硕,李东泽,万晓樵. 地球学报, 2018(04)
- [7]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J]. 杨遵仪,史晓颖. 地球科学, 1990(03)
- [8]藏北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J]. 杨遵仪,史晓颖.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1994(00)
- [9]藏北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A]. 杨遵仪,史晓颖.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四辑), 1994
- [10]藏东类乌齐地区中侏罗世地层的特征与划分[J]. 邱军强,强巴扎西. 安徽地质,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