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和节约用水的新方法

收集和节约用水的新方法

一、集水、节水新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顾志锋[1](2020)在《苏州市X城区水务一体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资源。目前,中国的城市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700个城市中有供水不足问题的超过65%,120多个城市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水质型缺水问题日益突出,90%的沿海城市存在缺水问题。与此同时,水资源短缺、水安全问题突出、水生态恶化,使得城市的水问题不断加重,制约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要解决这一矛盾,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变得势在必行。国内外已形成共识,水务一体化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也被证实是一种先进的水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管理模式。从国际上成功的城市发展模式来看,都是将城市的发展限制在可控的规模,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强化水务工程建设来强化水资源的管理。目前城市水问题已成为限制城市快速发展的阻碍,而现阶段又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因此,把控城市发展进程、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涉水项目建设,必须对水资源实施集中统一管理。苏州前期在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已有探索,各区(市)也成立了水务局。苏州市X城区虽然在水务管理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其水务管理体制仍不合理,涉水管理体制并未摆脱“多龙管水”的困局,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收集研究水务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对苏州市X城区水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苏州市X城区目前水务管理的弊端并提出对策;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国家、地区先进改革经验,找出目前苏州市X城区水务管理体制的不足之处,同时去芜存菁提出适应苏州市X城区区情的对策和建议;运用系统研究方法,从系统的角度研究X城区水务工作,准确诊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本文通过探索、明确改革优化的基本目标、原则、方向和任务,最终得出实现苏州市X城区水体一体化管理改革必须要优化管理组织架构,确定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两个一体化管理主体;必须要进一步整合涉水事务管理职能于水务局,强化政府横向部门间协调机制;必须要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水务集团,盘活X城区水务市场;必须要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进、吸收更多外界优质资源。通过研究了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苏州市X城区涉水事务管理向管理体制一体化、资源整合一体化、经营体系一体化转变,达成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目标。

令彦强[2](2020)在《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水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依照《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全社会要广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将节水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乌鲁木齐市当前水资源短缺,属于严重缺水型城市,水资源的缺乏已经影响到当地的社会发展,城市节约用水势在必行。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运用政府管制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在对国内外关于城市节水管理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对乌鲁木齐市节水的管理的现状做了具体描述,第一是国内总体节水情况;第二是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分布状况,主要包括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供水和用水概况;第三是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城市节水管理的政策法规依据、管理体制、制度规范、队伍建设、宣传举措和资金保障。第四是乌鲁木齐市在城市节水管理上取得的成效,具体包括乌鲁木齐市综合节水情况、工业节水情况、生活节水情况和环境生态节水情况。其次,在对管理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找出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存在问题主要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众节水宣传不到位。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县区级缺乏独立的节水管理机构、市场参与节水管理的动力不足、节水管理的资金保障不足、管理措施未落到实处、社会公众缺乏节水意识等几个方面。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加强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对策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节水管理体制,提升管理队伍能力;第二,健全节水管理制度,提高产品市场准入门槛;第三,建立有序市场体系、引进水权交易竞争机制;第四,推动节水科技创新,推进节水新模式;第五,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改造基础设施;第六,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平台。通过以上研究,以期望能对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上提供显示参考,使节水管理更为有效,促使水资源能得到更为合理的使用,保障乌鲁木齐市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候帅奇[3](2020)在《海水制浆及其黑液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工业用水大幅增加,工业废水也成为许多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水的有效利用及废水处理已成为我国工业持续发展的重点。而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海水利用成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制浆造纸、电力、石化等均属于大耗水工业,且已有部分领域应用海水,但多为冷却用水,海水利用率不高。另外,应用最广的海水淡化技术会产生大量的高盐废水,难以处理与利用,并且制浆造纸同样会产生高盐废水。所以,本文以海水等高浓盐水为蒸煮介质,研究了麦秆的碱法制浆工艺,及海水制浆黑液的资源化利用。首先,本文对麦秆的海水制浆工艺进行优化,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用碱量15%,液比1:5,最高反应温度155oC,升温及保温时间分别为90 min和30min。紧接着,探究了盐分对麦秆碱法制浆的作用机理,得出结论如下:盐分不利于脱木素反应的进行,若盐含量过高,脱木素反应会提前停止,且成浆组成及纤维分布也会受其影响。然后,本文对麦秆及杨木的海水制浆黑液进行性能研究。结论如下: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盐分,海水制浆会导致黑液灰分增加,固含量也随之增加,相较于淡水制浆,麦秆及杨木的黑液灰分分别增加1.88%及2.82%,且固含量分别增加1.79%及2.11%;同时,海水会使黑液粘度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性下降,且固含量越高影响越大,而当黑液温度较低(草浆<55oC,木浆<90oC)时,海水制浆黑液粘度始终低于淡水的,且固含量越高,温度越低,两种介质黑液的粘度差越大。最后,本文对黑液的资源化利用进行探究。结论如下:Ca(OH)2沉淀法除硅和Friedel’s盐法除氯均具有较好的脱除效果(脱除率均在70%以上),但因添加大量Ca(OH)2,近三分之一的碱木素被脱除;另外,利用黑液中碱木素的表面活性,成功制备出性能较好的水性液体防尘涂料,用于防尘固沙,组成配比如下:质量比(微晶纤维素:黑液:AKD乳液:CMC:PAE:H2O)=1.2:7.2:14.5:1:6:70,且添加了海水浆黑液的涂料比普通黑液的效果更好,能稳定固沙两周以上。

张军[4](2019)在《现代煤化工水系统特性分析及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未来仍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现代煤化工是石油化工原料多元化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推进煤炭高效化、清洁化利用的主要方向。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主要布局于“多煤、缺水”的中西部地区,随着产业的升级示范发展,水资源短缺和废水“零排放”等问题已经成为煤化工发展的重要制约瓶颈。现代煤化工水系统主要包括:工艺用水、换热用水、动力用水以及废水等,本文应用了化学工程、工程热物理、环境工程和系统工程等理论,对煤化工水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全面剖析。对各主要工艺单元过程与水系统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煤化工气化、变换、合成等各主要单元的工艺用水和反应生成水的化学工程原理,各单元及单元之间的加热蒸汽和移热循环水的热力学特性,煤化工动力蒸汽系统的运行过程,以及废水系统的生成方式、处理途径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文献分析,提出了现代煤化工水系统优化的重点研究范畴和内容。首先,循环水系统是煤化工水耗最大环节,本文系统对比分析了开式、闭式等不同循环水系统的工艺流程,对循环水和空冷系统的拓扑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构建了基于同一边界参数的循环水冷却系统技术经济对比模型,分析了不同系统的关键水耗和经济指标,提出循环水冷却系统的选型思路,为设备选型及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量化工具。构建了基于空冷系统与循环水冷却系统的优化模型,建立由空冷器和水冷塔构成的新的循环水系统拓扑结构;研究了降低系统用水量和年平均成本的方法,并重点开展了配置预空冷器、配置分支预空冷器的循环水系统验证分析,提出优化技术方案。研究提出,节水消雾型冷却系统节水效果明显,推广前景较大,较传统机械通风冷却系统可以实现19%的节水效果;通过在部分高温循环水回水支线增设预空冷器优化设计,可同比减少25%的水耗。其次,废水处理与再利用是煤化工节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化工项目能否真正实现“零排放”的关键。本文系统分析了不同废水的特性,重点对比分析了高含盐废水的处理工艺,构建了基于废水“零排放”的节水和技术经济评价模型,重点分析2条集成技术路线,即以提高废水利用率为目的的集成技术路线和以实现废水不外排为目的的集成技术路线,测试了对应指标,提出了降低工艺技术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回用水率的浓盐水深度处理优化技术方案。研究发现,在7种工艺系统中,机械强化蒸发结晶工艺技术的年总成本费用最低,废水回收利用效率较高,具有较大推广潜力。再次,采用全生命周期(LCA)的分析方法,对主要的煤化工工艺产业链和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构建了主要的煤化工工艺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水耗模型,重点研究了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甲烷等典型煤化工过程水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能耗和水耗,并对循环水冷却系统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系统剖析及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对于全产业链节水和制定水资源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最后,为了进一步摸清现代煤化工产业用水和耗水情况,了解典型现代煤化工项目水系统优化和节水潜力,验证循环水系统、废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等创新研究的有效性,本文对某煤制烯烃项目(国内首套大规模工业示范工程)水系统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项目各用水单元进行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系统平衡和主要用水指标,结合论文研究内容,对该项目的水系统进行了优化,项目主要用水指标显着改善:循环水系统新鲜水补充量从优化前的1131t/h降低到479t/h,降幅达57%;废水处理单元通过含盐废水的深度处理与蒸发结晶,回用水收率从之前的41%提高到81.7%,实现废水不外排;项目整体新鲜水耗从当前的2698t/h,降低到优化后的1708t/h,单位产品水耗从35.9t降至22.8t,综合节水效率达到36.7%。通过对煤化工水系统的工艺关联特性及规律分析,以及对循环水系统、废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整个水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研究,本文在水耗源头上提出了循环水冷却系统技术评价的机制,在水耗过程中提出了循环水与空冷器新型拓扑优化结构,在终端环节上提出了废水零排放的优化方案。这些应用创新研究成果,将为现代煤化工水系统优化及具体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栗晓玲[5](2016)在《J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就要从机制体制创新,转变管理方式入手。内部控制既是一项必需的机制安排,又是有效的管理手段。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推动事业单位依法管理、依规行事,更可以为事业单位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可以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外部形势变化与内部发展提高的双重需要,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内部控制理论部分进行了阐述,主要介绍了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要素。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知悉了案例单位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现状。从现状中探究到了案例单位现阶段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要素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内控环境不够理想,风险评估机制缺失,控制活动不合规,沟通和协调不畅通且信息化程度低。并逐项剖析了问题出现的内在原因,主要是缘于重视程度不够、风险意识淡薄、控制措施简单、技术落后导致现阶段内部控制较为薄弱。随后对健全案例单位内部控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第一,要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具体要从领导重视,全员参加内部控制学习;编制岗位责任说明书,做到职责分明;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重视人才培养;开展丰富文化活动,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四方面着手。第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科学风险管理。要做到设定清晰的目标,全面识别风险,科学开展风险分析并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第三,进一步规范控制活动。包括建立轮岗制度和内部授权审批制度;科学规范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全环节;科学编制预算,强化预算控制的硬性约束;建立激励与约束结合的绩效考评机制。第四,加强内外部沟通,推进信息化建设这些方面来开展。最后得出结论: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是单位必须要长期坚持和实施的机制。希望通过对J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可以为数量庞大的成立时间早、规模小、内控基础薄弱的事业单位提供参考价值。

李源琪[6](2016)在《济南市城市节水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水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始终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天然资源,同时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呈现常态化,这也就决定了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保护节约水资源,不仅仅是当前,还将是未来我们人类发展的主要使命之一。本文就以济南市为研究方向展开对城市节水课题的研究。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综合使用文献综述法、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典型案例法及数据包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济南城市节水的工作实践研究。本文主体部分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绪论基于总况的视角对济南城市节水问题的研究进行阐述,具体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海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重点和难点等内容。第二章通过水资源、用水结构等概念的界定、节水指标的构建以及节水体系的设计等理论分析为后面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三章首先从济南市水资源状况,供用水总量、用水结构及用水效率等四个方面分析济南城市节水工作基础,其次从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和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等节水工作成果以及节水工作总体规划两方面对济南城市节水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在节水工作发展基础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述目前济南市节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五章根据前几章的实证研究结果,分别从完善节水管理体系,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有序市场体系,加强用水计划管理;推动节水科技创新,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平台等四个角度提出加强济南市城市节水工作的具体措施对策建议。

郭晓燕[7](2015)在《晋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与经验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西省晋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是典型的资源型工程型缺水并存地区。为了保障晋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晋城市围绕四大节水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工作,探索出了资源型工程型缺水地区节水新途径,为类似缺水地区提供实践经验。

周晓燕[8](2014)在《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文中研究说明试验于2009-2011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供试材料为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GC8901)和济麦20(JM20)。底墒水条件下设置灌3水(冬前水、拔节水和灌浆水)、2水(冬前水与拔节水)、1水(拔节水)和不灌水(CK);灌溉方式分别采取传统灌溉和隔畦灌溉、交替灌溉两种节水灌溉方式,主要研究了三种灌溉方式对籽粒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产量组成的影响三种灌溉方式下GC8901和JM20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高于不灌水处理。常规灌溉方式的产量随灌溉频次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灌2水(2T)的产量最高。隔畦灌溉和交替灌溉均以3水产量最高,年际间出现差异,2010年的产量高于2009年。三种灌溉方式的最高产量比较:GC8901与常规灌溉比较,交替灌溉相差-2.26%和-3.60%,隔畦灌溉相差-3.96%和-12.61%;JM20交替灌溉相差0.36%和-4.61%,隔畦灌溉相差-10.84%和-3.17%。两品种交替灌溉方式优于隔畦灌溉。分析产量形成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不灌水处理千粒重偏高,穗数与穗粒数少是导致产量低的原因。水分处理的灌水均增加了小麦的穗数与穗粒数。增加灌浆水降低了千粒重。2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各生理指标的影响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1-17天各处理的光合速率值高于其它时期。花30天左右光合速率降至最低。前期的光合速率高于后期的光合速率。各处理中,两品种CK光合速率明显低于其它处理,灌水增加了光合速率,尤其增加了后期的光合速率。济麦20处理之间的旗叶光合速率彼此差异明显。随灌水频次增加后期的光合速率差异明显突出。与灌水频次呈正相关。其中3A与3T、2T在后期的光合速率出现的峰值差别不明显,后期光合速率下降也相一致。藁称8901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17天到达峰值,以后旗叶的光合速率急剧下降。不灌水处理CK旗叶光合速率显着低于其他处理旗叶光合速率,各灌水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之间差异不显着。叶绿素变化趋势与光合速率相似。水势随着灌水频次的增加而增高,17-23天由于灌溉,水势升高。成熟期两品种水势值均为最低。济麦20各灌水处理之间水势差异不显着;藁城8901水势随灌水频次增加趋势明显于济麦20,水势低于济麦20,说明藁城8901的叶水势诊断水分亏缺敏感,可以作为合适的度量水势高低的指示小麦品种。3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土壤各土层含水量的影响三种灌溉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在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依次降低,成熟期达到最低点。隔畦灌溉和交替灌溉的灌溉畦和非灌溉畦在0-100cm土层出现水分侧渗,侧渗范围隔畦灌溉为-0.22-3.79%,交替灌溉为-0.21-3.29%。灌浆期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0-140cm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比拔节期明显降低,灌溉处理高于不灌溉CK,处理T、I和A之间差值很小。各处理在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0-100cm土层的含水量变化比100-200cm土层含水量变化明显,其中3I和3A之间差异小,在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保存了相近的土壤含水量。4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土壤各土层硝态氮的影响水分作为硝态氮的载体,影响着硝态氮在土壤各土层的分布。2009-2010年降水均匀,常规灌溉藁城8901和济麦20各土层硝态氮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呈现逐渐降低,在80-120cm之间降至最低,然后升高,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0-100cm下降明显,100-200cm变化不明显,灌溉促进了0-100cm土层硝态氮的下降幅度。灌浆期100-200cm土层出现硝态氮向上运移。2010-2011年0-200cm土层硝态氮变化趋势与2009-2010年不同:硝态氮含量在0-200cm之间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2010-2011年80-120cm之间降低最明显,100-200cm呈上升趋势,呈“V”型。常规灌溉硝态氮下移深度达160cm-180cm,增加了淋溶风险。隔畦灌溉和交替灌溉的灌水畦和非灌水畦的硝态氮向下运移了60cm-100cm,降低了硝态氮淋溶到深层的风险。两品种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出现硝态氮向上运移现象。5不同灌溉方式对藁城8901和JM20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两生长季两品种均以对照CK的含水量最低,水资源全部依靠降水和土壤水,两者所占比例也最高,最大限度了利用了自然降水和土壤水资源。各灌溉方式随灌水量的增加所占比例增加,自然降水利用率降低,土壤供水量比例减少。2009-2010年与2010-2011年常规灌溉处理3T土壤供水量分别占总耗水量的18.14%和18.96%。耗水量值最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占比例最低,灌溉水利用率占比例最高。灌水量比例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分别为50.57%和47.19%。减少了对自然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而隔畦灌溉和交替灌溉的灌水、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高。两年的降水情况不一致,降水量差异不显着,比较中看出,交替灌溉3A处理耗水量最低,3A处理比3T、2T和3I处理下GC8901和JM20对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率高。隔畦灌溉和交替灌溉各处理的产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3A处理的产量高于3I处理,土壤水、灌溉水、降水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3I处理,而且土壤耗水量低于3I处理,保存了土壤中的水分。两者比较,交替灌溉方式优于隔畦灌溉。比较常规灌溉2T处理和交替灌溉3A处理,连续两生长季,3A处理产量均略低于2T处理,耗水量3A<2T,土壤水、灌溉水、降水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2T处理,3A处理由于减少灌溉面积,对灌溉水、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率提高,节约了水分。所以,3A处理为节水栽培的优化种植模式。可见,灌溉方式和灌溉时期对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不同。6不同水分处理对藁城8901和JM20品质的影响6.1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分布的影响适量灌水显着增加了小麦籽粒中GMP含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两个品种籽粒GMP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但是继续增加灌水次数,小麦籽粒GMP含量则下降。不同灌水处理能够显着影响小麦籽粒GMP颗粒粒径分布,适量灌水能够显着提高大、中体积颗粒所占总体积比例,降低<10μm颗粒所占总表面积比例,提高>10μm颗粒数目比例。提升谷蛋白的聚合作用,利于高聚物的进一步聚合,促进大颗粒GMP的形成,干旱和过多灌水均不利于小麦籽粒GMP的积累和聚合成大的颗粒。6.2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随灌水频次增加,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总评分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面包体积、最长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均在灌2水(越冬水和拔节水)时达到最优,且与其它灌水处理差异显着。表明适宜的灌水有利于多项加工品质指标的改善,有利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提高,改善籽粒品质;不灌水处理CK和3T处理缩短面团稳定时间,使小麦品质变劣。灌水对吸水率无显着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灌水可以使籽粒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土壤水分含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而且导致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下降,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既可增加产量,又可改善品质。这与王月福等(王月福,2002)研究结果相一致。6.3小麦GMP粒径分布与籽粒品质参数间的相关关系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与<10μm和10-100μm和谷蛋白大聚合体颗粒体积百分比均呈显着或者极显着负相关,与>100μm谷蛋白大聚合体颗粒体积百分比呈极显着正相关;面包体积<10μm、10-100μm和谷蛋白大聚合体颗粒体积百分比均呈显着或者极显着负相关,与>100μm谷蛋白大聚合体颗粒体积百分比呈极显着正相关;表明大粒径谷蛋白大聚合体颗粒具有较长的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以及较大的面包体积。

刘超[9](2014)在《施硫对冬小麦水、氮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同供氮水平下施硫、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的试验,同时通过在河南省13个粮食生产区取土分析有效硫含量,探明了当前河南省主要生态区农田土壤有效硫状况,明确了不同硫氮配施条件下对土壤矿化氮积累和冬小麦氮积累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变化特点;澄清了不同灌水下施硫对小麦耗水特性、物质积累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为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的水肥合理运筹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河南省土壤有效硫含量对河南省的新乡、开封、商丘、周口、驻马店和洛阳等13个地市主要粮食生产区73个土壤样品的土壤有效硫进行测定,按照国际ASI分析法中的硫素分级标准划分,结果显示:所测样品中缺硫和潜在性缺硫土壤占75.34%。因此,根据养分平衡最小限制因素推断,当前小麦生产中在氮磷钾合理施用的基础上,应该重视硫肥的施用;不但关注缺硫土壤补施硫肥,在施氮量较高地区,增施硫肥亦可平衡土壤养分,对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有重要意义。2、硫氮配施对冬小麦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施硫较不施硫干物质积累量显着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N360S60最高,达19660.23kg/hm2,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另外,N240S60干物质积累量高于N360,N180S60高于N240;表明通过适当降低施氮量增加硫肥的措施,也能获得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随施氮量增加花前贮藏干物质运转量成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施氮条件下施硫促进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干物质的运转,适宜的施氮量和施硫可促进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运转和花后干物质向籽粒中分配。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相同施氮条件下施硫可明显提高产量,籽粒产量以N240S60最高,达8132.67kg/hm2,显着高于其他处理。3、硫氮配施对冬小麦氮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积累的影响随生育期推进,不同处理地上部氮积累量均呈“S”型曲线增长趋势,随施氮量增加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明显提高,氮肥偏生产力降低,氮肥效率则先增加后降低。相同施氮条件下,施硫促进地上部氮积累量,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效率,不同处理籽粒中氮分配比例占植株氮积累总量的70.01%-79.91%;高施氮量下籽粒中未能获得高的氮积累和高的氮占比,施硫促进了小麦营养器官和籽粒中氮积累,却降低了籽粒中氮占比。土壤中氮积累随生育期推进呈递减趋势,越冬期土壤氮积累最高,在成熟期达最低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积累量呈增加趋势,成熟期0-120cm土层土壤矿化氮整体表现为施硫低于不施硫,相同施氮条件下施硫降低了0-30cm土层土壤矿化氮含量,则提高了60-120cm土层矿化氮含量,表明施硫促进根系对氮的吸收和利用;但对60-120cm土壤矿化氮含量提高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物质生产和氮利用的影响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显着增加,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较不施硫均显着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干旱胁迫下(W0和W1),施硫促进花前贮藏干物质的运转,提高了花前贮藏干物质运转量对籽粒的贡献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花后干物质输入籽粒量提高,灌水和施硫均有利于花后干物质向籽粒中的积累;随灌水次数增加籽粒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呈增加趋势,灌水条件(W1和W2)下,施硫显着提高产量及构成因素;不灌水(W0)条件下,施硫则通过增加成穗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随生育期推进,小麦地上部氮积累量表现为“慢-快-慢”的积累特征。不同处理拔节期前无明显差异,拔节期地上部氮积累量差异逐渐增大,以S60N180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施硫明显促进了地上部氮积累。成熟期,地上部氮积累量表现为W2>W1>W0,处理间达显着差异,相同灌水条件下施硫显着提高地上部氮积累量,表明,施硫60kg/hm2的条件下灌1水或2水均可促进地上部氮积累量。灌水(W1和W2)与不灌水(W0)相比,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生理效率显着增加;灌水(W1和W2)条件下施硫对氮利用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灌水(W0)条件下施硫未达明显差异;说明,施硫配合灌1水或2水可以提高小麦氮利用效率。5、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育前期主要消耗了0-90cm土层含水量,施硫增加了表层含水量的消耗;拔节至开花期,施用硫肥结合拔节水,主要消耗了60-120cm土层含水量,对0-60cm土层含水量无明显影响;开花至成熟期,施硫提高了60-120cm土层含水量,对0-60cm土层和120-180cm土层含水量无明显影响。随灌水次数增加田间耗水量逐渐提高,灌水消耗比例亦升高,贮水消耗量、降水和土壤贮水消耗比例占总耗水量的比例逐渐降低,处理间达显着差异;灌水有利于田间耗水量的提高,不利于降水和灌水的充分利用,施硫显着提高贮水消耗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贮水利用比例。综合分析可知,目前河南省(13地市)缺硫和潜在性缺硫土壤面积较大占75.34%,增施硫肥对冬小麦有明显增产效应,施氮量较高时施硫或降低施氮量增硫可有效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亦可降低土壤矿化氮的积累;施硫60kg/hm2结合拔节期灌水1次可实现小麦增产和水分高效的同步。

张义强[10](2013)在《河套灌区适宜地下水控制深度与秋浇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河套灌区地下水位变化与土壤盐碱化程度和作物生长密切相关。以往国内外有很多对地下水的研究,但未见针对“塞上粮仓”河套灌区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各种作物生长期地下水利用量的定量研究。另外,河套灌区秋浇用水量占全年灌溉用水量的三分之一,秋浇灌溉方式的改进将对河套灌区节水有重大意义。本论文针对上述内容开展研究,主要有如下内容:1、河套灌区各种作物适宜的地下水控制深度及地下水利用量研究。以河套灌区主要作物小麦、玉米、葵花为研究对象,利用地中渗透仪精准控制地下水埋深,考虑不同的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各种作物整个生长期的灌水量、补水量、地下水利用量、土壤水盐动态以及作物生长指标、产量和作物水分生产效率等因素,研究河套灌区各种作物适宜的地下水控制深度及地下水利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溉定额一定的情况下,三种作物的地下水补水量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少,且地下水埋深1.5~2.0m时补水量最多。综合考虑节水控盐增产多重目标,小麦生育期的地下水埋深应控制在1.5--2.0m,推荐溉定额为220m3/亩,地水利用量为26--147m3/亩;玉米生育期的地下水埋深应控制在1.5—2.0m,推荐灌溉定额240m3/亩,地水利用量为181--251m3/亩;葵花生育期灌葵花生育期地下水埋深应控制在2.0--2.5m,推荐灌溉定额为200m3/亩,地水利用量为288--378m3/亩。2、秋浇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研究。通过对近年来河套灌区尝试推广的秋浇灌水新技术---秋浇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的覆膜时间、覆膜方式、灌水方式、灌水定额,节水、保温、保墒、增产效果等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节水、高效的秋浇灌水新技术、新方法,用于指导灌区灌溉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秋浇覆膜节水灌溉新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单、农民易接受,其技术亮点为节水、保墒、增温、增产、抑盐同步完成,在灌河套区和类似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集水、节水新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水、节水新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苏州市X城区水务一体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水务
        2.1.2 水务管理
        2.1.3 水务一体化管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和指导性原则
        2.2.1 都柏林—里约原则
        2.2.2 系统理论
        2.2.3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2.3 我国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和基本方向
        2.3.1 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依据
        2.3.2 改革的基本方向
第三章 苏州市 X 城区水务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3.1 目前苏州市X城区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与现状
        3.1.1 苏州市X城区的基本情况
        3.1.2 苏州市X城区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3.1.3 苏州市X城区水务管理体制现状
    3.2 目前苏州市X城区水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涉水建设矛盾突出
        3.2.2 涉水监管出现真空、交叉及错位
        3.2.3 涉水管理信息资源难整合
        3.2.4 涉水管理政企不分
        3.2.5 水务市场发展后继乏力
        3.2.6 涉水企业深陷发展低谷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多龙管水”的管理体制制约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3.2 涉水企业资源整合度过低
        3.3.3 水务市场投融资机制僵化
        3.3.4 水务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第四章 国内外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做法和借鉴
    4.1 国内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做法
        4.1.1 上海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经验
        4.1.2 深圳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4.2 国外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做法
        4.2.1 法国的水务管理模式
        4.2.2 英国的水务管理模式
    4.3 适应X城区区情值得借鉴的做法
        4.3.1 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协调
        4.3.2 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3.3 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
        4.3.4 依法治水
        4.3.5 实施供排水一体化管理
第五章 苏州市X城区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优化方案
    5.1 苏州市X城区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5.1.1 改革优化的基本目标
        5.1.2 改革优化的基本原则
        5.1.3 改革优化的基本方向和任务
    5.2 确定水务一体化管理主体
        5.2.1 建立集权化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5.2.2 整合组建区级水务集团
    5.3 构建多元的水务市场投融资机制
        5.3.1 有效整合现有公司资源
        5.3.2 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
        5.3.3 全面深化水价改革
    5.4 简要小结
第六章 苏州市X城区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优化的保障措施
    6.1 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
        6.1.1 增强协同发展理念
        6.1.2 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
        6.1.3 增强绿色发展理念
        6.1.4 增强创新发展理念
    6.2 体制、制度保障措施
        6.2.1 政府治理体系改革的支持
        6.2.2 出台的相关制度
    6.3 市场运行方面保障措施
        6.3.1 建立合理的水务市场供求机制
        6.3.2 建立合理的供排水价格调控机制
        6.3.3 建立合理的水务市场竞争机制
        6.3.4 建立合理的水务市场补偿机制
    6.4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保障措施
    6.5 一体化管理平台硬件建设保障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关于苏州市 X 城区水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分析的访谈报告

(2)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阐释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节约用水
        2.1.2 城市节水
        2.1.3 节水管理
        2.1.4 节水型城市
        2.1.5 城市节水指标
    2.2 基础理论
        2.2.1 政府管制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加强城市节水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3.1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2.3.2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3.3 深化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
第3章 乌鲁木齐市节水管理现状
    3.1 全国总体节水状况
        3.1.1 农业节水情况
        3.1.2 工业节水情况
        3.1.3 城镇节水情况
    3.2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分布状况
        3.2.1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总量
        3.2.2 乌鲁木齐市地下水量
        3.2.3 乌鲁木齐市地表水量
        3.2.4 乌鲁木齐市供水情况
        3.2.5 乌鲁木齐市用水情况
    3.3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基本情况
        3.3.1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政策法规依据
        3.3.2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管理体制
        3.3.3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制度规范
        3.3.4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队伍建设
        3.3.5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宣传举措
        3.3.6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资金保障
    3.4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取得的成效
        3.4.1 综合节水取得显着成效
        3.4.2 工业节水发展潜力较大
        3.4.3 生活节水管理不断加强
        3.4.4 环境生态节水稳中向好
第4章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4.1.2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4.1.3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4.1.4 公众节水宣传不到位
    4.2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县区级缺乏独立的节水管理机构
        4.2.2 市场参与节水管理的动力不足
        4.2.3 节水管理的资金保障不足
        4.2.4 节水管理措施未落到实处
        4.2.5 社会公众缺乏节水意识
第5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5.1 上海市节水管理经验
        5.1.1 水务管理一体化
        5.1.2 注重节水宣传工作
    5.2 银川市节水管理经验
        5.2.1 推进水权转换和水权交易
        5.2.2 落实资金保障
    5.3 以色列节水管理经验
        5.3.1 严格处罚用水超标
        5.3.2 重视应用先进技术
    5.4 新加坡节水管理经验
        5.4.1 实施水效标识计划
        5.4.2 强制安装节水设备
    5.5 启示
第6章 加强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节水管理体制,提升管理队伍能力
        6.1.1 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6.1.2 建立统一的节水管理机构,加强节约用水工作
        6.1.3 增加和培训节水管理人员
    6.2 健全节水管理制度,提高产品市场准入门槛
        6.2.1 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6.2.2 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6.2.3 全面推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和用水、节水评估制度
        6.2.4 强化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6.3 建立有序市场体系,引进水权交易竞争机制
        6.3.1 建立节水市场体系
        6.3.2 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机制
    6.4 推动节水科技革新,推进节水新模式
        6.4.1 加大节水新技术的应用
        6.4.2 重视发展合同节水新模式
    6.5 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改造基础设施
        6.5.1 扩大投融资渠道
        6.5.2 加大对节水基础设施的改造
    6.6 加强节水宣传工作,建立公众参与平台
        6.6.1 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
        6.6.2 组建全社会参与的节水管理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海水制浆及其黑液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文献综述
    1.1 海水的资源化利用
        1.1.1 海水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1.1.2 我国海水资源利用现状
        1.1.3 淡化及浓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1.2 我国制浆造纸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制浆造纸行业的生产现状
        1.2.2 制浆造纸行业的用水现状
        1.2.3 制浆造纸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1.3 海水/浓盐水制浆问题的提出及相关研究
        1.3.1 海水或浓盐水制浆的提出
        1.3.2 海水在制浆中存在的问题
        1.3.3 海水制浆可行性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海水制浆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部分
        2.3.1 标准模拟海水的配制
        2.3.2 海水制浆参数的筛选
        2.3.3 海水制浆的性能研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麦秆海水制浆参数的筛选与分析
        2.4.2 海水制浆机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3.黑液的性能分析及黑液回用
    3.1 引言
    3.2 实验设备及试剂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部分
        3.3.1 黑液的制备
        3.3.2 黑液的性能研究
        3.3.3 海水浆黑液处理与利用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1 不同介质、不同原料黑液组成分析
        3.4.2 不同介质、不同原料黑液粘度性质分析
        3.4.3 海水浆及草浆黑液的除氯、除硅研究分析
        3.4.4 水性液体防尘涂料的制备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现代煤化工水系统特性分析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煤炭开发利用与水资源分布的关系特征分析
    1.2 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1.3 现代煤化工过程水系统及特点分析
    1.4 文献综述
    1.5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2 现代煤化工过程水系统剖析
    2.1 引言
    2.2 现代煤化工工艺过程与水系统分析
    2.3 现代煤化工过程工艺水消耗及生成特性剖析
    2.4 现代煤化工过程加热蒸汽和移热循环水消耗分析
    2.5 现代煤化工过程动力用蒸汽系统分析
    2.6 现代煤化工过程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分析
    2.7 小结
3 煤化工项目循环水冷却系统工艺对比及技术经济分析研究
    3.1 引言
    3.2 不同循环水冷却系统工艺技术及特性分析
    3.3 不同循环水冷却系统主要指标分析与测算
    3.4 不同循环水冷却系统技术经济研究
    3.5 小结
4 煤化工项目循环水系统预空冷器配置及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水冷和空冷方式的系统耦合思路
    4.3 循环水系统与空冷器的拓扑结构优化建模
    4.4 两种拓扑结构优化的方案设计
    4.5 小结
5 煤化工项目废水零排放及含盐废水处理技术经济分析研究
    5.1 引言
    5.2 煤化工含盐废水特性分析
    5.3 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技术路线分析
    5.4 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5.5 小结
6 LCA在煤化工水耗及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6.3 典型煤化工技术全生命周期水耗评价
    6.4 煤化工项目循环水冷却系统生命周期能耗与水耗分析
    6.5 小结
7 某煤制烯烃项目水系统平衡及优化设计实证研究
    7.1 引言
    7.2 项目水系统现状及水平衡测试
    7.3 项目水系统优化设计
    7.4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贡献
    8.2 创新点
    8.3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J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访谈法
        1.3.3 案例研究法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第2章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2.1 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控制论
        2.1.3 系统论
    2.2 内部控制要素
        2.2.1 内部控制环境
        2.2.2 风险评估
        2.2.3 控制活动
        2.2.4 信息与沟通
        2.2.5 监督
第3章 J单位基本情况及内控现状
    3.1 单位基本情况
        3.1.1 基本职能
        3.1.2 组织结构
        3.1.3 发展战略
    3.2 内控现状
        3.2.1 内部控制环境
        3.2.2 风险评估
        3.2.3 控制活动
        3.2.4 信息与沟通
        3.2.5 监督
第4章 J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4.1.2 权责分配不清,部门之间存在推诿
        4.1.3 人员业务素质不强,忽视人才培养
        4.1.4 文化建设形式单一,员工积极性不高
    4.2 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目标设定不清晰,未分解至岗位
        4.2.2 风险意识淡薄,未掌握识别方法
        4.2.3 风险分析未开展,完全被忽略
        4.2.4 风险应对策略未逐项对应判断
    4.3 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1 轮岗制度缺失
        4.3.2 内部授权审批制度未建立
        4.3.3 实物资产控制混乱
        4.3.4 预算编制粗糙,执行审核不严
        4.3.5 绩效考评控制走过场,激励作用不大
    4.4 信息化程度不高,横向沟通不畅
第5章 健全J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5.1 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5.1.1 全员参加内控学习,成立内控建设小组
        5.1.2 编制岗位说明书,做到权责分明
        5.1.3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重视人才培养
        5.1.4 开展丰富文化活动,提高员工积极性
    5.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5.2.1 设定清晰目标,细化到岗
        5.2.2 强化风险意识,科学识别风险
        5.2.3 针对单位实际,开展风险分析
        5.2.4 对应采取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
    5.3 规范控制活动
        5.3.1 建立轮岗制度
        5.3.2 建立内部授权审批制度
        5.3.3 严控资产管理流转全环节
        5.3.4 科学编制预算,强化预算控制
        5.3.5 建立激励与约束结合的绩效考评机制
    5.4 加强内外部沟通,推进信息化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济南市城市节水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第2章 城市节水的有关概念和理论阐释
    2.1 “水资源”的概念界定
    2.2 城市用水结构
    2.3 城市节水指标的涵义
    2.4 城市节水体系设计的基本观点
    小结
第3章 济南市城市节水工作的基础与现状
    3.1 济南市水资源概况
    3.2 济南市城市供用水现状
    3.3 济南城市节水工作的现状
    3.4 济南城市节水工作的未来规划
    小结
第4章 济南市城市节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1 节水管理体制尚需完善
    4.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有待提高
    4.3 社会公众的节水意识有待提高
    4.4 节水工作覆盖面有待扩大
    小结
第5章 加强济南市城市节水工作的具体措施对策建议
    5.1 完善节水管理体系,建立执法监督机制
    5.2 建立有序市场体系,加强用水计划管理
    5.3 推动节水科技革新,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回用
    5.4 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平台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词
附件

(7)晋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与经验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晋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状
    1.1 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制度与管理体系
    1.2 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
    1.3 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
    1.4 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2 晋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
    2.1 加强组织领导
    2.2 加强宣传教育
    2.3 加大资金投入
    2.4 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
    2.5 加强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
    2.6 重视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建设
3 结语

(8)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灌溉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1.1.1 灌溉对小麦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1.1.2 灌溉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
        1.1.3 不同灌溉方式的可行性研究
    1.2 灌溉对小麦土壤水分含量和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1.3 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1.3.1 籽粒中蛋白质合成与积累
        1.3.2 籽粒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与品质的关系
        1.3.3 灌水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品种
        2.1.1 田间实验设计和降水情况
    2.2 测定方法与项目
        2.2.1 取样方法
        2.2.2 测定项目
        2.2.2.1 土壤 NO3--N 的测定
        2.2.2.2 全面粉磨制
        2.2.2.3 湿面筋测定
        2.2.2.4 粉质仪参数测定
        2.2.2.5 籽粒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2.2.2.6 蛋白各组分的测定
        2.2.2.7 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测定
        2.2.2.8 面包体积测定
        2.2.2.9 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测定
        2.2.2.10 旗叶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2.2.2.1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2.2.2.12 耗水量的计算方法
        2.2.2.13 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方法
        2.2.2.14 土壤棵间蒸发的测定
    2.3 数据整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灌溉方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
        3.1.1 不同灌溉方式对 GC8901 和 JM20 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2009-2010)
        3.1.2 不同灌溉方式对 GC8901 和 JM20 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2010-2011)
        3.1.3 不同灌溉方式对籽粒产量形成的生理指标的影响
        3.1.3.1 不同灌溉方式对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
        3.1.3.2 不同灌溉方式对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1.3.3 不同灌溉方式对旗叶水势的影响
    3.2 水分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
        3.2.1 各时期不同灌溉方式溉方式 0-100 cm 和 100-200 cm 土层水分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灌溉方式对不同时期土壤各土层含水量的影响
        3.2.3 灌溉畦与非灌溉畦的土壤水分侧渗动态
        3.2.4 隔畦灌溉水分侧渗变化效果表
        3.2.5 交替灌溉水分侧渗变化效果表
        3.2.6 2009-2011 年各时期 0-200 cm 各处理水分含量变化
        3.2.7 灌浆期棵间蒸发动态变化
        3.2.8 2009-2011 年不同灌溉方式下 0-200 cm 各处理硝态氮含量变化
        3.2.9 拔节期不同灌溉方式下灌水前后硝态氮的变化
        3.2.10 灌浆期不同灌溉方式下灌水前后硝态氮的变化
        3.2.11 2009-2010 年 GC8901 和 JM20 灌浆水后硝态氮变化
        3.2.12 2010-2011 年 GC8901 和 JM20 灌浆水后硝态氮变化
    3.3 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耗水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3.1 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耗水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09-2010)
        3.3.2 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耗水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0-2011)
        3.3.3 不同灌溉方式对阶段含水量、耗水模系数和耗水强度的影响
        3.3.4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09-2010)
        3.3.5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耗水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0-2011)
    3.4 水分因子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4.1 不同灌水处理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3.4.2 不同灌水处理对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
        3.4.3 不同灌水处理对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分布的影响
        3.4.3.1 不同灌水处理对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体积分布的影响
        3.4.3.2 不同灌水处理对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表面积分布的影响
        3.4.3.3 不同灌水处理对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数目分布的影响
        3.4.4 不同灌水处理对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和粒度的影响
        3.4.5 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径分布与籽粒品质参数间的相关关系
        3.4.6 不同灌水处理对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3.4.7 不同灌水处理对蛋白组分的影响
        3.4.8 不同灌水处理对清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3.4.9 不同灌水处理对醇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3.4.10 不同灌水处理对谷蛋白含量的影响
        3.4.11 不同灌水处理对可溶性谷蛋白含量的影响
        3.4.12 不同灌水处理对不溶性谷蛋白含量的影响
        3.4.13 不同灌水处理对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3.4.14 不同灌水处理对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影响
        3.4.15 不同灌水处理对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影响
        3.4.16 不同灌水处理对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影响
4 讨论
    4.1 灌溉对籽粒产量的影响
    4.2 灌溉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4.2.1 灌溉对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分布的影响
        4.2.2 灌水处理对水分运筹对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4.2.3 小麦 GMP 粒径分布与籽粒品质参数间的相关关系
    4.3 灌溉对水分利用的影响
    4.4 灌溉对土壤中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5 结论
    5.1 灌水与产量
    5.2 灌水与水分利用效率
    5.3 灌水与品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施硫对冬小麦水、氮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水分在小麦生产中的重要性
    1.2 氮营养研究进展
        1.2.1 氮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意义及氮肥施用现状
        1.2.2 氮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1.2.3 氮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1.3 硫素研究进展
        1.3.1 农业生产中缺硫状况
        1.3.2 硫的生理功能
        1.3.3 硫与水分的相关研究
        1.3.4 硫与氮的相关研究
        1.3.5 硫、氮与水分三因素相关研究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与设计
    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1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3.2.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3.2.3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3.2.4 植株全氮及氮利用效率测定
    3.3 数据分析
4 结果分析
    4.1 河南省土壤有效硫调查结果
    4.2 高产区硫氮配施对冬小麦物质生产及氮利用的影响
        4.2.1 硫氮配施对冬小麦物质生产的影响
        4.2.1.1 硫氮配施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4.2.1.2 硫氮配施对冬小麦干物质运转的影响
        4.2.1.3 硫氮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4.2.1.4 硫氮配施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
        4.2.2 硫氮配施对冬小麦氮利用的影响
        4.2.2.1 硫氮配施对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地上部氮积累量的影响
        4.2.2.2 硫氮配施对成熟期不同器官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4.2.2.3 硫氮配施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2.2.4 对冬小麦土壤矿化氮的影响
        4.2.2.5 硫氮配施对冬小麦成熟期不同土层矿化氮含量的影响
    4.3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物质生产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4.3.1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物质生产的影响
        4.3.1.1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3.1.2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干物质运转的影响
        4.3.1.3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4.3.1.4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
        4.3.2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4.3.2.1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地上部氮积累量的影响
        4.3.2.2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成熟期不同器官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4.3.2.3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3.3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4.3.3.1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生育前期 0-180cm 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3.3.2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开花期 0-180cm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4.3.3.3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成熟期 0-180cm 土层含水量的变化
        4.3.3.4 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田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10)河套灌区适宜地下水控制深度与秋浇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 技术方案与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各种作物适宜的地下水控制深度及地下水利用量研究试验材料方法
        2.1.1 试验研究条件
        2.1.2 气象条件
        2.1.3 土壤质地
        2.1.4 试验处理设计
        2.1.5 供试作物品种
        2.1.6 施肥量设计
        2.1.7 灌水定额和水质
        2.1.8 试验观测内容
    2.2 小麦套种玉米模式下的秋浇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材料与方法
    2.3 小麦套种葵花和单种葵花的秋浇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材料与方法
3 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作物的补水量分析
    3.1 小麦在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补水量
        3.1.1 小麦日补水量分析
        3.1.2 小麦旬补水量分析
        3.1.3 小麦年补水量分析
    3.2 玉米在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补水量
        3.2.1 玉米日补水量分析
        3.2.2 玉米旬补水量分析
        3.2.3 玉米年补水量分析
    3.3 葵花在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补水量
        3.3.1 葵花日补水量分析
        3.3.2 葵花旬补水量分析
        3.3.3 葵花年补水量分析
    3.4 小结
4 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作物的水盐动态分析
    4.1 土壤含水率的分析
        4.1.1 小麦土壤含水率的分析
        4.1.2 玉米土壤含水率的分析
        4.1.3 葵花土壤含水率的分析
    4.2 土壤盐分变化规律分析
        4.2.1 小麦土壤盐分变化规律
        4.2.2 玉米土壤盐分变化规律
        4.2.3 葵花土壤盐分变化规律
    4.3 小结
5 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作物生长与产量影响分析
    5.1 小麦生育指标、产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分析
        5.1.1 小麦株高、叶面积变化规律
        5.1.2 小麦分蘖数规律
        5.1.3 小麦产量与生理指标分析
        5.1.4 小麦产量与补水量关系
        5.1.5 小麦补水量与土壤含水率对比分析
        5.1.6 小麦水分生产函数
    5.2 玉米生育指标、产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分析
        5.2.1 玉米叶面积指数分析
        5.2.2 玉米株高分析
        5.2.3 玉米产量与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5.2.4 玉米产量与补水量关系分析
        5.2.5 玉米补水量与土壤含水率对比分析
        5.2.6 玉米水分生产函数分析
    5.3 葵花生育指标、产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分析
        5.3.1 葵花叶面积指数分析
        5.3.2 葵花株高分析
        5.3.3 葵花产量及生理指标分析
        5.3.4 葵花产量与补水量关系分析
        5.3.5 葵花补水量与土壤含水率对比分析
        5.3.6 葵花水分生产函数
    5.4 小结
6 适宜地下水控制深度、地下水利用量及灌溉制度
    6.1 小麦适宜地下水控制深度、地下水利用量
    6.2 玉米适宜地下水控制深度、地下水利用量
    6.3 葵花适宜地下水控制深度、地下水利用量
    6.4 成果小结
7 秋浇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7.1 小麦套种玉米的秋浇覆膜灌溉技术研究试验结果与分析
        7.1.1 秋浇覆膜膜内外地温对比
        7.1.2 秋浇覆膜不同时期膜内外土壤含水量对比
        7.1.3 秋浇覆膜地下水年内变化
        7.1.4 不同处理小麦生育期测定与考种结果
        7.1.5 玉米各处理产量和考种
        7.1.6 秋浇覆膜不同处理产量对比
        7.1.7 小结
    7.2 单种葵花和小麦套葵花秋浇覆膜灌溉技术研究试验结果与分析
        7.2.1 秋浇覆膜与无膜秋浇灌溉定额对比
        7.2.2 秋浇有膜无膜翌年春播种期土壤 5cm 深地温对比
        7.2.3 秋浇覆膜与无膜秋浇翌年春播期土壤水分对比
        7.2.4 秋浇覆膜与无膜秋浇不同时期土壤盐分变化
    7.3 秋浇覆膜节水灌溉技术效益分析
    7.4 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有

四、集水、节水新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州市X城区水务一体化管理研究[D]. 顾志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2]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研究[D]. 令彦强. 新疆大学, 2020(07)
  • [3]海水制浆及其黑液的性能研究[D]. 候帅奇.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4]现代煤化工水系统特性分析及优化研究[D]. 张军.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5]J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D]. 栗晓玲. 吉林大学, 2016(03)
  • [6]济南市城市节水问题的研究[D]. 李源琪. 山东大学, 2016(02)
  • [7]晋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与经验浅析[J]. 郭晓燕. 南方农业, 2015(07)
  • [8]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D]. 周晓燕. 山东农业大学, 2014(11)
  • [9]施硫对冬小麦水、氮利用及产量的影响[D]. 刘超.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3)
  • [10]河套灌区适宜地下水控制深度与秋浇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研究[D]. 张义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收集和节约用水的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