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业》科技信息索引

《化肥行业》科技信息索引

一、“化肥工业”科技资料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慕亚芹[1](2017)在《朱兆良与中国现代植物营养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肥料被称为“粮食”的“粮食”,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施肥是增加农作物单产的重要措施。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在肥料使用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由习惯经验施肥转变为科学施肥,由只施氮肥转变为平衡施肥。这些转变是众多科研工作者几十年工作的结果,是植物营养学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国肥料政策转变的佐证。朱兆良,1932年8月21日生于山东青岛。1949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农艺系,1950年转入化学系,1953年毕业,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至今。1993年获得陈嘉庚农业科学奖,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术委员。朱兆良在植物营养研究领域硕果累累,多项研究成果或者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或者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朱兆良为线索对中国现代植物营养学发展史进行研究,可以很好地认识植物营养学发展历史轨迹,这对于了解和掌握我国土壤化学肥料的科研、施肥技术推广发展过程与成就,了解我国肥料政策的变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朱兆良中小学接受的都是先进西式教育。1949年,他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农学院,四年大学生活让他养成了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1953年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工作到今天。期间,他经历专业与职业的磨合期,服从安排到古巴援建一年,还在泗阳做了几年农民。从1974年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研究土壤氮素,他用20多年的时间让自己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土壤氮素研究领域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花甲之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在参政议政的道路上踏出别样的浪花。从懵懂少年成长为院士,离不开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名师的指导,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爱护,更离不开朱兆良本人所拥有的独特内在气质。朱兆良对土壤氮素的研究可以概括为“提高化学氮肥利用率,减少其损失”。他以“任务带学科”的研究模式和同事主要围绕着作物高产及环境友好的总要求,研究土壤氮素转化与迁移,着力于作物(以水稻为主)高产中氮肥合理施用的理论和技术的探索。提出并论证了以“区域平均适宜施氮量作为宏观控制的基础,结合田块具体情况进行微调”的推荐作物适宜施氮量的建议;为追求氮素的农学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他在太湖地区和黄淮海平原等地区系统研究农田作物系统化学氮肥的去向;他根据田间观测和文献数据总结得出:中国农田中氮肥的当季作物表观利用率较低、损失率较高,降低氮肥施入农田后的损失率是提高其当季作物表观利用率的潜力之所在,也是减轻面源污染的着力点和关键。朱兆良积极推动植物营养学发展。组织编写《中国土壤氮素》、《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等专着。他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设计经验并结合国情,于1986年与钦绳武同志合作,在河南封丘试验站建立独具特色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他两次组织土壤氮素研究领域全国会议,朱兆良不仅自己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还推荐学生和同事参加中外合作项目,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平台。朱兆良和国内外同行利用参加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2003年启动“农业面源污染项目”的机会,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经过调查,加之多年科研工作中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深刻认识,他指出,造成中国地表水氮、磷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集约化养殖场畜禽排泄物,其次才是农田中氮肥的不合理施用。作为一名植物营养专家,朱兆良深知肥料对提高我国粮食产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可是伴随着粮食产量成倍增长的同时,化肥施用量在逐年增加,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约35%。为缓解中国粮食安全压力,也为节约农业经营成本和保护环境,他从不同的层次、不同视角思考如何保障中国粮食数量充足、品质优良、结构合理,以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朱兆良在几十年的研究工作中取得卓越的成绩与他在研究工作过程中注意形成自成一体的学术风格分不开。对研究对象的热爱和坚持、本人的个性特征和植物营养学研究范式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了朱兆良学术风格。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深入理论、简化技术,敢于挑战、创新,对象专一,广泛涉猎是朱兆良学术风格的主要内容。

李进玲[2](2009)在《上海滨海农业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的解析与评价》文中提出本论文以上海市南部沿海的农业土壤为研究对象,在调查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分别对土壤重金属总量及其形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重金属总量及其形态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解析了重金属的人为和自然两种来源及归宿;利用多维主成分分析对三维数据(采样点×重金属种类×重金属形态)进行了处理,从而阐明了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形态的综合分布影响规律;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的研究及其修复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奉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的质地为粉壤土,适合耕种;该地区土壤具有中等的水肥保持能力;土壤养分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丰富,均高于上海地区的平均水平。说明该区土壤适合于农业生产。土壤重金属总量及其形态的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基本上不会对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可以保障正常的农业生产。平均含量Zn > Cr > Ni > Cu > Pb > Cd。多数采样点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所占比重≤10%;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7-41%;有机物结合态为7-34%;残留态≥30%。说明保持一个稳定的栽培环境是必要的,以防重金属形态发生转变,从而造成重金属游离出来造成污染和危害。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间的相关性表明,它们来源于相同的母岩材料。重金属含量与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总磷等土壤理化性质间有显着的相关性。因此,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可能会引起重金属元素活动性和移动性的减弱。重金属含量与电导值和总氮间的负相关性表明这两种性质可以用来预测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行为和可用性。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粘粒、有机质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形态的主要因素,pH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会引起土壤重金属残留态的增加、有效态的降低,这可以减少对植物的危害;而土壤粘粒与有机质的增加会增加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有利于某些微量必需元素(如Cu、Zn等)的植物吸收。这对于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证明,该区土壤拥有两个可能来源:人为和自然。其中Cu,Pb,Ni,Cd具有人为来源,多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所造成的;Zn和Cr是自然起源,与母岩成分有关。应用多维主成分分析模型分析土壤重金属的三维数据(采样点,重金属,重金属形态)。多维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很好的解释重金属形态值,也为今后滨海土壤重金属的行为和有效性的测定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这些发现对土壤修复、施肥调整以及植物生长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今后监测和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梁小枫,焦树英[3](2000)在《中文检索刊物存在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中文检索刊物存在的问题作了归纳分析 ,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二、“化肥工业”科技资料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肥工业”科技资料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朱兆良与中国现代植物营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二、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主要内容
    五、创新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朱兆良求学及工作经历简介
    第一节 求学之路
        一、小学被迫学习日语
        二、中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职业学校苦练技术
        四、大学时期专攻化学
    第二节 主要工作经历
        一、入职土壤研究所
        二、援建古巴科学院
        三、安家淮阴南园大队
        四、潜心科学研究
        五、积极参政议政
    小结
第二章 朱兆良对土壤氮素研究
    第一节 农民丰产施肥经验研究
        一、学习农民丰产施肥经验
        二、研究丰产施肥的科学规律
    第二节 熟制改革与适宜施氮量研究
        一、调查与研究熟制改革后土壤肥料问题
        二、测试水稻全生育期非共生固氮量
        三、研究推荐适宜施氮量方法
    第三节 农田系统化学氮肥迁移研究
        一、太湖地区稻田化学氮肥去向研究
        二、黄淮海平原潮土化肥经济施用研究
        三、农田化学氮肥损失途径的定量研究
    第四节 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研究
        一、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新矛盾
        二、农田氮肥行为与高效利用研究
    小结
第三章 朱兆良对治理农业污染研究
    第一节 考察与分析农业污染现状
        一、考察农业污染现状
        二、分析农业污染产生原因
    第二节 探寻与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一、精准定位中国农业污染治理难点
        二、总结国际控制农业污染经验
        三、提出治理农业污染建议
        四、朱兆良的环保理念
    小结
第四章 朱兆良对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第一节 发现与认识粮食安全危机问题
        一、粮食安全内涵演变
        二、朱兆良对粮食安全危机根源认识
        三、朱兆良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路径分析
    第二节 朱兆良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学术思考
        一、粮食生产中的肥料问题
        二、粮食的供给问题
        三、粮食的品质问题
    小结
第五章 朱兆良对中国现代植物营养学学科建设的贡献
    第一节 人才培养与机构建设
        一、培养学科发展后备人才
        二、筹建及带领学术课题组
        三、建立新型长期肥料定位试验
    第二节 编写学术专着
        一、主编《中国土壤氮素》
        二、主编《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
    第三节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一、国内学术交流
        二、国际学术交流
    小结
第六章 朱兆良科学贡献与学术风格
    第一节 朱兆良主要的科学贡献
        一、学术研究贡献
        二、经济及社会效益贡献
    第二节 学术风格研究
        一、学术风格形成原因
        二、学术风格构成内容
    第三节 朱兆良学术成功因素分析
        一、家庭的影响
        二、李庆逵的引领
        三、于天仁等重要他人的帮助
        四、个人才智品德与兴趣爱好
    小结
结语
附录一: 朱兆良的学习、工作简历及所获奖励
附录二: 《南京宣言》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2)上海滨海农业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的解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的解析方法
        1.2.1 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1.2.2 土壤重金属的存在形态研究
        1.2.3 多元统计
        1.2.4 元素剖面分布
        1.2.5 同位素示踪研究
        1.2.6 空间分析
    1.3 上海土壤重金属研究及其污染状况
        1.3.1 上海土壤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3.2 上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1.3.3 上海土壤重金属及其形态的研究状况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土样
        2.1.1 土样的采集
        2.1.2 土样的制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2.2.2 土壤养分分析
        2.2.3 土壤重金属总量分析
        2.2.4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
    2.3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总量及其形态
    3.1 土壤的理化性质
        3.1.1 土壤质地及其矿物学组成
        3.1.2 土壤化学性质
        3.1.3 土壤的养分
    3.2 土壤重金属总量
    3.3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
        3.3.1 Cu 的存在形态
        3.3.2 Zn 的存在形态
        3.3.3 Ni 的存在形态
        3.3.4 Pb 的存在形态
        3.3.5 Cr 的存在形态
        3.3.6 Cd 的存在形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壤重金属总量与土壤特性的相关性
    4.1 土壤重金属总量之间的相关性
    4.2 重金属总量与土壤质地之间的相关性
    4.3 重金属总量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关系
    4.4 重金属总量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壤重金属形态与土壤特性的相关性
    5.1 重金属形态与土壤矿物质的关系
    5.2 重金属形态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
    5.3 重金属形态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土壤重金属的起源与归宿
    6.1 主成分分析
    6.2 聚类分析
    6.3 相关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多维主成分分析评估重金属形态
    7.1 三维TUCKER3 模型
    7.2 数据的预处理
    7.3 结果
    7.4 文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3)中文检索刊物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
    1.1 布局不合理
    1.2 收录范围狭窄, 不稳定
    1.3 文献报道量不足, 摘录质量不稳定, 期报道量及年报道量也有变化
    1.4 报道速度慢, 出版周期长
    1.5 刊名变化多, 连续性差, 常出现停刊、复刊、改刊、合并等变化
    1.6 索引编制不完备、单一, 检索途径少, 不便于使用
    1.7 标引深度不够, 检索点少, 不便于建立机检数据库
2 对策
    2.1 组织保证
    2.2 质量保证
    2.3 队伍保证
    2.4 手段保证

四、“化肥工业”科技资料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朱兆良与中国现代植物营养学研究[D]. 慕亚芹.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2]上海滨海农业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的解析与评价[D]. 李进玲. 上海交通大学, 2009(12)
  • [3]中文检索刊物存在问题与对策[J]. 梁小枫,焦树英. 晋图学刊, 2000(02)

标签:;  ;  ;  ;  ;  

《化肥行业》科技信息索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