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全塑氧硫化镧X射线增感屏

新型全塑氧硫化镧X射线增感屏

一、新型全塑料硫氧化镧X-射线增感屏(论文文献综述)

闫勇吉[1](2019)在《基于闪烁体的高采样频率光纤紫外辐照传感器》文中研究指明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为10-400 nm辐射的总称,广泛使用于杀菌消毒、高压设备漏电检测、军用紫外通信、导弹预警等领域。目前,在红外和激光技术之后,对紫外探测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军民两用光电子领域的又一个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紫外线强度测量设备采样频率低,测量精度差,且不能用于水下、强电磁场等复杂环境。因此,设计一种能够用于复杂环境下的高频率实时检测的光纤紫外传感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设计出了一种基于闪烁体的高采样频率光纤紫外辐照传感器。该型传感器基于闪烁体材料和塑料光纤不仅克服了传统紫外传感器不能用于水下、强电磁场等复杂环境的问题,而且具有线性响应好、采样频率高、温度系数小、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弯曲的特点。本文搭建了一套测试传感器各项性能的测试系统,阐述了对传感器线性、重复性、温度响应、采样频率测试和信号采集的原理和具体实施步骤,说明了传感器响应的荧光量和紫外光功率密度两个物理单位之间的转化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308 nm紫外线激发下的五种常见的高能射线转换闪烁体材料的响应,选出了其中一种响应线性最好,响应强度最高的闪烁体材料作为敏感材料。基于这种敏感材料设计了侧窗式结构探针,并对其重复性、温度特性和采样频率进行了测试,与商用紫外辐照计做了线性响应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侧窗式结构的光纤探针具有重复性好、温度系数小、采样频率高的特点,线性响应与商用传感器相当。之后,对传感器末端信号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采用区域光谱积分方法的可行性,说明了将光电倍增管作为采集设备的可行性。为了实现阵列式紫外测量系统,在侧窗式探针的基础之上优化结构提出了一种端窗式结构探针,并为光纤传感器搭建出一套测量系统。端窗式探针继承了侧窗式探针的优点,而且更易于集合成阵列式探测器。其与光电倍增管搭建的采集设备组成的测量系统也具有响应线性好、采样频率高的优势,高的采样频率能够实时监测紫外强度的变化,效果好于市面同类测量设备。因此,本文所做的工作对于实时紫外辐照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方法。

霍知节[2](2018)在《问稀土发光材料为何物?》文中研究指明一、揭开稀土发光材料的"面纱"1.什么是稀土发光材料光,是地球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之本,是我们认识世界之"眼",更是信息之载体与传播之媒质。发光材料简言就是能发光的材料,能够以某种方式吸收能量后,将其转化为光辐射的材料。发光材料主要有2类:(1)物质以受热的方式吸收能量后,产生了热辐射效应而发光,如白炽灯、火焰等(图1);(2)物体以受激发的方式吸收能量后,跃迁到非稳定态的激发

李茜[3](2010)在《超微氧化镧颗粒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稀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氧化镧(La203)是轻稀土中的重要产品之一。我国具有极为丰富的镧资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La203工业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也能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大量的镧产品。然而,现行草酸沉淀法制氧化镧的生产工艺中,团聚现象的存在使制得氧化镧的粒径较大,限制了产品的应用。因而,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减小氧化镧粒径,并通过对其进行改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国内外稀土市场对氧化镧的需求迫在眉睫。本文对制备超微氧化镧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掺杂K+、Na+、Ca2+、Mg2+等离子对氧化镧产品进行改性,提高了产品的紫外吸光性。在氧化镧的生产工艺中,研究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和分散剂对粒径大小的影响,考察了草酸浓度、沉淀方式、实验用水、反应温度、加料速度、不同洗涤液、干燥条件、升温速率、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分散剂PEG-6000、PEG-20000、ZH-08、PVA、PAM、AEO-3以及PEG+PVA、PVA+PAM、PEG+PAM、 PVA+AEO-3、PEG+AEO-3、PAM+AEO-3的具体条件。实验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草酸浓度0.6mol/l时,采用液体反沉淀方式,60℃反应温度下,控制1ml/5s的加料速度,加入理论产生前驱体质量的0.1%的ZH-08作为分散剂,反应时间为20min,洗涤液为蒸馏水,控制马弗炉的升温速率为28℃/min,煅烧温度为850℃,煅烧时间3h时,可以得到中值粒径D50=1.0527gm的氧化镧粉体。在改性研究中,研究了K+、Na+、Ca2+、Mg2+等离子的掺杂对氧化镧紫外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K+、Zn2+、Ba2+、Sr2+、Mg2+这五种离子制得各种离子掺杂的氧化镧后,其紫外吸收能力显着增强,A的值在0-3之间,且紫外吸收能力的强弱顺序为UVC>UVB>UVA,在UVC波段,掺杂Zn2+的紫外吸收能力最强,也最为平稳;在UVB波段,掺杂K+、Zn2+后的紫外吸收能力相对较强,掺杂Mg2+后对紫外吸收能力的提高作用最弱;在UVA波段,K+掺杂后的紫外吸收能力最强。

孙鹏飞[4](2008)在《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综述了长余辉材料的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稀土掺杂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展、现状、发光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以硅酸盐为基质的发光材料不仅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而且二氧化硅原料价廉、易得,烧结温度比铝酸盐体系低,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选择Sr2MgSi2O7:Eu,Dy长余辉材料为制备和研究对象。采用微波辐射法,在活性碳提供的还原气氛下制备出Sr2MgSi2O7基长余辉发光材料,实验中所用的微波炉为家用型微波炉。通过改进以前研究者所用的盛料系统,提高了该系统的密封性和保温性,在不使用微波吸波剂的情况下,有效地缩短了反应时间并保护了炉体。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XRD)、荧光光谱(PL)和亮度计等测试手段,对影响材料发光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微波辐射法合成该材料的最佳条件,并与高温固相法进行了对比。该法制备出的发光粉在激发停止15s时余辉亮度为3760mcd/m2,余辉时间达17h。采用溶胶-凝胶法,在1100℃左右的温度下,合成了Sr2MgSi2O7:Eu2+,Dy3+长余辉材料,比较了该方法与高温固相法获得的长余辉粉体的光致发光行为和长余辉性能。高温固相法合成的粉体的余辉性能高于溶胶-凝胶法得到粉体,其原因在于高温固相合成在基质内部产生了更高浓度的电子陷进。

宋艳华[5](2007)在《红色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宇航和工农业的各个领域中。目前,蓝色和绿色发光材料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红色荧光粉体系单一,发光亮度低,无法达到实用要求。本文合成了铝酸盐体系以及磷酸盐体系的两种红色发光材料。确定了铝酸盐合成的最佳条件,探讨了激活剂、辅助激活离子以及结构对于光谱性质、荧光寿命的影响。探究了磷酸盐三相转变条件以及结构对其光谱性质的影响。并进行了长余辉发光机理研究。

邓岳锋[6](2005)在《矿物发光原料中猝灭剂的去除技术与光谱特性》文中认为本文建立了天然矿物硅灰石和方解石发光原料中荧光猝灭剂的去除工艺流程。利用除去猝灭剂后的天然矿物原料掺加适量的稀土激活剂合成的荧光材料,其发光强度、色纯度都接近用化学试剂合成的荧光粉的性能,为开发天然矿物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研究矿物材料合成荧光粉的微结构、能量传递和发光机理,从理论上探索天然矿物材料与合成材料微观结构对发光强度的相关性。

宋春燕[7](2004)在《硫氧化物和卤氧化钇中稀土离子发光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非放射性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类环保型的应用材料,作为美化和清洁光源在紧急突发事件的照明设施、夜光油漆等众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绿色和蓝色长余辉磷光粉的制备工艺已逐渐趋向成熟,使人们把重点放在了非放射性红色系列长余辉磷光粉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上。红光既是夜间显示和室内装潢的重要颜色,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来源。因此合成具有优良耐候性的新型红色系列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社会价值。 本论文侧重于寻找稀土离子掺杂的新型长余辉发光材料,表征了其结构和发光特性。主要目的是合成出长波红色(包括橙色)硫氧化物体系(Gd2O2S和La2O2S)长余辉磷光粉,另外也对卤氧化钇体系发光材料进行探索。在铕掺杂的卤氧化钇体系YOX(X=F、Cl、Br)中虽然没有发现长余辉现象,但得到该体系中Eu2+的价态稳定和转换的新现象。经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得到以下的结论与成果: 1)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稀土离子掺杂的硫氧化镧发光粉,发现了该体系中Eu3+的长余辉发光,从而得到一种迄今未见文献报道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La2O2S:Eu3+,Mg,Zr; 2)在Gd2O2S,Mg,Ti磷光粉中观察到橙色的长余辉发光现象; 3)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稀土离子掺杂的硫氧化钆磷光粉,在掺杂Eu3+、Sm3+、Tm3+、Yb3+、Dy3+、Er3+、Nd3+、Ho3+的Gd2O2S中观察到红色和橙色长余辉发光; 4)首次采用微波法合成了Gd2O2S:Sm3+,Mg,Ti磷光粉,该磷光粉经紫外或可见光激发后呈现明显的橙红色长余辉发光; 5)在YOX(X=F、Cl、Br)中同时观察到Eu2+和Eu3+的发射,系统研究了基质、添加剂及反应气氛对Eu价态和发光的影响。

曹厚德[8](1980)在《稀土材料增感屏静态分辨率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稀土材料增感屏(简称“稀土屏”)是七十年代问世的高效增感屏,在临床应用中能提高影象的动态清晰度。但是,它的静态分辨率与中速钨酸钙屏有一定的差距。国内外有关科技人员正在对这一关键性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有所突破而取代钨酸钙屏。一、分辨率的表示方法分辨率是表示增感屏能清晰反映被摄物体细微部分的最大能力。为了使它有可资对比的数字指标,一般习惯用每毫米能显示的平行线对数表示(一条线与一条宽度相等的间隔称为1线对)即:线对数/毫米(LP/m-m)。作者曾用不同直径的金属丝及不同厚

王震宙[9](1980)在《稀土硫氧化镧增感屏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X射线增感屏是将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而使胶片增强感光作用的重要材料。自1896年以钨酸钙作为增感屏使用以来已经历了80余年,却没有再找到另一种比它更好的材料来代替。70年代初国外陆续报道稀土增感屏基本性能的资料。1972年开始试用于临床已初步获得提高X线胶片感光的效果,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据美国统计全国人工放射线照射中,90%是来源于医用放射线,日本情况亦类似。他们报道因长期应用X线普查癌症而引起癌症发病率增高的事实。因此减少X射线辐射已成为社会上急需解决的课题。自从高速增感屏的科研取得一定成果以来,在国际上很快

上海感光胶片厂[10](1978)在《新型全塑料硫氧化镧X射线增感屏》文中研究指明 一、前言 X线机摄片是医疗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摄片时,胶片对X射线感光能力很差,只有使X射线转变成可见光后,才能有效地使胶片感光,X射线增感屏就是起把X射线转变成可见光的作用。因此X射线增感屏是X线机摄片时必须具备的重要器材之一。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钨酸钙增感屏,它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长期来,停留在原有技术

二、新型全塑料硫氧化镧X-射线增感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全塑料硫氧化镧X-射线增感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闪烁体的高采样频率光纤紫外辐照传感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2 闪烁体材料的应用背景
    1.3 塑料光纤与光纤传感技术
        1.3.1 塑料光纤
        1.3.2 光纤传感技术
        1.3.3 光纤传感器
    1.4 常见的紫外传感器
        1.4.1 紫外光敏管
        1.4.2 半导体紫外传感器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紫外光纤传感器理论
    2.1 光纤传输理论
        2.1.1 子午光线传输
        2.1.2 斜光线传输
    2.2 塑料光纤的结构特性
    2.3 稀土无机闪烁体材料的性能指标及选取
    2.4 光纤传感器敏感材料的紫外辐照荧光机制
        2.4.1 掺铊碘化铯(CsI:T1)的紫外辐照荧光机制
        2.4.2 掺铽硫氧化钆(Gd_2O_2S:Tb)的紫外辐照荧光机制
        2.4.3 掺镨硫氧化钆(Gd_2O_2S:Pr)的紫外辐照荧光机制
        2.4.4 掺铽硫氧化镧(La_2O_2S:Tb)的紫外辐照荧光机制
        2.4.5 掺铕硫氧化镧(La_2O_2S:Eu)的紫外辐照荧光机制
    2.5 光电倍增管(PMT)工作原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纤传感器结构设计及测试系统
    3.1 侧窗式光纤探针结构设计
    3.2 光纤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设计
        3.2.1 紫外带通测试盒设计
        3.2.2 光纤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搭建及基本思路
        3.2.3 紫外光纤传感器信号采集
    3.3 光纤传感器荧光量与紫外光功率密度的转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紫外光纤传感器性能分析及优化
    4.1 光纤传感器敏感材料的响应线性探究及选取
    4.2 光纤传感器的重复性测试
    4.3 光纤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分析
    4.4 光纤传感器的采样频率分析
    4.5 光纤传感器与商用半导体传感器的线性测试对比
    4.6 光纤传感器信号处理优化
    4.7 光纤探针结构优化——端窗式探针
    4.8 采集设备的优化
    4.9 测量系统的性能测试
    4.10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问稀土发光材料为何物?(论文提纲范文)

一、揭开稀土发光材料的“面纱”
    1. 什么是稀土发光材料
    2.“光”从哪里来
    3. 打造“发光宝库”
    4. 我国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
二、“揭秘”稀土发光材料的作用
    1. 稀土发光材料有何优点
    2. 稀土发光材料能干什么
    3. 稀土发光材料如何制备
三、如何发展稀土发光材料

(3)超微氧化镧颗粒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稀土及稀土工业
        1.1.1 稀土元素
        1.1.2 我国稀土工业现状
        1.1.3 稀土氧化物的应用
    1.2 稀土微粉
        1.2.1 超微粉体概念
        1.2.2 超微粉体性质
        1.2.3 超微粉体技术发展
        1.2.4 稀土微粉颗粒性能的评价
        1.2.5 团聚机理及控制方法
    1.3 稀土的紫外光学特性
        1.3.1 紫外线极其危害
        1.3.2 防晒剂的研究前景
        1.3.3 稀土应用于防晒剂
    1.4 氧化镧
        1.4.1 氧化镧概况
        1.4.2 氧化镧应用
        1.4.3 常见超微氧化镧制备方法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内容
2 实验内容
    2.1 实验仪器与原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原料
    2.2 实验工艺流程图
    2.3 实验原理及方法
        2.3.1 实验原理
        2.3.2 实验方法
    2.4 产品性能测试
        2.4.1 产品粒径测定
        2.4.2 产品粘度测定
        2.4.3 产品扫描电镜
        2.4.4 产品紫外吸收性能测定
3 超微氧化镧制备工艺研究
    3.1 沉淀工艺对氧化镧的粒径影响研究
        3.1.1 草酸浓度对氧化镧粒径的影响
        3.1.2 加料方式对氧化镧粒径的影响
        3.1.3 加料速度对氧化镧粒径的影响
        3.1.4 沉淀反应温度对氧化镧粒径的影响
        3.1.5 实验用水对氧化镧粒径的影响
        3.1.6 分散剂对氧化镧粒径的影响
    3.2 煅烧工艺对氧化镧的粒径影响研究
        3.2.1 煅烧温度对氧化镧粒径的影响
        3.2.2 煅烧时间对氧化镧粒径的影响
        3.2.3 升温速率氧化镧粒径的影响
    3.3 干燥和洗涤工艺对氧化镧的粒径影响研究
        3.3.1 干燥时间及温度对氧化镧粒径的影响
        3.3.2 洗涤液氧化镧粒径的影响
    3.4 扫描电镜观察
    3.5 本节小节
4 氧化镧的掺杂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4.1 超微氧化镧的紫外吸收性能研究
    4.2 一价离子掺杂对氧化镧紫外吸收性能的影响
        4.2.1 氧化镧掺杂Li~+的紫外吸收性能研究
        4.2.2 氧化镧掺杂Na~+的紫外吸收性能研究
        4.2.3 氧化镧掺杂K~+的紫外吸收性能研究
    4.3 二价离子掺杂对氧化镧的紫外吸收性能的影响
        4.3.1 氧化镧掺杂Ca~(2+)的紫外吸收性能研究
        4.3.2 氧化镧掺杂Mg~(2+)的紫外吸收性能研究
        4.3.3 氧化镧掺杂Zn~(2+)的紫外吸收性能研究
        4.3.4 氧化镧掺杂Sr~(2+)的紫外吸收性能研究
        4.3.5 氧化镧掺杂Ba~(2+)的紫外吸收性能研究
    4.4 氧化镧掺杂各种离子后的紫外吸收性能对比
    4.5 产品扫描电镜观察
    4.6 掺杂机理初探
    4.7 本节小节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论文发表与专利申报情况
8 致谢
附录 氯化镧浓度的标定

(4)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发光材料的研究概况
        1.1.2 发光材料的应用
        1.1.2.1 灯用发光材料
        1.1.2.2 显示用发光材料
        1.1.2.3 光电子信息用发光材料
        1.1.2.4 弱光指示及信息存储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长余辉材料的制备方法
        1.2.1 高温固相法
        1.2.2 溶胶-凝胶法
        1.2.3 燃烧法
        1.2.4 微波辐射法
        1.2.5 共沉淀法
        1.2.6 水热沉淀法
    1.3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基本机理
        1.3.1 空穴转移模型
        1.3.2 “隧穿”模型
        1.3.3 双光子吸收模型
        1.3.4 位型坐标模型
        1.3.5 能量传递模型
        1.3.6 Vk 模型
    1.4 长余辉强度与时间的关系
    1.5 长余辉材料的热释光
    1.6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工作
第2章 实验方法及测试
    2.1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微波辐射法制备长余辉材料
        2.2.1.1 微波加热特性
        2.2.1.2 微波炉盛料系统改进
        2.2.2 高温固相法制备长余辉材料
        2.2.3 溶胶-凝胶法制备长余辉材料
    2.3 性能测试
        2.3.1 X 射线衍射分析
        2.3.2 荧光光谱
        2.3.3 热重-差热分析
        2.3.4 余辉衰减曲线
第3章 微波辐射法制备长余辉材料
    3.1 实验步骤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微波加热功率对性能的影响
        3.2.2 微波加热时间对性能的影响
        3.2.3 激活剂加入量对性能的影响
        3.2.4 微波法样品荧光光谱分析
        3.2.5 微波法与固相法样品性能对比
        3.2.6 微波法与固相法耗能与费时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长余辉材料
    4.1 引言
    4.2 溶胶-凝胶法合成硅酸镁锶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溶胶-凝胶的形成
        4.3.2 干凝胶的热重-差热分析
        4.3.3 样品的发光性能
        4.3.4 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4.3.5 溶胶-凝胶法与高温固相法对比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红色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发光材料的研究概况
    1.2 发光材料的基本理论
    1.3 红色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合成技术
    1.5 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MAl_2O_4:Eu_x~(3+), R~+(M= Ca, Sr, Ba;R=Li,Na, K, Rb)红色荧光粉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部分
    2.2 结果与讨论
    2.3 小结
第三章 MAl_2O_4:Eu_x~(3+), R+(M=Ca, Sr, Ba; R=Li,Na, K, Rb)的光谱性质
    3.1 MAl_2O_4(M=Ca, Sr, Ba)的结构
    3.2 光谱性质
    3.3 小结
第四章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Zn_3(PO_4)_2: Mn~(2+), Ga~(3+)的合成及表征
    4.1 实验部分
    4.2 结果与讨论
    4.3 小结
第五章 Zn_3(PO_4)_2: Mn~(2+), Ga~(3+)的光谱性
    5.1 Zn_3(PO_4)_2: Mn~(2+), Ga~(3+)的结构
    5.2 光谱性质
    5.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文章
致谢
导师和作者简介

(6)矿物发光原料中猝灭剂的去除技术与光谱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稀土发光材料的基本理论
        1.1.1 稀土离子的电子组态
        1.1.2 稀土离子的跃迁
        1.1.3 稀土离子的跃迁选择定则
        1.1.4 发光中心的能量传递
    1.2 发光材料的研究概况
        1.2.1 发光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1.2.2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1.3 矿物发光材料
    1.4 硅酸盐发光材料
    1.5 发光材料的合成技术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硅灰石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试剂与实验设备
        2.1.2 样品的制备
        2.1.3 样品的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CaSiO_3 基质的合成条件选择
        2.2.2 合成CaSiO_3:Eu~(3+)的激活剂离子配比
        2.2.3 CaSiO_3:Eu~(3+)的光谱特性
    2.3 小结
第三章 硅灰石发光原料中猝灭剂的去除技术
    3.1 硅灰石的自然状况与用途
    3.2 矿物中的杂质离子对发光的影响
    3.3 硅灰石中猝灭剂的去除实验原理
    3.4 实验部分
        3.4.1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3.4.2 实验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硅灰石成分分析结果
        3.5.2 硅灰石中除铁条件的选择
        3.5.3 除铁后硅灰石分析
        3.5.4 除铁后硅灰石发光材料的光谱特性
    3.6 小结
第四章 方解石发光原料中猝灭剂的去除技术及 CaS: Mn~(2+)的光谱特性
    4.1 方解石的自然状况及用途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与实验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方解石成分分析
        4.3.2 方解石中除铁条件选择
        4.3.3 除铁后方解石分析
        4.3.4 CaS:Mn~(2+)荧光材料的光谱特性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文章
致谢
导师和作者简介

(7)硫氧化物和卤氧化钇中稀土离子发光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分类
        1.2.1 硫化物体系
        1.2.2 碱土铝酸盐体系
        1.2.3 硅酸盐体系
        1.2.4 氧化物体系
        1.2.5 ABO_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
        1.2.6 稀土离子激活的硫氧化物
    1.3 长余辉材料常用制备方法
    1.4 发光机理
        1.4.1 陷阱对长余辉的影响
        1.4.2 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模型
        1.4.3 稀土离子变价倾向与长余辉发光的关系
    1.5 发展趋势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Eu~(3+)在La_2O_2S中的长余辉发光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结构表征
        2.3.2 光谱性质
        2.3.3 余辉特性
        2.3.4 热释光谱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m~(3+)在硫氧化钆中的长余辉发光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构表征
        3.3.2 两种合成方法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3.3.3 光谱性质
        3.3.4 余辉特性
        3.3.5 热释光谱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其它稀土离子在Gd_2O_2S中的余辉特性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Gd_2O_2S体系磷光粉的余辉发光特性研究
        4.3.1 Gd_2O_2S基质中的余辉发光
        4.3.2 Gd_2O_2S基质的热释光谱分析
        4.3.3 稀土离子在Gd_2O_2S,Mg,Ti体系中的余辉光谱分析
        4.3.4 稀土离子在Gd_2O_2S,Mg,Ti体系中的热释光谱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铕在卤氧化钇中发光特性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结构表征
        5.3.2 光谱性质
        5.3.2.1 基质组成及结构对Eu发光的影响
        5.3.2.2 添加离子对Eu发光的影响
        5.3.2.3 反应气氛对结构和Eu发光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四、新型全塑料硫氧化镧X-射线增感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闪烁体的高采样频率光纤紫外辐照传感器[D]. 闫勇吉.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2]问稀土发光材料为何物?[J]. 霍知节. 新材料产业, 2018(10)
  • [3]超微氧化镧颗粒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李茜. 天津科技大学, 2010(04)
  • [4]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孙鹏飞.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8(03)
  • [5]红色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D]. 宋艳华. 吉林大学, 2007(02)
  • [6]矿物发光原料中猝灭剂的去除技术与光谱特性[D]. 邓岳锋. 吉林大学, 2005(06)
  • [7]硫氧化物和卤氧化钇中稀土离子发光特性的研究[D]. 宋春燕. 暨南大学, 2004(04)
  • [8]稀土材料增感屏静态分辨率的分析[J]. 曹厚德. 医疗器械, 1980(03)
  • [9]稀土硫氧化镧增感屏临床应用[J]. 王震宙. 中级医刊, 1980(05)
  • [10]新型全塑料硫氧化镧X射线增感屏[J]. 上海感光胶片厂. 上海化工, 1978(01)

标签:;  ;  ;  ;  ;  

新型全塑氧硫化镧X射线增感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