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字导演的可靠性采取的措施

为数字导演的可靠性采取的措施

一、对一种数字指挥仪可靠性所采取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赵曙光,孙娟芬,杜佳原,刘凤琪[1](2021)在《反坦克导弹软件系统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反坦克导弹武器是传统的制导弹药,具有精度高、毁伤效能好、使用灵活的特点。而传统的反坦克导弹经过现代化的升级改造,配备相应的软件系统,更加适应当前信息化作战需求。本文首先分析反坦克导弹系统的软件组成,从反坦克导弹应用场景需求出发,通过研究导弹软件系统的指标体系,提出指标体系的质量符合性、规范性、科学性等设计原则,总结出反坦克导弹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易用性、可移植性、软件工程等通用指标,在应用场景需求维度上具有重要意义。

宗德媛,朱炯,李兵[2](2021)在《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工学是学生理解、掌握及应用电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在电工学教学中,将EWB虚拟仿真技术、传统实验技术及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仿真计算、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掌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EWB仿真软件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理论,同时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打好基础。

李秋霞[3](2021)在《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影响与应急处置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吴子丰[4](2021)在《基于物元理论的公安情报产品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姚峰[5](2021)在《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何评价和考量国际战略的成败是战略研究的一大重点问题,也是研究难点所在。一般来说,判断国际战略的成败有很多标准。本文认为,战略成功与否是以能否实现战略目标为标准。那么,如何评估和考量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和进展情况是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战略管理过程中众多环节里的重要一环。本文综合国际战略学和管理学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从战略管理角度切入,建立国际战略评估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围绕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评估实践进行深入剖析。本文以战略管理为核心,把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并对战略目标、战略资源、战略手段、战略绩效等元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具体实用并可操作衡量的战略评估工具,对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成效开展评估。第一章是本文理论部分,明确把国际战略评估作为战略执行层面,提出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估方法,并构建了“战略——绩效”评估模式。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评估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部门整体战略层面的评估,第二层次是围绕国际战略开展所实施的具体项目评估。第二章介绍第一层次国务院整体战略评估,按照“战略——绩效”评估模式,从美国国务院战略规划入手,确定国务院国际战略各层级战略目标,并将战略目标转为绩效目标,对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评估以确定战略目标实现情况。第三章是介绍第二层次具体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部门整体战略评估的基础和关键,从项目设计和绩效管理两个方面来规划和实施项目管理基本流程,并对项目评估主要类型和有关做法进行全面分析。在前两章分析国际战略评估具体做法基础上,第四章重点分析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评估的法律体系、制度保障、机制运行等内容,并充分运用评估产生的结果。第五章以美国对外援助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并检验“战略——绩效”评估模式实际效用,认为开展战略评估对美国对外援助战略具有积极作用和深刻影响。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评估已形成一整套成熟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基于战略的评估机制、制度和做法,取得了良好成效。当然,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评估也存在不足和面临挑战,在学习借鉴其评估做法基础上,不断推进我国国际战略评估研究和实践,进而为中国国际战略发展作出贡献。

樊丛维[6](2021)在《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发展史不断在印证这一事实。而中国近代以来的心路历程也在告诫着我们,只有认识海洋、利用海洋、经略海洋,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此为背景,中国适时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海洋强国战略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其研究也需要运用更加多维、更加独特的视角,从而为海洋强国的建设贡献出更多力量。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科技在维护海洋安全、发展海洋经济、改善海洋环境等众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海洋事业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科技兴海应当成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路径。文章第一部分是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的分析框架。首先要从理论角度重新审视科技与海洋战略的关系,从传统海洋战略理论和现代海洋战略理论中为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探寻理论基础。同时,根据对现有官方文件的全面解读,可以将海洋强国战略划分成四个维度,即海洋安全、海洋经济、海洋环境、海洋科技。由此可见,海洋科技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其中一个层面。因此,科技兴海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科技兴海对于维护海洋安全、发展海洋经济、改善海洋环境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作用于其他三个维度的变量对海洋强国战略整体施加影响,在海洋强国战略中发挥引领全局的作用。文章第二部分注重研究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建设目标。在科技兴海的助推下,中国应当注重科技手段和平解决海洋争端、依靠科技实力妥善应对海上威胁、发挥科技效能稳定地区海洋秩序,建设和平性海洋强国;同时,发挥科技要素的核心作用,实现规则引领、理念引领、路径引领,建设引领型海洋强国;最后,要不断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强化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夯实国际海洋合作基石,建设负责任海洋强国。进而以目标为指引,推动中国加速建设海洋强国。文章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面临的挑战。科技的进步扩充了海洋安全的内涵,同时也加剧了海洋权益争端,进而强化国家间了海上对抗的风险,海洋安全形势因此变的更为复杂;同时,科技要素强化了世界上海洋强国的海洋能力与意愿,世界海洋格局发展失衡,极化趋势明显;最后,在科技要素的推动下,传统海洋议题发展出了新的特征,新兴海洋议题也在不断出现,而且海洋与其他国际政治议题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海洋政治议题不断增多。有鉴于此,应当准确定位当前挑战,仔细审视现实问题,为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基础。文章第四部分拟为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提供路径选择。中国为了更好地迎接海洋强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必须发挥科技要素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中的核心作用。针对当前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中国需要依照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的建设目标,对科技兴海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的路径选择做出筹划。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维护地区海洋安全、提升海洋行为能力三大领域重点发力,并通过科技要素对这三个方面提供强大的支撑,有序推中国海洋强国建设。

王敏[7](2021)在《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情景建模与应急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地震灾害拥有极强的破坏能力,影响范围很广。由于在化工园区内部聚集着种类多、数量大的危险物质,一旦发生地震灾害,不仅会给园区自身带来巨大的伤害,还会波及周边地区,导致严重的事故后果。本文结合地震灾害与化工园区内设备设施的特征,深入探究地震诱发的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情景,有利于减少化工园区震害损失。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本文统计了我国化工园区数量及分布地区,分析我国近50年来各省市地震发生频率和历史最大震级以及各行政区域地震灾害影响,了解地震致灾因子的破坏性;收集历史地震导致的化工事故案例,归纳整理化工园区地震破坏形式,描述化工园区内部承灾体的构成;在地震灾害能量转移的理论基础上分析地震灾害作用下能量转移过程,了解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演化过程,总结常见的地震灾害化工事故及其特征。(2)以地震诱发的化工园区级联灾害事故为研究对象,结合D-S证据理论和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大,园区内化工设备、基础设施、化工事故、人员伤亡等的概率也不断增大。通过实例研究某化工园区在地震烈度为Ⅸ度时,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的概率分别为0.252、0.123和0.107,人员伤亡在不可接受范围的概率变成0.029。对比分析“应急响应”和“人员密度”对“人员伤亡”节点的影响程度,当园区人员密度大、其余节点状态都确定时,人员伤亡在不可接受范围的概率会由于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减少0.008。(3)为了实现“情景-应对”型应急管理的目的,运用所建立的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根据预测情景的未来发展趋势设定情景条件。基于地震灾害事故特点,本文提出了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情景表示模型(CFSE),假设情景进行概率推理,以此确定了化工园区地震灾害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划分事故现场的警戒区域,提出应急管理方法。综上所述,本论文在整理统计历史案例的基础上,根据贝叶斯网络和情景分析方法对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情景进行概率推理,在设定不同情景条件的情况下,系统地提出应急对策,来提高我国化工园区地震事故应急管理能力。

张翌曼[8](2021)在《基于图论与SVM的水泥工厂事故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水泥行业产能集中度大幅提升、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水泥工厂出现安全管理人员变动、管理制度与现阶段生产状况不符、生产设备的更换与操作规程不匹配等现象都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加强水泥工厂安全管理能力,考虑建立生产事故风险预警模型以进行事前的事故风险预警。在以往的事故风险预警研究中,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对于主观想法的依赖较强。在建立预警模型时缺乏在风险预警指标对于事故的影响、指标对于预警目标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这些因素使得预警模型的建立存在困难,因此本文以系统预警理论为基础,以水泥工厂为研究对象,结合事故因果链锁理论、图论筛选构建事故风险预警指标,应用支持向量机建立水泥工厂事故风险预测预警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用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分析5个车间发生事故的基础原因,得到“水泥生产车间—水泥生产设备—事故类型”之间的因果连锁图,以辅助提出事故风险控制对策。之后对收集2014-2019年的事故案例用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分析事故演化过程,将画出的“事件链”按相同类型事故构成11条“连锁图”,最后融合形成包含27个事故成因节点、11个事故节点的有向无权的“事故成因结构图”。(2)应用图论与复杂网路理论制定7个属性值,用来分析“有向无权”图的节点与节点,节点与边,边与边的关系。计算事故成因结构图中的27个事故成因节点的属性值,分别与相应的局部平均值或者整体平均值进行比较,筛选出14个关键性节点,用最短路径介数来判别筛选除去节点的合理性。将14个否定性的事故成因描述转化成中性表述后形成10个事故风险预警指标。(3)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水泥工厂事故风险预测预警模型,利用10个风险预警指标作为SVM的训练特征,4个预警等级作为SVM的分类标签,运用124起事故案例与36个事故风险隐患排查表组成160个训练测试样本,构建了3个SVM模型,单个模型分类准确率均在96%以上。最后以2020年16起水泥工厂事故为例进行水泥工厂风险预警模型的应用,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在93%以上。建立的水泥工厂事故风险预测预警模型可以根据生产实际的事故风险状况发出预警信息,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信息,采取对应的降低事故风险措施,预防同类型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力、财力损失,加强企业的事故风险管理能力。

徐广平[9](2021)在《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创新创业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地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为新创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与便利的同时,更是要求其自身能够以创新为驱动,在快速升级的市场需求和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速成长。然而,并不是所有新创企业都能及时抓住机遇,迅速处置威胁。突如其来的技术革新与行业变化往往使“新生弱性”的新创企业不知所措。在新时期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新创企业试图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制造竞争优势变得愈发困难,事先获取信息的可用性也在逐渐失效。新企业愈发难于维持传统战略逻辑下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取而代之的是以战略突变的形式,通过灵活快速地对所遭遇的突发事件进行战略响应,获取瞬时竞争优势来实现生存与高速成长。那么,新企业如何在频繁变化的竞争格局中实现“弯道超车”,探索新企业高速成长之谜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议题。通过观察成功的创业案例发现,“即兴”是创业者在创建新事业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为现象和决策方式。创业即兴能够弥补已有计划与突发情况之间的落差,创造性地将计划与执行相融合,更有效地应对突发机遇与威胁。新创企业成长的特殊性也要求创业者要打破传统组织管理“秩序”与“控制”的定式思维,通过即兴能力来提高团队的敏捷性,以抓住潜在机会获得卓越绩效。而目前关于即兴能否给组织带来积极的结果还存在争议,创业即兴与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十分匮乏,这就引发了创业即兴自身该如何定义与管理,及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黑箱应如何打开的疑问。在日益模糊与不确定的环境当中,需要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的管理文化,这种文化既要求保持已有战略的定力,同时要根据变化做出创新,避免陷入极端。基于组织双元理论,双元创业即兴一方面要对周边已有和闲置待用的资源进行即时性延伸与精炼,来缓解资源约束,推动机会开发。另一方面要快速搜寻潜在有用的新资源,创造全新的价值主张。即双元创业即兴是兼具开发式和探索式行为特征的战略性行为,要求创业者要处理好二者间的双元协同关系。事实上,双元创业即兴并非随意的“拍脑袋”决策,而是创业者在已有认知基础上,因形势变化而作出的有限理性决策,具有试探性特征,需要在执行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这就构成了创业过程中的关键学习事件,创业团队在即兴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此同时,双元创业即兴要求企业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对生产资源及其它组织要素的使用方式和效率上进行调整,促使企业战略柔性水平的提升。因此,双元创业即兴能力强的新创企业在创业学习和战略柔性上均具有较佳的表现。而创业团队处置突发状况时的集体效能感反映了团队成员通过相互了解且信任集体所擅长领域的信念,能够促进创业团队完成双元创业即兴带来的全新而复杂的任务要求,克服即兴造成的时间与任务压力,顺利地使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学习,提升战略柔性,使双元协同中的创业即兴行为顺利完成绩效间的传递。因此,本研究以组织双元为切入点,构建了双元创业即兴的作用机制模型,引入创业学习和动态能力来解释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并分析突发情境下的集体效能感对这一中介路径中的调节效应。具体来讲,本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双元创业即兴是否以及如何作用于新创企业绩效;第二,创业学习在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了何种作用;第三,战略柔性在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与创业学习又存在哪些关联,这些关联怎样影响双元创业即兴到新创企业绩效的转化;第四,集体效能感对双元创业即兴与创业学习、战略柔性间的关系起到了何种作用,对创业学习、战略柔性中介效用的发挥起到了何种作用。为探索上述问题,本研究在多案例比较分析和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新创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了两阶段问卷调查,以获取关键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数据。采用多元回归以及Bootstrap分析等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获得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第二,创业学习和战略柔性在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分别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第三,创业学习和战略柔性在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产生完全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第四,集体效能感及其三个维度均对双元创业即兴与创业学习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正向调节作用;第五,集体效能感对双元创业即兴与战略柔性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正向调节作用,其中,集体效能感及其领导能力信念和内部联合信念维度正向调节了双元创业即兴与战略柔性之间的关系,但外部资源信念的调节作用不显着;第六,集体效能感正向调节了双元创业即兴通过创业学习、战略柔性对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的间接作用。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双元视角来审视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多案例比较的方式诠释了创业即兴的内涵特征和运作逻辑,强调创业即兴具有试探性和主观向好的积极属性,新创企业能够实现即兴行动悖论间的协同性,并采用定量方法检验了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双元创业即兴作为整体构念的有效性,深化了以往对于“即兴本质上并无好坏”观点的理解,弥补了现有创业即兴在实证研究上的不足,为未来创业情境下的即兴研究提供了参考;第二,本研究证实了创业学习和战略柔性在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多重中介及链式中介作用,打开了双元创业即兴到新创企业绩效的过程“黑箱”,拓展了新创企业绩效提升的实现路径;第三,本研究没有将以往常使用的笼统而宽泛的外部环境特征作为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权变因素,而是选择从创业团队内部的集体效能感出发,揭示其在双元创业即兴与创业学习、战略柔性关系之间及创业学习、战略柔性中介作用的调节效应。本研究结论有助于创业领导者更好地应对和把握创业成长中不确定环境带来的突发事件,对提升创业活动质量,塑造新时期新创企业的创业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常鑫[10](2021)在《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文明、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俨然为培智学校学生生存及其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尊重、关注、理解他们的生存及成长,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本研究基于全纳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参与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培智学校教育为主线,同时关照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生存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与教材、管理者及教师的情感与态度等多维视角切入,试图更为客观地阐述H省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当前H省培智学校以智力障碍学生为主,其生存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补足教育,存在教育资源和学段分布不均,仍存在入学困难,缺乏跟进和保障,就业支持相对薄弱,尤其是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匮乏等诸多现实困境。究其缘由,相对于家庭和社会需求,培智学校在教育教学设备、教育目标和理念,教材和课程,师资条件与教育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尚未能满足培智学生全纳性与创造性的拓展。同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衔接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培智学生的生存效度。由于受身心条件所限,培智学校学生一旦缺失家庭教育的养护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很难顺利实现学校教育效果的延续和社会性发育。因此,培智学校学生的生存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同时需要医疗、残联、民政、财政等各部门予以协同,共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优势智能的可能空间和条件,进一步实现关注平等差异、积极融入社会、重审人的价值的全纳教育目标和理念。可见,培智学校的生存教育并不是纯粹地教会学生知识,而是利用一切教育力量,通过“身教”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犹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从而尽力实现对每一位特殊学生产生实质性的生存培育,突出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帮助学生从中寻求人的突破,营造和谐共生的生存空间。生存教育是培智学校学生获取生存意识与能力的主要途径,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和保障力度、进一步支持和完善生存教育条件,社会要大力接纳和提供就业机会形成长期支持体系,同时家庭要及时强化和改善培育效果。只有构建各方合作和联动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目标,才能使学生具备服务自身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才能更完整、自由且公平公正地参与社会融合,实现他们真正的生存价价值。

二、对一种数字指挥仪可靠性所采取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一种数字指挥仪可靠性所采取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反坦克导弹软件系统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反坦克导弹系统软件
    1.1 反坦克导弹系统组成
    1.2 反坦克导弹系统中的软件
        (1) 导引头软件
        (2) 陀螺 /惯性测量软件
        (3) 舵机软件
        (4) 弹载计算机软件
        (5) 指挥设备软件
2 反坦克导弹指标体系
    2.1 反坦克导弹系统指标组成
    2.2 系统指标
        (1) 可靠性与维修性
        (2) 突防能力
        (3) 目标识别能力
        (4) 火力杀伤能力
        (5) 生存能力
        (6) 环境适应性
    2.3 分系统主要指标
        (1) (筒、 箱装)导弹
        (2) 发射制导装置
        (3) 检测维修设备
        (4) 模拟训练器
3 反坦克导弹软件系统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1 质量符合性原则
    3.2 规范性原则
        (1) 统一编码标准
        (2) 文件名称的规范选用
        (3) 文档资料的编写
    3.3 科学过程原则
4 反坦克导弹软件系统指标体系
    4.1 功能
        (1) 弹药飞行控制
        (2) 作战流程(操作)控制
        (3) 目标识别与跟踪控制
        (4) 指挥通讯控制
        (5) 设备状态管理
        (6) 作战系统健康管理
        (7) 检测维修管理
        (8) 模拟训练管理
    4.2 性能
        (1) 作战方式
        (2) 自检范围与自检时间
        (3) 监测范围与故障处理方式
        (4) 检测范围
    4.3 安全性
    4.4 保密性
        (1) 信息加密
        (2) 保密口令
    4.5 可靠性
    4.6 易用性
        (1) 易理解性
        (2) 易学习性
        (3) 易操作性
    4.7 可移植性
        (1) 适应性
        (2) 可安装性
        (3) 共存性
    4.8 软件工程化

(2)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计算
2 EWB仿真计算
3 实验验证
4 理论、实验、仿真对比分析

(5)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既有研究现状及不足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框架结构及存在不足
第一章 国际战略评估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际战略评估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国际战略的层次分析
    第三节 战略评估方法和模式
第二章 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评估总体框架
    第一节 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概括
    第二节 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目标规划
    第三节 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绩效评估
第三章 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项目管理与评估
    第一节 国际战略项目管理流程
    第二节 国际战略的项目设计
    第三节 国际战略的项目绩效管理
第四章 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评估制度、机制和结果运用
    第一节 国际战略评估法律依据
    第二节 国际战略评估运行机制和流程
    第三节 国际战略评估的结果运用
第五章 案例分析:美国对外援助战略评估实践
    第一节 美国对外援助总体情况和评估发展历程
    第二节 美国对外援助战略规划和评估政策
    第三节 美国国际开发署对外援助评估机制分析
    第四节 美国国际开发署对外援助绩效评估做法
    第五节 评估对美国对外援助战略的影响分析
结论与启示
    一、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评估成效及不足
    二、对中国国际战略评估的几点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6)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综述评析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海洋战略理论
        二、现代海洋战略理论
    第二节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维度
        一、海洋安全维度
        二、海洋经济维度
        三、海洋环境维度
        四、海洋科技维度
    第三节 科技兴海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中的地位
        一、维护海洋安全的核心要素
        二、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支撑
        三、改善海洋环境的主要路径
第二章 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建设目标
    第一节 和平性海洋强国
        一、注重科技手段和平解决海洋争端
        二、依靠科技实力妥善应对海上威胁
        三、发挥科技效能稳定地区海洋秩序
    第二节 引领型海洋强国
        一、规则引领
        二、理念引领
        三、路径引领
    第三节 负责任海洋强国
        一、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质量
        二、强化全球治理参与能力
        三、夯实国际海洋合作基石
第三章 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科技要素促使海洋安全形势更为复杂
        一、扩展海洋安全内涵
        二、加剧海洋权益争端
        三、强化海上对抗风险
    第二节 科技要素加速世界海洋格局极化趋势
        一、科技要素强化海洋强国的海洋能力
        二、科技要素强化海洋强国的涉海意愿
        三、科技要素推动世界海洋格局发展失衡
    第三节 科技要素引导国际海洋政治议题增多
        一、传统海洋议题发展出新特征
        二、新兴海洋提议不断涌现
        三、海洋提议与其他国际政治议题联系日益紧密
第四章 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释放科技潜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一、提升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品质
        二、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秩序职能
        三、丰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内涵
    第二节 匹配科技实力,维护地区海洋安全秩序
        一、坚持防御性海洋安全战略
        二、科技升级提升蓝水海军战力
        三、科技助力拓展海军职能
    第三节 借助科技路径,提升中国海洋行为能力
        一、运用科技手段,增强海洋管理能力
        二、推动产业发展,提高海洋经济质量
        三、提升创新能力,助力海洋科技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科技成果
致谢

(7)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情景建模与应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情景-应对”模式研究现状
        1.2.2 情景演化研究现状
        1.2.3 化工园区防震减灾研究现状
        1.2.4 现有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地震灾害对化工园区的影响分析
    2.1 我国化工园区分布及地震影响
        2.1.1 我国化工园区数量及分布
        2.1.2 我国化工园区地震影响分析
    2.2 化工园区地震破坏形式分析
    2.3 化工园区承灾体的构成
    2.4 地震灾害作用下化工园区事故分析
        2.4.1 地震灾害作用下能量转移过程
        2.4.2 常见的地震灾害化工事故
    2.5 本章小结
3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情景模型构建
    3.1 贝叶斯网络概述
    3.2 贝叶斯网络情景模型的构建
        3.2.1 网络节点变量及值域的确定
        3.2.2 级联灾害网络时刻划分
        3.2.3 网络结构的确定
        3.2.4 网络节点的条件概率
    3.3 模型验证
    3.4 情景应用
    3.5 本章小结
4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概率情景分析
    4.1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情景分析流程
    4.2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情景的不确定性分析
    4.3 化工园区地震灾害事故管控情景表示方法
        4.3.1 化工园区地震灾害事故情景演化网络模型表示
        4.3.2 化工园区地震灾害事故情景设计
    4.4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情景分析
        4.4.1 化工园区地震爆炸事故管控情景分析
        4.4.2 化工园区地震火灾事故管控情景分析
        4.4.3 化工园区地震中毒事故管控情景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应急对策
    5.1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5.2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现场警戒
        5.2.1 事故现场警戒区域设置目的
        5.2.2 事故现场警戒区域的设置
    5.3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现场应急方法
        5.3.1 应急管理原则
        5.3.2 应急资源
        5.3.3 应急抢险
        5.3.4 应急疏散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情景分析节点条件概率数据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致谢

(8)基于图论与SVM的水泥工厂事故风险预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预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图论在节点选取方面的研究现状
        1.2.3 支持向量机在事故风险预测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小结
2 基于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分析水泥工厂事故风险
    2.1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 水泥工厂车间的风险辨识
    2.3 水泥工厂的事故案例分析
    2.4 构建事故成因结构图
    2.5 小结
3 基于图论的事故风险预警指标筛选
    3.1 基于图论分析的属性值
        3.1.1 节点度
        3.1.2 通路路径个数
        3.1.3 最短路径
    3.2 改进复杂网络理论分析属性值
        3.2.1 中间性
        3.2.2 连接密度
        3.2.3 最短路径介数
        3.2.4 紧密度
    3.3 分析事故成因结构图
    3.4 筛选风险预警指标
        3.4.1 节点度的比较
        3.4.2 通路路径个数比较
        3.4.3 平均最短路径值比较
        3.4.4 中间性比较
        3.4.5 连接密度比较
        3.4.6 紧密度值比较
        3.4.7 最短路径介数验证
        3.4.8 关键性节点分析
    3.5 构建事故风险预警指标
    3.6 小结
4 水泥工厂事故风险预警流程
    4.1 事故风险预警的步骤
    4.2 预警信息的收集
    4.3 风险预警等级的划分
        4.3.1 事故后果等级的划分
        4.3.2 风险预警等级的划分
    4.4 风险预警指标量化分级
    4.5 事故风险预警策略
    4.6 小结
5 基于SVM构建事故风险综合预警模型
    5.1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
        5.1.1 支持向量机理论
        5.1.2 支持向量机多分类方法
    5.2 支持向量机的数据来源
    5.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预警模型建立
        5.3.1 确定训练集和测试集
        5.3.2 训练结果与测试分析
    5.4 风险预测预警SVM模型应用
        5.4.1 SVM预测预警模型应用样本数据
        5.4.2 基于决策树的SVM预测预警模型应用结果
        5.4.3 SVM预测预警模型结果的准确性
    5.5 综合预警结果的应急响应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A 支持向量机的样本数据表
附件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致谢

(9)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的关键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组织双元理论
        2.1.2 组织学习理论
        2.1.3 动态能力理论
        2.1.4 社会认知理论
    2.2 创业即兴研究综述
        2.2.1 创业即兴的内涵及核心要素
        2.2.2 创业即兴的类别、维度与测量
        2.2.3 创业即兴的相关研究进展
        2.2.4 研究评述
    2.3 创业学习研究综述
        2.3.1 创业学习的内涵
        2.3.2 创业学习的维度
        2.3.3 创业学习的相关研究进展
        2.3.4 研究评述
    2.4 战略柔性研究综述
        2.4.1 战略柔性的内涵
        2.4.2 战略柔性的维度
        2.4.3 战略柔性的相关研究进展
        2.4.4 研究评述
    2.5 集体效能感研究综述
        2.5.1 集体效能感的内涵
        2.5.2 集体效能感的维度与测量
        2.5.3 集体效能感的相关研究进展
        2.5.4 研究评述
    2.6 新创企业绩效研究综述
        2.6.1 新创企业绩效的内涵
        2.6.2 新创企业绩效的维度与测量
        2.6.3 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
        2.6.4 研究评述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理论预设
    3.2 案例研究设计
        3.2.1 案例研究概述
        3.2.2 案例研究步骤
    3.3 案例研究方法
        3.3.1 探索性案例研究选取
        3.3.2 案例描述
        3.3.3 数据收集及信效度保障
    3.4 案例分析
        3.4.1 突发事件的界定
        3.4.2 数据编码与分析
        3.4.3 案例内分析
    3.5 跨案例结果讨论与初始假设命题提出
        3.5.1 双元创业即兴、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绩效
        3.5.2 双元创业即兴、战略柔性与新创企业绩效
        3.5.3 创业学习、战略柔性与新创企业绩效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1 理论模型的提出
    4.2 研究假设
        4.2.1 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
        4.2.2 创业学习的中介作用
        4.2.3 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
        4.2.4 创业学习和战略柔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4.2.5 集体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4.2.6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设计
    5.1 研究设计路径选择
        5.1.1 问卷调查方法设计的合理性
        5.1.2 问卷设计过程
        5.1.3 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
    5.2 变量测量
        5.2.1 解释变量
        5.2.2 中介变量
        5.2.3 被解释变量
        5.2.4 调节变量
        5.2.5 控制变量
    5.3 预调研及问卷修正
        5.3.1 预调研数据收集
        5.3.2 预调研问卷检验
        5.3.3 问卷修正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1 正式调研样本与数据收集
        6.1.1 调研对象的选择
        6.1.2 调研地点的选择
        6.1.3 问卷发放与收集
        6.1.4 样本特征
    6.2 信度与效度分析
        6.2.1 信度分析
        6.2.2 效度分析
    6.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6.4 数据汇聚性分析
    6.5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6.6 假设检验
        6.6.1 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检验
        6.6.2 创业学习在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6.6.3 战略柔性在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6.6.4 多个并列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6.6.5 集体效能感的调节效应检验
        6.6.6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6.7 稳健性检验
    6.8 结果分析与讨论
        6.8.1 研究结果汇总
        6.8.2 研究结果讨论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
        7.2.1 理论贡献
        7.2.2 管理启示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A(用于创业领导者)
附录3 调查问卷B(用于创业员工)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培智学校学生主体教育的意义
        (二)培智学校学生的人文关怀价值
        (三)培智学校学生的社会融合目标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四、概念界定
        (一)生存教育
        (二)培智学校学生
        (三)智力障碍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参与观察法
        (三)问卷法
        (四)访谈法
    六、理论基础
        (一)全纳教育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七、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应然状态
    一、培智学校学生与生存的关系
        (一)学校是培养学生社会规则的主阵地
        (二)家庭是建立学生生活需要的原发动力
        (三)各界联动帮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文化
        (四)学生自身与生存建立完形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理想状态
        (一)培养目标应是健全人格的人
        (二)教育理念应是独立的生存者
        (三)生存实质应是维护学生自由公正的权利
        (四)生存机制应是构建和谐社会道德的体系
第二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实然状态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思路
        (二)调查点的选取及基本情况
        (三)调查样本
        (四)调查工具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开展情况
        (一)目标定位
        (二)管理措施
        (三)课程设置
        (四)教材使用
        (五)师资配备
    三、培智学校学生家庭生存教育的培育情况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生存教育环境
        (三)家庭生存教育内容
        (四)家校合作的生存教育模式
    四、培智学校学生社会生存教育情况
        (一)资本分配情况
        (二)考试选拔情况
        (三)社会沟通情况
        (四)社会就业情况
第三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培智学生生存教育的学校育化困境
        (一)教育管理特殊化不足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学习桎梏
        (四)学校育化的生存实践脱节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家庭维护困境
        (一)家长育人意识薄弱
        (二)家长育人方法欠缺
        (三)家校合作教育固化
        (四)家长支持条件缺乏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社会给养困境
        (一)社会文化给予生存空间不足
        (二)法律保障弱化
        (三)社会匹配资源较少
        (四)社会育人结果被忽视
第四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学校干预困境成因
        (一)生存教育定位模糊
        (二)校园文化的智能环境缺乏
        (三)教师专业素养支持力不足
        (四)管理者的决策粗浅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家庭教养困境成因
        (一)家庭教育结构残损
        (二)家庭教育意识窄化
        (三)家长教育方式不当
        (四)家校合作不对称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社会融合困境成因
        (一)社会规则与沟通的适应不调
        (二)同伴关系存在距离
        (三)就业效度岌岌可危
        (四)教育分层处于劣势
第五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政府对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保障力度
        (一)建立学生入学综合诊断评估与档案追踪机制
        (二)扩大培智学校办学总量
        (三)扩大培智学校教师培养力度
        (四)政府、专家、一线教师参与校本教材推广
        (五)开设临床教育学,推动五位一体的康养模式
    二、完善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实施条件
        (一)改善教育特殊化环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二)拓宽教师招聘渠道,提高教师培训实效
        (三)教育评价中引入社会性评价机制
        (四)改进教育管理普教化倾向
    三、改善培智学校学生家庭培育效果
        (一)设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意识与能力
        (二)提供家长公益岗位
        (三)建立家长心理干预调节机制
        (四)改善家长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四、提高培智学校学生社会生存支持
        (一)加强义工的专业性
        (二)民办培智幼儿教育公助化
        (三)健全职前教育,设立专业性托养机构
        (四)进一步融合培智学校学生的就业支持
结论
附录一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现状调查校长问卷
附录二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概要
附录四 课堂参与观察记录表
附录五 双鸭山市S培智学校总课程表1
附录六 哈尔滨市H培智学校总课程表2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对一种数字指挥仪可靠性所采取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反坦克导弹软件系统指标体系研究[J]. 赵曙光,孙娟芬,杜佳原,刘凤琪. 航空兵器, 2021(06)
  • [2]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J]. 宗德媛,朱炯,李兵. 电子世界, 2021(22)
  • [3]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影响与应急处置机制研究[D]. 李秋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
  • [4]基于物元理论的公安情报产品评估研究[D]. 吴子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
  • [5]美国国务院国际战略评估研究[D]. 姚峰. 外交学院, 2021(11)
  • [6]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研究[D]. 樊丛维. 吉林大学, 2021(01)
  • [7]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情景建模与应急对策研究[D]. 王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8]基于图论与SVM的水泥工厂事故风险预警模型研究[D]. 张翌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9]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 徐广平. 吉林大学, 2021(01)
  • [10]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D]. 常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为数字导演的可靠性采取的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